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与语法教学——浅析《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

汉语语法与语法教学——浅析《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
汉语语法与语法教学——浅析《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

汉语语法与语法教学——浅析《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

浅析《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摘要:从结果补语的本体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结果补语语法以及对《汉语会话301句》中出现的结果补语进行分析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结果补语的呈现顺序应当与学习者习得顺序一致。2.结果补语出现的复现率应有所提高。关键词:结果补语;对外汉语教学;呈现;复现率结果补语属于汉语补语中的一个类别,体现了汉语经济性的特点,对于初学者较难掌握。而《汉语会话301句》是针对汉语水平为初级的学生所设计的教材,它的设计体现了功能法和结构法相结合的典型。从结果补语本体及在《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进行研究。

一、结果补语本体研究结果补

语属于汉语补语中的一种,汉语补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向被认为是一个重难点,因为在其它语言中很难找出对应的语法知识。而结果补语是体现汉语经济实惠的特点,它言简意赅地用单句表达了复句的含义。结果补语结果补语的定义各家有着不同的看法,李德津认为“结果补语是在谓语动词后边补充表示动作结果的动词、形容词或介宾短语”,刘月华认为“结果补语主要表示动作或状态的结果——引起动作者或动作受事的状态发生变化”①,陆庆和认为“结果补语在语义上上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②,但以上的定义并不够简要明确地说明结果补语的定义,因此,采用黄廖版《现代汉语》中对结果补语的定义,即“表示因动作、行为导致的结果。” ③①②刘月华等,《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商务印书馆,2001:534 陆庆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93 ③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9.

第一页可充当结果补语的词类可充当结果补语的词类是谓词类词语,即动词、形容词等。《汉语会话301》结果补语的呈现既有动词作结果补语,也有形容词作结果补语,类型较广泛,能够使学习者一目了然什么样的词语能够做结果补语。 1.可充当结果补语的形容词单音节形容词多数可充当结果补语,如“好”、“坏”、“错”、“碎”、“累”等,少数双音节形容词也可充当结果补语,如“清楚”、“干净”等。多数可充当结果补语的形容词是性质形容词,而非状态形容词,这与结果补语所要表达的“动作的结果”的含义是切合的。

2.可充当结果补语的动词单音节动词多数可充当结果补语,而且动词作结果补语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从语义上看,它们都是表变化的非自主动词,如“做完”、“学会”、“听懂”、“弄丢”等中的“完”、“会”、“懂”、“丢”都是有一定的变化。动词在充当结果补语时,更多的是表达真实的意思,如“猎人被打死了”中的“死”

的含义是“没有生命”①,而非做程度补语时表示“达到极点”②。语义指向结果补语底层都可划分为两个表述,但它们的语义指向各不相同。 1.述语和补语语义指向主语,主语与述语构成表述关系。如“我们打赢了球。”可划分为表述1:“我们打球。”表述2:“我们赢了”。 2.述语和补语语义指向宾语,宾语与述语构成表述关系。如“我们打碎了玻璃。”可以划分为表述1:“我们打玻璃”表述2:“玻璃碎了”。 3.述语和补语语义指向动作,如“我们打完了球”可以划分为表述1:“我们打球。”表述2:“打完了。” 4.述语和补语语义分别指向主语和宾语,主语与述语构成表述关系,宾语与述语也构成表述关系。如“他挺直了腰板”可划分为表述1:“他挺。”表述2:①②《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1291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1291 第二页“腰板直。” 5.结果补语语义指向泛指的或

在上下文中出现的人或物,如“低度酒也会喝醉的。”指向的就是“人”,可划分为“人喝+人醉。”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结果补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果补语在各个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不尽相同,在《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并没有明确地给出结构类型或结构特点,存在一定的缺憾。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果补语的结构类型 1.结果补语的肯定式:V+结果补语+了、过+宾语其中的“了、过”和宾语可以只出现一个成分,也可以出现两个成分,但不能不出现其它成分。“了、过”只能放在结果补语的后面,不能放在谓语动词和结果补语之间。结果补语可以和动态助词“了、过”搭配,但不能和动态助词“着”搭配。因为“着”更多的强调动作的状态,而不是结果。宾语放在结果补语的后面。在汉语中,有些动词是不及物的,可是有了结果补语后,也可以带宾语了。例如“笑弯了腰、哭红了眼睛、打肿了眼睛”等等。

2.结果补语的否定式:没+V+结果补语+ 结果补语的否定形式后面可以加宾语,但不能带动态助词。例如:没做完作业没记错地址*没学会了*没听懂了“不+动词+结果补语”只能用于假设句中,例如:这次不考好,就得不到奖学金。你不写完,不让你回家。

3.结果补语的疑问式:1)一般疑问句:V+结果补语+吗?2)正反疑问句:V没V+结果补语衬衫你洗没洗干净?)/V+结果补语+了+没有?3)一般情况下,结果补语无特殊疑问句。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果补语的结构特点 1.在结果补语前充当述语的大多数是单音节动词、双音节动词较少,形容词更少。双音节动词:掌握牢、准备齐全;形容词:小马驹瘦死了。 2.一个谓语动词后面只有一个结果补语,有时结果补语后可带数量补语。如“我长高了三公分。” 3.结果补语前面不用助词“得”,结果补语一般都能加上“得”构成它的可能式,但加上“得”之后便是可能补

语,不是结果补语了。如“笔找到了。”强调“找到的结果”。而“我找得到笔”,强调“找笔的动作”。三、《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对教学的影响根据李泉在《对外汉语教材通论》中所建议,教材的编写应当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原则。《汉语会话301句》中的结果补语呈现是否符合以上的原则,进行了浅显的分析。《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的呈现《汉语会话301句》中结果补语作为语法注释一共出现了四次。在其它语言中几乎没有和汉语结果补语对应的语法现象,所以初学者理解结果补语比较困难。下面就《汉语会话301句》中四次出现的结果补语及结果补语的练习、零散出现的结果补语进行分析。 1.《汉语会话301句》中首次出现结果补语是在第15课《我要打国际电话》,课文中共出现两个结果补语的语料分别是:[1]营业员:你打到哪儿?[2]营业员:电话打通了吗?

和子:谢谢!打通了。教材中所给的解释可能会给初学者造成一定的困扰和困惑,在第15课之前并没有出现任何有关补语的说明。这里有些突兀地出现结果补语,虽然符合学习第四页补语易到难的习得顺序,根据儿童习得补语简到繁的顺序和文学作品补语调查使用频率的一般现象,补语出现的顺序是:单音节结果补语——简单趋向补语——处所补语——动量补语——时量补语以及程度补语、可能补语、情态补语、比较补语和复合趋向补语和他们的引申用法,但却给学习者留下了困惑。其次,结果补语的否定式不一定是在动词前加“没”,在条件假设句中,结果补语的否定式加的就是“不”,如“我不做出来这道题就不回家。”也许编者有意采取回避策略,让学习者先学容易的知识点,但在教材中也应有所说明。否则当学习者在课堂之外听到类似的话语时,容易造成偏误。同时,教材中第二条注释“到”作为结果补语的语法现象在课文

中只是简单地提及,虽然在课后的替换与扩展中有所涉及,但也只是简单地出现了两个语料。这样的解释不仅显得有些突兀,而且容易造成学习者学习的干扰。在课后的替换与扩展练习中,出现了“你打(吃、看、找、买)通(完、完、到、到)电话了吗?”在扩展中,也出现了“他听懂了。”这样的替换和扩展练习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结果补语的语法结构,而且体现了汉语课堂中应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 2.《汉语会话301句》中第二次出现结果补语是在第23课《对不起》,课文中共出现的五个结果补语的语料分别是:[6]玛丽:我们约好八点,你怎么才来?大卫:真抱歉,我来晚了。[7]玛丽:修好了吗?大卫:修好了。[8]玛丽:谢谢,不用了。星期日我买到一本新小说。[9]刘京:我能看懂吗?[10]玛丽:你英文学得不错,我想能看懂。在“扩展”中出现:“那个随身听我弄坏了。对不起,我弄脏了你的本子了。” 课文中出现的作为结

果补语的成分有“好”、“晚”、“懂”,但在语法解释中却只出现了“好”的语法解释。“晚”也许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所以编者有意忽略,但“懂”在初级阶段的学生理解起来却是比较难的,不如告诉学生:“懂”第五页

结果补语偏误例析

一结果补语回避性偏误分析 一,把动结式回避成主谓结构(动结式即动词+结果补语) 1回避成两个主谓句 例如“我们终于打赢了这场球”,留学生会回避成: (1)我们打球,这场终于赢了。 (2)打这场球,我们终于赢了。 2 回避成一个主谓谓语句 例如“我们终于打赢了这场球。”留学生会回避成: (3)*这场打球我们终于赢了。 (4)*这场我们打球终于赢了 (5)*我们这场打球终于赢了。 3回避成一个主谓句 在这一类型中,又有两种回避情况, 一是去掉中心语,用原来的结果补语作为主谓句中的谓语。例如: 正确句留学生回避句 (6)我们终于打赢了这场球。我们终于赢了这场打球。 (7)45分钟后,土豆终于烤熟了。 45分钟后,土豆终于熟了。 原因:(1)(3 、4 、5)(6)留学生把“打”这一动作和“球”放在一起,作为一个名词,在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这种偏误,是由于汉语中常用短语和离合词的频繁使用有关。在学习过程中,留学生先接触的是一些常用的动宾结构的短语,如打球、吃饭、喝水、洗衣服,也有一些是离合词,如游泳、唱歌、睡觉等。这些短语和离合词在留学生的汉语系统中较为凝固,在使用时常常一起用,不易分开。因此,原本应该用结果补语短语的句子中,留学生常把这些常用短语或离合词凝固在一起,作为某一句子成分,让原本应充当结果补语的词成为句子的谓语中心语。(2、7)回避正确 二是用其他的表达方式来回避动结式,例如句子“有一天,农夫回家时,看见了 一只猫”,留学生就用主谓句中的一种句式—存现句来回避,例如: (8)有一天,农夫回家时,门前有一只猫。 原因:因为主谓句是汉语中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句式,所以留学生回避时最爱用这种句式。 出现回避的总的原因: 首先是因为主谓关系和动宾关系在留学生的目的语语法体系里的意识远远强于动结式关系。而汉语结果补语短语本身的结构也使留学生容易采用主谓结构进行回避。汉语结果补语有动词或形容词充当,动词和形容词又可以作为句子的谓语。实际上,很多动结式的句子都是由两个主谓结构紧缩而成的。这两个主谓结构的谓语分别是动结式中的中心语和结果补语。留学生更熟悉主谓结构,就常常把动结式句子还原成了两个主谓结构. 其次是结果补语短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了某种结果,动作与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是紧 密相连的。而留学生在表达时往往丢掉表示动作的词,只说结果,这样结果补语变成 了句子的谓语。母语语法的负迁移也会造成这一问题。在很多语言里,当然也包括汉 语,表示结果的动词或形容词可以单独作句子的谓语。 二,把动结式回避成一个词 1“发现”代替动结式“看见”、“找到” 含有动结式的句子留学生回避句 (9)农夫回家时,看见了一只猫。农夫回家时,发现了一只猫。 (10)她找了半天小狗,终于找到了它。她找了半天小狗,终于发现了它。 原因:“发现”是生活中常用的词,各阶段的留学生都很熟悉这个词,而且这个词可以包含“找”“看”等一些动作,以及动作产生的“着”“见”等结果的两层意思,因此用“发现”代替动结式的现象最为普遍。 2. “提醒”代替动结式“叫醒” 含有动结式的句子留学生回避句 (11)早上,宾馆的服务员叫醒了我。早上,宾馆的服务员提醒了我。 原因:由于留学生每天学习的是书上的课文,记的单词也是书后的单词表,书上没有单独列出“叫醒”,而“提醒”是作为基本词汇要留学生记住的,因此用“提醒”这个词。 3. “约会”、“约定”代替动结式“约好” 含有动结式的句子留学生回避句 (12)昨天我和他约好了,七点在门口见。 *昨天我和他约定了,七点在门口见。 (13)昨天我和他约好了,七点在门口见。 *昨天我和他约会了,七点在门口见。 原因:反映出留学生学习近义词时的一些问题。“约定”这一动词,一般用在主谓句中,如“我们约定明晚七点见’,,而“约会”既是动词又是名词,但一般当名词用,如“我和小张今天有个约会”。留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近义词的微妙区别和不同用法。 总的原因:这些词在留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经常使用,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因此他们遇到某种情形的第一反应不是使用“动结式”,而是使用一个词。主要是留学生没有很好掌握常用词的词性、词义和适用范围。

论文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论文题目: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作者:******* 专业:对外汉语

目录 容摘要..........................................................(第2页) 关键词..............................................................(第2页)引言..................................................................(第2页)(正文)............................................................(3—13页)结语.................................................................(第13页)参考文献.........................................................(第14页)指导教师.........................................................(第14页) 字体要求:题目:黑体三号加粗 正文:仿宋四号 单倍行距 A4纸设置左右边距为3.0 上下边距为2.4 小标题加粗显示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容摘要: 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语法教学在各个语种的语言教学中 都是教学的重点。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根据教学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诸如实物道具法、对话法、演示法、比较法、格式化 等各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汉语学习。 关键词: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法、教学方法 引言: 汉语事业日益繁荣,学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汉语热”已经成为全球语言交际系统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第二言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重中之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不例外。由于语言类型的不同,长期以来,不少留学生都反映汉语语法难懂难学,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我们有义务了解并研究或是解决怎样教好汉语语法。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掌握一种技能”。因此,对于留学生的语法教学绝不能大讲特讲语法知识,讲授语法的目的是为了使其了解汉语语法的特点,掌握语法的规律,引导学生了解和灵活运用语法规律,并能够准确无误地用汉语进行交流。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语法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应该探究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便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语补语语法知识

汉语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 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构成 补语主要由谓语性词语、数量短语和介词短语充当。 ①谓语性词语作补语 形容词:好低高紧熟快早干净清楚 动词:写改听学拿推抹看走听 主谓短语:高兴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气得脸都白了 述宾短语:急得想哭说得没有分寸 述补短语:痛得昏了过去乱得睡不着 联合短语:长得又精干又潇洒累得筋疲力尽 状中短语:起得很早窜得比天还高 连谓短语:他气得流着眼泪跑了出来羞得转身就跑 兼语短语:奇怪得令人无法捉摸忙得使人喘不过气来 比况短语:痛得钻心一般急得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②数量短语作补语 看了三遍成立五年走了一趟看了两眼住了半个月 ③介词短语作补语 出生在上海钻到衣领里写于20年代初期始于上个世纪 语义类型 补语可以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状态等。 ①结果补语 结果补语表示述语的结果。 结果补语主要由形容词来充当,也可由少数单音节动词来充当。 结果补语与述语之间不加“得”。 例如: 写错变好压低抬高抓紧煮熟哭肿踢坏做完洗干净说清楚 说完改成听懂学会拿走推倒抹掉打死拉住撞翻叫醒 结果补语与述语结合得比较紧密,其间不能加入别的成分。结果补语后面可以带动词助词“了”和“过”,也可以带宾语。 例如: 抓紧时间压低标准抬高价格哭肿了眼睛踢坏了足球洗干净衣服 叫醒他抹掉痕迹推倒了围墙写完了作文拿走了工资学会了上网

②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表示事物运动的方向,主要由趋向动词“来”、“去”、“出”、“上”、“下”、“回”、“上来”、“出来”、“回来”、“上去”、“下去”等充当。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不加“得”。例如:走进流进取回跑回送来拿来交上贴上脱下换下 走出去跑进来拿出来蹲下来爬起来扔过去缩回去坚持下去 由趋向动词“来”、“去”作补语的格式里,宾语可以放在述补短语之后,也可以放在述补短语之间。例如“送来两本杂志”可以改为“送两本杂志来”。但宾语是表示处所的,只能放在“来”、“去”之前,“进”、“出”、“上”、“下”、“回”、“过”之后,例如“进门来”、“回家去”、“跑回家”、“走进里屋”。 有时趋向动词并不表示动作的真正趋向,而是趋向动词的引申用法。例如: 夜晚久久地平静不下来了。 他慢慢变得坚强起来。 动词“了”一般加在补语后面、宾语前面,例如: 他匆忙走进了办公室。 “了”也可以出现在补语之前,这时述语后面就不再出现宾语,例如: 叫声使楼道里过往的人聚了过来。 周围的人都“轰”地笑了起来。 ③可能补语 可能的补语表示能怎么样或不能怎么样。 可能补语主要有两种表示方法: Ⅰ在述语和结果补语之间加入“得”或“不”,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或不可能出现。例如: 写得(不)完听得(不)懂出得(不)去 解决得(不)好看得(不)清楚 Ⅱ“得”或“不得”用在述语之后作补语,表示结果可能实现或不能实现。例如: 去得(去不得)吃得(吃不得)认得(认不得) 丢不得去不得大意不得耽误不得 此外,“得了(liǎo)”或“不了(liǎo)”也可以用在述语后面作补语。例如: 走得了(走不了)办得了(办不了)决定得了 ④数量补语 数量补语表示述语动作行为的数量。 数量补语可由表动量的数量短语来充当,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例如: 看了两眼说过三遍来过三次打了一下 数量补语还可以由表示时量的数量短语来充当,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例如: 等了三年来了一个月忧郁了半天坐了三分钟 ⑤状态补语 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或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述语和补语之间一般加助词“得”。例如: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40项

语法40项 1.助词“着” 表示行为、动作状态的持续。 ?让每位同学拿起一样东西,然后开始教学。 ?归纳并板书“V+着”,指出其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让学生描述教室里的东西,如“教室的门关着”“老师戴着眼镜”,等等。 ?以对话的方式练习存现句: 地图在哪里挂着? 地图在墙上挂着。 老师在哪里站着? 老师在教室前面站着。 让学生归纳格式:“A+在+地方+V+着”。 操练,用“着”描述学生的外貌和穿着,让别的同学猜测描述的人是谁。 2.句末“了” 句末“了”主要有三种用法: 1.表达强烈的感叹语气; 2.表示事物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情况; 3.肯定某个事实。 ?先讲解1,“太……了”中的“了”表示感叹语气,用于评价。芒果太贵了。

玛丽太漂亮了。 天气太好了。 ?再讲2,关着门,让学生描述。门再打开,引导学生说“门开了” ?板书“句末V/Adj+了”表示发生了变化,再给出几张图片,让学生进行描述。 ?最后讲3,展示例句 我们是朋友10年了,我们早就是朋友了。 3.量词 ?汉语的数词和普通名词之间有量词。 ?“个”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是比较通用的个体量词。 一个面包 一个学生 一个杯子 ?根据具体情况做一定的解释:扁扁平平的是“张”,长长细细的是“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联想进行练习,教师帮助纠 正和积累,每次积累的数量不宜过多,5个一组,1-2组比较合 适。 ?可以通过量词填空和量词搭配比赛的方式进行课堂练习,活跃气氛。 4.介词结构中的方位词 ?给出偏误

衣服放在床书本在桌子 ?汉语表示方位,必须在名词后面加上方位词(上、下、左、右、里、外、前、后……) ?讲清楚“处所”和“普通名词”的区别: 在学校上课在商店买东西字典放在教室 在床上躺着书放在桌子上衣服挂在衣柜里 ?帮学生建立“在……上”“在……之中”的框架,然后给出房间布置图或地图进行练习。 5.离合词的个别教学 把离合词放在格式中进行教学。 玛丽和谁见面? 玛丽和同学见面。 玛丽和同学见了面。 玛丽和同学见了一面。 ?“玛丽见面同学”是错误的。 ?帮助学生总结“见面”的用法。 6.离合词的总结性教学 ?当学生学习了若干个离合词之后,就可以进行总结性教学。?请同学回忆学习过的“离合词”,如:见面洗澡游泳跑步结婚帮忙 ?讲解离合词的特点:V和O之间可以加入“着、了、过”,还可以加入表数量和性质的词语。

浅谈句子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句子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是处于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地位,而在语法教学中句子则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可以这么说,语法教学如果缺少了句子的参与,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将无从展开。 关键词:句子,语法,教学原则,语用,交际 语法教学是对目的语的词组、句子以及话语的组织规律的教学,用以指导言语技能训练并培养正确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以上对语法教学的定义与作用的论述当中我们可以发现语法不光指组词的规则,还指造句的规则。既然也指造句的规则,那么语法教学就离不开句子,离开了句子语法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况且语法是一种很抽象的规则系统,抽象的东西本身就难以讲解和描述,而作为语法载体的句子则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所以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句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从几方面具体阐述其地位和作用。 一.贯穿于整个语法点的教学技巧之中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对外汉语教师总结出很多语法教学的技巧。这些技巧包括:图示法、情景法、演绎法、归纳法、对比法(包括外部对比和内部对比)等等。这些技巧和方法无一例外都离不开句子。图示法中对图片的展现和解释离不开句子,情景法中对情景的描述和对话的展开同样少不了句子。归纳法指先呈现规则的若干例证,即先列出一系列的句子,然后让学习者从例证中概括出一般的结论。由此可见也离不开句子。归纳法与对比法则更不言而喻。 在语法教学的原则之中多强调语法教学要从句型入手,这是“结构主义—行为主义”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语言交际能力。而句型又是从大量地句子中总结出来的典型句式。由此可见,句子无处不在,它贯穿于整个语法点的教学技巧之中。 二.有助于学生对语法知识进行整体感知 语法知识既抽象又庞杂,尤其是汉语语法词形变化少,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示语法意义,而虚词数量多,差别细微。句子成分 跟词类既对应又不对应。如果不借助句子来进行讲解,则很难使学生将这些很抽象的语法点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就比如讲形容词和副词,如果教师只是说形容词可做修饰语放在名词前面,也可做补语放在动词的后面,副词放在动词前,形容词后。这些抽象的东西学生无法从具体的例子中去感知和理解只能靠大脑的死记硬背或者自己已有的主观知识经验去任意加工,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如果教师给予相对应 1

汉语语法结果补语

HSK——补语一一结果补语 1.什么是结果补语:结果补语是动作发生后的变化结果(一般结果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因为是“变化结果”,所以后面经常+“了”)。 例:listen 动作——heard 结果 Look 动作——sow 结果同样,看(动词)——看+见(结果补语)听(动词)——听+见(结果补语) 看到听懂想明白考虑清楚洗干净吃饱修理好记住~~~ 2.结构:动+结果补语+(宾语)例:我看清楚了,那个人不是小王。 我一到公司就看见他了。电视机没修理好。(否定形式:没+动+结果补语) (如果)不写完作业我就不睡觉。(否定形式(假设):(如果)不+动+结果补语)3.问句:动+结果补语+了+吗?例:你听懂了吗? 动+结果补语+了+没有?你听懂了没有? 动+没+动+结果补语?你听没听懂? 4 练习题: 他的感冒终于治了。——他的感冒终于治好了。(“治”的结果是“好”了,只说动作,没有结果,意思不清楚。)写作业完再看电视。——写完作业再看电视。 忙了半天,才准备好着晚饭。——忙了半天,才准备好晚饭。(动词和结果补语中间不能加任何成分,“了” “过” “宾语”在结果补语后) 1、等A他取B 了钱跑C商店的时候,商店早就已经关D门了。(到) 2、我A 哪知道B 他竟然C 会做D 这种可笑又可气的事啊。(出) 3、你怎么才回来A?大家已经在这儿B等了C你们D 了。(一个小时) 4、他A 给大家B 说了C 这件事发生D 的经过。(一遍)& |! {+ U6 s5 ~2 P5 ~7 k* t 5、这次到东北去,刚好A住了三B个C月D。(来) 6、今天A 我B 来C 找了你D,你都不在宿舍。(三趟) 7、A如果B在这里住C,房租当然D可以便宜一点儿。(一年) 8、为了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我们A已经B来C北京D 了。(三年半)… 9、我听了A 很长时间也B 听C 出来这D 是哪个国家的音乐。(不) 10、同学们上A课记B笔记时应该记C老师黑板上的内容D。(下来)?%.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下列词语是区别词的是()。 [A] 平常[B] 日常[C] 丰富[D] 富有 2、下列各组动词中都是不及物动词的是()。 [A] “出发”和“进行”[B] “咳嗽”和“毕业” [C] “成功”和“觉得”[D] “学习”和“休息” 3、成语“赏心悦目”的结构类型是()。 [A] 主谓并列[B] 述宾并列[C] 定中并列[D] 状中并列 4、下列各词中,不是集体量词的是()。 [A] 对[B] 群[C] 件[D] 打 5、“他连一口饭都没吃。”这一句式是()。 [A] 比较句[B] “把”字句[C] “连”字句[D] 被动句 6、教学语法又叫(),是根据教学需求而制定的语法体系, [A] 教材语法[B] 专家语法[C] 课堂语法[D] 学校语法 7、下列属于介词短语作名词的定语的句子是()。 [A] 进来参观的客人[B] 关于中国历史的文章 [C] 让他过去的时候[D] 不好的征兆 8、在受事主语句中,当主语是无生命体或者虽然是有生命体但不至于被误认为是后面动作的施事的时候,就可使用()。 [A] 意念被动句[B] “把”字句[C] “由”字句[D] “被”字句 9、“绝”和“绝对”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上。 [A] 句类[B] 肯定和否定[C] 音节[D] 位置 10、下列各组词中,不属于非持续性动词的是()。 [A] 死[B] 听[C] 看见[D] 倒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填

浅析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

浅析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交流的手段。各种语言都有其独特性:语音、语法、文字等不同。我們理解一个句子,不仅要懂得每一个词的构成及其所表示的意义,还要了解词与词之间发生的关系,了解它们是如何组合成一个表达完整意义的句子。此外,句子与句子如何组成语段,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语法讲的就是语言的构词、造句以及连句成段的规则。它包括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词组成词组、词或词组组成句子、句子与句子组成语段的规则等。 标签:交流;语法规则;理论性;实用基础;语义 一、语言学语法和教学语法 语言学语法和教学语法是有区别的。语言学语法是将语言作为一种规则的体系来进行研究的,目的是研究,以明晰语言本身的结构规则,偏重于理论性;而教学语法是将语言作为一种运用的工具来进行传授的,目的是应用,使学习者能够正确运用语法规则进行表达,偏重于实用性。明确语言学语法和教学语法的区别和联系,对于语言教学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语言教师既要注意不断吸收语言学语法研究的成果,因为这是语法教学的基础,又要在教学中考虑到语法的实用性,有选择地进行教学。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汉语语法分析的基本单位共有四级,即语素、词、词组、句子。如果从语法教学培养学生组词造句、连句成段能力的基本目标出发,语法分析单位还应包括语段。 (一)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它是意义上不能再分析的最小语法单位。尽管语素具有它所表达的概念意义和它起语法作用的意义,但在我们教学过程中不必刻意停留在这个环节上。 (二)词 比语素高一级的语法单位是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所谓“最小的”,就是说词的意义是整体融合的,不能任意扩展,当中不能插入别的成分。如:“马路”不是“马的路”,“打算”不是“打和算”等。 (三)词组 词组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如:“学习语法”“看得清楚”“世界地图”“非常高兴”“对人很热情”“给他打电话”等都是词组。 (四)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与词组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课后题教学文稿

1、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那为什么这种联系既经确定之后就不能随便改变?如何理解语 言符号的任意性? 答:语言是一种符号。语言符号取决于能指和所指的结合。所谓“能指”,是指显示的事物,所谓“所指”,是指被代表的事物。例如交叉路口的红绿灯,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可以通行”,这个“禁止通行”和“可以通行”就是“所指”,红绿灯就是“能指”。语言符号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语音表到与意义内容的结合并不依赖于因果关系,他们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本质的联系,每种语言都是约定俗成的习惯,因而必须承认每次结合都是偶然的,都是使用语言符号的社会自然形成的习惯。同一种事物,每种语言都以不同的声音或文字来表示,这也是各种语言之所以不同的重要原因。如果音义结合不是任意的,而是必然的,人类语言就不会有什么不同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个人使用语言的随意性是完全不同的,一个符号进入符号系统之后,它就要受到该系统中其他成员的制约,必须按照某一语言的结构体系组成话语,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改变。 2、你是如何看待现代汉语形成中的历史文化背景的?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答:(一)多元性的汉文化的起源 汉语作为汉民族文化的代码,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的历史背景,汉语同汉文化是同步形成和发展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至少有四个文化因素对汉语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过重要的影响,多元性的汉文化的起源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原文化时期,汉文化是华夏民族和境内其他民族文化融合的综合体。从春秋延至秦汉,四方异族有的被中原统治者征服融合,有的流散他方,汉语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与周围民族语言密切交流的复杂过程。属于长江文化的“百越”分布在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一直到云南,包括长江流域一带和中南半岛的一大片区域,在秦统一中国是,这些民族大部分成员,与中原人民共同组成了汉民族。中国北部边界地区为阿尔泰语系的人所管辖,因此阿尔泰与在汉语的一发力留下很多痕迹。 (二)具有统一作用的汉字 秦统一了汉字,使全国“书同文”,最终把我国黄河和长江两大文化中心统一起来。 (三)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 佛教传入中国,有史可考的是其大约在汉武帝征服西域之后,佛教文化自此融入汉民族文化,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国文化核心的一部分。佛教文化对汉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四声理论的建立2、书面语口语话倾向产生3、大量借词进入汉语词汇 (四)社会动荡带来的人口迁徙 3、现代汉语有几大方言区?答:1、北方方言区2、吴方言区3、湘方言区 4、赣方言区5客家方言区6闽北方言区7闽南方言区8粤方言区9晋方言区10平话方言区 3、有人认为汉语的语序重要,不同的语序会引起意义的变化。你是怎样看待汉语语序的价值的? 4、汉语的基本语法单位有哪些? 答:语素,词,短语,句子 5、怎么确定汉语的语法单位? 答:语法单位不能按音节来切分,应当按照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来切分。

周5-4_结果补语-专用结果补语_走_掉_下

中级汉语语法 徐晶凝 xujingning@https://www.360docs.net/doc/6011769024.html,

专用结果补语:走 ●走[离开]:飞、送、跑、借、偷 如:我的青春像小鸟一样飞走了。试一试:翻译 1、Oh, it flew away! -Let's go and get it.哦,它飞走了!-我们去抓住它。 2、you already stole my heart。 你已经把我的心偷走了。 3、There goes the bus! 公共汽车开走了!4.He was sent away. 他被送走了。

专用结果补语:掉 ●掉[分离]:卖、丢、扔、忘、擦 如:这些旧报纸,我们卖掉吧。试一试:翻译 1、I almost threw away those letters 我差一点就把那些信丢掉。 2、It was either get married or sell the house. 要么结婚,要么卖掉房子。 3、Nothing matters if you forget this。 如果忘掉这点,就什么也不重要了。 4.You have to rub it off well. 你必须好好地把它擦掉。

专用结果补语:下●下[分离]:脱、拆、放 如:他放下东西就走了。试一试:翻译 1、He whipped off his coat. 他迅速地脱下外衣。 2、He took off his glasses and wiped them again, outside and in side. 他摘下眼镜,又把它里里外外擦了一遍。3、She reach up and picked a pear off a branch. 她抬起手从一根枝上摘下一颗梨。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与技巧汇总

姓名:李曼 学号:2013140016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年级:13级 课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要素教学 教师:刘吉艳 作业题目: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与技巧汇总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与技巧汇总 1、直观法 利用实物、图画、表格、示意图、符号、公式等辅助手段,化抽象的定义为具体形象的图示,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 例如讲解趋向补语时,可以画简笔画的房屋、楼梯、人物来表示“进来、出去、进去、出来、上来、上去、下来、下去”等。 2、情境导入法 教师通过一个具体情境的设置,通过问答、展示图画、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出要讲的语法点。 例如本课要学表示完成的“了”,教师进教室就问一个学生: 教师:××昨天来了没有? 学生:他昨天没来。 教师:哦,他昨天没来。××,你昨天去哪儿了? 这种闲聊其实是有意为之,在为该语法点教学做铺垫。 3、语境教学法 语法规则都是从一个个典型的语境中抽象出来的。与其空讲规则,对学生云里来雾里去地讲解,不如再重新回到语境中去,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自己发现、总结语法规律,从而掌握语法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语境或创造语境。 以副词为例,副词意义抽象,它们的意义体现在与句中以及前后句其他成分的关系中,体现在句子的内容与说话人的态度的关系中。例如“简直”一词,它常用来强调某种情况、状态达到很高的程度,含有夸张语气。但是,不说明说话人、行为者的主观态度,就不能充分揭示为什么它具有强调作用和夸张语气。例如:“妈妈平时总唠叨我找对象的事,这次听说有人要给我介绍……简直不知道怎样打扮我好了。”该句说明了“妈妈”天天急着让我找对象,“简直”的强调,夸张语气也就突显出来了。 4、对比教学法

浅谈对外汉语中的语法教学问题

浅谈对外汉语中的语法教学问题(——副标题……) 姓 名 院系 专业对外汉语 班级 学号 指导 教师 答辩 日期 成绩

论文题目:对外汉语教育中的语法教学问题分析 内容摘要: 作为对外汉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语法教学一直都是教师和学生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对外汉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几种语法偏误,并且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来加以论证;论文最后从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育教学策略语法偏误 Title:Research on Chinese Grammar Teaching Method Question Summary 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hinese grammar teaching method. The topic is supported by the discussion of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Chinese grammar system teaching method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end, author summarized all kinds of methods used in Chinese grammar teaching and pictured the Chinese grammar system.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as a foreign language; grammar; system; strategies; methods

可能补语

可能补语 一、选择题: 1. 这里太黑了,又没有灯,什么也_____。 A看不懂 B、看不上 C、看不起 D、看不见 2. 这么多作业,你今天_____吗? A、做得完 B、做不完 C、做得上 D、做得到 3. 你的衬衣怎么这么脏?我洗了好几遍都________。 A、洗不干净 B、洗得干净 C、洗得了 D、洗不了 4. 手机的电话号码太长了,老王总是_____。 A、记不清楚 B、记不了 C、记不到 D、记不起 5、黑板上的字太小了,我_____。 A、看不清楚 B、看不了 C、看得清楚 D、看得起 6、作业不多了,一个小时应该能_____。 A、写得上 B、写不完 C写得完、 D、写不上 7、他解释得太简单,我们都_____。 A、听不懂 B、听得懂 C、听得清楚 D、听不清楚 8、他自己_____那辆自行车。 A、修不好 B、修得起 C、修得到 D、修得动 9、这件衣服不是那么脏,还能_____。 A、洗不干净 B、洗得了 C、洗不了 D、洗得干净 二、用可能补语完成句子。(V+得\不+RC) 1.这么多菜,________(吃) 2.他说得太快,____________(听) 3.买票的人太多,____________(买) 4.他在广州住了十几年,____________(听) 5.我的座位太远。____________(看) 6.你买的点心太少了________________(吃) 7.那本中文小说____________(看) 8.保留的腿受伤了____________足球了。(踢)

三、选择正确答案 1、_______没有张老师的帮助,我_______不会有今天的进步。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要是……就…… D:又……又…… 2、大家非常爱听_______。 A:保罗唱歌 B:了保罗唱歌 C:着保罗唱着歌 D:过保罗唱歌 3、你说的什么意思,我不_______。 A:明白B:了解C:说明D:认识 4、你________常给父母写信,不然他们不放心。 A:会B:能C:可以D:要 5、如果有机会的话,我_______会来中国的 A:能B:又C:再D:还 6、比赛结束后,保罗的腿都受伤了,_______他心里是高兴的。A:就B:却C:所以D:可 四、请判断这一词语放在句子中的哪个位置上合适。 1.我没说A过吃B饭就去逛C百货大楼D。 了 2.请你帮A我女儿B买C去D上海的火车票。 一下儿 3.他A喜欢安静,B可C我D喜欢热闹。 却 4.这孩子A太吵了,B只要他C在家D不安静。 就 5.你看看,我A穿的这件运动服B是不是C瘦D? 有点儿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1)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试卷一 一、填充题(10%,每空1分,共10题) 01、语法这一术语包括三种含义,即()、语法科学、语法教材。 02、语法分析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一种是把整体切分成部分。 03、可以代替各类实词、具有替代功能的词是()。 04、双音节动词的重叠方式一般为(),例如“讨论讨论”。 05、代词和其他实词的区别反映在()功能上。 06、表示第一人称复数时,(“”)方便表示“包括听话的人”和“不包括听话的人”。 07、“下棋可以训练人的思维”和“思维训练可以用下棋的方式”两句中的主语分别由()短语担任。 08、“我们觉得这个人不错”和“我们希望考完了再去旅游”两句中的宾语分别有()短语担任。 09、“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这个病句的错误是()。 10、“当时钟敲响十二下时,开始了另外的一天”这个病句的错误是()。 本文档由知识社https://www.360docs.net/doc/6011769024.html,分享 二、单项选择题(16%,每题1分,共16题) 11、划分词类的标准应该是()。 A、意义 B、形态标志 C、语法功能 D、音节结构 12、谓词性词语是指()。 A、能充当谓语的词语 B、不能充当主语、宾语的词语 C、名词性词语 D、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性词语 13、助动词的语法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其中区别于一般动词的是()。 A、可以单独做谓语 B、可以用“X不X”格式表示询问 C、不能带助词“着、了、过” D、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红通通”、“通红通红”都是形容词,下列语法特点不全都适合它们的是()。 14、“红”、 A、都可以做谓语 B、都可以受“很”修饰 C、都可以修饰名词 D、都不可以带宾语 15、下列一组词中全部是介词的是()。 A、其实、把、关于 B、被、似的、对 C、被、对于、于 D、所以、把、被 16、“仿佛一只雄鹰浮在天空一般”中的“仿佛”和“一般”分别是() A、动词和助词 B、副词和助词 C、动词和形容词 D、副词和数量词 17、“有饭吃”和“有人吃”这两个短语分别是( )。 A、兼语短语;兼语短语 B、兼语短语;连动短语 C、连动短语;兼语短语 D、连动短语;连动短语 18、把短语分成主谓、述宾、偏正等类别,主要根据是()。 A、短语的语法功能 B、短语内部的结构层次 C、短语内部的结构关系 D、短语内部成分结合的松紧程度 19、“他去请”、“去请他”、“请他来”分别是()。

现代汉语语法练习题

第五章语法 一、名词解释 1.语法 2.实词 3.双宾句 4.虚词 5.兼语短语 6.句子 7.语素 8.短语 9.祈使句 10.方位短语 11.疑问句 12.非主谓句 二、填空题: 1.词类指的是词在语言结构中表现出来的类别,对汉语词进行分类,必须以词的为依据。 2.实词和虚词最大的不同是虚词不能单独充当成分。 3.词的语法功能是指词的。 4.词的分类是逐级进行的,首先根据能否作句法成分,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两大类。 5.语气词经常附着在句末,表示某种语气,普通话里最常见的语气词有 。 6.副词的语法特点是一般只能充当。 7.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 8.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动态助词、以及“所、似的”等其他助词。 9.现代汉语的五种基本短语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中补短语、主谓短语、联合短语,它们是根据来分类的。 10.在偏正短语中,起限制或描写作用的成分叫修饰语,被修饰的是。 12.“今天春节”是关系的短语。 13.“从黄河游泳”从结构关系上看是短语。 23.就词性来说,“突然”是,“忽然”是。 24.就词性来说,“正在”是,“现在”则是。 25.从结构关系看,“他自己、西岳华山、校长蔡元培”等是短语。 26.“学校管理部门同志的想法”中的定语是。 28.“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劳动”中“是”是词,“他是老想着大伙儿”中的“是”是词。 三、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请选择并将其标号填在括号内) 3、()能用数量短语修饰。 A代词 B动词 C形容词 D名词 4、()不能用“不”修饰。

A动词 B形容词 C名词 D副词 5、()表示动作的量。 A名量词 B动量词 C时量词 D形量词 6、能带宾语的是()。 A名词 B动词 C形容词 D副词 7、“上来”是() A助动词 B判断动词 C趋向动词 D及物动词 8、“国营、民用、大型”是() A动词 B名词 C副词 D区别词 9、“不、没”都是() A程度副词 B时间副词 C范围副词 D否定副词 10、“很、挺、十分”是() A程度副词 B范围副词 C语气副词 D情态副词 11、“我、你、他”是() A指示代词 B疑问代词 C人你代词 D名词 12、“他在黑板上写字”的“在”是() A动词 B副词 C介词 D方位词 13、“着、了、过”是()。 A结构助词 B动态助词 C其他助词 D语气词 14、“哎哟”是() A拟声词 B语气词 C叹词 D助词 15、“今天星期日”是() A主谓短语 B述宾短语 C述补短语 D偏正短语 16、“彻底解决”是() A主谓短语 B述宾短语 C述补短语 D偏正短语 17、“去打电话”是() A主谓短语 B连动短语 C兼语短语 D同位短语 18、“明代医药家李时珍”是() A主谓短语 B联合短语 C偏正短语 D同位短语 19、“你的到来”是() A体词性句法结构 B谓词性句法结构 C加词性句法结构 D主谓短语 20、“小张写了一篇文章”中的“小张”是() A施事主语 B受事主语 C中性主语 D谓词性主语

浅析对外汉语“比”字句语法教学

浅析对外汉语“比”字句语法教学 “比”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法点。现代汉语中关于“比”字句的研究起步早,成果多,但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研究“比”字句习得和教学的还很少。且大都只是对汉语学习者偏误的分析,特别是研究结果与教学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一、“比”字句本体研究概述 “比”字句,其特征是含有形式化的标记“比”,最早可见于朱德熙先生的《关于“比”字句》。八十年代,明确为“比”字句下定义的是殷志平,他在《“比”字句浅论》一文的开头说:“‘比’字句是由‘比’字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种比较句,用于比较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数量或者比较不同的行为、动作的程度。”吕叔湘(1942)曾指出,两件事情必须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才能有比较关系。“比”字句就是对两件东西进行同中有异的比较,表示前者胜过后者。丁声树(1979)在《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说:“‘比’字句的说法是程度差别,‘比’字的用法可以分成两小组,一是同类事物的比较,二是程度的差别随时间而变”。 1.句法层面 殷志平(1987)指出,“比”字句由比较项、比较点和比较值构成。被比较的事物是比较项,比较的内容是比较点,比较点的程度量值是比较值。刘月华(2001)将“比”字句分为两类,(一)A(主语)+比B(状语)+谓语,在这一类中她详细分析了可以充当谓语的词或短语的词性,指出作为比较方面的谓语可以是:(1)形容词充任;(2)“有”+抽象名词;(3)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4)一般动词,前面带“早”、“晚”、“先”、“后”、“难”、“好(易)”、“多”、“少”等状语;(5)一般动词,后面有形容词充任的情态补语时,形容词之后还可以有“一点儿’,、“一些”、“多”、“得多”等;(6)能愿动词+动词;(7)表示增加或减少,提高或降低之类意义的动词。(二)主语+A比B(状语)+谓语,这一类“比”字句往往用来表示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处所情况有所不同或者表示程度差别的累进。 刘月华(2001)指出,一般来说,“比”前后的词,词性是相同的,“比”前后的短语内部结构是相同的。如果“比”前后的词语中有相同的部分,为了语言的简练,可以省略,(多数情况是在“比”后的成分中省略),省略的原则以不改变原句句义为准。有下列几种情况:(一)省略中心语;(二)省略中心语与结构助词“的”;(三)省略定语;(四)省略定语和中心语中的相同部分;(五)省略主谓短语中的谓语或主语(六)“A比B”作状语时,一般省略“比”前成分A;(七)A、B两项都是动词短语或都是形容词短语,即使有相同成分,也大多不省略。 任海波(1987)系统地分析了现代汉语“比’,字句结论项的类型。他把结论项分为AP、VP、AV、NP四大类型,AP结论项谓词只包含形容词,VP结论项谓词只包含动词,AV结论项谓词既有形容词又有动词,NP结论项以名词短语(包括名词)为被修饰成分。并且给出每一种结论项的不同组合形式,共计十三种,而这十三种里面的每一种几乎都有几种不同的情形。造成这么多不同的组合形式

汉语趋向补语

第二章 汉语趋向补语 第一节 趋向补语的定义和特点 在谓语动词后面补充说明动作趋向的词和词组,叫趋向补语8。 趋向补语的使用在语法点有四个特点9: a)趋向补语“来”和“去”表示的方向是对说话者讲的,读轻声。 b)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不用结构助词“得(de)”。 c)带趋向补语的动词谓语后边可以带宾语。 d)带趋向补语的动词谓语后边可以带动态助词“了(le)”。 第二节 趋向补语的种类 趋向补语可以分为两种10: 1)简单趋向补语:来、去。 8《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李德津,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年 第319 页 9《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李德津,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年 第320 页 10《外国人实用汉语语法》,李德津,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8年 第319 页 4

简单趋向补语,一般是在动词后,宾语前。 简单趋向补语的形式: 中心语(谓语动词)—— 简单趋向补语(动词“来”、“去”) 如果动作是向着说话者或事物进行的就用“来”,朝着相反的方向就用“去”。例如11: ?他下来了。说话者是在下边,“他“从上面朝着说话者的方向。 所以我们用“来”。 ?他上去了。说话者是在下边,“他”从下面朝着说话者的方面。所以我们用“去”。 从动词的使用来解释,简单趋向补语有两种用法12: 1.动作性动词+来/去。这一类动词的补语只有完成形式(可以分为:“肯定式” 和“否定式”),没有可能形式。 11Suparto, ST., BA. (2004). Tata Bahasa Mandarin Itu Mudah 2. Bandung: Pustaka Internasional. 第200 页 12《汉英对照简明汉语语法学习手册》,朱晓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第105-107 页 5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综述 本文对近二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进行综述。文章首先简要回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确立,然后系统地总结各家之说,附以笔者个人的观点和总结。 标签: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引言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这一学科的不断发展,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问题日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且存在着是否需要体系、有无体系和是否形成了体系之争。争论也促进了研究的深入。本文主要对近20年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研究进行综述,首先对这一体系的建立进行回顾。 一、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产生和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是存在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它不仅是学科发展成熟的标志,也是编写教材、进行汉语水平考试标准和等级大纲的重要依据。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随着1958年《汉语教科书》的出版而定型,它奠定了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基本模式,被称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奠基之作。 此书完成于结构主义语法风靡中国之时,它吸收了结构主义语法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语言研究同步进行,创造了“理论——实践”双向研究的成功范例,所确立的语法系统和对语法项目的选择、切分、解释、编排等注意到了外国人学习语言的特点和学习汉语的难点。基本上体现了合理性和实用性,然而这一新的体系也必然存在弊端。 随着新的语言理论和新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出,特别是汉语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套语法体系的局限性也不断暴露出来。20世纪80年代后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研究者开始对这一语法体系提出质疑,并提出要研究和修改现有的语法体系。 二、主要研究概况 对外汉语语法体系需要修改,相关学者已经达成共识,但是如何修改,是修改还是重建,各家的看法并不一致,以下是近20年来不同学者对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的修改意见。 (一)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 崔永华(1990)认为,《汉语教科书》中的语法体系理论基础太陈旧,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