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出版的几点建议

关于数字出版的几点建议
关于数字出版的几点建议

关于如何推动集团数字版权价值最大化的

几点建议

数字资源部

通过这几年做数字出版的经历,我们深刻体会到数字出版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不仅蕴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和广泛市场需求,还具有覆盖面大、传播速度快、复制容易、无地域界限、海纳信息等特点,其内容资源背后所隐藏的各类版权问题也日益增大。对于出版社而言,数字出版所带来的版权形式变化,既是机遇亦是挑战。

一、出版社数字版权面临的问题

数字出版引起的诸多版权违规行为,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版社如何保护好自己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从目前情况看,出版社在数字版权方面遭遇以下尴尬:

1.网络版权保护的缺失

在传统出版模式中,出版社往往只是作品的加工者,并不真正控制内容资源。出版社拥有的只是内容的专有出版权,是在一定期限内对内容资源的使用权,而且绝大部分只是针对纸质载体。而在数字出版的市场中,如果无法获得作品的多种授权,那么,纸质图书之外的收益,出版社就很难得到,从而也就无法享有内容所带来的高附加值的衍生产品。

目前在西方国家,数字出版的技术商和运营商多是通过与出版机构签约的方式获得图书和有关作品的电子版权,即规定出版机构享有数字化复制和信息网络传播权。

而在我国,著作权法在2001年修订时才加入了“信息网络出版播权”。之前,以数字化形式复制和信息网络传播方式使用的权利基本都在作者手中。之后,出版社虽然开始在出版合同中加入了此项条款,但由于重视不够,大部分作者并未授权。当数字出版风起云涌之际,面对信息网络的传播需求,出版社才发现:一方面,2005年以前的图书绝大部分没有与作者签订“信息网络传播权”,回溯补签难度很大;另一方面,新书即使签订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也是有期限的,而且现在的出版合同期限越来越短。对内容版权的控制力不足,使一些民营出版机构绕开出版社直接与作者签订数字版权,导致出版社版权保护出现危机。

2.版权资源竞争的白热化

数字出版时代内容资源的竞争,说到底是作者资源的竞争。如果不能掌握有价值的内容资源,就很难掌握数字出版的主动权。目前,在签约作者、聚合优质原创内容方面,虽然出版社一直都在做,但整合的前瞻性和力度远远比不上IT 公司、门户网站或阅读器厂家。据了解,中文在线除了看中当红的作家作品与出版机构签约完成版权交易、实现网络文学版权价值最大化外,十分注重在网上搜

罗作者。

盛大文学宣称自己要做版权运营商,目前它的核心就是运营版权,第一是把盛大文学变成一个版权的生产基地,第二是做好版权的分销。盛大文学在2009年3月举办的全球写作大展,经过半年的征稿,征集到的长篇小说数量达7万部。另外,超星图书馆、九九图书公司等也都签下了一大批在国内外负有盛名的实力派学者、作家,为今后的内容资源竞争储备好了“富矿”。

种种情况表明,技术提供商、运营商正在向数字内容提供商转型,它们一方面直接与图书作者签约,绕开出版社获取图书内容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另一方面把目光转向网络原创内容上。出版社如果仍不重视签约作者和获得其作品的多种授权,那么,基于版权所产生的纸质图书之外的收益,出版社就很难染指。

3.作者对签订数字版权瞻前顾后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复制、传播和使用他人作品变得更加容易,致使数字化的作品较之纸质作品更易被侵权。加之,出版社在数字出版上还没有形成诱人的赢利模式,因此,作者在和出版社签订数字版权时往往瞻前顾后。

其一,有些作者对数字版权的价值缺乏认识,认为纸质图书已出,卖个万儿八千也就算了,懒得麻烦。其二,面对新媒体所具有的侵权无国界、隐蔽性强以及侵权行为难以确认、侵权证据难以搜集的特点,担心出版社难以控制版权,使自己的内容被到处滥用。其三,是有些作者对出版社数字出版的赢利模式有所怀疑,担心将数字版权签给出版社难有收益。其四,还有些作者,不了解数字出版的运营特点,签订的版权授予权时限太短,往往出版社刚把纸质图书转变成数字内容,或与技术商、运营商的合作刚刚开始,作品的授权已到期,出版社不得不再做补签工作,不仅造成较大麻烦,而且还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

出版社所面临的以上几个方面的版权问题,直接影响着内容提供商的地位及与其他媒体联手共赢商业模式的建立。如果解决得不好,不仅数字版权难以得到保护,更遑论数字版权的价值最大化。

二、数字版权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作为中国数字出版的领跑者──中文在线,在国内率先提出了“一种内容,多种渠道,同时发布”的全媒体出版商务模式,让传统图书与数字出版物,第一次同时站到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去开拓市场,开辟了实现版权价值最大化的全新领域。传统出版社应根据自身的实际和优势,选择实现版权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

1.必须具备优质内容及优质作者资源

首先,对出版社而言,图书的内容生产是基本的功能和优势所在。在长期的出版工作中,各个出版社形成了自己的出版领域和一定的出版特色。对本领域的学术水平、科研动态、读者状况等有较深了解,具有敏锐的市场反应能力。既有一支懂出版、懂专业、训练有素的编辑队伍,又建立起了庞大的作者群,这些都是技术商、运营商无法比拟的。牛津大学出版社美国公司副总裁施爱文认为:“在讨论数字出版时,我们应该明白,它只是改变了形态……出版商创造内容和编辑内容,并使读者能够得到内容,技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出版社在长期的编辑出版中所累积的这些内容资源,将是与技术商和运营商合作的核心资源。如果出版社能够掌控大批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图书内容,无论是与任何媒体合作,都可实现价值最大化。

其次,出版社必须重视积聚优质的作者资源。出版社只要能签约一大批在国

内外有较高学术地位、文学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的作者,发掘出有价值的优秀作品,也就掌握了核心内容和价值。目前要做的就是增强原创力量,搭好作者平台,跟踪最新市场变化,整合优质内容资源,在细分领域做全面、做专业、做大做强,发挥、巩固自己的优势,牢牢掌握竞争的主动权。

2.建立全媒体版权运营模式

当前,“一种文本,多方授权,多方受益”已成为全媒体版权共享、共赢、共建的运营模式。在这一链条中,处于内容提供商的出版社,一是要以版权保护作为实现版权价值的前提,在全媒体运作时,对合作方一定要坚持采取“先授权,后传播”的方式,责成对方合理合法使用数字版权,自权利授权之日起,严密监测其侵权行为,一旦发现对图书侵权、盗版的行为,立即起诉维权。二是要在纸质图书出版的同时,以数字图书的形式通过互联网、手机、手持阅读器等终端数字设备同步出版,使以前仅靠纸质图书的单一赢利变为不同媒体营收的叠加。三是在与全媒体合作时,要加强对版权的控制力,不能轻易使核心内容“开放、共享”,要在保障自己利益的基础上,呼吁技术商、运营商进行合理定价,并根据作品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畅销程度、作者知名度等设置与出版社不同的分成比例,使版权的价值合理化。四是必须要搭建自己的营销整合平台。首先,应建立自己的企业门户网站,主要用于形象宣传、图书产品宣传推广、市场信息反馈及电子商务功能等。其次,应积极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开展图书的市场营销,以拉动纸质图书的销售。近年来,当当网、新浪网等网络书店的图书销售收入逐年增长,就是最好的明证。再次,对于图书发行而言,手机可以说是覆盖面最广的传播手段,它不仅解决了读者和作者、出版社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且依托手机用户的规模优势,能够快速撬动出版的产业链。

3.强化数字版权贸易的附加值

版权贸易是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的有效形式,同时也是增加图书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在数字出版所带来出版业融合、转化、合作、对话的新趋势下,版权贸易呈现出从单一权利的授权向多种权利授权、由单一媒体的授权方式向多种媒体授权方式的转变,版权贸易的谈判也从单边谈判向多边谈判升级。在多媒体出版环境下,如何强化数字版权贸易的附加值,对于出版社来说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目前,数字版权贸易面临的问题是,很多出版社只拥有图书纸质的出版权利,没有数字出版和其他权利,当国外出版商提出其他版权转让的要求时,出版社无权可授。而在引进版权时,也缺乏同时引进多媒体版权的意识,大多只是纸质图书权利的引进,一旦所引进图书国内市场看好,再去申请其他媒体的出版权,往往会错过商机。

除此之外,国内外数字图书的定价和市场预期的差异,以及相关数字版权保护的不到位等等,都影响了版权贸易的进行。

对此,我们一定要增强多媒体版权意识,强化数字版权贸易的附加值。一是在版权输出时要争取签下多媒体的授权,解决好纸质版权与数字版权分离的问题。二是在引进版权前,对所要引进的图书认真进行多媒体市场的调研评估,策划、整合出版营销思路,取得一次引进多重收益的效果。三是寻求合理的定价和合作模式。在国外授权方、国内出版方及数字出版方之间找出合理的利益分配比例,使各方共同受益。四是在坚持传统版权输出的同时,将版权输出的重点转移到数字版权上,赢得市场先机。

最后,希望在政府层面能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作者、传播机构及用户的行为,保障版权贸易中授权各方的合法权益,使数字内容产业和谐、

稳步发展。

编辑出版方向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编辑出版方向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一、报纸: 1.《中国新闻出版报》 2.《中国图书商报》 3.《中华读书报》 二、期刊: 1.《出版发行研究》 2.《新闻与传播研究》 3.《现代传播》 4.《编辑之友》 5.《知识产权》 6.《中国出版》 7.《编辑学报》 8.《编辑学刊》 9.《科技与出版》 10.《读书》 三、网站: 1.中国出版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813689693.html,/ 2.中国图书出版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813689693.html,/Web/index.aspx 3.中华传媒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813689693.html,/news/index.php 四、图书 (1)出版史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出版问题的言论》.中宣部出版局编.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列宁和编辑出版工作》.林穗芳著.中国书籍出版社,1987. 《中外编辑出版研究》.林穗芳.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 《毛泽东邓小平与中国出版》.袁亮著.中国书籍出版社,1995. 《中国编辑出版史》.肖东发,方厚枢主编.辽海出版社,2003. 《中国出版通史》.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2009. 《中国出版简史》.吉少甫.学林出版社,1991. 《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肖东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书籍的历史》.(法)巴比耶著,刘阳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中外出版史》(21世纪编辑出版学系列教材).肖东发,于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中国编辑史》.姚福申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中国报学史.戈公振.商务印书馆(第一版1927年出).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1-3卷.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999年陆续出版. 《中国印刷术的起源》.赵永东.南开大学历史系,1991 《中国出版年鉴》(1980~2008) 《中国古代编辑家小传》.伍杰编著.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 《编辑忆旧》.赵家璧著.北京出版社,1986 《近代出版家张元济》王绍曾著.商务印书馆,1984 (2)出版理论 《论出版自由》,密尔顿著,商务印书馆,1958. 《出版概论》[英]斯坦利?6?1昂温.谢宛若等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出版学概论》[美]J?6?1P?6?1德索尔著.姜乐英等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现代出版学》[日]清水英夫著.沈洵沣等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 《编辑学通论》王振铎、司锡明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 《编辑学原理论》王振铎、赵运通著.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 《出版学》.余敏著.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 《20世纪中国的出版研究》.张志强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中国出版产业论稿》.陈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报纸编辑学》郑兴东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书籍编辑学概论》阙道隆、林穗芳、徐柏容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郝振省.中国书籍出版社. 《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吴汉东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中国古籍版本学》.曹之.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3)出版业务 《国际出版原则与实践》.(英)伊恩·麦高文.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编辑人的世界》.[美]格罗斯主编.齐兰若译.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 《图书出版的艺术与科学:出版社管理经营》.(美)小赫伯特·贝利.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校雠通义》[清]章学诚著.王重民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校雠广义》程千帆、徐有富著.齐鲁出版社.1991 《杂家和编辑》罗竹风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数字出版七大商业模式

数字出版七大商业模式(作者:杨文轩) 2010-09-08 10:42:12 来自: 幸福的书虫(追求自由的向度) ■杨文轩 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总编辑 “阅读器+内容平台”的Kindle模式是数字图书真正的推动者,iPad也是“终端设备+内容平台”模式,其内容平台开放、外观更精致。谷歌将建立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Google Editions,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上网本和电子阅读器等设备下载购买电子书。盛大文学以及旗下的网络原创文学网站是一种全新的数字出版模式。方正模式是典型的数字图书B2C模式。而汉王模式的成功更多是直销和团购模式的成功。中国移动充分利用其垄断地位,向阅读器、平板电脑领域渗透。 数字出版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已出现一些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 Kindle模式 该模式可概括为“阅读器+内容平台”模式。亚马逊并非电子阅读器的开创者,Kindle 模式却是数字图书真正的推动者,该模式深受苹果iPod“iPod+iTunes”的影响与启发——后者曾彻底改变音乐产业的格局。 阅读器发明已有12年之久,始终未能规模化、商业化运作,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内容和设备相互缺失——阅读器市场等待内容平台的建立,而内容平台也在等待阅读器的普及。 亚马逊利用自身的优势解决了这个难题。在同一公司体系下,将终端设备与内容平台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创造了一个市场奇迹。因此,可以说Kindle的成功不是阅读器市场的成功,而是亚马逊的成功。 ——对内容资源的掌控。亚马逊通过纸本书销售与出版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方便地从出版商那里采购数十万种数字图书。 ——庞大的用户人群和电子商务平台。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在用户阅读器和付费阅读方面拥有了坚实的用户基础、支付系统和配送系统。 ——强大的技术实力。亚马逊不仅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更是一家优秀的软件开发商,其在硬件和软件上都有巨大创新。 ——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作为虚拟产品的B2C电子商务平台,亚马逊建立了一整套具有产业标杆效应的运营体系,包括商品的上下架流程、客户满意度管理、自营销体系的建立、论坛交流模式等,也包括了广受质疑的定价体系。 亚马逊在终端和内容平台上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产业链,也使之掌控了一定的话语权。 iPad模式 iPad模式也是“终端设备+内容平台”模式,其与Kindle的区别在于: 一、Kindle是专用阅读终端,功能单一,类似传统书业的独立书店。ipad是平板电脑,属于综合性的娱乐终端,各种传媒和娱乐功能混合在了一起,其iBook Store更像购物中心的连锁书店。两种终端设备未来谁是主导,目前尚有争议。 二、内容平台开放性。Kindle自建内容平台,阅读器只能下载自己平台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封闭性。iPad有更广泛的兼容性,内容提供商可为其开发更丰富的内容资源。二者差异

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研究·出版与科技 46 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成了近年来社会发展中的“热词”。大数据所体现的不仅是海量的信息以及迅捷的信息传播速度,它还意味着隐藏在信息背后的经济价值。数字出版是互联网技术发现下的一个新兴事物,由于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出版也逐渐成为出版行业的主要运行方式,但是由于我们对于大数据的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数字出版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本文从大数据时代的基本概念出发,对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发展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7)08-046-02DOI:10.19483/https://www.360docs.net/doc/b813689693.html,ki.11-4653/n.2017.08.013 ■文/董晓丽 引言 2011年全球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了一份名为《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率的前沿》的报告,认为数据已经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这份报告明确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并对大数据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从此“大数据”不仅成为了一个新兴的“热词”,也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虽然对于大数据的确切定义,理论界众说纷纭,但是对大数据基本特点的阐述却是一致的,即数据规模大、数据类型多样、传播速度快、应用价值高。数字出版是大数据时代出版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在新市场环境下,数字出版颠覆了传统出版模式,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1.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发展现状 1.1数字出版发展势头迅猛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及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阅读逐渐成为人们主要的阅读方式,在《2016年中国移动阅读报告》中显示,我国18-29岁人群中,数字化阅读基础率约90%,而庞大的数字化阅读需求,自然为数字出版注入了强劲的动力,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上,像亚马逊、京东这样的网络电子书平台发展势头良好;此外,数字出版已经开始脱离纸质书籍,在应用方面实现了纵深发展,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1.2数字出版技术不断发展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技术的不断更新也为出版行业的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2013年,MPR技术在多个出版集团的试用下正式投入市场,它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更是作为一种新型服务内容,推动着数字出版从技术到内容的转变;在4G的推动下,HTML5也实现了与多个阅读浏览器的技术融合,而这对融合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富媒体内容的数字出版物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协同编纂技术的更新,使得数字出版的编纂、审校、管理等环节实现了动态化的管理,优化了数字出版流程效率。 1.3媒体融合趋势逐渐明显 目前媒体融合已经成为新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数字出版自然也会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分得一杯羹。在数字出版中,媒体融合一方面体现在数字出版物多终端下的融合性,即通过技术的创新实现了数字出版物格式的共享,扩大了出版物的呈现方式;另一方面是数字出版内容的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多元化呈现,让出版内容可读性更强。 2.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发展中的问题 2.1数字出版信息收集渠道不畅通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需要海量的信息作为出版决策的依据,但是目前对于出版商而言,信息收集困难成为了制约数字出版的重要因素。虽然互联网是一个信息共享平台,但是对于数字出版信息的专业化收集却效果不佳,再加上目前社交网络和电商平台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提供和信息咨询业务,出版商自身的信息收集渠道相对单一,以及宽带的技术限制,导致数据收集与管理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2数字出版内容的质量难以保证 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只有在信息完全下的充分竞争才能够使企业的效益最大化,虽然在大数据时代,市场信息不完善的状况逐渐得到了改善,但是从竞争的角度看,数组出版的内容依然在垄断与无序竞争中难以得到质量保证。例如根据《2016年中国移动阅读报告》显示,阅文集团、起点读书、QQ阅读在网络阅读中占据着绝对优势,并出现了垄断的趋势;此外,一些小的阅读平台为赢得一线生机,在内容上粗

新版四川大学编辑出版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考研是我一直都有的想法,从上大学第一天开始就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个决定。 我是从大三寒假学习开始备考的。当时也在网上看了很多经验贴,可是也许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自己的学习效率一直不高,后来学姐告诉我要给自己制定完善的复习计划,并且按照计划复习。 于是回到学校以后,制定了第一轮复习计划,那个时候已经是5月了。 开始基础复习的时候,是在网上找了一下教程视频,然后跟着教材进行学习,先是对基础知识进行了了解,在5月-7月的时候在基础上加深了理解,对于第二轮的复习,自己还根据课本讲义画了知识构架图,是自己更能一目了然的掌握知识点。8月一直到临近考试的时候,开始认真的刷真题,并且对那些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反复的加深印象,这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其实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身边还是有一些朋友没有走到最后,做了自己的逃兵,所以希望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梦想。 本文字数有点长,希望大家耐心看完。 文章结尾有我当时整理的详细资料,可自行下载,大家请看到最后。 四川大学编辑出版学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636)新闻传播史论 (916)新闻传播业务 参考书目为 (1)《理论新闻学新视野》,张小元,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大众传播学通论》,李苓等,四川大学出版社 (3)《外国新闻传播史纲》,郭亚夫,四川大学出版社 (4)《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新闻采写教程》(上、下),操慧,四川大学出版 (6)《现代新闻编辑学》,蒋晓丽,高等教育出版社 (7)《新闻传播技术基础》,吴建,四川大学出版社 (8)《广播电视学导论》(第三版),欧阳宏生,四川大学出版社 (9)《媒体产业运营方略》,李宜篷,四川大学出版社 关于英语复习的一些小方法 英语就是平时一定要做真题,把真题阅读里面不会的单词查出来,总结到笔记上,背诵单词,在考试之前,可以不用大块的时间,但一定要每天都看最起码2小时英语,把英语当做日常的任务,真题一定要做,而且单词要背熟,我在考试之前背了3遍的考研单词,作文可以背诵一些好词好句,在考场灵活运用。 我从开始准备考试起每天要背单词,不要一直往后背,可以第二天复习前一天背的然后再往下走。我买的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这本书我觉得好的一点是,每一页底下都有这一页的单词回顾,方便第二天复习,我大概每天背两个单元。 如果开始备考的早的话真题可以先放一放,因为数量比较少很宝贵,可以先阅读模拟题或者经济学人之类,不用做题,每天认真阅读两篇即可。我大概是八月份左右月份英语开始做的真题,开始的时候每天两三篇阅读,做完之后认真对答案和看错题找正确答案的思路,把有价值的句子和陌生单词都记下来弄懂背过。没有停下一直在背,把之前背过但是后来看没有印象的单词(这些单词之前已经标记过了)再过一遍。

数字出版:需求、营销与赢利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813689693.html, 数字出版:需求、营销与赢利模式 作者:张文飞唐沛 来源:《现代出版》2013年第02期 摘要:数字阅读在满足人们功能型需求和休闲型需求的同时,呈现出移动化、交互化、全息化、全业务化、微传播化等鲜明特征。数字出版应充分研究各类渠道,结合自身内容特征与优势进行产品策划与设计,通过多渠道发布、多层次产品的提供赢取结构化利润。专业出版应在重视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的多层次开发;教育出版应从满足用户的某一点需求出发构建自身产品的竞争优势;大众出版应深度发掘内容的媒体价值。 关键词:数字出版;需求;营销渠道;赢利模式 数字技术解放了阅读载体、阅读时空,甚至阅读对象;革新了资讯传播、资讯质量,甚至资讯生产者本身。面对拥有海量用户的互联网巨头、具备强势渠道优势的运营商阅读基地、创意十足的移动互联网阅读应用……传统媒体几十年如一日沉淀下来的内容优势岌岌可危,数字时代传统媒体赢利模式的摸索迫在眉睫。本文拟从分析数字时代用户的需求特征及传播渠道变化开始,从内容的售卖价值和媒介价值两个维度,简要探讨三大出版数字产品赢利模式的构建。 一、数字阅读需求分析 1 阅读的两大本质需求分析 无论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无论是教材阅读还是小说阅读,人们从阅读中所满足的需求,可以归结为两类,即功能型需求和休闲型需求。 功能型需求,以满足人们的某种功利性需要为特征,是一种刚性的需求,有着相对固定的用户群,内容专业性较强,有一定市场进入壁垒,产品定价相对较高。在出版领域,满足这类需求的代表业务是专业出版和教育出版。 休闲型需求,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为特征,是一种非刚性的需求,受众范围广且共性不明显,内容可替代性强,市场进入壁垒低,产品定价相对较低。在出版领域,满足这类需求的业务以大众出版为代表。 这两大本质需求,无论内容产品形式如何变化、人们的阅读习惯如何变迁,任何时代都不会发生变化。基于这两大本质需求,内容产品形成了以内容售卖和注意力售卖(二次售卖)为理论基础的赢利模式。 2 数字阅读的需求特征分析

我们的大数据时代题目及答案(2016全文本)

1、当前大数据技术的基础是由(C)首先提出的。(单选题,本题2分) A:微软 B:百度 C:谷歌 D:阿里巴巴 2、大数据的起源是(C )。(单选题,本题2分) A:金融 B:电信 C:互联网 D:公共管理 3、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来建立数据模型,抽取最有意义的向量,决定选取哪种方法的数据分析角色人员是(C)。(单选题,本题2分) A:数据管理人员 B:数据分析员 C:研究科学家 D:软件开发工程师 4、(D )反映数据的精细化程度,越细化的数据,价值越高。(单选题,本题2分) A:规模 B:活性 C:关联度 D:颗粒度 5、数据清洗的方法不包括( D)。(单选题,本题2分) A:缺失值处理 B:噪声数据清除 C:一致性检查 D:重复数据记录处理 6、智能健康手环的应用开发,体现了( D)的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单选题,本题2分) A:统计报表 B:网络爬虫 C:API接口 D:传感器 7、下列关于数据重组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单选题,本题2分) A:数据重组是数据的重新生产和重新采集 B:数据重组能够使数据焕发新的光芒 C:数据重组实现的关键在于多源数据融合和数据集成 D:数据重组有利于实现新颖的数据模式创新8、智慧城市的构建,不包含( C)。(单选题,本题2分) A:数字城市 B:物联网 C:联网监控 D:云计算 9、大数据的最显著特征是(A)。(单选题,本题2分) A:数据规模大 B:数据类型多样 C:数据处理速度快 D:数据价值密度高10、美国海军军官莫里通过对前人航海日志的分析,绘制了新的航海路线图,标明了大风与洋流可能发生的地点。这体现了大数据分析理念中的(B )。(单选题,本题2分) A:在数据基础上倾向于全体数据而不是抽样数据 B:在分析方法上更注重相关分析而不是因果分析 C:在分析效果上更追究效率而不是绝对精确 D:在数据规模上强调相对数据而不是绝对数据 11、下列关于舍恩伯格对大数据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单选题,本题2分) A:数据规模大 B:数据类型多样 C:数据处理速度快 D:数据价值密度高12、当前社会中,最为突出的大数据环境是(A)。(单选题,本题2分) A:互联网 B:物联网 C:综合国力 D:自然资源 13、在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实践中,( B)是执行方法。(单选题,本题2分) A:数据存储和备份规范 B:数据管理和维护 C:数据价值发觉和利用 D:数据应用开发和管理 14、下列关于网络用户行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单选题,本题2分) A:网络公司能够捕捉到用户在其网站上的所有行为 B:用户离散的交互痕迹能够为企业提升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C:数字轨迹用完即自动删除 D:用户的隐私安全很难得以规范保护 15、下列关于计算机存储容量单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单选题,本题2分) A:1KB<1MB<1GB B: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 C:一个汉字需要一个字节的存储空间 D:一个字节能够容纳一个英文字符, 16、下列关于聚类挖掘技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单选题,本题2分) A:不预先设定数据归类类目,完全根据数据本身性质将数据聚合成不同类别 B:要求同类数据的内容相似度尽可能小 C:要求不同类数据的内容相似度尽可能小 D:与分类挖掘技术相似的是,都是要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北大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汇总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怎么读 书需要自己看,在这个过程中内化的东西才更珍贵。文化时不可以快餐消费的。 一、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北京大学没有指定传播学考研考研参考书目,凯程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及学员反馈,推荐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研究生参考教材如下: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概论》许静,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李彬(著)新华出版社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罗杰斯(著)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陈阳著 《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李琨著 《传媒批判理论》潘知常林玮著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评论》(1-4辑) 以上参考书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二、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最近几年传播学考研很火,特别是北京大学这样的名校。北京大学2015年传播学考研研究生计划招收10人,招生人数相对较少,从这方面来讲考研难度较大,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专业课复习较为容易。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传播学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传播学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三、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北京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86%。就业率居于全国同类专业院校的首位。 新闻学专业因为其属新兴学科范畴,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极缺高校教师,因此研究生毕业后即可进入高校教书,或者在科研咨询机构进行理论研究;同时亦可直接从事与新闻传播业务相关的工作,譬如进入报社、电视台、电台、网络等相关大众媒体;亦可进入广告公关公司、跨国传媒集团、媒介产品制作公司、政府机构以及大中型国有、民营、跨国公司,从事广告公关、品牌营销、整合营销等相关工作。传播学专业就业范围广,前景极其可观,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四、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学费介绍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学费总额1.6万元,学制2年,按学年缴纳学费。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专业方向如下: 01.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 02.大众传播(含广播影视)

数字出版七大商业模式

数字出版七大商业模式 2010-09-17 13:05:00 作者:杨文轩 “阅读器+内容平台”的Kindle模式是数字图书真正的推动者,iPad也是“终端设备+内容平台”模式,其内容平台开放、外观更精致。庞大的用户人群、完善的结算体系、海量的内容资源,使盛大文学成为唯一能快速复制亚马逊“内容+终端”模式的中国企业。 “阅读器+内容平台”的Kindle模式是数字图书真正的推动者,iPad也是“终端设备+内容平台”模式,其内容平台开放、外观更精致。谷歌将建立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Google Editions,用户可以通过手机、上网本和电子阅读器等设备下载购买电子书。盛大文学以及旗下的网络原创文学网站是一种全新的数字出版模式。方正模式是典型的数字图书B2C模式。而汉王模式的成功更多是直销和团购模式的成功。中国移动充分利用其垄断地位,向阅读器、平板电脑领域渗透。 数字出版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已出现一些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 Kindle模式 该模式可概括为“阅读器+内容平台”模式。亚马逊并非电子阅读器的开创者,Kindle模式却是数字图书真正的推动者,该模式深受苹果iPod“iPod+iTunes”的影响与启发——后者曾彻底改变音乐产业的格局。 阅读器发明已有12年之久,始终未能规模化、商业化运作,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内容和设备相互缺失——阅读器市场等待内容平台的建立,而内容平台也在等待阅读器的普及。 亚马逊利用自身的优势解决了这个难题。在同一公司体系下,将终端设备与内容平台结合起来,二者相辅相成,创造了一个市场奇迹。因此,可以说Kindle 的成功不是阅读器市场的成功,而是亚马逊的成功。 ——对内容资源的掌控。亚马逊通过纸本书销售与出版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

“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试题及标准答案年月

“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试题及答案年月

————————————————————————————————作者:————————————————————————————————日期:

《“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在线考试 时间限制: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 1.()以满足消费者在互联网中的消费需求为主要目标,其商业模式以眼球经济为主。 A. 产业互联网 B. 消费互联网 C. 移动互联网 D. 桌面互联网 2.以下哪项新兴经济形态对双方来说都是共赢()。 A. 生态经济 B. 平台经济 C. 共享经济 D. 网红经济 3.根据本讲,以下不属于“十三五之歌”的特点的是()。 A. 贴近西方受众 B. 符号接近性 C. 着重对外交问题阐述立场和主张 D. 解释性叙事 4.本讲提到,政府提出的“放管服”中的“放”是指要()。 A. 促进公平竞争 B. 降低准入门槛 C. 强化监管

D. 提高服务效率 5.根据本讲,不属于开放数据的特征的是() A. 机器不可读 B. 开放的 C. 结构化的 D. 有高利用价值的 6.本讲提到,新技术或者新业态在实施的过程中,其实是()的重新布局。 A. 制度 B. 利益 C. 产业 D. 规则 7.()是以信息物理系统为核心,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数据互连互通为主线,以产品生产管理与服务等产品生命周以定制化、分散化生产方式为主要特征。 A. 智能生产 B. 智能制造 C. 智能加工 D. 智能售后 8.流通型电子商务产业生态的核心是() A. 互联网金融 B. 电子商务平台 C. 网上支付和网上物流环节的完善 D. 线上和线下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 9.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的动力是()

2019年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2019年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说明 出版专业中级职业资格考试,着重考核考生履行编辑、技术编辑和一级校对等工作岗位职责所要求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 中级职业资格考试,以考生已经具有初级职业资格的必备知识和能力为前提。因此,以下所列中级两门科目的考试基本要求和考试内容,是在初级职业资格考试基础上的延伸和提高部分。中级考试的内容,并不限于这些范围,还包含初级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中的相关内容,而且考试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各个考试模块的“基本要求”中,标有“▲”号的,为从事数字出版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考内容;标有“★”号的,为非从事数字出版的其他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考内容;没有任何标记的,为所有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应考内容。 一、出版概论 内容包括:“出版”的概念、构成要素、前提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出版物的概念、要素和种类,出版物的特殊性。出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国出版业的特点和构成,我国出版体制改革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概况。美、英、法、德、日等国的出版业概况。关于出版学及其研究的基础理论知识。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出版”的概念、构成要素和前提。 2.熟悉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3.掌握我国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4.掌握出版物的要素和特殊性。 5.熟悉从各种角度作的出版物分类。 6.熟悉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7.掌握关于出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维护的知识。 8.掌握我国出版业的特点和构成。 9.了解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10.熟悉我国出版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1.了解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概况。12.了解美、英、法、德、日等同的出版业概况。 13.了解出版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开展出版学研究的意义。14.熟悉出版学的学科内容及其相关学科。 15.了解中外出版学研究及其学科建设概况。 (二)考试内容 1.“出版”的概念、构成要素和前提。 2.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3.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4.出版物的要素、特殊性和从各种角度作的分类。 5.出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6.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维护。 7.我国出版业的特点和构成。 8.我国出版体制改革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9.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概况。

探索数字出版商业模式与发展路径

探索数字出版商业模式与 发展路径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探索数字出版商业模式与发展路径数字出版从来不缺商业模式,非常成功或比较成功的数字出版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国际上,谷歌的数字图书馆模式、亚马逊和苹果的“内容平台+终端设备”模式、爱思唯尔和斯普林格的专业数据库模式都是经典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国内,有方正、中文在线、超星的数字图书馆,同方知网、万方、龙源的数据库,汉王、津科、易博士的电子阅读器,盛大的网络原创文学,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的移动阅读等,不一而足。 到目前为止,国内还鲜有出版社宣称自己成功走出一条数字出版的发展道路,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愈是如此,传统出版单位对商业模式的渴望就愈迫切,商业模式问题成为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从内容提供商可以向产品/服务提供商提升,再向前一步成为平台运营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尝试不同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 内容提供商

这是传统出版社走向数字出版的初级阶段。可以在做好内容资源数字化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与平台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硬件设备商等产业链其他环节合作,提供数字化内容,获得收益分成,并积累宝贵的经验。具体合作方式可分为以下两种:内容代理合作 通过将内容资源数字化,以传统出版物的原版再现为特征,将数字内容分为电子书、报、刊等形态,并将其作为对外合作代理的形式。由合作方在其拥有的网络或硬件渠道内予以销售,双方按约定比例进行收益分成。该模式的特点为:传统出版社基本不参与运营,只做内容转换的基础工作,成本与风险最低,但不利于长远发展。 版权交易 与运营方以版权买断、保底分成等形式,将数字内容的数字版权交由合作运营方进行全方位的销售。合作运营方可根据需要将原始内容拆分销售、租赁,加入多媒体元素,进行再编辑等后续工作。 产品/服务提供商 在进行仅提供内容的简单合作后,由于传统出版社借此积累了宝贵的合作经验,在意识、资金、人才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内容提供方式,于是便产生了将自身对数

大数据时代中国出版集团数字化转型的思.doc

大数据时代中国出版集团数字化转型的思 考 今日,对于大数据的概念,学术界还没有完全公认的定义,怎样对大数据时代中国出版集团数字化转型的思考和探索? 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应用正渗透到各行各业,出版业也不例外。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大数据、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定义,及其对出版业的影响,进而以中国出版集团为例,分析了集团当前数字化转型的的现状,最后结合欧美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案例,提出了自己对集团数字化转型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数字化转型;中国出版集团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数据以令人惊诧的速度加速累积。2012 年2月13 日,美国《纽约时报》宣称,人类已经到达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2015年4月9日,《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该意见为推动传统出版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实现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出版集团而言,如何挖掘利用大数据这座金

矿,来实现传统内容和数字技术的融合,用平台思维助力数字化转型值得研究和深思。 一、大数据和大数据分析 今日,对于大数据的概念,学术界还没有完全公认的定义。维基百科对大数据的定义为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这样定义大数据,由科学仪器、传感设备、互联网交易、电子邮件、音视频软件、网络点击流等多种数据源生成的大规模、多元化、复杂、长期的分布式数据集。从以上定义可见,大数据是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运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的新技术变革,这一技术必将驱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与升级。而大数据技术有效发挥价值的途径则是大数据分析。 大数据分析(Big Data Analytics,简称BDA)包括对大数据的采集、恢复、存储、管理和挖掘,它通过分发、知识共享等手段最终实现对决策的支持,其实大数据分析就是通过定量分析等方法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价值,来揭示一种规律或趋势。大数据具有海量、多样和复杂的特性,要从其中获取所需的有用信息,就必须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和整合,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进而发现海量数据之下隐藏的规律和价值,

人工智能技术与出版行业的融合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与出版行业的融合应用 发表时间:2019-04-02T16:31:20.6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作者:邓杨[导读] 摘要: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出版业也在顺势而为,不断探索本行业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北京市 100073摘要: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入到各行各业,出版业也在顺势而为,不断探索本行业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应用。本文通过对人工智能与出版行业的关系分析,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融入出版业的内容生产、图书编辑、营销推广和用户需求挖掘等出版环节,总结出人工智能技术和出版行业融合应用的问题,为出版业更好地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提供对策。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出版行业;融合应用引言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非常多的领域开始应用,包括通信行业、传媒行业、家居行业、娱乐行业、交通行业、金融行业等领域,智能化成为了新时代行业发展的潮流,未来世界是万物智能互联的世界。出版业中,智能化的内容生产、数字出版工具将会颠覆传统的出版模式。人工智能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要积极思考出版业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从业务层面和管理层面探索出传统出版的转型,对出版行业的发展也非常必要。 1.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 1936年,阿兰?图灵向伦敦权威的数学杂志投了题为“论数字计算在决断难题中的应用”的论文,这篇论文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今有科学家提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指导思想“智能主义”,即人工智能不能再依赖确定环境下的固定逻辑推理,主要是在不确定环境下,通过演绎推理及时反应,作出最佳判断并行动。智能主义思想下的人工智能,会突破原有的、传统的已知知识、走出难以自我学习的逻辑推理和认知模式,走向实时“学习”阶段,而且是向着人类智能或者超出人类智能发展。 当前,世界上人工智能的应用广泛,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智能语音识别、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已经从工业发展贯穿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并能够代替人类进行工作。对于出版业而言,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在逐步开展,例如亚马逊的Alexa语音平台、AWS云服务平台以及SageMaker机器学习平台等,这些产品都将成为亚马逊人工智能战略布局,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十年中也必将对出版业产生巨大影响。 2.人工智能对出版业的影响 2.1人工智能对出版业的积极影响 2.1.1出版内容的生产主体、质量变化 对出版业而言内容是前提,过去人们往往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创作,前期资料搜索、中期创新点思考、后期构思整合,整个过程都比较繁杂,不能一蹴而就。比如我们看到的长篇新闻,他需要作者在第一时间,在大量信息中,找出重点进行报道,而文章发表之前大多是作者熬夜整理,尤其对于综述类文章,更需不断搜索、重复构思并修改完成。人工智能发展起来后,出版效率大大提高,微软人工智能“小冰”经自主创作、出版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堪称100%人工智能创作,在当时的社会引发广泛关注;清华大学实验室的“薇薇”在中国诗词大会中自主创作,所创作的古诗已通过“图灵测试”,该项测试间接表明了“薇薇”创作的诗词,人类已经不能识别作者是人类还是人工智能。外国某高校研究机构曾发布报告,在十年后人工智能的写作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人类。 就作者的内容生产定制化要求而言,人工智能可以根据使用者输入的关键词进行数据检索,获取足够多的资料后,再按照自身的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意向创作,再输出定制型的创作内容。就批量化出版内容生产而言,人工智能可以依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海量搜索,不断进行输出再调整,实现并发性产出需要的内容。就出版内容的前瞻性而言,人工智能结合了物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创作基于数据的更新、出版要求,不断进行自适应性的优化,创作出最新的、最优质的出版内容。 2.1.2出版内容的选择变化 传统的人为经验选择出版物或将变成人工智能选择出版内容,并将影响出版物形成社会效应。出版业的不断发展,大众对出版功能已经逐渐达成了共识,包括保存文化遗产、传递社会信息、扩大人际交流、实现知识共享、引导社会舆论、提供文化娱乐等。传统出版内容的选择,需要编辑根据出版物的特点做出,但也可能受限于个人因素,选出的文章并不能反映出版物面对的广泛消费者的阅读需求,此种情形发生的越多,对出版物的影响就越不好,会出现评价降低、销售不畅的情况。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趋向“碎片式阅读”模式,对出版内容的吸引性、需求符合性要求变得更高,当个人经验滞后于消费需求时,出版物就会与市场需求脱节。相对于人工智能,传统编辑进行出版内容选择时,大脑和身体会消耗很多能量,不仅受限于工作时长还受限于个人精力,人工智能在出版业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意义的个人经验,提高市场需求准确性,节约工作时间。 人工智能能够通过在海量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搜集,大数据分析,根据前瞻性的预测,掌握好消费者的阅读偏好,再借助人工神经网络对多任务进行并发处理,自动化、智能化、快速化地对出版内容进行分析,筛选出适合的内容。另外,人工智能不像人的身体会有生理疲倦,电量充足,就能连续不断地对出版内容进行筛选,节约大量不必要的时间。 2.2人工智能对出版业的消极影响 2.2.1对出版领域就业的冲击 新兴技术的产出,给行业规则带来变革和阵痛,人工智能在出版业的大量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工用工量的急剧下降,很多技术性工作被人工智能取代,就业岗位减少。人工智能进入出版领域后,迫使人们学习人工智能相关的知识,以此能让其与自身进行良好配合。 2.2.2增加了出版流程的侵权风险 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流程智能化程度的应用,不仅在节约时间成本、提高出版率方面有重大影响,也会对自主搜索有关数据进行学习后再形成的作品存在隐含侵权风险。人工智能从网络里面集成各种数据,再消化吸收再进行量化处理,形成特定要求的作品,可能会侵犯原作品权利人的版权。 2.3人工智能与出版行业的融合应用 2. 3.1数据分析

数字出版解读

数字出版解读 发布: 2010-1-15 15:43 | 作者: 网络转载| 产业过程 多媒体出版——网络数据库出版——全媒体全流程数字出版 产业政策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国家重点工程: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平台、中华字库、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中华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以部市合作方式建立上海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北京、上海、广东、湖南、湖北等省市设立网络文化建设重点工程(基金)支持数字出版,湖北、广东等省设立专项课题研究本省的数字网络出版发展规划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广东出版集团、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知音期刊集团等单位都成立了数字出版或数字媒体事业部(公司),并制订了相应的数字出版发展规划。 产业环境 在网络阅读市场培育方面,我国网民总数超过3.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20%。目前,全国手机用户达到6.7亿,其中用手机上网的用户达到1.76亿。 大众的阅读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纸质媒体及光存储媒体,新兴的数字媒体,比如新闻网站、电子图书、数字杂志、在线音乐、网络游戏,还有以手机为载体的手机报纸、手机小说、手机音乐等新的阅读方式和阅读载体正日新月异、风起云涌。 在产业研究和交流方面,科研机构在数字出版理论支撑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数字出版传媒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高校承担了重任,人才培养体系已初具规模,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印刷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等100多所院校已开设了数字出版相关专业课程,部分高校设立了数字出版与网络传播相关专业和方向,建立了数字出版相关研究机构。 产业规模 2009年数字出版的整体收入预计超过750亿元,与我国图书出版产值大体相当。 代表性的有起点中文网的网络原创文学; 北大方正、中文在线、超星、书生、通力公司的电子书库; 《解放日报》、《广州日报》、《南方日报》、文新集团、《南京日报》、荆楚网、浙江在线和中国移动的手机报、数字报; 中国出版集团的商务在线工具书、中国数字出版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北京出版集团;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的阅读门户网站;清华同方、万方数据的专业学术期刊数据库群(网)等。 方正集团与上海张江集团共同投资2.85亿元组建的中国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成为我国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合作层次最高的数字出版项目。 产业模式 数字出版日益成为传统出版产业关注的中心,但产业形态及其产业内涵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赢利模式及新兴产业链,更是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数字出版的概念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出

晚清来华传教士郭实腊研究综述

晚清来华传教士郭实腊研究综述 刘蕾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长沙,410082) 【摘要】作为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中的一员,郭实腊有着极其复杂、争议颇多的一面。他集传教士、鸦片商助手、外交官等诸多角色于一身,除了主要的传教活动之外,在报刊、翻译、航行等方面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国内外学者也对这一身负争议的传教士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郭实腊,新教传教士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郭实腊(Karl Friedlich Gutzlaff,1803-1851,中文名也译作郭士立、郭实猎、郭甲利、郭施拉、居茨拉夫,笔名“爱汉者”)。1823年加入荷兰传道会,后来脱离传道会成为一名自由传教士。在麦都思指导下学习马来语和汉语,学成后前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南洋地区传教。作为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郭实腊在华活动长达二十年,在传教、著书、航行、以及参与鸦片战争等方面都积极热情地参与。关于郭实腊的研究有如下成果: 一、传教士及海外(包括港台)学者的研究状况 据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名录》[1]统计,郭实腊共有汉语著作61部,日语著作2部,暹罗语著作1部,荷兰语著作5部,德语著作7部,英语著作9部,共计85部。并且对每部著作都有一些简短介绍,同时对郭实腊一生活动进行了概括,是研究郭实腊最早的著作。 香港学者刘绍麟《香港华人教会之开基》[2]一书中第三章《郭士立与福汉会》对福汉会的创建与发展作了十分详细的介绍。P. Clarke《The Coming of God to Kwangsi:A Conside r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Karl Gutzlaff and the Chinese Union Duri ng the Formation Period o f t he Ta i ping M ovement》[3]一文指出福汉会重视华人自主,有着特殊的传教理念,其发展时段与太平天国草创时期重叠,因而尤其复杂的历史特性。Jessie Lutz《Karl Gutzlaff,missionsry entrepreneur in early chinese pretesstant literature》[4](《郭实腊:早期中国基督教文化的促进者》)与李志刚《基督教与近代中国文化论文集》[5]三书在不同程度上都对郭实腊及其福汉会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同时,赖德烈《基督教在华传教史》与舒莱脱《郭实腊在华传教工作》也对福汉会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也指出了郭实腊的三次中国沿海航行与在鸦片战争期间在华活动对中国的影响。 二、国内学者的研究状况 目前学界对于郭实腊的研究尚无专门的全面的研究著作,多是对其航海、创办《东西洋考》及在鸦片战争中的活动等某一项内容的论述,或者对其著作的整理、翻译与出版。(一)对郭实腊著作的研究 阚红柳《传教士眼中的清代君主—以郭实腊<道光皇帝传>为中心》[6]一文通过对郭实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