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音变现象解析

汉语音变现象解析
汉语音变现象解析

毛世桢的《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纯属应用语音学教材,理论研究色彩较浓,各章相对独立,设有思考题和参考文献。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研读时要考虑三方面:学习内容与目标,基本概念分辨及相关知识,教学方式与效果。

第四节普通话的主要音变现象

主要概念:音变、逆向音变、顺向音变、连读变调、轻声、儿化、儿化韵

讨论题:

1.阐释你所认知的“音变”。

2.举例说说各种语言中较为普遍的音变现象。

3.普通话特有的音变现象有哪几种?它们都是逆向音变

吗?

4.汉族人和外国人对普通话连读变调的掌握过程一样吗?

5.轻声是第五种声调还是变调现象?为什么?

6.从发声学上说,轻声音节的变化有哪些?

7.从词汇音系学上说,轻声词语如何分类?除此还有怎样的

分类?

8.谈谈自由音变与不自由音变。

9.阐释“儿化是具有很强表现力的语音手段”的含义。

10.“金鱼儿”“张文儿”中的“儿”是个指小的词缀吗?

11.儿化的发音规律是什么?

12.语气词“啊”的变读规则是什么?

13.话语中语气词“啊”一定要按照上述规则发音吗?

关于音变

音变内涵

语音历时的(历史音变)语音经过一段时间而产生的历史变化

变化共时的~~~语流音变(联合音变)应用于跨越语素边界或跨越词边界的音段序列的各种音系过程——特拉科斯

在语流中,由于连续发音,邻近音节的音素或声调互相影响,音节的原来读音就有可能发生各种临时变化。

各种语言中普遍的:同化、异化、清化、浊化、腭化、唇化、弱化、换位

音变现象普通话中特殊的:变调、轻声、儿化、语气词“啊”的变读

普通话音变现象较多:有普遍性音变,有特殊性音变。

同化:两个不同的音位,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与之相同或相近。面包→[miεmpαu](逆向音变)

异化: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因受某种原因的影

响而变得不同。

土改→涂改、起码→骑马(逆向音变)

弱化:语流中有的音发得不那么清晰,有脱落,有央化。轻声音节木头→[mut’o] 豆腐→[touf] 妈妈→[mAm?](顺向音变)

鼻化:韵腹元音受鼻音韵尾感染,发音时软腭提前下垂,气流进入鼻腔,成为鼻化音。iang(逆向音变)

浊化:清辅音变为对应的浊辅音。鼻子[pi35dz ?3] (清辅音[tz]变为浊音[dz],舌尖前元音-i变为央元音?) 哥哥[kγ55g ?2](清塞音声母变浊塞音,后元音变央元音)

前面的音影响后面的音——顺向音变

音变过程后面的音影响前面的音——逆向音变

一、普通话语流音变之一“变调”

一)变调的产生

“由于人们对发音动作简便的要求,语流中相邻音节的声调在调型调值方面发生一种相互协调的变化,因此产生变调。”王福堂

丰富的语言接触+长期的模仿实践=内隐学习

二)变调的掌握完整的规则了解+系统的综合训练=外显学习

三)变调的种类

连读变调轻声(顺向)

上声变调

“一”“七”“八”“不”变调

AA/AA的大大的、瘪瘪的、小小的、长长的

形容词重叠后变调 AA儿(的)早早儿的、快快儿的、慢慢儿的

【不具有周延性】 ABB 亮堂堂、热腾腾/直挺挺、金灿灿

AABB漂漂亮亮、老老实实/恭恭敬敬、清清楚楚

四)轻声特点(从发声学上说,轻声音节的变化有哪些?)

1.音高上,

产生的:

阴平字+轻声字→55—2 叔叔跟头柑子蹲下金的

阳平字+轻声字→35—3 伯伯石头桃子爬下银的

上声字+轻声字→21—4 姐姐里头李子躺下铁的

去声字+轻声字→51—1 妹妹木头柿子坐下镍的

2.音长上,音节短促化(短一半)——轻声是没有音高变化的短促音节。

3.音质上,音色变化不定,音段特征的总趋势是弱化:

送气音→不送气音云彩、客气

辅音中清音→浊音耳朵、爸爸一般规律是

擦音→无擦通音豆腐、东西不送气塞音、塞擦音、擦音声母变读为相对的浊音,

前响复元音→单元音回来、脑袋韵母多变读为央[?]或脱落。

元音中单元音→中央音出去、鼻子、哥哥

单元音→脱落意思、东西

轻声音节中音强也变弱。四种物理属性的变化在生理发音时要非常自然地实现。

我的t?→d?爸爸PA→bA 两个kγ→g?人家……

轻声整体特点:音节弱化——既短又轻、调值不保、音色含混

五)从词汇音系学上说,轻声词语分类如何?除此还有怎样的分类?

从词汇音系学分,有具体规律的,可叫语法轻声;无具体规律的叫词汇轻声。

语法轻声:

1.语气词

来吧、对吗、她呢、好啊、巧哩、算了吧

2.助词除“所”以外

小的、轻轻地、说得好、看着、走了、来过、同学们

3.部分名词、代词、形容词的后缀

桌子、孩子、木头、馒头、嘴巴、尾巴、哑巴、我们、什么、怎么、在乎、热乎、软和(huo)、掺和(搀和)

4.名词、代词后的方位语素

墙上、屋里、山下、水池边、里面、上边、那里5.动词、形容词后的趋向动词

放下、带来、起来、出去、坐下去、想起来、冷下去、热起来

6.部分重叠式名词、动词的后一音节

听听、看看、说说、妈妈、宝宝、蝈蝈、猩猩7.量词“个”

这个、三个

8.夹在叠音中的“一”“不”,夹在动词和补语之间的“不”

练一练、走一走、去不去、大不大、讲不清、拉不开

词汇轻声:白净、动弹、灯笼、喇叭、能耐、爽快、喜欢、帐篷、祖宗、云彩

从表义上分

有区别作用:生意、大人、老公、老娘、文气、运气、德行/温和-温和、舌头-蛇头、帘子-莲子

无区别作用:太阳、早晨、熟悉、态度、楼上、出去、星星、大不大

从读音上分

不读轻声:分析、气氛、工人、商人、快乐、友

只读轻声:包涵、招牌、自在、挑剔、护士、苗条、怎么、我们

有两读的:葡萄、玻璃、太阳//女人、口音、地方

六)轻声词的发音

一个音节在什么情况下念轻声,有一个总的规律,即存在历史久远、口语中常用的词往往念轻声。

对比:胡琴——钢琴、脑袋——头颅、大方——慷慨、生意——生意。

伟人、工人、媒人、美人、每人帮手、助手、住手、驻守

重音、中音、轻音(次轻)、轻声

话语中的音节轻重强弱不同,造成这些变化的,除了语义侧重点不同这类临时性因素外,就是约定俗成的语音轻重格式。

词语轻重格式: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的基本轻重格式。非重读词语一般按照基本格式去读。

普通话里,根据音节的音强和音长的程度,词的轻重可以分为四种等级:轻、次轻、中、重。

重音——重读,时间长、调值足,与单字读法相同

中音(次重音)——不要重读,有完整声调调型

次轻(轻音)——声调调值不稳定,调型略有保留

轻声——时间短,有音高但无原调型

“石头”、“头颅”、“车头”三词中的“头”,三个双音节词的轻重格式分别是“重轻”、“中重”、“中重”。

七)轻声的作用

1.区别词义

地下(非轻声,指地面之下)——地下(轻声,指地面之上)莲子(非轻声,指莲的种子)——帘子(轻声,指遮蔽在门窗上的器物)

想起来(非轻声,指打算起身,动宾)——想起来(轻声,指回想到,动补)

2.区分词性

实在(非轻声,副词)——实在(轻声,形容词)

老道(非轻声,指道士,名词)——老到(轻声,指做事老练,形容词)

3.区分词与短语

东西(非轻声,短语)——东西(轻声,名词)

4.形成重轻节奏

轻声出现在语句中,与中重音节搭配,能够造成音响轻重错落有致的节奏感。

八)上声变调规则

上+非上半上+非上:北方、沈阳、彩电、椅子

上声上+上阳平+上声:整体、铁塔、组长、选手变调上+上+上双单格:展览馆阳+阳+上

规律单双格:纸老虎半上+阳+上

请你给我买几把小雨伞。

九) “一”“不”变调规则

去声前变阳平:一定不对

“一”“不”非去声前读去声:一般不好

变调规则夹中间读轻声:走一走要不要

十)连读变调的实现

连读变调规则的综合运用发生于三音节以上的语句中。

吴宗济:调势过渡调①三字间的过渡调②两字连读的过渡调多米诺规则

多米诺规则:在口语中连读变调的规律是分层连锁式实现的。

规律一,据语义和语法分出短语,再分层处理跟邻调的变调规律;(买好酒211-35-214;买好酒35-35-214)

规律二,先完成必然变调规则(在底层结构上受生理声学和音系规则支配),再实现或然变调规则(在表层结构上受环境支配)。(好一会儿——好、会,上声/去声?)

展览馆里有好几百种小雨伞。

展览馆老领导摆摆手,很想请小组长早早买好酒。

变调实现的过程,看似从前到后连读出现,实则从小到大、由内而外逐层处理调整。(逆向音变;“意在声先”民族心理)单音节声调------多音节变读规则------连读变调综合实现

字词意义--------词语结构关系-------- 句调语气统合

二、普通话语流音变之二儿化

一)关于“儿化”

儿“儿化”: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儿化现象、儿化音节)花儿huār

化“儿化韵”有卷舌色彩的韵母。

音【“er”央元音[?]的卷舌读法。二、而、耳】

“儿化词”含有儿化音节的词。(好男儿、小女儿、健儿//

月儿弯弯、云儿飘飘)在书面上不必都写出来(小鱼儿在游),因为“儿”不是独立音节,但却是一个语素,是构词的词缀(盖儿)。

词尾“儿”本是一个独立的音节,由于口语中处于轻读的地位,长期与前面的音节流利地连读而产生音变,“儿”(er)失去了独立性,“化”到前一个音节上,只保持一个卷舌动作,使两个音融合成一个音节,前面音节里的韵母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这些语音现象就是“儿化”。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称作“儿化韵”。

二)阐释“儿化是具有很强表现力的语音手段”的含义。在没有增加音节的音段序列中,仅加上卷舌动作就可以具有如下作用:

①区别词义:走后门/走后门儿;刘海/刘海儿;小人/小人儿;眼/眼儿;头/头儿

②区别词性:盖/盖儿;画/画儿;早点/早点儿;记事/记事儿

③表喜爱情感:(细小、亲切):小王儿、潘文儿、红唇儿、头发丝儿

④表轻蔑语气:小丑儿、小偷儿

④表柔和语调:等个人儿、慢慢儿的、没事儿、差点儿、顺便儿

⑤表口语和地域色彩:今儿、明儿、小曲儿

⑥形成韵脚:听话听声儿,锣鼓听音儿。

三)概括儿化的发音规律

四)讨论“金鱼儿”“张文儿”“大锅盖儿”“小偷儿”中的“儿”是否是个指小的词缀

三、普通话语流音变之三语气词‘啊’变读

㈠叹词“啊”与语气词“啊”的区分

“啊,这儿多美啊!”同一字不同语法功能,不同出现位置,不同读音。

叹词“啊”或单用或单独位于句子前面,可表示赞叹(啊,阴平)、惊讶(啊,阳平)、醒悟(啊,上声)、应诺(啊,去声)等不同情感。无论表示什么情感,都有四声中的某一声调,没有轻声读音。

语气词“啊”处在句子末尾或句中明显停顿的地方,可表示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这四种语气。“啊”作为语气词,都念轻声,还常常受到前一个音节韵母的末尾音素的影响发生种种变读。

㈡语气词“啊”的发音规律

1.前一个音节的韵腹或韵尾是a o e ê i ü时,“啊”读作ya,也可以写作“呀”。例如:“多漂亮的小马呀!”“这很好呀!”

2.前一个音节是u或韵尾是u的(包括ao,iao),“啊”读作wa,也可以写作“哇”。例如:“您在哪儿住哇?”“你真让我好找哇!”

3.前一个音节的韵尾是n时,“啊”读作na,也可以写作“哪”。例如:“快来看哪!”

4.前一个音节的韵尾是ng时,“啊”读作nga,写作“啊”。例如:“长江啊!”

5.前一个音节的韵母是- i(前)时,“啊”读作[za],仍写作“啊”。例如:“屋里有几张椅子啊?”

6.前一个音节的韵母是- i(后)时,“啊”读作ra,仍写作“啊”。例如:“你订了几份报纸啊?”“你随便吃啊!”

(三)讨论:话语中一定要按照上述规则发音吗?

胪列关系:米啊、肉啊、盐啊、糖啊、丝啊、纸啊。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