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轴测试报告

传动轴测试报告
传动轴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

项目名称:XX客车传动轴扭矩测试

测试单位:福建工程学院机电系

福建工程学院机电系

2010年4月27日

XX 客车传动轴扭矩测试技术报告

一、试验目的

混合动力客车传动轴担负着发动机/驱动电机到主减速器的扭矩传递作用,它对整车性能影响重大。因此,在不同工况下,测量传动轴承受扭矩和转速,可为混合动力客车发动机/驱动电机的选型提供参考。

二、试验仪器设备

1、传感器:HX-901-3000N.m 扭矩信号耦合器

2、试验车型:XX 混合动力城市公交客车

3、数据采集系统:NI/PXI-6251/PXI-1042Q

三、试验场地

福建工程学院南区附近水泥路面

四、测试工况

按国家标准GB/T18385,本次测试分以下四种工况来进行:

(1) 满载加速 (2) 满载爬坡 (3 ) 空载加速 (4 ) 空载爬坡

注:满载时装载质量约3285.5kg ,爬坡坡度约20°。

五、试验数据分析

将实际测得的传动轴转速数据,转换为相应的车速数据(已知轮胎规格为12R22.5,主减速比为6.2),其转换公式为:

3.14159601000000z d

D v n i i ??=

???

(1)四种工况下传动轴扭矩与车速变化情况

-200

020040060080010001200时间 t/s

扭矩 N .m

5101520253035404550车速 k m /h

图1 满载加速工况下传动轴工作特性

-800

-600-400-2000200400600

800100012001400扭矩 N .m

5

1015202530车速 k m /h

图2 满载爬坡工况下传动轴工作特性

-800

-600-400-2000200400600扭矩 N .m

02

4681012

14161820车速 k m /h

图3 空载加速工况下传动轴工作特性

-200

-1000100200300400500

600700800900时间 t/s

扭矩 N .m

24681012

车速 k m /h

图4 空载爬坡工况下传动轴工作特性 (2)结果分析

从图1~图4可以看出,测得的传动轴扭矩大致在-600N.m~1200N.m 范

围内变化,输出传动轴大扭矩状态发生在满载爬坡工况;最高行驶车速可达45km/h ,发生在满载加速工况。

某隧道二衬检测报告范本

. 示范报告检测项目名称:某某隧道二次衬砌质量检测 委托单位地址: 检测单位名称: 检测类别:委托检测 报告日期:二0一四年七月三十日

某某隧道检测报告 检测人员: 项目负责: 审核人: 批准人: 检测单位: 附加声明: 1. 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2. 复印本检测报告未重新加盖检测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3. 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人员、项目负责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 4. 本检测报告涂改无效。 5. 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目录 1. 前言 (4) 2. 工程概况 (4) 3. 检测内容 (4) 4.检测依据 (4) 5.检测方法 (4) 6.测试仪器 (6) 7.检测结果 (6) 8.结论及建议 (9)

1. 前言 2. 工程概况 3. 检测内容 3.1、二次衬砌厚度; 3.2、二次衬砌背后的空洞及欠密实情况; 3.3、钢拱架间距(抽检); 3.4、隧道断面。 4.检测依据 4.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4.3、《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 4.4、由隧道施工单位提供的隧道设计参数表。 5.检测方法 采用地质雷达法对隧道衬砌缺陷情况进行检测,检测衬砌的空洞、欠密实等缺陷的分布,并同时检测衬砌的厚度。

地质雷达是采用无线电波检测地下介质分布和对不可见目标体或地下界面进行扫描,以确定其内部结构形态或位置的电磁技术。其工作原理为:地质雷达是以高频电磁脉冲波,由发射天线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向地下发射电磁波,当遇到有电性差异的界面或目的体时通常产生一定强度的反射波,并被地面接收天线所接收,根据接收到波的旅行时间(双程走时)、幅度频率与波形变化资料,可以推断介质的内部结构以及目标体的深度、形状等特征参数,具有高分辨率、无损性、高效率、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如图5-1所示;地质雷达的反射测试系统及反射剖面,如图5-2所示。 图5-1 地质雷达工作原理及其基本组成示意图 检测时采用剖面法,即发射天线(T )和接收天线(R )以固定间距沿测线同步移动的测量方式。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在地面沿测线均匀移动,反射回来的电磁波信息即可把地下电磁差异界面的分布特征及形态反映出来,就能得到其内部介质剖面图像。依据地质雷达图像,通过对时域波形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进行时深换算获得异常界面或目的体的情况。其结果可用地质雷达时间剖面图像表示,其中横坐标记录了天线在地表的位置,纵坐标为反射波双程走时,表示雷达脉冲从发射天线出发经地下界面反射回到接收天线所需的时间,这种记录能准确描述测线下方各反射界面的形态,同时结合施工资料,可确定隧道衬砌厚度以及有无空洞等缺陷。 信号 收发转换开关 发射机 接收机 噪声 主机 发射 接收 目标体

LED光色电性能测量实验(完整版)

LED光色电性能测量实验报告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2年11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谱计的测量原理; 2.掌握标准灯的光通和光谱定标; 3.掌握LED光色电性能测量; 4.确定LED光谱模型的参数。 二、实验仪器 根据光度色度学理论,只要测得被测体的光谱功率分布(即在每一光谱下测其能量值)后,根据CIE有关出版物,就不难计算出被测光源的颜色参数等。图2是PMS-50/80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系统的原理框图。 如图2所示,荧光粉被激发出的荧光或置于积分球内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光纤,被汇聚在单色仪的入射狭缝上,经单色仪分光后的单色光由单色仪出射狭缝射出,并由光电倍增管(PMT)转换成电信号,经电路放大处理,A/D转换,将数字信号送入计算机。另外,计算机发出的波长控制信号,驱动光栅扫描,实现从200nm~800nm或380nm~800nm或4000~1100nm的光谱测量。 本仪器实现一般光谱辐射计的光谱辐射和颜色参数的测量以外,其更优异的特性在于它有机结合了积分法光度测试和分光法光度测试的优点,实现了宽动态范围的光度线性,同时消除了由于标准光源与被测光源强弱差异而引起的误差和异谱误差,此项技术已获中国专利。 三、实验原理 1.采样技术 PMS-50 PLUS包括基本型和SSA型两种规格,其主要区别在于所采用的扫描采样技术不同,基本型的仪器采用的是Static(静态采样技术):利用步进电机能提供精确定位的原理,通过电机将光栅转动到相应波长位置后停止,然后进行采样,将波段范围内每一个波长位置下的光谱能量记录下来再进行计算,此方法的优点在于精确定位,测量稳定,精密很高,缺点是测量速度比较慢。而SSA 规格的仪器采用的是远方专有的Sync-Skan(扫采同步技术):采用高速电机扫描和高速A/D采样同步技术,通过CPU的固定间隔的脉冲信号同时控制电机和

XX项目测试报告(模板)

XXX项目 单元/集成/系统测试报告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 概述1 1.1 编写目的 (1) 1.2 项目背景 (1) 1.3 参考文档 (1) 1.4 业务术语定义 (1) 2 测试范围及策略 (2) 2.1测试范围 (2) 3 测试环境 (2) 3.1 硬件环境 (2) 3.2 软件环境 (2) 3.3 测试工具 (3) 4 测试执行 (3) 4.1测试组织 (3) 4.2测试时间 (3) 4.3冒烟情况 (4) 4.5测试用例统计 (4) 5测试结果分析 (4) 5.1缺陷统计和分析 (4) 5.2 遗留缺陷以及问题分析 (5) 5.3测试结果统计 (5) 6质量评价 (6) 7测试工作总结 (6) 7.1 风险提示 (6) 7.2 测试建议 (6) 7.3 测试结论 (6) 8 交付文档 (7)

1 概述 1.1 编写目的 本文为XXX项目系统测试报告,通过本文描述了本次系统测试的测试执行情况以及缺陷统计与分析、分析系统未来潜在的风险以及一些测试建议及对应的解决方法等内容,通过这些客观的数据,评估本次测试之后系统是否满足结束ST的出口条件。本文读者范围包括本项目相关的业务人员、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以及参与本项目其他人员。 1.2 项目背景 1.3 参考文档 XXX需求规格说明书V1.0.doc XXX单元/集成/系统测试用例V1.0.doc XXX缺陷管理记录V1.0.xls 1.4 业务术语定义 根据项目实际进行业务术语的定义。

2 测试范围及策略2.1测试范围 说明:内容多插入具体附件即可 3 测试环境 3.1 硬件环境 3.2 软件环境

(完整版)第三方软件测试报告[模板]

第三方软件测试报告(暂定)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文档作为该系统测试的测试标准,内容关系到本次系统测试可能涉及到的测试内容和测试技术解决方案。 1.2.系统概述 略 2.测试描述 2.1.测试范围与内容 我方(北京圆规创新公司)对XX公司“XX”项目进行测试,保证使用方的功能正确,保证系统核心模块的稳定和安全,为项目的验收提供参考。以此,本计划列出了在此次功能测试过程中所要进行的内容和实施的方案及测试资源的安排,作为测试活动的依据和参考。 本次测试的对象为XX公司“XX”项目,测试范围为:略。 本次测试的主要内容有功能测试(含容错测试)、易用性测试。 2.2.测试依据 本次测试所依据的文档包含开发方提供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操作手册》、《用户手册》,《维护手册》,《设计文档》等相关开发文档。

并依据IT行业项目的通用标准,包括功能测试标准、缺陷标准、易用性标准。 对于项目的易用性标准,原则上由测试方提出易用性问题修改的建议,由开发方对测试方提交的问题进行确认。 3.测试解决方案 我公司针对用户方提出的测试要求,根据以往项目的实际经验,撰写测试技术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包含了本次系统测试可能涉及到的测试类型,并分别介绍不同测试类型的内容和相关标准。 3.1.系统功能测试 实施系统功能测试,完成对被测系统的功能确认。 采用黑盒测试方法,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和用户手册,将功能点转换为功能测试需求,根据测试需求编写测试用例,保证所有功能点必须被测试用例覆盖。 测试用例的编写采用基于场景的测试用例编写原则,便于以使用者的角度进行测试。用例设计上兼顾正常业务逻辑和异常业务逻辑。测试数据的选取可采用GUI测试,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比较测试等测试方法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数据的组合,一般以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法为主。 3.1.1.系统功能项测试 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所有功能项进行测试(列表); 3.1.2.系统业务流程测试 对《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典型业务流程进行测试(列表); 3.1.3.系统功能测试标准 ?可测试的功能点100%作为测试需求(如未作为测试需求,必须在测试计划中标注原因并通知用户方负责人);

0603蓝光测试报告13002011

电光源测试报告 Electrical and Photometric Test Report for Light Sources 产品名称 Product: 0603蓝光 产品型号 Product Model:YR-S0603-BC 制造厂商 Manufacturer:东莞市元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样品编号 Sample No.:No.001客户名称 Client:Client X 测试人员 Tested By:Tester Z 测试日期 Date:2013-8-9 09:01:26 测试条件 T est Condition 测试仪器 Analysis Instrument:STARSPEC SSP3112-D 环境温度 Temperature:25.0 ℃测试单位 Test Lab:Test Lab 环境湿度 R.H.: 60.0 % 测试结果 T esting Result 光谱功率分布曲线 S pectral Distribution CIE1931色品图 Chromaticity Diagram 图 CIE193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0.10.20.30.40.5 0.60.70.80.9光度参数 Photometric Parameters 光 通 量 Luminous Flux:0.48 lm 光效 Luminous Efficiency: 7.62 lm/W 色度参数 Colorimetric Parameters 色品坐标 Chromaticity Coordinates:x = 0.1397 y = 0.0496 u' = 0.1685 v' = 0.0898 ( Duv = -0.1848 )色温 Color Temperature: 25000 K 色 纯 度 Color Purity:0.973 主 波 长 Dominant Wavelength:465.64 nm 峰值波长 Peak Wavelength:460.50 nm 红 色 比 Red Color Ratio:0.40 %绿 色 比 Green Color Ratio:14.09 %色 容 差 Color Tolerance:152.15 SDCM 蓝 色 比 Blue Color Ratio:85.51 %显色指数 Rendering Index:Ra = 0.00 R1 = 0.0 R2 = 0.0 R3 = 0.0 R4 = 0.0 R5 = 0.0 R6 = 0.0 R7 = 0.0 R8 = 0.0 R9 = 0.0 R10 = 0.0 R11 = 0.0 R12 = 0.0 R13 = 0.0 R14 = 0.0 电 参 数 Electrical Parameters 电压 V oltage : 3.13 V 电流 Current :20.000 mA 功率 Wattage :0.06 W

系统测试报告参考文档

系统测试报告 1 系统测试报告写作的目的 1、软件测试人员对整个系统测试工作进行总结,对被测试对象进行评估,并对以后的测试工作给出建议 2、测试经理通过测试报告了解被测试产品的质量情况、测试过程的质量 3、软件开发项目经理通过软件测试报告了解开发产品的质量情况,并在下阶段的开发工作中采取应对措施 4、在软件测试报告中,软件测试人员作出的软件产品质量评估,可以作为软件产品是否对外发布的重要参考依据。 2 系统测试报告写作的要点 2.1 概述 简单介绍被测对象、测试特性及其版本/修订级别情况 指明本次系统测试活动所依据的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测试用例及测试过程,对测试内容也要进行简要说明 2.2 测试时间、地点、人员 描述本次测试的时间,地点和测试人员,以及人员分工。 例如: 2.3 环境描述 描述本次测试的环境,包括软硬件、测试仪器、组网图等。

2.4 总结和评价 2.4.1 测试过程质量统计评估 1、工作量数据统计 例如: 分析: 1)可以根据不同模块每千行代码投入的工作量来查看哪些模块测试比较充分;哪些模块测试不够充分。 2)结合模块的实际情况,对关键模块或者复杂模块投入的测试人时比例应相对较高;对非关键或者简单的模块投入的测试人时比例可以相对较低,根据该指标可以用来衡量测试过程中测试资源的分布是否合理。 2、用例数统计

分析: 1)可以根据用例数/KLOC来查看哪些模块用例设计的比较充分;哪些模块用例设计的相对比较少,结合模块的具体特点,需要进行分析,避免关键模块用例设计不充分的情况。2)可以根据不同模块用例数来了解不同测试人员的工作量;结合时间方面的数据,对工作量少而花费时间较多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关策略进行有效的规避。 3、用例对需求的覆盖率

1--《地质雷达》实验报告(封面+报告模板) (1)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 成绩: 系别:资源勘查与土木工程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实验项目名称:地质雷达的操作及应用 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结构检测实验室91110 实验日期:年月日 1.1 实验目的 (1)了解地质雷达基本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 (2)掌握地质雷达的操作步骤和使用方法。 1.2 实验原理及方法 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宽频带高频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地下介质或目标体时,雷达波会发生反射返回地面,并由接收天线接收,并以波或图像的形式,存储在电脑中。 1.3 仪器设备 OKO-2俄罗斯地质雷达。

1.4 实验步骤 (1)连好数据线; (2)打开主机和天线上的电源开关; (3)运行采集软件; (4)设置参数; (5)数据采集并保存数据; (6)关机、拆线。 1.5 数据处理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增益和滤波。增益的目的是放大深部信号的增幅,使较弱的信号能被识别,滤波的种类很多,一般包括中值滤波、平均值滤波、带通滤波和巴特沃斯带通滤波等等。 1.6 注意事项 在运用雷达过程中,须掌握雷达工作的三个重要参数:环境电导率、介电常数和探测频率。 环境电导率σ是表征介质导电能力的参数,它决定了电磁波在介质中的穿透深度,其穿透深度随电导率的增加而减小,当介质的电导率σ>10-2S/m时,电磁波衰减极大,难于传播,雷达方法不宜使用,如:湿粘土、湿页岩、海水、海水冰、湿沃土、金属物等。 介电常数是影响应用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了高频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并且反射信号的强弱也取决于介电常数的差异。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采用下式近似考虑:

测试LED的电特性

LED的测试方法 LED测试标准的制定 解决方案: 测试LED的电特性、光特性、开关特性、颜色特性、热学特性、可靠性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指示灯、信号灯、仪表显示、手机背光、车载光源等场合,尤其是白光LED技术的发展,LED在照明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过去对于LED的测试没有较全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生产实践中只能以相对参数为依据,不同的厂家、用户、研究机构对此争议很大,导致国内LED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测试方法国家标准应运而生。 LED测试方法 基于LED各个应用领域的实际需求,LED的测试需要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包括:电特性、光特性、开关特性、颜色特性、热学特性、可靠性等。 1、电特性 LED是一个由半导体无机材料构成的单极性PN结二极管,它是半导体PN 结二极管中的一种,其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称为伏安特性。由图1可知,LED电特性参数包括正向电流、正向电压、反向电流和反向电压,LED必须在合适的电流电压驱动下才能正常工作。通过LED电特性的测试可以获得LED的最大允许正向电压、正向电流及反向电压、电流,此外也可以测定LED的最佳工作电功率。 LED电特性的测试一般利用相应的恒流恒压源供电下利用电压电流表进行测试。 2、光特性 类似于其它光源,LED光特性的测试主要包括光通量和发光效率、辐射通量和辐射效率、光强和光强分布特性和光谱参数等。 (1)光通量和光效

有两种方法可以用于光通量的测试,积分球法和变角光度计法。变角光度计法是测试光通量的最精确的方法,但是由于其耗时较长,所以一般采用积分球法测试光通量。如图2所示,现有的积分球法测LED光通量中有两种测试结构,一种是将被测LED放置在球心,另外一种是放在球壁。 图2 积分球法测LED光通量 此外,由于积分球法测试光通量时光源对光的自吸收会对测试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往往引入辅助灯,如图3所示。 图3 辅助灯法消除自吸收影响 在测得光通量之后,配合电参数测试仪可以测得LED的发光效率。而辐射通量和辐射效率的测试方法类似于光通量和发光效率的测试。 (2)光强和光强分布特性 图4 LED光强测试中的问题 如图4所示,点光源光强在空间各方向均匀分布,在不同距离处用不同接收孔径的探测器接收得到的测试结果都不会改变,但是LED由于其光强分布的不一致使得测试结果随测试距离和探测器孔径变化。因此,CIE-127提出了两种推荐测试条件使得各LED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光强测试与评价,目前CIE-127条件已经被各LED制造商和检测机构引用。 图5 CIE-127推荐LED光强测试条件(3)光谱参数 LED的光谱特性参数主要包括峰值发射波长、光谱辐射带宽和光谱功率分布等。单色LED的光谱为单一波峰,特性以峰值波长和带宽表示,而白光LED的光谱由多种单色光谱合成。所有LED的光谱特性都可由光谱功率分布表示,而由LED的光谱功率分布还可计算得到色度参数。 光谱功率分布的测试需要通过分光进行,将各色光从混合的光中区分出来进行测定,一般可以采用棱镜和光栅实现分光测定。 图6 白光LED光谱功率分布

地质雷达报告

福州绕城公路东南段 南峰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地质雷达) 编号:BG-CQYB-A16-001 合同段:A16合同段 施工单位: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探测范围:右线出口LYK8+335~LYK8+310 编制: 校核: 检测单位: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检测日期:2013年12月27日 报告日期:2013年12月27日

一、工作概况 2013年12月27日,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对福州绕城公路东南段A16合同段南峰隧道出口右洞进行了超前地质预报,采用GSSI 公司生产的SIR-20地质雷达进行数据采集,配属100MHZ 的屏蔽天线进行了探测。本次探测范围为右线出口LYK8+335~LYK8+310,共25m 。 二.预报的方法技术 (一) 地质雷达超前预报的基本原理 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简称GPR)是近年来应用于浅层地质构造、岩性检测的一项新技术,其特点是快速、无损、连续检测,并以实时成象方式显示地下结构剖面,使探测结果一目了然,分析、判读直观方便。因探测精度高、样点密、工作效率高而倍受关注。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隧道地质雷达超前预报方法是一种用于确定隧道掌子面前方介质分布变化的广谱电磁波技术。如图1所示,利用一个天线向掌子面前方发射无载波电磁脉冲,另一个天线接收由岩体中不同介质界面反射的回波,利用电磁波在岩体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与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 质(如介电常数Er) 及几何形态的变化差异,根据接收到的回波旅行时间、幅度和波形等信息,来探测掌子面前方介质的地层结构与异常地质体。 理论研究与实验室模拟试验证明,电磁波在物体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走时t 、与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Er 有如下关系: v x z t 2 24+= r c v ε=

软件测试报告模板

XXX_V X.X测试报告 作者: 日期: X X X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目录 目录 (2) 1. 概述 (4) 2. 测试时间、地点及人员 (4) 3. 测试环境 (4) 4. 缺陷统计 (5) 4.1 测试缺陷统计 (5) 4.2 测试用例执行情况统计 (5) 5. 测试活动评估 (6) 6. 测试对象评估 (6) 7. 测试设计评估及改进建议 (6) 8. 规避措施 (7) 9. 遗留缺陷列表 (7) 9.1 遗留缺陷统计 (7) 9.2 遗留缺陷详细列表 (7) 10. 附件 (8) 附件1:交付的测试工作产品 (8) 附件2:修改、添加的测试方案或测试用例 (9) 附件3:其他附件(如:PC-LINT检查记录,代码覆盖率分析报告等) (9)

XXX_V X.X测试报告 本文档中蓝色字体为说明性文字,黑色字体为测试报告文档中必需的部分。 本文档中内容包括测试的总结性报告、测试评估,测试缺陷报告和测试实测结果清单等内容。 测试报告可能是多个层次级别的,如系统测试报告、集成测试报告、单元测试报告等,而所有测试过程中各阶段的测试报告均遵从规范所定义的此模板。如果不同阶段测试报告有其特殊需求,可以增加其他段落作为补充。 关键词:列示文中涉及的关键词汇。 摘要:简略描述报告内容。 缩略语清单:对本文所用缩略语进行说明,要求提供每个缩略语的英文全名和中文解释.

1.概述 描述本报告是哪一个测试活动的总结,指明被测对象及其版本/修订级别。同时,指明该测试活动所依据的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测试用例及测试过程为本测试报告文档的参考文档 2.测试时间、地点及人员 本次测试的时间、地点和测试人员如下表所示: 3.测试环境 描述本次测试的测试环境,包括硬件配置、所使用的软件及软件版本号、来源、测试工具等。

某隧道二衬检测报告范本

某隧道二衬检测报告范本 示范报告检测项目名称:某某隧道二次衬砌质量检测 委托单位地址: 检测单位名称: 检测类别:委托检测 报告日期:二0一四年七月三十日

某某隧道检测报告 检测人员: 项目负责: 审核人: 批准人: 检测单位: 附加声明: 1. 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2. 复印本检测报告未重新加盖检测专用章或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3. 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人员、项目负责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 4. 本检测报告涂改无效。 5. 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目录 1. 前言 (4) 2. 工程概况 (4) 3. 检测内容 (4) 4.检测依据 (4) 5.检测方法 (4) 6.测试仪器 (6) 7.检测结果 (6) 8.结论及建议 (8)

1. 前言 2. 工程概况 3. 检测内容 3.1、二次衬砌厚度; 3.2、二次衬砌背后的空洞及欠密实情况; 3.3、钢拱架间距(抽检); 3.4、隧道断面。 4.检测依据 4.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4.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4.3、《铁路隧道衬砌质量无损检测规程》(TB10223-2004); 4.4、由隧道施工单位提供的隧道设计参数表。 5.检测方法 采用地质雷达法对隧道衬砌缺陷情况进行检测,检测衬砌的空洞、欠密实等缺陷的分布,并同时检测衬砌的厚度。 地质雷达是采用无线电波检测地下介质分布和对不可见目标体或地下界面进行扫描,以确定其内部结构形态或位置的电磁技术。其工作原理为:地质雷达是以高频电磁脉冲波,由发射天线以宽频带短脉冲形式向地下发射电磁波,当遇到有电性差异的界面或目的体时通常产生一定强度的反射波,并被地面接收天线所接收,根据接收到波的旅行时间(双程走时)、幅度频率与波形变化资料,可以推断介质的内部结构以及目标体的深度、形状等特征参数,具有高分辨率、无损性、高效率、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

项目测试报告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 新闻综合频道标清转高清第二批政府采购项目招标编号:SCZZ-2015-CDTV-02 C包:新闻制播和内容管理系统 检测报告 建设单位:成都市广播电视台 检测时间:2016年10月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技术中心 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10月,根据项目验收条件,对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新闻制播和内容管理系统项目的相关技术指标进行了检测。 一、系统概况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高清平台建设项目,其能够支持高、标清并行电视台生产业务,实现节目高清化制播。本次以数字化为基础,万兆网络为核心,桌面客户端千兆以太网接入方式,最终建设成为一个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高效率的电视台节目制、管、存兼高标清一体化的综合性网络平台系统。系统平台建设将具备高清素材上载,高清视音频精编、合成、配音、审片、高清演播室以及备播媒资等功能的全数字化网络系统。 本次项目主要达成了三大目标: 实现新闻类、专题类、广告类等电视台业务的高清制作生产; 实现全台总编室编辑节目单送播出,并调用备播系统对素材进行出库,实现备播系统与索贝高清新闻网、大洋东方高清制作网的数据的交互和继承。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高清平台建设项目由高清新闻网、高清演播室、备播系统、内容管理系统等子系统模块构成,实现全台系统定位于高清制作,数据交换、数据传输等实现高清化转换,实现全台各个子系统间高效无缝的互联互通,并最终将节目送至大播出。二、测试依据 《GY/T 152-2000 电视中心制作系统运行维护规程》 《GY/T 160-2000 数字分量演播室接口中的附属数据信号格

式》 《GB/T 17953-2000 4:2:2数字分量图像信号接口》 《GY/T 155-2000 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 《GB/T 21671-2008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局域网系统验收测评规范》 三、检测内容 1.系统功能检测 2.新介质上下载效率测试 3.制作存储性能测试 4.网络弱电线缆测试 5.非编支持格式测试 四、测试结论 新建的新闻制播系统以及内容管理系统无论是在功能性上还是系统设计上均满足招标要求,系统核心服务具备冗余机制,并在测试中逐一验证,应急处理机制具备简单、易用等特点。 综上,项目建设满足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标清转高清招标需求。

地质雷达探测地下管线报告格式

地下管线探测报告 编写: 检测: 审核: 批准: ****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七月十八日

地下管线探测报告 一、任务概况 1.1作业目的 为满足****工程施工需要,****有限公司于****有限公司年7月07日对该项目地下综合管线进行物探工作。 1.2测区概况 项目位于****市****有限公司区,物探位置参如图1.1所示。 图1.1工程场地地理位置图 二、管线探测 探测范围为以委托方指定的范围为界。 2.1管线的调查 管线的调查主要针对架空管线及明显管线点(包括接线箱、变压箱、变压器、消防栓、人孔井、阀门、窨井、仪表井等附属设施)进行。 ①明显管线点的各种数据均应直接打开井,用检验合格的钢尺量测,精

确到厘米。实际作业时按规程及甲方提供表格所列各类管线调查内容,参考各专业部门提供的资料,到实地调查核实,查清各类被调查管线的类型、管径、材质、埋深、起止、走向以及同类管线的连接关系,以便进行仪器探测。在调查量取时首先认真仔细量读,确保调查成果的准确性。其次,管线调查时应注意量取各类管线的偏距,即管道中心线至井盖中心的水平偏移距。 ②在实地调查中应邀请管线权属单位的管线管理人员、管线的规划、设计、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等熟悉管线情况的人员协助。 2.2地下管线探测原理 金属管线探测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地下金属管线在发射机发出的电磁场的激励下产生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又在管线的周围产生二次感应磁场,通过接收机接收该二次磁场来确定地下管线的位置与深度。 发射机现场工作有三种方式:第一种采用偶极电磁感应法,探测时将发射机的发射线圈垂直地放在地表,或水平放置于管线的正上方;第二种是采用直接感应法,探测时用夹钳夹住管线,发射机通过夹钳直接激发管线;第三种是采用充电法,直接将发射机的一极接在管线的一端,另一极接在待测管线的另一端或较远处的大地上,使发射电流直接流过被测管线。直接感应法和充电法应具备管线露头的条件,其中充电法只能用于给水、热力等管线外露且不带电的管线,多用于管线的追踪;偶极电磁感应法适用范围较广,既可应用于已知管线的追踪,也可以进行未知管线的普查。 接收机接收电磁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垂直线圈接收,该接收方法在地下管线的正上方信号最大,离开管线信号逐渐减小,极大值点与半极大值点的水平距离x为管线中心线的埋深h,如图3.1所示。另一种是采用水平线圈接收,该接收方法在地下管线的正上方信号最小,在管线两侧各有一个

软件测试报告 范本

xxxxxxxxxxxxxx 测试报告

目录 1.引言 (1) 1.1 编写目的 (1) 1.2 项目背景 (1) 1.3 系统简介 (1) 1.4 参考资料 (1) 2.测试概要 (2) 2.1 测试方法(和工具) (2) 2.2 测试范围 (2) 2.3测试环境与配置 (2) 3.测试结果与缺陷分析 (3) 3.1测试执行情况与记录 (3) 3.1.1测试组织 (3) 3.1.2测试时间 (3) 3.1.3测试版本 (4) 3.2覆盖分析 (4) 3.2.1需求覆盖 (4) 3.2.2测试覆盖 (4) 3.3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5) 3.3.1缺陷汇总 (5) 3.3.2缺陷分析 (5) 3.3.3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6) 4.测试结论与建议 (6) 4.1 测试结论 (6) 4.2 建议 (6)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实例: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1.2 项目背景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简史,这部分不需要脑力劳动,直接从需求或者招标文件中拷贝即可。 1.3 系统简介 如果设计说明书有此部分,照抄。注意必要的框架图和网络拓扑图能吸引眼球。 1.4 参考资料 1. 需求、设计、测试用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的东西。 2. 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2.测试概要 测试的概要介绍,包括测试的一些声明、测试范围、测试目的等等,主要是测试情况简介。(其他测试经理和质量人员关注部分) 2.1 测试方法(和工具) 简要介绍测试中采用的方法(和工具)。 提示:主要是黑盒测试,测试方法可以写上测试的重点和采用的测试模式,这样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是否遗漏了重要的测试点和关键块。工具为可选项,当使用到测试工具和相关工具时,要说明。注意要注明是自产还是厂商,版本号多少,在测试报告发布后要避免大多工具的版权问题。 2.2 测试范围 简要介绍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例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因果图,以及用这类方法(3-4句)。 提示:如果能够具体对设计进行说明,在其他开发人员、测试经理阅读的时候就容易对你的用例设计有个整体的概念,顺便说一句,在这里写上一些非常规的设计方法也是有利的,至少在没有看到测试结论之前就可以了解到测试经理的设计技术,重点测试部分一定要保证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用例设计方法。 2.3测试环境与配置 简要介绍测试环境及其配置。 提示:清单如下,如果系统/项目比较大,则用表格方式列出 数据库服务器配置 CPU: 内存: 硬盘:可用空间大小 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 机器网络名: 局域网地址: 应用服务器配置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封面报告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封面 报告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地质雷达实验报告 成绩: 系别:资源勘查与土木工程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实验项目名称:地质雷达的操作及应用 同组学生姓名: 实验地点:结构检测实验室91110 实验日期:年月日 实验目的 (1)了解地质雷达基本构造、性能和工作原理。 (2)掌握地质雷达的操作步骤和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及方法 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宽频带高频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存在电性差异的地下介质或目标体时,雷达波会发生反射返回地面,并由接收天线接收,并以波或图像的形式,存储在电脑中。 仪器设备 OKO-2俄罗斯地质雷达。

实验步骤 (1)连好数据线; (2)打开主机和天线上的电源开关; (3)运行采集软件; (4)设置参数; (5)数据采集并保存数据; (6)关机、拆线。 数据处理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增益和滤波。增益的目的是放大深部信号的增幅,使较弱的信号能被识别,滤波的种类很多,一般包括中值滤波、平均值滤波、带通滤波和巴特沃斯带通滤波等等。 注意事项 在运用雷达过程中,须掌握雷达工作的三个重要参数:环境电导率、介电常数和探测频率。 环境电导率σ是表征介质导电能力的参数,它决定了电磁波在介质中的穿透深度,其穿透深度随电导率的增加而减小,当介质的电导率σ>10-2S/m时,电磁波衰减极大,难于传播,雷达方法不宜使用,如:湿粘土、湿页岩、海水、海水冰、湿沃土、金属物等。

介电常数是影响应用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了高频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并且反射信号的强弱也取决于介电常数的差异。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采用下式近似考虑: r C V ε≈ 式中: C ─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ns (光速), r ε─ 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介质的介电常数主要受介质的含水量以及孔隙率的影响,相对介电常数与水含量的关系曲线,相对介电常数的范围为:1(空气)~81(水),多数干燥的地下介质,其相对介电常数值均小于10。 探测频率不但是制约探测深度的一个关键因素,同时也决定了探测的分辨率;探测频率越高,探测深度越浅,探测的垂直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越高。高频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衰减,其衰减的程度随电磁波频率的增加而增加,这也是造成探测频率越高,探测深度越浅的原因。因此,在实际工作时,必须根据目标体的探测深度选用合理的探测频率。 附图(不少于6张图片)

(完整版)软件项目测试总结报告模版

<单击此处输入项目名称> 测试总结报告模板 文档编号: 受控状态:受控 版本号:V1.0 年月日

修订记录

目录 1. 引言 (1) 1.1 目的 (1) 1.2 背景 (1) 1.3 用户群 (1) 1.4 定义 (1) 1.5 测试阶段 (1) 1.6 参考资料 (2) 2. 测试概要 (2) 2.1 进度回顾 (2) 2.2 测试执行 (2) 2.3 测试用例 (3) 2.3.1 功能性 (3) 2.3.2 易用性 (3) 3. 测试环境 (3) 4. 测试结果及分析 (3) 4.1 BUG 趋势图 (3) 4.2 BUG 严重程度 (4) 4.3 BUG 引入阶段 (5) 4.4 BUG 引入原因 (5) 4.5 BUG 解决方案分布 (5) 5. 测试结论 (5) 5.1 功能性 (5) 5.2 易用性 (5) 5.3 可靠性 (6) 5.4 兼容性 (6) 5.5 安全性 (6) 6. 测试分析摘要 (6) 6.1 覆盖率 (6) 6.2 遗留缺陷的影响 (6) 6.3 建议 (7) 7. 典型缺陷引入原因分析 (8)

1.引言 1.1目的 说明编写本测试分析报告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 说明测试的项目名称、测试任务,必要时包括简史。 1.3用户群 主要读者:XX 项目管理人员,XX 项目测试经理 其他读者:XX 项目相关人员。 1.4定义 缺陷定义: 严重 bug:出现以下缺陷,测试定义为严重 bug 系统无响应,处于死机状态,需要其他人工修复系统才可复原。 点击某个菜单后出现“The page cannot be displayed”或者返回异常错误。 进行某个操作(增加、修改、删除等)后,出现“The page cannot be displayed” 或者返回异常错误 当对必填字段进行校验时,未输入必输字段,出现“The page cannot be displayed”或者返回异常错误 系统定义不能重复的字段输入重复数据后,出现“The page cannot be displayed” 或者返回异常错误 1.5测试阶段

测试报告模板

(项目名称) 测试报告 测试执行人员签:___________ _ 测试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 __ _ 开发负责人签字:_________ ___ _ 项目负责人签字:________ ____ _ 研发部经理签字:_______ _ _____ XXXXXXXXXXX公司软件测试组 XXXX年XX月

目录 1 测试概要 (3) 1.1 项目信息 (3) 1.2 测试阶段 (3) 2 测试结果 (3) 2.1 测试结论 (3) 2.2 测试总结 (3) 3 测试环境 (3) 3.1 系统拓扑图 (4) 3.2 环境详细信息 (4) 4 测试分析 (4) 4.1 测试进度总结 (4) 4.2 测试需求覆盖情况 (5) 5 缺陷统计与分析 (5) 5.1 按功能模块划分 (5) 5.2 按状态分布 (6) 5.3 缺陷收敛情况 (6) 5.4 遗留缺陷 (6) 6 建议 (7)

1 测试概要 1.1 项目信息 1.2 测试阶段 [描述测试所处阶段,描述本次系统测试是第几轮和所涵盖的测试类型。如下示例] 本次测试属于系统测试第一轮,测试类型包括:安装测试、功能测试、易用性测试、安全性测试、兼容性测试、文档测试、性能测试和稳定性测试。 2 测试结果 2.1 测试结论 [说明本轮测试完成后,是否存在遗留问题,是否通过测试,是否测试通过。] 2.2 测试总结 [对本次验收测试工作进行总结。] 3 测试环境

3.1 系统拓扑图 [使用Visio画出本次验收测试的测试环境框图。如下示例:] 3.2 环境详细信息 [列出本次验收测试使用到的所有软硬件设备信息,列表内容应该包含测试环境框图中的所有软硬件。] 4 测试分析 4.1 测试进度总结

光色测量报告中的名词解释

主波长 用某一光谱色,按一定比例与一个确定的标准照明体(如CIE标准照明体A,B,C 或D65)相混合而匹配出样品色,该光谱色的波长就是样品色的主波长。 任何一个颜色都可以看作为用某一个光谱色按一定比例与一个参照光源(如CIE 标准光源A、B、C等,等能光源E,标准照明体D65等)相混合而匹配出来的颜色,这个光谱色就是颜色的主波长。颜色的主波长相当于人眼观测到的颜色的色调(心理量)。若已获得被测LED器件的色度坐标,就可以采用等能白光E光源(x0=0.3333,y0=0.3333)作为参照光源来计算决定颜色的主波长。计算时根据色度图上连接参照光源色度点与样品颜色色度点的直线的斜率,查表读出直线与光谱轨迹的交点,确定主波长。 自然界的色彩是千差万别的,人们之所以能对如此繁多的色彩加以区分,是因为每一种颜色都有自己的鲜明特征。 日常生活中,人们观察颜色,常常与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色光本身,而是光和物体的统一体。当颜色与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被人们感知时,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因素(如记忆,对比等)的影响,形成心理颜色。为了定性和定量地描述颜色,国际上统一规定了鉴别心理颜色的三个特征量即色相、明度和饱和度。心理颜色的三个基本特征,又称为心理三属性,大致能与色度学的颜色三变数---主波长、亮度和纯度相对应。色相对应于主波长,明度对应于亮度,饱和度对应于纯度。这是颜色的心理感觉与色光的物理刺激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每一特定的颜色,都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 ========================================== 黑体 中文名称: 黑体 英文名称: blackbody;black body 定义1: 能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外来电磁辐射而毫无反射和透射的理想物体。 所属学科: 大气科学(一级学科) ;大气物理学(二级学科) 定义2: 吸收率为1,而反射率和透射率都为0的物体。 所属学科: 电力(一级学科) ;通论(二级学科)

测试报告模板

测试报告公司LOGO 测试报告 文档编号: 版本信息: 建立日期: 创建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 保管人: 存放位置: 公司LOGO

文档修订记录 *变化状态:C——创建,A——增加,M——修改,D——删除

目录 1.前言 (3) 1.1 目的 (3) 1.2 测试计划 (3) 1.3 参考资料 (4) 2. 测试资源消耗 (4) 3. 测试过程分析 (4) 3.1 测试环境 (4) 3.1.1 服务器端 (4) 3.1.2 客户端 (4) 3.2 测试类型 (5) 3.2.1 集成测试 (5) 3.2.2 回归测试: (5) 3.3 测试方法及测试用例 (5) 3.3.1 奥鹏题库管理系统项目测试方法 (5) 3.3.2 功能测试: (5) 3.3.3 安全性和访问控制测试: (6) 3.3.4 流程测试 (7) 3.3.5 数据测试 (7) 3.4 测试阶段问题分析 (8) 3.4.1 回归测试 (8) 3.4.2 编写用列 (8) 3.4.3 编写需求距阵 (8) 3.4.4 人员问题; (8) 3.4.5 测试版本问题 (8) 4. 缺陷分布状况 (8) 4.1 缺陷定义 (8) 4.2 缺陷分析 (9) 5. 测试总评价 (9)

1.前言 1.1目的 本测试报告是XX阶段报告,目的在于总结XX测试结果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 1.2测试计划 原定计划对XX进行以下测试,详细请查看附件测试计划。 1.功能测试 测试对象的功能测试,侧重于可以被直接追踪到用例或业务功能和业务规则的所有测试需求。这些测试的目的在于核实能否正确地接受、处理和检索数据以及业务规则是否正确实施。这种类型的测试基于黑盒方法,即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 与应用程序交互并分析输出结果来验证应用程序及其内部进程。 2.数据和数据库完整性测试 数据库和数据库进程作为一个子系统来进行测试。在将测试对象的用户界面用作数据的接口的同时,还将考虑对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进行相关的测试 3.接口测试 由于XX其它系统协同工作,所以系统在实际工作中会协作其它系统,同时系统内部功能模块的调用 4.安全性和访问控制测试 由于Xx主要用于XX,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对于整个系统,需要完整的权限控制,防止某些人恶意的攻击系统,修改原始记录。同时对于数据库中的数据需要定时备份,防止系统数据丢失。此外,系统要求用户在登陆时需要身份验证,严格区分每个角色的使用权限, 安全性的访问控制测试主要集中在对用户权限管理测试模块中。 5.故障转移和恢复测试 出现故障时及时完成系统恢复,并方便地找到产生故障的原因和位置,进行局部修改。具有对于系统数据丢失的补救措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此项测试主要集中在数据备份\恢复功能模块中。 6.性能测试 采用测试工具LoadRunner进行测试,测试包括:负载测试、强度测试和稳定性测试。找出系统瓶颈,并进行优化,但系统能达到,要求XX个用户并发情况下,响应时间小于等于XX秒。 系统支持最高XX个并发,在XXM带宽下,支持XX左右用户的同时访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