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基本特征参考教案

气候基本特征参考教案
气候基本特征参考教案

《气候基本特征》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分析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简要分析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重点、难点)

2.运用中国温度带分布图,说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

【教材分析】

气候的复杂多样这一部分内容编写上采用了“分-总”的写法,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把握了我国的气温和降水两大气候要素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而他们的组合形成了复杂的气候类型,从而得出我国气候类型多样的特征。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上节学生知道我国气候基本特征——季风气候显著,同时介绍了气候的要素——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学生进一步了解气候的另一要素——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这两方面知识学生在七年级已学习过,学生利于理解。根据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划分出不同的温度带,根据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划分出不同的干湿地区,从而组成我国复杂的气候类型,沿着这条主线学习,学生进而对我国复杂的气候类型有了深刻的了解。

【课型】新授课

【教学模式】读图探究

【教学方法】读图思考、对比分析、讨论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哈尔滨的人们穿着厚厚的冬装在冰雪世界里欣赏美景,广州

的市民却正忙着在迎春花市里挑选鲜花。这

反映出我国气候的什么差异?形成这种差异

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学生思考,发表各自见

解。

生答:气候要素中气温

的差异,形成这种差异主

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决定

的。

以生活

中的情

境,引入

课题,激

发学生

的兴趣,

由发现

问题到

解决问

题。强调

地理知

识的应

用,学习

生活中

的地理。

衔接与过渡那么我国的气温具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让我们学习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复杂多样。

定标展示目标

1.运用中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分析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简要分析影

响气温的主要因素。(重点、难点)

2.运用中国温度带分布图,说出五个温

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

响。

3.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四类

干湿地区的分布。

学生默读学习目标

注意关键词语

整体感

知,在学

习中有

的放矢。

自主探究(目标一)气温的季节变化规律

学生自学:读课本P33~P34内容;自主完成

助学P32“学习过程1-2题”

中国1月(代表冬季)平均气温分布

中国7月(代表夏季)平均气温分布

教师归纳总结气温分布特点:

生读图得出:

1、指出1月0℃等温线大

致经过秦岭——淮河—

—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2、通过找16℃、8℃、0℃、

—8℃、—16℃、—24℃

等温线得出:冬季等温线

大致与纬线平行,气温自

南向北降低。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

3、通过计算海口市与漠

河县的温差得出:南北气

温差别大。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

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寒

冷。

4、夏季最低:青藏高原

原因:地势高(海拔高)

影响因素:地形地势

让学生

充分对

“中国1

月平均

气温分

布”和“7

月平均

气温分

布”的分

析,归纳

总结气

温的变

化规律

和影响

因素。

衔接与过渡

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别很大,造就了南北热量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也有深刻的影响。展示一组水果图片。教师点评小结,这些水果的分布需要有适宜自己生长的热量、水源和土壤,因而呈现出南北的差异性。根据各地的热量差异划分不同的温度带。(目标二)

1、课件展示积温的定义:一年中≥10℃

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叫做活动积

请同学判断分析谁的计算正

确。

定义解

读温。

出示某年份1—12月日平均气温纪录表,

表格左右分别给出两位同学的积温计算公

式。

2、附图根据积温的多少划分了我国的温度

带,课件展示我国的温度带的分布图,引

导学生阅读图例,观察并说出我国的温度

带。

中国温度带分布

学生可知把全年≥10℃的日

平均气温求和,不符合持续

期这一要求,是错误的。

找出五带一区,说出名称: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

亚热带、热带、高原气候区。

通过计

算展示

比较,对

定义进

行解读。

合作探究活动一:对号入座

指出以下地形区: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

所在的温度带,并指出我们家乡所在的温

度带。

活动二:火眼金睛

观察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指出暖温带与

亚热带的分界线与那一条等温线的大致走

向十分相似?

活动三:因温而异

出示一组熟制的卡片,请学生尝试排序。

我们这里一年几熟?

内蒙古高原——中温带

青藏高原——高原气候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亚热带

塔里木盆地——暖温带

华北平原——暖温带

我们家乡在暖温带。

学生分析讨论得出:0℃等温

线,进而拓展为:秦岭——

淮河一线

通过三

个层次

的活动

分别引

导学生

了解温

度带的

名称及

分布、重

要的温

度带分

界线的

确定以

及不同

小结:积温值越大,可供作物生长的种植期越长,因而一年内成熟的次数随之增加。进一步了解农作物及其熟制

温度带

对农业

生产的

熟制影

响。

衔接与

过渡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还表现在各地的干湿状况差异很大。

合作探究(目标三)

活动一:对号入座

指出以下地形区: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

平原、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所在的干湿

地区,并指出我们家乡所在的干湿地区。

活动二:火眼金睛

观察“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中国干

湿地区分布图”,看看四类干湿地区之间的

分界线大致与多少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中国年降水量分布

云贵高原——湿润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润区

塔里木盆地——干旱区

华北平原——半湿润区

我们家乡在半湿润区。

学生读图得出:

湿润区

800毫米

半死润区

400毫米

半干旱区

200毫米

干旱区

其中: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

界线是800mm等降水量线,

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

线。

中国干湿地区分布

活动三:特殊的湿润区

为什么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降水量比华北地区少,却是湿润区。进一步理解干湿地区的划分取决于降水量和蒸发量,而不能单独只看降水量。

小结

构建与梳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