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课件课时跟踪检测六孔雀东南飞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课件课时跟踪检测六孔雀东南飞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课件课时跟踪检测六孔雀东南飞

课时跟踪检测(六)孔雀东南飞

一、文言基础专练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谢:劝告

B.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适:刚才

C.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故:故意

D.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录:记取

解析:选B B项,适:女子出嫁。

2.下列句中的“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及时相.遣归B.会不相.从许

C.嬉戏莫相.忘D.仰头相.向鸣

解析:选D A项、B项、C项中的“相”都是副词,偏指动作一方;D项,相:相互。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同一语言现象的一项是()

A.便可白公姥

..

..B.昼夜勤作息

C.逼迫兼弟兄

..如天地

..D.否泰

解析:选D A项、B项、C项中的加点词语均为偏义复词,“公姥”偏“姥”,“作息”偏“作”,“弟兄”偏“兄”;D项中的“否泰”是两个词,分别译为“坏运气”和“好运气”。

4.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共事

..乎此时也

..二三年吾独穷困

B.府吏见丁宁

..

..寡妇起彷徨

C.本自无教训

..也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D.可怜

..

..体无比叶叶相交通

解析:选B B项,“丁宁”,古今义均为“反复嘱咐”;“彷徨”,古今义均为“走来走去,犹豫不定”。A项,“共事”,古义为“一起过日子”,今义为“在一起工作”。“穷困”,古义为“(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今义为“经济困难,生活贫困”。C项,“教训”,古义为“教养”,今义为“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今义为“程度副词,很,十分”。D项,“可怜”,古义为“可爱”,今义为“值得怜悯;怜悯;(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交通”,古义为“交互相通”,今义为“运输事业的总称”。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译文:

(2)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译文:

(3)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译文:

答案:(1)(我走后,)你要殷勤地奉养婆婆,好好服侍老人家。每年的七月初七和每月十九的欢聚时节,游戏时可不要忘了我啊。

(2)感谢你忠诚专一的情意!你既然如此惦记我,我希望不久能看到你来。

(3)刚才接到太守的来信,明天就来迎娶你。你为什么还不快做嫁衣?不要让婚事办得不成样子!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

(1)《孔雀东南飞并序》中“,”两句运用了比兴手法,一则用来引出下文故事,二则作比焦、刘夫妻别离难舍之态。

(2)《孔雀东南飞并序》中“,”两句运用比喻写刘兰芝的纤指红唇,表现出她的美丽。

(3)《孔雀东南飞并序》中从步态方面写出刘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的诗句是“,”。

(4)《孔雀东南飞并序》中“,”两句,写出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挥手告别时难舍难分的样子。

答案:(1)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2)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3)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4)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二、阅读理解专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庭中有奇树①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②。

攀条折其荣③,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①奇树:犹“嘉木”,美好的树木。②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滋,当“繁”解释。

③荣:犹“花”。

7.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头两句写庭中奇树,叶绿花发,让人联想到时节的更替,别离的痛苦;同时奇树的欣欣向荣也与孤居无依的守望者的凄凉孤独形成对照。

B.三、四句是说女主人公在不经意间受到了绿叶繁花的逗引,不禁吃惊日子过得飞快,于是想到折花送给远游的丈夫。

C.五、六句是写“奇树”的花朵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芬芳,无奈“路远莫致之”,相隔的路途太遥远,根本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里。折花寄相思的愿望不能实现,着实令人惋惜。这两句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

D.在五、六句的基础之上,七、八句转入了对失望心态的描写,“此物何足贵”一语中有对所思念的人离家太久的自我安慰。

E.整首诗围绕着折花这一主题展开,把那相思之苦藏在那似乎毫不相干的奇树的花叶枝条里,收到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解析:选BE B项,“不经意间”有误。既然是庭中奇树,女主人公应是有意观看。E项,折花并非主题,只是主人公思念夫君的行为表现,主题应为“但感别经时”,即因为夫妻离别的时间相当长了,因而有感而发。

8.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奇树”的象征意义。

答:

答案:“奇树”象征主人公的形象及其美好的情感。“奇树”独立庭中而无人观赏,象征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奇树”绿叶繁茂,花朵馨香,象征主人公情感的美好浓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徐陵,字孝穆,东海郯人也。父摛,梁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母臧氏。光宅惠云法师每嗟陵早成就,谓之颜回。八岁能属文,十二通《庄》《老》义。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

梁普通二年,晋安王为平西将军、宁蛮校尉,父摛为王咨议,王又引陵参宁蛮府军事。

中大通三年,王立为皇太子

..,陵充其选。稍迁尚书度支郎。出为上虞令,御

..,东宫置学士

史中丞刘孝仪与陵先有隙,风闻劾陵在县赃污,因坐免。久之,起为南平王府参军,迁通直散骑侍郎。梁简文在东宫撰《长春殿义记》,使陵为序。又令于少傅府述所制《庄子义》。寻迁镇西湘东王中记室参军。

太清二年,兼通直散骑常侍。使魏,魏人授馆宴宾。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曰:“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曰:“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

卿复知寒暑。”收大惭。

天嘉六年,除散骑常侍、御史中丞。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陵进读奏版时,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视世祖,流汗失色。陵遣殿中御史引王下殿,遂劾免侍中、中书监。自此朝廷肃然。

高宗纂历,封建昌县侯,邑五百户。太建元年,除.尚书右仆射。三年,迁.尚书左仆射。及朝议北伐,高宗曰:“朕意已决,卿可举元帅。”众议咸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陵独曰:“不然。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于是争论累日不能决。都官尚书裴忌曰:“臣同徐仆射。”陵应声曰:“非但明彻良将,裴忌即良副也。”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遂克淮南数十州之地。高宗因置酒,举杯属陵曰:“赏卿知人。”陵避席对曰:“定策出自圣衷,非臣之力也。”

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七岁,谥.曰章。陵器局深远,容止可观,性又清简,无所营树,禄俸与亲族共之。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其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

(节选自《陈书·徐陵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

B.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

C.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

D.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

解析:选B根据语境分析可知,“倾”明显为动词,对前陈述“势”,对后支配“朝野”,三者构成一个完整句子,故可排除A、C两项;“奏”的意思明显是“上奏”,故可推辞“弹”肯定是“弹劾”之意,二者密不可分,据此可排除D项。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又称王储、皇储或储君,是中国古代王朝中王位或皇位继承人的称谓。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B.学士: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泛指读书人,尤其指学者。后来指以文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因接近皇帝,往往参与机要。

C.除、迁:古代指晋升或调动官职,包含升职或降职。文中指徐陵被任命和升任官职。

D.谥: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如谥号等。另外也有叫作、称为的意思。文中指徐陵死后的称号。

解析:选C C项,“包含升职或降职”错,应该是“只能用于指官员的升职”。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陵是东海郡人,父亲徐摛为梁朝将军,太子属官。陵从小聪明好学,八岁就能写文章,博览史书,能言善辩。

B.徐陵奉命出使北魏,北魏替他安排馆舍,设宴招待,魏收本想嘲弄徐陵,结果反受徐陵嘲弄。

C.鲍僧睿凭借安成王的权势,阻塞诉讼,大臣没有人敢对他提意见,徐陵听说此事,上奏弹劾,终于罢免了鲍僧睿的侍中、中书监职位。

D.朝议北伐,高宗让众臣推举元帅,徐陵力排众议,知人能荐,推举吴明彻主持北伐,终于收复淮南大片土地。

解析:选C C项,罢免了安成王陈顼的侍中、中书监职位。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御史中丞刘孝仪与陵先有隙,风闻劾陵在县赃污,因坐免。

译文:

(2)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

译文:

参考答案:(1)御史中丞刘孝仪和徐陵先前有嫌隙,他听说徐陵在上虞县有贪赃的事,就上疏参劾他,于是徐陵被定罪免官。(关键词“隙”“坐”“劾”)

(2)世祖见徐陵服饰严整,像不可侵犯,为此变得脸色庄重,正襟危坐。(关键词“严肃”“若”“正”)

参考译文:

徐陵,字孝穆,东海郯县人。父徐摛在梁做戎昭将军、太子左卫率。母臧氏。光宅惠云法师常感叹说徐陵将来要早有成就,称赞他像颜回。他八岁就能写文章,十二岁已能通晓《庄子》《老子》著作的内容要旨。长大以后,博览群书,对各种历史著作都有涉猎,而且口才好,能言善辩。

梁普通二年,晋安王做平西将军、宁蛮校尉,徐摛做晋安王的咨议。晋安王又引徐陵参与宁蛮府军事。中大通三年,晋安王被立为皇太子,东宫设立学士,徐陵被选中。不久,又任尚书度支郎。出京任上虞县令。御史中丞刘孝仪和徐陵先前有嫌隙,他听说徐陵在上虞县有贪赃的事,就上疏参劾他,于是徐陵被定罪免官。过了段时间,徐陵被重新任用为南平王府参军,提升为通直散骑侍郎。梁简文帝做东宫太子时撰写《长春殿义记》,命徐陵作序。又让徐陵在少傅府述他所写的《庄子义》,不久,调任镇西湘东王中记室参军。

太清二年,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奉命出使北魏,北魏安排他在馆舍住下,举行宴会招待他。这天天气炎热,魏方主客魏收嘲笑徐陵说:“今天这场热,应该是徐常侍从南方带来的啊!”徐陵当即回答:“从前王肃来到这里,才为你们魏朝制订礼仪;今天我奉命出使,再使你们懂得天气的冷暖。”魏收听了,感到十分惭愧。

天嘉六年,徐陵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御史中丞。当时陈世祖的弟弟安成王陈顼做司空,凭借皇帝弟弟的尊贵,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凭借安成王的权势,阻塞诉讼,大臣没有谁敢对他提意见。徐陵听说鲍僧睿的事情,就上奏弹劾,他率领御史台的官员,捧着奏文去

朝见陈世祖。世祖见徐陵服饰严整,像不可侵犯,为此变得脸色庄重,正襟危坐。徐陵上前宣读奏文时,安成王也在殿上侍立,抬头看着世祖,吓得流汗变色。徐陵叫殿中御史带安成王下殿去,终于弹劾免了陈顼的侍中、中书监的职务,从此,朝廷风纪肃然。

高宗陈顼即位,封徐陵建昌县侯,邑五百户。太建元年,徐陵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太建三年,升任尚书左仆射。当时,朝廷计议出师北伐,高宗说:“我心意已决,众卿可推举元帅人选。”众臣商议都认为中权将军淳于量权位重而共同签名推荐他。唯独徐陵说:“不对。吴明彻家在淮南地区,对那里的风俗全都很熟悉。若论将略才学,在当今的将领中没有谁比得上。”于是双方争论好几天,不能定下来。后来,都官尚书裴忌说:“我赞同徐仆射的意见。”徐陵立即提议说:“不只吴明彻是良将,裴忌也是合适的副手。”这一天,高宗下诏书委任吴明彻为大都督,而命裴忌监军事。吴明彻领着北伐军出征,连战皆捷,攻下淮南数十州。高宗于是举行宴会,举杯向徐陵祝酒说:“这杯酒奖赏你知人善任。”徐陵从席位站起来谦让说:“大计是陛下定的,不是我的功劳啊!”

至德元年徐陵去世了,享年七十七岁,谥号“章”。徐陵作风大度,相貌举止可观,作风也好,秉性清正简朴,平生不置产业。所得俸禄都与亲戚共同享用。世祖、高宗的年代,国家有大的文告,都由徐陵撰定,他的文章“在体裁上对传统有所变化,写得精巧绵密,而且多有新意”。他的每篇文章写出来,那些喜爱他文章的人就传写背诵传诵。于是传遍华夏,好多人家都藏有他的著作。

三、语言表达专练

13.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能够表达人的某种情感的句子。

我国古典诗歌内蕴丰富,很能激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读着这海誓山盟的诗句,哪个渴望爱情的人不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

参考答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读着这优美动人的诗句,哪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不希望回到生养自己的故乡?

14.《孔雀东南飞》是被明人胡应麟称为“百代而下,当无继者”的古今绝唱,是古代乐府民歌的代表作,歌颂了刘兰芝的忠贞与反抗精神。假若刘兰芝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请你为她写一段颁奖词。

答:

参考答案: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在漫漫长夜里,刘兰芝坚强地与宿命

相抗衡,像在沙漠里希冀绿洲一样找寻着美好的爱情,那清池中的层层涟漪是长夜里耀眼的火花,是痴男怨女血泪的控诉,是对人类文明最强烈的呼唤。“举身赴清池”的那一瞬展现着凤凰涅槃式的悲壮。这是执着于自由者的无奈选择,这是对封建礼教无声的抗争!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篇一】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 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 4、凌: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5、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 6、溯: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怀:渺渺兮予怀(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荆州(当;占领)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 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 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

14、狼藉:杯盘狼藉(凌乱) 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 二、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 3、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 三、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 2、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3、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④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 5、白: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四、词类活用 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2、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3、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4、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高中语文 2.6《孔雀东南飞》赏析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孔雀东南飞》赏析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这是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其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表面上看来,是由于凶悍的焦母和势利的刘兄逼迫的结果。事实上,焦母、刘兄同样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因为焦母、刘兄的本意,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妹妹。这从刘、焦死后,“两家求合葬”这样后悔不及的举动可以看出。——尽管这是他们对刘兰芝、焦仲卿生死不渝爱情的晚到的认可与祝福。他们主观上的出发点虽有利己的打算,但也有把维护自己亲人的终身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焦母刘兄是要在自己与焦仲卿、刘兰芝的利益之间找到一块平衡的绿地而共处。然而,他们没有成功。这里,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刘兰芝、焦仲卿毕竟是直接通过他们的手被害死了。焦母、刘兄同时又成了封礼教的帮凶。这种不以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 刘焦之死在当时有必然性。因为他们面临的抉择只有两种可能:或者向焦母刘兄屈服,违背自己的爱情誓约;或者以一死来维护两人的爱情誓约。刘、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造反第三个可能。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条件并不是他们自己选定的,而是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刘、焦之死,固然有外来的压力,但也有其内在的原因。这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的思想也不能摆脱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意识形态。《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焦母迫害刘兰芝用的是第一条。《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焦母压制焦仲卿用的就是孝顺这一条。刘兰芝回娘家后,也遭到家长制的威压。那么刘兰芝、焦仲卿是不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些封建教条呢?没有。刘、焦两人所反复辩解的是他们并没有违反这些封建规范。他们的认识不能不受时代的局限。刘兰芝、焦母刘兄则以为坚守这些封建教条才能真正维护自己和亲人的幸福。显然,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焦母、刘兄是强者,而刘兰芝、焦仲卿注定是被吞食的弱者。他们并不是处于打倒孔字店的五四时期,而是处于中国地主阶级还有着远大前途,封建制度正处上升时期的东汉末年。刘兰芝、焦仲卿的抗争只是一种自身合理的人性要求同违背这些要求的封建礼教之间的一种不自觉而且没有出路的冲突。因此,他们的死,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的产物。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思想上的局限,并不能转移或否定实践意义上的客观作用。刘兰芝、焦仲卿不愧是封建礼教的早期叛逆者,因为他们没有逆来顺受地屈从。死与屈从,都是封建礼教对他俩的毁灭。但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毁灭。如果他们屈从了,那么虽然他俩的肉体还活着,但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爱情理想却不复存在了。而死,却表现了他俩为坚持爱情理想而作的抗争,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赢得后世人民对他俩的同情与尊敬,成为后代粉碎封建枷锁的精神鼓舞。所以,刘、焦之死,已冲破个别人、个别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了重大的典型意义,揭出了极其普遍的社会问题。《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

人教版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 [教学设想] 《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民歌的行文一般比较通俗,词句的理解并不是很难,一些需要掌握的字词知识可安排在课前预习中解决。学习的重点应放在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上,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 全诗以主要篇幅描写人物对话,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本诗突出的艺术成就。学习时让学生从人物对话入手,体会其中的情感,揣摩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的个性。全诗很长,可指导欣赏关键或精彩的语段。教法上,让学生读、感悟是重要手段,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关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识记有关文学常识。 (2)理解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3)理解铺陈、排比、比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歌咏美好感情,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运用探究法,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探究故事浪漫主义结尾的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过查字典、看课下注释,读准字音 2、特殊词语先掌握 古今异义:可怜、守节、自由、教训、驱使、区区、来信、处分、便利、逢迎、纷纭、交通等。 3、偏义复词:作息、公姥、父兄、父母、弟兄。 4、文学常识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稍后出现的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它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1、通读全文,疏通文章脉络 2、归纳文中“相”“迎”“谢”“见”“适”在不同语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3、精彩语段的研读 教学难点:文章如何通过人物对话彰显人物个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借助录音机播放屠洪刚的歌曲《孔雀东南飞》,把学生带入凄婉伤感的情境当中。 听完歌曲,教师适时总结: 时空,时常回响于耳畔...... 仲卿和兰芝两情相悦,不能长相斯守,便有了“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苍凉。为了摆脱独自徘徊的悲凉,他们选择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千古盟誓。终究,他们还是走在一起,好不令人掬泪的悲——“生不偕老”,好不令人慨叹的幸福——“死求同穴”...... 二、以提问的方式检查预习 三、研习新课 在预习的基础上疏通文章脉络,对全诗有一个整体把握。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篇目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篇目 一、卫风·氓《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二、离骚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芷;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挓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2020学年高一语文 2.6《孔雀东南飞》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孔雀东南飞》教案《孔雀东南飞》并序 [教学设想] 《孔雀东南飞》是古乐府民歌,民歌的行文一般比较通俗,词句的理解并不是很难,一些需要掌握的字词知识可安排在课前预习中解决。学习的重点应放在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上,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 全诗以主要篇幅描写人物对话,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本诗突出的艺术成就。学习时让学生从人物对话入手,体会其中的情感,揣摩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的个性。全诗很长,可指导欣赏关键或精彩的语段。教法上,让学生读、感悟是重要手段,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关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识记有关文学常识。 (2)理解掌握文中出现的通假字、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 (3)理解铺陈、排比、比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歌咏美好感情,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运用探究法,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探究故事浪漫主义结尾的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过查字典、看课下注释,读准字音 2、特殊词语先掌握 古今异义:可怜、守节、自由、教训、驱使、区区、来信、处分、便利、逢迎、纷纭、交通等。 3、偏义复词:作息、公姥、父兄、父母、弟兄。 4、文学常识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稍后出现的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它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 第一课时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精心整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知识点 【篇一】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 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 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 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

14、狼藉:杯盘狼藉(凌乱) 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 二、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3、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④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 2、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3、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4、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5、南、西:乌雀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6、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 7、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作动,砍柴) 8、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宾短语后置)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4、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5、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6、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7、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判断句) 9、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我们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4、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译: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译: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 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本来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古义:十分之一。今义:基数词。)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义:到底,达到,动词。今天:表示另提一事,关联词。) ③于是余有叹焉(古义:(于是,对此)在这个时候。今义:由于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 说课标说教材文稿 尊敬的评委,大家好:今天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来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 三单元。 一、说课标 在这一环节,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一)说新课程理念; (二)说课程总目标; (三)说新课标对必修文言文阅读鉴赏的要求。 (一)新课程理念本次课改,以服务学生为宗旨,旨在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 准提出的基本理念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二)课程总目标: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分别是: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积累与整合: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感受与鉴赏: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 力。 思考与领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它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应用与拓展:能在生活和其它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发现与创新: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新课程总目标中的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并且形成了层级递进的趋势。其中,“积累·整合”是一个基础,“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是三大支柱,三大支柱在一个厚实的基础上撑起了“发现?创新”这一片天地。 (三)说内容标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于必修课文言文的阅读鉴赏,有三个层面的要求: 1、阅读文言文,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这是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对疏通文意、积累整合的基本要求。 2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

《孔雀东南飞》(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孔雀东南飞》(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二、教学重点: 1:理清脉络,掌握全诗故事情节。 2: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三、教学难点: 1:分析鉴赏人物形象。 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手法及其艺术性 教学时数:2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入题: 1、勾勒诗歌发展脉络:《诗经》——楚辞——乐府民歌

2、乐府双璧:《木兰辞》《孔雀东南飞》 3、《孔雀东南飞》简介(见课文) 补充:《玉台新咏》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4、掌握文中重要字词读音。 二、简述故事情节,分析诗歌结构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故事情节。 要点:刘兰芝的美德,两情相依的重要情节,兰芝抗婚,双双殉情,化鸟双飞的愿望。 2、诗歌结构: 层次章节标题情节段落 起兴首句托物起兴 第一部分“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兰芝自诉 开端 第二部分“府吏得闻之”—“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 发展(一) 第三部分“入门上家堂”—“郁郁登郡门”被迫改嫁 发展(二) 第四部分“阿母谓阿女”—“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高潮

第五部分最后一节鸳鸯和鸣 尾声 三、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通“娶” 箱帘六七十通“奁” 府吏见丁宁也写作“叮咛”,嘱咐 摧藏马悲哀通“脏”,脏腑 蒲苇纫如丝通“韧”,柔软而结实 四、归纳“相”、“自”、偏义复词的用法 (一)“相”的用法: (1)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称代“你”“我”“他”“之”等等。如: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 ②及时相遣归(代“我”)③还必相迎取(代“你”) ④好自相扶将(代“她”)⑤嬉戏莫相忘(代“我”) ⑥誓天不相负(代“你”)⑦不得便相许(代“你”)

人教版高一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2《孔雀东南飞》教案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加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3、落实实词,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教 学时间:两课时 一、导语 导语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如“白蛇传”、“梁祝化蝶”、“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田螺姑娘”等。 导语二:在标题下面写下两行字: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其实文章就是一曲悲歌,一段悲剧“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大家熟悉的感天动地的梁祝化蝶就是这种悲剧的延续,而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上演着................................ 投影:陆游《钗头凤》,师生齐读,简介陆游与唐婉的爱情

悲剧。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销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我们的文章演绎的是怎样的一段爱情呢?让我们随着录音走进课文—— (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 二、解题 1.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 句,1785 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 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 双璧” 2. 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包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理解性默写 《荷塘月色》 1. 《荷塘月色》中从整体上写荷叶的句子: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2. 运用比喻具体能写荷叶的句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3. 运用比喻具体写荷花的句子: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4. 运用通感的手法写荷香的句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 运用比喻手法写荷波的句子: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氓 1. 《氓》中女子借“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来比喻任何事物都是有界限的,同时也反衬出男子的变化无常。 2. 《诗经·氓》中的“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两句,女主人公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与受到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内心的不满。 3. 《诗经. 氓》中,男主人公对婚事进行占卜,结果显示:体无咎言,随后女主人公提出“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以完成婚事。 4. 《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充满愤懑地批判男子行为没有准则,情感经常变化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5. 《氓》是一首叙事诗,诗中写男主人公“言既遂矣,至于暴矣”,诗歌前文对男主人公变化埋下伏笔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6. 《氓》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7. 《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8. 《诗经·氓》反映出女主人公内心孤立无助,即使在夫家被虐待,回娘家也无法跟兄弟叙说处境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9. 《诗经·氓》中: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用比兴手法,借桑叶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的逝去。 10. 《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句子是: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11.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透过桑叶衰败的景象让人预感到不如意的事情终究发生了。 1.在《氓》中,女子以桑树的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氓》中,写女主人公的家人不理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3.《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4.《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墙,对着心上人的家乡远远地痴望,形象鲜明,情意动人。 答案: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短歌行》

李静文

短歌行 曹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诗的特点,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3.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鉴赏,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政治家广纳贤才统一天下的宏愿壮志。 ●重点、难点 1.运用典故及点化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 2.了解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求贤若渴的心情和诗歌的主旨,体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宏伟气魄和慷慨悲凉的风格。 3.把握诗中作者的情绪变化;理解诗中引用的《诗经》中的句子的含义。 ●解决办法 1.疏通诗句,诵读涵咏。 2.从知人论世和语言技巧人手,把握意象,进入意境。 3.领会意蕴,汲取精神营养。 ●学生活动 在这一课时,让学生诵读这首诗,并尝试着从表达技巧上进行鉴赏。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鉴赏《短歌行》。 ●教学步骤 一、知人入诗,了解背景 1.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重要诗人。“御军三十余

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由于他爱好音乐,又深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因此创作了许多歌辞。他现存的二十几首诗全部都是乐府歌辞,这些乐府歌辞虽然用的旧调、旧题,却一扫两汉以歌功颂德为主旨的腐朽诗风,而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其中绝大部分或描述丧乱时代兵祸的惨状,或书写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或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与宏伟抱负。曹操又是继《诗经》以后重振四言诗的第一位作家,他的五言诗也颇具乐府民歌的色彩,文章写得更是简约严明、不拘旧格。鲁迅先生曾经把曹操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二、学习、鉴赏《短歌行》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 那么曹操在你心目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同学们自由回答) 2、解题 什么叫短歌?《乐府解题》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3.诵读感知,读出“忧”情 1)听范读 譬pì如呦呦yōu 子衿jīn 鼓瑟sè 可掇duō越陌mò 度阡qiān 三匝zā 2)学生自由读后,一个代表朗读 (要求:力争区别出四个层次不同的感情:一层:忧伤。读得低沉,缓慢。二层:期待。读得平稳,悠扬。三层:喜悦。读得高亢,轻快。四层:自信。读得果断,坚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 《短歌行》 教学过程: 师:上一个星期,一个同学跟我说过,她有一篇很好的文章要给我欣赏,我看了,我觉得有一些不足,但是的确不错,至少作者的阅读面和思考值得大家学习。 生:(他是我哥哥), 师:噢,你告诉他我很佩服他。他这篇文章,本来她读,他身体不适,我就代劳了 教师读学生哥哥的文章〈酒的遐想〉 酒的遐想 很偶然的灵感,想到了酒。 第一个闯进脑海的是“把酒问青天”的苏轼,那个当年在月光下起舞弄清影,感叹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轼酷爱饮酒,他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非凡的气概啊!是酒赠与他的吗?“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还是默默地与江水、明月抒情吧。 喝醉了,美也,愁也。 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欧阳修真的醉了吗?如果他没醉,柳永一定醉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哦,他好象已经醉醒。那江头的屈原一定醉了,彻彻底底的。“众人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我好象又错了,屈原说他没醉,恩……哦!酒醉的人总说自己没醉……

让我仔细想想,一定有人醉过…… 有了!辛弃疾醉过!“醉里挑灯看剑”,对!是他!他“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哦……还有那位“独上兰舟”“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李清照也醉在酒里。醉是酒的魅力,那愁思呢? 愁?不应该责怪酒吧?曹操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李白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看来酒不是愁的梦…… 慢慢咀嚼,细细推敲品味。 突然想到范仲淹,他说酒可以化作“相思泪”,为何?因为“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古人好象总醉在酒里,醉在梦里,醉在愁里……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看来醉里的人很容易醒来,但愁呢?“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的话道出了真理,就让咱们“今朝有酒今朝醉”、“酒不醉人人自醉”、“会须一饮三百杯”吧! 望着祖国大好山河容易醉,望着英雄当年“雄姿英发”容易醉,望着曹雪芹勾勒的儿女情长容易醉,醉得太多,醉得太美,醉得值得!又想起那句俗话:“酒逢知己饮!”就让我们为友人一醉方休吧! 思绪随意自然地来到那座小城----------布达佩思东北一百多公里的埃盖尔。在这块大地下藏着许多美酒,几百年……冷冷的静静地醉卧在地下,余秋雨说那是秘藏的醉意,连裴多菲和纳吉的热血都没能改变它的恒温,连两次大战都没能干扰它的美梦,埃盖尔醉得是何等的固执和执拗啊!

人教版必修二《孔雀东南飞》教案(三)

孔雀东南飞(并序) 【教学目的】 一、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二、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三、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迎”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教学设想】 一、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以“预习提示”为突破口,组织课堂教学。 二、本文故事情节在民间广为流传,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影响深广。在教学本文时,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电教手段,或阅读有关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时数】 2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 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读“单元知识和训练”中“语言和语境”部分。明确: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含义。

②对上下文内容要形成整体认识。 ③结合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作深入理解。 二、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 1.补充介绍: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2.学生默读“预习提示”,思考问题。 ①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诗歌的发展,《孔雀东南飞》与《诗经》、《涉江》有什么不同?(《诗经》、《涉江》是抒情诗,《孔雀东南飞》是叙事诗。) ②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见“预习提示”)作者怎样来表达主题思想的?(通过塑造焦仲卿、刘兰芝的人物形象)作品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曲折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人物对话。) 叙事诗和抒情诗的主要区别在于:抒情诗,作者直接借景(或物)抒情。叙事诗借助于故事情节塑造的人物形象,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现诗歌的主题思想。让我们循着叙事诗这条表达主题的线索,来读这一首长篇叙事诗。古诗也常常寓抒情于叙事。 三、释词。学生在阅读本诗时,对以下三类词理解容易产生歧义。教师需要加以点拨、归纳,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1.古今异义。 学生完成“思考和练习”题四,教师点拨。 明确:这类词古义和今义大相径庭。如果把古义和今义混淆起来,就会产生歧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2.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3.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异义字的特点,掌握“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掌握“相”、“自”、“见”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4.注意把握本诗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 二、教学重点 1.疏通文义,把握故事发展过程,分析人物感情; 2.掌握文中的“偏义复词”和“谢”“相”“见”“迎”的一词多义。 3.识记有关文学常识,背诵有关名句。 三、教学难点 1.通过人物对话分析理解男女主人公的真挚感情。 2.把握作品的深刻思想内容,理解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四、教学设想: 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诗可从人物命运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 五、教学时数:2教时 六、课前预习: 1、通读全诗,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早读听录音磁带,了解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故事情节)。 3、找出诗中含有“相”“自”“见”字的句子,解释这些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供材料: 窦娥冤、秦香莲、黛玉葬花、孔雀东南飞,自古女子多薄命; 文昭关、野猪林、苏武牧羊、关羽走麦城,从来男儿怀悲愤"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的《钗头凤》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婉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婉,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婉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这便是这首词的来历。 传说,唐婉见了这首《钗头凤》词后,感慨万端,亦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首。不久,唐婉竟因愁怨而死。又过了四十年,陆游七十多岁了,仍怀念唐婉,重游沈园,并作成《沈园》诗二首。 【钗头凤?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在国外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中国也有一个非常相似的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放音乐屠洪刚的《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飞到天涯去不回,千般怜爱万种柔情相思成灰。心碎的时候秋声格外让人悲,天若不尽人意,我愿生死相随。”屠洪刚的一曲《孔雀东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篇目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背篇目 一、卫风?氓《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二、离骚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芷;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挓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

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 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 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 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 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三、赤壁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孔雀东南飞(并序)(人教版高二必修).doc

孔雀东南飞(并序)(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学目的 一、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二、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三、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迎” 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教学设想 一、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课堂内串讲。因此,教学本文可从语境入手,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以“预习提示”为突破口,组织课堂教学。 二、本文故事情节在民间广为流传,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影响深广。在教学本文时,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电教手段,或阅读有关资料,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时数2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重点 初步读懂全诗,理清脉络,掌握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利用工具书和注释,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读“单元知识和训练”中“语言和语境”部分。明确: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含义。 %1对上下文内容要形成整体认识。 %1结合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作深入理解。 二、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 1.补充介绍: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徐陵编选,是《诗经》、《楚辞》之后最早的一部古诗总集。 2.学生默读“预习提示”,思考问题。 %1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诗歌的发展,《孔雀东南飞》与《诗经》、《涉江》有什么不同?(《诗经》、《涉江》是抒情诗,《孔雀东南飞》是叙事诗。) %1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见“预习提示”)作者怎 样来表达主题思想的?(通过塑造焦仲卿、刘兰芝的人物形象)作品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曲折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人物对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蚩蚩(chī) 愆期(yǎn) 垝垣(guǐ) 靡盬(gǔ) B.修姱(kuā) 谣诼(zhuō) 溘死(kè) 方圜(guān) C.箜篌(kōng) 伶俜(pīng) 踯躅(zhū) 三匝(zā) D.羁鸟(jī) 葳蕤(ruí) 玳瑁(mào) 哺育(bǔ) 思路解析A项,“愆”应读“qiān”;B项,“诼”应读“zhuó”,“圜”应读“yuán”;C项,“躅”应读“zhú”。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感激涕零慷概激昂沉吟忧思难忘 B.春花秋月不绝如缕窈窕鼓瑟吹笙 C.如临深渊月明星稀羁伴抱残守缺 D.托物言志越陌度纤弥漫倾慕贤才 思路解析A项,“概”应为“慨”;C项,“伴”应为“绊”;D项,“纤”应为“阡”。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周人创造了农业文明在《诗经》中有大量篇幅记载和体现,有的是春夏之际向天祈福或秋冬之际答谢神灵的乐歌,有的直接反映了生产生活的场面。 B.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灰霾天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C.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它格调朴素、高雅,蕴含着我国人民独特

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D.千万考生所命运攸关的高考作文不再有意回避社会热点,引导考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自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 思路解析A项,结构混乱,将“创造了”改为“创造的”。B项,“不仅”位置不当,递进关系也不恰当。D项,语义重复,“所”与“攸”重复;表意不明,“不再”限制的范围不明确。答案C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 , , 。《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①《离骚》抒写理想②抒写先民的喜怒哀乐③富于写实精神④抒写爱国激情⑤《诗经》广泛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⑥富于浪漫气息 A.⑤②③①④⑥ B.①④⑥⑤②③ C.⑤④③①②⑥ D.①④③⑤②⑥ 思路解析由分号可知这六句话应分为两组。根据其内容可分①④⑥和②③⑤两组,根据后文的“《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能判断②③⑤这一组应放前面,而第⑤句是总写《诗经》,③句是总结;同理也可确定①④⑥的顺序。 答案A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诗歌批评庸俗化 普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