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地税部门服务地方发展的情况汇报

某市地税部门服务地方发展的情况汇报
某市地税部门服务地方发展的情况汇报

某市地税部门服务地方发展的情况汇报

某市地税部门服务地方发展的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市地税局紧紧围绕xx发展实际,找准税务营商环境优化的着力点,努力构建公平税负、扶持发展、规范管理和优化服务“四位一体”的优化模式,采取多项切实有效的措施,营造高效、畅通、包容、公平的发展软环境,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一、以公平税负为出发点,严格执行各项减负政策。

一是紧抓政策执行。简化税收优惠备案办理程序,并根据纳税人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培训辅导,实现“事前加强宣传、事中密切辅导、事后跟踪管理”,扫清政策落实“盲区”,强化政策落实的督导考核,切实为纳税人减负增效。

二是谋划降低税负。加强对税负较低的xxx地区的调研,剖析低税负原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针对个别纳税人反映的税负高情况,联合国税部门对其涉税数据进行调查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并结合xx实际制定近期、中期和远期的降低税负的规划和设想,逐步统一税负水平。

三是调整税负预警。从优化行业税负出发,依照各行业涉及的地方税种及相关税率、税基,制定各行业的总体预警税负,并适当调低地方税种的预警税负,增强我市各行业在全省竞争力。从公平同一行业内的企业税负出发,强化各行业税负预警管理,

防止同一行业内不同企业因税负不同产生不平等竞争,保持企业竞争活力。

二、以扶持发展为着眼点,助推各类企业做强做大。

一是营造良性发展环境。对重点企业,除了举报案件、发现重大疑点、上级组织或交督办的专项(专案)检查以及金税协查等检查外,一般不予税务稽查。对通过涉税数据分析比对发现的风险事项,原则上推送其进行自查排除,税务机关全程做好辅导。加强日常下户准入审批力度,尽量减少对重点企业的检查次数。

二是打造个性服务高地。将户重点企业纳入市大企业管理局个性化服务企业目录,对其改制、转股、上市等一系列业务提供个性化优质服务。开启重点企业涉税服务绿色通道,实行专人专岗服务,建立个性化服务台账和工作清单,实行“点菜式”定制服务等,及时了解和帮助解决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问题。对进入工业企业信息库的纳税人,按照“无变有、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等一系列要求,实施边入库、边管理、边规范、边扶持,助推企业发展。

三是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大守信激励力度,在对纳税信用等级高的纳税人给予办税绿色通道、资料报送等多方面便利同时,推动“税银合作”提速,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审批效率,推出个性化贷款产品。开展“税保合作”项目,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保证保险服务,进一步拓展税收信用的增值应用。加大

失信约束力度,建立税收违法“黑名单”制度,对进入“黑名单”的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依法采取包括禁止高消费、限制融资授信、禁止参加政府采购等多项惩戒措施。同时,对“四梁八柱”重点企业纳税信用评价给予重点关注,重点辅导,深入核查多方数据,尽可能确保其纳税信用等级被评为B级以上,享受到守信企业的相关激励扶持政策。

三、以规范管理为突破点,营造公平纳税的社会氛围。

一是规范经济户口管理。紧抓“五证合一”和xx年全面换证的有利契机,推进经济户口的工商、国税、地税、社保、统计、质监管理“六同步”,做到“边换证边纳入管理”。依托“四平八稳”工程镇村综合帮扶治理试点,按照“三覆盖三清理”的要求,开展“房地”两税清理、经济户口清理、企业职工参保核查等。

二是堵塞管理漏洞。实时更新高清电子地图,严控税源流失。及时掌握企业用电、用气、用水、用工、用地及运输等生产要素情况及企业报税(出口)销售数据,与国税部门联合构建数据分析模型,强化纳税人自报产值、出口额和纳税实绩等指标的比对分析,综合评估其生产经营能力,及时发现疑点数据,推进其产能、产值与纳税实绩相匹配。

三是加大国地税联合征管力度。加速推进电子税务局建设,增设联合申报征收模块,实现主税和附征税费联合征收。对欠缴地方税费的纳税人,协同采取“以票控税”等措施,督促及时清

缴。通过房地产项目、建筑工程项目、增值税发票开具等征管信息共享,打造国地税一体化管理模式。

四、以强化执法为切入点,维护正常的税收经济秩序。

一是净化市场经营环境。进一步深化国地税协同执法,实现对共管案源的全面联合稽查,加大对特定行业和重点区域的专项整治力度,深化稽查与征管、法规、税政等部门互动,强化案头风险评估、疑点分析及筛选排查,打造“征、管、查、评”的闭环管理链条,并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的联动,严厉打击各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市场经营公平。

二是推动公平透明执法。严格税收执法量权控权,压缩执法弹性空间和自由裁量空间,落实税费执法权力清单制度,推广执法记录仪实现执法过程全记录,推动阳光执法。建立执法人员执法记录数据库,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防范执法风险。

三是夯实执法能力基础。以落实领导干部会前学法,强化税收法治日常教育培训,增强税务人员法治思维。以推进法治税务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以点带面增强队伍法治意识。坚持岗位技能练兵常态化,开展分级分类培训和实践锻炼,加强对稽查规范、纳税服务规范等的学习,提升基层工作人员执法服务能力。

五、以优化服务为落脚点,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遵从度。

一是深化联合服务。以“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契机,联合国税推出“便企暖企”十条措施,制定服务需求卡、办税绿色通道、专人专岗服务等个性化服务措施,加大守信企业激励力度。

进一步拓展国地税联合办税的广度和深度,推进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标准化,统筹国地税人力和办税资源,合理设置各级办税厅,全面实现“进一家门、办两家事”“一人一窗、业务统办”。

二是推进便利办税。完善“全省通办”业务,优化网上办税系统,拓宽移动办税等便利办税渠道,引导纳税人少走“马路”、乐走“网路”。并清理和简并涉税资料报送,简化办税流程,最大限度减少办税服务时间。

三是加强需求管理。利用多元化渠道定期收集、分析纳税人涉税需求,推进财税企联系常态化,畅通税企沟通渠道,多方倾听纳税人、行业协会等的纳税服务需求,优化纳税服务改进路径,构建纳税人投诉快速处理通道,及时受理、调查和处理各类涉税投诉,形成“归集诉求、发现不足、研究需求、制定措施、优化服务”的良性循环。

六、以内部管理为支撑点,突出优化环境的组织纪律保障。

一是加强人员岗位轮岗。健全选人用人制度,制定出台干部交流和工作人员轮岗办法,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才队伍优化、廉洁和高效,进一步防范因岗位任职时间过长而滋生腐败行为,保障法治税务建设顺利开展。

二是持续强化作风及廉政建设。紧盯重要节点重申禁令,严肃查处和纠正以税谋私、吃拿卡要等行为,推动廉洁从税。紧抓关键环节,推进纪律作风明查暗访常态化,整治不作为、慢作

为、乱作为和庸懒散拖现象。强化用权监督管理,构建执法督察、执法监察和内部审计“3+1”模式,将“离任必审、五年一审”范围拓展至税收征管环节、内部行政管理环节。加大执纪审查力度,全面实施“一案双查”,使问责成为常态。强化内审监督,开展巡察风险点排查整改“回头看”,抓好问题整改,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

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 服务业发展工作总结篇一 从这次餐饮服务员,改变我认为干餐饮服务员是没有前途的消极想法;树立了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知道了一个人是否有所作为,不在于他从事何种职业,而在于他是否尽心尽力把所从事的工作做好。具备了我的从业意志和端正了我的工作态度;知道了成功服务员应有的素质,从而增强我的从业意识,立志要么不做,要做就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合格服务员 我学会了服务宾客的原则;服务宾客的程序;服务中工作细则;宴会出菜程序;托盘的技巧及端托行走的步伐;铺台、摆台的注意事项;换烟灰缸的重点;点菜、写菜单、取消菜式的注意事项及推销菜品的技巧;斟酒水的基本方法、程序和酒水的一般知识;处理客人投诉及服务工作突发事件对应技巧;餐厅开市的准备工作及收市的注意事项以及各种服务礼仪、餐饮卫生知识、消防知识等等。使我成为一个优秀的服务员奠定了基础。 在这次服务员兼职工作中我总结出作为一个优秀服务员要具备。 热爱你的工作:当你热爱自己的工作,你就会快乐地、更容易地做好你的工作。我们要让就餐的人们获得健康、能量与良好的服务。你就可能将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同凡响。而企业最需要的人就是热爱工作的人。 迅速熟悉工作标准和方法:为了自己的企业和自己在激烈的竞争

中获胜,我们必须能够尽快地投入工作并胜任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 要有勤奋的精神:餐饮工作主要是手头工作,通常不会过重,多做一些与不会累坏。所以我们要做到腿勤、眼勤、手勤、心勤。主动地工作,主动地寻找工作。一勤天下无难事的俗语说出一个很深刻道理,只要你勤奋成功的大门就为你敞开。餐厅服务员工作心得要有自信心:与金钱、势力、出身背景相比,自信是最重要的东西,自信能帮助人排除各种障碍、克服各种困难,相信自己是最优秀的。 要学会做人:做人就是做一位敬业、感恩、乐于助人、讲职业道德的人,真诚做人、认真做事,事业将会更成功 责任:就是以公司利益为重,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就是为客人负责,给客人提供优质的出品与服务;就是敬无在,即使没有人监督你,你也会认真地做好工作,这就是责任的表现。 平常心面对工作中的不公平:在工作中没有绝对的公平,位在努力者面前,机会总是均等的。没有一定的挫折承受能力,今后如何能挑起大梁。 团队:发挥团队精神是企业一致的追求,餐饮企业的工作由多种分工组成,非常需要团队成员的配合。具有团队精神、善于合作的员工和企业都更成功。 这次的兼职给我的体会非常的深刻,我觉得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积沙成塔、积少成多,很多成功者就是积累一点点小而成大器的。每天创新一点点,是在走向领先;每天多做一点

调研报告:新常态下会展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调研报告:新常态下会展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会展业是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能够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其牵涉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绝大多数行业均将告别高速增长,我国会展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出现了与经济新常态相呼应、相一致的会展业新常态,表现为增速减缓、体制滞后、竞争加剧等变化。目前,我市会展业也一样面临着诸多问题,已经影响到其进一步发展,无法更好发挥其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因此,亟需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研究与总结。 一、我市会展业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作为会展业的重要物质支撑,会展中心在我市的会展事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举办各种展览和会议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此外,XX市的交通具有海、陆、空的综合优势,全市已建成比较发达的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相互衔接配套的立体交通网络。众多酒店和宾馆经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接待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也将带动会展旅游业整体水平向高端发展。综上所述,我市举办会展的各种条件已经具备且日臻成熟。 (二)展会规模逐步扩大

展览总规模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到2016年会展面积将达40万平方米以上。会展中心至今累计观展人数超过700万人次,展会品牌、拉动效益明显,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三)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XX会展业持续努力打造特色会展品牌,一方面采取走出去的展会发展战略,举办4场“惠货全球行”、14场“惠货全国行”活动。另一方面扩大外延、加深内涵,至今以会展中心为平台,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国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应用博览会、南国书香节暨XX书展、现代农业成果博览暨农业招商会、旅游博览会、台湾精品博览会、广电车展、鞋文化节等具有鲜明城市特色、较大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的大型会展活动。这些展会逐渐形成了知名度并常态化。此外,会展中心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路线,坚持面向全国招展,提升会展的广度和内涵,先后引进了儿童用品展、华南工业展、服装节、购物节、茶博会、性文化节等项目,并重点打造了车展、房展、婚庆文化博览会等本地消费类展会。形式多样的会展活动在促进我市经贸和文化交流,活跃区域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市场消费,展示和提升城市形象方面发挥了相当重要的推动、带动、辐射和促进作用。 (四)会展产业链已经形成 目前我市会展产业已初步形成上下游衔接的会展产业链。会展产业链围绕会展活动的开展而形成,相关企业以会展业为依托,积极寻求商机的同时也促进会展活动的发展。在每年举办大小林立的会展活动的促进带动下,会展广告、会展物流、展会布展、会展工程设计、会展商务服务等业务得以稳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自2009年以来,在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会累计成交金额超过60亿元,根据会展业1:9的拉动

世界海运服务贸易情况及中国具体现状分析~~分解

世界海运服务贸易情况及中国具体现状分析 姓名:胡雨欣 学号: 1212381 专业: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双修国贸 指导老师:

世界海运服务贸易情况及中国具体现状分析 【摘要】海运在当今世界运输服务贸易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而我国的海运服务入世之后近几年更是有着蓬勃的发展。本文对当今世界的海运服务贸易做出了一些基本的介绍,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中国海运服务贸易的现状和问题。【关键词】海运服务贸易; ; ; 一、海运服务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海运服务的定义: 海运服务是指以船舶为工具,从事跨越海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国际性运输及相关辅助服务部门。依据WTO各成员国较为普遍采用的一般国家标准分类法(GNS 分类法),海运服务是隶属于第11大项的运输服务贸易9大类中的A类,其中又包括6个小项,即116.客运;117.货运;118.船舶和船员的租赁;119.船舶维修和保养;120.拖驳服务;121.海运支持服务。① GATS第一条规定的服务贸易的四种形式均适用于海运服务贸易,具体来说有:跨境交付(国际货运代理服务);境外消费(提供泊位服务);商业存在(航运公司外设独立机构);自然人流动(外国船舶维修专家提供服务)。 (二)海运贸易服务的范围 海运服务贸易不仅限于海上客货运输服务,还主要包括了海运辅助服务及港口服务。 海上运输服务是指:服务的提供者将服务的接受者要求托运的货物经海路由一港口运送至另一港口并有权收取一定费用的行为。 海运辅助性服务:包括了海关结关证服务、船舶代理业务、货运代理业务以及船舶装卸服务、货物仓储与转运、集装箱场站和堆场服务等。 港口服务:利用港口设施对海运运输提供进入和使用的服务。它包括港湾服务 ①中国服务贸易网《服务贸易总协定》服务部门分类 GNS/W/120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报告

1、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水平偏低。一方面产业发展有一种棘轮效应,即只能进不能退,是制造业大省,产业结构一直以制造业为主,工业总产值多年居全国之首,但制造业越是发展的多,就越是发展,因此导致了制造业的发展挤占了服务业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资源,使服务业产业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弱;国际化程度偏低,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另一方面.地理上与的相邻.在现阶段的经济中心地位突出,现代服务业的高度发达,特别是南地区已经是处于现代服务业的辐射之中,南地区的许多制造业企业对现代服务的需求依赖于,而不是自身,这客观上遏制本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区域分布上不协调,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运行的无效率。南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已经意识到了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开始着力建设现代服务业区,但工业区与服务业区相隔甚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成木的增加。而部分城市间产业生态位重复,导致与之匹配的服务业重复建设,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达不到规模效益,也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1 产业经济理论表明,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时,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为发展新技术产业提供创业的氛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与现代工业制造业形成互动的机制,所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需要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支撑。特别是对于都市经济的发展,服务业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知识、技术和信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型产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人类社会正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现代服务业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发展经济学所揭示的规律表明,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产出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反映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度化。根据OECD一份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报告,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崛起。我国的现代化同样必须要有发达的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支持。因此,研究我国服务业的现状和结构,明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程度,对于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正确定位从而制订科学的发展战略,突出发展现代服务行业并拉动服务业结构升级、进而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关于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目前,关于现代服务业的准确,概念和围,理论界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1除特别标注,本文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或者根据年鉴相关数据计算得到。

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一: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修改 阜新市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快发展服务业工作会议后,阜新市委、市政府立即落实,按照会议精神和省政府1号文件的要求,结合阜新实际制定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启动实施四年行动计划。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阜新市落实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精神情况 阜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铁民书记亲自主持服务业发展调度会,并视察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忠林市长亲自主持召开了全市加快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明确了任务目标,责任主体和推进步骤。市政府相继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加快服务业发展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和《20XX年服务业发展任务分解表》,明确了工 作目标、具体任务和完成时限,市直各相关部门和各县区分别制定了本行业和本地区的四年行动计划,形成了条块结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进一步完善了服务业的工作机制。调整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各县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推进机构。建立健全了服务业发展的调度机制、统计体系和运行分析机制。实施每月一调度,两月一评估,季度一通报,督促重点工作的落实。提出了《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的意见》,建立了33项服务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加强了对服务业工 作的督导考核。 二、全市服务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实现了首季开门红,服务业增加值实现 49亿元,同比增长10.7%,高于gDp增速2.6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9.5%,比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实现63.66亿元,增长12.8%,高于全省平均0.6个百分点。 全市服务业实现税收14.03亿元,同比增长24%,占全 社会税收比重为56.8%。全市营业税实现2.53亿元,受“营改增”影响同比下降8.99%,按照可比口径增长5.5%。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共完成投资12.1亿元,增长48.1%。一季度,房地产和金融业成为拉动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15.3%和15.6%。 四月份以来,阜新服务业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房

2015-2020年中国会展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中经未来版】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中心编纂

前 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会展 关于会展的定义,西方国家主要分为三大学派,欧洲学派、美国学派和综合学派。欧洲学派从狭义的角度,把会展定义为会议和展览;美国学派从广义的角度,把会展定义为公司会议、奖励旅游、协会和社会团体会议、展览会等,即会展为MICE,M代表公司会议(meeting),I代表奖励旅游(incentive tour),C代表协会或社团组织会议(convention),E 代表exhibition(展览);综合学派把会展定义为MICEE,把节事活动纳入其中。目前,综合学派对会展的定义已为国际所公认,并成为国际统计的标准。 综合起来,国内学者对于会展的定义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从狭义的角度,会展是展览及伴随其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会议的总称,即将会展称为C&E或M&E;二是会展是会议、展览以及节庆等活动的总称;三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会展内涵不断丰富,会展被定义为MICE。 会展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许多人集聚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交流信息的社会活动,包括大型会议、展览、节庆和节事活动等。 (二)会展业 会展业,是指从事会展活动的所有单位的集合,包括会展企业、会展场馆、会展组织者等。 会展业又可形象的称为会展经济,是各种类型交流会、洽谈会、展览会、博览会的总称。它是利用一定的地域优势、经济特色、资源优势,由政府或社会团体组织,召集供需双方按照事先确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专业性的或综合性的、以产品展示、宣传、交易、服务为内容的特色型经济活动。是现代商务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会展经济 在中国,会展经济概念的首次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2000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

浅析我国民航服务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民航服务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近年来,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航空运输依靠良好的服务口碑在消费者中树立了“优质服务”的形象,航空服务一度成为各行业在服务方面效仿和赶超的对象。但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却不能与之相适应,导致各家航空公司的服务差错率都比较髙,旅客对服务差错的投诉也大幅增长。本文以“我国民航客舱服务业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为研究对象,以服务质量理论、顾客满意度及行为学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航空公司服务质量及其特性的深入分析,分析客舱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了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客舱服务质量的对策,从而提升客舱服务质量。最后对我国民航业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通过上述研究,以期在航空公司服务质量管理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并对我国民航业建立和运行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民航业;客舱;服务质量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air transport services rely on good reputation and establish a "service" image among consumers. Aviation Services became the industry to follow and catch up in the service object. However, management of the foundation can not adapt with leading airlines service error rate is higher, passenger complaints about service errors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is paper, "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civil aviation passenger services and future trends " as the object of study, quality of service theory , such as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science theories,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quality of service for airlin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 the analysis cabin service process problems and find the root cause of these problems , on the basis of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of the cabin , so a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cabin . 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was discussed. Through these studies , in order to achieve a breakthrough in the airline QOS management theory ,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civil aviation industry and run the servic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Keywords:Civil aviation industry; Cabin; Quality of service

上海市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数量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上海市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数量情况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

序言 上海市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数量情况数据专题报告从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量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上海市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数量情况现状、趋势变化。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上海市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数量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上海市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数量情况数据专题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上海市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数量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上海市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数量情况现状 (1) 第二节上海市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指标分析 (3) 一、上海市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现状统计 (3) 三、上海市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占全国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比重统计 (3) 四、上海市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上海市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上海市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同全国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量(2017-2018)变动对 比分析 (6) 第三节上海市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指标分析 (7) 一、上海市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现状统计 (7) 二、全国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上海市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占全国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比重统计分 析 (7) 四、上海市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8)

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批转的《市政协工作要点》,按照发展现代服务业专题调研方案,我们组织部分委员和有关部门同志,围绕发展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信息办、科技局等部门的情况汇报,实地考察了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外包基地、信息传输服务业等建设情况,邀请有关职能部门、20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分别进行了座谈研讨,并赴成都等地学习考察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工作的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更是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提升产业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呈现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在推动我市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与科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 ,我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的销售收入122.8亿元,其中电信传输和信息内容服务业78.8亿元,软件业44亿元。信息传输服务业方面,固定电话用户(含公用电话和小灵通)发展到113万户(城市电话户数73万户,农村电话户数40万户),移动电话户数为357万户,农村已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计算机互联网用户数为35万户,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软件服务业发展迅猛,全市聚集了我省近90%的软件企业,合肥市软件企业实现的软件销售收入占全省软件收入的85%;作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我市共有100多家服务外包企业,实现产值近10亿元,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三个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其中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园经省政府批准,是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示范园区、国家级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 围绕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目前,我市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到1000多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2个,其中国家级5个,在孵企业600家,转化科技成果900余项;合

2017年中国会展服务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一、会展行业快速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会展是指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其概念内涵是指在一定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或不定期、制度或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群众性社会活动,其概念的外延包括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运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发展会展业,能够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直接拉动和间接带动相关产业和配套行业发展,引导产业升级与转移,促进就业,拉动消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发展。 而会展经济是以会展业为依托,借助各种会展活动的举办拉动城市及其所在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并能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形态。 会展经济由于其涉及服务、交通、旅游、广告、餐饮、通信和住宿等诸多行业,不仅本身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着城市的发展。 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自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不断优化展览业发展环境。 中央政府方面,商务部牵头建立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于2016年12月印发《展览业统计监测报表制度》。此项制度旨在建立以展馆经营者、展览组织者和展览服务商为主要调查对象的展览业统计监测体系,科学、有效地开展展览业统计工作,进一

步增加市场透明度,优化市场结构,规范、引导和推动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地方政府方面,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财政、税收、人才、土地等多个方面给予展览业鼓励和扶持。 三、我国会展业规模持续增长,会展经济产值不断扩大 截至2016年,我国展览场馆达189座,展览馆总供给面积达916.12万平方米。2011-2016年,我国举办各类展览数量从6830场上升到10519场。展览面积从8120万㎡上升到13264万㎡。展览面积增长快于展览项目增长,单位项目规模扩大,展览效益向好。 2011-2017年全国会展展览数量及面积情况统计 数据来源:商务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随着会展业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的快速增长,相应会展经济产值也实现大幅增长。根据商务部等机构的统计数据,2011年会展经济直接产值仅为3016亿元,到2016年增加到5612亿元。 2011-2017年全国会展业直接经济产值统计

精选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资料

前言 改革开放后,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发生了根本转变,服务业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服务业得到了恢复,新的服务业得到了发展。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79年的21.4%,增长到1988年的30.5%,2008年又增长到40.1%。①我国服务业尽管有了较大较快发展,但总体比较落后,比重偏低,质量较差和结构不合理的发展格局并没有根本改观,不但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而且明显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一、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虽然反映服务业或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较多,但国际通行的衡量一个国家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主要有: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就业人数比例、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和投资额比例。下面就根据这几个主要方面来分析一下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益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服务业得以迅速恢复,许多新兴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增长10.9%,超过了同期GDP8.9%的增速。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增加值和增长率分别呈下降趋势,1990年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为27.1%,2000年只增长到33.4%。进人21世纪后,服务业发展相对于工业(第二产业)仍较慢,但到2005年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40.1%(这一比重的提高与2005年全国经济普查后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有一定关系),2006年则占40.0%,又有所下降,因为这一年第二产业比上一年增长13.0%,而第三产业只增长12.1%,所以出现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升反降的情况。2007年与2008年服务业产值比重仍然在40%左右徘徊。总体上看,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是逐步提高的。服务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员中的比例逐步上升。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5 532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13.1%,而到1995年,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6 880万人,是1980年的3倍,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例上升为24.8%。到2000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27.5%,所占比重比1980年提高了1倍多,2005年又增加到23 771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31.4%,2008年则达到25 717万人,比重也进一步提高33.2%。从就业分布看,主要包括国有单位(主要是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和公共事业单位等),城镇集体、城乡个体劳动者,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外资和其他所有制企业等,且这些行业及所有制企业从业人员比重都发生了较大变化。1978年,城镇和乡村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3.7%和76.3%,其中,城镇就业人口中,国有单位占78.3%,集体单位占21.5%,个体劳动者占0.2%。到2008年,城镇和乡村就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政策研究 学号:20100003236 姓名: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002班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的加强,同时世界产业结构升级和转移,服务贸易的地位及作用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各国高度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典型代表。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市场上重要角色,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服务贸易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态势。随着我国服务贸易的迅速增长,服务业的出口占全国出口的比重逐渐提升。但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与不足,在国际上的处于劣势地位。本文主要用比较研究法、内容分析法、调查分析法等方法研究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首先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概况,预见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前景,并结合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要求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国际竞争力政策研究 1.当今国际服务贸易和我国服务贸易之间的概况 1.1)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总量中所占比重 服务贸易世界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它的地位在一国经济中越来越重要,比重也在逐步的增加,从2000年到2010年各国的服务贸易活动中,增长迅猛,规模也持续扩大。根据WTO不完全统计,2000年世界服务贸易额占全球贸易8.8个百分点,为1.44万亿美元。2004年超过2万亿美元,占有19.6个百分点,到2009年占到了21.1个百分点。虽然在十年的发展中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下降,可是在全体中还是发展迅速的。 表1 2000-2010年世界服务贸易与全球贸易的比重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全面的发展中,服务贸易也成为必不可少的组成。虽然国际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较低,只有17.97%的是服务贸易,而82.03%是货物贸易。所以服务贸易未来发展潜力也不断提升,我们要把握发展机会。 1.2)中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 我国服务贸易在总体上分析占比重低,但在发展速度上看较快,可是在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表中可以看出。我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还是比较低。在2000年进出口贸易占世界2.2个百分点,到2009年进出口贸易占世界4.5个百分点。如下表3:

2018年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word版本 (4页)

2018年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 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各位省人大代表: 感谢对西安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指导。 现代服务业是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朝阳产业,是信息技术与服务产业结合的产物。具体包括两类:一类是直接因信息化及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形态,另一类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从传统服务业改造和衍生而来的服务业形态。服务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已成为现代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西安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XX年,西安市委、市政府从推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实施“产业强市”方略,确定了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地位,把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西安发展的强力助推器和新的发力点。近年来,我市围绕发展现代服务业,成立了领导协调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出台优惠政策,建立了每年一千万元的专项资金,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涌现出了一大批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服务企业,促进了现代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对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明显 XX年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91.42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45%左右,全市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为4.8:43.9:51.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为我市第一产业的加强和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协调发展。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 XX年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3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9.4%,同比增长19.1%,高出gdp增长1.3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年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有效提高了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凸现了其对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导作用。 (三)产业内部结构更趋优化

中国服务贸易

外贸/投资 【地区分类】中国 【时间分类】20130528 【文献出处】北京商报 【标题】中国服务贸易面临逆差与结构挑战(1997字) 【正文】 第二届京交会今日开幕,服务贸易12大领域将悉数亮相这一全球惟一的国家级服务贸易平台。究竟什么是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涵盖哪些内容?当前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如何,又存在哪些问题和挑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话了权威专家--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钢。 服务贸易在每个人身边 北京商报:您理解的服务贸易是怎样的概念? 李钢:服务贸易对于老百姓总感觉很遥远,但实际上也很近。服务贸易是现代的概念,涵盖的东西很庞杂,用专业的理论解释很复杂。事实上,在服务贸易这个词汇之前,我们讲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有形贸易对应货物贸易,无形贸易就是服务贸易。无形性、不可储存、即时性是服务贸易的一个特点,因为服务贸易更多的是面对面提供的,服务是实时完成的。 服务贸易的交付方式分为四种,分别是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例如,家乐福设在中国的超市网点就是一种境外企业在中国的商业存在,消费者在家乐福购买商品严格来说是计入服务贸易进口的。此外,留学也是服务贸易的一种,如果是去海外读书,事实上可以理解为教育服务的进口,而如果留学生来中国接受教育,则是教育服务的出口。 我国服贸逆差同比增六成 北京商报:您如何看待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李钢:中国在加入WTO之后,服务贸易发展还是比较快的。据统计,2012年中国服务进出口延续增长态势,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4700亿美元,达到4706亿美元,比2011年同比增长12.3%,跃居世界第三,位于美国和德国之后。 去年,中国运输和旅游服务在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达到58.8%,比上年增加2.2个百分点;其中,旅游进出口总额突破了1500亿美元,居各类服务之首,同比增长了25.6%;运输服务进口总额达到了1247.7亿美元,位居第二,同比增长了7.5%。 按照预估,2012年世界服务贸易的增长约2%,这也意味着我国服务贸易增速比世界服务贸易增幅高出10.3个百分点。从服务贸易在国内和国际所占的比重来看,目前,中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份额达到5.6个百分点;在国内,服务贸易占到对外贸易总额10.8个百分点。 北京商报:现在我国服务贸易面临哪些问题? 李钢:尽管中国服务贸易已经跃升到世界第三位,但是我国的服务贸易逆差还是比较大的,去年服务贸易逆差达到897亿美元,逆差的增幅也比较高,同比增长60%。2012年,旅游成为第一大贸易逆差来源,运输服务为逆差规模第二位的服务贸易类别。 经过我们的粗略计算,目前在服务贸易的12大领域当中,运输、旅游、建筑、计算机、咨询、其他商业服务这六大类服务贸易领域占到全部服务出口的93.17%,而像通讯、保险、

县商务局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县商务局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县服务业发展情况汇报 县商务局 一、全县服务业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工作,2月21日召开全县服务业工作大会,出台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激励意见》文件,兑现20XX年度全县服务业工作考核奖励资金100万元,签订并递交服务业十大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帮建工作责任状,沈县长作主题报告,苏县长作重要讲话,商务局、上冈镇、九龙五星国际酒店、里下河钢材市场等单位作了交流发言。3月1日、25日,两次召开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过堂会,苏县长、沈县长对31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相关部门会商解决问题。5月4日,县委张书记带队检查服务业工作,要求加快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全县上下合力推进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县服务业有了长足发展,对拉动县域经济增长、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就业水平、增强经济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20XX年1-5月份,预计全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2.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2%,同比增长15.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9.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1.2%,同比增长18.5%;规模以上服务业投

资10.1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6.9%,同比增长27.6%;实现地税收入4.1亿元,占市年度计划的84.8%,同比增长35%,占全县地税收入的46.5%。 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现代物流业发展迅速。着力打造城北、城南、城东、上冈四个物流集聚区,其**苏里下河物流园区是“江苏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世宇物流有限公司20XX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物流企业”;江苏里下河钢材大卖场、**物流成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领军企业。1-5月份,初步统计里下河钢材大卖场实现销售14.8亿元,入库税收185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0%、16%;**物流公司实现销售2.7亿元,入库税收73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71%、315%。专业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形成了以里下河钢材市场为代表的钢材、棉花、煤炭、木材、建材、粮食、农资、冶金炉料、再生资源等综合交易市场集群。 生活性服务业方面:商贸流通业日趋繁荣。大润发超级购物中心、农工商、乐天玛特超市、五星电器、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电器等一批知名零售业企业落户**,品牌集聚效应日益彰显,人民路、新建路、湖中路、汇文路等服装、电器、餐饮、文化用品特色街初具雏形。大润发公司成为生活性服务业的领军企业,1-5月份实现销售1.52亿元,入库税收856万元,同比分别26%、115%。餐饮娱**经营红火。皇冠假日、皇家壹号、奥8玛等几十家休闲场所,形成了独

会展调查报告范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会展调查报告范文 篇一:会展调研报告 宁波理工学院 公共经济学社会调研报告 题目宁波市会展业市场调研报告 组长姓名 组员姓名 专业班级金融102班 分院经济与贸易分院 完成日期20xx年1月23日 目录 摘要 (i) 1.引言1 2.宁波市会展业发展状况2 2.1.宁波市会展业发展历程2 2.1.1工作起步阶段2

2.1.2快速发展阶段2 2.1.3发展提高并重阶段3 2.2宁波市会展业发展现实基础3 2.3宁波市会展业发展优势与劣势4 3.中国(宁波)光电、电子工业展览会调查研究7 3.1研究方法设计7 3.2调研过程7 3.3调查结果8 3.3.1对参展客户的调研结果8 3.3.2对参展商的调研结果9 4.结论及建议10 参考文献12 致谢14 摘要 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浙江省经济中心,拥有会展产业发展的特殊优势,却没有占到应有的市场份额,宁波会展业有待进一步发展。在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上,以观众和参展商为调研对象,全面了解宁波会展现状,并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与对策。针对宁波市会展业现状,找到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为宁波会展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宁波市;会展经济;参展商;参展观众 1.引言

会展经济是以会展业为支撑点,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会、会议和大型节事活动,形成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人流,创造商机,并利用会展产业连带效应带动若干相关产业发展的一种经济现象。会展活动不仅可以为会展组织者、会展场馆经营者、会展服务商带来经济效益,而且也给运输、电信、广告、印刷、餐饮、旅游、咨询、礼仪服务等会展相关行业带来直接的、现时的商业机会。会展有利于招商引资,可促成经贸交易和经济技术合作活动,为会展举办地经济的未来发展增添潜力;会展可促进举办地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地方经济运行环境和产业结构;会展可以提升举办地知名度。 会展业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全球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历程。国际上,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便为9。这也成了目前不少地区提出若干年后要把本地办成“中国会展中心城市”、“中国会展名城”、“中国区域会展中心”以试图将本地整体经济带动起来的“理论依据”。 我国会展业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1978年,境内国际展仅6个,出国参展办展21个。目前,会展业已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从机械、电子、汽车、建筑,到纺织、花卉、食品、家具,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国际专业展。二十多年来,

2016年中国服务贸易情况分析

2016年中国服务贸易情况分析 一、2015年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情况 2015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7130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增速比2014年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服务出口2881.9亿美元,增长9.2%;服务进口4248.1亿美元,增长18.6%;服务贸易逆差缩减至1366.2亿美元。2015年,中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出口之和)的比重达15.3%,比2014年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服务出口占总出口(货物和服务出口之和)的比重为11.2%,服务进口占总进口(货物和服务进口之和)的比重为20.2%,均比2014年有所提升。 图12007-2015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及增速 1、中国服务贸易全球地位稳步提升

“十二五”期间,中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长超过13.6%,服务进出口全球排名不断提升。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5年中国服务出口与进口增长速度均大幅高于全球水平,服务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全球占比分别达到4.9%和9.6%,服务贸易总额位居全球第二位,其中服务进口额与排名第一的美国差距大幅缩小至320亿美元(按世界贸易组织发布数据计算)。 表12015年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状况金额单位:十亿美元 2、服务贸易逆差同比缩小 2015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1366.2亿美元,同比下降14.6%。旅行贸易逆差仍是中国服务贸易逆差的最主要来源,达1237.4亿美元,占服务贸易逆差总额的90.6%。服务贸易逆差第二大来源为运输服务,逆差额488亿美元,同比下降15.7%。知识产权使用费逆差额209.1亿美元,与2014年基本持平。保险服务逆差由2014年的179.4亿美元大幅缩窄至30亿美元,金融服务逆差也由2014年的9亿美元下降至4亿美元。

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国服务业发展及相关政策分析 摘要: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已经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变迁而走过了不平凡的数十年。在这期间,服务业发展从弱小到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服务业劳动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劳动就业的主力军。然而,服务业仍表现为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竞争力不强的态势。中国服务业这些年的发展,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也有一些需要吸取的教训。展望未来,中国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条件具备的地区有望建立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也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和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 关键词:服务业;发展历程;政策分析 一、发展历程总结 (1)服务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过半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受物质生产部门优先发展战略、服务部门为非生产性寄生部门的指导思想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不重视服务业的发展。这期间,中国服务业发展落后可见一斑。1978年开始的中国经济改革启开了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大门。与此同时,作为国民经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服务业(在统计局的资料中被称之为第三产业),也获得了高速的增长。服务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860. 5亿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346149亿元。 据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最近20年来的服务业增加值及其增速来看,中国的服务业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高增长率,尤其是在2006年至2011年,这六年间服务业增加值增加了135%。而在2015年,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首次超过了50%,这意味着第三产业的GDP占比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之和,成为了支持国民经济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