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非药物治疗

冠心病的非药物治疗

为防止脑血管意外,应多摄取动物蛋白。牛奶与奶制品是动物蛋白良好的来源,每日饮用250毫升,可摄入动物蛋白7~8克。中老年人控制血胆固醇升高,主要应控制动物内脏与肥肉的摄入。

食疗方

玉米粉粥

【成分】玉米粉10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将粳米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500~800毫升,武火煮至米开花后,调入玉米粉,煮沸后再用文火煮片刻即成。

【功效】降低血胆固醇,有利于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山楂荷叶茶

【成分】山楂15克,荷叶12克。

【制法】将两味药切细,加水煎汤,取浓汁即可。不拘时服。

【功效】降脂、减肥。适合高脂血症患者和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菊花山楂草决明茶

【成分】菊花3克,山楂15克,草决明15克。

【制法】将上药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加盖泡30分钟,每日分数次饮服。

【功效】清肝明目,和胃消食。

洋葱炒肉片

【成分】洋葱150克,瘦猪肉100克,酱油、盐、油、味精适量。

【制法】将植物油少许倒入锅内烧至七八成热,放入瘦猪肉煸炒,再下洋葱同炒,最后放入调料,少时即成。可佐餐。

【功效】降脂、溶栓,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并能提高免疫力。

大蒜红葡萄酒

【成分】大蒜2~3片,红葡萄酒500毫升。

【制法】将2~3片大蒜捣碎,倒入500毫升的红葡萄酒密封。过2~3天后就可服用。每次20毫升,一日2次。

【功效】调节肠胃功能,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液循环。

小验方三则

狗皮膏辅助治心绞痛用一张狗皮膏、麝香止痛膏或关节镇痛膏贴于心前区疼痛敏感区,防止冠心病心绞痛发作。

5分钟笑疗法“笑一笑,十年少”。心血管病患者发自内心的每天至少笑5分钟,能刺激大脑产生内啡肽,而内啡肽能减轻人体关节疼痛,缓解精神紧张,对心血管病患者的康复很有益处。

敷脐防治心绞痛山楂30克,醋炒延胡索30克,厚朴30克,葛根30克,白芍30克,甘草8克,怀山药30克,冰片研末5克。将上药共研细末。先用盐水清洗肚脐,取药粉少许,用黄酒调成糊状敷脐,3天换药一次。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课件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课件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课件 导语: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在小编给大家提供冠心病的药物治疗课件,希望大家能够在阅读中了解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方法。 一、冠心病的概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 二、冠心病的分类及临床症状 1、无症状型冠心病(或称隐匿型冠心病):临床上无症状,但有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可发展为心绞痛,心肌梗死。 2、心绞痛型冠心病:表现为发作性胸骨上段或中段之后出现压榨性或紧缩疼痛,发作频率为1日多次,数天1次或数周1次,每次持续3-5分钟,同时伴有心慌、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

3、心肌梗死型冠心病:持续性胸痛,伴有大汗淋漓,频死感,大约50%-81.2%的病人发病前会有全身乏力、心慌、胸闷等表现。 4、缺血性心肌病:表现为心慌,心跳时快时慢的,伴有头晕,甚至发生晕厥,夜间不能平卧入眠,不能从事日常活动。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为其三大主体症状。 5、猝死型冠心病:是冠心病中危害极大的一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疾病的基础上一过性的心肌功能障碍和电生理紊乱,引起严重的心率失常所致。可无任何先兆发生,突发心脏骤停而死亡。 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诱因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了解并干预危险因素有助于冠心病的防治。 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血脂异常(总胆固醇过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甘油三酯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少体力活动、过量饮酒,以及社会心理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家族史。此外,与感染有关,如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等。

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原则与案例分析

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原则与案例分析 李宏建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冠心病的治疗中,用药品种繁多,联合用药普遍。我们将首先介绍冠心病临床药物治疗的有关原则及注意事项,然后结合几个案例分析该类药物在临床治疗的特点与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冠心病的药物治疗的有关原则 掌握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应当首先熟悉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其次根据国内外已颁布的心血管疾病治疗原则或指南,并结合各类临床药物的自身特点(如:作用机制、药效、药代、相互作用、用法用量、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药物预防与治疗。 一、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心肌病等。下面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为例,简要介绍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1.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大类包含不同临床特征、临床危险性及预后的临床症候群,它们有共同的病理机制,即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并导致病变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最主要的病因是易损斑块破裂和糜烂并发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微血管栓塞等多因素作用下所导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减少。 2.分类 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持续性抬高,可将急性冠脉综合征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大类,前者主要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大多数为Q波心肌梗死,少数为非Q波心肌梗死),后者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心梗(NSTEMI)。非ST段抬高心梗大多数为非Q波心肌梗死,少数为Q波心肌梗死。 3.临床表现: ⑴不稳定心绞痛(UA)有以下临床表现:①静息性心绞痛:心绞痛发作在休息时,并且持续时间通常在20min以上; ②初发心绞痛:1个月内新发心绞痛,可表现为自发性发作与劳力性发作并存,疼痛分级在Ⅳ级以上;③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既往有心绞痛病史,近1个月内心绞痛恶化加重,发作次数频繁、时间延长或痛阈降低(心绞痛分级至少增加1级,或至少达到III级);④变异性心绞痛也是不稳定心绞痛的一种,通常是自发性,其特点是一过性ST段抬高,多数自行缓解,不演变为心肌梗死,但少数可演变成心肌梗死。动脉硬化斑块导致局部内皮功能紊乱和冠状动脉痉挛是其发病原因,硝酸甘油和钙离子拮抗剂可以使其缓解。 ⑵非ST段抬高心梗(NSTEMI)的临床表现与不稳定心绞痛相似,但是比不稳定心绞痛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 4.心电图表现 ST-T动态变化是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梗最可靠的心电图表现。 不稳定心绞痛的静息心电图可出现2个或更多的相邻导联ST段下移≥0.lmV。静息状态下症状发作时记录到一过性ST 段改变,症状缓解后ST段缺血改变改善,或者发作时倒置T波呈伪性改善(假性正常化),发作后恢复原倒置状态更具有诊断价值,提示急性心肌缺血,并高度提示可能是严重冠状动脉疾病。发作时心电图显示胸前导联对称的T波深倒置并呈动态改变,多提示左前降支严重狭窄。心肌缺血发作时偶有一过性束支阻滞。持续性ST段抬高是心肌梗死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变异性心绞痛ST段常呈一过性抬高。心电图正常并不能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可能性。胸痛明显发作时心电图完全正常,应该考虑到非心原性胸痛。 非ST段抬高心梗的心电图ST段压低和T波倒置比不稳定心绞痛更明显和持久,并有系列演变过程,如T波倒置逐渐加深,再逐渐变浅,部分还会出现异常Q波。两者鉴别除了心电图外,还要根据胸痛症状以及是否检测到血中心肌损伤标

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展(完整版)

冠心病介入治疗进展(完整版)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报道,我国居民冠心病现患人数约1100万,且死亡率继续升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据统计,2017年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例数为753142例。近年来,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不断开展,相应的指南和推荐也不断更新。现将2018年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取得的主要新进展总结如下。 一、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心源性休克的新策略 1.新诊治策略成为了标准 在血管入路选择方面,RIFFLE ACS、STEMI RADIAL、MATRIX 以及RIVAL研究亚组分析显示,经桡动脉入路可以降低STEMI患者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此外,RIFFLE ACS和RIVAL研究亚组显示,经桡动脉入路可以降低STEMI的死亡率。是否经桡动脉入路适合所有的STEMI病例?其实不然。再灌注的时间是STEMI治疗的关键,导管的直径也影响血管

入路的选择。在心源性休克、动静脉瘘、老年患者等情况下,经股动脉入路是更好的选择。 在支架选择方面,第一代药物涂层支架(DES)远期血栓发生率增加;第二代DES比金属裸支架(BMS)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生物可吸收支架(BRS)的研究结果令人失望。2018年DES成为直接PCI的标准选择。 抗血小板药物P2Y12拮抗剂的应用,ATLANTIC研究发现,早期使用P2Y12拮抗剂获益更大。TRITON STEMI和PLATO STEMI研究结果建议使用强效的P2Y12拮抗剂。PEGASUS研究建议在特定患者延长 P2Y12拮抗剂的使用时间。 2.新诊治策略改变了标准 血栓抽吸的应用:既往共识推荐在直接PCI时常规进行血栓抽吸。2008年发表的TAPAS试验结果显示,PCI术中进行常规血栓抽吸可改善STEMI患者的再灌注;而2013发表的TASTE试验结果显示,常规血栓抽吸并没有降低患者30天或1年死亡率;2015年发表的TOTAL试验结果显示,血栓抽吸术并没有减少180天内发生死亡、再发栓塞、心源性休

冠心病的防治-冠心病的防治指南

冠心病的防治:冠心病的防治指南 【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占心脏病死亡的50~7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占心脏病死亡的50~70%。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均有增加趋势,我国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冠心病发病率约50/10万人。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首要的死因。一、发病因素冠心病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而动脉硬化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有:1、年龄、性别:多见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但一些儿童及青壮年动脉也发现有早期粥样硬化。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但女性更年期后发病率明显增加。2、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或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原因,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载脂蛋白A(ApoA)降低和载脂蛋白B(ApoB)的增高也是独立的危险因素。3、血压: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60%~~7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冠心病发病率是血压正常人的3~~4倍。4、吸烟: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量成正比。5、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倍。冠心病患者在糖耐量降低者也常见。6、次要的危险因素尚有:1)肥胖;2)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经常有工作紧

冠心病患者行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行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7-05-17T15:26:27.7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3期作者:穆宝玺刘爱莲[导读] 本文主要分析了冠心病患者使用西药与中药治疗的效果,其中中药治疗主要是用汤剂治疗。 (山东省平度市第三人民医院内二科山东平度 266700)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冠心病患者使用西药与中药治疗的效果,其中中药治疗主要是用汤剂治疗,而西药主要为他汀类药物,具体综述如下。 【关键词】冠心病;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3-0005-01 1.前言 在冠状动脉中,继发性血栓与易损粥样的斑块破裂是冠脉综合征发生主要机制。经过临床试验与研究指出,中药与他汀类药物有着血浆胆固醇降低作用,在血管平滑肌的细胞增殖、抗炎性的反应与板块稳定促进有着显著作用。 2.中医治疗 2.1 心血瘀阻型患者治疗 心气虚无法促进血液运行,如果患者气滞血瘀或是肝气郁滞,会致使心脉痹阻,继而引起疼痛感。在进行心血瘀阻症状时,主要目的就是通络止痛与活血化瘀。靳光荣应用自拟益气通瘀汤对冠心病心绞痛进行治疗以后,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并且研究结果得出这种方式主要是经抗血小板的聚集,加大冠脉的血流量,对患者心绞痛的症状进行缓解。许继艳[1]等人应用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所选患者有80例,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0.00%,并且这种药物可以将患者血液粘稠度降低,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姚鹏等人自拟活血化瘀通心活络汤对11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持续治疗4个星期,治疗后患者血脂、临床症状、血液的流变学与心电图等都有显著改善,证明这种治疗方式可以降低血脂,对心肌缺氧和缺血状态进行改善。 2.2 气阴两虚型患者治疗 心血失荣、肾气自半、肾阴亏虚与精血渐衰等均会引发心脉痹阻证状,在治疗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养心安神与益气养阴。杨清华等等应用养心通脉方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时间是4个周,研究结果表示养心通脉方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王瑷萍[2]等人应用自拟益气养阴方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所选患者有45例,治疗总有效率超过70%,证明应用益气养阴法,可以对患者心绞痛的发作进行缓解,并且不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可以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顾颖敏则应用益气养阴生脉散治疗冠心病患者,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对冠心病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3 寒凝心脉型治疗 阴寒之邪乘虚侵袭、素体阳虚、胸阳不足、寒凝气滞、痹阻胸阳,都会引起胸痹,继而发展成寒凝心脉型疾病,治疗目的就是通阳宣痹与祛寒活血。罗水泉[3]应用通痹温阳逐瘀汤对98例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86%,心电图的疗效有效率高达80%,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治疗方式在活血通瘀、温阳散寒方有着较好的效果,可以对心绞痛进行缓解。王秀梅等人应用通阳散寒枳实薤白桂枝汤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4%,心电图疗效的有效率为67%,可见,这种治疗方法效果较为显著,可推广。 3.他汀类的药物治疗 3.1 他汀类的药物抗炎主要机制研究 就目前而言,国外很多他汀类药物大规模的实验研究显示,在冠心病治疗过程中,有着多向性的抗炎作用。TARA等人的研究中指出,每天使用40毫克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持续资料六个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病变活跃的积分,同时能够降低患者红细胞的沉降率水平与血清水平。陈懿[4]等人研究中,应用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患者,能够将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可溶性P-的选择素水平降低,并且可以对内皮细胞的黏附分子表达进行下调。另外,辛伐他汀能够降低促炎性因子的水平与血清IL-6、TNF-α、CRP水平,防止炎性反应损害到患者血管壁。斑块的不稳定、冠脉斑块的进展均和血管壁扩展重塑有一定的关系,REVERSAL在试验过程中,研究了冠心病伴肥胖的危险因素,并且都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通过药物治疗后可以降低患者血脂水平,降低CRP与LDL-C的水平,防止斑块发展,使得冠心病病理过程受到影响。 3.2 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的作用 不稳定性斑块破裂预防与斑块是冠状动脉病症发病率与死亡率降低主要因素,而T淋巴细胞与斑块内的巨噬细胞含量是导致斑块发生破裂的关键性因素,一旦斑块发生破裂,会引发急性的冠脉事件。相关研究中指出,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将斑块体积作用降低,只是效果不够明显,其在斑块稳定代谢过程之中有着重要地位。通常他汀类药物是在减轻巨噬细胞与单核细胞浸润前提下,对平滑肌的细胞与巨噬细胞分泌MMPs进行抑制,将斑块中炎性反应减弱。此外,子啊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降低脂核中的脂质,提高斑块的机械稳定性,加大胶原含量与血管的平滑肌细胞,对纤维冒进行稳定。黄涛[5]等人应用动物进行研究,采取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降低中膜与内膜中的巨噬细胞,加大胶原的面积,保证斑块的稳定性。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中医与西医治疗均有一定的效果,中医旨在针对患者病因进行治疗,改善患者各项症状。而西医中他汀类药物主要目的是保证斑块稳定性与抗炎,以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应用前景比较广。 【参考文献】 [1]许继艳,常秀武,丁瑞峰.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13(3):111-113. [2]王瑷萍.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5):484-486. [3]罗水泉.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7):1368-1369.

冠心病的治疗22页word

冠心病的治疗 冠心病的常识二、冠心病的预防三、 一、冠心病的常识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固定性(动脉粥样化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病变,致使血管管腔狭窄甚至堵塞,引起心肌氧供需失衡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冠心病征兆自测:如果你曾经出现过以下症状,应该警惕是否是冠心病的征兆。 ●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 ●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后自行缓解。 ●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 ●饱餐、寒冷或看惊险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 ●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性生活或排便困难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者。 ●听到周围的锣鼓声或其他噪声便感到心慌、胸闷者。 ●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冠心病的预防:即在没有冠心病证据的人群中减少发生冠心病的危险。主要是针对易患人群,控制易患因素,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要从儿童、青少年及年轻时就开始积极有效的预防危险因素的发生。 1.不吸烟;

2.保持血压正常稳定,理想血压是120/80mmHg.高血压的防治措施包 括保持正常体重,限制酒精,食盐摄入,保持适当钾,钙和镁摄入,以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降压药。 3.维持血脂正常,防治高脂血症,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低脂饮食,运动,和服用降脂药。 4.避免精神紧张。 5.运动过少的生活方式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规律地锻炼有助于保持体重,减少高血脂和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 6.维持血糖正常,防治糖尿病。 7.对已有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高危病人,建议长期服心血康防止冠心病的发生。 冠心病临床症状:冠心病有5型,分别有如下临床症状: (1).心绞痛型:表现为胸骨后的压榨感,闷胀感,伴随明显的焦虑,持续3到5分钟,常发散到左侧臂部,肩部,下颌,咽喉部,背部,也可放射到右臂.有时可累及这些部位而不影响胸骨后区.用力,情绪激动,受寒,饱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况下发作的称为劳力性心绞痛,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缓解。有时候心绞痛不典型,可表现为气紧,晕厥,虚弱,嗳气,尤其在老年人。根据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指的是发作一月以上的劳力性心绞痛,其发作部位,频率,严重程度,持续 时间,诱使发作的劳力大小,能缓解疼痛的硝酸甘油用量基本稳定。不稳定型心绞痛指的使原来的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增加,或者新发作的劳力性心绞痛(发生1个月以内),或静息时发作的心绞痛。

冠心病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陈纪言 冠心病是当代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在世界上属于冠心病低发区。根据MONICA研究资料表明,在26个被监测国家中,我国冠心病死亡率除日本外属最低。但是,我国冠心病发病趋势并不容乐观。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我国近2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冠心病人也逐年增多。在一些城市已成为常见病。所以,在我国积极进行冠心病的预防,掌握冠心病的现代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十分重要。 一. 冠心病的诊断 冠心病是我国误诊率最高的疾病。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冠心病误诊率高达30~40%,部分基层医院误诊率高达50%,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利影响,增加不必要的医疗开支。与此同时,不少的冠心病人被漏诊。 (一). 我国冠心病误诊率、漏诊率高的主要原因有: 1.没有可操作性冠心病诊断指引。 2.概念模糊不清,如“隐性冠心病”、“早期冠心病”等。 3.臆测性诊断,仅根据心电图非特异性ST-T改变、仅根据患者胸闷症状、或根 据病人出现心律失常如房颤、早搏等,就轻率的诊断为冠心病。 4.对负荷实验重视不够,临床应用不够普及,每年进行负荷实验例数不多,却 有大量病人诊断为冠心病。 5.放射核素心肌扫描假阳性率较国外资料高,需总结经验。 6.冠脉造影普及率低。 (二). 冠心病诊断应根据: 1.详细病史询问; 2.心脏负荷实验; 3.危险因素分析; 4.临床综合分析判断。 5.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 进行冠心病诊断时应强调综合分析,如活动平板运动实验对拟诊为心绞痛者,其特异性为70~75%,敏感性为85~90%。但如果结合病史,患者为典型心绞痛者,运动实验特异性高达90%;而不典型心绞痛者,特异性仅为50%。绝经前女性活动平板假阳性率高,可达60~70%,应予重视。 (三). 冠状动脉造影: 冠脉造影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高质量的影象可清楚分辨小致 1.0mm的血管。由于冠脉造影技术已非常成熟,安全性高,并发症低,不但使诊断明确,且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

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原则与案例分析 李倩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冠心病的治疗中,用药品种繁多,联合用药普遍。我们将首先介绍冠心病临床药物治疗的有关原则及注意事项,然后结合几个案例分析该类药物在临床治疗的特点与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冠心病的药物治疗的有关原则 掌握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应当首先熟悉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其次根据国内外已颁布的心血管疾病治疗原则或指南,并结合各类临床药物的自身特点(如:作用机制、药效、药代、相互作用、用法用量、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药物预防与治疗。 一、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心肌病等。下面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为例,简要介绍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1.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大类包含不同临床特征、临床危险性及预后的临床症候群,它们有共同的病理机制,即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并导致病变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最主要的病因是易损斑块破裂和糜烂并发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微血管栓塞等多因素作用下所导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减少。 2.分类 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持续性抬高,可将急性冠脉综合征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大类,前者主要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大多数为Q波心肌梗死,少数为非Q波心肌梗死),后者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心梗(NSTEMI)。非ST段抬高心梗大多数为非Q 波心肌梗死,少数为Q波心肌梗死。 3.临床表现: ⑴不稳定心绞痛(UA)有以下临床表现:①静息性心绞痛:心绞痛发作在休息时,并且持续时间通常在20min以上;②初发心绞痛:1个月内新发心绞痛,可表现为自发性发作与劳力性发作并存,疼痛分级在Ⅳ级以上;③恶化劳力型

(临床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在线考试

分数:70 (临床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合理应用)在线考试 单选题、(由一个题干和两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其中只有一个为正确答案。选出正确答案。) 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不包括 A.稳定型心绞痛 B.不稳定型心绞痛 C.ST抬高型心肌梗死 D.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 2、 硝酸甘油片用于治疗心绞痛的给药方法是 A.0.5mg一日三次口服 B.0.5mg一日二次口服 C.0.5mg一日一次口服 D.0.5mg舌下含服 3、 以下哪些不是硝酸酯类药物的禁忌症 A.服药后出现头痛头晕,心率加快,颜面潮红 B.青光眼 C.严重贫血 D.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4、 倍他乐克是 A.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B.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C.选择性β2-受体阻滞剂 D.选择性β3-受体阻滞剂 5、 下列哪些药物是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 A.硝苯地平

B.维拉帕米 C.氨氯地平 D.波依定 6、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不宜使用的药物是 A.阿司匹林 B.氯吡格雷 C.他汀类药物 D.溶栓药 7、 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他汀类药物 A.心绞痛发作期 B.心绞痛缓解期 C.心绞痛发作期和缓解期 D.发现血脂高的情况下 8、 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不宜使用的药物是 A.阿司匹林 B.低分子肝素 C.溶栓药物 D.他汀类药物 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安装药物涂层支架后应用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的疗程至少是 A.4-6周 B.6-12个月 C.7-8周 D.2-3个月 多选题、(由一个题干和两个以上的备选答案组成,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选出正确答案,少分。)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814867429.html,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 作者:张妍林治湖 来源:《家庭医学》2006年第11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其实质上也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它和冠状动脉痉挛一起,统称为冠心病。短暂、不严重的心肌缺血,即心绞痛,常与劳累或情绪激动有关,表现为短暂的胸痛,疼痛可放射至左肩、颈咽或下颌部,常不会超过半个小时,休息或含硝酸甘油几分钟内缓解,其临床表现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当长时间的严重心肌缺血,则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表现为持续性胸痛,可伴有心力衰竭甚至出现意外性猝死。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常可见暂时性ST段改变或伴有T波变化,心肌梗死心电图则出现较长时间动态变化(数小时到几天),同时伴有明显的血液生化异常。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是冠脉造影或冠脉CT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管腔狭窄。 目前冠心病治疗有三种方法:1.药物治疗;2.介入治疗;3.外科搭桥手术。药物治疗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冠心病药物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及心肌梗死、突然死亡的发生;延缓冠脉病变的发展。药物治疗的作用主要为:(1)增加心肌血流量,增加血氧 供应:(2)减低心肌耗氧量;(3)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心肌电及结构的重构,保护心肌功能。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包括: 1.硝酸酯类药物: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扩张静脉及外周动脉血管及冠状动脉,从而降低心肌氧耗量,增加心脏侧支循环血流,使心绞痛得到缓解。另外,它还有降低血小板粘附等作用。本类药物主要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5-单硝酸异山梨酯、长效硝酸甘 油制剂(硝酸甘油油膏或橡皮膏贴片)等。硝酸酯类药物是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常规一线用药。心绞痛发作时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使用硝酸甘油气雾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先静脉给药,病情稳定、症状改善后改为口服或皮肤贴剂,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后可以停药。硝酸酯类药物持续使用可发生耐药性,有效性下降,最好间隔8~12小时服药,以减少耐药性。 2.抗栓(凝)药物:血液中的凝血酶和血小板的作用是血栓形成中相互促进的两个主要环节,因此抗栓治疗主要针对两个环节,分别称为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阿昔单抗、前列环素、前列腺素E1等,主要用于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形成而堵塞血管。阿司匹林为首选药物,维持量为每天50~100毫克顿服。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是对胃肠道的刺激,

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冠心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9-04-11T11:02:28.877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2月4期作者:王艳美[导读] 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为该疾病防治工作的基础,其在降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改善预后中均可发挥重要作用。 王艳美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岭子卫生院;山东淄博255154)【摘要】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为该疾病防治工作的基础,其在降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改善预后中均可发挥重要作用。而冠心病患者对药物治疗依从性与临床疗效及预后改善均有着较大相关性,但目前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现状并不乐观,因此合理分析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因素,并采取有效干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冠心病患者用药现状、影响因素、改善策略等方面做一综述,以为临床治 疗提供帮助。 【关键词】冠心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二级预防[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4-0265-01 冠心病在世界人口死因中占较大比例,且近年来在我国居民死因构成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1]。目前药物治疗为应对该疾病患者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治疗时间较长,同时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对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极易在出院后出现再狭窄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目前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因素较多,如何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就相关研究做分析与总结如下。 1 服药依从性概念及意义 服药依从性是指患者服药行为能够与医嘱保持一致,主要强调患者在接受某种治疗方案时的持续性及参与性。冠心病患者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服药依从性与冠心病相关临床症状发生率、转归及预后均有较大相关性,在疾病初级预防中,若患者能够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致命性缺血性心脏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中,坚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则能够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死亡率。 2 服药依从现状 目前大部分冠心病患者用药依从性较低,为充分发挥药物治疗效果,患者需持续1-2年的治疗,但由于部分服用他汀类药物患者在治疗初期停药较为频繁,使得疾病治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需针对这一问题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更好的改善预后[2]。 3 影响服药依从性相关因素 根据WHO相关标准,可将影响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分为五类,即患者相关因素、疾病相关因素、医疗服务相关因素、治疗相关因素、社会经济学因素。 3.1 患者相关因素 患者文化程度、性别及年龄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服药依从性,其中文化程度越高,患者对疾病及治疗方案的理解则越深;在年龄方面,年轻患者服药依从性通常高于高龄患者,主要由于老年人脾气较为固执,且主观性强;此外,相比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依从性通常较高,在介入治疗后,女性患者能够更加积极的面对治疗,男性患者多会在症状改善与消失后停止用药,只有在感到不适时才重视药物的使用。 3.2 疾病相关因素 病程短且风险较低的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通常较高;而合并抑郁症的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往往较差,抑郁症状越严重、依从率则越低,同时抑郁为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风险标志之一,需引起高度重视。 3.3 医疗服务相关因素 开处方医生是否为心内科医生、开处方药物医生回访频率、医生文化程度、患者是否接受侵入性治疗等医疗服务相关因素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冠心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3.4 治疗相关因素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可导致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等多种不良事件,但目前关于药物副作用是否可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尚未见报道。同时心脏康复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鼓励患者参与心脏康复能够使其服药依从性得以明显提升,且经相关研究表明,在心肌梗死后若患者能够积极参与心脏康复项目,能够有效帮助其增强对他汀类药物及β阻滞剂的使用意识[3]。 3.5 社会经济学因素 报销比例、药物花费均属于社会经济学因素,通常社会经济条件较差者更倾向于不使用任何专业服务,且接受临床诊治次数较少。经相关研究指出,拥有私人医生及高收入地区的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相对较高,部分患者可因经济原因选择减少药物剂量甚至停止补药[4]。 4 对策 4.1开发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提醒及帮助系统 因冠心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其记忆力较为低下,加之药物种类繁多、用药时间长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错服、漏服等,尤其在独居患者中更为突出。可通过使用特殊药盒帮助装置、手机普及方式等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4.2建立健康教育体系 健康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疾病知识及药物知识的了解,并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健康信念,最终改善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故应用较为广泛。此外,通过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4.3建立随访体系 患者出院后并不代表健康教育工作及护理工作的终结,通常出院时间越长,患者用药依从性越差。通过随访可进一步增加对患者服药动态情况的了解,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解决各种服药问题,进而使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提高。因此,随访为提高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用药依从性的关键所在[5]。

治疗冠心病的药物有哪些

治疗冠心病的药物有哪些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比较容易得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现在社会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了,患上冠心病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不少人非常想知道目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有哪些?专家表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有好几种,想了解详细一点的接着往下看,希望下面威大家介绍的药物对于冠心病病人能够有所帮助。 目前冠心病治疗有三种方法:1药物治疗;2介入治疗;3外科搭桥手术。药物治疗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冠心病的药物治疗也包括很多常用药物。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包括下面几大类: 一、硝酸酯类药物 本类药物主要有: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5-单硝酸异山梨酯、长效硝酸甘油制剂(硝酸甘油油膏或橡皮膏贴

片)等。硝酸酯类药物是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常规一线用药。 二、抗栓(凝)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阿昔单抗、前列环素、前列腺素E1等,主要用于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形成而堵塞血管。 抗凝药物主要有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水蛭素、华法林等,主要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三、β-阻滞剂 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50~100毫克/日)、阿替洛尔(25~50毫克/日)、比索洛尔(康可)(2.5-5毫克/日)和兼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卡维地洛(6.125-12.5毫克/日)、阿罗洛尔(阿尔马尔)(10毫克/日)等。 四、钙离子拮抗剂 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有:维拉帕米(40毫克,2次/日)、硝苯地平(10毫克,3次/日)、硝苯地平控释剂(拜心同)(30毫

克/日)、缓释剂(络活喜)(5毫克/日)、地尔硫卓(硫氮卓酮、合心爽)(30毫克,3次/日)等。 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药物有:依那普利(10毫克/日)、贝那普利(10毫克/日)、雷米普利(2.5~5毫克/日)、副辛普利(10毫克/日)等。但用药过程中要注意防止血压偏低。如出现明显的干咳副作用,可改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沙坦类)。 六、调脂治疗 目前提倡用他汀类药物,常用药物有:洛伐他汀(20毫克/日)、普伐他汀(10毫克/日)、辛伐他汀(20毫克/日)、氟伐他汀(20毫克/日)、阿托伐他汀(10毫克/日)、吉非贝齐、烟酸等。最近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死亡率及发病率。 七、中草药 其作用在于活血化瘀、芳香温通、宣痹通阳、滋阴理气。该类药有脑心通、冠心苏合丸、活血通脉片、复方丹参片等。

冠心病药物

本人近期正在做公司的产品调查,整理了部分资料,跟大家探讨探讨。 冠心病疾病概述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简称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IHD)。CHD是多种冠状动脉病的结果,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占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绝大多数(95%-99%)。因此,习惯上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同义词。 冠心病症状表现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臂、后背及胃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作的其他可能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厥。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疾病别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所属部位:胸部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症状体征:多在活动时出现胸痛、胸闷,休息或含化化硝酸甘油可缓解,多持续几分钟至十几分钟。 身体检查:心电图动态平板实验64排双元CT 冠状动脉造影 疾病用药:硝酸甘油阿司品林倍他乐克卡托普利阿托伐他汀钙片 冠心病基本西药治疗 (一)发作时的治疗 1.休息发作时立刻休息,一般病人在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除。 2.药物治疗较重的发作,可使用作用快的硝酸酯制剂。这类药物除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其阻力,增加其血流量外,还通过对周围血管的扩张作用,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心室容量、心腔内压、心排血量和血压,减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的需氧,从而缓解心绞痛。 ⑴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可用0.3~0.6mg片剂,置于舌下含化,使迅速为唾液所溶解而吸收,1~2分钟即开始起作用,约半小时后作用消失。对约92%的病人有效,其中76%在3分钟内见效。延迟见效或完全无效时提示病人并非患冠心病或患严重的冠心病,也可能所含的药物已失效或未溶解,如属后者可嘱病人轻轻嚼碎之继续含化。长期反复应用可由于产生耐药性而效力减低,停用10天以上,可恢复有效。近年还有喷雾剂和胶囊制剂可用。不良作用有头昏、头胀痛、头部跳动感、面红、心悸等,偶有血压下降,因此第一次用药时,病人宜取平卧位,必要时吸氧。 ⑵二硝酸异山梨醇(isosorbidedinitrate,消心痛):可用5~10mg,舌下含化,2~5分钟见效,作用维持2~3小时。或用喷雾剂喷入口腔,每次1.25mg,1分钟见效。

冠心病的非药物治疗进展

冠心病的非药物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8-02-09T10:23:13.29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下第22期作者:肖周轩[导读] 在临床冠心病治疗中,应结合患者的病情、临床病史、经济条件等信息,综合选择治疗方案,促进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河南省新郑市实验高级中学;河南新郑451100) 摘要: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的发生在为患者带来痛苦体验的同时,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总结相关文献资料的方式,分别从基因治疗、中医针灸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细胞治疗等方面,细化阐述冠心病的非药物治疗,以期丰富冠心病非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理论参照。 关键词:冠心病;非药物治疗;针灸治疗 前言:冠心病是指,因受到血管堵塞、动脉粥样硬化、动脉血管狭窄等因素影响,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诱发心前区放射性疼痛、发热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由于受到饮食结构改善、生活不规律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新发冠心病患者数量逐渐上升。若未及时治疗,患者的身体健康将受到一定威胁,严重者甚至威胁生命。非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本文在分析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常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1基因治疗 冠心病患者的基因治疗方法以缺氧诱导因子-1(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血管生成因子-1(Ang-1)以及干细胞生长因子(HGF)等为主。 其中,HGF作为一种损伤修复因子,其可对人们体内的上皮细胞、内皮细胞产生良好的抗凋亡功效及加速有丝分裂功效。因此,从理论上讲,以HGF为对象的转基因技术、基因载体构建技术等,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获得良好预后。2中医针灸治疗 张倩[1]在研究中对冠心病患者的中医病机进行详细分析:患者气血阴阳平衡失调产生虚证,本虚标实,诱发冠心病。此外,张倩还对中医针灸治疗方法做出了详细描述:取穴内关穴、颤中穴、心俞穴、合谷穴等穴位,行针灸治疗,每穴1-3min。中医针灸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为:借助心俞穴、内关穴等与患者病灶有关的穴位,以针刺法刺激穴位,舒经通络,改善各通络的气血阻滞症状,进而缓解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等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体验。 3介入治疗 PCI治疗是指,经外周动脉穿刺,于X线引导下,自患者腔内建立狭窄的冠状动脉,进而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PCI治疗的常用方法主要包含: 3.1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马德杰[2]等在研究中详细分析了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流程:扩张冠心病患者的PTCA球囊,于患者PTCA球囊的狭窄区域植入适宜尺寸的支架,使其对病变区域血管产生支撑作用,扩张血管壁,促使支架完全包埋于冠心病患者血管壁中。这种治疗方法可有效增加冠心病患者病变区域的血流量。 临床经验表明,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可有效提升冠心病患者PTCA的安全性,避免冠心病患者病变区域血管发生再狭窄。 3.2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型术(PTCA) 这种治疗方法是指,经穿刺置管,将球囊导管置入冠心病患者狭窄的冠状动脉中,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目前这种治疗方法已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4手术治疗 4.1心脏移植手术 心脏移植手术多用于冠心病晚期患者。作为疾病晚期的最后一种积极治疗方法,心脏移植手术治疗方法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主要受到以下几种因素的限制作用:①免疫排斥反应。冠心病患者经心脏移植治疗后,患者机体将自动发挥免疫功能,排斥移植心脏。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是影响接受心脏移植手术治疗患者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②缺乏供体。心脏移植手术对供体与冠心病患者间的吻合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冠心病患者因病情进展至晚期或其他治疗方法无效,需接受心脏移植手术治疗时,通常难以及时找到移植供体。但伴随着克隆技术、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缺乏供体这一问题可能得到良好的解决。 4.2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这种治疗方法为:以移植血管,即桥血管于冠心病患者病变冠状动脉、升主动脉根部之间,建立一条血管通路,使得经心脏搏出的血液自主动脉输送至血管桥,并流向冠状动脉狭窄区域,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可促使心脏搏出的血液绕过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区域,实现治疗目的。 5细胞治疗 冠心病患者的细胞治疗主要通过内皮祖细胞(EPC)完成。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均明确证实,EPC可在体外环境中,生成大量成熟的内皮细胞,增殖为血管平滑肌细胞,加速新生血管生成。 细胞治疗方法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作用机制为:于冠心病病灶位置(缺血心肌)置入EPC,利用EPC的修复功能、加速心血管形成功能,改善缺血心肌的血供,进而减轻冠心病患者的痛苦体验。但由于受到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目前细胞治疗方法并未在临床冠心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细胞治疗的应用将变得越来越广泛。 结论:综上所述,除药物治疗外,临床治疗冠心病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与药物治疗相比,非药物治疗方法更加实用,且治疗便捷性较高。但从治疗效果来看,介入治疗、基因治疗、手术治疗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均有一定的适应症。因此,在临床冠心病治疗中,应结合患者的病情、临床病史、经济条件等信息,综合选择治疗方案,促进患者获得良好预后。参考文献: [1]张倩.冠心病的非药物治疗进展[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13):199-200. [2]马德杰,刘华恩.冠心病的非药物治疗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2(09):198-200.

冠心病的治疗原则

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原则与案例分析 李倩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冠心病的治疗中,用药品种繁多,联合用药普遍。我们将首先介绍冠心病临床药物治疗的有关原则及注意事项,然后结合几个案例分析该类药物在临床治疗的特点与注意事项。 第一部分冠心病的药物治疗的有关原则 掌握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应当首先熟悉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其次根据国内外已颁布的心血管疾病治疗原则或指南,并结合各类临床药物的自身特点(如:作用机制、药效、药代、相互作用、用法用量、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药物预防与治疗。 一、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与鉴别诊断 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心肌病等。下面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为例,简要介绍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1.病因和发病机制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大类包含不同临床特征、临床危险性及预后的临床症候群,它们有共同的病理机制,即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并导致病变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最主要的病因是易损斑块破裂和糜烂并发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微血管栓塞等多因素作用下所导致的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减少。 2.分类 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持续性抬高,可将急性冠脉综合征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大类,前者主要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大多数为Q波心肌梗死,少数为非Q波心肌梗死),后者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心梗(NSTEMI)。非ST段抬高心梗大多数为非Q波心肌梗死,少数为Q波心肌梗死。 3.临床表现: ⑴不稳定心绞痛(UA)有以下临床表现:①静息性心绞痛:心绞痛发作在休息时,并且持续时间通常在20min以上;②初发心绞痛:1个月内新发心绞痛,可表现为自发性发作与劳力性发作并存,疼痛分级在Ⅳ级以上;③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既往有心绞痛病史,近1个月内心绞痛恶化加重,发作次数频繁、时间延长或痛阈降低(心绞痛分级至少增加1级,或至少达到III级);④变异性心绞痛也是不稳定心绞痛的一种,通常是自发性,其特点是一过性ST段抬高,多数自行缓解,不演变为心肌梗死,但少数可演变成心肌梗死。动脉硬化斑块导致局部内皮功能紊乱和冠状动脉痉挛是其发病原因,硝酸甘油和钙离子拮抗剂可以使其缓解。 ⑵非ST段抬高心梗(NSTEMI)的临床表现与不稳定心绞痛相似,但是比不稳定心绞痛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 4.心电图表现 ST-T动态变化是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梗最可靠的心电图表现。 不稳定心绞痛的静息心电图可出现2个或更多的相邻导联ST段下移≥0.lmV。静息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