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语文 下学期 《孙权劝学》 对比阅读 练习题 (含解析答案)

七年级 语文 下学期  《孙权劝学》 对比阅读 练习题 (含解析答案)
七年级 语文 下学期  《孙权劝学》 对比阅读 练习题 (含解析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孙权劝学》对比阅读练习题

一、对比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紫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注释:①书:写信。②让:责备。③露布:不封口的文书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不辞.而别

B.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

C.自青州人魏,寻.复南奔寻.根问底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不一品学兼.优

2.翻译下列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

(2)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3.从甲文中提练出两个成语。

4.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案】

1.D

2.(1)你说事务多,怎么比得上我(事务多)吗?

(2)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写文书,也只有傅修期了。

3.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4.①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②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③都有了惊人长进,学有所成。(答出两点即可)

【分析】

1.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

A.推辞/告辞;

B.好处/更加;

C.不久/寻找;

D.都;

故选D。

2.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重点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1)重难点词语有:“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孰:谁。若:比得上。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2)重难点词语有:“露布:不封口的文书。唯:只有。耳:语气助词,了。”

3.

本题考查概括提炼成语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成语。结合“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得出成语:吴下阿蒙,意思是比喻人学识尚浅。结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得出成语:刮目相待,意思是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4.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结合“蒙辞以军中多务”“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分析,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结合“蒙乃始就学”“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得出:都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结合“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分析,学习后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点睛】

(乙)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小的时候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进入魏国,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气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飞快地奔跑。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狠狠地责备他,不给他答复(帮他回信)。于是傅永就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③炳烛:点燃蜡烛。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5.解释加点的词语。

(1)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2)恐已暮.矣__________

6.翻译下列语句。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7.在课本里,编者为(甲)文加了《孙权劝学》的题目。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该文段再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8.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

【答案】

5.到迟、晚

6.(1)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这么晚才了解到呢!

7.示例一:吕蒙读书甲文主要讲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勉下发愤读书、长进才略的故事。

示例二:鲁肃识人甲文主要是从鲁肃的角度阐释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的道理。8.示例一:吕蒙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知错就改。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像他一样,这样才能够不断进步。

示例二:晋平公认为“吾年七十”学习已晚,其实学习是不受年龄限制的,只要学习,无论何时都为时不晚,更何况我们还年轻呢?

【分析】

5.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

(1)句意: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过:到。

(2)句意:恐怕已经晚了。暮:迟,晚。

6.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注意重点词:

(1)但:只,仅;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

(2)即:就;更:另,另外。

7.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文章篇幅短小,通篇主要记录人物的几次对白,却传神生动地塑造出了几个艺术形象。“孙权劝学”这个标题是从孙权这个人物形象出发拟题。同样,我们拟题时可从其他两个人物入手。先看吕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发奋读书,而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通过鲁肃的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和吕蒙的回复“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出了吕蒙知错就改、认真学习的精神。所以标题可拟为“吕蒙读书”。再看鲁肃。鲁肃面对多日不见大有长进的吕蒙感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知,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所以标题可为“鲁肃识人”。

8.

本题考查对文章中心的理解。甲文讲述了鲁肃在孙权的劝说下努力学习,最后有所成就的故事,塑造了善于接受他人正确的意见,知错就改的人物形象。乙文的晋平公认为“吾

年七十”学习已晚,但通过师旷“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可知,学习是不受年龄限制的,只要想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晚。从中得出启示回答即可。

【点睛】

译文:

乙文: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已经七十岁了,想再学习,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说:“为什么不把蜡烛点着呢?”平公说:“怎么会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国君啊?”

师旷回答:“我这个瞎子哪敢和他的国君开玩笑呀!我是听说,年少又能好学,如同刚升起的太阳,阳光渐明。年壮又能好学,如同中午的太阳,光芒四射。年老又能好学,如同点燃的蜡烛,火光明亮。点燃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听了说:“说的好啊。”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孔子学鼓琴于师襄①子,十日不进②。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③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④而长,眼如望羊⑤,心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⑥也。”

(注释)①师襄:春秋时鲁国的音乐家。②不进:不再学新的内容。③穆然:严肃的样子。④几然:高大的样子。几通“颀”,长。⑤羊:通“洋”,远方。⑥《文王操》:古琴曲名。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即更.刮目相待(2)可以益.矣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1.找出(甲)(乙)两文中侧面描写学习者学有所成令人赞叹的句子。

12.请举出一则我国古代通过勤学苦读最终学有所成的事例。

【答案】

9.(1)另,另外(2)增加,指增加新内容,学习新的内容

10.(1)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我已经熟习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

11.甲文: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乙文: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⑥也。

12.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

9.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更,古今异义词,另,另外;益,古今异义词,增加。

10.

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但,只,仅;当,应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语气词,表示限制语气,罢了。(2)习,学会,熟悉;数,拍节之数,指演奏技巧。11.

考查对文言文内容和侧面描写的理解。侧面描写,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甲文中,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吕蒙的长进通过与鲁肃的对话表现出来,即“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乙文讲述了“孔子学琴”的故事,孔子学琴,锲而不舍,学习一首琴曲,不单会弹,还要深入到更深的层次里。纵然师襄子说可以了,要进一步教孔子别的,但对孔子而言,还不算真正学会。于是,孔子不断深入,从会弹,到掌握技巧,又进一步到了解它的意趣,进而,再去领会曲子所描述的人物。文中师襄子辟席再拜,从侧面描写了孔子学习的专注,即“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12.

考查课外知识积累。根据题干要求列举古代通过勤学苦读最终学有所成的事例即可。如,西汉学者匡衡凿壁偷光,后来成了知识渊博的学者;晋代孙康映雪苦读,学有所成,他当了高官等。

【点睛】

参考译文:

【乙】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练了十天却不另学新曲子。师襄子说:“你可以学新乐曲了。”孔子说:“我已学会了乐曲,但节奏的技巧还没有掌握。”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节奏的技巧,可以学新乐曲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乐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悟了乐曲的思想感情,可以学习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不能想象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从你的弹奏中,仿佛看到有个人正在严肃地沉思,安然地在高处瞻望,胸怀着远大的志向。”孔子说:“我也想象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了:他有着黑黑的面孔,高大的身材,目光凝视远方,好像是个王者,正在关注着四方。除了周文王,还有谁能是这个样子呢!”师襄子离开座位,向孔子行了再拜之礼,说:“老琴师传授此曲时就是这样说的,这支曲子叫做《文王操》啊!”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

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乙)周蕙,字廷芳,泰州人。为临洮卫卒,戍兰州。年二十,听人讲《大学》首章,惕①然感动,遂读书。州人段坚,薛瑄门人也,时方讲学于里。蕙往听之。与辨析,坚大服。诲以圣学,蕙乃研究《五经》。又从学安邑李昶。昶,亦瑄门人也,由举人官清水教谕②。学使者叹其贤,荐昶代己,命未下而卒。蕙从之久,学益邃。恭顺侯吴瑾镇陕西,欲聘为子师,固辞不赴。或问之,蕙曰:“吾军士也,召役则可。若以为师,师岂可召哉?”瑾躬送二子于其家,蕙始纳贽③焉。后还居泰州之小泉,幅巾深衣④,动必由礼。州人多化之,称为小泉先生。以父久游江南不返,渡扬子江求父,舟覆溺死。蕙门人著者,薛敬之、李锦、王爵、夏尚朴。

——节选自《明史》注:①惕然:警觉的样子。②清水教谕:清水的教谕。教谕,官名。③纳贽:初次拜见长者时馈赠礼物。④幅巾深衣:头裹围巾,身着长衫。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即更.刮目相待更:

②戍.兰州戍:

③惕然.感动然:

④瑾躬.送二子于其家躬:

14.翻译下面的语句。

若以为师,师岂可召哉?

15.甲乙两文的主要人物分别是谁?请谈谈你的看法。

16.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答案】

13.①另、另外②守卫③……的样子④亲自

14.如果作为老师,难道老师是可以召唤的吗?

15.甲文的主要人物是吕蒙,因为他的成长和进步证明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文中也写了吕蒙读书学习前和读书学习后的强烈对比,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乙文的主要人物是周蕙,全文主要写他如何开始学习、学习如何进行,后来得到了什么反响。

16.侧面描写,甲文通过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衬托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通过周蕙的才能展现,让他人服气。

【分析】

13.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释义。“更”,一词多义,另、另外。“戍”,本义,守卫。“然”,形容词后缀,……的样子。“躬”,副词,亲自。

14.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若,如果。以,把。岂,难道。可,可以。召,召唤。

15.

甲文中出现的人物有孙权、吕蒙、鲁肃。其中吕蒙是主要人物,通过他因为读书获得进步的事例,说明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他读书前后强烈对比,突出了学习的重要。孙权是一个劝导者。鲁肃是对吕蒙读书有所成的见证者。乙文人物众多,但主要人物是周蕙,文章主要记叙了他开始学习,然后跟随不同的人学习,最终学有所成,为人师,教化乡里的故事。

16.

甲文通过鲁肃的反应“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从侧面表现了吕蒙开始读书后的变化之大,才略长进之快。乙文“瑾躬送二子于其家”“州人多化之,称为小泉先生”通过他人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周蕙的才能出众,学识渊博,把众人折服。

【点睛】

译文:

乙:周蕙,字廷芳,是泰州人,是守卫临洮的士兵,驻守的兰州。二十岁的时候,只人讲《大学》首章,觉得警醒而感动,于是开始读书。州人段坚是薛瑄的门人,当时正在乡里讲学,周蕙前去听讲,与他辩论剖析,段坚非常佩服。用圣人之学来教诲他,于是周蕙开始研究《五经》。又跟从安邑李昶学习。李昶也是薛瑄的门人。因为是举人,做了清水的教谕。学政赞叹他的贤德,推荐李昶代替自己,命令还未下达,李昶就去世了。周蕙跟着他学习了很久,学问日益深邃。恭顺侯吴瑾在陕西驻扎,想要聘他做自己孩子的老师。坚持拒绝不去。有人问他原因。周蕙说:“我是一个军士,召唤我去服兵役可以。如果是去做老师,老师怎么能召唤呢?”吴瑾恭敬地把两个孩子送到周蕙家里,周蕙才接受了拜师的礼物。后来回到泰州小泉居住,头裹围巾,身着长衫,行动一定要遵照“礼”。一州的人大多被他教化,称他为小泉先生。因为父亲长时间在江南游玩不回来,渡过扬子江去找父亲,船翻溺水而死。周蕙门人当中最著名的有,薛敬之、李锦、王爵、夏尚朴。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望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戏:取笑。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黑暗。17.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孤.常读书(孤:孤独)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B.卿今当涂掌事

..(掌事:当道,当权)蒙辞.以军中多务(辞:推辞,推托)。

C.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于:向)盲臣安.敢戏其君(安:怎么)

D.欲学,恐已暮.矣(暮:晚、迟)何不

..炳烛乎(何不:为什么不)

18.下列对(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B.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C.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D.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甲)(乙)两文可以看出,学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B.同样是劝学,揣摩两者的语气,孙权是王者,他的语气是命令式的;师旷是臣子,他的语气是劝谏式的。

C.(乙)文中师旷打了三个比喻劝晋平公学习,师旷很巧妙地点明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时,但与摸黑走路相比较,还是好得多。从而成功地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乙)两文都是劝人学习的,从劝人的方法看,孙权和师旷不同。孙权是以自己和吕蒙比较,说自己惜时苦学,学问高深,用现身说法说服吕蒙。师旷则用形象的比喻讲明老年学习的重要,从而说服晋平公。

【答案】

17.A

18.D

19.哪里有作为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

20.B

【分析】

17.

A.句意:我经常读书。孤,古代王侯的自称。故选A。

18.

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故断句为: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故选D。

19.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安,怎么,哪里。为,作为。乎,呢。

20.

B.甲文当中,孙权劝说吕蒙要读书,既有君王命令的语气“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又有作为朋友现身说法的真切劝诫。故选B。

【点睛】

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

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乙: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平公说:“讲得好啊!”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熟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孔子谓伯鱼①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唯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汙池②,水潦③注焉,雚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

(选自《孔子家语》,有删改)(注释)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②汙(wū)池:水池。③水潦:雨水。2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见.往事耳

(4)及.鲁肃过寻阳

22.把甲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史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B.古人都可以自称“孤”,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可以亲密地称“卿”。

C.孙权严厉批评吕蒙不爱学习,并现身说法,使吕蒙认识到读书的必要性。

D.孔子认为:打扮外表让人容貌光彩,学习让人更有智慧,二者道理很相似。24.甲文是如何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的?

【答案】

21.推托;研究;了解;到,等到

22.(1)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2)兄长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23.D

24.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吕蒙和鲁肃的论议和“结友”,侧面烘托出吕蒙才略

的惊人长进。

【分析】

21.

对于文言实词的理解,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见”,古今异义,了解;“及”,古今异义,等到。

22.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1)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当涂,当道,当权;掌事,掌管政事。

(2)大兄:对朋友辈的敬称;见事,认清事物。

23.

A.《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B.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是用了循循善诱的亲切语气劝说。“严厉批评”错误;

故选D。

24.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和写法。文章塑造吕蒙这一形象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由文中可知,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拜蒙母”和“结友”,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点睛】

参考译文:

乙:孔子对伯鱼说:“鲤呀,我听说有可以整天使人不知厌倦的,恐怕只有学习吧!专一个人的容貌形属体是不值得向人炫耀的,勇猛的力气是不能让人感到害怕的,祖先是不值得向外人称道的,宗族姓氏不值得称耀的。最后有好的名声,扬名四方、流芳后世的,难道不是学习的功效吗?所以君子不能不学习,容貌不能不修饰。让人远远看起来有光彩的,是修饰容貌的结果;让人靠近感到聪明睿智的,是学习的作用。就好像一个污水池,有雨水流到里面,苇草丛生,虽然有人来观看,可有谁知道它的源头呢?”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

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④懿,美好

25.下列加点词在文句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见.往事耳(了解)

B.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

D.遂.七年不返(才)

26.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答案】

25.D

26.B

27.A

【分析】

25.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D.“遂七年不返”的“遂”是“竟然”的意思,不是“才”。

26.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的意思是: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故答案为B。

27.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可知,孙权并没有要求吕蒙要钻研经书。据此,A项的理解是错误的。

参考译文:

【乙】

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

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司马光《孙权劝学》)(乙)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①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②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③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④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说.,终宴。普临机制变,能回帝意类此。

(选自毕沅《赵普独相凡十年》)(注释)赵普:字则平,北宋初年宰相。帝:指宋太祖赵匡胤。①除:封授。②可:同意。③骤:突然。④供帐:供宴会用的帷帐、用具等物。

28.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标一处

...)。

刑赏者天下之刑赏

2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_)

③裂.其奏投诸地(___________)④帝大说.(__________)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帝素嫌其人,不与。

31.根据(乙)文内容回答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32.(甲)(乙)两文在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答案】

28.刑赏者/天下之刑赏

29.难道,哪里擦拭撕裂,撕开同“悦”,高兴

30.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脱。

②皇帝向来讨厌那个人,不同意升迁。

31.①劝说皇帝要以国事为重,公正刑赏;②劝说皇帝要体恤民情,站在百姓的立场思考问题。(意对即可)

32.甲文主要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鲁肃对吕蒙的评价、结友的言行,来侧面表现吕蒙学习的进步;乙文主要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通过赵普自身的言行,来表现赵普关心天下、执着坚定和随机应变。

【分析】

28.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整体把握句子翻译,根据句子成分断句。刑赏者(刑罚与奖赏,主语)/天下之刑赏(是天下人的刑罚与奖赏,谓语)。

29.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岂,难道。

(2)即更刮目相待: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刮,擦拭。

(3)裂其奏投诸地:撕裂奏折扔之于地上。裂,撕裂,撕开。

(3)帝大说:皇帝非常高兴。说,通“悦”,高兴。

30.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辞:推托、推辞。以,拿。务,事务。

(2)素,向来。嫌,嫌弃,讨厌。其人,那个人。与,给予。

31.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1)结合第一段“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等句子可知,当皇帝以自己的喜怒作为选拔人才、处理公务的标准时,赵普能够坚持原则,坚持向皇帝提出建言,劝说皇帝要以国事为重,公正刑赏,体现了其“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精神。

(2)结合第二段“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等句子可知,当皇帝因为下雨影响自己宴会而生气时,赵普能够指出皇帝的错误意识,劝说皇帝要体恤民情,站在百姓的立场思考问题,表现出其“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精神。

32.

本题考查写作方法。

(1)甲文。结合“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可知,甲文作者用鲁肃的话、结友而别的行为,用鲁肃的震惊,侧面表现了吕蒙学习进步之大,故可知,甲文运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方法。

(2)乙文。结合“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等句子可知,这里直接运用了赵普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来展现赵普为国举荐人才的坚持和正直,敢于直言,指出皇帝的错误,正面表现了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的精神,结合“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

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可知,运用语言描写,直接写出了赵普的随机应变能力,故可知,乙文主要运用正面描写的方法展现赵普关心天下、执着坚定和随机应变的形象。

【点睛】

译文:

(乙)赵普单独担任宰相总共十年,处事刚毅果断,把天下事作为自己的责任。曾经想要授予某人担任某个官职,皇帝不任用;第二天,又上奏此事,(帝)仍然不任用;第三天,还是上奏此事。皇帝发怒,撕裂奏折扔之于地上,赵普面色如故,慢慢拾起奏折回去,粘补缝合,又像以前一样上奏。皇帝醒悟,终于同意了他的奏请,后来(那个由赵

普举荐的人)果然以胜任本职工作著称。又有立了功劳应当升官的人,皇帝向来讨厌那

个人,不同意升迁。赵普竭力请求(皇帝)给予升迁,皇帝发怒说:“我不同意(他)升官,想怎么样?”赵普说:“刑罚用来惩治恶人,奖赏用来酬劳立功者。刑罚与奖赏,是天

下人的刑罚与奖赏,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刑罚与奖赏啊,哪里能够因为喜爱或讨厌而独断!”皇帝不听,起身,赵普跟着他。皇帝进宫,赵普站在宫门旁,许久不离开,皇帝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

一天,(皇帝)举行盛宴,一场大雨突然袭来,很久未停。皇帝的怒气表露在脸上,左

右大臣都十分震惊害怕,赵普于是对皇帝说:“皇宫外面的老百姓正渴盼雨水,这场大雨对您的盛宴有什么妨碍呢!不过沾湿幕帐和乐工的衣饰罢了。百姓盼到了雨水,个个喜笑颜开,奏乐庆祝。正处在这个欢乐的时刻,我等请求乐官(就)在雨中献技。”皇帝非常高兴,直到宴会结束。赵普随机应变,能像这样使皇帝回心转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33.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太夫人以.荻画地B.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

C.及.鲁肃过寻阳/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D.卿言多务./惟读书是务.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35.(甲)文孙权是如何劝导吕蒙学习的?(乙)文欧阳修学有所成的原因是什么?36.两文都突出了人物读书有成,但描写的角度不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

【答案】

33.A

34.(1)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2)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他只致力于读书。

35.孙权从读书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委婉批评,以自身为例劝说吕蒙多读书。欧阳修成才除了自身刻苦勤奋,借书而读,还有母亲善于教育。

36.吕蒙的读书有成是通过鲁肃的言行从侧面衬托出来的;欧阳修则是通过赞美他自幼的诗赋水平和成人一样高直接表现的。

【分析】

33.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A.以:都是介词,用;

B.当:动词,掌管/动词,应当;

C.及:动词,到,等到/动词,赶得上;

D.务:名词,事务/动词,致力,从事;

故选A。

34.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士(读书人),更(另外),刮(擦拭),惟(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务(致力,从事)”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惟读书是务”是宾语前置句,翻译时按“惟务读书”的顺序翻译。

35.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第一问:甲文中,孙权作为吴国之主,他能够关心下属,“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鼓励吕蒙要多学习,当吕蒙找借口推辞时,他不急不恼推心置腹,“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声明要求他读书的目的是在博览群书中了解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循循善诱,从读书的必要性劝说;又现身说法,“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亲身感受,从读书的可能性劝说,丝毫未摆当权者的架子,不以威压的方式逼迫吕蒙去读书。第二问:欧阳修“多诵古人篇章”“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他自身刻苦勤奋;“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借书而读;母亲“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善于教育。这些是欧阳修学有所成的原因。

36.

本题考查分析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作用的能力。甲文中,“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的大惊,表明吕蒙读有所成,这是侧面描写,是用鲁肃的言行进行衬托;乙文中,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这是正面描写,通过赞美他自幼的诗赋水平和成人一样高,直接表现他读书有成。

【点睛】

【乙】参考译文:欧阳修在四岁时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欧阳修的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此机会抄录下来。

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欧阳修只一心一意努力读书。他从小时候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与大人一样有文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①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①俟:等待,等到。

3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_)

(2)但.当涉猎(__________)

(3)尝.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

(4)及.长(__________)

38.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B.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C.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D.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39.把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

40.分析(甲)(乙)两文中吕蒙与司马光两人的学习经历有何相同之处?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答案】

37.(1)推托(2)只,只是(3)曾经(4)等到

38.B

39.(1)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2)(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40.示例:①吕蒙和司马光都认真好学,博览群书,最终都学有所成;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一个人是否成才不是先天的聪慧,而是后天的努力。所谓勤能补拙,多学习,多思考,才能学有所成。

【分析】

37.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作答此题,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及通假字、古今异义。(1)辞,古今异义,古义“推托”,今义“不接受,请求离去”,这里取古义;(2)但,古今异义,古义“只”,今义是表转折的连词,这里取古义;(3)尝,古今异义,古义“曾经”,今义“品尝”,这里取古义;(4)及,动词,等到。

38.

本题考查文言句读。作答此题,先翻译句子,在了解句意的基础上句读。句子意思是:其他兄弟已经会背诵并玩耍休息去了,他却独自关门不出,等到能够背诵才停止。根据句意正确的断句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故选B。39.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1)孤: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治经:研究儒家经典;博士:古今异义,古义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这里取古义。

(2)用力:下的力气;收功远:收获就长远;乃:于是,就。

40.

第一问:考查内容理解。甲文“蒙乃始就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以看出吕蒙认真学习,博览群书,才干谋略与之前大不相同。乙文“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可以看出司马光勤奋好学;“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可知他博览群书;“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可知最终司马光学有所成。

第二问:考查语言表达。示例:吕蒙与司马光两人的学习经历告诉我们,要想博学、成才,一定要刻苦学习。一个人是否成才不是先天的聪慧,而是后天的努力。吕蒙学习后,不再是“吴下阿蒙”,司马光记忆比不上别人,但是肯勤奋刻苦终有所成。可见勤能补拙。

【点睛】

乙文参考译文:司马光,(他)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掌管编写《资治通鉴》,是当时的有名的功臣。他小时候,担心记忆能力比不上别人,其他兄弟已经会背诵并玩耍休息去了,他却独自关门不出,等到能够背诵才停止。(司马光)自己说:“(因为)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才能终身不忘。”等到(司马光)长大了,他读遍了古代书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可以不背诵,有时骑马走路,有时半夜睡不着觉,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一年归来,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同“无”,不足。④懿:美好。

4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及.鲁肃过寻阳:

③当日.知其所亡:

4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以.就懿德

B.水陆草木之.花其反激之.力

C.妻跪问其.故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D.若中道而.归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4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孙权要求吕蒙不但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乙)文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有恒。

4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45.(乙)文中羊子之妻告诉羊子一个什么道理?对羊子有怎样的影响?

【答案】

41.①推脱②到,等到③每天

42.B

43.A

44.若中途返回,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45.求学要持之以恒。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分析】

41.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1)辞:动词,推脱。(2)及:介词,到。等到。(3)日:古今异义,每天。

42.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介词,用\连词,来;

B.助词,的\助词,的;

C.代词,他\代词,其中;

D.连词,表修饰,不译\连词,表转折,却;

故选B。

43.

A.根据甲文中的“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可知本项“而且要钻研经书”赏析有误。故选A。

44.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若(如果),而(表修饰,不译),何异(有什么不同),斯(这)”是本句的重点词。

45.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羊子妻说的“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可知她告诉羊子的道理是求学要持之以恒。根据“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可知对羊子产生的影响。

【点睛】

译文:

乙: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孙叔以吕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两。吕蒙未及受封而疾发,权迎置于所馆之侧,所以治护者万方。时有加针,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唏,夜不能寐。病中瘳,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已而竟卒,年四十ニ。权哀痛殊甚,为置守家三百家。

(选自《三国志·吕蒙传》) 4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

⑵及.鲁肃过寻阳______

⑶欲数.见其颜色_______

⑷则喜顾.左右言笑_______

4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

..邪B.卿今者才略

C.欲数见其颜色

..

..D.又恐劳动

4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⑵吕蒙未及受封而疾发,权迎置于所馆之侧。

49.结合两文,说说孙权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

46.推托等到多次回头看

47.B

48.⑴有志气抱负的人(或读书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⑵吕蒙没有赶上受封就病了,孙权把他接来安置在自己所驻馆舍附近。

49.孙权劝吕蒙学习,在吕蒙生病时又百般照顾,在其死后万分痛惜,可见孙权是个爱惜人才、贤明的君主。

【分析】

46.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⑴辞,古今异义词,推辞;⑵及,古今异义词,等到;⑶“欲数见其颜色”意思是:想多去看望几次。数,指多次;⑷顾,古今异义词,回头看。

47.

考查古今异义词的掌握。

A.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B.古今义一样,都指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C.古义:面容,脸色。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D.劳动:在文中指影响吕蒙休息。今义:指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

故选B。

48.

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注意重点词的解释:⑴士,读书人;三,几天,这里指“几”;即,就;更,另,另外;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何,为什么;见事,知晓事情;乎,啊。表感叹或反问语气。

⑵未,没有;及,赶上;疾,病;置,安置;于,在;侧,附近。

49.

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人物相关故事情节及人物描写分析。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分析。《孙权劝学》中,孙权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三国志·吕蒙传》中,在吕蒙生病后,孙权“置于所馆之侧,所以治护者万方。时有加针,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唏,夜不能寐。病中瘳,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吕蒙死后,孙权“哀痛殊甚,为置守家三百家”,可见孙权爱才、惜才,是一位贤明的君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