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教学(语言观察与思辨)

汉语语法教学(语言观察与思辨)
汉语语法教学(语言观察与思辨)

语言观察与思辨

一.有人讲下面的语言单位分析为外来语素,试就这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半、超、次、单、双、非、类、前、亚、准、多、全、泛、后、化、性、反、零、吧、的、软、硬、卡、客、领、巴、族、网、高、微、咖啡、电子、迷你、灰色、基因、概念、网络

语文学刊(高教版)2006年第7期王玲《外来语素的词缀化》

学生从王玲老师的,《外来语素的词缀化》一文中收获到她和她认同的学者的一些观点:

1.典型词缀均为本族语词缀, 外来词缀则都属于类词缀, 多数源于英语。

2.“外来译音成分的语素化”。指的是从外来词中分化出来的那部分音节, 代表整个词的意义并参与构词, 从而获得语素资格。 (周洪波 1995, 邓景滨 1999, 苏新春 2003)。

3.外来语素转化为词缀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音译或意译后的外来词进入汉语

词汇系统;某个或某些音节代表整个词的意义参与构词, 获得语素资格;开始大量地与其他语素缀合, 意义相对虚化, 构词词缀形成。

4.类词缀的词汇意义有所虚化但未完全虚化, 如“半、反、软、硬、化、性”等(吕叔湘, 1979)。汉语里典型词缀不多而且使用范围也及其有限, 大部分属于类词缀。“存在这种类前缀和类后缀, 可以说是汉语语缀的第一个特点”(吕叔湘, 1979)。

5.语素“的”在这一系列的类推造词中, 为了尽可能与更多的语素进行搭配, 构成它的义位的义素发生了脱落。

6.语言接触为汉语带来一定数量的外来语素。随着使用的增加, 一定数量的外来语素逐步词缀化, 在这个过程中, 相应地带来了词汇系统的一系列变化, 使词汇系统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如, 词族的大量增加, 汉语派生法的活跃等, 都是这种影响的表现。

我的看法:有些属于语素的义位的义素脱落现象下的类词缀。当然,王玲老师说是外来语素“词缀化”,也是无可厚非的,“类词缀”是词缀语法化过程中的中间阶段。

理由如下:

首先,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也就是说一个语言单位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即“最小、有音、有义”才能被称作语素,尤其是“最小”和“有义”,才能被称作语素。

单音节的语言单位可以直接运用语素的定义进行判定,双音节和多音节的语言单位可以使用替代法,即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不是语素的的语言单位。不论是成词语素还是不成词语素都可以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王玲老师的举例均是“语素”范畴。

其次,卢微老师在《汉语外来语素成因探析》中明确地指出:“外来语素,就是从语素来源的角度对汉语语素进行重新分类的结果,是来源于外族语言、经过汉语改造的相对独立的最小音义结合体。”显然,王玲老师所举语言单位中有来源于汉语本族语的,比如,半、超、次、单、双、非、类、前、亚、准、多、全、泛、后、化、性、反、零、吧、的、软、硬、卡、客、领、巴、族、网、高、微、灰色;其他“咖啡、电子、迷你、基因、概念、网络”倒是外来语素。(学生愚见)所以,我们需要区分“外来词”和“外来语素”。

“外来词”(loan word)指从一种语言借到另一种语言中的词(Bussmann 1996[2000]:287—288)。汉语学界或称“外来词”为“借用语”“外来语”“借词”“借字”等。外来词的形式有音译、音译加表意、音译与意译结合、直接借用与纯意译五种主要形式。

学者张博在《外来词的界定原则和判定方法》(2019)中指出学术界目前仍对于“外来词”存在的观念误区:

1.只要概念是外来的,表示这个概念的词语就是外来的。

概念和词语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全人类共有的概念(如“人”),不同语言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词语来表达,只是物质外壳“音”和“形”的区别。

外来概念既可以借用外语词表达,也可以用本族语自造词表达;本族语原有词语所表达的概念,还可以另外借用外语词来表达。总之,表达外来概念的词未必是外来词,反之,表达本族人原有概念的也未必就是本族语词。

外来词界定必须坚持一条基本原则———分清“译”与“借”。前辈学者早就提出“译”“借”两分,胡以鲁(1913[2014]:125)区分“译名”与“借用语”、孙常叙区分“借词”与“译词”,都是这一主张的体现。但前人对二者的剥离往往并不十分彻底,例如,孙常叙(1956[2006]:316)说:“外来语词有两种:在外来语词汇里,有些词是直接从别的民族语言借来的,基本上照样使用,这是借词;有些词是经过汉语的翻译,用汉语的造词材料和方法,把它改造成我们民族语言———汉语的新词,这样的是译词。”一方面说“译词”是汉语的新词,一方面又把“译词”与“借词”都作为“外来语词”的次类,这就使“译”与“借”陷入藕断丝连的纠葛。

所以,王玲老师举例的语言单位中,也有不属于外来语素的部分,例如,“准”、“灰色”、“性”等,都与王玲老师所详细阐述的“的”的情况类似,

为了尽可能与更多的语素进行搭配, 构成它的义位的义素发生了脱落,从而走上了类词缀的道路,也在现代汉语的日常使用中,逐渐向词缀靠拢。

以上为学生愚见,望老师不吝赐教,谨致谢忱!

参考文献

[1]王玲.外来语素的词缀化[J].语文学刊,2006(13):71-73.

[2]张博.汉语外来词的界定原则与判定方法[J].汉语学报,2019(03):67-77+96.

[3]冀国山.浅谈汉语外来词素的特点[J].大众文艺,2010(14):94.

[4]万琴.类词缀与词缀的共性特点分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1(04):78-80.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示例

趣可理解为趣味兴姑且理解为可提起你兴致的事物 兴趣即为可以提起你兴致对你有吸引力你喜欢、向往的事物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示例的交际原则 在教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课堂上,汉语语法是无法回避的教学内容,对遣词造句规则的讲解自然也是教师非常重要的基本功。既反映教师的经验,也显示教师的功底。 许彩华(2007)曾使用自陈评定量表和自传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发现老教师讲解语言点的能力更强,对课堂的控制感更好,对教学的情绪体验也更积极。同时也发现对外汉语教师从业之初的难点主要是:用学生能懂的方式讲解语言点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这两个难点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是一致的,具有跨时间性。 对汉语语言点的讲解,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从来也不主张大量使用语言学术语进行语法分析式的讲解,因此让学生明白一个语言规则,最可行的方法就是举例子,伴以简单而又到位的归纳。 然而怎么举例,举什么例子,举多少例子,以怎样的语言或样式来归纳,都需教师对语言形式有高度敏感。这种敏感来自深厚的语言学功底与教学艺术的完美结合,并且对语言结构的使用环境和场合有恰当把握,更要考虑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及其对语法学习持有的务实态度。 本文拟就代表汉语语法特点的几个语法点举若干教学实例,来说明在给学生语法示例时,看似信手拈来的例子,其实经过精选挑选甚至创造,必须是将语法结构与语义、语用、语境甚至学习者实际结合起来考虑的典型例子。这些例子不但担负着说明语言规则的作用,而且鲜活益智,易于理解,从而令学习者过目不忘,并可能成为他今后学习的原点。 一 凡教留学生汉语的,谁都知道解释“了”破费周折,凡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也都觉得“了”的用法不好把握。尽管语法书和各家对“了”的语法意义及其用法说明或简或繁,都言之成理,但学生遇到的问题却是很难将这些规则一一对应到语境中去。句尾助词“了”表示“状态变化”或“新情况的出现”,是国内学者都认可的说法,李讷、Chang,VincentWu-chang、屈承熹等海外学者则将句尾助词“了”称作已然体或叙述体标记。然而对于学习者而言,他们关心的是该怎么用“了”来还原“变化”或“新情况的出现”这些抽象的意义,什么时候在叙述一个事件时必须用上“了”。 经验告诉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一旦将“了”的用法跟“变化”、“叙述体”、“肯定语气”等概念纠缠在一起,是相当被动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设法跳出学生的追问,举出典型用例来说明,还要充分信任学生的体悟力。这里介绍笔者惯用的一个讲解句尾助词“了”的案例,并借此尝试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一下“了”的功能。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魅力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魅力 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靠的是教学语言本身独有的魅力。《学记》中孔夫子对教师的讲述提出过二点要求:“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课堂上,语文教师凭借他渊博的知识、饱满的激情、睿智的思维,施展语言的法力:或要言不烦出语惊人;或措词严密风雨不透;或描龙绣风浮想联翩;或锋利辛辣入木入分。有激情奔放昂然奋进的号召,有轻言软语热切中肯的启发,有月向风清如闻如睹的描绘,有充满期待催人进取的鼓励。 人们回忆鲁迅讲课时说:“他讲课的声音并不抑扬顿挫,也不慷慨激昂,但他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充满着感情和威力,使学生觉得意味深长,引人入胜。”“有一种信念的力量浸透在每个接近过他的青年的纯朴的胸怀。”诙谐有趣,浓烈的情,醇厚的意,使教学语言充满韵味。鲁迅讲《中国小说史》时:“教宝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口连走道都站满了校内和校外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学生。”有情、有得、有趣、过“瘾”! 而今,语文老师,在读图时代,想让莘莘学子爱语文,你是求助于多媒体的包罗万象,是假力于新课程的合作探究,是甩手于新课堂的自主学习,还是托词于师生间的平等民主?我认为:语文课,就是语言弹跳的操场,是情感流泻的山川。语文的魅力,永远植根于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特质。 一、准确,首当其冲的要求。 高尔基曾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悦耳,这种言辞描绘出作品中的图景、人物性格和思想。……只有把这样一些词联结起来,而且按照他们的意义正确地排列起来,才能很好地体现作者的思想,创造鲜明的图景,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它们是如此具有说服力,似乎读者可以看到作者所描写的东西。”语文教学语言准确性的要求也就首当其冲。 善于选用最准确的词语表情达意,是语文教师语言修养的根本标志。特级教师钱俊元讲《梦游天姥吟留别》时,用绚丽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藻描述“梦游十景图”:“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以他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梦境中名山大川的奇伟瑰丽作了精缕细刻。这就是:明月镜湖的秀丽,剡溪胜迹的优美,海日天鸡的雄奇,云回雾绕的奇幻,岩泉深林的阴森,熊咆龙吟的恐怖,闪电惊雷的声威,空中楼阁的辉煌,云中仙子的飘忽,仙境鸟兽的自由。”词语的准确选择、巧妙搭配,使表达凝炼生动,如闻如见。 教学语言在学生心目中享有相当的威信,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常常模仿效法教学语言,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语言严格规范,具有示范性。教师的一言一语,一招一式,书面语的一笔一划,一字一词,都会潜移默化给予学生深远的影响。规范化语言要求干净利落,清除杂质。无口头禅,少病句。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咬字吐音,准确清晰,抑扬顿挫,铿锵悦耳,一下子便能抓住学生的心。进一步注意语音的谐和、语调的自然、语速的合理、音响的适度,便可自然地形成教学语言庄重典雅、亲切和婉的基调。这语调起伏变换,时而舒慢徐缓,时而间断蓄势,时而一泻千里,时而急促跳跃,会和学生思维的脉冲在同一谐频上产生共振。 二、明晰,理所当然的选择。 明晰是指简洁明白,条理,精约。一言以蔽之:少而精。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平易简洁的教学语言,使深者浅之,难者易之,涩者润之,以细微浅近之语阐明至美至善之理。教学节奏与学生心理节奏的契合是语文教学成功的秘诀之一,只有简明才有利于学生快速、省力、有效地吸收、储存和提取信息。魏书生一般只用两个月便授完整册教材,其余时间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读物;精约,就是要简约条达,要言不烦。高尔基在谈什么是最优秀的文学语言时指出,最主要的一点是用最少的话表现最多的事物,使人觉得:语言狭窄,思想宽广。语文教学要抓住重点,突出精华,剔除冗词赘句,争取作到:“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词。”比如程红兵讲解《为了忘却的记念》一个关键句: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不愿、或不屑载这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第十八节汉语语法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一、面向新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的状况 (一)新世纪汉语语法研究面临的考验 经过整整一个世纪,汉语语法研究无论在理论体系的构建上,还是在语言事实的描写上,或者在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手段的运用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外语言理论的介绍和运用,对汉语语法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语法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都有很大的突破。过去的深厚基础与发展态势,为21世纪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营建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但是,发展势必会遇到新的困难,21世纪汉语语法研究将会受到极为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主要是理论上的合理解释和应用上的直接服务。正如陆俭明、郭锐两位先生所说的“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2000)。 (二)新世纪汉语语法研究要做的工作 21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应该摆脱过去某一种语言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寻找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语法研究的终极目的,探讨这种对应关系背后的认知心理机制则是21世纪汉语语法研究的中心课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1、理论上的重新解释 21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应该摆脱过去某一种语言理论一统天下的局面。寻找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是语法研究的终极目的,探讨这种对应关系背后的认知心理机制则是21世纪汉语语法研究的中心课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1)建立功能范畴观 语言靠组合和聚合两根轴来运转,就聚合关系而言,不仅体现在词类、句法结构关系等方面,表达同一类范畴意义的不同手段也可以形成一个聚合。在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依据功能范畴的观点研究同一范畴不同表达手段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价值,对于认识相关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会有所帮助。如语气范畴,其表达手段涉及到语气词、语调、语气副词、助动词、甚至某些相对稳定的结构;量的范畴涉及到数量词、某些形容词、副词、词的重叠形式等。时间范畴涉及到时间名词、时间副词、动态助词甚至某些句末语气词等。 (2)对语用因素进行句法处理 语言现象是句法、语义、语用的统一体,过去所总结的语法规则实际上是包含了句法规则和语用规则的。结构主义的语法分析基于句法结构体中某一成分在组合和聚合方面所具有的特点,如对于现代汉语中的“句中语气词”,根据结构主义理论,它们出现在句中主语和谓语之间,主要起停顿、舒缓语气的作用。从功能主义角度看,此类词是说话人对句子心理结构切分的一种手段,是一种功能标记,而非句法标记。但上述两种分析都不能解释所有的语言现象。句法和语用的“剥离”,对于语法规则的总结以及提高语法规则的有效性,是十分有益的。但这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语用因素的范围有多大,语法分析中如何处理此类语用因素、语用成分及其形式特征是什么,语用成分有何句法地位等。 2、应用上的直接服务 从语法研究的应用价值看,主要体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和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上。陆俭明、郭锐两位先生的论文中有过较为恰当的提法:这两方面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成果来说,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试金石。研究中得到的语法规则,拿到这两个领域中去用,立刻就可以看出哪些行,哪些还不行,或者说还不太行。可以这么说,语法规则直接服务于这两个领域“适切度”的高低,也是检验我们语法研究成果优劣的一个标志。 就目前情况看,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脱节依然是比较突出的现象。这种脱节现象的产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40项

语法40项 1.助词“着” 表示行为、动作状态的持续。 ?让每位同学拿起一样东西,然后开始教学。 ?归纳并板书“V+着”,指出其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让学生描述教室里的东西,如“教室的门关着”“老师戴着眼镜”,等等。 ?以对话的方式练习存现句: 地图在哪里挂着? 地图在墙上挂着。 老师在哪里站着? 老师在教室前面站着。 让学生归纳格式:“A+在+地方+V+着”。 操练,用“着”描述学生的外貌和穿着,让别的同学猜测描述的人是谁。 2.句末“了” 句末“了”主要有三种用法: 1.表达强烈的感叹语气; 2.表示事物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情况; 3.肯定某个事实。 ?先讲解1,“太……了”中的“了”表示感叹语气,用于评价。芒果太贵了。

玛丽太漂亮了。 天气太好了。 ?再讲2,关着门,让学生描述。门再打开,引导学生说“门开了” ?板书“句末V/Adj+了”表示发生了变化,再给出几张图片,让学生进行描述。 ?最后讲3,展示例句 我们是朋友10年了,我们早就是朋友了。 3.量词 ?汉语的数词和普通名词之间有量词。 ?“个”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是比较通用的个体量词。 一个面包 一个学生 一个杯子 ?根据具体情况做一定的解释:扁扁平平的是“张”,长长细细的是“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进行练习,教师帮助纠 正和积累,每次积累的数量不宜过多,5个一组,1-2组比较合 适。 ?可以通过量词填空和量词搭配比赛的方式进行课堂练习,活跃气氛。 4.介词结构中的方位词 ?给出偏误

衣服放在床书本在桌子 ?汉语表示方位,必须在名词后面加上方位词(上、下、左、右、里、外、前、后……) ?讲清楚“处所”和“普通名词”的区别: 在学校上课在商店买东西字典放在教室 在床上躺着书放在桌子上衣服挂在衣柜里 ?帮学生建立“在……上”“在……之中”的框架,然后给出房间布置图或地图进行练习。 5.离合词的个别教学 把离合词放在格式中进行教学。 玛丽和谁见面? 玛丽和同学见面。 玛丽和同学见了面。 玛丽和同学见了一面。 ?“玛丽见面同学”是错误的。 ?帮助学生总结“见面”的用法。 6.离合词的总结性教学 ?当学生学习了若干个离合词之后,就可以进行总结性教学。?请同学回忆学习过的“离合词”,如:见面洗澡游泳跑步结婚帮忙 ?讲解离合词的特点:V和O之间可以加入“着、了、过”,还可以加入表数量和性质的词语。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要素教学语法2012-1

第二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 课前测试 一、分析词性 汉语半能未必 前面一些或者扑通 彩色由于等于以后 雪白自己起来呢 二、请判断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 1.有个女孩叫婉君 2.唱歌旅游 3.春秋两季 4.人多 5.教书 6.美妙的渲染 7.大一点儿 8.怀着一线希望出去找朋友打听消息 9.三个 10.长江以南 11.关于就业问题 12.卖票的 三、划出以下各句中的宾语 1.两只手套丢了一只。 2.为了考研究生,他起五更,睡半夜,太辛苦了。 3.我记得妈妈喜欢看琼瑶的小说。 4.请告诉他明天下午开会。 5.这个班有20个学生,一半学生不注意听讲。 四、划出以下各句中的补语,并指出补语的类型 1. 老师讲的语法我听不懂。 2. 今天的气温比昨天又高了一两度。 3. 安娜说汉语说得很流利。 4. 你们进去吧。 5. 会开了三个半小时。 6. 我一开门,小狗就跑走了。 7. 您有事儿就叫我一声。 8. 鲁迅生于1881年,逝世于1936年。 五、辨析句子:以下各句中的“起来”语法意义有何区别? 1.站起来! 2.你把这些书包起来吧。 3.听了他的话,大家都笑起来。 4.说说好像很容易,真做起来,就不容易了。 六、请用指定的句子分析方法分析下列短语或单句 1.中心词分析法 (1)著名作曲家雷振邦谈了他对当前电影音乐的看法。

(2)连长派我去请指导员来接电话。 2.层次分析法(从大到小分析) (1)我昨天收到了哥哥从上海寄来的礼物。 (2)王翔学习外语的经验对我的启发很大。 (3)我们都喜欢在大海中游泳、冲浪。 (4)浓浓的长长的眉毛和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 七、语法偏误分析:请指出下列句中的偏误并改正 1.玛丽是一个真热情的姑娘。 2.在上午学校来了那个警察。 八、简述题 1.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 请简述动词的语法特征 参考书目 1.王还(1995)《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2.吕文华(1994)《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语文出版社。 3.吕文华(1999)《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北语出版社。 4.赵金铭主编(1997)《新视角汉语语法研究》,北语出版社。 5.崔永华主编(1997)《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语出版社。 第一节关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一、两个区别 (一)区别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 理论语法——语法系统理论,研究语言的组合和聚合关系,揭示语言结构规律,注重描写 教学语法——为教学服务,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规范、简洁、系统,注重用法 理论语法——理论性、详尽、创新 教学语法——实用性、简明、稳定 (二)区别第一语言语法教学与第二语言语法教学 目标: L1语法教学——提高运用汉语的能力,从事语言教学与研究的能力 L2语法教学——运用汉语交际的能力 内容: L1语法教学——系统理论、知识、方法 L2语法教学——系统、有选择,交际最需要,项目有限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下列词语是区别词的是()。 [A] 平常[B] 日常[C] 丰富[D] 富有 2、下列各组动词中都是不及物动词的是()。 [A] “出发”和“进行”[B] “咳嗽”和“毕业” [C] “成功”和“觉得”[D] “学习”和“休息” 3、成语“赏心悦目”的结构类型是()。 [A] 主谓并列[B] 述宾并列[C] 定中并列[D] 状中并列 4、下列各词中,不是集体量词的是()。 [A] 对[B] 群[C] 件[D] 打 5、“他连一口饭都没吃。”这一句式是()。 [A] 比较句[B] “把”字句[C] “连”字句[D] 被动句 6、教学语法又叫(),是根据教学需求而制定的语法体系, [A] 教材语法[B] 专家语法[C] 课堂语法[D] 学校语法 7、下列属于介词短语作名词的定语的句子是()。 [A] 进来参观的客人[B] 关于中国历史的文章 [C] 让他过去的时候[D] 不好的征兆 8、在受事主语句中,当主语是无生命体或者虽然是有生命体但不至于被误认为是后面动作的施事的时候,就可使用()。 [A] 意念被动句[B] “把”字句[C] “由”字句[D] “被”字句 9、“绝”和“绝对”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上。 [A] 句类[B] 肯定和否定[C] 音节[D] 位置 10、下列各组词中,不属于非持续性动词的是()。 [A] 死[B] 听[C] 看见[D] 倒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填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与技巧汇总

姓名:李曼 学号:2013140016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年级:13级 课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要素教学 教师:刘吉艳 作业题目: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与技巧汇总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与技巧汇总 1、直观法 利用实物、图画、表格、示意图、符号、公式等辅助手段,化抽象的定义为具体形象的图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例如讲解趋向补语时,可以画简笔画的房屋、楼梯、人物来表示“进来、出去、进去、出来、上来、上去、下来、下去”等。 2、情境导入法 教师通过一个具体情境的设置,通过问答、展示图画、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出要讲的语法点。 例如本课要学表示完成的“了”,教师进教室就问一个学生: 教师:××昨天来了没有? 学生:他昨天没来。 教师:哦,他昨天没来。××,你昨天去哪儿了? 这种闲聊其实是有意为之,在为该语法点教学做铺垫。 3、语境教学法 语法规则都是从一个个典型的语境中抽象出来的。与其空讲规则,对学生云里来雾里去地讲解,不如再重新回到语境中去,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自己发现、总结语法规律,从而掌握语法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语境或创造语境。 以副词为例,副词意义抽象,它们的意义体现在与句中以及前后句其他成分的关系中,体现在句子的内容与说话人的态度的关系中。例如“简直”一词,它常用来强调某种情况、状态达到很高的程度,含有夸张语气。但是,不说明说话人、行为者的主观态度,就不能充分揭示为什么它具有强调作用和夸张语气。例如:“妈妈平时总唠叨我找对象的事,这次听说有人要给我介绍……简直不知道怎样打扮我好了。”该句说明了“妈妈”天天急着让我找对象,“简直”的强调,夸张语气也就突显出来了。 4、对比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课后题教学文稿

1、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那为什么这种联系既经确定之后就不能随便改变?如何理解语 言符号的任意性? 答:语言是一种符号。语言符号取决于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所谓“能指”,是指显示的事物,所谓“所指”,是指被代表的事物。例如交叉路口的红绿灯,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可以通行”,这个“禁止通行”和“可以通行”就是“所指”,红绿灯就是“能指”。语言符号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语音表到与意义内容的结合并不依赖于因果关系,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每种语言都是约定俗成的习惯,因而必须承认每次结合都是偶然的,都是使用语言符号的社会自然形成的习惯。同一种事物,每种语言都以不同的声音或文字来表示,这也是各种语言之所以不同的重要原因。如果音义结合不是任意的,而是必然的,人类语言就不会有什么不同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个人使用语言的随意性是完全不同的,一个符号进入符号系统之后,它就要受到该系统中其他成员的制约,必须按照某一语言的结构体系组成话语,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改变。 2、你是如何看待现代汉语形成中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答:(一)多元性的汉文化的起源 汉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代码,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汉语同汉文化是同步形成和发展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四个文化因素对汉语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过重要的影响,多元性的汉文化的起源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原文化时期,汉文化是华夏民族和境内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综合体。从春秋延至秦汉,四方异族有的被中原统治者征服融合,有的流散他方,汉语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与周围民族语言密切交流的复杂过程。属于长江文化的“百越”分布在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一直到云南,包括长江流域一带和中南半岛的一大片区域,在秦统一中国是,这些民族大部分成员,与中原人民共同组成了汉民族。中国北部边界地区为阿尔泰语系的人所管辖,因此阿尔泰与在汉语的一发力留下很多痕迹。 (二)具有统一作用的汉字 秦统一了汉字,使全国“书同文”,最终把我国黄河和长江两大文化中心统一起来。 (三)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 佛教传入中国,有史可考的是其大约在汉武帝征服西域之后,佛教文化自此融入汉民族文化,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国文化核心的一部分。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四声理论的建立2、书面语口语话倾向产生3、大量借词进入汉语词汇 (四)社会动荡带来的人口迁徙 3、现代汉语有几大方言区?答:1、北方方言区2、吴方言区3、湘方言区 4、赣方言区5客家方言区6闽北方言区7闽南方言区8粤方言区9晋方言区10平话方言区 3、有人认为汉语的语序重要,不同的语序会引起意义的变化。你是怎样看待汉语语序的价值的? 4、汉语的基本语法单位有哪些? 答:语素,词,短语,句子 5、怎么确定汉语的语法单位? 答:语法单位不能按音节来切分,应当按照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来切分。

语言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语言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摘要: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没有汉语的基本语言理论知识,仅仅能说地道的汉语是不够的。学生犯的错误各种各样的,仅仅指出错误加以纠正而不能说明原因,统统将之归为“语言习惯”,不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师的宗旨。本文从语言教学出发,说明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重视语言学理论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中介语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这一开拓性的行列。对外汉语教学非常注重对教学法的研究和改进,语言学一直在其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对外汉语教学是对母语为非汉语的学生开展的汉语教学,由于所教语言的不同,对外汉语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对外汉语教学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受到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国外外语教学方法的影响,从中也不难辨析出语言学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张亚军(1990) 认为,语言学理论基础和教育学理论基础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体系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以现代语言学理论和传统语法为语言学理论基础, 以中国传统的教育学理论中的合理因素作为教育学的基础,同时也借鉴了其他外语教学法 理论的研究成果。”(李泉,2007)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教学法不是孤立的。 一、语言和语言学及语言教学 要讨论对外汉语教学就应当先讨论“语言”和“语言学”、“语言学”和“语言学教学”的关系。如 果我们没有思考过或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 就可能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中的 盲目性。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尽快掌握这一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而且是以交际能力为重要目标的, 培养的是“语言通”。语言学教学, 是 以培养语言学家为目的的, 目标是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学知识和研究语言的能力。语言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 而语言教学学是一门学问。语言教学的目的是掌握语言, 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语言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语言学家。“语言教学学” (语言教学+ 学) 是以语言教学活动 为其研究对象的学问, 目的是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王希杰,钟玖英,2004)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

1.汉语的基本语序 主语+ 谓语+ 宾语 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 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 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4.正反疑问句 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 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 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 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6.定语(用在名词前) (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 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 他是汉语老师。|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 形容词前) (1)副词作状语:

我常常去商店。|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 我在中国学习。|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我给他写信。| 你往前走。|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 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 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 形式:动词 + 动词/ 形容词 (1)动词 +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我听懂了。| 我看见他了。| 作业做完了。|车停在门口。 (2)动词 +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 你说对了。| 饭做好了。|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 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的情况: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 处所词语 + 来 / 去 明天他回北京来。|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 表示完成:动词 + 来 / 去 + 事物词语

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150)

语言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具有基础理论性质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的概要理论。本课程的任务:授予学生有关语言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今后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通过语言学理论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严密的思维能力,特别是认识新事物.新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工作中自觉地科学地认识和使用语言;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认识和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政策。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以讲演课为主,辅以适量的练习,以巩固学到的知识并培养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语言观,能够正确解释和评说语言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2、掌握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具备运用语言学的科学方法分析语言现象的一定的能力; 3、具有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三、学时分配 章节标题学时 绪论 2 第一章语言的本质8 第二章语音 6 第三章语义和词汇 6 第四章语法 6 第五章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4 第六章语言学的发展 4 合计36 四、大纲内容 绪论 第一节语言学概论的性质.作用和分类(2学时) 1.1 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1.2 语言学的功用 1.3 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语言学的分类 第一章语言的本质 第一节人类语言(2学时) 1、世界上的语言 1.1 世界语言概况 1.2 语言的亲属分类和结构分类 2、中国的语言

2.1 汉藏语系的中国语言 2.2 阿尔泰语系的中国语言 3、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区别 3.1 人类语言的遗传性和学习性 3.2 人类语言的创造性 第二节语言的功能(2学时) 1、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1.1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2 语言是负载信息的工具 2、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2.1 语言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 2.2 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 3、语言的文化功能 3.1 语言本身是文化的一种 3.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第三节语言的结构(2学时) 1、语言是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1.1 语言的符号性质 1.2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层级体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第四节语言符号系统的特征(2学时) 1、任意性和强制性 2、线条性和层次性 3、自足性和开放性 第二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的基本概念(2学时) 1、语音的四要素:音高.音长.音强.音质 1.1 语音的自然性 1.2 语音的社会性 2、语音单位的分析 2.1 音节.音素和音征 2.2 元音和辅音 3、音标 3.1国际音标的作用 3.2 音标和音素的关系 3.3 国际音标的使用 第二节音位和音系(2学时) 1、音位 1.1 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1.2 音位和音位变体 1.3 音位归纳 1.3.1 对立和不对立 1.3.2 互混和互补 1.3.3 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1.3.4 音位归纳的原则 1.3.5 音位归纳的操作过程 2、音系 2.1 音系的定义 2.2 音系的内容 2.3 汉语普通话的音系 2.4 温州话的音系 第三节语音组合(2学时) 1、音节的切分 1.1 切分的依据 1.2 音节的结构要素分类 1.2.1 音峰和音谷 1.2.2 起音.领音和收音 2、音位组合的类型 2.1 同类音素是否连用:单.复辅音和单.复元单 2.2 音节收尾是否辅音:开音节和闭音节 2.3 元音和辅音的配置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1)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试卷一 一、填充题(10%,每空1分,共10题) 01、语法这一术语包括三种含义,即()、语法科学、语法教材。 02、语法分析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一种是把整体切分成部分。 03、可以代替各类实词、具有替代功能的词是()。 04、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方式一般为(),例如“讨论讨论”。 05、代词和其他实词的区别反映在()功能上。 06、表示第一人称复数时,(“”)方便表示“包括听话的人”和“不包括听话的人”。 07、“下棋可以训练人的思维”和“思维训练可以用下棋的方式”两句中的主语分别由()短语担任。 08、“我们觉得这个人不错”和“我们希望考完了再去旅游”两句中的宾语分别有()短语担任。 09、“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这个病句的错误是()。 10、“当时钟敲响十二下时,开始了另外的一天”这个病句的错误是()。 本文档由知识社https://www.360docs.net/doc/bd9601368.html,分享 二、单项选择题(16%,每题1分,共16题) 11、划分词类的标准应该是()。 A、意义 B、形态标志 C、语法功能 D、音节结构 12、谓词性词语是指()。 A、能充当谓语的词语 B、不能充当主语、宾语的词语 C、名词性词语 D、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性词语 13、助动词的语法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其中区别于一般动词的是()。 A、可以单独做谓语 B、可以用“X不X”格式表示询问 C、不能带助词“着、了、过” D、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红通通”、“通红通红”都是形容词,下列语法特点不全都适合它们的是()。 14、“红”、 A、都可以做谓语 B、都可以受“很”修饰 C、都可以修饰名词 D、都不可以带宾语 15、下列一组词中全部是介词的是()。 A、其实、把、关于 B、被、似的、对 C、被、对于、于 D、所以、把、被 16、“仿佛一只雄鹰浮在天空一般”中的“仿佛”和“一般”分别是() A、动词和助词 B、副词和助词 C、动词和形容词 D、副词和数量词 17、“有饭吃”和“有人吃”这两个短语分别是( )。 A、兼语短语;兼语短语 B、兼语短语;连动短语 C、连动短语;兼语短语 D、连动短语;连动短语 18、把短语分成主谓、述宾、偏正等类别,主要根据是()。 A、短语的语法功能 B、短语内部的结构层次 C、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 D、短语内部成分结合的松紧程度 19、“他去请”、“去请他”、“请他来”分别是()。

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提炼与转化 封丘县居厢乡乡中王晓晨【摘要】: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的职业语言。高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语文作为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日益迫切地呼唤语言艺术大师。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教师语言语文教学 【正文】: 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实践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 语文教学是把课文每一件具体生动的事,每一个个性鲜明的人,每一句深入浅出的话,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作用于学生的耳目,渗透于学生的心田,令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种现象,原本可以讲得很生动有趣的课文,但完全由于教师不善于口头表达,无法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死板。这说明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的效率。在教学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试着把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归纳为规范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四个特征。 1、课堂语言的规范性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必须采用全国通行的规范化普通话,这样既可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可以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但是,有的教师为了显示的自己的才学,讲起课来或文绉绉的,满口“之乎者也”;或文白相杂,不伦不类。因为这种语言只会使学生觉得晦涩而难以理解。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夹杂着方言,教给学生的不是规范的普通话,致使学生长大之后由于各种需

中央民族大学主办辅导班-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二)

育明教育汉教专业资深专家徐老师以及13年15名育明考到民大汉教340分以上的学员综合分析:整体看来,2013年的中央民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的难度并不大,基本上还是延续着往年的难度,所以,2014年的民大考研的复习还是要以基础为关键点,打好基础。育明教育根据内部信息和7年的辅导经验,为2014年准备考取民大研究生的学生提供最权威的参考书目以及内部信息,希望能给14年准备考研的学生带来最大的帮助。 2014年中央民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考研状元笔记及历年真题解析 中央民族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视频课程+内部资料+最后押题三套卷+公 共课阅卷人一对一点评=2500元 7月1日前购买8折优惠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二) 一功能主义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1、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P77) 乔姆斯基在60年代提出“语言能力”的概念,并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 ●语言能力:是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 系。 ●根据转换生成语言理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 能正确组合声音和语素;能区分是否合乎语法的句子;能区分结构相同或相似但意义不同的句子; 能区分结构不同但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能区分同一结构的歧义;能区分句子中的语法关系; 而最根本之处则是能运用这一有限的规则体系创造出无限的句子。 ●“语言能力”主要是与语言形式结构有关,实际上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语法能力,是一种脱离外部语言 环境的、人的内部心理机制。 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H.Hymes)在60年代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不仅指能够说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还包括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是在不同的场合、地点对不同的人进行成功交际的能力,首次提出“交际能力”的概念:即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他还进一步提出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语法性、可接受性、得体性、现实性。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综述 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进行综述。文章首先简要回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确立,然后系统地总结各家之说,附以笔者个人的观点和总结。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引言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且存在着是否需要体系、有无体系和是否形成了体系之争。争论也促进了研究的深入。本文主要对近20年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进行综述,首先对这一体系的建立进行回顾。 一、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产生和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是存在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它不仅是学科发展成熟的标志,也是编写教材、进行汉语水平考试标准和等级大纲的重要依据。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随着1958年《汉语教科书》的出版而定型,它奠定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基本模式,被称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奠基之作。 此书完成于结构主义语法风靡中国之时,它吸收了结构主义语法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语言研究同步进行,创造了“理论——实践”双向研究的成功范例,所确立的语法系统和对语法项目的选择、切分、解释、编排等注意到了外国人学习语言的特点和学习汉语的难点。基本上体现了合理性和实用性,然而这一新的体系也必然存在弊端。 随着新的语言理论和新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出,特别是汉语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套语法体系的局限性也不断暴露出来。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研究者开始对这一语法体系提出质疑,并提出要研究和修改现有的语法体系。 二、主要研究概况 对外汉语语法体系需要修改,相关学者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如何修改,是修改还是重建,各家的看法并不一致,以下是近20年来不同学者对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修改意见。 (一)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 崔永华(1990)认为,《汉语教科书》中的语法体系理论基础太陈旧,体系

2020年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攻略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攻略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攻略 导语:对外汉语教学按照教学内容可分为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和语法教学。其中词汇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对外汉语教学法一直努力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也变得尤为重要,如何解释词语又是词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对如何进行汉语词汇教学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众多环节中,词汇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如何能够有效地解释课程中出现的新词语,并且让学生能准确理解并得体地运用又是词汇的关键性问题,这同时也是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对零起点或初级阶段的学生而言,受学生水平的限制,用目的语解释词语比较困难,有的时候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这个阶段就完全不能用目的语进行词汇教学,我们反而应该不要放弃任何能用目的语的机会,也就是说,能用目的语解释的词语绝不用母语解释。 而对于中级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们已经基本掌握了一些常用词汇并且已经初步具备了简单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尝试着用目

的语解释词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目的语的感知,而且也有利于避免对母语的过分依赖,进而逐步摆脱母语的干扰,增强汉语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高级阶段的学生,基本可以完全用汉语解释新词语了。在这个阶段可以充分地体现目的语释词的优越性,这样不仅能够准确地解释词义,而且还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汉语能力。 上面说道根据学生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词汇教学方法,不能单纯地只是依靠母语或者目的语解释词义,也要根据词语自身的特点。而所要解释的词如果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目的语词汇范围内有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就可以利用这些关系而选用目的语进行解释,这样不仅复习了学过的词,还可以在两个词语的对比中加深对新词语的理解。 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使用母语解释词语有很多的优势。不仅时间短,而且学生更容易接受,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方法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第一点,一直使用母语教学不利于学生提高目的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学生会对母语过分依赖,这样不利于目的语语感的形成。

对外汉语教学实用语法

简答: 一、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答:(一)形态变化不发达,不普遍。1. 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方式一般是ABAB,商量商量;双音节形容词一般是AABB,干干净净,但少数双音节形容词也有ABAB,如雪白雪白。 2.“们”可以表示复数,但他太缺乏普遍性。他们是工人。 3.汉语的动词不随人称,性,数,时的变化而变化。如,我是学生。我们是学生。他们是学生。 4. 汉语的动词和代词等也不随句中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如,研究,研究语言,研究正在进行等。(二)汉语十分重视词序和虚词。首先,词序不同,表达的意义就不同。如,我喜欢他,他喜欢我。如,可以清心也。其次,用不用虚词和用不同虚词,意思也完全不同。 二、一般形容词在句子中可以做谓语,有以下语法特点?1. 形容词可以直接作谓语,不需要“是”连接。2. 大部分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的修饰限制。汉语形容词自身没有“级”的变化,要想表示程度变化,只能用加程度副词的方式。如,不太大,比较大,大,挺大,等。但是有一类形容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如,雪白,瓦蓝,笔直。3. 形容词的否定形式。否定性质,状态,一般用“不”,不用“没”。 三、非谓形容词 汉语里一般的形容词都可以做谓语,有一种形容词只能做定语,不能做谓语,这种形容词叫“非谓语形容词”。如,男,女,人造。 非谓形容词的特点: 1.不能用做谓语,只能用来修饰名词。 2.一般不能用“不”否定,大多用“非”否定;大多不能用“很”修饰。 3. 跟一般的形容词一样,可以加“的” 组成“的”字词组,作用相当 于名词,可以做主语,宾语。 四、“比”字句 1.由“比+被比较的人和事务” 构成介词词组,放在形容词或 以形容词为中心意义的述补词 组前。如他比我高。 2. 基本结构及其条件。 比字句组+谓词性词语 比字词组+形容词(得)+形容 词表示比较差距大时,不 能将表示程度非同一般的程度 副词(很,最,非常等)放在 形容词前,可以在形容词后加 “多”“远”等词表示。表 示程度“进一步”的意义时可 以在形容词前加上“还”“更” 等程度副词。 比字词组+形容词+数量词语 动词后边由宾语的话,可以有 两种方式: 重叠动词,宾语提前,表示在 哪方面比较的动词或比较其结 果的形容词不能省掉。此外比 较的一项内容一般不能省掉, 被比的一项相同的内容常常可 以省掉。 3. 否定形式及其意义 否定的话多用“没有”的形式。 “比”字前虽然可以加“不” 进行否定,但是跟用“没有” 否定,用法意义有差别。“不比” 对形容词的积极,消极色彩没 有选择。如大—小,便宜—贵。 而“没有”一般是有选择的, 他一般选择带有积极色彩的形 容词。有时用“不比”否定, 是为了强调句中形容词反义的 肯定意义。用“不比”否定是 有时含有辩驳的语气。 五、名词语法上的主要特点? 1.可以接受数量词组的修饰; 但是一般不能直接跟数词结 合。2.一般不能接受副词的修 饰。少数表示数量极少的副词, 可以出现在名词前,但也只能 出现在主语前,而不能出现在 名词性定语和名词性宾语前。 3.名词一般不能单独做谓语, 也很少做状语。 六、疑问代词的特殊用法? 疑问代词一般是表示疑问,但 是有时他也可以出现在无疑问 的句子里,表示反问,泛指, 不确指,虚指等。1.表示反问 如谁不关心他了?2. 表示泛 指。如这次活动谁都不感兴趣。 3. 表示不确指。如你喜欢哪 个,我就送你哪个。4. 表示虚 指。如这个人我好像在哪看见 过。 七、“把”字句: “把”字句式指用介词“把” 或“将”,把动词支配的成分, 提到动词前来表示一种句式。 基本结构是:名(施事)+把+ 名(受事)+动+其他 运用“把”字句要注意以下几 点:1.强调处置和动词的处置 性。2. “把”的宾语由确指性。 3“把”的谓语不能是单个动词, 尤其是单音动词。把字句动词 后一般要求接其他成分,这类 成分包括:动词重叠式,动态 助词“了”补语,宾语等。4. 否定词加在“把”之前。如别 把这事告诉他。 八、“被”字句的特点? “被”字句是指用介词“被” 或“叫”“让”等引进动作施事 的一种句式。句子的主语是动 作的受事。基本结构是: 名(受事)+被+名(施事)+ 动+其他。 “被“书面语色彩较浓,口语 中常用”叫“”让“;被“的 宾语有时可以不出现,“叫” “让”的宾语则必须出现。 运用“被”字句要注意以下几 点:1. “别”字句和“把”字 句一样,动词都是具有处置意 义的动词。2. “被”字句的主 语即受事是确指的。3. “被” 字句谓语不能是单个动词,动 词后要有其他成分。4. “被”字 句多数用于不如意,不愉快的 事情,特别是在口语中。 九、“连”字句的特点? 用表示强调的介词“连”跟副 词“都\也”前后呼应的一种句 式。基本结构是: 连…都\也+动(….) “l连”字句意义上的最大特点 是隐含比较。2. “连”可以附 着在名词,动词,数量词,小 句前。运用“连”字句要注意 以下几点:1. “连”附在动词, 数量词前时,谓语大多是否定 式,数词一般用“一”2. “连” 附在小句前时,小句由疑问代 词或不定数词构成。 十、动作的完成和实现的表 示? 汉语里动作的完成和实现,主 要借助于助词“了”。 “了1”表示动作完成,用于 动词后。“了2”表示事态的变 化,确定的语气,用于句后。 1. “了1”表示动作行为的完 成,主要用于动词后。如他出 去叫了一辆车来。动词后如果 有结果或趋向补语,“了”放到 他们的后面。如,上午我就把 那封信发走了。他放下了小说, 又打开了录音机。 2. “了2”表示情况,状态的 变化,成句和表达语气,一般 用于句末。如这年头不是从前 了。(确定语气) 3. “了1”“了2”句子中, 有时动词后用了“了”,句末又 用了“了”,这种句子即表示完 成,又表示变化。如,我己经 写了回信了。(说明动作到现在 为止完成的情况) 十一、可能补语表示可能或不 可能。有哪三种类型? (一)得/不+结果补语/趋向补 语。一般不能用于下列句式中: 1.句中带有描写性状语。如, 他拼命地做得完这项工作。2. “把”字句、“被”字句的谓语 动词后,连动句的第一个动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