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镁和铝

高二化学《芳香烃》教案

高二化学《芳香烃》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苯的重要化学性质; 使学生了解苯的同系物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异同,理解共价单键的可旋转性。 以甲苯为例,让学生了解苯的同系物的某些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 苯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苯的化学性质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用具 黑板、粉笔、多媒体 教学方法 师生互动、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复习]: 填写下表: 苯的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空间构型 键参数 苯分子有怎样的结构特点? 苯分子里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苯分子是平面结构,键与键之间夹角为120°,常用结构式芳香烃教学设计来表示苯分子。苯是非极性分子。 [过渡]:分子里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碳氢化合物叫做芳香烃,简称芳烃。苯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芳烃。我们已经了解了苯的分子结构,那它的性质又如何呢? [实验1]:展示苯的实物,让学生直接观察苯的颜色和状态。将苯与水混合于试管,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认识苯的溶解性. 一.苯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比水轻,不溶于水,沸点80.1℃,熔点5.5℃。 二.苯的化学性质。 苯既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不能使溴水褪色。说明苯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苯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2]:纸上蘸取少量苯溶液,点燃.观察实验现象.

氧化反应 c6H6+15o2芳香烃教学设计12co2+6H2o火焰明亮,有黑烟. 常用的氧化剂如no4、2cr2o7、稀硝酸等都不能使苯氧化。这说明苯环是相当稳定的。 取代反应 苯跟卤素的反应。 [实验3]:苯与溴的反应。 ①.原料:苯、液溴、铁粉。 ②.反应原理: 芳香烃教学设计芳香烃教学设计Br +Br2芳香烃教学设计+HBr 芳香烃教学设计③.装置原理: a.长导管的作用是什么?。 芳香烃教学设计b.锥形瓶中水的作用是什么?。 c.为什么导管末端不能插入液面以下?。 ④.操作顺序:圆底烧瓶中先加入少量苯、液溴,然后加入铁粉,塞紧橡皮塞。反应结束后向锥形瓶中滴入硝酸银溶液,并将烧瓶中的液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⑤.实验现象: a.烧瓶中混合物沸腾; b.导管口出现白雾;

第一节 镁和铝教案

第一节镁和铝 1.使学生了解金属的通性。 2.使学生了解铝的物理性质以及用途。 3.使学生掌握镁和铝的化学性质。 4.使学生了解铝的几种重要化合物。 5.使学生初步了解合金。 教学重点:镁和铝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 教学难点:氢氧化铝的两性 教学方法: 1.运用周期律知识讨论推断镁和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在工农业生产上的用途。 2.用“实验——对比”的方法归纳镁、铝的化学性质。 3.运用电离平衡的知识,分析、讨论氢氧化铝的两性。 4.对于氢氧化铝的教学采用实验探究法。 第一课时 [引言] 人类已经发现了一百多种元素,其中大约有4/5是金属元素。金属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在各种各样的新材料层出不穷的现代社会中,金属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金属,因此,我们了解金属的重要性质是很必要的。 [师]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对金属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板书]1.冶金工业的分类方法 黑色金属:铁、铬、锰(注意:实际上,铁、铬、锰均为银白色金属) 有色金属:除上述三种以外的其他金属,如常见的铝、镁等。 2.根据金属密度的大小 轻金属:密度小于4.5 g·cm-3的金属。如铝、钾、镁、钠等。 重金属:密度大于4.5 g·cm-3的金属。如铁、铜、银、汞等。 3.根据地壳中的含量 常见金属:如铁、铜、锡、镁、铝等。 稀有金属:如钽、锆、铌等。 [师][展示几种金属样品]同学们,我这儿有几种金属样品,请仔细观察,大家通过讨论得出金属的通性。 [生]物理性质 1.常温时,除了汞为液体外,其他金属都是固体。 2.有金属光泽。这种现象只有当金属为块状时才能表现出来,粉末状时呈暗灰色或黑色。 3.大多数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导电性最好的是Ag,其次是Cu,再后为Al。 4.大多数金属具有展性和延性。延性最好的是铂,展性最好的是金。 5.金属的硬度一般较大。但不同金属差别也大,最硬的是铬,而Na、K很软。 6.金属的熔点一般较高。但高低差别较大,最难熔的是钨,最易熔的是汞。 [师]同学们,请先回忆学过的一些金属的化学性质,然后我们共同归纳出金属的化学通性。 [生]化学性质 金属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表现出还原性。 金属还原性强弱的顺序可归纳为(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镁、铝及其化合物作业

跟踪检测(七)镁、铝及其化合物1.铝元素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因此,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把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须加以控制。铝在下列应用场合使用时应加以控制的是() ①制铝合金②制电线③制炊具④制银色漆颜料⑤用明矾净水⑥明矾和小苏打制食品膨松剂⑦制易拉罐⑧用氢氧化铝凝胶制胃舒平⑨包装糖果盒小食品A.③⑤⑧⑨B.⑥⑧⑨ C.③⑤⑨D.③⑤⑥⑦⑧⑨ 解析:选D由铝的应用可知,铝制炊具、铝制易拉罐、明矾净水、明矾和小苏打制食品膨松剂、使用铝包装糖果和小食品、用氢氧化铝凝胶制胃舒平药品都有可能使铝元素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危害,都需要加以控制。 2.(2019·朝阳区模拟)某小组用打磨过的铝片进行如下实验,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①中铝片发生了钝化 B.②中产生的气泡可能是氮氧化合物 C.③中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OH-===AlO-2+2H2O D.②中加水稀释过程中,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选D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故A正确;加水稀释硝酸浓度变稀,产生气泡说明铝和稀硝酸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②中产生的气泡可能是氮氧化合物,故B正确;③中沉淀溶解是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OH-===AlO-2+2H2O,故C正确;②中加水稀释过程中,铝表面形成的氧化物薄膜溶于稀硝酸为复分解反应,过程中不仅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3.铝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可以发生一系列反应制备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又称铝热反应,常用于野外焊接铁轨 B.利用②③反应都能产生氢气,产生等量氢气消耗Al的质量相等且转移电子数也相等 C.常用反应⑥制备Al(OH)3,方法是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

课题一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第十单元酸和碱学案 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酸和碱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2、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区分酸溶液和碱溶液; 3、认识溶液具有酸碱性的原因。 重点、难点 : 1:学会用指示剂检验酸碱溶液。2:认识溶液具有酸碱性的原因。 情境导入 1、将浓氨水滴入酚酞试液中有什么现象? 2、将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中有什么现象? 学习研讨【自主学习】了解生活中的酸和碱,阅读课本P48资料。 1、酸碱指示剂【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1)根据上面的探究总结指示剂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变色规律; 石蕊:酸性中性碱性 色←————色————→色

酚酞:酸性中性碱性 色←————色————→色 (2)讨论以上四种物质,哪种是酸溶液,哪种是碱溶液? 【思考交流】 如果实验室里有一瓶蒸馏水和一瓶稀硫酸溶液,你怎样去区别它们? 2、酸溶液为什么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碱溶液为什么都能使石蕊溶液变蓝? 阅读课本P56【实验10—8】及内容解释。 【交流讨论】 1.灯泡亮、灯泡不亮说明什么问题? 2.同是化合物,为什么有的导电(盐酸),有的不导电(酒精溶液) 3.物质溶于水能导电的本质是什么?与金属导电有何不同? 【结论】小贴士:一些花瓣也可以制成酸碱指示剂 上述花瓣中可以当作酸碱指示剂的是:

学情分析 1.某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该溶液可以使石蕊溶液变() A.变红 B.变紫 C.变蓝 D.不变 2.小华将一张滤纸在某指示剂中浸泡后晾干,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棒在上面写“化学”两字,立刻显红色。再将其悬挂于铁架台上,并在滤纸的下方放置一盛有某溶液的烧杯,过一会儿,发现红色的字消失,则滤纸上的指示剂和烧杯中的溶液分别是() 3.按照右图装置,瓶内盛放下列何种 物质时灯泡发光() A.烧碱固体 B.蔗糖水 C. 食盐固体 D.硫酸钠溶液 拓展提升 某活动小组分别用蓝紫色牵牛花、大红色月季花、紫萝卜花、丝瓜花提取指示剂。 步骤1、分别在研钵中将上述物质倒烂,加乙醇溶液(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10分钟)。 (1)用研钵倒烂的目的是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镁和铝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二下学期镁和铝第1课时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镁和铝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金属的通性。 2.使学生了解铝的物理性质以及用途。 3.使学生掌握镁和铝的化学性质。 4.使学生了解铝的几种重要化合物。 5.使学生初步了解合金。 ●教学重点 镁和铝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 ●教学难点 氢氧化铝的两性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对比法、实验探究法。 ●教具准备 1.铝箔、氧气、粗铁丝、火柴、NaOH溶液、CO2、镁带、KClO3、氧化铁、铝粉、滤纸、蒸发皿、砂纸、带铁圈的铁架台、mol·L-1 Al2(SO4)3、溶液、氨水、2 mol·L-1盐酸、氧化铝、沙子、明矾、石蕊试液。 2.投影仪、胶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打开元素周期表,我们不难知道,在人类已经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大约有4/5是金属元素。金属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在各种各样的新材料层出不穷的现代社会中,金属仍然起着不

可替代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金属,因此,我们了解金属的重要性质是很有必要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种重要的金属。 [师]第四章几种重要的金属 [师]展示几种金属样品,引导学生观察样品,阅读教材P79~P80总结金属的物理通性。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金属的物理通性 1.常温时,除汞为液体外,其他金属都是固体; 2.都有金属光泽。(粉末状一般呈暗灰色或黑色); 3.大多数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导电性顺序:Au>Ag>Cu>Al); 4.大多数金属具有展性和延性。延性最好的是铂,展性最好的是Au。 5.硬度、熔点、密度差别较大(ρ>·cm-3为金属,ρ<·cm-3为轻金属) [过渡]我们这节课主要通过学习镁和铝的性质来深入了解金属的性质及用途。 [板书]第一节镁和铝 [展示]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和铝片 [生]观察镁、铝样品、结合P78表4-2归纳结镁,铝物理性质的相似性的性质和差异[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一、物理性质 相同性:都是银白色的金属,密度小,硬度小,溶、沸点低,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 不同点:铝比镁的硬度大,沸点高。 [师]物质的用途常与它们的性质有很大关系,如铝常用于制作导线和电缆,铝箔常用于食品、饮料的包装等。而镁和铝的更重要的用途是制造合金。请同学们举出最常见的镁、铝合金的用途。 [生]可用来做门窗。 [师]制成合金可克服纯镁和纯铝的硬度、强度较低,不适于制造机器零件的缺点,而具有质轻、坚韧、机械性能较好等许多优良性质。 [师]镁和铝都是第三周期中比较活泼的金属,它们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下面我们就来

镁和铝教学设计

“镁和铝”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镁和铝》这一节是高二化学中无机部分的最后一章中的第一节,本节内容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兼有理论知识,内容广泛但教学要求层次不是很高。符合高初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原则。在初中化学里,学生曾学过一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等;在高一化学中,学生也曾学过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同时,在学习本章以前,学生已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等理论知识。因此,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其次,通过高一一学年的学习、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实验基本能力(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简单运用实验解决问题能力、评价简单实验能力等)。可见,这样的编排也符合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从而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所以我们可以采用较为开放的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的教学活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出学生的个性潜能,并通过精心的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既学会知识又提高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镁、铝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掌握镁、铝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运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科学兴趣、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责任感,增强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镁、铝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菜单式”教学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意图:

[第二课时]汇报展示、交流共享 [引言]在初中我们就知道镁铝是二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他们的影

子。镁铝与我们的关系究竟密切到何种程度?他们的性质又活泼到什么地步?二者的关系又如何?带着这样的疑问,在上节课同学们按照自愿原则分成了四个组就镁铝分别进行了调查、探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汇报展示、交流共享彼此的成果。首先,请调查组同学派代表汇报。 [交流实录] 一、“生活中的镁铝”汇报展示 调查组展示“生活中的镁铝”(过程略) 代表小结:镁铝确实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高品质的生活离不开镁铝。我们有必要对他们了解得更多,就请性质探索组的同学展示他们的收获。 二、“镁铝与非金属——氧气”汇报展示 [实验员]将光亮的镁带(已用砂纸处理过)与普通镁带对比展示,询问现象 [同学]一个表面光亮,一个表面发黑 [讲解员]纯净的镁就是银白色的,暴露在空气中会被氧气缓慢氧化而变黑生成氧化物的保护膜。[实验员]将已用砂纸处理过的铝片与普通铝片对比展示,询问现象 [同学]一片表面光亮,一片表面较暗淡,差异无镁显著。 [实验员]将这二片铝取为大小相同再分别加入相同条件的盐酸中。 对比展示,请同学观察现象 同时解说:一片表面产生大量气泡,一片仅在断面处有一些气泡。 [讲解员]这说明铝在空气中也能被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的保护膜。 [板书结论]1、常温下镁铝都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的保护膜。 [实验员]完成镁带、铝箔、铝粉在空气中的点燃实验 [板书结论]2、在空气中镁、铝(粉)可以点燃,铝箔不行。 还原性:镁大于铝 [同学]提出问题:铝箔不行,为什么铝粉行?你们是如何得出镁的还原性比铝强? [讲解员]解说(略),并从理论上分析了镁为什么比铝活泼。 [师生点评]铝粉的燃烧很精彩,极有创意。而且能从理论的高度分析了镁为什么比铝活泼,探索从表象延伸到了事物的内部深处。 三、“镁、铝与酸、碱” [实验员]完成三个对比实验:冷浓硫酸与镁铝,稀盐酸与镁铝,强碱与镁铝 现象(略) [结论]1、冷浓硫酸使铝钝化,而镁不会。

第一节镁和铝

第一节镁和铝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金属的通性。 2、使学生了解镁和铝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金属的物理性质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 一、金属的通性 1、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左下方,占4/5.从外层电子排布来看,大多数金属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只有1-2个.某些金属(如Sn,Pb,Bi 等)虽然有4-5个电子,但它们的电子层数较多,原子半径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力小,容易推动电子,这就从本质上解释了金属的物理通性和化学通性。越靠近分界线则可能表现出部分非金属原子结构:最外层一般1--3个电子,原子半径相对较大物理性质:大多数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能导电、导热 2.金属的几种分类方法: 从颜色分 从密度分 从含量分 重金属盐一般有毒. 3.金属的共性: 金属晶体中的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存在较强的作用可以用这一点解释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硬度和熔点。金属晶体是靠金属离子跟自由电子之间存在较强的作用使许多金属离子相互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讨论: 金属为什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4.金属的特性 (1)熔点最高:W(3410℃);最低Hg(-39℃) (2)密度最大:Os(22.45g/cm 3);最小:Li(0.53 g/cm 3 ) (3)硬度最大:Cr(9);最小:Na(0.4) (4)延展性最好:Au ,可制成万分之一毫米的金箔。 (5)导电导热性最好:Ag ,Cu 次之,Al 第三。 [例题分析]: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某晶体中含有阳离子,则一定含有阴离子. C.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D.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2、在核电荷数1-18的元素中,其单质属于金属晶体的有: 。金属中,密度最小的是: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 ,熔点最低的是 ,具有两性的元素是 ,单质的还原性最强的是 . 二、化学性质: 1.和非金属反应 2.与水、酸、盐的反应 有色金属(除Fe ,Cr ,Mn 以外的金属) 轻金属(密度小于 4.5g/cm 3 如K,Ca,Be,Mg,Al 等) 重金属(密度大于 4.5g/cm 3 如Cu,Fe,Sn,Pb 等) 黑色金属(Fe ,Cr ,Mn ) 常见金属(如Fe,Al,Cu 等) 稀有金属(如锆,铌,钼等)

镁和铝的重要化合物 (3节时)

镁和铝的重要化合物(3节时) 目的要求】: 1. 认识镁和铝的几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主要用途; 2. 认识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和主要用途; 3. 了解复盐和明矾的净水作用。 : 氢氧化铝的两性 : 自学阅读,思考总结,启发引导。 : 第一课时完成镁的重要化合物及氧化铝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第二课时完成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第三课时简单介绍明矾及知识归纳和拓展,评讲练习 : (第一节时) 〖引言〗:直接引入

〖自学阅读〗:学生阅读课本26-27页 〖投影〗:[思考讨论]: 1. 课本介绍了MgO和MgCl2的哪些知识? 2. MgO有何突出的物理特性?因而有何应用? 3. 自然界无MgO矿石,怎样得到它?有哪些制取途径,哪些途径合理? 4. MgCl2主要用于做什么?如何得到它,什么方法更有实际意义? 5. 从海水中提取MgCl2,最后冶炼Mg,运用了MgCl2什么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1.展示MgO和MgCl2的.样品,有学生观察总结物理性质。 2. MgO溶于水,滴加酚酞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讨论思考题,得出结论。

〖补充讲解〗:海水的综合利用 1. 海水咸、苦的原因;量多:淡水占99%,咸水占1% 2. 海水含盐量高,若全部提取出来,地壳陆地可上升160米 3. 海水淡化问题及将来解决办法的设想 : 一、镁的重要化合物 MgO MgCl2 物理性质熔点很高吸水性,易潮解 1.性质: 酸 HCl 化学性质 MgO + H2O = Mg(OH)2 MgCl2(盐) + 碱 Mg(OH)2

(极少) 盐…… 高温3.制法: MgCO3 === MgO + CO2↑ 海水苦卤 Mg(OH)2 MgCl2 (第二节时) 〖引入〗:直接引入 〖演示实验〗:展示Al2O3和Al(OH)3样品 〖投影〗:[思考讨论]: 1. 有何突出的化学性质? 2. 有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表示Al2O3和Al(OH)3分别与H2SO4和NaOH的反应。(会考必考) 3. 自然界有Al2O3,却没有Al(OH)3,如何制取Al(OH)3?能否用Al2O3和水反应?为什么? 4. 实验室用铝盐制取Al(OH)3,加NaOH和NH3 H2O哪种好?为什么?

有机化学基础芳香烃(教案)

第二节芳香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和分子组成以及芳香烃的概念。 2.掌握苯的结构式并认识苯的结构特征。 3.掌握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 4.理解苯的同系物结构中苯环和侧链烃基的相互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和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苯的同系物结构中苯环和侧链烃基的相互影响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 一、复习有机物的分类,引入课题 二、回顾已学,完成表格 四、实验中发现苯和甲苯的性质差异,从结构上分析探究,并完成下表

[课堂练习]: 1.能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理由是()A.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B.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 C.苯的对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D.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有二种 2.苯环结构中不存在C-C单键与C=C双键的交替结构,可以作为证据的是() ①苯不能使溴水褪色②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③苯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④经测定,邻二甲苯只有一种结构 ⑤经测定,苯环上碳碳键的键长相等,都是1.40×10-10m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③D.①② 3.下列物质中所有原子都有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4.P.39学与问 5.甲苯与氯气反应生成什么? 6.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1)甲苯与氢气 (2)苯乙烯与溴水、过量的氢气、加聚 五、芳香烃的来源及其应用 [实践活动]P39 苯的毒性 小结: 苯甲苯甲烷 分子式C6H6C7H8CH4 结构简式H—CH3 结构相同点都含有苯环无苯环 结构不同点苯环上没有取代基苯环上含— CH3 无苯环含—CH3分子间的关系结构相似,组成相差CH2,互为同系物 物理性质相似点无色液体,比水轻,不溶于水无色无味的气体 化学 性质 溴的四氯 化碳 不反应不反应不反应 KMnO4 (H2SO4) 被氧化,溶液褪色不反应不反应

镁铝的性质及制取 -教师 含答案

宜春一中化学学科金属及其化合物——镁、铝的性质及制取 第一课时导学案教师版 审核:高三:化学备课组学生姓名:学号: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钠、镁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掌握金属镁、铝的制备方法。 一.导入: 根据金属钠的性质和铝、镁的原子结构预测铝、镁的化学性质。 二.自主学习: 1.镁、铝原子结构和存在形式 活泼 活泼 (1)镁的化学性质

(1)海水提镁 海水――→CaO 过滤Mg(OH)2 ――→盐酸___MgCl 2__(溶液) ――→浓缩结晶__ MgCl 2·6H 2O __――→脱水__ MgCl 2__――→电解 Mg (2)工业制备铝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2Al 2O 3(熔融)=====通电 冰晶石4Al +3O 2↑__________。 【提醒】①由MgCl 2·6H 2O 到无水MgCl 2,必须在HCl 气流中加热,以防MgCl 2水解。 ②因镁在高温下能与O 2、N 2、CO 2等气体发生反应,故工业电解MgCl 2得到的镁,应在H 2氛围中冷却。 ③冰晶石能降低氧化铝的熔点,本身不参与反应,是反应的助熔剂 。 三.合作探究: 1. 铝与酸、碱反应生成H 2的量的关系 (1)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Al +6HCl===2AlCl 3+3H 2↑、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从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Al 与酸、碱反应时生成H 2的实质都是Al→Al 3+ ,2H + →H 2,所以无论与酸还是与碱反应,Al 与H 2的关系都是2Al ~3H 2。 (2)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体积比V HCl (H 2)V NaOH (H 2)=1∶1。 (3)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HCl 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V HCl (H 2) V NaOH (H 2) = 1∶3。 (4)一定量的铝分别与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 13

【16班】镁和铝第一课时

第四章几种重要的金属 第一节镁和铝(2课时) 第一课时 1.把镁粉中混入的少量铝粉除去,应选用的试剂是( ) A.稀盐酸B.新制的氯水C.烧碱溶液D.纯碱溶液 2.将等质量的镁条分别在①氧气中②空气中③CO 2 中燃烧。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关系是( )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 3.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相混合,取四份等质量的该混合物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 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3 mol/L HCl B.4 mol/L HNO 3C.8 mol/L NaOH D.18 mol/L H 2 SO 4 4.有镁、铝混合粉末10.2g,将它溶于500 mL 4 mol/L的盐酸里,若要使沉淀质量达到最大值,则需加 入2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 A.1000 mL B.500 mL C.100 mL D.1500 mL 5.镁粉在焰火、闪光粉、鞭炮中是不可少的原料,工业上制造镁粉是将镁蒸气在某种气体中冷却。现有 下列气体:①空气、②CO 2、③Ar、④H 2 、⑤N 2 ,其中可作为冷却气体的是( )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⑤ 6.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HNO 3 的是( ) A.Cu B.Au C.Al D.Fe 7.把a g铁铝合金粉末溶于足量盐酸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出沉淀,经洗涤、干燥、灼烧,得到 红棕色粉末的质量仍为a g,则原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 A.70% B.52.4% C.47.6% D.30% 8.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 11.2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A.锌B.铁C.铝D.镁 9.在10mL 0.15mol/L Fe 2(SO 4 ) 3 、10 mL 0.2mol/L KAl(SO 4 ) 2 和20mL 0.30 mol/L(NH 4 ) 2 SO 4 三种溶液中,分 别加入足量的BaCl 2 溶液,所得沉淀的质量依次为x g、y g和z g。它们的关系是( ) A.x>y>z B.z>y>x C.z>x>y D.x>z>y 10.将一定量的Mg、Zn、Al混合物与足量稀H 2SO 4 反应,生成2.8L(标准状况)H 2 ,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 ( ) A.2 g B.4 g C.8 g D.10 g

2020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5练习:第二节 芳香烃 含解析

第二节芳香烃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物质,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苯和水 B.苯和二甲苯 C.溴苯和水 D.汽油和水 ,可用分液漏斗分离,A不符合;苯和二甲苯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B符合;溴苯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漏斗分离,C不符合;汽油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漏斗分离,D不符合。 2.下列化合物中,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反应,还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是() A.乙烷 B.乙醇 C.丙烯 D.苯 3.为了证明液溴与苯发生的反应是取代反应,有如下图所示装置,则装置a中盛有的物质是() A.水 B.NaOH溶液 https://www.360docs.net/doc/b814621353.html,l4 D.NaI溶液 装置的作用是除去HBr中的溴蒸气,Br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HBr在水中的溶解度大,A项错误;HBr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B项错误;Br2易溶于CCl4,HBr不溶于CCl4,C项正确;HBr在NaI溶液中的溶解度大而被吸收,D项错误。 4.有机物(烃)“PX”的结构模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X”的分子式为C8H10 B.“PX”的二氯代物共有6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C.“PX”分子中,最多有14个原子共面 D.可用KMnO4酸性溶液鉴别“PX”与苯

C8H10,A项说法正确。若一个氯原子在甲基上,另一个氯原子有3种位置;若1个氯原子在苯环上,另一个氯原子在苯环上的位置有3种;两个氯原子还可以同在一个甲基上,B项说法错误。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共平面,由于单键可以旋转,两个甲基中各有一个H原子与苯环可能共平面,C项说法正确。苯环上连接的甲基可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D项说法正确。 5.已知苯跟一卤代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可生成苯的同系物。如: +CH3Cl+HCl 在催化剂作用下由苯和下列各组物质合成乙苯,最好应选用的是() A.CH3—CH3和Cl2 B.CH2CH2和Cl2 C.CH2CH2和HCl D.CH≡CH和Cl2 CH2CH2和HCl反应生成CH3—CH2Cl,再使CH3—CH2Cl与发生取代反应即可获得乙苯。A项中物质发生取代反应,得不到纯净的 CH3—CH2Cl;B、D两项中的物质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得不到CH3—CH2Cl。 6.要鉴别己烯中是否混有少量甲苯,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A.先加入足量的KMnO4酸性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溴水 B.先加入足量溴水,充分反应后再加入KMnO4酸性溶液 C.点燃这种液体,然后观察火焰的明亮程度 D.加入浓硫酸与浓硝酸后加热 ,用C项中的方法显然无法验证;而D中反应物会把己烯氧化也不可以;只能利用溴水和KMnO4酸性溶液,若先加KMnO4酸性溶液,己烯也可以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故A项不对;若先加入足量溴水,则可以把己烯转变成卤代烷烃,卤代烷烃不能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若再加入KMnO4酸性溶液,若溶液褪色,则说明有甲苯,B项正确。 7.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为取代反应,有机产物与水混合浮在上层 B.反应②为氧化反应,反应现象是火焰明亮并带有浓烟 C.反应③为取代反应,有机产物是一种烃 D.反应④中1 mol苯最多与3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是因为苯分子含有三个碳碳双键

高中有机化学芳香烃 知识点梳理

高中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芳香烃知识点梳理 一、芳香烃含有苯环的烃最简单的芳香烃是苯 苯及同系物、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 二、苯 物理性质:标况下为密度小于水、有特殊气味的液体,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 可以使溴水褪色(萃取),有机层在上层。如果用四氯化碳萃取,有机层在下层。 苯的同系物的通式是CnH2n-6 (n≥6)具有4个不饱和度。 化学性质: 1、不能使酸性的高锰酸钾褪色;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苯没有双键) 2、氧化反应(燃烧) 甲烷:明亮火焰乙烯:火焰更亮,有黑烟乙炔:浓烟,火焰明亮(氧炔焰) 苯:浓黑烟,明亮 3、苯只有C-C C-H 键和一个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大π键更易发生取代反应,但也 能发生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 ①卤代反应 +Br2+ HBr 反应条件: 苯和液体卤素单质(该反应不能在卤素水溶液或卤素四氯化碳溶液中进行)在 铁粉的催化下(实际催化剂是卤化铁,不是三价铁),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不需 要加热。 卤苯的分离: 1、加入蒸馏水,除去可溶于水的杂质(HBr 和FeBr3)(苯和卤苯不溶于水)。 2、加入Na OH溶液,除去卤素单质。(卤素单质易溶于苯,用NaOH反应除去)。 3、加入蒸馏水,除去过量的NaOH。 4、加入无水氯化钙,除水、过滤(不加生石灰,生石灰吸水放热,产率下降)。 5、蒸馏分离

注意:卤苯是可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Na OH→+NaBr ②硝化反应 + HNO3+H2O 分离提纯参考卤苯的分离。 加成反应 + 3H2 甲苯: 1、苯的同系物一定是烷基,非烷基的一定不是苯的同系物。甲苯是苯的同系物。 2、苯与取代基相关作用,使甲苯具有如下特点: 能使溴水褪色(萃取) 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褪色(没有双键)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以区别甲苯和苯) 备注:1、只要苯是的取代基,都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成苯甲酸 2、当取代基与苯相连的碳没有氢将不能被氧化。 如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取代基使苯环邻位和对位氢比较活跃,发生取代反应。 + 3HNO3+ 3H2O 三硝基甲苯(TNT ) 其他:甲苯也能发生卤代反应,条件相同。也能发生氢气加成反应。 芳香烃来源:煤焦油、烯烃或炔烃的催化重整。

高二化学《芳香烃》知识点归纳以及典例导析

芳香烃 【学习目标】 1、认识芳香烃的组成、结构; 2、了解苯的卤代、硝化及加氢的反应,知道苯的同系物的性质、苯的同系物与苯性质的差异; 3、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某些烃、烃的衍生物的重要作用及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芳香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苯的结构和性质 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碳氢化合物都属于芳香烃。我们已学习过最简单、最基本的芳香烃——苯。 1.分子结构。 苯的分子式为C 6H 6,结构式为或 。 大量实验表明,苯分子里6个碳原子之间的价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苯分子里的所有原子都在同—平面内,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为120°,是非极性分子。 2.物理性质。 苯是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熔点5.5℃,沸点80.1℃,苯用冰冷却可凝结成无色的晶体,苯有毒。 3.化学性质。 苯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如在催化剂作用下,苯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1)取代反应。 (溴苯是无色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 (硝基苯是无色,有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有毒) (2)加成反应。 (3)氧化反应。 ①苯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带有浓烟的火焰: +15O 2??? →点燃 12CO 2+6H 2O ②苯不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苯也不能使溴水褪色,但苯能将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 4.苯的用途。 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广泛应用于生产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农药、医药、染料和香料等,苯也常用作有机溶剂。 特别提示: (1)并不能反映苯的真实分子结构,只是由于习惯才沿用至今。实际上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完全相同的。 (如与是同种物质) (2)由于苯环结构的特殊性,在判断苯体现什么性质时要特别注意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 要点二、苯的同系物 1.苯的同系物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的产物,其结构特点是:分子中只有一个苯环,苯环上的侧链全部为烷基。甲苯、二甲苯是较重要的苯的同系物。 2.苯的同系物的分子通式为C n H 2n -6(n≥6,n ∈N)。苯的同系物由于所连侧链的不同和不同的侧链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的不同而具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如分子式为C 8H 10的对应的苯的同系物有下列4种同分异构体。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一课时)江苏版

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 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第一课时) 郭吉兵 (江苏省天一中学江苏无锡 214001)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化学①》专题四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在这以前,学生已学习了氯、钠、镁、铝、铁、铜等元素,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完善元素化合物知识,此外,学生也已学习了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基本概念,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操作,为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准备了必要的基础。 另外,教材屏弃了传统教材中过多、过难的知识,以空气资源的利用和空气污染作为切入点,从探讨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和防治入手,让学生在二氧化硫性质实验探究中思考与讨论,通过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使学生了解和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理念] 1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加强认知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自主总结和提炼,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硫酸型酸雨的成因和防治。 过程与方法: 在实验探究中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培养学生简单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整理归纳能力。通过讨论、归纳,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理及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二氧化硫与酸雨的认识,使学生懂得人类与环境,化学与环境的关系,逐步树立珍惜自然,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通过二氧化硫性质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激发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氧化硫的性质、酸雨的成因与防治。 [教学方法] 设疑启发,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等。 [教具准备] 2试管SO2、石蕊、碘水、酸性高锰酸钾、氢氧化钠、氯化钡溶液、双氧水、试管、

【精品】高中化学(大纲版)第二册 第四章 几种重要的金属 第一节镁和铝(第一课时)

第四章几种重要的金属第一节镁和铝 从容说课 本节教材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镁和铝的性质。教材采用对比的方法,以列表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知识,学习镁和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其中镁和铝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的重点。教材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引入,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介绍镁和铝的还原性。 第二部分是铝的重要化合物,分别介绍了铝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一种重要的盐。其中氢氧化铝的两性是重点,在介绍这一部分内容时,运用前一章所学电离平衡的知识.分析、讨论氢氧化铅的两性以及硫酸铝钾的水解。 第三部分是合金的知识。在初中.学生曾学过铁合金,本节只简单介绍合金的一些常见的性质.并以列表的形式简介几种常见的合金。 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是高中化学中常见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用较短的时间,学习较多的知识.便于记忆和理解.同时又可以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通过复习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特点,使学生回忆在周期表里这些金属元素主要位于每个周期的前部和中部.各周期的副族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是:最外层的电子数一般比较少,是l~3个,这个特征的具体表现就是金属原子易于失去电子而变成阳离子。 关于金属的物理性质.通过展示实物、阅读教材,师生共同归纳.总结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容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等共性.并结合这些性质介绍它们的用途。 关于镁和铝的化学性质的教学结合演示实验进行讲解。讲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时,要突出它们的两性。学生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已有一些认识,而且已学过元素周期律,因此,采用理论推测或实验探究、验证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做制备的Al2O3与酸或碱的反应的实验.探究Al2O3是否有两性。把[实验4—5]和[实验4—6]结合起来由学生探究Al(OH)3的生成及分别与酸或碱反应。学生探究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制取Al(OH)3最好用氨水; Al(OH)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对于Al(OH)3具有两性的原因.教学时可写出Al(OH)3的两种电离方式.引导学生用电离理论和化学平衡理论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明确由于条件不同.Al(OH)3可以以酸或碱的形式电离.因此它既可以与碱反应.又可以与酸反应.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关合金的知识属于常识性介绍的内容.可让学生自己阅读,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讨论合 金的广泛用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金属的通性。 2.使学生了解铝的物理性质以及用途。 3.使学生掌握镁和铝的化学性质。 4.使学生了解铝的几种重要化合物。 5.使学生初步了解合金。 ●教学重点 镁和铝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 ●教学难点 氢氧化铝的两性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方法

第四章第一节镁和铝(第一课时)

高二化学34 4-1-1 镁和铝(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金属的通性。了解金属在物理性质方面的某些特性。 (2)掌握镁和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掌握铝跟氢氧化钠溶液、酸反应的性质。 (4)了解镁和铝及金属合金的重要用途。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的比较,掌握金属分类的一般方法。提高根据不同角度对金属进行分类的能力。 (2)通过镁和铝的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提高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金属单质性质的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金属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加深化学研究和人类生活之间紧密联系的认识,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铝热反应实验、铝在纯氧气中燃烧、镁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等实验,提高化学学习兴趣。培养正确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镁和铝的化学性质。 本节的重点是铝的特性。 [教学过程] 见ppt文件。 课堂练习: 1.下列叙述中所描述的物质一定是金属元素的是() (A)易失去电子的物质(B)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 (C)单质具有金属光泽的元素(D)第三周期中,原子的最外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2.锂和镁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有对角线关系,它们性质相似,如它们的单质在氧气中反应都不生成氧化物。下列关于锂及其化合物性质叙述中,错误的是()。 (A)硫酸锂难溶于水(B)氢氧化锂加热不分解 (C)锂遇浓硫酸不发生钝化(D)碳酸锂加热分解成氧化锂和二氧化碳 3.定向爆破建筑物时,应同时定向切断钢筋和炸碎水泥,除要用适宜的炸药外,还需用()。 (A)氧炔焰(B)铝热剂(C)液氧(D)电弧 4.1999年10月1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华诞,各大中城市都举行了焰火表演。镁粉在焰火、闪光粉、鞭炮中是不可缺少的原料。工业制造镁粉是将镁蒸气在某冷却剂中冷却。下列可作为冷却剂的是()。①空气;②O2;③Ar;④H2;⑤N2;⑥H2O。 (A)①②(B)③④(C)③⑥(D)③⑤ 5.将5.1g镁-铝合金投入到500mL2mol·L-1的盐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再加入4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若要生成的沉淀最多,则应加入的这种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 (A)200mL (B)250mL (C)425mL (D)560mL 6.根据密度不同可把金属分为_________金属和__________金属;冶金工业上常把金属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类。 7.铝粉是铝热焊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在用99.9%纯度的铝粉中,常含少量的三氧化二铝

高中化学有关芳香烃

【助学】 本课精华: 1.烷烃、烯烃、苯化学性质比较 2.溴代反应、硝化反应实验对照 3.苯及其同系物的鉴别 4.有机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学前诊断】 1.芳香族化合物是指 A.具有芳香气味的有机物 B.分子中含有苯环的有机化合物 C.分子中只含有一个苯环的化合物 D.只能从天然香料中提取的化合物 难度:易 2.下列物质属于芳香烃,但不是苯的同系物的是 A.③④B.②⑤C.①②⑤⑥D.②③④⑤⑥ 难度:易 3.将甲苯与液溴混合,加入铁粉,其反应产物可能有( ) A.①②③ B.⑦ C.全部 D.④⑥⑦ 难度:中 【典例精析】 1.有八种物质: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乙烯、⑤ 2-丁炔、⑥环乙烷、 ⑦邻二甲苯、⑧环己烯,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反应使之褪色的是

A.③④⑤⑧ B.④⑤⑦⑧ C.④⑤⑧ D.③④⑤⑦⑧ 难度:易 2.实验室用溴和苯反应制取溴苯,得到粗溴苯后,要用如下操作精制:①蒸馏;②水洗;③用干燥剂干燥;④用10%NaOH溶液洗;⑤水洗?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③① C.④②③①③ D.②④①⑤② 难度:易 3.要鉴别己烯中是否混有少量甲苯,最恰当的实验方法是 A.先加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然后再加入溴水 B.先加适量溴水,然后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点燃这种液体,然后再观察火焰是否有浓烟 D.加入浓硫酸与浓硝酸后加热 难度:中 4.某有机物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B.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褪色 C.能发生加聚反应 D.该分子中至少有16个原子在苯环所在平面 难度:中 5.已知化合物B3N3H6(硼氮苯)与C6H6(苯)的分子结构相似,如下: 则硼氮苯的二氯取代物(B3N3H4Cl2)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 A. 2 B. 3 C. 4 D.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