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第三次作业

国际金融第三次作业
国际金融第三次作业

国际金融第三次作业

1.教材P98

问题&本国货币贬值对本国总需求一定会有扩张作用吗?请区别本币贬值导致总需求扩张的条件与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答:本币贬值对总需求的影响究竟是扩张性的还是紧缩性的,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比较传统的理论认为,成功的货币贬值对经济的影响是扩张性的。在乘数作用下,它通过增加出口,增加进口替代品的生产,使国民收入得到多倍增长。根据对1980年代中国经济运行的观察,人民币贬值确实具有推动出口的作用,也具有推动物价上涨的作用,从这两个角度来讲,它确实具有扩张性的作用。

但是,汇率变动与总需求的关系比较复杂。本币贬值在对经济产生扩张性影响的同时,也有可能对经济产生紧缩性影响,其原因在于:第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农村耕地面积的减少,高新技术、设备、能源以及粮食等需求弹性很低的进口商品越来越必要。本币贬值后,我国货币购买力的较大部分将转向这些进口商品,从而导致对本国产品的需求相对下降。这实际上是本币贬值加在社会总需求上的一种赋税,可称为“贬值税”或“贬值税效应”。

第二,本币贬值可使出口行业利润增加,进口商品成本增加,两者都会推动一般物价水平上升。为控制物价上涨及在存有货币幻觉的前提下,实际工资的增长可能滞后于物价的增长。在我国,就货币幻觉而言,已经变得淡薄,在沿海大中城市尤其如此。因此第一个因素即控

制物价上涨的企图,对实际收入和总需求的影响更大。此外,我们设想企业的边际进口倾向大于工资收入者的边际进口倾向,收入有利于出口行业的再分配,意味着对国内产品的需求将相对下降,从而总需求相对下降,,这是“收入再分配效应”。

第三,从货币理论和金融资产的角度来看,本币贬值使本国货币购买金融资产,尤其是外币资产的能力下降,它把较多的本国购买力转移到了相同数量的外币资产上,从而也会导致总需求的萎缩,这是

“货币资产效应”。

第四,“债务效应”也会导致总需求的萎缩。本币贬值后,偿还相同数量的外债需要付出更多的本国货币。当外债还本付息额较大时,贬值必会引起国内总需求下降。

由此可见,汇率变化对总需求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扩张性影响,又有紧缩性影响。就中国而言,从20世界80、90年代的统计数据来看,扩张性影响似乎占主导地位。

货币贬值要带来总需求的扩张,至少需要满足三个前提:第一,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第二,贬值伴随有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第

三,贬值后,生产随需求扩张而扩张,也就是要存在可用于生产扩张的劳动力、土地等闲置生产要素。贬值虽然能带来总需求扩张,但生产效率不能在短期内提高,生产的扩大就只能来源于新投入的劳动力、土地和其他资源,从而,贬值所带来的经济扩张是一种外延型的扩张。

至于货币贬值要改善国际收支,所需满足的条件则是本国出口商

品的需求弹性与本国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要大于1。

2.教材P214

问题4:请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开放经济三元悖论的含义

答:三元悖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指出的,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存在着无法解决的“三难困境”,也称为汇率制度选择中不可实现的“三位一体”(Impossible Trin ity),即在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三个目标中,一国只能同时实现

两个目标而不得不放弃第三者。

三元悖论的妙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一目了然地,划分国际经济体系各形态的方法,而其最大的问题则是在于,在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三者之间只能进行以下三种选择, 1 )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2)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3)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