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评价题

自然资源评价题
自然资源评价题

概念:自然资源

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能被人类开发利用以提高其福利水平或生存能力的、具有某种稀缺性的、受社会约束的各种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生物资源: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利用与可能利用的生物,包括动、植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等

气候资源:是指气候条件中可被利用来产生经济价值的物质和能量,即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气候条件,包括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

农业生物资源:是指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生物资源,以及开始转入农业自然资源行列的生物条件。

土地资源——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水资源:包含水量、水质两个方面,是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命生存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为社会直接利用或待利用、参与自然界水循环、影响国民经济的淡水。

掌握:自然资源的基本特性

1.总量有限性

指资源的数量,与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相矛盾,故必须强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2.时空分布不平衡性

指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显著地域差异;某些可再生资源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质规律。

3.种类间相互关联性

每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故必须强调综合研究与综合开发利用。

4.利用途径多向性

指一种资源可以提供多种用途,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或技术的发展,其利用方式会越来越多。

5.开发利用变动性

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围和利用途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拓展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理解:自然资源评价遵循原则

1.以人类的利用为核心

人类利用是准则,不同利用目的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2.遵循经济规律

直接或间接利用自然资源是一般经济活动或生产过程的必备环节。

3.遵循自然规律

自然资源的形成、分布、特性及其演化必然遵循自然规律。

4.遵循区域综合性规律

自然资源是地理及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

5.评价结果应以实用性为目标

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资源评价的最终目的。

第二章

气候资源特点:

时间上的节律性与波动性

由于太阳辐射季节、昼夜的周期性更替,造成了气候资源的节律性变化,形成了各地区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节律性变化不是绝对固定的,而有所波动,甚至出现异常变化,这种波动往往具有随机性。

空间上的区域差异性

宏观尺度:地球运转特点、地表海陆分布差异,造成气候资源地带性的纬度差异和海陆差异。

微观角度:由于地形、海拔等下垫面微地貌的作用,造成气候资源小围的非地带性差异。

非资产性

有价值。利用价值高,无论是生产生活都不可或缺。

无价格。数量巨大、流动性强、无边界、无法人为控制、唾手可得却无归属等特点使之无法成为商品,无价格可论。

可再生性

气候资源归根到底是来自太阳辐射,如果利用合理,保护得当,可以反复、永久利用。

在当前生产力水平下,人类以适应和利用气候资源为主,只能在有限的围施加影响。

掌握中国太阳总辐射空间分布格局及区划:

南北差异不显著,西部优于东部;青藏高原最丰富,其次是西北,川黔最贫乏。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大

西北气候干旱,晴天多,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大

阴雨天多,多雾,日照时数少

掌握中国风能资源空间分布格局:

风能丰富区

东南沿海、半岛、辽东半岛

三北地区

松花江下游区

风能较丰富区

东南沿海陆和渤海沿海区

三北的南部区

青藏高原

风能可利用区

两广沿海区

大小兴安岭地区

中部地区

风能贫乏区

川云贵和南岭山地区

雅鲁藏布江和昌都区

塔里木盆地西部区

三北(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丰富带,风能(功率)密度在200~300W/m2以上,有的可达500W/m2以上,如阿拉山口、达坂城、锡林郭勒等地,可利用的小时数在5000h以上,有的可达7000h以上。这一风能丰富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三北地区处于中高纬度的地理位置有关。

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包括、、、、、、和等省(市)沿海近10 km宽的地带,年风功率密度在200W/m2米以上。

第三章

概念:无霜期与无霜冻期、活动积温与有效积温

无霜期:一年地面出现白霜的终、初日之间的持续天数。

无霜冻期:一年地面温度>0℃的初、终日之间的持续天数。

有效积温指对植物生长发育起有效作用的温度值,即植物生育期扣除上限以上部分和下限以下部分后的有效温度之和;

活动积温指日平均气温大于某一下限温度的持续累计的活动温度之和。

理解≥0℃积温和≥10℃积温的地学意义: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后,农耕活动开始,喜凉耐寒植物开始萌动生长,此期间的热量资源不仅影响作物品种选择,而且影响熟制。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后,喜温植物开始生长,喜凉植物积极生长,此期间的热量资源直接影响春播作物的生长,≥10℃积温是评价农业气候资源最重要、最普遍的指标。

第四章生物资源评价

概念:森林资源调查

森林资源调查:对一定围的森林,按预定调查目的,通过测地、测树、GPS、RS、GIS等技术手段,系统地收集、处理森林资源有关信息。其容包括以下四类。

生物资源特征有哪些?

(1)相互关联性与综合整体性

任何生物物种在自然界中都不是单独存在。

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生物物种都占据一定的生态位。

各种生物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协同进化

(2)稳定性与有限性

生物资源要素及其生态系统对外部干扰具有反馈机制。

生物个体及其系统受外部干扰超过极限时,系统即崩溃。

系统组成种类和结构越复杂,抗干扰力就强,稳定性就大

(3)动态性与周期性

生物个体不成熟发育到成熟;其系统结构和功能也不断变化

动态性有周期性和非周期性之分,但周期性科研价值更高些

周期性由生态系统中生物(生命)活动的周期性循环所决定

(5)地带性与异质性

不同水热组合的环境差异性造就了生物分布的纬经度地带性。

同一种生物分布在不同地区,其资源数量与质量差异明显。

生物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只是前者强调规律、后者强化差异

生物资源的价值构成是什么?

(1)消耗性利用价值

是指没有经过市场,而被原产地居民直接消耗的生物资源价值;其价值评估一般采用估算法得到,假定该产品不是被直接消耗而是通过市场交易,其估价参照物是与该种资源相似的或可替代资源的市场价格

(2)生产性利用价值

指用于市场交换产生的生物资源商业产品,其一般在食品、纺织、化工、建筑等国民经济行业得到体现;但由于生物产品的成本很难估测或者直观感很低,因此

其价值一般被低估。

(3)非消耗性利用价值

没有进入市场直接消耗的价值,主要指生物资源的环境和生态功能,如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轻污染、维持生态平衡以及旅游和观赏等;其评价一般采用“假定失去损失多大的原则”

(4)选择价值

生物种类繁多,人类已经做过比较充分研究的只是极少数,大量生物的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它们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但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它的各种潜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

(5)存在价值

环境伦理观告诉我们:所有物种都有其合理的生存权利,世界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任何一方的健康存在和兴旺都依赖于其他方面的健康存在和兴旺;可持续发展理论或思想就是基于此。

我国三大类森林调查的名称是什么?

一类调查: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由国家林业局部署、省林业局组织、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负责的专业技术人员完成。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主体为国有林业局、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单位

三类调查:作业设计调查

是林业基层单位为满足伐区设计、抚育采伐设计等的需要而进行的调查,是为作业设计而进行的森林调查。

概念:草地资源评价

草地资源评价:在草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草地生境、草地植被与草地生产力及其综合评定的过程,目的是为区域草地资源开发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草地资源特征有哪些?

(1)人为干扰大

天然草地已完全受到人类干扰和控制

人工草地大面积替代天然草地,不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

退化草原是我国最大的脆弱生态系统,无论面积还是程度。

(2)生产力高

草原资源初级生产力稍低于森林资源初级生产力;

草原资源次级生产力稍高于森林资源次级生产力

家畜次级生产力大于野生食草动物的生产力。

(3)物质循环性强

相对农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流弱

草地生态系统物质自给力强

实验表明,草地生态系统自然恢复力大。

草地载畜量表示方法有哪些?

家畜单位法:单位时间、单位面积草地上可以养活的家畜数目(羊单位/年·公顷)。(一头牛、一匹马、驴、骡各等于5个羊单位)

时间单位法:单位面积的草地上,可供1个羊单位家畜放的时间(年/羊单位·公顷)。

面积单位法:单位时间,1个羊单位家畜正常生长所需草地面积(公顷/羊单位·年)。

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特征有哪些?

①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②优质资源比重较小,劣质资源比重较大;

③资源种类齐全,组成结构良好;

④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第五章土地资源评价

概念辨析:土地生产力与土地生产潜力

土地生产力: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持续生产出人类需要的生物产品的能力。

土地生产潜力:指在一定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

土地资源基本特性有哪些?

(1)自然特性

(2)经济特性

(3)生产能力

土地评价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多样性原理

不同的地区具有各自独特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别;随时间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同一地区的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也会发生变化。

可比性原理

土地评价的结果是所评价的地区土地质量好坏程度的反映,因此必须具有可比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或指标体系。

综合性原理

构成土地质量的土地性状有很多种,如气候、土壤、植被等,而这些性状也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如气候包括光照、气温、降水等;土壤包括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等。同时,土地不同性状或不同因素间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土地质量是一个多样因素影响的统一体。所以,分析土地质量和土地用途时,一定要全面地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采用综合、全面分析的方法。

限制性原理

不同土地用途在某种土地质量上的适宜程度不同,实质上就是土地用途的限制不同。所谓限制性,是指土地质量不能满足土地用途要求的程度,如某种作物在某个生育期需要速效磷达到 30ppm,而实际土壤中l0ppm,那么这时速效磷就是限制性因子。

系统分析原理

一个系统是由各种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集合,具有一定的边界和结构,这就决定了系统功能,即决定了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土地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土地利用系统,包括两个要素:土地和土地利用。土地评价时,应尽量应用系统分析的原理,如何改善土地利用系统的结构,获得最理想的产出与投入之比。

相对性原理

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土地质量上存在很大差异。为了评价地区的实际需要,往往在评价时将本地区质量最好的土地定为一等地,最差

的土地定为末等地,这样处理会使不同地区的土地质量等级之间的差异不尽一致,同一等级土地的实际质量也可能不一样,因此土地评价的结论是相对于一定地区而言的。

土地利用评价原则有哪些?

生产性原则:实用性,为生产的实际应用服务的,结合土地利用实际

综合性原则土地是自然-社会经济综合体

主导因素原则对土地质量起主要限制作用的主导因素研究

针对性原则要以一定的土地利用(用途)为前提

比较性原则多方面进行比较

动态性原则土地评价的结果要及时修正、更新

概念:土地适宜性与土宜

土地适宜性:土地在一定条件下对不同利用用途的适宜程度,主要是指自然适宜性。

土宜:特殊土地适宜性

第六章水资源评价

相对于其他自然资源,水资源特点是什么?

数量有限性与物质循环性;

时空分布极其不均一性;

用途广泛、不可替代性;

利害两重性。

掌握中国水资源五个自然特点;

A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我国拥有的年淡水资源总量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185m3,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B受季风影响,水资源的时间分布极不均衡。由于降水季节过分集中,大部分地区每年汛期连续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一80%,不但容易形成春旱夏涝,而且水资源量约有2/3左右是洪水径流量,形成江河的汛期洪水和非汛期枯水。C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与耕地、人口、经济布局不相匹配。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北方地区(长江流域以北)面积占全国63.5%,人口约占全国的46%、耕地占60%、GDP占44%,而水资源仅占19%。

D江河高泥沙含量是一个突出问题。我国西部地区是长江、黄河、珠江和众多国际河流的发源地,地形高差大,又有大面积的黄土高原和岩溶山地,自然因素加上长时期人为的破坏,使很多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对当地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也使许多江河挟带大量泥沙,黄河的高含沙量更是世界之最。

E受全球性气候变化等影响,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明显减少。近30年来,全国地表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变化不大,但南方地区河川径流量和水资源总量有所增加,而北方地区水资源量减少明显,部分流域已从周期性的水资源短缺转变成绝对性短缺。

理解中国当前面临的四个水资源问题;

缺乏统一规划,洪涝灾害风险加大;

全国的堤防长度由70年代的ll万km发展到目前的25万km。堤线越来越长,堤防越来越高,洪水蓄泄的空间越来越小,致使许多江河在同样流量情况下,洪水水位不断抬高,造成加高加修堤防与抬高洪水水位的恶性循环。由于堤防不断

加高,防汛负担和防汛风险也不断加重,万一溃堤决口,将造成更大的毁灭性灾害。

水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全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2007年约为21%,不算很高,但地区间很不平衡,北方的黄河、淮河、海河开发利用率都超过50%,其中海河已近90%。严重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合理限度40%,甚至中国某些陆河也出现这种现象。

水资源紧缺与浪费并存;

全国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缺水总量约为300—400亿m3;我国的用水总量和美国相当,但GNP仅为美国的l/8。全国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平均约为0.45,而先进国家为0.7甚至0.8。

水质污染严重。

全国湖泊约有75%以上的水域,近岸海域约有53%以上受到显著污染。根据全国118座大城市浅层地下水的调查,97.5%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40%的城市受到重度污染。

了解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八个方面

(1)防洪减灾战略

(2)现代农业用水战略

(3)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

(4)以源头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污减灾战略

(5)保证生态环境用水的水资源配置战略

(6)以需水管理为基础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战略

(7)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的南水北调战略措施

(8)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战略

(word完整版)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的自然资源测试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之自然资源 一、选择题组 下图为我国某地理事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此图最可能是( ) A. 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B.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C. 中国水资源分布图 D. 中国温度带分布图 2.若图中ABC三地数值逐渐降低,则影 响三地数值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 B. 农业规划 C. 活动积温 D. 地貌地势 下图是我国某岛屿略图,据图回答下列各 题。 3.a地与b地相比,建立盐场的优势条 件是() A. 气温高 B. 附近海域盐度高 C. 降水少 D. 地势低平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岛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B. 该岛屿河流成放射状分布 C. 该岛屿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D. 该岛屿不会受台风影响 根据下表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省(区)城镇人口占 总人口比重(%) 耕地面积 (万公顷) 水资源总量 (亿立方米) 木材总蓄积量 (亿立方米) ①34.3532.5 1 865.815.8 ②53.5 1 539.1727.915.0 ③51.9542.4404.40.4 ④31.1361.0184.6 2.0 5.上表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 A. 川、黑、苏、陇 B. 苏、川、陇、黑 C. 黑、川、陇、苏 D. 陇、黑、川、苏6.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 A. 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B. 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C. 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D.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7.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地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调研报告】关于自然资源政策助推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关于自然资源政策助推脱贫攻坚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XX省自然资源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的战略部署,举全系统之力,集中行业优势,发挥政策效应,翻箱倒柜,倾囊相助,全力支持XX市扶贫开发和易地扶贫搬迁,走出了一条运用自然资源政策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形成了党委政府统筹主导、自然资源部门主动作为、广大群众拥护参与、社会各界联动响应的脱贫攻坚“XX实践”,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贫困地区群众的称赞。 一、基本情况 XX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核心区域,集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十二五”初期,全市有699个贫困村,87.1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27.2%,在实施脱贫攻坚中面临诸多“短板”。一是居住条件差。“十二五”初期,全市有41.39万户、152万人长期生活在高寒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和洪水淹没区,其中30.89万户、113万人居住在危旧土坯房内。二是耕地质量低。耕地块多、面小、坡陡、分布零散,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三是地质灾害隐患多。全市已查明地灾隐患点3701处,占全省10%以上,受威胁群众16万多人。四是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低。目前宅基地存量约425.73平方公里,人均约198平方米。五是建设资金缺口大。仅靠政府补助、农民自筹无法解决“巴山新居”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和避险搬迁所需资金。 针对上述“短板”,自然资源系统从政策、用地指标、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全

方位支持,补齐“短板”。一是研究出台特殊支持政策。自然资源部针对XX市专门出台了6条含金量很高的特殊支持政策,省自然资源厅出台了《支持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十条措施》。二是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大力倾斜。201X年下达XX市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8700亩,比201X年增长近2倍;对所辖3个国家级贫困县,每县每年单列300亩用地指标,从今年起加大力度,增加到600亩。201X年以来,XX市批准立项增减挂钩项目54个,下达用地周转指标23496亩,居全省第3位。下达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指标2000亩。三是在项目和资金上大力支持。201X年以来,中央和省财政在XX市投入土地整治资金9.97亿元,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67个;投入地灾避让搬迁资金5.36亿元,占全省的20.36%,实施地灾避险搬迁安置2万多户、7万多人,补助资金和搬迁户数均居全省第一;投入地勘基金1232万元,促进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四是运用政策杠杆筹集大量建设资金。协调XX市流转4500亩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获取资金13亿多元;流转耕地占补平衡指标4.3万亩,获取资金8.6亿元。同时,以节余指标流转收入作为回购保障,吸引社会资本37.7亿元。 项目、资金、用地计划指标的大量投放和自然资源政策的全方位支持,有力促进了XX的脱贫攻坚进程。“十二五”期间,XX贫困人口由87.1万减少到31.83万,贫困发生率由27.2%下降到10.5%。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用好用活增减挂钩政策,让群众住上好房子。从201X年起,XX市运用增减挂钩政策大力推进“巴山新居”建设,帮助15.3万户、55.08万人,从危旧土坯房搬进了新房子。一是实行拆旧奖补换新房。对拆旧房屋每平方米补助150元-260元,对建新后按节约土地面积每平方米奖励50元,并将地灾避险搬迁资金一并纳入。奖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自然资源部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

中国的自然资源复习题(测试卷)

八年级地理第三章测试题 姓名等级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资源总量丰富,可再生资源众多,人均占有量呈不断上升趋势 B.由于人口增长和资源增加相互抵消,人均占有量保持不变 C.由于我国某些资源短缺,而人口迅速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会大幅度下降D.人均资源占有量继续减少,自然资源形势严峻 2.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 A.北方半干旱的山地 B.南方半干旱的山地 C.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 D.东北地区 3.下列地区中,缺水严重的是() A.三江平原B.四川盆地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 4.下面关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B.水资源内流区多、外流区少 C.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D.水资源的季节变化是秋季多、春季少 5.在山东省建成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 A.引滦入津工程B.引黄济青工程C.南水北调工程 D.引滦入津工程 6.我国发展海洋水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A.我国近海污染小,海水清澈B.我国沿海海岸都适合建盐场 C.大陆架宽而浅 D.有上升海流带来丰富的有机质 7.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主要有() A.跨流域调水B.防治水污染C.兴修水库D.节约用水8.下面关于我国水资源、水能资源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水资源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占有量也占世界前几位 B.我国水能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长江水系最多,黄河第二 C.我国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D.我国正在兴修的河南小浪底工程将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9.下列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耕地 B.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 C.农村新建的居民的住宅区,尽可能移到地形平坦的平原地 D.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 10.我国的可垦荒地可以辟为耕地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沿海地区B.青藏高原区 C.西北内陆盆地D.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 二、综合题 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A、B均为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区,区域A表示____________(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区,B区域表示____________(土地利用类型)。 (2)区域A和B大致以________为分界线,这条分界线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____________℃等温线及年降水量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3)区域①为______林区,②为______林区。 (4)区域①的主要山脉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区域②的主要山脉有________。因此从地形看,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

高县主要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高县主要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吴燕 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2012级2班,2012100240 一、引言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诸要素,通常称为自然资源,可分为有形自然资源(如土地、水体、动植物、矿产等)和无形的自然资源(如光资源、热资源等)。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大影响,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 为人类谋福利,我们就要对自然资源进行调查,从而进行区域的规划和开发。 (二)调查对象 高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东经104°21′~104°48′、北纬28°11′~28°47′。东邻珙县、长宁县,西接宜宾县,南界筠连县,北与宜宾市翠屏区相望,东北、西南分别与南溪县和云南省盐津县毗连。高县县境南北长61公里,东西宽32公里,面积1321平方公里。山地、丘陵、槽坝相间地形,分别占43.88%。43.72%、12.4%。有大小溪河31条,分属金沙江和长江水系,其中南广河为县内最 大河流。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8.1℃,降水量1021毫米,无霜期360天。 (三)调查方法 文献法 二、调查内容 1、土地资源 高县土地总面积198.0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90.60万亩,园地面积9.14万亩。林地面积49.64万亩,水域面积5.10万亩,未利用地29.72万亩,其它13. 82万亩。 2、矿产资源 高县境内广泛分布有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并相关地赋存有无烟煤、烟煤、石灰岩等矿产资源。 通过对高县矿产资源的初步调查和资料收集,基本查清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空间分布,平面展布。全区共查明和发现矿产达22种。能源矿产有无烟煤、烟煤、油页岩,黑色金属矿有铁矿、有色金属矿产铜矿,稀有金属矿锶矿(天青石),其余为非金属矿产。 无烟煤主要赋存在文江、蕉村、四烈、庆岭、大窝、月江、双河等乡镇,石灰岩主要分布在文江、四烈、双河、月江、蕉村等乡镇,其余砖瓦用页岩、建筑用砂岩等矿产遍布全县。根据高县矿

中国的自然资源测试题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C ) A水能 B耕地 C天然气 D太阳能 2.加重我国资源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是( B) A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B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应减少 C 我国自然资源贫乏 D 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和浪费 3.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下面的做法哪些是可取并且是你能做到的(D ) ①实行垃圾分类回收②不购买一次性消费品③少吃少喝,以节约资源④直接参与生产建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 4.下列地区中,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的是(B) A 内蒙古高原 B 东北平原 C 塔里木盆地 D 横断山脉 5.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的构成,比例最小的是(B ) A 草地 B 耕地 C 林地 D 建设用地 6.我国非季风区内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D) A 耕地 B 林地 C 沼泽 D 草地 读“小草的哀求”完成7、8题。 7.漫画所反映的情况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 A 土地荒漠化 B 全球变暖 C 臭氧层破坏 D 酸雨污染 8.漫画反应的问题主要发生于我国的(B ) A 长江中下游地区 B 西北地区 C 东南沿海地区 D 东北和西南地区 9.关于我国水资源状况叙述正确的是(A ) A 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小 B 空间分布情况是自西南向东北递减 C 在季节分配上是春夏多,秋冬少 D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是长江,其次是黄河 10.我们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C ) A 冰川 B 深层地下水 C 河流和湖泊水 D 结晶水 11.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途径有( A) A 修建水库 B 跨流域调水 C 海水淡化 D 开发地下水、冰川 12.下面关于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B 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C 大大减少生产和生活用水量

苍溪县主要自然资源调查报告,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自然资源调查报告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班级:2012级2班 姓名:母林文 学号:2012100125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自然资源调查报告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班级:2012级2班 姓名:母林文 学号:2012100125

一、前言 (一)概述 1、调查人:母林文 2、调查时间:2014年11月初至12月中旬 3、调查地点: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4、调查对象:苍溪县主要自然资源 5、调查方法:主要采用查阅县志、网上资料搜集等调查方法 6、调查目的:依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区域问题的能力及进行区域规划实践操作的能力。并通过调查、分析和整理苍溪县的各种自然资源,对该地区的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同时对区域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旨在为苍溪县的区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二)苍溪县简介 1、简介:“苍溪”顾名思义“苍山溪水”,苍溪县不仅是革命老区,更是自然资源丰富大县。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深丘,巴山东障,剑门西横,古称秦陇锁钥,蜀北屏藩。地跨北纬31°37’-32°10’,东经105°43’-106°28’。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以九龙山主峰为最高,海拔1369.2米,嘉陵江出境处涧溪口海拔352米最低。整个地貌由低山和深丘及河谷平坝构成。辖64个乡(镇)、734个行政村。人口7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9.2万,居住着汉、回、壮、傣、藏、彝、布依等民族,少数民族占0.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27人。幅员面积2330.19平方公里。 2、范围(轮廓):

专栏评论7自然资源地特征和分类

专题7 自然资源的特征和分类 (一)自然资源 1、定义:是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要素 (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不均匀性 2、有限性:①自然资源的总量②自然资源的开采 3、综合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三)自然资源的分类 1、按照再生性质分: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①可再生资源:生物、水、太阳能等资源②非可再生资源:大量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2、按照赋存条件分: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四)主要自然资源 一、气候资源 1.光照资源 (1)定义:是指到达地球地面的太阳辐射 (2)衡量指标:年太阳总辐射量和年日照时数 (3)因素:①纬度(中低纬度光照资源多)②气候(热带、亚热带地区光照资源多) ③地形(高山、高原地区光照资源多)④天气状况(阴雨多雾地区光照资源少) (4)分布:①世界上:各大陆的南北回归线附近及亚欧大陆中部的内陆地区 ②中国:青藏高原西南部光照资源最丰富地区之一,光照资源最少的地区是在四川盆地 2.热量资源(因素:太阳辐射) (1)定义:某一地区在特定条件下所能提供的热辐射能量 (2) 衡量指标:气温、积温、无霜期 (3)意义:是决定农作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因素 (4)分布:①世界上: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热量丰富

②中国:以海南岛最多,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较少 例题:为什么青藏高原的光照资源丰富而热量资源却很少? 光照资源丰富原因: ①青藏高原纬度较低,获得太阳辐射较多;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前通过大气层的路程较短,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较少; ②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使得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 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 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层中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却很差,不能很好地保存地面辐射的热量 3、水分资源 (1)定义:大气降水和地面的湿润状况 (2)衡量指标:降水量、干燥度 (3)影响:植物生长关系密切 补充:干燥度①定义:一个地区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②表格 干燥度0—1 1—1.5 1.5—4.0 ≥4.0 干湿状况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 植被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农业生产灌溉条件需要排水有时水分不足需要灌溉几乎完全需要灌溉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单元测试题(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1)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检测题 本测试题满分100分,共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一组是( ) A.汽油和柴油 B.水稻和棉花 C.煤炭和钢材 D.阳光和铁矿石 2.下面的公众行为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①追求计算机的更新换代②自备篮子买菜③垃圾分类回收利用④农田灌溉采用大 水漫灌⑤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3.下列对自然资源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C.因为可再生资源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所以不需要保护和培育 D.不是所有的自然资源都对人类有利用价值 4.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总量越来越少,甚至有可能枯竭的自然资源是() A.土地资源 B.气候资源 C.生物资源 D.矿产资源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是资源大国,没有资源使用压力 B.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我国的自然资源多是非可再生资源,目前不宜开采 D.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自然资源密切相关 为了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得出下表资料(数据为南、北方地 区占全国的百分比)。读表,回答6~7题。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 7.为了解决南北方水土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我国正在实施的巨大工程是( ) A.长江三峡工程 B.淮河治理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 D.西气东输工程 8.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没有后顾之忧 B.我国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而且分布不均 C.我国人均耕地资源非常丰富 D.我国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比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多 9.有关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地主要分布在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西的内陆地区 B.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的高山地区

自然资源局20XX年第一季度自查报告

自然资源局20XX年第一季度自查报告 自然资局20XX年第一季度自查报告 xxxx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 根据《关于xxxx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委办局第一季度工作考核的通知》,我局对相关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总结,现将我局第一季度xxxx社会治理综合平台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谋划布局 自20XX年初,我局为切实做好xxxx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建设工作,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局属各站、办、队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配备一名工作人员专职负责社会治理综合平台日常维护,为我局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加强联动协调、确保无缝衔接 我局根据实际工作特点,主动对接市政府热线、数字化城管平台、xx区政务大厅等窗口部门,达成联动协调意向,在自然资管理、社会综合治理、扫黑除恶、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方面工作形成信息实时共享、案件通报通传的工作机制,实现了社会治理综合平台信息与各部门、各窗口单位无缝对接,共享处理的工作效果。

(三)积极开展工作、主动服务社会 第一季度我局共处理平台各类投诉案件293件,涉及黄河东路街道、满城北街街道、长城中路街道、上海西路街道、北京中路街道,主要以咨询服务、实时案件处理等事项为主,例如行道树、公共绿地、毁绿占绿等园林绿化相关事项案件。20XX年第一季度以,我局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处理电视问政案件1件,xxxx群众电案件10件,12345转派案件95件,市数字化城管案件31件,网格员上报案件156件,受理案件接单后经核实不属于我局管辖范围,退至银川市园林局投诉案件25件。受理xx区自然资局官方微博投诉案件4件,银川市政民互动平台市长信箱信2封,均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因特殊原因未能在规定的时限内处理的案件,会及时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并与联动平台管理人员申请延期,问题解决后会回访当事人,确定满意后进行销案。 二、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权限不清导致案件延期 目前我局受理的林业、园林投诉案件,有一部分归市级相关部门处理,但由于派件人员对管理权限不清楚,导致我局出现转办、退件等现象,案件处理量增加、处理时限延长。 (二)受工作性质限制案件处理周期较长 由于我局工作性质特殊,春秋两季属于大忙季节,尤其是秋季树木落叶较大相对工作量增加,我局各路段的工作人

自然资源评价

1.在中国北方人工造林,提高了北方地区森林覆被率、增加了低中产区粮食产量、有效地缓解了沙漠化严重程度、大幅度减少了水土流失面积和增加了北方地区生物碳储量。但跟踪研究发现:中国北方人工造林存在着蒙新区防护林保存数量低下,低质防护林比例较大、衰退现象严重,防护林在沙漠化防治中的作用有限,以及防护林经营理论技术不能与经营实践相结合等问题。 从世界植被的自然分布我们可以看出,森林分布在湿润型的寒带、温带和热带雨林地区。大面积的森林一般都生长在年降水量为600毫米以上的湿润地区或半湿润地区。所以一般认为,在年降雨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是不适合种树的。在降雨量大的地区造林,森林可以缓解径流,通过涵养一部分水源,使降雨细流化,调节地下水资源。而在干旱地区或半干旱地区,如果大面积的种植树木,因为没有足够的水资源来供给树木生长造成树木的枯亡,结果不可避免的是:年年种树年年死。虽然每年的植树量可以作为业绩被统计了,树木的存活量往往被忽略不计。如果有些树木适应环境生存下来了,也可能因此引起土地的更加干燥,因为不多的水资源都被大面积的树林所吸收和蒸腾蒸发了,且造成树林和人蓄争水的现象。因此干旱地区是不应提倡大力植树造林,并且在北方干旱地区大规模造林,将可能加剧北方的干旱状况。 2.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我国第一个规模宏大、规划期长达73年、跨世纪的国家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甘肃地处我国西北风沙前沿,干旱缺水、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是全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主战场之一。其生态功能有: 河西地区北部风沙沿线形成了长达1200公里、面积460万亩的防风固沙林(带),130万亩的农田林网,保护高产农田900多万亩,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幅提高土地生产力,保障粮食稳定增产。近年来,沙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沙化扩展趋势基本遏制,风沙危害和沙尘暴发生频率不断降低。黄土高原区土壤侵蚀模数减小,每年减少输入黄河泥沙量8000万吨,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 3.我国自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对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现行的退耕还林政策规定的补助年限为:还草补助2年,经济林补助5年,生态林补助暂按8年计算。但我认为我国现行的退耕还林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补助年限之内,农民的生存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但退耕补助一停,百姓生活就会陷入困难。从长期来看,林木到了采伐期,补贴停止,个体农户和市场直接接触,面对市场的利益或市场的风险,个体农户都有可能过渡采伐,乱砍滥伐,甚至复垦。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生活困难和长远生计问题,国家必须大力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因为积极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不仅可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以免农民毁林复耕,各地区应结合当地资源优势,科学合理地选择后续产业开发的突破口。 4.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从根本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对天然林的重新分类和区划,调整森林资源经营方向,促进天然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和发展为措施,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满足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为根本目的。对划入生态公益林的森林实行严格管护,坚决停止采伐,对划入一般生态公益林的森林,大幅度调减森林采伐量;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大力开展营造林建设;加强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调整和优化林区经济结构;有利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并林区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合理的林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的自然资源练习题

第3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煤 B.铁 C.石油 D.土地2.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森林 B.铁矿石 C.煤炭 D.石油3.符合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资源--华北多,西南少 B.草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湿润地区 C.林地--西北多,东北少 D.耕地--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 4.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正确的是() A.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的南方地区 B.耕地主要颁布在气候湿润的西部季风区 C.林地主要颁布在低缓的丘陵地区 D.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5.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主要办法是() A.节约用水 B.防治水污染 C.兴修水库 D.跨流域调水 6.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

的资源问题.下列做法能够有效解决我国缺水问题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①污水处理,达标排放②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③推广节水器具④改变灌溉方式,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⑤增加地下水开采量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A.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③④⑤ 7.近年来,我国海洋产业发展较快。下列对发展海洋产业不利的是() A.海岸线漫长,海域辽阔 B.大陆架面积广,海洋资源丰富 C.地处西北太平洋中枢,交通便利 D.与周边国家争议海域较多 8.关于我国海洋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四大渔场中北部湾渔场最大 B.我国南方最著名的盐场是长芦盐场 C.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65%来自陆地

D.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二、综合题 9.根据提供的材料,完成问题。 矿产资源 (1)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资源的状况 是:。 (2)你认为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得到缓解和解决。 (3)请你为建设“美丽中国”,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写出一句宣传语:。 10.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多发,其中水旱灾害最为严重。20180年1月至5月,长江沿江地带部分省区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少,近期的强降雨导致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短时间内由抗旱转为防洪,水利工程在抗旱防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自然资源情况及布局调查报告(精选多篇)

农业自然资源情况及布局调查报告 (精选多篇) 自然资源调查与规划 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踏勘,对照卫星影像图识别现状地物,找出已变化的地物,进行现场纠正。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包括遥感影像处理,几何纠正,室内分析与判读、转会、野外抽样验证等环节,本次野外实习主要进行野外抽样验证,识别变化的地物。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14年12月24日 实习路线:山东农业大学本门—>省庄镇—>山口镇—>黄前镇—>大津口乡—>山东农业大学

实习人员:08级地信专业全体人员。 实习过程 两辆于八点左右在学校北门出发,由老师带队实地调查了泰安地区的六个站点,并对实地进行了讲解和考察验证。具体路线如下: 芝田村 我们本次观察的站点位于芝田村河流西侧,在地形图上此处地形为水浇地,但是通过我们的现场观察和老师的讲解我们发现部分地区已经成为林地,其土质为轻壤质洪冲积潮棕壤。附:此处为扇前平原区芝田村总户数1365户,总人口5308人,农村劳动力3125个,工农业总产值2121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46万元,工业总产值20145万元,粮食总产量1203吨,其中:夏粮662吨,秋粮541吨,农民人均纯收入5447元。 后燕庄道路附近 根据老师介绍此处为山前平原海拔的最低点,由于地下水位干湿交替,水位很低,从地形图上和现状图上看此处

为水浇地现在也没有具体的变化,但有小片的苗圃出现。此站点的土质为浅位粘层中壤质洪冲积潮棕壤。此地区的支柱产业为锅炉和香油,此地区的经济相对其他地区发达。 山口镇与黄前镇之间路东侧 山口镇位于区境东北部,北与黄前镇为邻,南与泰山区邱家店镇相连,东与祝阳镇相望,西与泰山区省庄镇接壤。面积58平方公里。镇机关驻山口村,距泰城19公里。济临公路穿镇而过。山口相传西汉立村,因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为出山之口,故名山口。镇境,1912年属泰安县兴仁区。1930年属第四区。1941年属泰北行署黄山区。1945年属泰安县山口区。1948年属第三区,后又改为山口区。1958年建山口公社。1960年祝阳公社并入。1962年恢复祝阳公社。1984年6月改为山口办事处。1985年5月改为山口镇。镇以机关驻地村得 名。1999年,全镇辖山口南、山口东、山口北、山口西、新庄、冶庄、周

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及其评估

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及其评估 一、为什么要讨论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问题? 资产,顾名思义是有价值的物质或服务。然而,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对自然资源有无价值存在不同认识,特别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自然资源无价的观点曾经居支配地位。随着改革开放,自然资源有价值的观点开始后来居上。重塑自然资源价值理论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承认和重视自然资源价值是客观认识和真实反映自然资源稀缺性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不难想象,否认自然资源价值,极其不利于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有效保护。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理念之一,自然资源资产概念的提出包括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在内的制度构建,标志着我国自然资源管理正在并将持续发生重大转变,从只注重自然资源的实物形态转向同时也重视自然资源的价值形态,从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转向同时也注重自然资源资产的合理处置。因此,极有必要搞清楚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是指什么?如何衡量或者如何评估?可以说,搞不清楚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问题,就搞不清楚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出发点、切入点和立足点。

具体来说,认识和解决自然资源资产价值问题,至少有五个方面的功用:其一,有助于评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资产总量,从而有助于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总资产的增加或减少,或者作为评估自然资本总量的重要基础。其二,有助于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特别有助于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从实物量表向价值量表的演进和深化,进而有助于从经济核算结果中扣除相应的自然资源资产减少的价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核算”。其三,有助于动态掌握自然资源资产在开发、利用、保护、修复等各个环节的变化情况,有助于及时掌握自然资源资产在各用途间转移过程中的价值变化情况,从而有助于自然资源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四,有助于(经营性)自然资源资产以出售、出租、入股、抵押、担保等形式参与合理经营,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并确保自然资源资产在经营过程中的保值与增值。其五,有助于科学合理地确认自然资源资产的税收、规费等,从而有助于(全民或国家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收益的合理分配。 二、什么是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 价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看,由自然资源的多功能性或多功用所决定,自然资源资产的价值(实际上亦可视为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资源功用或资源价值,即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水、土、能、

中国的自然资源测试题[1]

自然资源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水能 B耕地 C天然气 D太阳能 2.加重我国资源形势严峻的原因主要是() A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B 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应减少 C 我国自然资源贫乏 D 利用不当,管理不善,自然资源遭受严重破坏和浪费 3.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下面的做法哪些是可取并且是你能做到的() ①实行垃圾分类回收②不购买一次性消费品③少吃少喝,以节约资源④直接参与生产建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 4.下列地区中,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的是() A 内蒙古高原 B 东北平原 C 塔里木盆地 D 横断山脉 5.我国土地利用类型中的构成,比例最小的是() A 草地 B 耕地 C 林地 D 建设用地 6.我国非季风区内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 A 耕地 B 林地 C 沼泽 D 草地 读“小草的哀求”完成7、8题。 7.漫画所反映的情况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 土地荒漠化 B 全球变暖 C 臭氧层破坏 D 酸雨污染 8.漫画反应的问题主要发生于我国的() A 长江中下游地区 B 西北地区 C 东南沿海地区 D 东北和西南地区 9.关于我国水资源状况叙述正确的是() A 总量多,但人均占有量小 B 空间分布情况是自西南向东北递减 C 在季节分配上是春夏多,秋冬少

D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是长江,其次是黄河 10.我们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 冰川 B 深层地下水 C 河流和湖泊水 D 结晶水 11.解决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途径有() A 修建水库 B 跨流域调水 C 海水淡化 D 开发地下水、冰川 12.下面关于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B 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C 大大减少生产和生活用水量 D 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13.21世纪是“水的世纪”,人人都应节约用水,下列不属家庭节水的是 A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B推广节水器具 C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D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14.北京的李小华高兴地对同学说:“我们就要喝到长江水了。”他说的“长江水”来自下列的哪项工程() A 引黄济青 B 南水北调 C 兴修水库 D 引滦入津 15.“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之一,下列不属此理念的是 A比赛场馆周围部分路灯、大部分庭院灯和草坪灯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 B2008年以前,北京市对主要古迹旅游景点进行修缮 C主要印刷品使用再生纸 D奥林匹克公园内采用零排放车辆和超低排放车辆 二、综合题 1.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5分) 材料一: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我国人均量占世

西溪环境与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西溪环境与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市西部,主要属于西湖区的蒋村乡,小部分属于余杭区的五常乡。西溪湿地是浙江省的省级重要湿地之一,亦是杭州市区最重要的城市湿地,是杭州市宝贵的生态与文化资源。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西长约5.7 km,南北宽约4.1 km,总面积为10.08 km2,属河流兼沼泽型湿地和以鱼塘为主、由部分河港湖漾及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河渚相间组成的次生湿地。 上世纪70年代,西溪地区的地表水质量达II类标准,可供生活饮用。2003年,西溪湿地水体及周边的河流水体质量基本为劣V类地表水。2006年初,除朝天暮大水面以外,所有地点的总氮和氨氮都劣V类,磷超标不明显。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一期工程建成后,水体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恢复,核心区(如秋雪庵、深潭口景区)的水体质量可达到地表水质量III~IV类标准,但周边的河流(如:严家港、沿山河、五常港、蒋村港)水体质量仍处在劣于V类地表水体。 西溪湿地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碱解氮)和速效磷等5种养分在土壤中的平均值分别为2.55%、0.14%、0.09%、116.17 mg/kg和21.53 mg/kg。其总体土壤养分含量处于中等水平。土壤表层七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铜36.8 mg/kg、锌91.5

mg/kg、铅39.2 mg/kg、镉0.23 mg/kg、汞0.19 mg/kg、砷6.3 mg/kg和铬64.9 mg/kg。 多数重金属平均含量超过背景值,7种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Pi)从大到小为:Cu>Pb>Cd>Zn>Cr>Hg> As。西溪湿地土壤采样点中仅有一个样点无污染,多数样点为轻污染和中污染。 西溪湿地底泥表层中全氮、全磷的平均含量为0.21%和0.09%。底泥表层七种重金属Cu、Zn、Pb、Cd、Hg、As和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6.3、121.3、45.8、0.367、0.223、7.9和67.5 mg/kg。单项污染指数(Pi)从大到小为:Cd>Cu>Pb>Zn>Hg>Cr>As,这与土壤中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结果有所不同。 西溪湿地水域有浮游植物105种(包括变种),隶属绿藻门26属46种、蓝藻门12属23种、硅藻门10属22种、金藻门2属2种、裸藻门3属6种、甲藻门3属3种、隐藻门2属3种。绿藻门的种类数占全部种类的43%,位于各门之首。常见藻类大多数是一些β-多污带和α-中污带的指标种类,这标志着西溪湿地有机污染仍处于较高水平。 西溪湿地水域有浮游动物135种,其中原生动物27属41种、轮虫30属63种、枝角类17属22种、桡足类7属9种。在西溪湿地的浮游动物群落组成中,轮虫的种类数居各类群之首,占47%;其次为原生动物,占30%;枝角类占16%,而桡足类只占7%。 西溪湿地水域记录有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类有17种,主要为寡毛类、摇蚊及软体动物。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测试题无答案新版湘教版

中国的自然资源周末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于我国水资源特点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地区分布不平衡 B.总量少,人均量低 C.时间分配不均 D.水资源污染比较严重2.下列地区中,缺水严重的是: A.三江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D.东南丘陵 3.下面关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资源南方多、北方少B.水资源内流区多、外流区少 C.水资源的季节变化大而年际变化小 D.水资源的季节变化是秋季多、春季少4.在山东省建成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 A.引滦入津工程 B.引黄济青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 D.引滦入津工程 5.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措施主要有() A.跨流域调水 B.防治水污染 C.兴修水库 D.节约用水 6.下面关于我国水资源、水能资源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水资源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均占有量也占世界前几位 B.我国水能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长江水系最多,黄河第二 C.我国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集中在长江、黄河和珠江的上游 D.我国正在兴修的河南小浪底工程将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7.下列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耕地 B.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 C.农村新建的居民的住宅区,尽可能移到地形平坦的平原地 D.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 8.右图说明我国的水资源: A.春夏多、秋冬少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时间分配不均 D.年际变化小 9.我国的可垦荒地可以辟为耕地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沿海地区 B.青藏高原区 C.西北内陆盆地D.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 10.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A.兴修跨流域调水工程 B.节约用水 C.治理水污染 D.兴修水库 11.造成我国水资源不足的人为因素是: A.水的浪费量大于水资源总量 B.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 C.洪水暴涨造成淡水浪费 D.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12.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是: A.三北防护林区 B.西南林区 C.东南林区 D.东北林区

苍溪县主要自然资源调查报告,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班级:2012级2班 姓名:母林文

学号:2012100125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自然资源调查报告 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班级:2012级2班 姓名:母林文 学号:2012100125

一、前言 (一)概述 1、调查人:母林文 2、调查时间:2014年11月初至12月中旬 3、调查地点: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4、调查对象:苍溪县主要自然资源 5、调查方法:主要采用查阅县志、网上资料搜集等调查方法 6、调查目的:依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区域问题的能力及进行区域规划实践操作的能力。并通过调查、分析和整理苍溪县的各种自然资源,对该地区的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同时对区域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旨在为苍溪县的区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二)苍溪县简介 1、简介:“苍溪”顾名思义“苍山溪水”,苍溪县不仅是革命老区,更是自然资源丰富大县。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深丘,巴山东障,剑门西横,古称秦陇锁钥,蜀北屏藩。地跨北纬31°37’-32°10’,东经105°43’-106°28’。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以九龙山主峰为最高,海拔1369.2米,嘉陵江出境处涧溪口海拔352米最低。整个地貌由低山和深丘及河谷平坝构成。辖64个乡(镇)、734个行政村。人口7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9.2万,居住着汉、回、壮、傣、藏、彝、布依等民族,少数民族占0.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27人。幅员面积2330.19平方公里。 2、范围(轮廓):

山东农业大学自然资源调查实习报告

自然资源调查与规划 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踏勘,对照卫星影像图识别现状地物,找出已变化的地物,进行现场纠正。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包括遥感影像处理,几何纠正,室内分析与判读、转会、野外抽样验证等环节,本次野外实习主要进行野外抽样验证,识别变化的地物。 实习概况 实习时间:2010年12月24日 实习路线:山东农业大学本门—>省庄镇—>山口镇—>黄前镇—>大津口乡—>山东农业大学 实习人员:08级地信专业全体人员。 实习过程 两辆于八点左右在学校北门出发,由老师带队实地调查了泰安地区的六个站点,并对实地进行了讲解和考察验证。具体路线如下: 芝田村 我们本次观察的站点位于芝田村河流西侧,在地形图上此处地形为水浇地,但是通过我们的现场观察和老师的讲解我们发现部分地区已经成为林地,其土质为轻壤质洪冲积潮棕壤。附:此处为扇前平原区芝田村总户数1365户,总人口5308人,农村劳动力3125个,工农业总产值2121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46万元,工业总产值20665万元,粮食总产量1203吨,其中:夏粮662吨,秋粮541吨,农民人均纯收入5447元。 后燕庄道路附近 根据老师介绍此处为山前平原海拔的最低点,由于地下水位干湿交替,水位很低,从地形图上和现状图上看此处为水浇地现在也没有具体的变化,但有小片的苗圃出现。此站点的土质为浅位粘层中壤质洪冲积潮棕壤。此地区的支柱产业为锅炉和香油,此地区的经济相对其他地区发达。 山口镇与黄前镇之间路东侧 山口镇位于区境东北部,北与黄前镇为邻,南与泰山区邱家店镇相连,东与祝阳镇相望,西与泰山区省庄镇接壤。面积58平方公里。镇机关驻山口村,距泰城19公里。济临公路穿镇而过。山口相传西汉立村,因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为出山之口,故名山口。镇境,1912年属泰安县兴仁区。1930年属第四区。1941年属泰北行署黄山区。1945年属泰安县山口区。1948年属第三区,后又改为山口区。1958年建山口公社。1960年祝阳公社并入。1962年恢复祝阳公社。1984年6月改为山口办事处。1985年5月改为山口镇。镇以机关驻地村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