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要点解读

经济体制改革要点解读
经济体制改革要点解读

经济体制改革要点解读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概念

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的内容是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原有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建国初期对恢复国民经济、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都曾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体制的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弊端,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其弊端日益阻碍着我国生产力和国民经济发进一步发展。

三、经济体制改革方针的确定: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内容)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

结束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四、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原因:① 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条件。②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弊端表现:经营管理高度集中,分配中搞平均主义,农民经营没用自主权,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最先试点:安徽和四川。

()改革过程:①初步改革:安徽四川等省,率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农民获得土地使用权和生产自由支配权)。②普遍实行阶段:政治上,年,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到年有亿农户实行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③深入进行阶段:改革农村的经济管理体制,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使农业生产朝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年十四大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第一阶段:年——年(政策性调整阶段)

()原因: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弊端表现:国家对企业统的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危害: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严重压抑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姓。使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活力。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加企业的活力,把企业搞活。

()内容:①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②在所有制改革方面,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③在分配改革方面,是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

第二阶段:年至今(制度创新阶段),目标:建立以股份制为主形式现代企业制度。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

五、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对计划和市场的认识

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年,邓小平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邓小平在年的南方谈话中进一步强调: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年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年,全国人大将《宪法》第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年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创新。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最新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下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 革下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 10年后,中国将有2亿多农民变为市民。错误×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3.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对某些与本国制度不符的管理措施,以清单形式公开列明。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4.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错误×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6. 20世纪初90年代初期出现了质疑市场改革的思潮,邓小平南方讲话重申十三大改革思路,力排非议,中央决策层审势度势,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依靠土地财政积累。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8.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多元的,而决定性作用是一元的。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正确√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2017部编版)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高 【问题2】如果你是当时上述情况的农民,整天混日子、饿肚子,你想一直这样下去吗?你有何想法呢?安徽凤阳的农民又是如何做的呢?效果如何?请阅读教 材第38页《相关史事》。 【问题3】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请阅读 教材第39页。 【问题4】建国以来,我国经历了哪几次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结合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说明生产关系变 革应遵循什么规律? 【过渡】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生:思考问题,结合教材,了解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作用。 师总结: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份文书成为中国第一份农村改革的宣言书,也成为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小岗村的成功尝试得到中央的肯定,并逐步在全国推开,并正式定名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教师指出:农村的经济改革,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及时总结农民的创造,因势利导,加以推动,是党指导社会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 作交流。 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结合投影讲解。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生:自主合作交流 师点拨: 应遵循原则: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事件核心内容意义 土地改革 (1950-1952) 地主私有 农民私有 解放生产力开辟 农业发展道路 农业合作社 (1953) 私有制 公有制 进一步解放生产 力 人民公社化 (1958) 一大二公挫伤积极性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1978) 土地公有 包产到户 自主经营 调动积极性 农业大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 感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立与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勃兴的伟大变化,提高学生对历史上改革的巨大作用的认识能力;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历史内容,通过讨论逐渐认清历史事物的本质,提高学生感知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的能力,做到学史以明智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教学难点】 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合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便拉开了序幕。通过农村改革,农民“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那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12月18日,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8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下立了一份生产契约,并含着眼泪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份契约当之无愧地成为农民告别饥荒

的宣言书。这是一份怎样的契约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展示史料,并请三个学生朗读: 农民甲:“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还得慢慢晃。” 农民乙:“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咱们自己的。” 农民丙:“今年企业效益不错,年收入超过许多国有企业,我发财了,带动乡亲们也开始富裕了。” 2.读材料,分析讨论:刚才几位同学朗读的材料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变化过程。首先看一下农民甲的台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什么状况? 提示:农民甲反映了改革开放前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人们缺乏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的弊端。 3.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乙的台词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一项政策?农村的改革首先是从哪里开始的?你觉得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4.教师继续提问:农民丙所说的企业是什么企业?它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提示:乡镇企业。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哪些调整或改革? 提示:师生共同归纳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革: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②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③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④1978年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史料展示: 材料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材料二:1985年底,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工业品出售总额达1751亿元,首次超过农副产品出售总额的1680亿元。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达到8805万人,产值达到4764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始于1978年,历经改革启动和局部试验阶段(1978-1984年)、改革全面探索阶段(1984-1992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2-2000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2000年至今),至今已走过28年的历程。 改革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都由计划决定,是指令性计划在维系着国民经济运转。在所有制方面,追求的是“一大二公”。在分配领域,强调要实行按劳分配,推行的却是平均主义“大锅饭”。30年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自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扣除物价因素)增长了近14倍。我国已提前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密不可分。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对外开放也在向深度和广度推进。我国已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开放的发展格局。从1978年到2007年,对外贸易额从109亿美元增加到21738亿美元,增长约200倍。对外贸易额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也由第27位逐步攀升到第3位(2006年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国际贸易组织规则来协调、解决贸易争端,还可以通过参与制订世界贸易规则,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今后五年经济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阐述和总体部署。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下一步要积极推进如下一些方面的改革: 第一,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原则,合理界定政府职责范围,加强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同时,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继续完善政府管理方式。二是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调整政府机构设置,加强和完善从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机构,减少或撤并那些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的机构。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的权责,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三是健全政府决策机制。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以及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行综合执法,推行政府问责制。四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逐步缩小政府对投资项目的核准范围。改进和完善决策规则和程序,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责任追究制和完善投资调控体系。 第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一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继续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加快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着力完善股本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加大国有独资企业和垄断行业的改革力度,放宽市场准入,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样化。推进集体企业制度创新,发展各种形式集体经济。二是继续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认真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金融、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 第三,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一是完善财政体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二是完善税收制度。推进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改革,调整和完善资源税,研究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 第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一是深化金融企业改革。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合理确定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中小金融企业,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加快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步伐,深化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体制改革。二是加快发展直接融资。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建立多层的资本次市场体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下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 正确√ 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 10年后,中国将有2亿多农民变为市民。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3.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引进外资的过程 正确√ 中,对某些与本国制度不符的管理措施,以清单形式公开列明。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4.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正确√ 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6. 20世纪初90年代初期出现了质疑市场改革的思潮,邓小 平南方讲话重申十三大改革思路,力排非议,中央决策层审势 正确√ 度势,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资金的三分之一 正确√ 以上依靠土地财政积累。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8.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9.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增长、转方式、调结 正确√ 构,关键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10.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多元的,而决定性作 正确√ 用是一元的。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第二部分 ;单选题 1. 2013年我国经济工作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注 正确√ 重发挥()才能,加快科技创新。 A. 企业家 B. 工人 C. 高科技人才

计划经济体制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计划经济体制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摘要: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发生了惊人了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文章讨论了两个问题:计划经济体制为什么异常牢固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怎样起步的。从当初迷信计划经济体制到怀疑计划经济体制,最终到下决心摒弃计划经济体制,必须归功于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打破了长期的、不正常的寂静,造成了再也平静不下来的经济格局,使中国经济不可逆转地走向改革,走向开放,走向市场经济。 关键词: 计划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改革开放 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算起,到20XX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整整30年。这30年,中国的变化是惊人的、举世瞩目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有亲身的经历。 我们谁都不是先知先觉者,谁都不可能在1978年就能预知此后的中国经济会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我们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学习、提高、成长。 回顾这30年,使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一,计划经济体制为什么异常牢固?第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怎样起步的?在序言中,我想就这两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计划经济体制为什么异常牢固 在已经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改革是非常艰难的。尽管中国同发达国家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差距越来越大,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仍然可以照常维持下去。这一体制的性质决定了它有可能顽强地存在下去。原因是: 第一,计划经济体制把置于行政部门附属物的地位,既不能自主经营,又不能自负盈亏。的生产数量、生产品种、价格以及的生产要素供给与生产成果的销售都处于政府计划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机构的控制之下,如果想自行决定生产和经营,稍稍摆脱一下计划的安排,稍稍违背一下行政主管机构的意愿,就会受到制裁,直到把领导人撤职或给予其他处分。行政权力支撑着整个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转。因此,一个想背离计划经济的轨道,是十分困难的。同样的道理,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居民个人实际上也处于行政部门附属物的地位。个人作为劳动者,在什么工作岗位上就业和担任什么工作,都由劳动人事机构按计划安排好,流动难以如愿,抵制这种安排等于自己断送了继续工作的机会。 个人作为消费者,也要由计划部门安排,具体表现为生活必需品是凭票证供应的、住房是由单位提供的、甚至子女的升学就业也无一不同行政主管机构的

2018部编版八下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 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 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 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难点 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凤阳县凤梨公社小岗村西头严立华家低矮 残破的茅屋里挤满了18位农民。关系全村命运的一次秘密会议此刻正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的直接成果是诞生了一份不到百字的包干保证书。其中最主要的内 容有三条:一是分田到户;二是不再伸手向国家要钱要粮;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员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在会上,队长严俊昌特别强调,“我们分田

到户,瞒上不瞒下,不准向任何人透露。”1978年,这个举动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也是一个勇敢的甚至是伟大的壮举。从此揭开了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让我们一起步入《经济体制改革》,来了解这段历史。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改革的背景 史料1张三劳动实在懒,碰到重活装肚疼,自留地里去种菜。专门挑着轻活做,不管质量只图快,撒粪三锹撒一堆,锄过地里草还在。割麦丢的比收的多, 你说奇怪不奇怪? 史料2上联:过年只有二升米 下联:压岁并无一分钱 横批:我也过年 教师:出现上述史料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农村原有的体制使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支配权、经营权,“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平均分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农业发展缓慢,减缓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史料1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该“生死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开始。 史料2当时中央的方针是:“群众既然搞起了包产到户,不要硬去扭转,与群众对立,搞的既没有社会主义积极性,又没有个体积极性,生产反而下降。”中央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积极性,保护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十分正确的,在客观上支持了包产到户的发展。到1980年11月初,全国有15%的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到1981年,中央对包干到户也作出了明确地肯定。 史料3到1982年,中央的态度更明确了。中央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

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

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但是必须看到,一些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仍然没有根本解决,经济和社会领域又积累了不少新的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地区差距扩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下岗人员增多,就业矛盾突出,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等.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在许多方面仍然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尤其是 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实行计划经济是历史的使然,社会主义国家必然要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但计划经济体制有其诸多的弊端,如价格扭曲、效率损失严重等等,这些都造成了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慢。另外我国的经济政策还与当时对国际政治环境的判断有关。我国之所以要实行以重工业优先发展,带动其它工业发展的战略是和当时的政治环境,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下,我国只有靠自身力量来发展,以实现赶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目标,并且还要应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使得我国不得不选择走这条所谓的“捷径”,而并没有真正根据自身的情况,去选择优先发展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这使得我们从一开始走的“捷径”变成了一条“弯路”。 我国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过重要作用。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经济联系的愈益复杂,这一体制统得过多过死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阻碍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情况迫使我们进行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从农村到城市的不断深入,邓小平深刻分析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特别是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可不可以搞市场经济的问题,作了透彻、精辟的总回答,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下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判断题 1.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 正确√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无 2.10年后,中国将有2亿多农民变为市民。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无 3.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指的是一个国家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 正确√对某些与本国制度不符的管理措施,以清单形式公开列明。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无 4.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无 5.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正确√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无 6.20世纪初90年代初期出现了质疑市场改革的思潮,南方讲正确√

话重申十三大改革思路,力排非议,中央决策层审势度势,经过 慎重考虑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无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资金的三分之一 正确√以上依靠土地财政积累。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无 8.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无 9.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增长、转方式、调结 正确√构,关键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无 10.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多元的,而决定性作用 正确√是一元的。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无 第二部分;单选题

中国模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中国模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作者:乔榛, Qiao Zhen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80 刊名: 学术交流 英文刊名:ACADEMIC EXCHANGE 年,卷(期):2008(8) 参考文献(8条) 1.刘树成;张晓晶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特点和地区间经济差距的缩小[期刊论文]-经济研究 2007(10) 2.张维为关于中国发展模式的思考 2008 3.赵晓从"华盛顿共识"到"北京共识"[期刊论文]-南风窗 2004(14) 4.乔舒亚·库珀·雷默;《新华社参考资料》编辑部《北京共识》:中国是否能够成为另一个典范? 5.俞可平关于"北京共识"与中国发展模式的对话 2005 6.宋林飞"中国模式"的成功与未来[期刊论文]-社会科学战线 2006(02) 7.江金权解析"中国模式" 2005(25) 8.马丁·哈特·兰兹伯格;保罗·伯克特解读中国模式[期刊论文]-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5(0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周朗生.Zhou Langsheng全球化视阈下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年[期刊论文]-经济问题探索2008(12) 2.范恒山.Fan Hengshan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和基本方向[期刊论文]-理论前沿2006,479(14) 3.韩艳涛.许倩国外学者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评价[期刊论文]-经济纵横2008(5) 4.郭熙保.张平.Cuo Xibao.Zhang Ping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论争的回顾与思考[期刊论文]-江海学刊2009(4) 5.陈宗胜.高连水.周云波.Chen Zongsheng.Gao Lianshui.Zhou Yunbo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三十年回顾与展望[期刊论文]-天津社会科学2009(2) 6.宗寒.Zong Han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期刊论文]-中州学刊2008(6) 7.白永秀.吴振磊.Bai Yongxiu.Wu Zhenlei我国30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与经验总结[期刊论文]-改革与战略2008,24(11) 8.王福成.WANG Fu-cheng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光辉的30年[期刊论文]-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8(5) 9.乔榛.QIAO Zhen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本土资源[期刊论文]-求是学刊2008,35(3) 10.黄新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制度变迁的特征分析[期刊论文]-财经问题研究2002(1)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b815780939.html,/Periodical_xsjl200808016.aspx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以及今后的抉择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以及今后的抉择 经济体制改革是指按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这一客观规律的要求,对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进行的改革。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集中表现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些环节和方面又都集中在经济体制上,因此,我们改革经济体制,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为了大大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 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首先,实现了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其次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再次,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最后,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现在我国的改革面临比较复杂的形势:一方面,国内发展和国际形势对经济体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社会经济发展仍然有许多体制性障碍,迫切要求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虽然取得了诸多的成就,但是在改革中也暴露出来很多的问题和矛盾。 一、贫富差距拉大。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贫富差距在我国的表现如下: 1、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 2、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 3、区域间贫富差距扩大。 二、就业形势严峻。当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趋势也就不可避免,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也必然走向大众化,在中国这个转变过程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就业人口高峰交织在一起,从而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格外突出。我国就业形势的现状: 1、新增就业劳动力不断增加。 2、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失业率不断攀升。 3、农村就业问题更加突出。 4、人力资源开发不足。 三、环境恶化。人口的压力,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威胁,人们迫于生存,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乱伐,破坏植被。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而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我国当前主要面临的环境问题: 1. 水土流失严重; 2. 沙漠化迅速扩展;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下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浅谈 2011年在大二的上半个学期我选修了储老师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展望与回顾,虽然这门课只有短短的二十多个学时,我的专业课也与此丝毫没有关联,但由于我对这门课感兴趣以及老师讲课时注重联系实际并以自己的经历来给我们做讲解,所以对这门课我从未旷课,上课时也听得津津有味。这一学期就要结束了,为了给这门课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下面我将结合几份期刊论文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下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谈论一下自己的观点。 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是由政府通过制度设计与维护、基金筹集与管理、卫生维护调控与监督的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一种综合性医疗保障体制。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农村医疗保障体制的实现不仅需要卫生部门的持久努力更需要政府部门制度上的大力支持和资金方面的鼎力协助,政府制度上的支持和资金的协助与卫生部门的维护调控与监督这两者缺一不可。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明白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最近几年才开始办的有模有样,因为我们的国家在经过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国家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的骄人成绩,改革开放后几次经济体制的改革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扫除了障碍,经济快速发展一举成为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国家富了,以前因贫穷而无法实现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有了最基本的资金保障,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开始驶向了正轨。 为解决农村医疗保险问题2003年我国政府出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2003)》中提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供给制度。从2003年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至少要选择2-3个县(市)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到2010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随后,各地纷纷行动起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尝试。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政府从2003年发布《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之日起,全市13个郊区县、188个乡镇都开展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经过4年的发展,参合率逐年提高,筹资总额逐年增长。2007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268万, 参合率达到88.93%。2006年,参合农民中有198.4万人次获得补偿,补偿总金额达3.29亿元[2]。2007年北京市市、区两级政府将共同筹资,增加人均补助80元,使全市筹资水平提升到人均220元,市政府新增补助资金1亿元左右,依照区县功能定位实行分类补助。怀柔作为京郊区县试点区,实行了农民大病统筹新政策。农民可按20元或10元两档缴费,市区镇乡三级政府给每个农民统一补贴40元。其中,按20元缴费的,住院医药费报销起付线由过去的3000元降到1000元,报销时按1000元到6万元以上分6档,报销比例由35%到60%,报销封顶金额由3000元上升到3万元。截至6月11日,怀柔全区14个乡镇286个行政村已有12.7万名农民

现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最新资料推荐------------------------------------------------------ 现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现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1978 年至今)编制人: 李家明审核人: 储德生 2019.3.6 【学习目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 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及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 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邓小平的南方谈 话;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决定【课前 预习】结合专题复习讲义和大事年表自主复习本专题相关内容【学 习过程】进程一: 落实大事年表 1953~1956 ___________________ 农村经 济体制改革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共八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届三中全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_______________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_______________ 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_____________ 一五计划_______________ 中共十五大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_____________ 进程二: 建构知识体系(学法指导: 依据学习目标,建构本节知识的整体框架)改革开放时期经济体 制改革的三步曲时间步骤措施 _____年开始农村改革 1984 年 1 / 8

纵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

纵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 作者:时间:2014-09-26 浏览次数:103 次 探索经济新常态发展之路 在新中国65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转变。65年前,中国的贫穷和落后是今天无法想象的,旧中国没有给新中国留下什么财富,遗留下来的是一个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烂摊子。65年过去了,中国已今非昔比,虽然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走过曲折的道路,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现如今,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出现了明显不同于以往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速放缓、增长动力发生变化、经济结构需要再平衡和产业面临系统转型。纵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历程有3个明显时期:一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计划经济期;一是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期;三是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时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基础性转向决定性,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就处于这个时期。在新中国诞辰65周年之际,让我们翻开尘封的历史,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度,以科学发展观来重新审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历程,为建立“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找到一些启示。 计划经济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根据当时生产力总体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制定

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经济发展目标,实行了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对于当时恢复生产,百业待兴的国家来说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重点工业建设,加速了中国的初级工业化进程,巩固了社会主义新政权,维护了国家安全。 中国智库发起人迟竹强曾经分析,计划经济的优点是短期效果特别好。由于是提前计划好后安排实施的,所以重复建设少,基本没有恶性竞争,所以资源浪费减少,效率高而直奔目标。并且能够在特殊时期发挥特殊作用,如:经济过热或过冷时期、动荡动乱时期、战争时期,采用正确的计划经济,能迅速恢复市场秩序稳定人心,效果是立竿见影。计划经济要求目标制定正确,思想宣传度到位,各阶段报酬及劳动成果分配合理,实施方法正确、管理水平好,其效果和成果会相应地明显。除天灾人祸等不可控情况外,成果的好坏度是与以上各环节紧密相连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结果造成较大不利影响;计划经济的缺点是短期容易长期难。长期保障以上各环节良好运行难度极大,特别是上层领导团队的更替容易造成领导水平的差异化而很快产生连锁反应。还有就是下层经济体因习惯性服从上面,所以个体创新动力下降,因此意外收获减少。市场变化时,上面不变,下面只能呆板地服从;上面要求下面改变时,下面容易出现反应迟钝。 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是“大政府,无市场”时期,政府把所有的资源都集中在手中,人民生活所需由政府统一计划管理,市场服从于政府分配,没有自主权利。“搞计划经济是历史的必然,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国内外都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发展经济,除了计划经济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对于面对历史与现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部副主任余斌在评价计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经历了20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功,对它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是很有价值的。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基本经验和教训或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基本经验 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 改革者也许并没有意识到最初的,以“放权让利”为内容的改革就是产权改革,当时也没有产权理论作为指导。但是,这场改革实质上就是权利关系的调整。这种选择也许是制度变迁的内在力量的推动和人们的本能选择。无论是农村改革,还是城市的改革,或者二者相关的改革,都是以责权利关系及其制度的调整为核心和主线。农村的改革主要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推行,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乡镇的建立、发展和改革,在家庭联产承包制基础上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农业产业化等。考察这一过程,我们发现每一步改革的实质都是“产权制度改革”或“产权关系的调整”。国有改革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是产权制度改革,因为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租赁经营责任制、股份制等改革,本质上都是调整和政府的产权关系。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实质也是的利益相关者责权利的界定和调整。 2、以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 从总体上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早是从农村的土地产权制度和生产组织制度开始的。为什么制度变迁首先发生在农村?我们认为这是适应客观需要而做出的理性选择。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价格剪刀差以及户籍管理制度,使农民蒙受了巨大的利益损失。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名为集体经济,实为变相的国营经济。与城市的集体和国营经济不同的是,国家对农村的集体经济基本上“管而不包”。这样农村改革的机会成本很低,农村对新制度的需求也就更加强烈。因此,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旧的制度更容易打破,新的制度更容易产生,自发的制度变迁发生之后,更能够得到政府的迅速认可和支持。 3、允许旧体制外生产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 中国的经济体制,在旧体制的根本性变革难度较大的情况下,确实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增量改革、体制外突破来改革经济体制的结构和促进或倒逼旧体制的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