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杂种优势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畜禽杂种优势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畜禽杂种优势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杂种优势在畜牧业上的利用日益广泛,杂种优势的预测亦越显重要,怎样对畜禽杂种优势做出快速有力的预测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对近些年来杂种优势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综述,希望对今后的实践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杂种优势预测遗传标记

杂种优势作为一种现象存在已久,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育成了骡子,为人类历史上开辟了观察和利用杂种优势的先例。随着时间的推移,杂种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畜牧业发达的国家,杂交种几乎占据了肉用仔鸡的100%[1],商品猪的90%[2],肉牛、肉羊亦普遍利用杂交品种。众所周知,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提高家畜生产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对杂种优势的预测则是利用杂种优势的关键环节。所以,怎样找到一个最好的杂种优势预测方法一直是育种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1配合力预测畜禽杂种优势

传统方法是用配合力预测畜禽杂种优势。配合力包括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Griffing(1956)[3]将GCA和SCA的计算方法做了规范后,提出了利用配合力预测杂种优势的线性模型,首次将配合力应用于杂种优势预测。在畜禽杂种优势育种中,通过杂交组合试验进行配合力测定可以说是选择理想杂交组合的最好办法,但是由于畜禽品种(系)很多,如果两两之间都做杂交组合试验,进行配合力测定,是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因此,配合力预测法一般不会单独使用,而是与其它方法相结合,取长补短。

一般配合力主要反映的是基因的加性效应,特殊配合力反映的是杂交组合两亲本产量性状基因的显性和上位性效应的大小。杂交组合的配合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杂种优势的形成。番兴明等(2001)[4]认为,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配合力具有相关性。谭静等(2004)[5]的研究表明,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产量特殊配合力。2杂种遗传力预测杂种优势

杂种遗传力的概念是由我国著名数量遗传学家

吴仲贤教授(1987,1991,1998)[6]提出的,如果采用这一理论指导动物育种和植物育种,将节省80%的时间、劳力和资金,会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杂种优势的分析困难也可以大大简化,甚而加以解决。

杂种遗传力公式如下:

h2

A×B

=(h2

PA

+h2

PB

)/4(V

F1

+V

MP

式中h2

A×B

为亲本A和B杂交的杂种遗传力;

h2

、h2

分别为2个亲本品种某性状的遗传力;V

PA

、V

PB分别为2个亲本品种该性状的表型方差;V

F1

、V

MP

分别为F1和亲本均值的表型方差。

而杂种优势方差为:

=(1-2h2

A×B

)(V

F1

+V

MP

将V

/(V

F1

+V

MP

)定义为杂种优势率,则1-2h2

A×B就可作为预测杂种优势的指标。

张俊等(2001)[6]利用蒙特卡洛法(Monte-CarloMethod)对杂种遗传力进行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杂种优势与杂种遗传力,杂种优势与特殊配合力的KendellTau秩相关分别为-0.37、0.15,差异显著。

国内外关于利用杂种遗传力预测杂种优势的报道还甚少,这可能是由于使用杂种遗传力方法需要进行一定的杂交组合试验,依靠表型性状的度量计算出各参数。因此,这种方法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取样、分析方法、环境等因素都会影响到预测的结果。

3群间方差与群内方差之比预测杂种优势群间方差表示的是群体间遗传变异的程度,而群内方差表示的是群体内遗传变异的大小。2个群体间杂交,如果群间方差与群内方差之比大,则杂交后代可获得较高杂种优势。吴常信等(1997)[8]用果蝇不同群体的杂交试验证明了群间方差与群内方差之比用于预测杂种优势的可行性。

Barket等(1997)[9]对11个亚洲水牛群体间的

畜禽杂种优势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996(2008)01-0039-04

王淑新连林生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系(昆明650201)

39

??

遗传变异进行分析,并说明群体间与群体内方差之比可用于预测杂种优势。

4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的大小,大多数取决于双亲性状间的相对差异和相互补充。一般是双亲间的亲缘关系差异越大,优势越强。因此,现代杂种优势理论认为,杂种优势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亲本间的遗传差异的大小,即遗传距离。而遗传距离可以根据性状的表型值、血型因子频率、血清蛋白多态性、细胞核型、带型的多态性和DNA多态性等进行计算。其中以血液生化指标和DNA标记应用最广,而血液生化指标多用血蛋白和同工酶,DNA标记则以微卫星(SSR)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为主。

4.1血蛋白和同工酶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细胞中含量最为丰富的有机物质,它不仅是构成生命的结构物质,而且是生命现象的体现者。任何蛋白质结构都是由特定基因决定的,这些基因能相对稳定遗传,因此,它能反映群体的遗传结构,并且,蛋白质功能的广泛性是与其多态性密切联系的。血浆蛋白多态型一般呈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易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及蛋白质电泳图谱估测出群体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平均杂合度及群体间遗传距离等参数,了解群体的遗传变异,因而,它可以作为预测杂种优势的一种遗传标记。Chwartz(1960)和eckmanl(1964)[5]在玉米杂种中发现存在杂种酶和互补酶,阐述了同工酶和杂种优势的关系,开启了用生化遗传标记预测杂种优势的序幕。Gramal等(1984)[10]首次将其应用于家畜杂种优势预测,分析了9个牛品种的血型基因位点,指出:亲本间的遗传距离与后代产奶量的杂种优势率呈正相关。从此,血蛋白和同工酶被广泛应用于畜禽杂种优势预测。

吕雪梅等(1999)[11],依据力康白壳蛋鸡5个品系的淀粉酶1(Amy-1)、酯酶(Es-l)、碱性磷酸酶(Akp-l)和血红蛋白(Hb-1)的多态性;顾亚玲等(2003)[2]根据宁夏地区普遍饲养的7个品种蛋鸡的血清脂酶1(Es-1)、转铁蛋白(Tf)、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多态信息,计算遗传距离且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并对平均产蛋率、杂种优势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群体间遗传距离的大小可以预测杂种优势的高低。

柳小春等(1998)[12]检测了5个猪品种组合的转铁蛋白(Tf)、后白蛋白(Po)、血液结合素(Hpx)和淀粉酶(Am)的多态性;成廷水等(2000)[13]测定了7个猪品种的淀粉酶(Amy-1、Amy-2)、酯酶(Est-2)、碱性磷酸酶(Akp)、后白蛋白(Po-1、Po-2)、前白蛋白(Pa-1)、铜蓝蛋白(Cp)、转铁蛋白(Tf)、后转铁蛋白(Ptf)和血液结合素(Hp)的基因频率;李国治等(2004)[14]分析了撒坝猪、杜洛克、长白及约克夏的淀粉酶(am)、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碱性磷酸酶(Akp)和酯酶(Es)多态性;他们以此计算遗传距离并与生产性能记录进行比对,得出结论:杂交组合间的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是一致的,证明所得遗传距离是可以用于杂种优势预测的。

利用血型和血浆蛋白质分子的多态性预测杂种优势,方法简单、经济,在生产中应用较多,也的确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实际上血型和血浆蛋白质分子基因位点数目少,多态水平低,因而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

4.2DNA分子标记法

微卫星(microsatellite)又称简单序列重复(SSR)或称短串联重复(STK),是由1~9bp为重复单位组成的高度重复序列,在染色体上呈随机分布,由于重复次数和重复程度的不同,造成了每个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技术是将微卫星DNA标记两侧特异序列作为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微卫星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凝胶电泳,便可检测出微卫星DNA序列的多态性。其优点是:①多态性丰富,分布广和均匀;②等显性遗传,可以从电泳结果中区分纯合体和杂合体基因型;③测定简单,容易鉴别结果,所需的DNA量少;④可以人工合成制备探针。该方法于1989年由Jeffreys提出,至1994年Skinner使之完善[15]。Nei等(1994)[16]根据微卫星标记计算出的遗传杂合度,指出据微卫星标记计算出的遗传杂合度一般在0.3~0.8之间,证明多态性越丰富,在估计亲缘关系较近的种群间的遗传距离时越精确和高效。

RAPD(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是由Williams和Welsh(1990)[15]建立的一种新的DNA分子标记,它是以PCR为基础,利用一个随机序列寡核苷酸做引物进行扩增反应,产生不连续的DNA产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来检测DNA的多态性。该方法的优点是:①简单易行,周期短,需要的DNA量少,无放射性;②标记数量多,可以覆盖基因组中的所有盲点;

③可在任何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情况下对其进行DNA

40??

多态性分析;④合成一套引物可用于任何生物基因组的分析,可以应用的物种类无限多。Chalmers(1992)[17]首先将该技术应用到物种遗传差异分析,发现了种群特异性的RAPD标记。但RAPD标记为显性标记,不能提供完整的信息;易受试验条件的影响,表现为扩增产物的稳定性差。因此,其在应用范围上不及微卫星广泛。

孟安明等(1995)[18]用3个探针(33.6,3HVR,M3)应用DNA指纹技术分析了9个京北纯系蛋鸡的遗传距离,进行杂优组合选择;孙少华等(2000)[19]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8个肉牛杂交亲本群体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变异,进行杂种优势预测。吴晓林等(2000)[20]用42个微卫星标记对一个分离家系猪0~5世代进行基因组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增加QTL的覆盖率可以大幅度提高预测杂种优势的准确性,而与杂种优势QTL不连锁的离散性标记预测杂种优势的效率低;施启顺等(2004)[21]用RAPD标记平均带纹相似系数(ABS)的杂交效果参数估测杜洛克、长白和大约克间杂优效应时,得出相同结论。晏光荣等(2004)[22],张英杰(2004,2006)[23,24],朱庆等(2006)[25]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苗永旺等(2006)[26],苏瑛等(2006)[27]采用RAPD标记,一样对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和杂种优势率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表明,所得遗传距离可以用于杂种优势预测。

用DNA分子标记来预测畜禽杂种优势,虽然比其它方法准确,但由于DNA多态性分析费用昂贵及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只能对群体抽取少量样本进行DNA分析,这样以小样本获得的数据推断总体时,存在着抽样方法等问题,因此需对分析技术进行改进,使之操作简便,准确而又经济。但从总体看来,它触及了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基础,并且会随DNA分子标记和饱和遗传图谱的不断发展而得到改进从而成为杂种优势预测的重要工具。

5基因差异表达法

Romagnoli(1990)[28]等提出并研究了基因表达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得出杂种优势的产生与杂交种中基因的差异表达有关。

LiangP.和PardeeA.D.(1992)[29]建立了差别显示技术(diferentialdisplayreversetranscriptionPCR,DDRT-PCR),为基因差异表达的检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该技术是一种用于分离和克隆哺乳动物正常与异常细胞之间差异表达基因的PCR方法,根据高等生物成熟的mRNA带有3'Poly(A)+的特性,引入5’随机引物和3’端特异锚定引物将mRNA反转录成cDNA,后经PCR扩增、电泳、染色或放射自显影,使用同位素将标记的差异片段反映在序列胶上,然后测定碱基序列,来差别显示mRNA,从而可以跟踪基因表达调控过程,检测杂种代和亲本之间基因的时空表达差异,确定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表达水平。这不仅对探讨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的关系,推测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有重要意义,而且为寻找、鉴定和分离与杂种优势有关的基因或基因群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手段,而这些基因或基因群有望成为杂种优势预测的有效标记。现在,这方面的工作正方兴未艾。

运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王栋等(2004)[30]研究白洛克肉鸡(EE)和丝毛乌骨鸡(CC)纯种及其正反交杂种的基因差异表达时,发现了一个与杂种优势有关的cDNA片段:CE15A15;任竹青等(2005)[31],刘永刚(2005,2006)[32,33]在梅山猪×大白猪杂交组合的背最长肌中分别分离到了与脂肪组织杂种优势形成有关的36条新EST(表达序列标签),和与肉质性状有关的PRA1familyprotein3基因及14条新EST。

应用同样的技术,王栋等(2004)[34]检测了8周龄白洛克肉鸡(EE)、中国丝羽乌骨鸡(cc)、农大褐(DD)和白莱航(AA)4个纯种鸡及其4×4完全双列杂交得到的l6种杂交组合之间肝脏组织基因的差异表达模式;王慧等(2005)[35]分析了产蛋高峰期(32周龄)白莱航蛋鸡(AA)、农大褐蛋鸡(DD)和白洛克肉鸡(EE)3个纯系及其正反杂交6个杂交系种群卵巢组织的基因差异表达;康文霞等(2006)[36]研究了白莱航蛋鸡(AA)、农大褐蛋鸡(DD),及其正反交组合鸡群在产蛋高峰期(32周龄)卵巢组织的基因差异显示。他们的试验结果一致表明,基因的差异表达模式在纯种和杂种间及不同杂交组合间的表现有着明显的差异,并与杂种优势和杂种优势率存在相关性,这一研究结果为探索差异表达基因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由于差别显示技术是创始的技术,尚不成熟,存在一些缺陷[37]:倾向于扩增高拷贝的cDNA片段,有放射性污染;引物设计不合理会导致高丰度的cDNA低扩增;引物与模板不匹配会减少差异扩增的数量;但最突出的问题是假阳性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服务于基因差异表达研究,这方面的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其可开发空间巨大。

41

??

6结语

综合上述,各种预测方法都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取长补短,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但要使预测更准确可靠,除了注意方法的互补,还要注重分析技术的改进,发展现代数量遗传学评估模型,这样才能使杂种优势预测更有效地指导生产。例如,张继全等(1998)[38]以实测基因频率为基础,结合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及实例分析等手段,研究了Nei氏标准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精度的影响因素。

总的说来,随着DNA分子标记技术和DNA检测及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饱和图谱的不断完善,从DNA分子水平上研究预测杂种优势仍是今后的主要方向,搜寻和定位杂种优势QTL的特异性标记,减少与杂种优势QTL不连锁的离散性标记,避免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还将是此工作的重点[21]。此外,通过基因差异表达和杂种优势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mRNA差异显示技术的不断改进,RNA标记将有望成为此领域的重要补充和新的研究点。而且研究mRNA的差异较之研究DNA差异,排除了非编码区的影响,并能够将基因的转录、翻译、蛋白质合成和性状的表现统一起来探讨杂种优势产生的分子机理[37]。

现在,虽然在杂种优势预测的研究上取得一定的成就,但由于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尚未有定论,以及众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致使对杂种优势预测的研究还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现在对杂种优势预测的研究多停留在单性状水平,但杂种优势本是一个复杂性状,甚至牵涉基因互作,所以,此领域有待开发的空间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熊邓.猪杂种优势的利用.养殖与饲料,2002(6):13-17

2顾亚玲,陈卫民,张惠茹,等.血液生化指标在养鸡业杂种优势利用中的研究.中国畜牧杂志,2003,39(1):36-37

3张劳,白丽华,马书宇,等.动物杂种优势两种预测方法的实验验证.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5,21(3):337-340

4番兴明,谭静,黄必华,等.玉米黄粒系产量配合力及其杂种优势模式的分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3(6):498-502

5谭静,番兴明.玉米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产量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西南农业学报,2004,17(2):278-281

6张俊,张劳.杂种遗传力的模拟研究.第11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179-182

7吴常信.优质鸡生产中杂种优势利用的相关问题.中国家禽,1999,21(5):1-2

8吴常信.分子数量遗传学与动物育种.遗传,1997,19(增刊):1-3

9BarketJS.GeneticdiversityofAsianwaterbuffalo(Bubalusbubalis):microsatellitevariationandacomparisonwithprotein-codingLoci.Anim.genet,1997,28:103-11510GramalR.Relationofgeneticdistancebetweencattlebreedsandheterosisofresultingcrosses.Animalbloodgroupsandbiochemicalgenetics,1984(15):173-180

11吕雪梅,戴彩润.蛋鸡品系RAPD变异及其与杂种优势关系的分析.遗传,1999,21(2):24-28

12柳小春,施启顺,江铁山,等.猪血浆蛋白质多态性预估杂种优势的探讨.中国畜牧杂志,1998,34(1):9-11

13成廷水,柳小春,施启顺,等.猪血浆蛋白质(酶)位点基因杂合度与杂优率关系.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26(5):372-374

14李国治,连林生,鲁绍雄,等.猪血清蛋白多态性与杂种优势关系的探讨.中国畜牧杂志,2004,40(3):32-33

15马克世,胡炳义.分子标记的发展及应用.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23(2):81-84

16NeiM,TakezaklN.EstimationofgeneticdistanceandphylogenetlctreesfromDNAanalysis.Pro5thWorldCongrGenetApplLivestProd.Canada.1994,21:405-411

17罗鹏.RAPD技术在遗传分析中的应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5,21(1):94-98

18孟安明.京北鸡及其杂交后代的DNA指纹分析.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1995,12:110-116

19孙少华,桑润滋,贾青,等.肉牛杂交优势预测、评估及其应用研究.遗传学报,2000,27(7):580-589

20吴晓林,肖兵南,柳小春,等.搜寻和定位影响杂种优势表现的染色体区域(QTL).动物生物技术学报,2000,7(1):116-122

21施启顺,柳小春,吴晓林,等.商品杂种猪生长和肉用性状的杂交效果参数与RAPD带纹相似系数间关系浅析.遗传学报,2004,26(5):631-636

22晏光荣,柳小春,黄生强,等.有效微卫星标记预测猪部分经济性状杂种优势.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30(2):2157-159

23张英杰,赵有璋,刘月琴,等.3个山羊群体中4个微卫星DNA多态性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遗传,2004,26(5):631-636

24张英杰,刘月琴,孙洪新,等.利用微卫星DNA多态性预测引进肉用绵羊品种杂种优势,中国农业科学,2006,39(5):1076-1082

25朱庆,张义正,刘继霞,等.黄羽肉鸡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及其与体重杂种优势的关系.畜牧与兽医,2006,38(5):8-10

26苗永旺,霍金龙,魏红江,等.三个鸡品系的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4:9-12

27苏瑛,刘楚吾,叶昌辉,等.鸭亲本间遗传距离与杂交后代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华北农学报,2006,21(2):127-131

28RomagnoliS,MaddaloniM,LiviniC,eta1.Relationshipbetweengeneexpressionandhybridvigorinprimaryrootdropsofyoungmaize(ZeaMayL)plantlets.ThechApplGenet,1990,80:769-775

29LiangP,PardeeAB.DiferentialdisplayofeukaryoticmessengerRNAbymeansofthepolymerasechainreaction.Science,1992,257(5072):967-971

30王栋,张沅,孙东晓,等.鸡杂种与纯种间CIDH基因的差异表达及其与杂种优势的关系.遗传,2004,26(3):303-308

31任竹青,熊远著,邓昌彦,等.杂种和纯种猪之间脂肪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克隆和序列分析.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5,13(5):601-607

32刘永刚,雷明刚,熊远著,等.一个在梅山猪×大白猪杂交组合的背最长肌中差异表达的新基因的分离、cDNA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谱.自然科学进展,2005,15(9):1129-1133

33刘永刚,熊远著,左波,等.梅山猪、大白猪和梅大杂交猪背最长肌中差异表达的14个表达序列标签的分离、鉴定及组织表达分析.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6,14(3):323-328

34王栋,张沅,孙东晓,等.纯种与杂种鸡之间肝脏组织基因差异表达及其与肉用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遗传学报,2004,31(3):257-26435王慧,张沅,孙东晓,等.蛋鸡与肉鸡卵巢组织基因差异表达与产蛋数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畜牧兽医学报,2005,36(2):111-11536康文霞,张兆远,王慧,等.蛋鸡及其正反杂交组合卵巢组织的基因差异显示研究.山东大学学报,2006,4l(2):140-143

37刘荣梅,李凤兰,王淑菊,等.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进展.黑龙江农业科学,2007(1):86-89

38张继全,邵春荣,陈幼春,等.Nei氏标准遗传距离的估测精度.畜牧兽医学报,1998,29(1):27-32

42??

遗传学(刘庆昌第二版)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答案

《遗传学(第二版)》(刘庆昌主编)部分习题解答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生物技术系 杨先泉 第九章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p203) 3. 假设有3对独立遗传的异质基因,自交5代后群体中3对基因杂合(个体)的比例是多少?3对基因中2对基因杂合、1对基因纯合(个体)的比例是多少?3对基因均纯合(个体)的比例是多少? [提示] 根据孟德尔遗传规律,1对基因杂合体自交r 代,后代群体中纯合体的比例为112r ??? ????,杂合的比例为1 2r ?????? ;n 对独立遗传基因杂合体自交后代中,各种基因型类型及比例符合二项分布:1112 2n r r ???????+???????????? 。 [答案] 1对基因自交5代,纯合体的比例为3132,杂合体的比例为132; 由于3对(n=3)基因独立遗传,因此自交5代,x 对基因纯合(3-x 对基因杂合)的比 例为:()33!311!3!3232x x x x ?????××????×?????。 3对基因杂合(x=0)的比例为:3.05×10-5 1对基因纯合,2对基因杂合(x =1)的比例为:2.84×10-3 3对基因纯合(x =3)的比例为:0.909 9. A 、B 、C 、D 是4个高粱自交系,其中A 和D 是姊妹自交系,B 和C 是姊妹自交系。四个自交系可配成6个单交种,为了使双杂种的杂种优势最强,你将选哪两个单交种进行杂交,为什么? [答案] 影响杂种优势最主要的因素是双亲间基因型差异,双亲间基因型差异越大,杂种的杂合程度 越高,杂种优势越强;同时,亲本的纯合度越高,杂种群体的整齐度越高,杂种优势最明显。 单交种A ×D 与单交种B ×C 均由姊妹自交系产生,具有较高的纯合度;同时两个单交种间的遗传差异最大;因此双交种(A ×D)×(B ×C)的杂种优势最强。

第八章杂种优势利用

第八章杂种优势利用 教学内容:杂种优势利用 教学目标:杂种优势的概念;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了解杂种优势的理论基础; 掌握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熟悉利用杂种优 势的途径;三系制种原理及方法。 教学重点:杂种优势表现的普遍性、复杂多样性和遗传基础;杂种优势利用的基本条件;杂种亲本选配的基本原则;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途径;质核 互作雄性不育和核雄性不育的遗传;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保持系、 恢复系的选育方法;杂种品种的选育和利用。 教学难点:配合力的测定。 一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与现状 杂种优势 (heterosis) :指两个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 , 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适应性以及产量、品质等性状方面超过其双亲的现象。 1 利用简史: 简述杂种优势现象的发现,列举古今中外在杂种优势利用方面的研究,主要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 2 利用现状 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化学杀雄、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核雄性不育的利用与核质互作杂种优势利用。 二杂种优势表现特征 1 杂种优势的普遍性 (1)生长势和营养体 (2)产量和产量因素方面 (3)品质方面 (4)生理功能方面 (5)生化表现方面 (6)抗逆性和适应性 2 杂种优势表现的复杂多样性 (1) 从基因型看:自交系强于自由授粉品种 (2) 作物种类:二倍体大于多倍体 (3) 亲本亲缘关系:亲缘关系远的强于近的 (4) 杂交组合:亲本之间性状互补,杂种优势强 3 F2及以后世代杂种优势的衰退 原因:发生遗传分离,出现个体差异,后代不整齐一致。 杂种优势衰退速度的影响因素: (1) F1基因型的杂合位点数:杂合位点越多,衰退越慢 (2) 作物授粉方式:异花授粉比自花授粉作物下降慢

植物杂种优势

植物杂种优势利用 动物科技学院动科092班张婵娟 12号 内容摘要 杂种优势利用(植物)是重要育种手段之一。即利用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生物体杂交后的杂种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于亲本的表现,达到生产要求。它与培育纯品种为目的的杂交育种不同之处,在于选用亲本、配置组合时特别强调杂种一代的优势表现。强弱是针对所观察的性状而言,通常以杂种一代某一性状超越双亲相应性状平均值的百分率即平均优势,或超过较好亲本值的百分率即超亲优势,或超过对照品种值的百分率即超标优势来表示。杂种优势以杂种一代最大,杂种二代大为减退,以后逐代下降至一定程度。所以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第1代杂种。 关键词:繁殖授粉杂交去雄 1.发展简史 动物中的杂种优势现象早就为人们所认识并加以利用18世纪中期,开始发现植物中也有杂种优势现象。从1920年开始,玉米双交种、单交种、三交种的育种相继直接用于生产,从而广泛推动了其他作物的杂种优势利用。60年代以后,雌雄同花作物中、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研究的成功,为杂种优势的利用开辟了广阔前景。的研究也为配制杂交种带来了方便。现在,水稻、大白菜等作物都能大量生产杂交种子供生产利用;小麦也开始利用化学杀雄剂配制杂交种在市场上销售。利用杂种优势改良果树、林木、和观赏植物的品种,都

取得重要成果。在中国,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也是从玉米开始的。杂交高粱和杂交水稻也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增产效果突出。 2.优势表现 无论动物或植物,自花授粉或异花授粉植物,除亲缘关系较远的类型外,杂种一代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比其亲本生长旺盛、富有活力、抗病虫和不良环境条件的能力强、适应性好,因而产量较高。由于杂种具有细胞分裂快、活性强、生物代谢效率高等特点,它在形态、生态、器官、组织、生理、生化等一系列性状指标上都较优越。但优势表现的程度常因不同物种、不同杂交组合和不同性状而异。相对而言,自花授粉作物的优势不如异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中,品种间杂交的优势又不如自交系间杂交。遗传差异大、生态类型不同的杂交组合优势大。地理上远距离的杂交组合也常会出现明显优势。同一杂交组合,不同性状的优势表现也不相同。一般来说,产量是衡量优势大小的最好指标。如玉米单交种一代一般可比普通开放传粉的品种增产20~30%。高粱杂交种一般增产30%左右,水稻杂交种增产10~30%。70年代中国在、甘蓝、萝卜、番茄、甜(辣)椒等十几种蔬菜作物上利用杂种优势,一般增产20%以上。 3.利用方法 杂种优势的利用目标因作物种类和育种任务而异,如提高粮油作物子粒的产量和品质,增进蔬菜作物营养体的产量和品质,提早或延迟熟期以满足市场需要及适应贮藏、保鲜、加工等收获后的要求等。提高对抗病虫害等的抗逆能力以保证其稳产性,则是普遍的要求。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 论文

玉米杂种优势利用 摘要:玉米是异花授粉植物,育种主要是利用其杂种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杂种优势的概念,表现及原则,随后着重讲述了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并以玉米与其近缘种和远缘种杂交的利用为例,阐述了玉米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及其在生产上的重要性,以及利用的现状和前景,使读者更多的了解玉米杂种优势的有关知识.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利用 1. 杂种优势的概念.表现及原则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以上亲本杂交后,所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比其亲本优越的现象.它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其表现是多方面的:(1)营养体优势.多数杂种F代长势旺盛,分蘖力强,根系发达,茎杆粗壮,块根,块茎增大增重.(2)生殖优势.一些主要农作物如玉米,高粱,水稻等杂交种F1的产品多数较高,一般此推广的普通良种增产20%`~40%.(3)抗逆性和适应性方面的优势.杂种F1代生长势强,抵御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和适应环境条件的能力往往优于亲本.(4)品质优势.杂种优势在生产上可以大大地提高产量,也应遵循以下原则:1.选配遗传基础差异大的亲本.2.尽量提高亲本的纯合度.3.便于杂交,并能获得大量杂交种子.。 玉米在我国及至全世界被大面积种植,其育种目标在不同地区有所侧重,但大部分是共同性的.现概括地将饲用玉米育种的目标性状分述如下:(1)高产性状.通常认为,产量性状优势的.子粒玉米杂交同样应用较多的饲用产量.(2)稳产性状.该性状主要包括生态适应性和各种抗逆性两方面(3)营养价值(4)早熟性(5)适应机械化收获的性状,如适宜的植株高度和穗位高度.玉米是最重要的饲用作物之一,适合于许多地方种植,但因为各地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的不同,又需要育种家们培育出许多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杂种优势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下面我们将分别论述玉米与其近缘种,远缘种的杂交。 2. 玉米与其近缘种的杂交 2.1杂交试验 目前,栽培种与其近缘物种直接杂交仍是将近缘物种基因转移到栽培种的主要手段。而杂交成功的关键取决于栽培种与近缘物种间的杂交亲和性。如果不亲和或亲和力低,即杂交不结实或结实率低,杂交不易成功[7~10]。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是物种间长期进化中形成的生殖隔离。不亲和性表现为受精前(杂交受精不能完成)、受精过程中(胚败育)和受精后(杂种衰败和杂种不育)3种情况。为了提高可杂交性,克服远缘杂交不育障碍和在育种中有效导入、利用近缘种的有利基因,开展杂交亲和性研究是必要的。我们知道,在玉蜀黍族中,与玉米亲缘关系最近的是玉蜀黍属中的各个种,该属中除栽培玉米亚种以外其余各分类单位均可称为大刍草(teosinte)。大刍草具有许多优良特征特性,如抗逆性、抗病虫害和优质等,因此把大刍草资源的有益基因导入玉米创建新的基因库,将对玉米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玉米与其近缘种墨西哥玉米、小颖玉米、二倍体多年生玉米和四倍体多年生玉米杂交结实的试验发现:结实率和杂种种子形态有较大差别。其中,玉米

第二章__杂种优势利用

第二章杂种优势利用(Utilization of heterosis) 杂种优势(heterosis):是生物界一种普遍现象,是指两个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适应性以及产量、品质等性状方面超过其双亲的现象。 The increase in size, vigor or productivity of a hybrid plant over the average or mean of its parents 第一节杂种优势利用的概况及表现 一、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与现状 早在14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利用了马和驴杂交生骡,为人类历史开辟了利用杂种优势的先例(后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 园艺植物的杂优利用 园艺作物的杂优利用也十分广泛,据农业部1998年的统计,西瓜、甜瓜、番茄、大白菜、甘蓝、黄瓜、辣椒等杂交利用率达90%以上菠菜、萝卜、洋葱、芦笋等也在80%以上。西方发达国家及日本、韩国等超过这个水平。林木果树和观赏园艺植物中,如速生毛白杨、椰子、四季海棠等在世界范围开展杂优利用研究。 二、杂种优势的分类与度量 1. 分类: ①体质型:杂种的营养器官发育良好,如茎、叶生长发育旺盛,产量高; ②生殖型:杂种的生殖器官发育较强,如结实器官增大,结实性增强,种子和果实产量高; ③适应型:杂种具有较高的生活力、适应性和生长竞争能力。 2、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 (1)中亲优势(mid-parent heterosis) 指杂交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P1或P2)同一性状之和平均值差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F1-(P1+ P2)/2 中亲优势= ×100% (P1 + P2)/2 Hybrid performance is measured relative to mean of the parents (MP) (2)超亲优势(over-parent heterosis) 指杂交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高值亲本(HP)同一性状平均值差数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F1-HP 超亲优势= X100% HP (3)超标优势(over-standard heterosis) 指杂交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当地推广品种(CK)同一性状的平均值差数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 F1- CK 超标优势= X100% CK (4)杂种优势指数(index of heterosis) 是杂交种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同一性状的平均值的比值,也用百分率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F1 杂种优势指数= X100%

油菜杂种优势浅析

油菜浅析 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品种类型多,适应性广,在世界五大洲均有分布,但以亚洲、欧洲和北美洲面积最大,三个洲油菜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95.21[1]。油菜在我国也是最为重要的油料作物和优质的蛋白饲料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的1/3,其中长江流域又占世界的1/4,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产区[2]。 中国国油菜的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油菜生产经历了三次大变革[3]后油菜的平均产量不仅得到进一步提高,达到l500kg/hm2以上[4],而且双低优质油菜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其食用油品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从而使占我国植物油总量40%以上的菜籽油成为优质油品;另一方面,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双低油菜品种脂肪酸的组成以C18为主,和化石柴油的碳链组成类似,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柴油原料。 目前我国油菜的杂优利用途径 2.1 细胞质雄性不育(cms)三系杂交种: 目前国内外在生产上利用的油菜杂种中,主要是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萝匐(Raphanus sativus)胞质雄性不育型;波里马(Polima)胞质不育型;陕2A胞质雄性不育型;MSL雄性不育型 2.2细胞核雄性不育(GMS)杂交种 油菜核不育系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种是由两对隐性基因控制的细胞核雄性不育: 已审定的杂交种有蜀杂6号(1995),蜀杂7号(1996),油研7号(1995),油研8号(1998),油研9号(1999)等。这类核不育系因为不易获得100%的不育株群体,制种时需要人工拔除50%可育株,较为麻烦,生产上难于大量采用。另一种是有由两对显性基因控制的细胞核雄性不育:这种油菜核不育材料为四川省宜宾地区农科所(1972) 发现的,李树林等(1986,1990)遗传研究证明是由两对显性基因互作控制, 并通过“临保系”提出“三系化”繁殖、制种的遗传模式。最后一种是由隐性上位基因控制的细胞核雄性不育:安徽省农科院陈凤祥等(1993,1995,1998)报道了另一类隐性基因控制的核不育材料9012A,这类不育材料除受两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ms1ms1ms2ms2)控制外,还受一对隐性上位基因(rfrf)的作用,上位基因呈隐性纯合(rfrf)状态时,对隐性不育基因(ms1、ms2)起抑制作用,而表现为可育。可利用这一遗传原理进行核不育的“三系化”繁殖和制种。这种核不育的优点,也是能通过“临保系”繁殖不育系,获得100%的不育株群体,减少制种时要拔去母本行50%的可育株的麻烦。 2.3自交不亲和(SI)系杂交种 十字花科蔬菜普遍利用SI杂交种。例如:华中农业大学(1975)通过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种间杂交,把白菜型油菜自交不亲和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中,育成271、211等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和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杂种油研3号(贵州省油料作物研究所,1991)等 2.4其他利用途径 如化学杀雄杂交种、细胞质+细胞核雄性不育杂种以及生态型雄性不育杂交种等等。 我国油菜发展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油菜研究上有着不少的优势:一是杂交油菜的研究和利用;二是油菜菌核病的研究和改良;三是白菜型芥菜型的油菜资源丰富;四十一年两熟、三熟制条件下的品种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五是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研究,但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如油菜品质改良程度低;生物技术在油菜品质改良中的应用比较落后;甘蓝型油菜遗传资源十分匮乏;加工技术、工艺比较落后,油菜生产规模小,手工操作,劳力成本高,肥

第六章近亲繁殖杂种优势

第一节近亲繁殖及其遗传效应 内容: 一、近亲繁殖的概念 二、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 三、回交的遗传效应 序:人们很早就认识近亲交配有害,远亲交配能表现杂种优势。特别是远亲交配,如马和驴的杂交繁育骡子,远在1400多年前的《齐民要术》一书中就有文字记载。对于植物的自花受精和异花受精对后代的作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达尔文最先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提出“异花受精一般对后代是有益的,而自花授精常有害”的结论,把杂交有益性归结为“亲本性因素某种程度的分化”。为杂种优势的理论研究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在孟德尔的遗传规律重新发现以后,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成为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成为近代育种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 一、近亲繁殖的概念 ●定义 近亲繁殖,也称近亲交配,或简称近交,是指血统或亲缘关系相近的两个个体间的交配;也就是指基因型相同或相近的两个个体间的交配。 根据亲缘远近的程度一般可分为:全同胞、半同胞和表兄妹植物自花授粉的交配,称为自交。由于其雌雄来源于同一植株或同一花朵,因而它是近亲繁殖中最极端的近亲繁殖。 ●表示方法 近亲系数(F):一个合子中两个等位基因来自双亲共同祖先的某一基因的概率,即每一个体中某一位点上两个基因共同来源的概率。

●植物的繁殖方式 植物天然杂交率的高低,可将植物分为三大类: ○自花授粉植物(self-pollinatecl plant)。异交率0.5%, 如水稻、小麦、大豆和烟草等。 ○常异花授粉植物(often cross-pollinatecl plant)。异交率5-20%,如棉花和高梁等。 ○异花授粉植物(cross-pollinatedl plant)。异交率20-50%,如玉米、黑麦和白菜型油菜等。 二、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 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主要有3个: 1、杂合体通过自交可以导致后代基因的分离,将使后代群体中的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化。 例一:以一对基因为例,即AA×aa 100%都是杂合体 F 1 有1/2杂合体和1/2纯合体(根据分离比例而得) F 2 有1/4杂合体和3/4纯合体 F 3 F 有(1/2)r杂合体, 1-(1/2) r纯合体。详见表6-1 r 表6-1 一对杂合基因(Aa)连续自交的后代基因型比例的变化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第九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一、近亲繁殖及其遗传效应 1、近亲繁殖的概念 异交: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间随机相互交配 近交:亲缘关系相近的个体间交配按亲缘关系远近程度,可分为: 全同胞、半同胞、亲表兄妹 植物还有:自交、回交 自交是最极端的方式 自交 ↓ 回交(父女或母子交配) ↓ 全同胞交配(同父母的兄妹交配) ↓ 半同胞交配(同父或同母的兄妹交配) ↓ 表兄妹交配 ↓ 品种内交配 ↓ 品种间交配 ↓ 远缘杂交(种间及其以上) 近亲繁殖的程度,用近交系数(F)来度量:指个体的某个基因位点上两个等位基因来源于共同祖先某个基因的概率 F =0 – 1 2、自交的遗传效应 (1)杂合体通过自交,使后代群体中的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化 自交代数AA×aa 杂合体Aa 纯合体AA+aa ↓ F10 Aa (1/2)00 ↓ F2 1 1 AA 2Aa 1aa (1/2)11-(1/2)1

↓ F 3 2 4AA 2 AA 4Aa 2aa 4aa (1/2)2 1-(1/2)2 . . . F r+1 r (1/2)r 1-(1/2)r 设有n 对异质基因,自交r 代 1 则 纯合体频率x = (1 - ------- ) n 2r 某一种纯合基因型的频率: 1 1 (1 - ---------- ) n ╳ ----- 2r 2n n 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的频率: [1+(2r -1)]n 的展开为F r+1群体中各种个体数的分布 如:n=3 r=5 [1+(25-1)]3=1+93+2883+29791 (2)杂合体通过自交导致等位基因纯合,淘汰有害隐性纯合体 (3)杂合体通过自交,获取不同纯合基因型。利用该点选育自交系 3、回交的遗传效应 回交(back cross ):杂种后代与其两个亲本之一再次交配 如A ×B →F 1 F 1×B →BC 1,BC 1×B →BC 2…… F 1×A →BC 1,BC 1×A →BC 2…… BC 1表示回交一代 BC 2表示回交二代,其余类推 甲× 乙 甲:非轮回亲本 n y ??? ??=21

第十章习题答案

第十章数量性状遗传 一、名词解释 1、数量性状(计量性状):凡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在一个群体内表现为连续性变异的性状。 2、标准误:即平均数方差的平方根,表示平均数变异范围。 3、遗传率:又称遗传力,是指一群体内由遗传原因引起的变异在表型变异中所占的比率。 4、表现型值(P):对个体某性状度量或观测到的数值,是个体基因型在一定条件下的实际表 现,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5、基因型值:表现型中由基因型所决定的部分,称为基因型值(G)。 6、环境离差:如果不存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则表现型值与基因型值之差就是环境条 件引起的变异,称为环境离差(E)。 7、广义遗传率:指遗传方差占表型总方差的比值。 8、狭义遗传率:真实遗传的加性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 9、加性方差:指同一座位上等位基因间和不同座位上的非等位基因间的累加作用引起的变 异量,是能够在上下代间真实遗传的方差。 10、显性方差:指同一座位上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异量。 11、上位性方差:指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变异量。 12、近交系数(F):一个个体从某一祖先得到一对纯合的、且遗传上等同的基因的概率。 13、杂种优势: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 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二、是非题 1、数量性状中每对微效基因的遗传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 √ ) 2、方差和标准差都是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变异程度。 ( √ ) 3、性状的遗传率越大,在后代出现的机会就越大,人工选择效果也就越好。(×) 4、杂种后代性状的形成决定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亲本的基因型,二是环境条件的影响。( √ ) 5、遗传率是指一个性状的遗传方差或加性方差占表型总方差的比率,它是性状传递能力的衡量指标。(×) 6、根据遗传率的定义:一个纯系的遗传率最大等于1。 ( √ ) 7、AAbb和aaBB杂交,F1代基因型为杂合体,因此F1代中存在遗传方差,V ≠0。(×) G 8、基因的加性方差是可以在上下代之间固定遗传的,而显性和上位性方差是不可以固定的。( √ ) 9、如果某地块中水稻株高的广义遗传率为58%,表示该地块中水稻株高的差异大约有58%是由于遗传差异造成的,42%是环境影响造成的。 ( √ ) 10、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质量性状上。(×) 11、近亲繁殖导致了隐性基因纯合表现,而显性基因却一直处于杂合状态。(×) 12、利用杂种优势育种时,双交种的制备是用两个不同的自交系杂交获得的。(×)

普通遗传学第十四章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自出试题及答案详解.

一、名词解释 1. 半同胞交配 2. 轮回亲本 3. 非轮回亲本 4. 纯系 5. 杂种优势 6. 近交衰退 7. 显性假说 8. 超显性假说 二、填空题 1. 近亲繁殖的极端形式是。 2. 自交和回交后代群体中纯合体频率的计算公式都是。 3. 基因型纯合,个体间基因型一致的群体称为 4. 双亲基因型纯合度越高, F1杂种优势越。 5. 在一定范围内,双亲的亲缘关系 , F1杂种优势越大。 6. 亲绦关系或血缘关系相近的个体间的交配叫。 7. 近亲交配的程度常用来表示。 8. 显性假说认为是产生杂种优势的关键。 9. 超显性假说认为是产生杂种优势的关键。

10. 通过近亲繁殖,群体中纯合体的频率与和密切相关。三、单项选择题 1. Aa 杂合体自交 3代后,群体中杂合体的频率为 ( 。 A.1/4 B.1/2 C.1/8 D.1/16 2. AaBb 杂合体连续自交 5代后,群体中 AABB 个体的频率为 ( A.2 3.46% B.21.91% C.22.73% D.18.75% 3 AaBb 杂合体与 aabb 连续回交 5代后,群体中 aabb 个体的频率为 ( A.93.85% B.87.63% C.90.91% D.75% 4Aa 杂合体需要自交 ( 代,群体中 Aa 的频率才能达到 3.125%。 A.2 B.3 C.4 D.5 5. Aa 杂合体需要自交 ( 代,群体中 AA 的频率才能达到 48.44% A.2 B.3 C.4 D.5 四、简答题 1. 简要说明纯系学说的要点是什么? 2. 为什么玉米自交系间杂种的杂种优势在 F2代的衰退比品种间杂种更严重 ? 3. 杂合体连续自交有哪些遗传效应 ? 五、论述题 1. 试述杂合体连续自交和回交遗传效应的异同点。 2. 什么是杂种优势 ? 杂种优势的遗传假说主要有哪些 ? 如何评价 ? 利用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得到永久杂种可行吗 ? 答案

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

《作物育种学总论》习题 第一章育种目标 1.名词术语:育种目标、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收获指数、株型育种、高光效育种 2.现代农业对作物品种有哪些基本要求? 3.制订育种目标的原则是什么? 4.作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有哪些? 5.怎样才能正确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 6.为什么通过矮秆育种能提高作物的单产? 7.针对你所熟悉的某一地区制订某一个作物的育种目标,并说明其理由。 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1.简述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的花器构造及开花习性。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 习性有利于异花授粉?哪些花器构造和开花习性有利于自花授粉? 2.结合具体作物简述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3.农作物品种有哪些类型、各有哪些基本特性? 4.不同类型的品种群体的育种特点是什么 第三章种质资源 1.概念解释:种质资源、起源中心、初生中心、次生中心、原生作物、次生作物、遗传多样性中心、基因银行、初级基因库、次级基因库、三级基因库 2.简述种质资源在作物育种中的作用。 3.简述本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4. 简述外地种质资源的特点与利用价值。 5.Vavilov起源中心学说在作物育种中有何作用? 6.如何划分初生中心与次生中心?

7.试述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与鉴定方法。 8.建拓作物基因库有何意义?如何建拓作物基因库? 9.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有何意义?如何建立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 10.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必要性与意义何在? 第四章引种与驯化 1.引种驯化的概念及基本原理是什么? 2.影响引种的因素和引种规律是什么? 第五章选择育种 1.试述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及程序。 第六章杂交育种 1.杂交育种按其指导思想可分为哪两种类型?各自的遗传机理是什么? 2.为什么说正确选配亲本是杂交育种的关键?有何重要意义? 3.如何理解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四条原则? 4.选用遗传差异大的材料作亲本有何利弊?如何理解双亲来源地远近与双亲亲缘关系远近的关系? 5.为什么要求双亲应具有较高的配合力? 6.为什么说杂交方式是影响杂交育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杂交方式有哪些?试说明在单交、三交、四交、双交等杂交方式中,每一亲本遗传比重如何?为什么在三交和四交中要把农艺性状好的亲本放在最后一次杂交? 7.解释系谱法、混合法、衍生系统法、单粒传法,简述它们各自的工作要点。试比较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应用。 第七章回交育种 1.什么是回交育种?回交育种有哪些用途及有何局限性?什么情况下回交育种最有

植物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进展

植物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进展* 1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基础 关于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基础,早在上个世纪初就提出了显性和超显性假说,但此后的80多年中一直没有重大进展,从全基因组杂合性与杂种优势关系上开展的大量研究也并不能解释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机理[2]. 进入90年代后,QTL 定位方法的建立为探讨QTL杂合度及互作方式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Stuber等[3]首先研究了QTL互作方式与玉米杂种优势的关系,认为超显性是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 随后,Xiao等[4]提出显性是水稻杂种优势的主要遗传基础, 但Li 等[5]对水稻的生物学产量和籽粒产量的QTL研究表明,大多数和自交衰退以及杂种优势相关的QTL表现为上位性,90%对杂种优势有贡献的QTL表现为超显性,因此认为上位性和超显性是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基础,这与Luo 等[6]同样以水稻为材料得到的研究结果相类似. 最近,我国科学家采用“永久F2群体”这一新颖的实验设计,对水稻和玉米等作物的QTL互作方式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研究发现,所有类型的遗传效应,包括单位点的部分显性,完全显性和超显性以及二位点间的三种类型互作都对杂种优势有所贡献,这说明长达一个世纪关于杂种优势遗传学基础的各种学说都是相对不完整的[7, 8]. 在杂种优势QTL精细定位的基础上,培育杂种优势QTL的近等基因系或渗入系,可以进一步阐明位点遗传效应及其互作与杂种优势形成的关系,同时也为开展杂种优势QTL的克隆奠定了重要的材料基础. 例如,Semel等[9]构建了由栽培番茄和野生番茄杂交而衍生出的76个渗入系和近等基因系,然后进行近等基因系与亲本之间的杂交,对QTL位点与杂种优势性状的关系进行分析后发现,与生殖相关的正效应QTL以超显性遗传模式占优势,而负效应QTL则以隐性遗传模式占优势. He等[10]精细定位了水稻2号染色体产量杂种优势相关QTL位点qGY2-1,发现该位点在杂合状态下产量及相关性状表现出超显性效应. 进一步研究发现,位于分子标记RM279和SBG1之间的8个LRK LRR-Kinase)家族基因具有单倍型结构特点,并且在杂种一代为显性互补或超亲表达. 转基因实验研究也证实,qGY2-1位点的LRK基因具有控制水稻产量三要素,即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功能,这是国际上首次克隆控制水稻产量杂种优势形成的QTL.

植物杂种优势复习题

植物杂种优势复习题 名词解释 1.雄性不育:花药或花粉不能正常发育的现象。一旦形成,是可遗传。雄性不育的植株,雌蕊能正常发育。 2.自交系:通过多代自花授粉或多代近交后所得到的纯系。 3.杂种优势指数:杂交种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同一性状平均值的比值。 4. 配合力:指一个亲本(纯系、自交系或品种)材料在由它所产生的杂种一代或后代的产量或其他性状表现中所起作用相对大小的度量。 5.自交不亲和性:指某一植物的雌雄两性机能正常,但不能进行自花受精或同一品系内异株花粉受精的现象。 6.综合种: 7.两用系: 8.雌株系 9.顶交种:顶交法选用遗传基础广泛的品种群体作为测验种测定自交系的配合力。顶交法产生的杂交种成为顶交种。 10.单交种:两个亲本杂交所得到的后代,为单交种... 1.临保系:将可育DH系单株与不育单株测交,测交种出现的全不育所对应的测验种即为临保系。 2.高不育系:是指有少量自交结实的不育系,这种自交结实的种子能够使高不育特性得以遗传。 3.双交种:双杂交种的简称。由四个品种或自交系先两两配成单交种,再由两种单交种杂交而得的杂交组合。 4. 雌性系:以黄瓜为例)在黄瓜中,有些植株所开的花全部或绝大多数都是雌花,而无雄花或只有少数雄花,通过选育可获得具有这种稳定遗传能力的系统,称为雌性系 5. 自交不亲和性:指某一植物的雌雄两性机能正常,但不能进行自花受精或同一品系内异株花粉受精的现象。 6.一环系:从品种群体和品种间杂交种中选育出的自交系。 7.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 8测验种:测交所用的亲本 9.杂种优势指数:杂交种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同一性状平均值的比值。 10.特殊配合力:指一个亲本在与另一亲本所产生杂交组合的性状表现中偏离两亲本平均效应的特殊效应。

第十章 杂种优势利用

第十章杂种优势利用 第一节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与现状 第二节杂种优势表现特性 第三节杂种优势表现的遗传基础 第四节杂种品种的选育程序 第五节利用作物杂种优势的方法 杂种优势: 两个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适应性以及产量、品质等方面超过其双亲的现象。 第一节 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与现状 第一节 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与现状 ?孟德尔8 年豌豆杂交试验(1856-1864 )中观察到杂种优势现象,并首先提出杂种活力(hyhrid vigor)这个术语,但未作解释。 ?达尔文最早发现玉米杂种优势现象,指出玉米异花授粉与自花授粉后代株高之比,盆栽是100:87,田间是100:80。 ?Shull等研究了玉米自交和杂交的作用,于1907 年首次提出“杂种优势”(heterosis)这一科学术语。 第一节 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与现状 ?Shull认为?°杂种优势?±是指遗传上不同的雄雌配子在结合中,由于种种机制而产生对发育的刺激作用。具体表现在杂种个体器官组织增大、产量和长势的增加。Shull 把?°杂种优势?±与?°杂种活力?±区别开来,认为杂种活力是杂种优势的表现,而杂种优势是遗传实质,二者之间是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 ?Reiger等人(1976)则认为?°杂种优势?±和?°杂种活力?±两词的意义相同,都是指杂合体与其相应纯合体比较,在一个或多性状上表现优越性,杂种优势是杂合体中基因互作的结果。 第一节 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与现状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大体上支持Reiger的意见,把杂种优势与杂种活力视为同义词。 第一节

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与现状 ?法国学者 Kolereuter ,在 1761 ?a 1766 年育成了早熟优良的烟草种间杂种,并提出种植烟草杂交种的建议。 ?20世纪20-30年代,美国首先在玉米上利用了杂种优势。 ?1954年,美国选育出高粱?°三系?±配制高粱杂交种在生产上应用。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首先在烟草和玉米上利用杂种优势,此后在高梁上。?1973年,我国先后完成了水稻的?°三系?±配套工作,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后在小麦、油菜、棉花上研究利用。 第一节 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与现状 ?在蔬菜上利用杂种优势最为普遍。据统计,日本的220种蔬菜中,利用杂种一代的占71.3%;番茄、甘蓝、白菜有90%以上应用杂种,黄瓜生产已全部应用杂种。美国在蔬菜生产上也有相同的趋势。有人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作物生产上的杂种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杂种优势利用的简史与现状 目前世界上已经利用和即将利用杂种优势的植物有: ?大田作物?a玉米、水稻、高粱、黑麦、向日葵、棉花、烟草、小麦、大麦、燕麦、谷子、珍珠粟、大豆、油菜、甜菜、苜蓿草等。 ?蔬菜作物?a甜玉米、番茄、洋葱、茄子、黄瓜、西葫芦、西瓜、笋瓜、南瓜、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胡萝卜、菠菜、石刁柏、莴苣、辣椒、葱、芹菜、食荚菜豆、菜豆、豌豆、马铃薯。 ?还有一些果树植物(椰子)、林木植物(桉树)、观赏植物(秋海棠)。 第二节 杂种优势表现特性 一、杂种优势的表现 1、生长势和营养体 表现在: ①长势旺盛; ②分蘖力强; ③根系发达; ④茎杆粗壮; ⑤块根、块茎体积增大。 在株高上,F1具有明显优势是不同作物的共同特征,株高大多受多基因控制,但也有受单基因控制的,高杆表现为显性或部分显性,所以F1为高杆或倾向于高杆

第九章 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一、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分) 1. 近亲繁殖 2. 近交系数 3. 回交 4. 半同胞交配 5. 轮回亲本 6. 非轮回亲本 7. 纯系 8. 杂种优势 9. 近交衰退 10. 显性假说 11. 超显性假说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分) 12. 近亲繁殖的极端形式是。 13. 自交和回交后代群体中纯合体频率的计算公式都是。 14. 基因型纯合,个体间基因型一致的群体称为 15. 双亲基因型纯合度越高,F1杂种优势越。 16. 在一定范围内,双亲的亲缘关系,F1杂种优势越大。 17. 亲绦关系或血缘关系相近的个体间的交配叫。 18. 近亲交配的程度常用来表示。

19. 显性假说认为是产生杂种优势的关键。 20. 超显性假说认为是产生杂种优势的关键。 21. 通过近亲繁殖,群体中纯合体的频率与和密切相关。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分) 22. Aa杂合体自交3代后,群体中杂合体的频率为 ( )。 A.1/4 B.1/2 C.1/8 D.1/16 23. AaBb杂合体连续自交5代后,群体中AABB个体的频率为 ( ) A.23.46% B.21.91% C.22.73% D.18.75% 24. AaBb杂合体与aabb连续回交5代后,群体中aabb个体的频率为 ( ) A.93.85% B.87.63% C.90.91% D.75% 25. Aa杂合体需要自交( )代,群体中Aa的频率才能达到3.125%。 A.2 B.3 C.4 D.5 26. Aa杂合体需要自交( )代,群体中AA的频率才能达到48.44% A.2 B.3 C.4 D.5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27. 简要说明纯系学说的要点是什么? 28. 为什么玉米自交系间杂种的杂种优势在F2代的衰退比品种间杂种更严重? 29. 杂合体连续自交有哪些遗传效应?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30. 试述杂合体连续自交和回交遗传效应的异同点。 31. 什么是杂种优势?杂种优势的遗传假说主要有哪些?如何评价?利用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得到永久杂种可行吗?

论述作物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有哪些方面

与杂种衰弱相反,有些种间杂交组合中还可见到F1植株的某些器官或整个植株体表现出强大的营养生长优势。即使是在一些局部器官畸形的植株上,往往亦可见到其他部分的旺盛生长势。在植物的种间杂交中,F1代的杂种优势比杂种衰弱更为常见,尤其是在成株阶段。 禾谷类的种间或属间杂交中,F1植株的杂种优势常表现为分蘖增加,株高、穗轴、护颖及外颖增大。例如曾报道斯卑尔脱小麦×黑麦F1代植株的干重为双亲均值的8倍。芸苔属的种间杂种,以及芸苔属与萝卜属(Raphanus)杂交产生的F1代植株常表现出植株高大,生长势旺盛的特点。用果重为2kg的笋瓜(Cucurbita maxima)作母本与果重4.8kg的南瓜(C.moschata)杂交,F1代的单果重达10.35kg。在观赏植物醉鱼草(Buddleia)中,以驳骨丹×日本醉鱼草(B.aslatlca × B.japonica)产生的杂种一代,其花大而美丽,且花朵数目剧增(香川冬夫,1957)。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作物科学院从俗名为袋鼠爪花(Kangaroopaw,Anigozanthos)的野生种间的杂种一代中培育的品种,花期长、生长势旺,且耐逆性强,远销欧美(Goodwin,1989,私人通讯)。东方白松和西方白松的杂种植株生长速率显著大于双亲,F1达到的高度为三年前种植的西方白松的232%(Allard,1960)。 种间杂种一代的超常优势来源于高度的异质结合。由于种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比种内的遗传差异大得多,因而种间F1杂种在集中双亲显性基因的数目上,在等位及非等位基因间互作的强度和广度上,以及在核质互作的程度上,都可能比品种间杂种大得多。如何利用种间F1代强大的杂种优势,是植物育种家非常感兴趣的课题。 直接利用种间F1代繁茂的营养体,是最经济有效的杂种优势利用途径。多年生植物常进行无性繁殖,一旦产生了在生活力上明显超过亲本种的F1杂种,这些植物就能利用各种无性繁殖方式大量繁衍后代。这种情形广泛地出现在野生的乔木、灌木和一些草本植物中,在松(Pinus)、刺柏(Juniperus)和栎(Quercus)各属中更为普遍。如美国的波缘栎(Q.undulata)就是冈孛栎(Q.gambeli)同其他6个种的杂交复合体(徐炳声和顾德兴,1986)。前苏联在开展人工利用松、杨树等林木和果树的种间F1代杂种优势上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多年生的饲料作物、蔬菜作物中也可以利用种间F1杂种优势进行品种改良,如从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 H.strumosus产生的F1中曾培育出多年生草本植物,抗寒性强,绿色体产量高,块茎含碳水化合物达20%,成为在欧洲广为栽培的一种新饲料作物(齐津,1974)。

杂种优势利用

杂种优势利用 第一节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度量 (一)杂种优势利用简史: 中国早在1400 多年前后,魏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马和驴杂交产生骡的事实,为人类历史上开辟了观察和利用杂种优势的先例。 1637 年出版的《天工开物》中也记载了蚕的杂交事例。1761~1766年Ko1reuter,烟草杂交发现杂种优势,并提出利用杂交种。 1865年Mendel,豌豆杂交,提出杂种活力概念。 1866~1876年Darwin,提出异花授粉有利、自花授粉有害。1908年Shull,玉米自交系间杂交,杂种优势一词,方法体系建立。 杂种优势利用现状: 1934年美国玉米杂交种只占玉米种植面积的0.4%,到1944年玉米杂交种面积已占56%,而在美国玉米带各州杂交种面积已占90%,到1956年,全美国已普及了玉米杂交种。 中国对玉米杂种优势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直到50年代才推广品种间杂交种,60年代推广双交种,70年代推广单交种。中国杂交高粱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后期,育成并推广了一批高粱杂交种。

杂种优势的概念: 是指两个遗传性状不同的品种、品系或自交系进行杂交,所产生的杂交种,在生活力、生长势、抗逆性、适应性以及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亲本的现象。 杂种优势理论: 显性学说(显性基因互补学说):处于杂合状态的生物个体,由于显性基因的存在,不同程度地消除了隐性基因的有害或不利的效应,从而提高了杂种个体的生活力以及数量性状的效应值等,因此表现出杂种优势。根据这一理论,杂种优势可以固定,因为在子代群体中,显性纯合体和杂合体等效。杂种F1集中了控制双亲有利性状的显性基因,每个基因都能产生完全显性或部分显性效应,由于双亲显性基因的互补作用,从而产生杂种优势。 如两个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亲本自交系杂交 AABBccdd X aabbCCDD F1 AaBbCcDd 因为每个基因都能产生完全显性或部分显性效应 AA、BB、CC、DD>aa、bb、cc、dd Aa、Bb、Cc、Dd >aa、bb、cc、dd AaBbCcDd >AABBccdd(aabbCCDD) 超显性学说:杂合等位基因的互作胜过纯合等位基因的作用,杂种优势是由双亲杂交的F1的异质性引起的,即由杂合性的等位基因间互作引起的。 Aa>AA(aa) Bb>BB(bb) Cc>CC(cc)

作物杂种优势遗传机理

作物杂种优势遗传机理 王朋 (海南大学农学院,海南儋州571737) 摘要: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个普遍现象,中国早在 1400 多年前 , 北魏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雌马和雄驴杂交产生骡的事实 , 为人类历史上开辟了观察和利用杂种优势的先例,现代遗传学中杂种优势的研究俨然已经成为了遗传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其已被广泛应用于作物杂交当中,本文主要从介绍杂种优势的几个基本假说的观点,来阐述杂种优势在作物遗传方面的应用与进展。 关键词:杂种优势遗传机制利用 Abstract:Heterosis is a universal phenomenon in biology, as early as 1400 years ago in China .In the Dynasty of Wei, Jiasixie wrote the book《Essential Techniqunes for the Peasantry》,records the fact that a female horse and male donkey hybrids produce mules, which has opened up human history for the observation and precedent for the use of heterosis, heterosis seems to have become the focus of genetic research and hot topics in modern genetics research, which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hybrid crops, 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s heterosis throw a few view of basic hypotheses , to explain the application and progress of the genetic in crop heterosis. Key words:heterosis or hybrid vigor; genetic basis; advantage 1、杂种优势的概念与表现 杂种优势 (heterosis) 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 , 是指两个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 , 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适应性以及产量、品质等性状方面超过其双亲的现象。这一概念是从Shull[1]最早提出慢慢演变而来。凡是能进行正常有性繁殖的动植物 , 都能见到这种现象。而且杂种优势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因组合不同、性状不同、环境条件不同而呈现复杂多样性。在营养生长方面:表现出苗势旺、植株生长势强、枝叶繁茂、营养体增大、持绿期延长;在生殖生长方面:表现出结实器官增大,结实性增强,果实与籽粒产量提高;在生理功能方面:表现出适应性增强,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