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下语文最新版文言文课后注释整理

部编七下语文最新版文言文课后注释整理
部编七下语文最新版文言文课后注释整理

部编七下语文最新版文言文课后注释整理1、《孙权劝学》

〔但〕只是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及〕到,等到。

〔才略〕才干和谋略。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非复〕不再是。〔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务〕事务。

〔更〕另,另外。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刮,擦拭。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

〔见事〕知晓事情

2、《卖油翁》

〔善射〕擅长射箭

〔自矜〕自夸。

〔圃〕园子。

〔释担〕放下担子。释,放下。〔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但微颔之〕只是对他微微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但,只。颔,点头。

〔无他〕没有别的(奥妙)。〔但手熟尔〕只是手法技艺熟

练罢了。熟,熟练。尔,同“耳”,

相当于“罢了”。

〔忿然〕气愤的样子。然,表示…的样子”〔安〕怎么。

〔轻吾射〕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轻,轻视。〔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凭、靠。酌,舀取,这里指倒入。之,指射箭是凭手熟的道理。

〔覆〕盖。〔徐〕慢慢地。〔杓〕同“勺”。〔遣之〕让他走。遣,打发。

3、《陋室铭》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名〕出名,有名

〔灵〕神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

〔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鸿儒〕博学的人。鸿,大。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调素琴〕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

〔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案牍,指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

〔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西蜀子云亭〕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4、《爱莲说》〔蕃〕多。〔独〕只

〔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清涟而不妖〕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涟,水波。妖,艳丽。

〔中通外直〕(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蔓不枝〕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香远益清〕香气远闻更加清芬。益,更加〔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亵玩〕靠近赏玩。亵,亲近而不庄重〔隐逸〕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噫〕叹词,表示感慨。

〔鲜〕少。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

4、《河中石兽》

〔河干〕河岸。

〔圮〕倒塌。

〔阅〕经过,经历。

〔求〕寻找。

〔竟〕终了,最后。

〔棹数小舟〕划着几只小船。棹,划(船)。〔曳铁钯〕)拖着铁钯。曳,拖。

〔设帐〕设馆教书

〔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是非木柿〕这不是木片。是,这。木柿,削下来的木片。

〔湮〕埋没〔颠〕颠倒,错乱。〔啮〕: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坎穴〕:坑洞。

已:停止。遂:于是。溯流:逆流。

固:本来

〔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人教版语文课标21篇文言文课下注释整理

人教语文7-9 年级文言文课下注释整 《论语》十则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说:“悦”的古字,愉快。愠:生气,发怒。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聪明,智慧。 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齐,相同。 弘毅:强毅。凋:凋谢。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木兰诗 1. 唧唧(j j》:织布机的声音。 2. 机杼(zh u)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梭(SU 0)子。 3. 惟:同“唯”。只。 4. 军贴:军中的文告。 5. 可汗(k eh cn):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怡者的称号。 6.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7. 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8. 愿为市鞍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9. 鞯(ji m):马鞍下的垫子 10. 辔(p在):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11. 溅溅(ji m n ji m n ):水流声。 12. 朝、旦:早晨。 13. 胡骑(j j):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 民族的称呼。 14. 啾啾(ji u ji u):马叫的声音。 15.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战争。

下文言文课文及注释

七年级下册部分文言文 伤仲永① 王安石 金溪②民方仲永,世隶耕③。仲永生五年,未尝④识书具⑤,忽啼求之。父异焉⑥,借旁近⑦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⑧。其诗以养父母、收族⑨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⑩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 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注释】①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伤,哀伤,叹惜。②[金溪]地名,现在江西金溪。③[世隶耕]世代耕田为业。隶,属于。④[尝]曾经。⑤[书具]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等。⑥[异焉]对此(感到)诧异。⑦[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⑧[自为其名]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⑨[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⑩[自是]从此。?[立就]立刻完成。?[文理]文采和道理。?[邑人]同县的人。?[稍稍]渐渐。?[宾客其父]请他父亲去做客。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乞]求取,意思是花钱求仲永题诗。?[利其然]以此为有利可图。?[扳(pān)]通“攀”,牵,引。?[环谒(yè)]四处拜访。 余闻之也久。明道①中,从先人②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③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④。” 王子⑤曰:仲永之通悟⑥,受之天⑦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⑧ 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⑨者不至⑩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 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注释】①[明道]宋仁宗年号(1032-1033)。②[先人]这里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③[称(chèn)]相当。④[泯(mǐn)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众人,常人。矣,语气词。⑤[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⑥[通悟]通达聪慧。⑦[受之天]“受之于天”的省略,意思是先天得到的。受,承受。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胜过、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⑨[受于人]指后天所受的教育。天、人对举,一指先天的禀赋,一指后天的教育。⑩[不至]没有达到(要求)。?[彼其]他。?[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必背文言文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虽有佳肴《礼记》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汇总(含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上册 1.《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和子侄辈的人一起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差不多可以和在空中撒盐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而起。”谢太傅高兴地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朋友)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在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着孩子骂他父亲,就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2.《论语》十二章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尽力了?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了?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 ⑶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自立于世,四十岁时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随心所欲,又不越过规矩。” ⑷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⑸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害。” ⑹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真是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无法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乐观的品质。真是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课下注释练习

《三峡》 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水经注疏》,作者_________,_________地理学家,撰《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二、字词解释 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_________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略无,________ 阙,__________ 3、自非_________ 4.亭午:_________ 5、夜分:____________ 6、曦月:_________ 曦: 7、襄:______ 8、沿溯阻绝:沿:________ 溯:_________ 9、奔:______________ 10、疾:_______ 11、素湍:________________ 12、回清:________________ 13、绝巘: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飞漱:____________________ 15、清荣峻茂: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晴初:____________ 17、霜旦:__________ 18.良: 18、属引:__________ 属,动词,________ 引,____________ 19.凄异: 20.响: 21.哀转: 三、翻译句子 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一、文学常识 1.作者_________,字_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 二、解释 1、五色交辉:___________________ 交辉,_________ 2、四时:______ 3、歇:__________ 4、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颓,________ 5、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鳞,_________________ 6、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______ 7、康乐:______________ 8、与: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 一、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承天寺,在今湖北黄冈南。苏轼(1037-1101),字_________,号________,眉山(今属四川)人,_____代文学家。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二、解释 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念,____________ 2、相与:_______________ 3、中庭:___________ 4、空明:________________ 5、但少闲人:____________________但,_________ 闲人,_________________ 6.耳: 三、翻译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整理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整理

[课外文言文] (五)猿母中箭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墨客挥犀·三》)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付子已.()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3. 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十四)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①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②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④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盍:何不。②若:你。③垣墉:泛称墙。④病于:病,有害。于,比。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猫善.捕鼠及鸡() (2)弗食.鸡则已耳()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 3.“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十八)东坡逸事 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遂悉偿所负.。 [注释]①肆:商店。②判字笔:判案所用的毛笔。③行、草:行书、草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东坡为.钱塘守时()

(2)遂悉偿所负.()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天久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 2.“就判字笔随意作行、草”中的“随意”一词有什么作用?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二十)赵母训子 赵武孟初以驰骋田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田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续世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如是吾无望.矣() (2)竟不食.其膳()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尝获肥鲜以遗母 3. 赵母的希望是什么? 4.这则故事,给你的启发是什么? (二十九)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陶侃尝出游.() (2)人云.()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国怀乡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4.本文表现了陶侃怎样的思想品格?

七年级文言文注释

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 内容及中心: 《咏雪》叙述了谢太傅带子侄辈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韫儿时过人的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陈元方幼时批评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礼。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陈太丘与友期》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日中。过中不至(到达),太丘舍(不再等待就走了)去(离开),去后乃(才)至。元方时(当时)年七岁,门外戏(玩耍)。客问元方:“尊君(敬词,指别人的父亲)在不(同“否”)?”答曰:“待(等待)君(敬词,指您)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丢下,舍去)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信义,信用);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拉)之(代词,指元方),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不尊君在不通否表示询问 待君久不至副词,表示否定 去离开:待君久不至,已去 到……去学校 距离:相去甚远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时间出行,约定在正午时分。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来,陈太丘不再等候离开了,离开后没多久友人才到。元方当时年龄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就问元方:“您父亲在么?”(元方)答道:“他等了您很久您也没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自己却丢下别人自己离去了。”元方答道:“您跟父亲约好正午见。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的手(以示友好),但是元方径直走向家门,没有再回头看那个无礼的人。 《咏雪》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指子侄辈的年轻一代,小辈)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急),公欣(高兴)然(什么的样子)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像什么)?”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兄女曰:“未(不)若(如)柳絮因(凭,乘)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七年级上册古文大全

七年级古文大全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世说新语两则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文言文课下注释答案

三、文言文课下注释 (一)《曹刿论战》 1、齐师.伐我军队 2、又何间.焉参与 3、肉食者鄙.位高厚禄的人目光短浅 4、何以.战凭 5、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不独占 6、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7、弗敢加.也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8、小惠未徧.同“遍”,遍及 9、必以信.言语真实 10、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11、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12、小大之狱.案件 13、虽不能察.弄清楚 14、必以情.实情 15、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16、公将鼓.之击鼓 17、齐师败绩溃败 18、可以 ..一战可以凭借 19、公将驰.之驱车追赶,代词,指齐军 20、遂逐 ..齐师于是追击 21、既克 ..已经战胜 22、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23、一鼓作.气振作 24、公问其故.原因 25、难测.也推测 26、再.而衰第二次 27故.克之因此 28、望其旗靡.倒下 29、惧有伏.焉埋伏 1、齐师伐我: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2、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4、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这种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人民不会跟随您的。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和丝织品,不敢以少报多,一定如实禀告神。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灵不会保佑您的。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做到一一了解清楚,但也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9、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0、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翻译及课本注释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翻译及课本注释 【参考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土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比起我来怎么样?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オ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拭目相看,长兄知道这件事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课下注解】 〔但〕只,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及〕到,等到。〔才略〕才干和谋略。〔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非复〕不再是。〔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当涂〕当道,当权。〔辞〕推托。〔阿蒙〕吕蒙的小名。阿,名词词头。〔务〕事务。〔更〕重新。〔孤〕古时王侯的自称。〔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擦拭。〔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见事〕知晓事情

【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以不学习! 2、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 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 8、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木兰诗 【参考译文】 叹息声一声连着一声,木兰对着门织布。(不知怎的)听不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听到木兰声声的叹息。问木兰想的是什么,问木兰思念的是什么。木兰我也没想什么,木兰我也没思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哥哥,

2016年中考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注释

2016年课内文言文重点字词注释 一、湖心亭看雪(八上)* 1.拏(ná):同“桡”,牵引。撑(船)。 2.更:还。 3.三大白:酒杯。补充 1.俱:都。 2.绝:消失。 3.是:代词,这。 4.定,完了,结束。 5.余:我。 6.一:全或都。 7.惟:只有。 8.一:数词。痕,痕迹。 9.拉:邀请。 10.强:尽力,竭力。 11.客:做客。 12.及:等到。 13.莫:不要。 14.痴:痴迷。 二、记承天寺夜游(八上)* 1念:想,思考。2但:只是,不过。补充: 1欲:想要。 2遂:于是,就。3至:到。4寻:寻找。 5寝:睡。 6与:和、跟。 7如:如同 8盖:原来是。 9如:像。三、与朱元思书(八下)* 1.从:顺,沿。 2.奔:飞奔的马。 3. 轩:高。 4.邈:远。 5.千:表示多。 6.转:通“啭”,鸟叫声。 7.绝:穷。 8. 戾:至。 9. 反:通“返”,返回。 10. 柯:树木的枝干。 补充: 9.共,相同,一样。 10.至:到。 11. 许:上下,左右。 12. 绝:到了极点。 13. 皆:全,都。14. 甚:胜过。 15. 若:好像。 16. 负:凭借。 17. 指:向。 18. 激:冲击。 19. 好,美丽的。 20. 韵,和谐的声音。 21. 息:使……平息。 22. 窥:看。 23. 昼:白天。 24.犹:好像。 25. 交:相互。 26. 日:太阳,阳光。 四、鱼我所欲也(九下)* 1. 患:祸患,灾难。 2.辟:通“避”,躲避。 3. 蹴:用脚踢。 4.辩:通“辨”,辨别。 5. 奉:侍奉。 6. 得:通“德”,感激。 7. 与:通“欤”,语气助词。 8. 乡:通“向”,从前。 9. 已:停止,放弃。 补充: (1)亦:也。 (2)欲:想要。(3)兼:同时具有。(4)舍:舍弃。(5)取:选取。(6)甚:超过。 (7)于:比。 (8)故:所以,因此。 (9)恶:厌恶。 (10)如:假如,假使。 (11)莫:没有。 (12)为:做。 (13)非:不 (14)独:仅。 (15)是:此,这样。 (16)丧:丧失。 (17)弗:不。 (18)加:益处。

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全册文言文课下注释

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全册文言文课下注释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课下注释 说明:古文学习,课下注释的背诵是重点,方便大家编辑整理使用。 目录: 一、第八课《世说新语》 二、《论语十二章》 三、《诫子书》 四、《狼》 五、《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课下注释: 一、第八课《世说新语》 《咏雪》 1、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题目是编者加的。 2、【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 (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政治家。死后追赠为太傅。 3、【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4、【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5、【文义】文章的义理。 6、【俄而】不久,一会儿。

7、【骤】急。 8、【何所似】像什么。 9、【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 10、【差(chā)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 11【未若】不如,不及。 12【因风】乘风。【因】,趁、乘。 13、【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摄(yun),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 14、【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陈太丘与友期》 1、【陈太丘】即陈寔(104-186或187),字仲弓,东汉颖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曾任太丘长。太丘,县名,治所在今河南永城西北。 2、【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 3、【日中】正午时分。 4、【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 5、【乃】才。 6、【元方】即陈纪(129-199),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7、【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 8、【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9、【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10、【引】拉,牵拉。 11、【顾】回头看。

部编版七年级下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带答案

七下全册文言文习题带答案【部编版】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目录: 一、第4课《孙权劝学》 二、第8课《木兰诗》 三、第12课《卖油翁》 四、第16课《陋室铭》 五、第16课《爱莲说》 六、第24课《河中石兽》 第4课《孙权劝学》检测题 班级:姓名: 一、重点注释默写: 1、【卿】。 2、【当涂】。 3、【辞】。 4、【务】。 5、【孤】。 6、【治经】。经,。 7、【博士】。 8、【邪】。 9、【但】。10、【涉猎】。 11、【见往事】。见,。往事,。 12、【及】。 13、【过】。 14、【今者】。 15、【才略】。 16、【非复】。 17、【更】。 18、【刮目相待】。

刮,。 19、【大兄】。 20、【见事】。 二、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 ⑤及.鲁肃过寻阳: ⑥即更.刮目相待: ⑦但.当涉猎: ⑧但当涉猎 ..: ⑨见往事 ..耳: ⑩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一词多义: 以: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当: ①但当涉猎: ②当涂掌事: 见: ①见往事耳: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大: ①与蒙论议,大惊: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判断文言句式: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翻译: 2.蒙辞以军中多务。 翻译: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翻译: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翻译: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翻译

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召开了一个家庭聚会,跟子侄辈们讲解诗文。一会儿,雪越下越大,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去拉元方,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10、《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有志于做学问。到三十岁,能坚定自立了。到四十,我对一切道理能通达不再有疑惑。到五十,我能知道什么是天命了。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也不会逾越规矩法度了。”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害。”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对于我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边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20、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翻译: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透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感到困惑,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5、河中石兽

人教版语文课标21篇文言文课下注释整理

人教语文7-9年级文言文课下注释整理 《论语》十则 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说:“悦”的古字,愉快。 愠:生气,发怒。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聪明,智慧。

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齐,相同。 弘毅:强毅。凋:凋。 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木兰诗 1. 唧唧(jī jī):织布机的声音。 2.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梭(suō)子。 3.惟:同“唯”。只。 4. 军贴:军中的文告。 5. 可汗(kè hán):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怡者的称号。 6.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年”、“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7. 爷:和下文的“阿爷”同,都指父亲。 8. 愿为市鞍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

和马具。 9.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10. 辔(pèi):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11. 溅溅(jiān jiān):水流声。 12. 朝、旦:早晨。 13.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4.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15.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战争。 16.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过。 17. 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器具。 18. 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十二转为最高的功勋。 19. 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 20.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1. 不用:不愿做。 22.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23. 郭:外城。 24. 扶将:扶持。 25. 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小古文阅读原文注释及译文下

(十七)杞人忧天 杞人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列子》杞人忧天) 词语注释: ⑶杞:春秋时期国名,在今河南杞县。⑵崩坠:崩塌,坠落。 ⑶身亡(wú)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通"无"。寄,依附,依托。 ⑷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之,的。忧,忧愁、担心。 ⑸晓:开导。⑹若:你。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⑺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和停留。⑻果:如果。 ⑼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邪: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星宿,泛指星辰。 ⑽只使:即使。⑾中(zhòng)伤:打中击伤。⑿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⒀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⒁四虚:四方。 ⒂躇(chú)步跐(cǐ)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行;跐,踩;蹈,跳。 ⒃行止:行动和停止。⒄奈何:为什么。⒅舍然:释然,舍弃心事的样子。 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作品鉴赏:这则寓言出自《列子·天瑞篇》,是一则非常有名的古代寓言。它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

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贼攻郡③,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视④谓曰:“我辈败⑤义之人,而入有义国。”遂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①荀巨伯:人名。②值:适逢。③郡:城。④相视:看望。⑤败:毁坏。⑥班军:调回军队。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今死矣,子可去/去后乃至。 B.有疾不忍委之/相委而去。 C.而入有义国/与儿女讲论文义。 D.而敢独止?/人不知而不愠。 (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 【答案】(1)C (2)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解析】【分析】(1)A项的“去”解释为:离开;B项的“委”解释为:丢弃;C项的“义”解释为:正义,情义/含义;D项的“而”解释为:表转折关系。故选C。 (2)句子翻译为: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想用我的死来换取朋友的生。故断句为: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结合“远来,子令吾去,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分析得出:对友忠诚;结合“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分析得出:舍生取义;结合“我辈败义之人,而入有义国。”分析得出:坚守信义。 故答案为:⑴ C ⑵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⑶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文(文言文)及课下注释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古文课下注释 4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一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吕蒙(178-219)】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3【卿(qīng)】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4【当涂】当道,当权。 5【辞】推托。 6【务】事务。 7【孤】古时王候的自称。 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9【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0【邪】语气词,同“耶”。 11【但】只,只是。 12【涉猎】粗略地阅读。 13【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4【及】到,等到。 15【过】经过。 16【寻阳】古县名,治所在今湖北黄梅西南。 17【今者】如今,现在。 18【才略】才干和谋略。 19【非复】不再是。 20【吴下】泛指吴地。 21【阿蒙】吕蒙的小名。 22【更】另,另外。 23【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刮,擦拭。 24【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 25【见事】知晓事情。 8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