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脑血管病杂志投稿须知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投稿须知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投稿须知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投稿

须知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投稿须知

作者:国际脑血管病杂志?|?来源:?国际脑血管病杂志?|?发布时间:?2016-

07-18?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国际医学系列杂志之一,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广大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

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方针,反映国际脑血管病临床和科研工作的最新进展,促进脑血管病领域的学术交流。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着、临床经验、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继续医学教育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1 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1.1来稿应具有创造性、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要求资料真实、论点明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字精炼、数据准确,重点说明一个或几个问题,有理论或实际意义,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

着、综述类一般不超过5000字,经验交流不超过3000字,简报、病例报告不超过2000字。邮寄稿件请作者以A4纸张打印并核对清楚,尤其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占一格,英文应隔行打印。为提高审稿效率,条件允许的作者请优先选择电子邮件的方式投稿。不准一稿多投,文责自负,自留底稿,一律不退。

1.2投稿方式电子邮件投稿(即网络投稿)本刊所接收的电子稿件,一律要求用Word文档电子版格式(图表均插入文中,并同时提供一份JPG图片格式单独发送),采用网上发送Email邮件方式投稿,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投稿”字样。本刊全国统一投稿电子邮箱E-mail:。;邮寄来稿请尽量用小四号字打印在A4纸上,凡字迹潦草、涂改不清的稿件,恕不受理。

来稿须附单位推荐信(电子邮件投稿请拍照后以JPG格式的附件来邮),作者单位对文稿的真实性和保密性负责,并声明未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并注明第一作者姓名、性别、学历、职称、职务、单位、地址及邮码务必写清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稿件录用通知书》后不再进行改动。

为加快稿件处理速度、提高工作效率,条件允许的作者请尽量优先选择电子邮件的方式投稿,本刊全国统一投稿电子邮箱E-mail:。请作者尽量勿选择邮寄稿件,以免遗失或延误时间。热忱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和订阅。

来稿请勿一稿两投(以研究通讯形式发表过或在学术会议上宣读过的论文,可在充实内容后以研究论文形式发表)。来稿凡属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请写明项目编号,标注在首页脚注。

1.3稿件沟通来稿一经接受刊登,有关稿件沟通事宜,编辑部均与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联系,作者接收本刊《来稿录用通知书》后,由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通过回复电子邮件方式,进行同意稿件在本刊发表的授权意愿。未经《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刊发票据、赠阅杂志、光盘和获奖荣誉证书及奖金亦寄给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本刊录用的所有稿件,均以纸载体、光盘和网络版形式同时出版,作者所付刊发相关费用中已包含上述各项。

1.4审稿事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实际情况,凡接到本刊收稿回执后1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进行如下处理:①刊登撤销该论文及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上通报;②向作者所在单位和该领域内的其他科技期刊进行通报;③ 2年内拒绝发表以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已在非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交流过,或已用其他文种发表过(需征得首次刊登期刊的同意)的文稿,不属于一稿两投,但作者在投稿时必须注明。已在一种杂志以摘要形式发表的论文可将全文投给其他杂志。本刊

所有来稿均经本刊编辑部初审、同行专家评议、作者修改,审稿人姓名对作者保密,投稿时作者可以提出要求回避的评审专家的姓名。本刊已启用学术不端检索系统,凡复制比达到或者超过15%的文章直接退稿,其余稿件根据本刊编委会评审意见、作者的修改情况以及论文质量等级决定稿件取舍,录用通知一律通过电子邮件形式发送,稿件已被录取的作者请严格按照本刊电子版《来稿录用通知书》的相关要求办理发表版面费用汇款手续。

1.5稿件处理(投稿论文遴选与评审)编辑部对来稿及时进行处理,一般在接稿后一周内将“稿件受理通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若作者投稿15日后仍未接到“稿件受理通知”请即来E-mail咨询。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者必须来E-mail声明。实验研究、新技术研究类优越稿件酌致稿酬。本刊大16开,月刊,稿件容量大,发表周期短,一般不超过三个月。凡在接到本刊受理回执后1个月内未接到稿件终审通知者,系文章仍在排队审理中。凡投寄本刊的稿件,2个月内(以稿件受理回执日期计算)给予回复审稿意见。未经录用稿件,允许作者提出不同意见。本刊不退原稿,请作者自留底稿。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耗费专家评审精力。

1.6快速审稿通道

A.定义:对符合“快速通道”要求的论文采用特定审稿流程,在收稿后10至15个工作日内,就论文审稿结果给予答复,对符合要求的论文在决定录用稿件后2个月内予以发表。

B.论文要求:必须具备创新性、重要性和科学性,该论文的早日公布将对临床和科研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C.快速通道处理费:凡要求进入“快速通道”稿件,除交纳正常发表所需相关费用外,另须根据稿件性质适当收取一定的快速审稿处理费用300至500元,作者按本刊《快速通道稿件录用通知书》要求汇款至本刊投稿业务指定专人专管收费帐户。汇款后请将汇款单据拍照以JPG 格式通过电子邮件及时来邮(请务必注明“稿件快速处理费”),以便本部确认查收,提高刊发效率。

1.7退修稿件如果收到编辑部给作者的修改稿件的意见,通讯(责任)作者必须对稿件进行认真的修改,并对审稿意见逐条予以回答。如果作者对某条审稿意见持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或予以解释说明。作者在修改稿件时,应将电子版修改稿中的修改之处用颜色字体或下划线标出,以便于复审。稿件修改期不超过一个月,超期作新稿或视作自动撤稿处理。编辑部将在收到作者最后修改稿后2周内通知作者来稿录用与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对决定刊用的文稿可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对退请作者修改的文稿,要求作者将修改稿以Word格式的附件,通过本刊全国统一投稿电子邮箱E-mail:。或将原文A4打印件,用挂号信寄回本刊编辑部。

1.8收费事项来稿首页请标明以下内容:题名,每位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负责与编辑部联系、修改稿件、通读校样的通讯作者的姓名

及其详细通讯地址、电话号、传真号和Email地址。本刊自2016年07月18日起,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定的相关收费标准,对未通过评审专家审核,确定不能在本刊发表的稿件,一律不向作者收取任何费用;对确认刊载后的稿件,须收取一定的稿件评审费用和刊发版面费用(因图表占用版面较多,需要据量收费。);在发放《来稿录用通知书》时采取一次性统一收费的原则,收取稿件发表所需的相关费用;电子邮件投稿作者,接到本刊电子版《来稿录用通知书》后,须严格按照《来稿录用通知书》的要求,从银行汇款发表所需相关费用至我部指定专员专管专项收费帐户;未按时办理汇款者,稿件将暂不进行刊发版面的编辑排版流程,因此而错过《来稿录用通知书》所预计发表时间的稿件,作者责任自负;按要求办理完汇款手续的稿件,待本刊财务专员核对确认款项到位后,必定按预期安排版面给予刊发;所收费用已含电子期刊、光盘版、网络版工本费。我刊收到版面费后,将出具正式收据或发票邮递给作者。优越稿件刊登后酌奖稿酬,以作鼓励,并颁发本刊获奖荣誉证书和赠当期杂志2册。一般在收到稿件发表版面费用后3个月内按序刊登。

2 撰稿要求

2.1 题名: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稿的主题。除公知公用者外,尽量不用外文缩略语。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2.2 作者署名:作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作者署名有争议或投稿后申请变更作者顺序者,需附全部作者签名的作者贡献说明。作者姓名写在题名下,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单位名称、邮政编码及通信作者的姓名、单位名称、邮政编码、Email等注于题名页。集体署名的文稿须明确通信作者,通信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和邮政编码需注于论文题名页,协作组成员在文后、参考文献前一一列出。

2.3 摘要:综述和论着需附中英文摘要。论着的摘要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和结论;综述的指示性摘要应简明、确切地陈述文稿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论着的中文摘要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可稍详细(中英文内容应基本对应)。英文摘要前需列出英文题名,全部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的所有字母大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和国名。

2.4 关键词:根据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选用。综述和论着需标引3~8个关键词(中英文对应)。

2.5 研究设计:须交代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实施方法。如调查设计须说明是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实验设计须说明具体的设计类型,如属于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或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说明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随机方法

和盲法、受试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主要转归指标和次要转归指标等。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等4个基本原则作简要说明,尤其应交代如何控制重要的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2.6 统计学: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涉及总体参数,须在给出显着性检验结果的同时给出95%可信区间。对定量和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一律采用斜体排印。

2.7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应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原词。药物名称应使用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

2.8 图表:每幅图、表单独成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有简明的题目。要合理安排表的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相同。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照片和图的清晰度和对比度较好。每幅图均应注明图

号、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引用已发表的图须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的书面材料。

2.9 计量单位:采用GB 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规定的计量单位。无法转换为法定计量单位的,可按原文列出。

2.10 数字: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2.11 缩略语:在摘要及正文中首次出现缩略语时应给出其中、英文全称。缩略语应尽量少用,一篇文章内一般不宜超过5个,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一般不使用缩略语。

2.12 志谢:置于正文后、参考文献前。用于对参与部分工作、提供技术性帮助、提供工作方便、给予指导但尚达不到作者资格者,以及对提供资助的团体或个人表示感谢。文字力求简练,评价得当,并应征得被致谢者本人同意。

2.13 参考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为近5年内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论着的参考文献不作特别限制。所引用文献应为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公开发表的文献,以期刊为主,可适当引用书籍章节。按照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着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列前3名,超过3名时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

以Index Medicus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着录起止页。

3.资料保留为加强文章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作者应在文章刊出后至少一年内保留相关原始资料,如软件、试剂及菌株等,以备查询与复核。

4.获基金及获奖文稿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并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本课题受××基金资助(基金编号××××)”,并附基金证书原件拍照,以JPG格式来E-mail告知。凡属国家科学基金项目或省、部级以上攻关课题及获科技成果奖、发明奖的论文,请予以注明,并请附有关审批机构或部门审批证明拍照,以JPG格式来E-mail告知。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及时通知编辑部,并附获奖证书拍照,以JPG格式来E-mail告知。

5.编辑部地址:南京市江宁区9号信箱《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邮政编码:211135,本刊全国统一投稿电子邮箱E-mail:。

6.感谢广大读者对《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的一贯支持!此须知长期有效,诚挚欢迎相关稿件投向我刊编辑部!作者在向我刊投稿前需逐项认真阅读本稿约,并对稿件做相应的修改,凡不符合以上要求的稿件一律退回。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