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论发展史

量子论发展史
量子论发展史

2011年5月刊

商品与质量

理论研究

229

量子论发展史

□卢晓波潘岳李林洋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可以说是20世纪的两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空观和对物质运动形式和内在规律的认识。在这以前所建立的物理学定律例如经典力学、电动力学以及热力学统计力学仅仅适用于一定的宏观运动条件。当涉及到微观系统时,只有借助于现代意义的量子物理学才能阐述清楚。现代社会的许多高科技产业也都是以量子物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然而,量子物理学的建立者却远没有相对论的创立者那样家喻户晓,原因是量子物理学的建立并非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很多人伟大智慧的结晶。关键词:量子论:发展:物理:争议1、量子物理学诞生的时代背景

在量子物理学建立以前,大多数的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的基本大厦已经建立,剩下的仅仅是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人们认为在17世纪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以及19世纪建立的电动力学以及热力学统计物理学体系完全可以描述客观世界。然而,一些比较敏锐的科学家逐渐认识到了经典物理学中潜伏着的一些危机。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在世纪之交的一次演讲中提到经典物理学的上空存在两朵令人不安的乌云。一朵是以太漂移实验的否定结果,另一朵是关于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

2、量子论的诞生

经典物理学在描述客观世界是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当它面对黑体辐射问题是却显得无能为力,因为严格按照经典物理学推导出的黑体辐射密度公式在高频区得到发散的结果。这说明经典物理学存在一定的问题。普朗克看到黑体辐射能量密度随波长的精密测量结果,他深信这里面蕴藏着一个极为深刻的科学原理。后来他发现,如果做出一些基本假定,那么黑体辐射的能量问题将会得到解决。普朗克假定对于一定频率的辐射,物体只能以能量子为最小单位吸收或者发射,即提出能量不连续的观点。后来人们将普朗克公开发表关于热辐射的量子假说的那一天认为是量子论的起始。尽管这种观点可以很好的解决黑体辐射问题,但是与经典物理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普朗克的工作在很长时间没有引起别人的重视。但是当时年轻的爱因斯坦却注意到了这里面所蕴含的深邃的物理思想,并且借助于普朗克能量量子化的思想,认为辐射场的能量就是由光量子组成,并且成功解决了光电效应的难题。

3、量子论的发展如果说量子论第一个重大的突破时解决

了能量辐射问题和经典理论的矛盾,那么其第二个重大突破就是波尔模型的建立。卢瑟福的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提出著名的卢瑟福模型(即行星模型),该模型成功解决了粒子大角度散射的实验现象,但却遇到了两个致命的难题,其中一个就是原子的稳定性问题。在卢瑟福模型中电子围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按照经典电动力学的理论,电子因为不断加速运动将不断辐射出能量,从而导致原子半径不断减小,最终导致原子的坍缩,这个过程大约千分之一纳秒。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原子是非常稳定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对量子论痴迷的波尔将量子论的观点引入到原子模型中,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线。波尔引入了两个极为重要的基本假定,首先原子只能稳定的处在一些离散的能级上,在在这些能级上原子不辐射能量。第二,原子可以吸收或放射特定的作用量子在不同的能级上跃迁。这些都是波尔很伟大的创建。

受到普朗克-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和波尔的原子模型的启发,德布罗意提出假设实物粒子和光一样也具有波动性,并推导出了实物粒子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其假说后来被科学家用电子的衍射实验所证实。既然实物粒子同样具有波动性,那么就需要相应的波动方程描述实物粒子的运动状态。海森堡、伯恩等人的矩阵量子力学和薛定谔的波动量子力学几乎在同时建立起来。由于当时矩阵的知识并不普及,当时人们更倾向于薛定谔的波动方程,但是薛定谔很快就发现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其实本质是一样的,只是用了不同的数学语言表述,后来人们接着发现矩阵量子力学和薛定谔的波动量子力学只是量子力学无数种量子力学中的两种表述方法而已。后来狄拉克以电磁场的量子化的工作对

薛定谔的波动方程做了一定的补充,使得非相对论情况下的实物粒子和电磁场的相互作用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解决。然后狄拉克提出相对论性波动方程使得量子力学延伸到相对论领域。

4、量子论的争议

虽然量子论在提出后的几十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其适用和诠释的范围却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其核心问题是如何将彼此矛盾的波动和粒子两种矛盾的描述协调起来。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科学家反对波函数的统计诠释,并在篇著名的文章中提吃EPR 佯谬和薛定谔猫佯谬,尖锐批评了波函数的统计诠释。其中薛定谔猫佯谬是通过一个巧妙的假想实验来体现的。假设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存放一个毒气瓶和一只猫,而赌气则通过一连串的装置来通过铀原子是否衰变来控制毒气平的开关。那么猫的生死状态和原子是否衰变的状态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由于铀原子在何时衰变是不确定的,那么铀原子处在衰变和不衰变的叠加态,这就说明猫处在死与活的叠加态。那就是"猫既是死的,又是活的",我们只有打开箱子看看才知道猫的死活。这就得出一个矛盾,当我们打开箱子的一刹那,猫的死活已经被确定,这就导致了另一个状态的消失,我们称之为波函数的坍缩。假设我们打开箱子时,猫如果已经死了,但是我们不打开箱子,猫反而有可能活着。换句话说,我们有时候看一眼就能够致命。这与我们的日常经验严重不符。但是长期以来,物理学家们出于使用的考虑,接受了哥本哈根学派的统计诠释,但是他们付出的代价是违反了薛定谔方程,这当然是薛定谔本人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在1957年格力宾在

《寻找道,并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拓展教育渠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是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力量。其主要任务是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个体心理咨询与团体辅导,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并进行追踪辅导。但是仅仅依靠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为此,还应该完善"心理中心、院系、班级及宿舍三级网络";开通心理中心网站,通过电子邮件咨询、QQ 在线咨询、留言板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为新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

(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一个良好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学习生活的压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学生工作者应该营造一个乐观、积极向上、宽容、友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环

境,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避免不良心理的产生。为同学增进交往、接触社会、锻炼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以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心理得到健康发展,探索多种形式的教育方法。除了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定期召开班级心理主题班会外,还可以利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月"、"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这样的日期举办心理健康大型活动;邀请专家学者、社会名人举办专题心理讲座,普及和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另外,加强指导学生心理社团,给予大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努力发展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开展一些既有意义又能使他们得到锻炼的活动。在活动中以正面引导为主,努力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创造一种和谐的生活环境。校园的文化活动应该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参加的人员应具有普遍性,尤其是对有一定心理问题的同学,老师应该鼓励他积极参

与活动,通过活动找回自我,增强自信,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

大学生活是美好的,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期。大学新生如果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最终实现自我价值,这对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以及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登峰.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田晓红.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误区及调适对策[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2007,(05).

[3]谷军.新环境下大一新生心理问题探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V ol.6No.4

作者简介:左拉(1980.3-),男,陕西西安人,西安邮电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助教,心理学硕士。

理论研究

商品与质量

2011年5月刊

230

量子加密技术发展研究

□李林洋卢晓波潘岳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密码技术是一门古老而又前沿的技术,密码最先应用于军事战场,目的是为了信息的传输更加保密,有时密码技术可以左右一场战争的胜利,这在二战中的体现尤为突出。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密码技术不仅应用于军事,在在商业信息传输领域也获得了极大的应用价值。同时计算机的发展应用也为密码技术发展起了突出的作用。在19世纪初量子力学的产生,为当今密码技术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促使一门新学科量子加密的产生与发展。关键词:经典加密技术;量子加密;量子加密的应用1、经典的加密技术

经典密码通信可分作两大类,一是非对称密码系统,另一个是对称密码系统。经典的加密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过重大作用。非对称密码系统又称公开密钥系统,接收消息者先选择一组只有他自己知道的专用密钥,根据此专用密钥计算出相应的公开密钥,并将之公开传给准备向他发送消息的所有人。消息发送者(简称A )利用公开密钥将消息加密后发给接收者(简称B ),只知道公开密钥的人很难从密文反推原来消息,只有B 既知道公开密钥又知道专用密钥,才能将密文解码变成明文。主要特点是:公用密钥可以公开发放,无须安全的通道进行密钥交换,密钥少,管理容易。

对称密码系统又称专用密钥系统,A 与B 拥有相同的密钥。A 用该密码编码,B 用该密码解码,即使二者的密码不同,也能够由其中的一个很容易地推导出另一个。因此,在这种密码系统中,有加密能力就意味着有解密能力。对称密码算法的优点是计算开销小,加密速度快,可以达到高的保密强度,是

目前用于信息加密的主要算法。[1

]二战期间,传统的加密技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英国人成功破译德军"恩尼格码"密码,只限丘吉尔和少数几个高级将领知悉这一"超级机密",并采取隐蔽来源、封锁消息等措施。狂妄的德国人对此竟然一无所知,一直保持着无以名状的自信。德军的各种指挥文电、作战勤务等加密信息,随无线电波弥漫天际,当然也源源不断地"飘进"盟军指挥所。这场密码战的成败告诫我们:保密要"知己知彼",才有效益可言。"知己"就要突出重点,积极防范,实时"反省"秘密安全状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严防死守;"知彼"就要及时准确掌握敌人窃密能力和动向,调整策略,主动出击,敌变我变,先敌一步,高敌一筹。不管如何传统密码的确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战争的进程,改变了历史的轨迹。但是传统的加密技术仍然有被破解可能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好似传统密码技术已经发展到极限,但物理科学的发展改变了这种说法。19世纪初发展起的量子力学本是为解释微观世界而确立的物理原理,但是量子力学却在各个方面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其中对量子力学本质提出挑战的EPR 佯缪,成为了量子信息技术的发

展开始。量子加密技术就是在量子信息的基础之上。连爱因斯坦自己恐怕也不会想到,自己当时了挑战量子力学本质的一篇文章,其中却蕴藏着如此深厚的价值,以至于量子信息在今后掀起了巨大的研究兴趣,不仅是物理学家涉足这一领域,而且还有计算机学家,数学家等各个领域的大师。部分成果已近脱离实验室,进入了全面应用地步。人类即将进入真正的量子信息时代。

2、量子加密技术

量子加密采用的原理:根据"海森堡测不准定理"和"单量子不可复制定理"原理建立了量子密码术的概念。"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指在同一时刻以相同精度测定量子的位置与动量是不可能的,只能精确测定两者之一。"单量子不可复制定理"是"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推论,它指在不知道量子状态的情况下复制单个量子是不可能的,因为要复制单个量子就只能先作测量,而测量必然改变量子的状态,所以说量子加密是最安全的。

量子技术在密码学上的应用分为两类:一是利用量子计算机对传统密码体制的分析;二是利用单光子的测不准原理在光纤一级实现密钥管理和信息加密,即量子密码学。根据in-ternet 的发展,全光网络将是今后网络连接的发展方向,利用量子技术可以实现传统的密码体制,在光纤一级完成密钥交换和信息加密,其安全性是建立在Heisenberg 的测不准原理上的,如果攻击者企图接收并检测信息发送方的信息(偏振),则将造成量子状态的改变,这种改变对攻击者而言是不可恢复的,而对收发方则可很容易地检测出信息是否受到攻击。

经过30多年的研究与发展,逐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量子密码理论体系。其主要涉及量子密钥分配、量子密码算法、量子密钥共享、量子密钥存储、量子密码安全协议、量子身份认证等方面。

3、量子加密的优势及缺陷

为什么量子加密比普通的电子邮件或无线电优越呢?因为这种方式从理论上不可被破坏或拦截。假如激光束里的量子被第三方观察到,粒子自身就会改变,这就是物理学上所谓的"海森堡不确定理论",这种状态依赖粒子的改变来衡量。如果遭到拦截,发送者和接受者都能立刻觉察到有人在窥探。[2]

这种技术也存在着缺陷:目前量子加密技术仍然处于研究阶段,其量子密钥分配在光纤上的有效距离还达不到远距离光纤通信的要求。光的偏振特性在长距离的光纤传输中会逐渐退化,造成的误码率增加。现在解决的办法是基于量子纠缠和EPR 效应的。目前最主流的实验方案是用光子的相位特性进行编码。研究上进展最快的是英国、瑞士和美国。当然中国也世界上研究量子信息最好的几个国家之一。

4、当前的研究进展

当前量子信息的研究中心正是中科大,中科大潘建伟教授,郭光灿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极大地领先与世界其他国家,在SCI-ENCE 等知名杂志上发表过重要文章,同时量子加密在中国军事上也获得极大应用。

2005年,中科院郭光灿院士领导的课题小组,实现了150公里的室内量子密钥分配,利用网通公司的实际通信光缆,实现了从北京经河北香河到天津的量子密钥分配,实际光缆长度为125公里,系统的长期误差率低于6%,这是国际上公开的最长距离的实用光纤量子密码系统。[3]

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称,中国科学家在量子通信研究上再创世界纪录: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清华大学组成的联合小组,成功实现了16公里的量子态隐形传输,这一距离是目前世界最远距离的20多倍。应用该项高科技,中国军方能瞬间传送军事信息而不被破坏或拦截。

参考文献:

[1]陈鲁生,沈世镒.现代密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

[2]黄凯瑄.浅析信息加密技术与发展.《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4年第40卷第3期

[3]马瑞霖编著.《量子密码通信》.科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作者简介:李林洋(1988-),男,山东潍坊人,山东大学物理学院2008级本科生,物理学专业;卢晓波(1990-),男,山东临沂人,山东大学物理学院2008级本科生,物理学专业;潘岳(1989-),男,山东济宁人,山东大学物理学院2008级本科生,

物理学专业。薛定谔的猫》一书中提出多世界诠释,来试图代替哥本哈根的统计诠释。他认为在这个问题在猫的死活存在两个相反的版本,在一个世界中,原子衰变,猫同时死亡,在另一个世界中,原子没有衰变同时猫也活着。这两个世界平行的演变下去。这种解释是完全符合数学的推理的,也不会出现波函数坍缩,违反薛定谔方程的情况,但是假说过于离奇,难以

为大多数科学家接受。除了薛定谔猫悖论,EPR 悖论也成为困扰量子物理的一个难题。近代大量的关于EPR 佯谬的研究促进了量子纠缠态的研究,并由此孕育出一个新的学科--量子信息论。

参考文献:

[1]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M ]科学出版社.2003

[2]野村邵一郎[日]、李彬等译量子力学

入门[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作者简介:卢晓波(1990-),男,山东临沂人,山东大学物理学院2008级本科生,物理学专业;潘岳(1989-),男,山东济宁人,山东大学物理学院2008级本科生,物理学专业;李林洋(1988-),男,山东潍坊人,山东大学物理学院2008级本科生,物理学专业。

第1章 量子力学基础-习题与答案

一、是非题 1. “波函数平方有物理意义, 但波函数本身是没有物理意义的”。对否 解:不对 2. 有人认为,中子是相距为10-13 cm 的质子和电子依靠库仑力结合而成的。试用测不准关系判断该模型是否合理。 解:库仑吸引势能大大地小于电子的动能, 这意味着仅靠库仑力是无法将电子与质子结合成为中子的,这个模型是不正确的。 二、选择题 1. 一组正交、归一的波函数123,,,ψψψ。正交性的数学表达式为 a ,归一性的 表达式为 b 。 () 0,() 1i i i i a d i j b ψψτψψ** =≠=?? 2. 列哪些算符是线性算符------------------------------------------------------ (A, B, C, E ) (A) dx d (B) ?2 (C) 用常数乘 (D) (E) 积分 3. 下列算符哪些可以对易-------------------------------------------- (A, B, D ) (A) x ? 和 y ? (B) x ?? 和y ?? (C) ?x p 和x ? (D) ?x p 和y ? 4. 下列函数中 (A) cos kx (B) e -bx (C) e -ikx (D) 2 e kx - (1) 哪些是 dx d 的本征函数;-------------------------------- (B, C ) (2) 哪些是的22 dx d 本征函数;-------------------------------------- (A, B, C ) (3) 哪些是22dx d 和dx d 的共同本征函数。------------------------------ (B, C ) 5. 关于光电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可多选) ------------------(C,D ) (A)光电流大小与入射光子能量成正比 (B)光电流大小与入射光子频率成正比 (C)光电流大小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D)入射光子能量越大,则光电子的动能越大 6. 提出实物粒子也有波粒二象性的科学家是:------------------------------( A )

量子理论

量子理论 量子理论 量子理论是能够微观世界规律的物理学理论。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之一。量子理论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方法和思考方法。量子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为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它能很好地解释原子结构、原子光谱的规律性、化学元素的性质、光的吸收与辐射等。 量子理论-简介 量子理论 在经典物理学的理论中能量是连续变化的,可以取任意值。19世纪后期,科学家们发现很多物理现象无法用这一理论解释。1900年12月14日,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M.Planck,1858-1947)提出:像原子作为一切物质的构成单元一样,“能量子”(量子)是能量的最小单元,原子吸收或发射能量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后来,这一天被认为是量子理论的诞生日。 1905年,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A.Einstein,1879-1955)把量子概念引进光的传播过程,提出“光量子”(光子)的概念,并提出光同时具有波动和粒子的性质,即光的“波粒二象性”。20世纪20年代,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P.L.de Broglie,1892-1987)提出“物质波”概念,即一切物质粒子均具备波粒二象性;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W.K.Heisenberg,1901-1976)等人建立了量子矩阵力学;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E.Schr?dinger,1887-1961)建立了量子波动力学。量子理论的发展进入了量子力学阶段。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P. A.M.Dirac,1902-1984)完成了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之

间的数学转换,对量子力学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将两大理论体系——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成功地结合起来,揭开了量子理论发展的第三阶段——量子场论的序幕。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之一,为从微观理解宏观提供了理论基础。 量子理论-发展历程 量子理论 量子理论的初期: 1900年普朗克为了克服经典理论解释黑体辐射规律的困难,引入了能量子概念,为量子理论奠下了基石。随后,爱因斯坦针对光电效应实验与经典理论的矛盾,提出了光量子假说,并在固体比热问题上成功地运用了能量子概念,为量子理论的发展打开了局面。 1913年,玻尔在卢瑟福有核模型的基础上运用量子化概念,提出玻尔的原子理论,对氢光谱作出了满意的解释,使量子论取得了初步胜利。随后,玻尔、索末菲和其他物理学家为发展量子理论花了很大力气,却遇到了严重困难。旧量子论陷入困境。 量子理论的建立: 1923年,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假说,将波粒二象性运用于电子之类的粒子束,把量子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1925年-1926年薛定谔率先沿着物质波概念成功地确立了电子的波动方程,为量子理论找到了一个基本公式,并由此创建了波动力学。 几乎与薛定谔同时,海森伯写出了以“关于运动学和力学关系的量子论的重新解释”为题的论文,创立了解决量子波动理论的矩阵方法。1925年9月,玻恩与另一位物理学家约丹合作,将海森伯的思想发展成为系统的矩阵力学理论。不久,狄拉克改进了矩阵力学的数学形式,使其成为一个概念完整、逻辑自洽的理论体系。1926年薛定谔发现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从数学上是完全等价的,由此统称为量子力学,而薛定谔的波动方程由于比海森伯的矩阵更易理解,成为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 1900年,Planck假定能量是由独立的微粒组成的,或者说量子。 1905年,爱因斯坦把能量和辐射用同样的方式进行了系统的量子化工作。 1924年,Louis de Broglie 指出在能量和物质的构成和行为方面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在原子或亚原子级别上的行为像微粒或者像波。这里理论被称为波-粒二元性原理。能量和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行为,依赖于周围环境,可能像微粒也可能像波。 1927年,Werner Heisenberg 提出精确的、同时测量两个互补的值,像亚原子微粒的位置和能量,是不可能的。与传统物理学原理不同,对他们同时进行测量一定会出错:较精确的值被正确的测量了,易出错的值成了测成了其它值得。这一理论就是著名的不确定性原理,由此也产生了爱因斯坦的著名论断,“上帝不赌博。” 量子理论-力学发展

西南大学量子力学主要内容

3-2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针对我们的学生情况和教学计划制定的培养目标,为量子力学课程制定的主要教学目标是:⑴使学生深入理解微观世界矛盾的特殊性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特性;⑵掌握描述微观体系运动的方法,即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⑶使学生了解量子力学的发展和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广泛应用。为此目标,我们将量子力学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8章)为必修内容,主要讲授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量子力学的实验基础、基本原理、方法以及一些基本的量子力学例子;第二部分(9-10章)为选修内容,主要使学生了解量子力学的进展。与原子物理、量子力学相关的实验主要集中在近代物理实验中独立设课,目前我院分6个专题,共开设了16余个实验。 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72+16学时) 第一章量子论基础(4学时) 1.1黑体辐射与普朗克的能量子;1.2 光电效应与爱因斯坦的光量子;1.3 康普顿效应;1.4 原子结构与玻尔的量子论;1.5德布罗意的物质波 第二章波函数与薛定谔方程(9学时) 2.1 薛定谔方程的引进;2.2 波函数的统计诠释;2.3 态叠加原理;2.4 一维定态问题的一般性质;2.5 无限深方势阱,分立谱;2.6 方势垒的穿透,遂道效应;2.7 有限深方势阱;2.8 一维谐振子 第三章力学量与算符(12学时) 3.1 力学量的平均值,力学量用算符表示;3.2 算符的一般运算规则;3.3 量子力学的基本对易式;3.4 厄米算符的本征值与本征函数;3.5 力学量完全集; 3.6 基本力学量的本征函数系;3.7 不确定性关系;3.8 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守恒量,能级简并与守恒量的关系,维里(Virial)定理);3.9守恒量与对称性的关系 第四章中心力场中的粒子(6学时) 4.1 中心力场中粒子运动的一般性质;4.2 无限深球方势阱;4.3 氢原子及类氢离子;4.4 海尔曼—费曼(HF)定理;4.5 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 第五章态和力学量的表象(8学时) 5.1 狄拉克符号;5.2 希尔伯特空间;5.3 态矢和力学量的表象表示;5.4 量子力学公式的表象表示;5.5 态和力学量的表象变换;5.6 表象变换下的不变性; 5.7 线性谐振子,粒子数表象,相干态 第六章微扰论与变分法(10学时) 6.1 非简并定态微扰论;6.2 简并定态微扰论;6.3 斯塔克(Stark)效应; 6.4 变分原理及变分法;6.5 氦原子的基态;6.6 含时微扰论;6.7 常微扰和周期性微扰;6.8 光的吸收与辐射的半经典理论 第七章自旋与角动量(12学时) 7.1 电子自旋;7.2 电子自旋波函数;7.3 自旋算符与泡利矩阵;7.4电子的总角动量和轨道自旋耦合;7.5碱金属原子光谱的双线结构;7.6两电子体系的自旋波函数;7.7 角动量算符的基本性质;7.8 两个角动量的耦合(CG系数)第八章多粒子体系(11学时) 8.1多粒子体系的薛定谔方程;8.2 多粒子体系的总动量和总角动量守恒; 8.3 多粒子体系的质心运动和相对运动;8.4全同粒子与全同性原理;8.5全同

高中物理 第3章 原子世界探秘 3.3 量子论视野下的原子模型导学案 沪科版选修

高中物理第3章原子世界探秘 3.3 量子论视野下的原子模型导学案沪科版选修 1、知道玻尔原子理论基本假设的主要内容、 2、了解能级、跃迁、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等概念、 3、能用玻尔原子理论简单解释氢原子模型、1、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一份叫一个光子,一个光子的能量为 hν、2、eV是能量的单位,1 eV= 1、610-19 J、3、玻尔理论(1)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的原子是稳定的,这些状态叫做定态,处于定态的原子并不对外辐射能量、只有当原子在两个定态之间跃迁时,才产生电磁辐射、(2)跃迁假设:原子从能量为Em的定态跃迁到能量为En的定态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m-En、(3)轨道假设: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半径也是不连续的,只能是一些分立的数值,即rn=n2r1,En=E1(n= 1,2,3,…),其中r1=0、5310-10 m,E1=- 13、6 eV、4、能级、原子光谱(1)能级:在玻尔模型中,原子的能量状态是不连续的,因而各定态的能量只能取一些分立值,我们把原子在各定态的能量值叫做原子的能级、(2)基态和激发态①基态:在正常状态下,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的状态,这时电

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动,这一定态叫做基态、②激发态:电子在其他轨道上运动时的定态叫做激发态、(3)原子光谱原子处于基态时最稳定,处于较高能级的激发态时会自发地向低能级的激发态或基态跃迁,这一过程是辐射能量的过程,能量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去、各种物质的原子结构不同,能级分布也就各不相同,它们可能发射的光的频率也不同,每种元素的原子发出的光都有自己的特征,因而具有自己的原子光谱、5、玻尔理论的成就和局限(1)玻尔理论的成就玻尔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能级和跃迁的概念,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2)玻尔理论的局限性没有彻底摆脱经典物理学的束缚,对更复杂的原子光谱无法解释、原子中电子的运动并没有确定的轨道,而是可以出现在原子内的整个核外空间,只是在不同的地方出现的概率不同、电子在各处出现的概率,就像云雾一样,人们把它叫做电子云、 一、对玻尔理论的理解[问题设计]按照经典理论核外电子在库仑引力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我们知道,库仑引力和万有引力形式上有相似之处,电子绕原子核的运动与卫星绕地球运动也一定有某些相似之处,那么若将卫星原子核模型呢?答案 不是、在玻尔的理论中,电子的轨道半径只可能是某些分立的值,而卫星的轨道半径可按需要任意取值、[要点提炼]对玻尔原子模型的理解

量子论基础

第一章 量子论基础 §1.1经典物理学的困难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典物理学,主要是经典力学、热力学和 经典统计物理学、经典电动力学,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比方说,速度 远小于光速的物体的机械运动遵从牛顿力学规律;电磁现象满足 麦克斯韦方程组;光的现象满足光的波动理论;特别是当时已认识到热 辐射和光辐射都是电磁波,还提出了热辐射满足的基尔霍夫(Kirchhoff) 定律和斯式藩(Stefan)定律-玻耳兹曼(Boltzmann ),证实黑体辐射场的 能量密度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对于热现象,除了已经有了非常系 统的热力学理论外,还有玻耳兹曼、吉布斯(Gibbs )等人提出的统计物理学。经典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立得相当完美了。 但是,在和实验进一步对比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而 且这些困难,在经典物理的范畴内是无法解释的。这主要表现在: 1. 黑体辐射. 任何物体总在吸收投射在它身上的辐射。物体吸收的辐射能量与投射到物体上的辐射能之比称为该物体的吸收系数。一般地,物体只吸收投射到它表面上的部分能量,吸收系数小于1。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投射到它表面上的全部辐射,即其吸收系数为1时,则称这个物体为绝对黑休,简称黑体。一个开有一个小孔的空腔可近似视为黑体。因为一旦光线通过小孔射入空腔后,就很难再通过小孔反射出来。 另一方面,由于腔壁具有一定温度,它还会发出热辐射。当空腔和内部的热辐射达到平衡后,实验发现,在频率υυυd +→之间的辐射能量密度只与频率和热力学温度T 有关,在不同度下,ρν随ν的变化曲线如图1.1.1所示。实验曲线存在维恩(Wien)位移:辐射能量密度按波长分布的最大值m λ与T 的乘积为常数: K m T m ??=-2102898.0λ (1.1.1) 而且满足 ?∞ == 4aT d E υρυ (1.1.2) 其中a 是常数。 1983年,维恩利用经典热力学和电动力学给出了辐射能量密度的经验公式是 υυυρυυd e C d T C 231-= (1.1.3)

早期量子论(附答案)

早期量子论(初稿) 一、填空题(10道) 1.在加热黑体过程中,其最大单色辐射度对应的波长由0.8μm变到0.4μm,则其辐射度增 大为原来的______________倍。 2.100W的白炽灯灯丝表面积为 5.3×10-5 m2。若视其为黑体,则工作温度为 ______________K。 3.若黑体的半径有R增大为2R,则总辐射功率为原来的______________倍。 4.当绝对黑体的温度从27 oC升到327 oC时,其辐射出射度(总辐射本领)增加为原来的 ______________倍。 5.在均匀磁场B内放置一极薄金属片,其红限波长为λ0。今用单色光照射,发现有电子放 出,有些放出的电子(质量为m,电荷绝对值e)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那么此照射光光子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 6.当照射光的波长从4000 ?变到3000 ?时,光强保持不变,对同一金属,在光电效应实 验中测得的遏止电压将增大______________。 7.在康普顿散射中,若入射光子与散射光子的波长分别为λ和λ',则反冲电子获得的动能 E k=______________。 8.在X射线实验中散射角为45o和60o的散射光波长改变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 9.质量为1 g,以速度v=1cm/s运动的小球的德布罗意波长为______________。 10.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红限为υ0,当用频率为υ(υ>υ0)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从金 属中溢出的光电子(质量为m)的德布罗意波长为______________。 二、计算题(10道) 1. 红限波长为λ0=0.15?的金属箔片至于B=30×10-4T的均匀磁场中。现用单色γ射线照射儿释放出电子,且电子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做R=0.1m的圆周运动。求γ射线的波长。 2.处于静止状态的自由电子是否能吸收光子,并把全部能量用来增加自己的动能?为什么? 3.用波长λ0=1 ?的光子做康普顿实验。 (1)散射角?=90o的康普顿散射波长是多少? (2)反冲电子获得的动能有多大?

量子理论的发展

§6 量子理论的发展 背景 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原子的稳定性及氢原子光谱的规律性。为人们认识微观世界和建立近代量子理论打下了基础。 但玻尔理论是经典与量子的混合物,存在着许多不协调。如它既保留了经典的确定性轨道,又假定量子化条件来限制电子的运动。它不能解释稍微复杂的问题,正是这些困难,迎来了物理学的大革命。 1.量子力学:研究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理论,它和相对论构成近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2.线索: 德布罗意→薛定谔→薛定谔波动方程 海森堡→波恩,提出矩阵力学→→→→量子力学 3.代表人物: 玻尔、泡利、索末菲、海森堡、G·P·汤姆逊、戴维森、等 一德布罗意波的提出 1.德布罗意(Louis Victorde Broglie,1892~1989) 法国物理学家。1892年8月15日生于下塞纳的迪耶普。出身贵族。1910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13年获理学硕士学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埃菲尔铁塔上的军用无线电报站服役。战后一方面参与他哥哥的物理实验工作,一方面拜朗之万为师,研究与量子有关的理论物理问题,攻读博士学位。 1923年9~10月间,连续在《法国科学院通报》上发表三篇短文:《辐射─波和量子》、《光学─光量子、衍射和干涉》、《物理学─量子、气体动理论及费马原理》,在1924年通过的博士论文《量子论研究》中提出了德布罗意波(相波)理论。1927年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戴维孙(C.J.Davisson)、革未(L.H.Germer)及英国的汤姆孙(G.P.Thomson)通过电子衍射实验证实,192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第一个以学位论文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学者。1932年任巴黎大学物理教授,1933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任该院常任秘书,1962年退休,1987年3月去世,享年95岁。主要著作有:《波动力学导论》,《物质和光:新物理学》,《物理学中的革命》,《海森伯不确定关系和波动力学的概率诠释》等。 2.思维过程 德布罗意是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说的追随者,但他深感爱因斯坦地光量子理论并没有使从牛顿-惠更斯时代起就存在的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分歧得到解决,只不过是使光的微粒说又重新抬头而已。 因此他战后重新开始理论物理学的研究时,就把自己工作的重点放在用统一的理论描述光的行为,即想给光量子假说再披上一件波动的外衣,同时希望能把这一结论推广到实物粒子上。 德布罗意在获得诺贝尔奖的演讲《电子的波动性》中说:人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对于光来说,需要两种相互矛盾的学说,即波动说和微粒说。为什么原子中的电子只有可能进行某些运动,而按经典概念它应当有无穷多的运动。…… 当我开始思考这些困难时,主要有两个问题吸引着我。第一个问题是,不能认为光量子理论是令人满意的,因为它是用ω=hν这个关系式来确定光微粒的能量,其中包含着频率ν。可是纯粹的粒子理论不包含任何定义频率的因素。对于光来说,单是这个理由就需要同时引进粒子的概念和周期的概念。另一个问题是,确定原子中电子的稳定运动涉及到整数,而至今物理学中涉及整数的只有干涉现象和本征振动现象。这使我想到,不能用简单的微粒来描述电子本身,而应当赋予它们以周期的概念。

高中物理 第3章 原子世界探秘 3_3 量子论视野下的原子模型教师用书 沪科版选修3-5

3.3 量子论视野下的原子模型 [先填空] 1.玻尔理论的建立背景 (1)经典理论的困难 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必然向外辐射电磁波,辐射能量后的电子将因原子核的引力作用而沿螺旋线运动,最终落入原子核,原子寿命很短,但事实并非如此. (2)玻尔的工作 玻尔在卢瑟福模型的基础上,把普朗克的量子论引入了原子系统,建立了玻尔理论. 2.玻尔理论的内容 (1)玻尔理论的主要假设 ①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这些状态叫做定态.处于定态的原子并不对外辐射能量,只有当原子在两个定态之间跃迁时,才产生电磁辐射. ②原子从能量为E m的定态跃迁到能量为E n的定态时,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hν=E m-E n. (2)玻尔理论的结果 ①氢原子的电子轨迹半径为 r n=n2r1(n=1,2,3,…) ②氢原子的能量为

E n=1 n2 E1(n=1,2,3,…) r1、E1为电子的第一条轨迹半径以及对应的能量,且r1=0.53×10-10m,E1=-13.6_eV. [再判断] 1.玻尔理论全面否定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玻尔认为原子是稳定的,电子绕核旋转但不向外辐射能量.(√) 3.玻尔理论认为电子绕核运转的半径可以取一系列不连续的任意值.(×) [后思考] 请思考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是什么. 【提示】电子绕核做圆周运动是加速运动,按照经典理论,加速运动的电荷要不断地向周围发射电磁波,电子的能量就要不断减少,最后电子要落到原子核上,这与原子通常是稳定的事实相矛盾. [核心点击] 1.轨道量子化:轨道半径只能够是一些不连续的、某些分立的数值. 氢原子各条可能轨道上的半径r n=n2r1(n=1,2,3…) 其中n是正整数,r1是离核最近的可能的轨道半径,r1=0.53×10-10 m.其余可能的轨道半径还有0.212 nm、0.477 nm…不可能出现介于这些轨道半径之间的其他值.这样的轨道形式称为轨道量子化. 2.能量量子化 (1)电子在可能轨道上运动时,虽然是变速运动,但它并不释放能量,原子是稳定的,这样的状态也称之为定态. (2)由于原子的可能状态(定态)是不连续的,具有的能量也是不连续的.氢原子的电子在 各条轨道上运动时氢原子的能量E n=1 n2 E1(n=1,2,3…) E1代表电子在离核最近的可能轨道上运动时氢原子的能量E1=-13.6 eV. (3)原子的能量包括:原子的原子核与电子所具有的电势能和电子运动的动能. 1.由玻尔理论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就要向外辐射电磁波 B.处于定态的原子,其电子做变速运动,但它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C.原子内电子的可能轨道是连续的 D.原子的轨道半径越大,原子的能量越大 E.原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

普朗克量子论

普朗克量子论 胡紫薇20154934 软件1504班 现代文明全部都是建立在量子理论的基础之上。尽管量子力学是为了描述远离我们日常生活经验的抽象原子世界而创立的,但是它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无比巨大。没有量子力学作为工具,就不可能有化学、生物、医学以及其他很多学科的巨大进展,作为量子力学的重要产物的电子学革命将我们带入了计算机时代。同时,光子学的革命也将我们带入信息时代。 马克斯?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100多年了,在他关于热辐射的经典论文中,普朗克假定振动系统的总能量不能连续改变,而是以不连续的能量子形式从一个值跳到另一个值。能量子的概念太激进了普朗克后来将它搁置下来。随后,爱因斯坦在1905年,认识到光量子化的潜在意义。不过量子的观念太离奇了,后来几乎没有根本性的进展。现代量子理论的创立则是崭新的一代物理学家花了20多年时间建立的。 量子物理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原子层次的物质理论量子力学:正是它我们才能理解和操纵物质世界;另一个是量子场论,它在科学中起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作用。 普朗克将他的量子假设应用到辐射体表面振子的能量上,如果没有新秀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量子物理恐怕要至此结束。1905年,他毫不犹豫的断定,如果振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那么产生光的电磁场的能量也应该是量子化的。尽管麦克斯韦理论以及一个多世纪的权威性实验都表明光具有波动性,爱因斯坦的理论还是蕴含了光的粒子性行为。随后十多年的光电效应实验显示仅当光的能量到达一些离散的量值时才能被吸收,这些能量就像是被一个个粒子携带着一样。光的波粒二象性取决于你观察问题的着眼点,这是始终贯穿于量子物理且令人头痛的实例之一,它成为接下来20年中理论上的难题。

量子力学试题教学内容

量子力学试题

量子力学试题(一)及答案 一. (20分)质量为m 的粒子,在一维无限深势阱中 ()???><∞≤≤=a x x a x x V ,0 ,0 ,0 中运动,若0=t 时,粒子处于 ()()()()x x x x 3212 1 31210,???ψ+-= 状态上,其中,()x n ?为粒子能量的第n 个本征态。 (1) 求0=t 时能量的可测值与相应的取值几率; (2) 求0>t 时的波函数()t x ,ψ及能量的可测值与相应的取值几率 解:非对称一维无限深势阱中粒子的本征解为 ()x a n a x n n ma E n n π ?πsin 2,3,2,1 ,222 2 2=== Λ η (1) 首先,将()0,x ψ归一化。由 12131212222=???????????? ??+???? ??+???? ??c 可知,归一化常数为 13 12= c 于是,归一化后的波函数为 ()()()()x x x x 32113 31341360,???ψ++-= 能量的取值几率为

()()()13 3 ;13 4 ;136321=== E W E W E W 能量取其它值的几率皆为零。 (2) 因为哈密顿算符不显含时间,故0>t 时的波函数为 ()()()()?? ? ??-+?? ? ??-+??? ??-=t E x t E x t E x t x 332211i exp 133i exp 134i exp 136,ηηη???ψ (3) 由于哈密顿量是守恒量,所以0>t 时的取值几率与0=t 时相同。 二. (20分)质量为m 的粒子在一维势阱 ()?? ? ??>≤≤-<∞=a x a x V x x V ,00 ,0 .0 中运动()00>V ,若已知该粒子在此势阱中有一个能量2 V E -=的状态,试确定此势阱的宽度a 。 解:对于02 <- =V E 的情况,三个区域中的波函数分别为 ()()()()??? ??-===x B x kx A x x αψψψexp sin 03 21 其中, η η E m V E m k 2 ;) (20= += α 在a x =处,利用波函数及其一阶导数连续的条件 ()() ()()a a a a '3' 2 32ψψψψ== 得到

第一章-量子论基础

第五章 近似方法 一、概念与名词解释 1. 斯塔克效应 2. 跃迁概率 3. 费米黄金规则 4. 选择定则 二、计算 1. 如果类氢原子的核不是点电荷,而是半径为r 0,电荷均匀分布的小球,计算这种效应对类氢原子基态能量的一级修正. 2. 转动惯量为I ,电矩为D 的空间转子处在均匀电场E 中,如果电场较小,用微扰理论求转子基态能量的二级修正. 3. 转动惯量为I ,电矩为D 的平面转子处在均匀弱电场E 中,电场处在转子运动的平面上,用微扰法求转子的能量的二级修正. 4. 设哈密顿量在能量表象中的矩阵是 ,a E b b a E 0201???? ??++a 、b 是实数. (1) 用微扰公式求能量至二级修正; (2) 直接用求解能量本征方程的方法求能量的准确解,并与(1)的结果比较. 5. 设哈密顿量在能量表象中的矩阵是)E (E E E 0 0 E 010202* b * a b 01a 01>?????? ? ?λλλλ, (1) 用简并微扰方法求能量至二级修正; (2) 求能量的准确值,并与(1)的结果比较. 6. 在简并情况下,求简并微扰论的波函数的一级修正和能量的二级

修正. 7. 线谐振子受到微扰aexp(-βx 2)的作用,计算基态能量的一级修正,其中常数β>0. 8. 设线谐振子哈密顿算符用升算符a +与降算符a 表示为 , 1/2)a (a H ?0 ω+=+ 此体系受到微扰ω+λ=+ a)(a 'H ?的作用,求体系的能级到二级近似. 已知升与降算符对0 H ?的本征态|n>的作用为.1n n n a ;1n 1n n a -=++=+ 9. 一个电荷为q 的线谐振子受到恒定弱电场i E ε=的作用,利用微扰 论求其能量至二级近似,并与其精确结果比较. 10. 一维非简谐振子的哈密顿量为H=p 2/2m+m ω2x 2/2+βx 3. β是常数,若将3x H'β=看成是微扰,用微扰论求能量至二级修正,求能量本征函数至一级修正. 11. 二维耦合谐振子的哈密顿量为H=(p x 2+p y 2)/2μ+μω2(x 2+y 2)/2+λxy. 若λ<<1,试用微扰论求其第一激发态的能级与本征函数. 12. 在各向同性三维谐振子上加一微扰 , bz ax y H'2+=求第一激发态的一级能量修正. 13. 一维无限深势阱(0

相对论和量子论

相对论和量子论 量子论和相对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两个改变世界的理论,于今他们仍然深深的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世界。量子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之一。相对论解决了高速运动问题;量子力学解决了微观亚原子条件下的问题。所以我们就不难确定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量子力学适用于微观亚原子,量子论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方法和思考方法。量子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为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它能很好地解释原子结构、原子光谱的规律性、化学元素的性质、光的吸收与辐射等。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主要由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创立,依据研究的对象不同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提出给物理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共同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相对论极大的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同时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时空”等全新的概念。 相对论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适用于惯性系,广义相对论适用于惯性系和非惯性系。狭义相对论是建立在四维时空观上的一个理论 狭义相对论有两个原理,一是相对性原理:物理规律在所有的惯性系中有相同的表达形式,二是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是常量,于光源或者观测者的运动无关。狭义相对论的结论有:①长度收缩;②时间延续;③相对质量;④相对论多普勒效应。狭义相对论的重要性;①建立了是用于高速运动的更加精确的时空观;②促进了原子能的利用;③导致了广义相对论的建立,在天体观测中有重要应用。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继狭义相对论之后,深入研究引力理论,于1913年提出的引力场的相对论理论。这一理论完全不同于牛顿的引力论,它把引力场归结为物体周围的时空弯曲,把物体受引力作用而运动,归结为物体在弯曲时空中沿短程线的自由运动。因此,广义相对论亦称时空几何动力学,即把引力归结为时空的几何特性。广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一,等效原理:引力与惯性力等效;二,广义相对性原理:等效原理,所有的物理定律在任何参考系中都取相同的形式。 量子论给我们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方法和思考方法。量子论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为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核物理学和粒子物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它能很好地解释原子结构、原子光谱的规律性、化学元素的性质、光的吸收与辐射等。 量子论: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德布罗意波长、波粒二象性。1923年,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假说,将波粒二象性运用于电子之类的粒子束,把量子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1925年-1926年薛定谔率先沿着物质波概念成功地确立了电子的波动方程,为量子理论找到了一个基本公式,并由此创建了波动力学。 几乎与薛定谔同时,海森伯写出了以“关于运动学和力学关系的量子论的重新解释”为题的论文,创立了解决量子波动理论的矩阵方法。

高中物理沪科版习题选修3-5第三章原子世界探秘学业分层测评10量子论视野下的原子模型W.doc

学业分层测评(十)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关于玻尔的原子模型,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有() A.它彻底否定了经典的电磁理论 B.它发展了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学说 C.它完全抛弃了经典的电磁理论 D.它引入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E.它保留了一些经典力学和经典的电磁理论 【解析】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种种矛盾说明,经典电磁理论已不适用于原子系统,玻尔从光谱学成就得到启发,利用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的概念,提出了量子化的原子模型;但在玻尔的原子模型中仍然认为原子中有一很小的原子核,电子在核外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电子受到的库仑力提供向心力,并没有完全抛弃经典的电磁理论. 【答案】BDE 2?下面关于玻尔理论的解释中,正确的说法是() A.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状态屮,每个状态都对应一定的能量 B.原子中,虽然核外电子不断做加速运动,但只要能量状态不改变,就不会向外辐射能量 C.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一定要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 D.原子的每一个能量状态都对应一个电子轨道,并且这些轨道是不连续的 E.原子从高能级态跃迁到另一低能级态时,一定要辐射光子,但光子的频率不固定 【解析】根据玻尔原子理论可以判定选项A、B、D均正确;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可能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也可能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故选项C不正确;原子从高能级态跃迁到另一低能级态时,一定要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E错误. 【答案】ABD 3.设氢原子由72 = 3的状态向77 = 2的状态跃迁时放出能量为E、频率为V的光

子?则氢原子() -inn ------------ & 图 3-3-2 A. 跃迁时可以放出或吸收能量为任意值的光子 B. 由= 2的状态向n=l 的状态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大于E C. 由n = 2的状态向n = 3的状态跃迁时吸收光子的能量等于E D. 由刃=4的状态向刃=3的状态跃迁时放出光子的频率大于v E. 由斤=4的状态向斤=3的状态跃迁时放出光了的频率一定小于v 【解析】 原子跃迁时可以放出或吸收能量为特定值的光子,A 错;由〃=2 的状态向n=\的状态跃迁时,能量比由用=3的状态向n=2的状态跃迁时要大, 所以放出光子的能量大于E, B 项正确;由n=2的状态向/? = 3的状态跃迁时吸收 光子的能量等于由n = 3的状态向n = 2的状态跃迁时放出的能量E, C 项正确;由 〃=4的状态向/? = 3的状态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较小,所以频率小于y, D 项错, E 项正确. 【答案】BCE 4. 已知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3?3?3所示,现用光子能量介于10?12.9 eV 范围 内的光去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屮正确的是() 【导学号:67080030] n E/eV 8 ---------------------- 0 5 ------------------------- 0.54 4 ------------------------- 0.85 3 ------------------------- 1.51 2 ------------------------- 3.4 1 ------------------------- 13.6 图 3-3-3 A. 在照射光中可能被吸收的光子能量有无数种 B. 在照射光中可能被吸收的光子能量只有3种 放出能量 吸收能量 ? 4 3 2 EE E

原子的量子理论123402

第二十一章 原子的量子理论 1913年,玻尔提出氢原子结构及量子理论(1922奖) 1914,夫兰克-赫兹实验证实(1925奖 1924年,德布洛义提出了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1929奖) 1925,海森堡建立矩阵力学(1932奖) 1926,薛定谔建立波动力学(1933奖) 1927,戴维孙和G.P. 汤姆孙,电子衍射实验证实粒子的波动性(1937奖) §21-1 玻尔的氢原子模型 一. 玻尔理论的实验基础 1. 原子的有核模型 原子是中性的,稳定的;核外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 2. 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① 综合经验公式: 1=m ,赖曼系;2=m ,巴尔末系;3=m ,帕邢系;4=m ,布喇格系;5=m ,普芳德系; ② 里兹并合原理 式中:)n (T ),m (T 称为光谱项 氢原子光谱:谱线是分裂的,线状的;原子光谱线的波数,由光谱项之差确定。 二. 经典电磁理论遇到的困难 卢瑟福原子模型+经典的电磁理论,必将导出: 1. 光谱连续 2. 原子不可能是稳定的系统; 与事实不符! 三. 玻尔理论 1. 基本思想: ① 承认卢瑟福的原子天文模型 ② 放弃一些经典的电磁辐射理论 ③ 把量子的概念用于原子系统中 2. 玻尔的三条假设 ① 原子系统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稳定态(电子绕核加速运动,但不发射电磁波的能量状态,简 称能态) ② 处于稳定态中,电子绕核运动的角动量满足角动量量子化条件 ③ 频率条件:当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时,放出或吸收单色辐射的频率满足 3. 讨论:

① 轨道量子化,稳定轨道半径公式 对氢原子,Z =1 ② 能量量子化-能级(原子系统的总能量公式) 能级:量子化的能量状态(数值) ③ ④ 当n 很大时,量子化特征消失,玻尔结果与经典结果同 例(P241,例题21-1) 四. 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1. 成功之处 ① 能较好地解释氢原子光谱和类氢原子光谱; ② 定态能级假设; ③ 能级间跃迁的频率条件。 2. 局限性 ① 以经典理论为依据,推出电子有运动轨道、确定的空间坐标和速度 ② 人为引进量子条件,限制电子运动 ③ 不能自洽。对稍微复杂些的系统,如氦和碱土金属的光谱(谱线的强度、宽度、偏振)等均无法解 释 例1.动能为2eV 的电子,从无穷远处向着静止质子运动,最后被俘获形成基态氢原子,求: 1. 在此过程中发射光波的波长? 2. 电子绕质子运动的动能是多少? 3. 势能?角动量?动量?角速度?速度?* 例2. 用13.0eV 的电子轰击基态的氢原子, 1) 试确定氢原子所能达到的最高能态; 2) 氢原子由上述最高能态跃迁到基态发出的光子可能的波长为多少? 3) 欲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至少用多大能量的电子轰击氢原子? §21-2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 光的波粒二象性 波动性:干涉、衍射、偏振 粒子性:热辐射,光电效应,散射等 同时具有,不同时显现 二. 德布罗意假设 1. 假设:质量为m 的粒子,以速度v 运动时,不但具有粒子的性质,也具有波动的性质; 粒子性:可用E 、P 描述 νh mc E ==2, λ h mv P = = 波动性:可用νλ,描述

量子力学考试大纲

《电动力学》考试大纲 (2007年7月第一次修订,2008年12月第二次修订) 《电动力学》考试大纲是根据我校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电动力学》教学大纲制定的。课程性质、目的和教学内容参考我院物理学专业的《电动力学教学大纲》。 考核内容一般分为四个层次:I -识记、II -理解(或领会)、III -简单应用、IV -综合应用。 考核类型:闭卷考试。 考题类型:试题一般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6种:简答、填空、判断(加“错改正”)、选择(单项、多项)、证明、计算等,题量在20—35小题,考试时间2小时。 注意:黑体字标注的为重点内容。 第一章 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 考核要求: (一)需要掌握的主要数学公式 1.识记: (1)矢量代数公式 (2)梯度、散度和旋度定义及在直角坐标和球坐标中的表达式 (3)矢量场论公式 (4)积分变换公式 (5)复合函数“三度”公式 (6)有关x x r '-= 的一些常用公式 2.理解:算符▽的矢量性和微分性 3.简单应用:利用算符▽的矢量性和微分性证明矢量场公式 4.所需要数学知识不单独出题考试,融合在课程内容中 (二)麦克斯韦方程组建立的主要实验定律和假定 1.识记: 电磁场理论建立的几个重要实验规律 2.理解: 库仑定律,高斯定理 磁场的实验定律――毕萨定律,安培环路定理 电磁感应定律――涡旋电场假说,位移电流假说 (三)真空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1.识记:真空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微分形式、积分形式) 2.简单应用: 每个方程的物理意义(物理本质) 麦克斯韦方程组在电磁学中的重要意义――电磁场理论的基础,揭示电和磁的内在联系,是应用的理论依据 能够运用真空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做简单的证明 (四)介质中的电磁性质方程 1.识记: (1)束缚体电荷、束缚面电荷的表达式 (2)磁化体电流、磁化面电流和极化电流的表达式 (3)电位移矢量和磁场强度的定义 (4)均匀线性介质中电位移矢量、磁场强度和电场、磁感应强度的关系2.理解:公式的适用范围。 3.简单应用:能够简单运用上述公式求束缚体电荷密度、面电荷密度以及磁化体电流、面电流 (五)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1.识记:介质中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形式和积分形式 2.简单应用:会利用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做简单的证明题 (六)洛仑兹力公式 1.识记:单个带电粒子和电荷分布情况的洛仑兹力公式 (七)电磁场的边值关系 1.识记: (1)电磁场的边值关系 (2)其它几个边值关系 2.简单应用:利用边值关系做简单证明和计算 (八)电磁场的能量 1.识记: (1)电磁场能量守恒 (2)电磁场的能量密度和玻印停矢量 2.理解:能量在场中的传输 第二章静电场 考核要求: (一)有关静电场的几个定理和定律 1.理解:库仑定律、静电场的概念、场的叠加原理、高斯定理 (二)电场的基本方程

有关于量子力学的讨论

有关于量子力学的讨论 就在我们每天生活的现实世界里,隐藏着一个惊人的世界,在哪里,我们对宇宙的很多理解是错的 尤其是对于微观领域,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现在完全改变了,这要归功于这些奇怪而神秘的定律,让我们重新理解现实世界,这就是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一段时间以前我们还自以为非常了解行星如何环绕太阳旋转,棒球是如何呈弧线飞越天空,涟漪又是如何漫过池塘表面。这些现象规律都可以用古典力学的公式表达出来,一切似乎都合乎情理。 你只需要做出一些改变,将视野缩小到最微小的尺度,也就是原子及粒子的层面,你会发现这个微观世界里的相关定律,显然与那些熟悉的宏观世界的定律截然不同。 尼尔斯波尔提出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固定的轨道上运动,每次变换轨道是会放出或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这就是原子会产生特定色光的原因。所以我们在实验室中看到的是一条条清晰的红光或者绿光。 电子跃迁最惊人的是,电子会直接从这里跳到那里,似乎完全不用通过中间的间隙。也就是说电子只能在这里或者那里,不会出现在两处间的任何地方。 但是波尔和同事的新观点,与公认的物理定律相冲突,不久后他与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有了一次正面交锋。爱因斯坦从来不怕新观念的挑战,然而问题就是,电子和波一样也可以发生双缝干涉。但电子这种电子怎么会形成这种图案呢, 粒子是粒子,波是波,粒子怎么会是波呢,除非你不认为它是粒子,认为你一直认为是一种粒子的东西是一种波。 但是粒子就像石头,波就像海浪,有人有一天告诉你石头是海浪,what?最终马克思波恩站了出来,说这是概率波。 波恩认为各地方波动的大小代表着电子在这里出现的概率,电子多的地方不代表电子在这里聚集而是表示这里是电子最可能存在的地方,这种说法很奇怪,也就是说电子本身是一种可能性的集合。 你不能问现在电子在哪,你只能问想找到电子,哪里是它们最可能出现的地方。无论如何,这种描述电子的新说法是正确的。它已经被验证了无数次。根据量子力学原理,与赌博一样,世界本身就是一场碰运气的游戏。 本质上这种理论认为,自然是建立在偶然性的基础上的,这与人直接的感官相悖,所以很多人一时难以接受。 其中一位就是爱因斯坦,他难以相信现实世界的本质是由概率决定的,他说上帝不掷骰子,他不相信一件事可能又不可能发生。 但这种理论又可以精确预言原子和微小粒子群的行为,而且很快催生了许多重大发明,激光器,晶体管,集成电路。 但是量子理论还是很神秘,因为无法回答爱因斯坦的问题,观察决定结果,只有在观察一个粒子是,观察本省会使粒子有一个确定的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