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方法及策略教案

记忆的方法及策略教案
记忆的方法及策略教案

记忆的方法及策略

戴旖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记忆的概念及后天培养记忆力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探究记忆的规律及策略,教会学生几种常见的记忆方法。

3、情感目标:树立学生增强记忆力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探索记忆的规律及策略。

2、掌握记忆的方法。

课程开展形式:情景体验法、讨论法、讲授法

时间:40分钟

年级:八年级

教学过程:

一、主要内容讲述

(一)展示学习目标

a、了解记忆的含义

b、理解记忆的四大规律和策略

c、掌握记忆的方法

(二)体系及范畴

英国哲学家培根(四百多年前)说“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初中阶段,我们对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了解甚少,这一体系无法充实起来,做一了解就可以了。

(三)、记忆的含义

记忆的含义: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

认知心理学:思考与推理在人类大脑中的运作便像电脑软件在电脑里运作相似。

识记、保持和再现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短时记忆

当我们注意力集中于刺激感官记忆的信息的时候,这些信息立刻被我们意识到了,这时候就转入了短时记忆。可保持20秒左右。

生活中我们从电话本里查找到一个电话,然后凭记忆按下电话号码,可是打完电话你却完全记不起电话号码了。这就是你运用了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长期记忆)短时记忆经过复习后就会进入长期记忆,但是如果不加复习就会遗忘。长期记忆的保持时间可以是1分钟以上,甚至终生不忘,所以也可以叫永久记忆。我们生活中所用的知识就来自长期记忆。(四)、重难点内容

1、课前作业检测

遗传还是后天习得

阅读材料,思考,正常人的记忆力的强弱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一个正常的人,一生中的记忆总量,相当于美国图书馆容量的50倍,即5亿册图书的信息,但由于多种原因,当今世界上无一人能达到此容量的百分之一。由此可见,我们每个人的记忆潜能是非常大的。

记忆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基本能力,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和技巧是十分必要的。

人在10—17岁是记忆力的旺盛期,在18岁可以达到记忆高峰。

研究表明,孩子的记忆力基础与遗传有关,父母的记性好则孩子的记性也会好,但是随后的记忆力是和后天的训练有关的。有效的脑力训练会增强孩子的记忆力。科学家在对23个世界记忆力冠军的大脑进行扫描时发现,他们的大脑和常人的大脑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在大脑的联通性上的确出现了变化,但这些变化不是由于遗传而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得到的。

这也是我们今天学习这节课的必要所在。

2、记忆的四大规律:

记忆规律一:处在中间的材料不易记;

记忆规律二:有意义的材料容易记;

记忆的规律三: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

记忆的规律四:有目的的记忆效果好。

记忆规律一:处在中间的材料不易记:

请观察你所写出来的数字,中间4个数字,与前后4个数字,哪一项你记得牢?

想一想,广告中,商品名称一般放在哪个位置?

策略:策略:①把重要的材料放在最前面或最后面记。

②把长材料分割成短材料记,最后串起来一起记

记忆规律二:有意义的材料容易记:

泰国的首都是曼谷,实际上这是一个简称,泰国首都的全称是:共台甫马哈那坤奔地娃劳狄希阿由他亚马哈底陆浦改劝辣塔尼布黎隆乌冬帕拉查尼卫马哈洒坦,共四十一个字。

下面两首诗,字数比前面要多,但是是不是更好记呢?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仅仅41个字,却因为内在没有什么联系而很难记住。

可见我们所要识记的东西,如果不符合我们的“逻辑”是非常不利于我们去记忆的!

它的泰文全称由167个字母组成,汉语音译为“共台甫马哈那坤奔地娃劳狄希阿由他亚马哈底陆浦改劝辣塔尼布黎隆乌冬帕拉查尼卫马哈洒坦。

意译成汉语是:“天仙之都,供奉玉佛的皇都,攻不克的京城,幸福的京都,富饶雄伟的世界都城,琼楼玉宇的仙宫,毗湿奴住的天宫,因陀罗赐的都城。

策略:对枯燥的材料赋予意义。

记忆的规律三: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

赫尔曼〃艾宾浩斯(1850-1909)德国实验心理学家,实验学习心理学的创始人,也是最早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过程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他以自己为测试对象,选用一些没有意义的音节,即不能拼出单词的字母组合,如asww、cfhhi等。通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他根据这些数据描绘出一条曲线,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

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说,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137学习法:每周周一所学新内容要求进行多次复习,具体如下:

第一遍读完后继续重复播放录音进行短时记忆复习;

遍则晚上7点左右进行第三遍复习)周二至周日按正常学习计划进度及复习计划进度的安排进行即可。

策略:及时复习!

记忆的规律四:有目的的记忆效果好:

一共有几个人?

桌上有几瓶水?

几个人戴眼镜?

几个人戴项链?几个人穿白裤子?

策略:带着问题(学习目标)去学习。

3、记忆的方法

(1)口诀记忆法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

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

《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

周总理曾把我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的名称编成一首七言诗:

两湖两广两河山:(指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和山西)

五江云贵福吉安:(指云南、贵州、江苏、浙江、江西、黑龙江、新疆、吉林、福建和安徽)

四西二宁青甘陕:(指四川、西藏、宁夏、辽宁、青海、甘肃和陕西)还有内台北上天:(指内蒙古、台湾、北京、上海和天津)

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

与我国国土接壤的14个国家,你能说出来吗?

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

月娥姑娘很腼腆,

蒙着布单披三毯,

度过泥泊去朝鲜,

吧叽吧叽一身汗。

(2)谐音记忆法

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

3 . 1

4 1

5 9 , 2

6 5 3 5 , 8 9 7,

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

932,384,626

酒杀尔,杀不死,乐而乐。

(3)联想记忆法

从前有一个柬埔寨,寨里有个老公公,大家就叫他阿拉伯。一天,他带着墨西哥去爬山。突然,从最越南的那个老窝(老挝)飞奔出一匹长着好望角的骡马(罗马),吓得阿拉伯出了一身阿富汗。他赶快钻进名古屋,关上也门,结果碰掉了一颗葡萄牙。

练习:

地狱大象仙人掌子弹

汽车狮子橘子手机

钻石显示器玩具熊

唱歌老鼠空调乌鸦

旗袍蝴蝶芭蕾舞

(4)意义记忆法

发现规律、赋予意义的间接记忆法。

149162536496481

如果看出了这些数字的一种意义结构:l,4,9,16,25,36,49,64,8l,即“从1到9的整数的平方”,那就太容易记了。

(5)关键特征记忆法

无论是抽象的概念还是形象的细节,都可以找出关键特征减轻记忆负

(6)分类记忆法

妈妈、教师、近来、玫瑰、护士、舅妈、洋葱、姑妈、迎春花、辣椒、野菜、后来、演员、表哥、芹菜、康乃馨、最近、妹妹、会计、奶奶、蝴蝶兰、以前

人称:妈妈,舅妈,姑妈,表哥,妹妹,奶奶

职业:教师,护士,演员,会计

花:玫瑰,康乃馨,蝴蝶兰,迎春花

蔬菜:洋葱,野菜,芹菜,辣椒

时间:近来,后来,最近,以前

(7)组块记忆法

下面这组数字,请你看一遍,看看能记住多少

2、7、

3、1、8、

4、9、6、7、3、1、5

如果你计划每天用60分钟来记忆英语单词(或者是其他的内容),你会怎么安排这一个小时呢?

A.早晨集中记忆60分钟

B.早晨35分钟记忆,上午或下午15分钟记忆,晚上睡觉前10分钟记忆

记忆时间化整为零

如果有一篇5000字的文章需要背诵,你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呢?是采取从头到尾一遍一遍的背诵呢?还是将文章分成数段分段背诵。

A.采取从头到尾一遍一遍的方式进行背诵(需要花27.5小时)

B.如果采取分段背诵方式(需要9.5小时)

建议:将全部内容拆散分成部分各个击破,将每个部分内容分别记住,然后再将这些内容按照原来的顺序组装起来。组装过程中,内容的顺序相当重要,可以采取首字母(字词)串联的方法,将它们变成一句话。

记忆内容拆散与组装

用组块法记英语单词

Congratulation

psychologist 心理学家

记数字

7758258365168101194920081112

图表记忆法

理解记忆法

提纲记忆法

实践记忆法

……

大脑和身体经常交流。如果身体很懒散,大脑就会认为你正在做的事情一点都不重要,所以也就不会重视你所做的事情。所以,在学习的时候,你应该端坐、身体稍微前倾,让大脑保持警觉。

记忆的方法及策略教案

记忆的方法及策略教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记忆的方法及策略 戴旖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记忆的概念及后天培养记忆力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探究记忆的规律及策略,教会学生几种常见的记忆方法。 3、情感目标:树立学生增强记忆力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探索记忆的规律及策略。 2、掌握记忆的方法。 课程开展形式:情景体验法、讨论法、讲授法 时间:40分钟 年级:八年级 教学过程: 一、主要内容讲述 (一)展示学习目标 a、了解记忆的含义 b、理解记忆的四大规律和策略 c、掌握记忆的方法 (二)体系及范畴

英国哲学家培根(四百多年前)说“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初中阶段,我们对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了解甚少,这一体系无法充实起来,做一了解就可以了。 (三)、记忆的含义 记忆的含义: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 认知心理学:思考与推理在人类大脑中的运作便像电脑软件在电脑里运作相似。 识记、保持和再现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短时记忆 当我们注意力集中于刺激感官记忆的信息的时候,这些信息立刻被我们意识到了,这时候就转入了短时记忆。可保持20秒左右。 生活中我们从电话本里查找到一个电话,然后凭记忆按下电话号码,可是打完电话你却完全记不起电话号码了。这就是你运用了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长期记忆)短时记忆经过复习后就会进入长期记忆,但是如果不加复习就会遗忘。长期记忆的保持时间可以是1分钟以上,甚至终生不忘,所以也可以叫永久记忆。我们生活中所用的知识就来自长期记忆。 (四)、重难点内容 1、课前作业检测

《探索规律》教案1

《探索规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简单排列规律的过程,体会找规律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断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和听的习惯,并让学生体会同学之间互相学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获知渠道。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验找规律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圆片12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请看(出示挂图)节日里街上挂的彩灯、街道两边插的彩旗,它们的色彩搭配、间隔宽窄都是有规律的。再看(出示挂图)我们家里的饭碗、盘子上的图案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正是这些有规律的事物,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事物很多,你们想去探索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规律。 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二、初步探索 1、教学例1 看教材49页例题1,先找规律,再说一说。 大家自由发挥。 2、教学例2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字母或图形,并说明理由。 (1)1,1,2,1,1,2,1,1,2,___,___,___。 (2)A,A,B,A,A,B,A,A,B,___,___,___。 (3),,,,,,,,,___,___,___。 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学生:(1)的规律是1,1,2的重复。 学生:(1)、(2)、(3)的规律是一样的。 老师:同学们很厉害,总结的不错哦。

3、教学例3 (1)动手操作,探索发现规律。 (2)出示例3。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这6个数1,1,2,3,5,8,()。它们有什么规律排列而成的。学生讨论后交流。你们真能干,找到了这规律。 (3)运用规律。 教师:你们能用找出的规律,推断出后面的数是几吗?。 抽学生说说怎么想的,教师:刚才同学们根据先找出的排列规律,再根据规律推断出未知的数并画填出了数,这就是在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4、教学例4 (1)观察思考,发现规律。 教师:刚才我们探索了图形的排列规律,下面我们探索数字之间的排列规律。 出示例4后提问:例4要我们干什么?怎样才能正确填出数来?学生可能回答:先找规律,然后填数。(补充板书:填数) 教师:请同学们先找找这些数的排列规律,然后把你找到的规律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同学们在交流中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教师有意请秩序最乱的、交流效果不太好的小组发言)同学们可能会说:我没听清楚,太闹了。我没听到,他的声音太小了。他们抢着说,我听不到。我说的时候,他在玩东西…… 教师:刚才像你们这样的交流行吗?应怎样交流呢?(学生说方法)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发言的人要控制好音量,既不要影响其他组,又要让本组的同学听得清;其余的同学看着他,认真倾听他的发言,及时纠正和补充。现在我们再交流一次,好吗? 教师:请一个人介绍你们组发现的规律,其余的人听后作补充。 教师:你们听到了他刚才说的这些规律了吗?还有什么补充的?同学们学知识就要像刚才那样,你向别人学习,别人又向你学习,这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 (2)运用规律。 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找到了规律,再通过合作交流,学到了别人找的规律,下面我们就用规律填数。学生填空,然后抽学生说填多少,为什么? (3)实践应用。 完成第50页课堂活动第2题和第3题。 三、总结 教师:今天,同学们探索了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方法——(1)找规律;(2)画图形(填数)。

《记忆小窍门》教学设计

记忆小窍门》教学设计 董丽云 内容简析: 《记忆小窍门》,是选自黑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生命教育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 课的内容。 记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对于直观、具体形象的事物容易记住,对于一些学科概念知识等抽象的事物不容易记住。因此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要帮助学生从小了解科学记忆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记忆的技巧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准确掌握各科知识和技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科学记忆的重要性,知道增强记忆是有技巧的,学会有意识地培养个人的记忆能力。 2. 通过活动训练、小组竞赛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记忆技巧。 3. 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懂得良好记忆品质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教学难点: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运用记忆的技巧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水平。 教学策略: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教学游戏、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法,根据二年级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针对本课同容,教师应将重点放在训练上,让学生在训练中提升自己的记忆水平,掌握科学记忆的技巧和方法。充分注意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才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师:同学们,老师非常想和大家成为朋友,为了便于同学们和老师今后的联系,现在老师要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给大家,看哪位同学能在10 秒内将它记住。”多媒体出示自己的电话号码:1894 师:谁愿意告诉同学们,我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师:老师非常高兴和你成为好朋友! 师:还有的同学想和我做好朋友,你记住我的电话号码了么?

《探索规律》教案

《探索规律》教案 一、背景分析 本课为北京版数学教材第二册七单元的第3课时“探索规律”,主要内容是联系生活实际找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目的是体现活动性和探究性强的特点,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测、分析、推理等活动过程,从而发现规律。并在经历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等能力。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的美和价值,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相连,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注意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 考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也可以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对学生发现的不同规律,都应给予肯定,对循环排列的规律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或其他方式动态展示,帮助学生建立表象,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一年级的小孩子很活泼,思维很灵活,这就需要串联一个情景,引起他们的兴趣。找规律这个知识点相对来说很简单,关键就看老师怎么规范学生已有的凌乱的知识,怎么引导学生跳一跳再够到新的桃子。另外,一年级的小孩子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很短,这就对我提出了挑战。我怎样设计情景才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怎样抓住学生集中精力的这段时间把我要突出的重点讲出。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按照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从简单的颜色规律到形状规律,再过渡到数字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现规律,最后能够摆出规律、运用规律。由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层层递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图形与图形之间关系的分析,初步学会概括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运用规律来推理。 2、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数学的美与价值,体验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与分析能发现简单的规律并进行推理。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运用规律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 PPT、多媒体、教学用品、磁扣、小珠子,图形卡片、纸张等。 六、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是: (一)在游戏中感知规律。 (二)活动中探索规律。 (三)应用规律进行练习。 (四)生活中寻找规律。 (五)欣赏规律的美。 (六)总结、布置作业。 (一)游戏中感知规律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先来玩个游戏好吗?

记忆的方法及策略教案

记忆的方法及策略教案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记忆的方法及策略 戴旖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记忆的概念及后天培养记忆力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探究记忆的规律及策略,教会学生几种常见的记忆方法。 3、情感目标:树立学生增强记忆力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探索记忆的规律及策略。 2、掌握记忆的方法。 课程开展形式:情景体验法、讨论法、讲授法 时间:40分钟 年级:八年级 教学过程: 一、主要内容讲述 (一)展示学习目标 a、了解记忆的含义 b、理解记忆的四大规律和策略 c、掌握记忆的方法 (二)体系及范畴 英国哲学家培根(四百多年前)说“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初中阶段,我们对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了解甚少,这一体系无法充实起来,做一了解就可以了。 (三)、记忆的含义 记忆的含义: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 认知心理学:思考与推理在人类大脑中的运作便像电脑软件在电脑里运作相似。 识记、保持和再现是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短时记忆 当我们注意力集中于刺激感官记忆的信息的时候,这些信息立刻被我们意识到了,这时候就转入了短时记忆。可保持20秒左右。 生活中我们从电话本里查找到一个电话,然后凭记忆按下电话号码,可是打完电话你却完全记不起电话号码了。这就是你运用了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长期记忆)短时记忆经过复习后就会进入长期记忆,但是如果不加复习就会遗忘。长期记忆的保持时间可以是1分钟以上,甚至终生不忘,所以也可以叫永久记忆。我们生活中所用的知识就来自长期记忆。 (四)、重难点内容 1、课前作业检测 遗传还是后天习得

四年级数学上册探索规律2教案西师大版

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商不变的规律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规律的探索能力,并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积极的数学 学习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播放猴子分桃的故事。(一天,孙悟空对众猴子说:“2只猴子分8个桃。”下面的小猴:“太少了。”孙悟空又说:“20只猴子分80个桃吧。”小猴们:“还是少。”孙悟空:“800个桃200只猴子分,怎么样?”小猴很高兴:“好,多了,多了,就这样分吧。”)教师:小猴们分到 的桃是不是真的增加了?你能算一算吗? 学生列式计算,然后展示所列的算式:8÷2=4(个)80÷20=4(个)800÷200=4(个) 学生:小猴们每次分到的桃都是4个,没有增加。 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同意他的意见吗? 学生:同意。 教师:为什么孙悟空能使小猴们每次分到桃的个数都一样?其中有什么秘密?今天我们来探索 里面的规律。

板书课题。 [点评:这里用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引入课题,不但从故事中巧妙的揭示了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还使枯燥的学习赋予儿童情趣,让学生感受探索规律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 学习兴趣。] 二、进行新课 1.探索商不变的规律。 教师:我们前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探索规律? 学生:观察、比较。 教师:请同学们仍然用这样的方法先独立探索规律,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并有一定的发现后再组织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发现规律没有?你们是怎样发现的?哪个小组来说说? 抽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算式并介绍探索过程。8÷2=480÷20=4800÷200=4 学生1:我们通过观察、比较这3个算式的被除数,发现后一个算式的被除数总是前一个算式 被除数的10倍,再比较除数也有同样的规律,但是它们的商却没有变化。 教师:也就是说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规律?商又有什么规律? 学生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都扩大10倍,而它们的商没有变。教师:我们再来看这个算式 8000÷2000(教师板书:8000÷2000),你能推测它的商是多少吗?引导学生用前面发现的规律来思考,得到:根据刚才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8000÷2000在800÷200的基础上被除数和除数又同时扩大了10倍,所以我们推测出8000÷2000的商仍然是4。 学生用计算器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教师:还有没有不同的发现?

增强记忆有策略

增强记忆有策略 教学目标: 1、探究记忆的方法,并练习灵活运用。 2、体验使用记忆策略进行记忆的乐趣。 教学方法: 游戏体验、讨论等。 教学准备: 各种记忆的素材等。 教学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引入课题 下面有三行数字,每行12个,你可以任选一行,在30分钟内读完,然后默写出来,写出的数字越多越好,数字的位置可以颠倒。教师统计写对的人数,并填写对的学生交流分享自己是如何记忆的? 教师小结:从日常的学习和刚才的比赛结果来看,大家的记忆存在差异。合适的记忆方法能帮助我们记得快、记得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到记忆王国探寻记忆的方法。 二、创设情境,游戏悟法 多媒体课件出示:记忆王国藏宝图。 教师导语:在记忆河、记忆林、记忆山中都蕴藏着记忆的好方法。下面我们逐一闯关,逐个探秘。第一关:趟过“记忆河” 1、集体探究。 “记忆河”的守护精灵说:要想在我这里得到记忆的秘诀,必须记住

下面的数字和词。 多媒体课件呈现: 电脑、马、学校、狗、1997、枪、大楼、草地、57、树、朋友、23、玩具、生活。 这么多词和数字好记吗? 怎样能记住这么多词和数字,老师告诉你一个好办法,把这些词、数字全部串起来。编一个形象的故事能帮助你更好地记住这些材料,比一比,谁的故事更精彩学生自己编故事,点名汇报。 生:交流汇报。 2、教师小结:如果把一些完全不相关联的材料用故事编起来,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 第二关:穿过“记忆林” 1、合作探究。“记忆林”的守护精灵说:这里有三组数字,请用自己的方法记住这些数字。多媒体课件呈现: 0564335、169815178、3.1415926 请观察小组合作交流,并讨论快速记忆的方法。 师:老师教你们一个好办法,用谐音把这些数字组合成句子。能记得更快。 2、学生组合句子,比比谁组合的句子更有趣。 2、教师小结:真是一个好办法,将抽象的数字变成具体的句子,能显著提高记忆力 第三关:爬上“记忆山” 1、自主探究。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教案

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能发现给定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作出适当的说明。 2.结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1。 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例1情景图 师:孩子们,这是小张家的客厅,请你仔细观察这副图中的窗帘、沙发和地毯的花色,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沙发的颜色总是一行深粉色,一行浅粉色,一行深粉色,一行浅粉色。。。。。。 生:窗帘是一行蓝色,一行圆圈,排列真有规律。 生:地毯也是一行深蓝,一行浅蓝。 ……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窗帘、沙发和地毯的花色之所以这么漂亮,就是因为它们的花色是有规律排列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规律。(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例2 1.请你继续喊口号。 出示运动会上各方队入场情景图。 师:瞧,运动会上各方队排着整齐的队伍,喊着响亮的口号向我们走来了。你能试着继续喊口号吗? 抽生喊一喊、全班喊一喊。 师:你们是怎样喊的?有没有什么规律? 生:每次都是1,2,1, 师:每次都是1,2,1,我们就说他的规律是1,2,1三个数字在重复。 2.出示例2 让学生同桌交流,找一找例2中每一组的规律。 抽生汇报

生:第一组的规律是1、1、2三个数字在重复。 生:第二组的规律是A、A、B三个字母在重复。 生:第三组的规律是三个图形在重复。 师:那(1)(2)(3)的规律都是……,引导学生归纳出三组实际上都是重复。 3.找规律,画一画。 (二)学习例3 1.看动画、想规律。 出示每次增加三个圆画的动画。让学生直观认识理解每次加3的数学模型。 师:通过刚才的动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每次加3个圆片、 2.摆一摆,填一填。 出示例3. 观察每一组圆片的个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每一组增加3个圆片。 师:下一组应试摆多少个呢? 课件出示下一组的摆法。 3.找规律填数。 1、 5、 9、 13、、。 16、12、8、4、___ (三)学习例4 1.出示例4 1、1、 2、 3、5、8、_____ 小组内交流 抽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课件配合演示规律。 提炼归纳:前两个数相加等于第三个数。 2.说一说,画一画。 数形结合,先引导学生根据图形标出数字,再找规律。最后在本子上按规律画一画。 三、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规律? (重复、依次增加或减少、前两个数相加的和等于第三个数。) 在数学王国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东西,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它们。四、课堂练习 练习十1~3题。

最新记忆力教案

记忆有方,学习有道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记忆的基本规律; 2、通过活动,使学生掌握一些记忆策略; 3、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运用记忆策略提高记忆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使学生确实了解人的记忆规律。 2、记忆的规律有哪些?如何将记忆策略与具体的学科学习相联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PPt 四、教学方法 小游戏、讨论、问答、讲授法 五、教学用时 总共1课时(40分钟)。 六、教学设计及过程 一、暖身活动 1.记忆大比拼 大家先全神贯注的观察下列6组数字,然后再努力记住它们,看看在两分钟内能记住多少。 3141592653 510383 310918370707 9081726354 0517130191192 491625364964 请同学报告记忆结果,分享记忆方法。 教师总结:虽然大家记忆的结果不同,但是都说出了自己是怎样记忆的,可见不同的人有自己不同的记忆方法。 2.记忆大搜索 请大家写出一句广告词的准确内容,并思考自己为什么对它记得如此牢? 每卖10罐凉茶,就有7罐是加多宝 万宝龙,非君莫属。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好迪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怕上火,就喝加多宝。 新春新意新鲜新趣,可喜可贺可口可乐。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老师可把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 教师总结: 原因有很多,如经常播出,形象,朗朗上口,感兴趣等。通过上面两个小游戏,大家猜到今天上课的内容了吗?没错,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一下如何提高记忆效率。 升入高中以后,科目增多,大家普遍觉得课程紧,要记的内容多,脑子整天似乎忙不过来了,而且经常出现“记得快,忘得快;记得慢,忘得更快”的现象。许多人抱怨记不过来,或者埋怨脑袋不灵光,但实际的情形却不完全是这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记忆和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1 探索规律教案

《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结合详尽事例,经历探索事物中隐含规律的过程。 2.能发现事物中的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对身边有规律的事物具有好奇心,培养探索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发现事物中的规律,并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 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繁复问题中隐含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数学家的故事,他的名字叫做高斯,是德国出名数学家,还是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有着“数学王子”的美称。他从小就特别聪惠,有一次上课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数学题,让大家从1开始加2加3一直加到100等于多少?老师刚说完他很快便算出了答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怎么算出来的吗?指生说一说:把1和100相加等于101,2和99相加等于101,这样就得到50个101,用乘法计算:101×50=5050。正是因而高斯找到了其中的规律才使繁复的问题变得简单化,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索规律!揭示课题,板书。 二、探究新知: (一)探索活动1:摆三角形 1、这里有一些图形,请你仔细观察每幅图中三角形的个数和需要的小棒根数来填表。

图号①②③④⑤⑥ 6 三角形个数12345 小棒根数 了5根小棒,第三个三角形用了7根小棒…….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指生说一说。 每组中的小棒根数后一个总比前一个多2根。 填完学生汇报结果:第一个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第二个三角形用师:谁能详尽说一说每组中的小棒的根数是2的几倍多几根?生:第一个三角形的小棒根数是2的1倍多1根,第二个三角形的小棒根数是2的2倍多1根,第三个三角形的小棒根数是2的3倍多1根…… 师:按这样的规律继续摆下,第n个图形需要多少根小棒?2n+1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2n+1”表示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表示任意一个图形的小棒的根数都是图号的2倍加1。n可以表示任何数。 学生只要表述的意思对,就给予肯定,并板书:2n+1。 3、根据字母式子计算,摆第11幅图需要多少根小棒? (二)探索活动2插彩旗 引入:有了这个关系式,我们就能求出任意一个三角形需要的扣子数。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个现实生活中有规律的问题。 1、请读一读题中的文字,并观察情境图。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探索规律》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探索规律》教案 探索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让学生体验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是有规律的。 2.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从而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探索的过程中,找到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规律,并能抽象和概括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情景图和例2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引入 教师:老师想说的第1个数是7,第2个数是14,第3个数是21。(板书:7,14,21)你们知道我想说的第4个数是多少? 学生:28。 教师:我想说的第5个数是多少?

学生:35。 教师:你们是怎样猜到老师的想法的? 学生:老师,你报的数有规律,分别是7的1倍、2倍、3倍,我想后面的数一定是7的4倍、5倍 教师:看来,只要找到规律,就能够很快地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一起来发现规律吧。 初步感受到找规律的重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二、引导探索,发现规律 1.教学例1 (1)出示例1的情景图,请学生观察。 教师:你从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学生:两个小朋友在讨论装篮球的问题,小男孩说每8个篮球装一筐,小女孩问男孩16个,24个,32个,40个篮球分别装几筐。 教师:要解决小女孩提出的问题,你们准备怎么办? 学生1:列除法算式计算。 学生2:把条件和问题列成一张表会更清楚一些。 (2)填表发现规律。 ①教师:老师完全同意你们的想法。书上也给我们列出了表格,我们先来完成书上第76页的表格吧。

②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后教师提问:观察这个表,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表中第2行的数不变。 学生2:第1行和第3行的数分别一个比一个大。 ③教师:从你们刚才的发现中,你猜测到了什么? 学生:这3行数的变化肯定有规律。 ④教师:同学们的猜测对不对呢?下面我们以第1列3个数量为标准,你又会有什么发现? ⑤学生以第1列为标准,举例进行比较。 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看来,当每筐装的个数不变时,篮球的总个数和 装的筐数这两个量的变化确实有一定的规律。下面,我们根据表格列除法算式,看看你又有 什么新发现? (3)列式总结规律。 ①教师:谁来列出筐数的除法算式? 板书:88=1(筐) 168=2(筐) 248=3(筐) 教师:请同学们分小组观察以上除法算式,看看你们又能发 -3-

【心理健康教案】六年级第六课增强记忆有策略.docx

六年级第六课增强记忆有策略 【主题说明】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 节。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又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识记和保持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再 认和回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知识记不牢,不会记,既影响学生记忆力的正常发展,又影响了各学科 的学习效果。记忆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方法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而良好的记忆方法 是建立在符合记忆规律的基础上的。 本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游戏竞赛激发学生的记忆愿望,通过开展活动和记忆训练,使学生了解记 忆是有一定规律的,增强提高记忆的信心,初步掌握增强记忆的几种方法,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消除对记忆知识的恐惧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记忆是有一定规律的,掌握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 2、情感目标:获得愉悦记忆的体验,消除对记忆知识的恐惧感,增强提高记忆的信心。 3、行为目标:在学习生活中能有效地利用记忆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自己的记忆能力,发现记忆的规律。 难点:掌握记忆的规律,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有效利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PPT。 学生准备:卡片、笔、纸。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环节目标过程建议 通过观察图 片和记忆尝 1、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测 试,把教学内测我们的记忆力,大家有兴趣吗?容转 化为具 2、出示数字材料。 观察岛 有潜在意义 3、让学生读 1 分钟后默写。 (热身暖 的测试,让学4、记忆自测结果评价。 心) 生产生强烈 5、教师小结:记忆方法是我们学习的 的问题意识,一个重要手段,方法是否适当,直接影增 强记忆的响学习的效果。引出本课主题。兴趣。教师提示语:在活动过程中要认真倾听,让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时间: 5 分钟

探索规律_教案教学设计

探索规律 第1课时(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67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现实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到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探索规律的欲望,培养探索发现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中体验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 1.课件、题卡。 2.课前准备:各小组用几种颜色的花设计一个布置花台的方案,可选一种或几种颜色,让学生自由发挥。 3.回家收集爸爸或妈妈的年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五一”节快到了,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小朋友设计了布置花台的方案,现在就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设计,其他小朋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朋友的设计都挺棒,我们看得出来这些花的排列都很有

规律。确实,生活中有规律的现象是很多的,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探索生活中的一些规律吗?(板书:探索规律) 二、探索新知,自主建构 1.教学例1 教师:小朋友喜欢旅行吗?假如“五一”到了,你和爸爸妈妈去旅游,从重庆出发,去大约300千米远的成都。 多媒体出示地图,动画演示出行的过程。 再在电脑上出示: 重庆到成都大约300千米 已行路程(千米)100剩下路程(千米) 教师:已行100千米,剩下多少千米?怎样填? 将教科书例1出示 已行路程(千米)100150250 剩下路程(千米)200〖4〗100 让学生完成书上第66页例1填表,可独立填,也可讨论合作填。 学生展示自己填好的表格,并谈一谈自己的填法。 教师:根据自己填写的已行路程,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汇报自己的发现。 教师:说得好,已行的路程不断增多,剩下的路程就不断减少。 2.教学例2 教师:小朋友旅行得真快,下面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笑话。 小明今年8岁,小华今年9岁。小华对小明说:“我比你大。”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3.4.1 探索规律(一)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数学3.4.1探索规律(一)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9--51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十第1,2题,事物的简单变化规律。 教学提示: 在本节课中,注重培养让学生把话说规范的习惯,学生在认识变化的规律时,可以先由老师“扶”着说出,是几个图形为一组,每组是按什么顺序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再到老师“放”开让学生自己说,使学生的语言逐步达到用词准确,表达完整,思维清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按照规律画出图形。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探索规律的欲望,培养探索、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初步体验感知同样的规律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并感受规律美化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能发现给定事物中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运用自己的发现解决简单问题。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发现事物的直观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几种图形卡片若干块,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物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请看(出示课件)节日里街上挂的彩灯、街道两边插的彩旗,它们的色彩搭配、间隔宽窄都是有规律的。 再看(出示课件)我们家里的饭碗、盘子上的图案的排列也是有规律的。正是这些有规律的事物,美化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事物很多,你们想去

探索吗?这节课我们一同来探索规律。教师板书课题:探索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规律美化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从而激发学生寻找规律,探索规律的欲望。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同时还使学生自觉进入观察并发现规律的探索过程中,初步体验感知同样的规律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欣赏美丽的花纹,寻找规律 课件出示例1图。 (1)教师:请仔细观察沙发、窗帘、地毯、地面,你发现规律了吗?用你们自己的方式表述出来。 (2)观察、寻找规律。 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寻找沙发、窗帘及地毯上颜色的排列规律。 (3)学生交流找出规律。 学情估计:学生可能会分别说出沙发、窗帘、地毯、地面的花纹颜色的规律,也能分别表达出来,表达的方式可能是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或者用画图的方法表达;也可能用字母表达,如用“ABABAB…”等。 学生表述正确都要给予鼓励。 引导学生有序地汇报观察到的排列规律。同时引导学生用相对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 (4)教师:请再整体观察、比较沙发、窗帘、地毯、地面条纹颜色的规律,说说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1:它们的规律都可以表示为“ABABAB…”这样的形式。

小学数学西师版二年级下册《探索规律》教案2.docx

小学数学西师版二年级下册 《探索规律》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教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图形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图片若干、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独立完成。 ( 1) 14710 ( 2) 46810 ( 3)△▲△▲ 今天我们来学习“探索规律”(揭示课题)。 2、出示小黑板。 第一行贴图片:小熊、兔子、猴子、青蛙。 第二行贴图片:兔子、猴子、青蛙、小熊。 第三行贴图片:猴子、青蛙、小熊、兔子。 第四行怎样贴呢?由学生来贴,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贴? 3、问:你们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看教材 49 页例题 1,先找规律,再说一说。 大家自由发挥。 2、教学例2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字母或图形,并说明理由。 (1) 1, 1, 2,1, 1, 2, 1, 1,2, ___,___, ___。 (2)A , A , B, A , A , B ,A , A , B, ___, ___, ___。

( 3),,,,,,,,,___,___,___。 同学了什么律呢? 学生:( 1)的律是1,1, 2 的重复。 学生:( 1)、( 2)、( 3)的律是一的。 老:同学很害,的不哦。 3、教学例3 (1)手操作,探索律。 (2)出示例 3。 教:同学,你看 6 个数 1, 1, 2,3,5, 8,()。它有什么律排列而成 的。学生后交流。你真能干,找到了律。 (3)运用律。 教:你能用找出的律,推断出后面的数是几?。 抽学生怎么想的,教:才同学根据先找出的排列律,再根据律推断出未 知的数并画填出了数,就是在运用律解决。 4、教学例4 (1)察思考,律。 教:才我探索了形的排列律,下面我探索数字之的排列律。 出示例 4 后提:例 4 要我干什么?怎才能正确填出数来?学生可能回答:先找律,然后填数。(充板:填数) 教:同学先找找些数的排列律,然后把你找到的律在小内交流。 教:同学在交流中听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教有意秩序最乱的、交流效果不太好的小言)同学可能会:我没听清楚,太了。我没听到,他的声音太小了。 他着,我听不到。我的候,他在玩西?? 教:才像你的交流行?怎交流呢?(学生方法) 教:同学的想法很好。在交流程中要注意:言的人要控制好音量,既不要影响其他,又要本的同学听得清;其余的同学看着他,真听他的言,及正和 充。在我再交流一次,好? 教:一个人介你的律,其余的人听后作充。 教:你听到了他才的些律了?有什么充的?同学学知就要像才那,你向人学, 人又向你学,是一个互相学的程。 三、后 1、画一画 ◇◆□■、◆□■◇、□■◇◆ 同学小,真,明确解要求。

最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最强大脑之记忆小窍门》学习方法指导课精品教学设计教案

《最强大脑之记忆小窍门》 ——综合实践方法指导课学情分析:记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对于直观、具体形象的事物容易记住,对于一些学科概念知识等抽象的事物不容易记住。因此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要帮助学生从小了解科学记忆的重要性,掌握科学记忆的技巧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准确掌握各科知识和技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记忆的重要性,知道增强记忆是有技巧的,学会有意识地培养个人的记忆能力。 2.通过活动训练、小组竞赛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记忆技巧。 3.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懂得良好记忆品质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教学难点: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运用记忆的技巧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水平。 教学策略: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讨论法、训练法、游戏法、观察法等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探求兴趣,自主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窍门。适时启发,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层层深入,从而提高记忆效率,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 1、来到这,给同学们上一节课,徐老师感到很愉悦,因为咱们四(4)班的同学个个神采奕奕,朝气蓬勃。真不错!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好,上课! 徐老师最近收到了班里小红的一封来信,是怎么回事呢? 多媒体出示:录音“我的小苦恼” 2、同学们,小红的问题你们遇到过吗?这里老师想来调查一下,咱们班有谁语文课文背诵得特别快,举手。(看来大家都很谦虚,大家推选一下)能背诵很多首古诗的呢?谁还能能记住很多英语单词,你们都是班里公认的记忆小达人,你们有什么记忆小窍门呢? 谁第一个来说说你有什么记忆小窍门?师相机评价。 哪位记忆达人接着来交流?你们听了想说什么?指名生评价。 还有谁有好方法分享的? 师:嗯,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很会抓住规律学习,你的方法很巧妙,想象力真丰富! 看来,掌握一些小窍门对增强记忆力很有帮助,那今天这节课,就让老师带着大家打开记忆的门,找到记忆的小窍门!(板书课题:记忆小窍门)

二年级下《探索规律》教案

《探索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49页例1、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图形和事物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对它们进行延续排列,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2.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从而掌握按规律将简单图形或实物进行有序排列的方法。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将图形或数字分组,并能找出蕴含的规律,能表达出规律的第一组。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答题卡、彩笔。 课前谈话: 孩子们,看过《三国演义》吗?《三国演义》可是一部古典名著,很值得一看,里面塑造了许多典型形象,比如说:曹操、诸葛亮……曹操兵多将广,可他与诸葛亮打仗却是屡战屡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请2—3个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人们都说诸葛亮是“未来先知”(课件出示:诸葛亮—未来先知),你怎么理解“未来先知”?曹操却是“事后方知”(课件出示:曹操—事后方知),你又是怎样理解“事后方知”的? 孩子们,你想当未来先知,还是事后方知?(未来先知)恰巧,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一种未来先知的本领,想学吗?(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悟规律 1.有规律地呈现,猜颜色 孩子们,我们先来玩一个“猜、猜、猜”的游戏,好吗?(好)为了便于猜测,老师为大家提供了素材,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 要求学生齐读圆片的颜色,然后猜测后面4个圆片的颜色。 2.无规律地呈现,猜颜色 孩子们真厉害,猜一个对一个,猜一个对一个,既然这么会猜,接下来老师增加难度,行不行? (课件出示:) 让学生猜测后面6个圆片的颜色,感受没有按规律排列,不易猜准。 3.比较感受规律,揭示课题 咦,老师可就纳闷了,为什么第一行大家猜得那么准,到了第二行就不行了,是不是我们一下子退步了?什么原因? 学生比较发现:第一行有规律,第二行没有规律。 看来有规律就能未来先知,没有规律就不行,那么这规律重不重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规律。

9.2 心理课堂——提高记忆力教案

09心理课堂——提高学习能力教案 ——提高记忆效率 一、教学背景 记忆力是智力的基本要素之一。人们通过记忆来积累知识、经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知识都需要记忆的参与。记忆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学生进入高中后,课程增多,内容增多,要记忆的东西较多。因此,学生必须进一步加强有意记忆,由机械记忆为主转向意义记忆为主。了解一下遗忘规律,掌握一点记忆方法和技巧很重要。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能粗略地了解记忆和遗忘的基本知识; 2、情感目标:学生学会记忆的技巧,能把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从而喜欢记忆和学习 3、行为目标:学生能利用遗忘规律和掌握几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三、教学过程 1、暖身活动:案例导入 记忆力不好怎么办? 一封同学的来信: 我发现自己很笨,不是学习的料。英语单词常常记不住,历史年份记不住,数学定理、公式也记不住。别人背书只需要一会儿,我却需要几小时!太累了,有些东西虽然当时记住了,可过一段时间后就记不清了。是不是我的记忆力不好?请问有什么提高记忆力的方法吗? 师:升入高中以后,科目增多,大家普遍觉得课程紧,要记的内容多,脑子整天似乎忙不过来了,而且经常出现“记得快,忘得快;记得慢,忘得更快”的现象。许多人抱怨记不过来,或者埋怨脑袋不灵光,但实际的情形却不完全是这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记忆和大脑的工作方式和规律,逆规律而行,因此,学点记忆和遗忘方面的知识很重要。下面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些关于记忆和遗忘的知识。 2、学习新知:了解记忆概念及分类 (1)记忆是对信息进行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识记——保持——回忆/再认) (2)了解记忆分类 大家可能都知道这样一种现象,当你数两叠钞票,在数到第二叠一半的时候,有人插进来和你说话,干扰了你的数数,这时你可能还记得第一叠钞票有多少张,但却不记得第二叠数到哪里了。为什么我们会对这两个数的记忆有差别呢?现代心理学认为,这是因为你把第一叠的钞票数放进了长时记忆,而把第二叠的钞票数只放在短时记忆中。 教师:上面出现了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的概念,这是怎么分的呢? 心理学家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记忆的存储时间大约为0.25~2秒,长时记忆的存储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2分钟。任何信息都必须经过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才可能转入长时记忆。 总结:所以,我们想要牢记所学的知识,就是要想办法将新学到的暂时保存在感觉记忆或短时记忆中的知识转入长时记忆中。 (3)了解遗忘 教师:关于遗忘,大家一定深有体会。比如,大家在考试中的暂时遗忘经历,明明知道该填的那句古诗词,但就是想不起来。 干扰说:输入大脑的信息储存以后,受到内外因的干扰而无法提取。例:汉语学习对英语学习的干扰。 消退说:暂时神经联系得不到强化而消退所致,记忆痕迹不常被强化、重复,容易随时间而淡薄。 例:你能否想起上周一中午你吃什么饭菜?二年级第一学期同桌姓名?舌尖效应—过度学习(150%)

记忆小窍门教学设计

《记忆小窍门》教学设计 董丽云 内容简析: 《记忆小窍门》,是选自黑龙江省九年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生命教育教材二年级上册第4课的内容。 记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对于直观、具体形象的事物容易记住,对于一些学科概念知识等抽象的事物不容易记住。因此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要帮助学生从小了解科学记忆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记忆的技巧和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准确掌握各科知识和技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记忆的重要性,知道增强记忆是有技巧的,学会有意识地培养个人的记忆能力。 2.通过活动训练、小组竞赛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记忆技巧。 3.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懂得良好记忆品质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教学难点: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运用记忆的技巧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水平。 教学策略: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教学游戏、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法,根据二年级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针对本课同容,教师应将重点放在训练上,让学生在训练中提升自己的记忆水平,掌握科学记忆的技巧和方法。充分注意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个学生才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教学活动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非常想和大家成为朋友,为了便于同学们和老师今后的联系,现在老师要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给大家,看哪位同学能在10秒内将它记住。”

多媒体出示自己的电话号码: 1894 * * * * * * * 。 师:谁愿意告诉同学们,我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师:老师非常高兴和你成为好朋友! 师:还有的同学想和我做好朋友,你记住我的电话号码了么 教师小结:有的同学记电话号码真快!你是不是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记得这么快呢没有记住老师电话的同学也别着急。这节课,就让老师帮你打开记忆的门,找到记忆的小窍门! (板书课题:记忆小窍门)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小调查 多媒体出示: 在学习生活中,你觉得最难记住的是什么: 在平时的生活中最容易记忆的是什么: 在班级中记忆力最好的同学是谁: 你对自己的记忆能力满意吗: 师:组织学生填写调查卷,并分组让同学们在课上交流自己的填写内容。 教师小结:“同学们,请将你的问卷收好,通过这个小调查,我们看到同学们的记忆程度都有所不同,对自己的记忆能力的满意程度也不同,接下来就让我们到游戏和竞技中去寻找记忆的小窍门。” 活动二:分类记忆 师:下面共有9样东西,请用一分钟时间,看谁记得多、记得准。 多媒体出示: 猫轿车狗自行车床沙发鸡衣柜火车 学生汇报记住的词语,对于记得多、记得准的学生给予贴星星的奖励。 师:这些同学记得真多真快,还有一些同学记得不够快不够多,谁愿意用你记得又多又快的经验来帮助那些同学们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