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发展

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发展
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发展

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发展

旅游学刊第27卷2019年第4期Tourism Tribune Vol.27No.4,2019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世界遗产与旅游发展(一)□□□□□□

彭张曲

华涛颖

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发展

世界遗产旅游: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文化产业视野下的世遗保护和旅游发展关于遗产旅

游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遗产性旅游景点开发和管理的逆营销思考遗产保护一大难点:游客

高峰的应对

自然规律进行演化;文化遗产则是要使其所代表的某个特定时期、特定空间上所形成

的文化载体和内文化遗产的维护也应该涵的属性与状态不被改变,

是对原状的恢复和防止损毁的处理。

所谓遗产地环境的良性发展,是指遗产地被人为干扰的环境得到很好的修复和培育,

使之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如自然遗产地的湿地、天然林的恢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恢复,

生态链的修复,从而复,

获得环境自身的发展能力和优化能力;又如文化遗“原生态文化”产周边现代建设项

目的清理,的修。复,使文化遗产周边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2

遗产是可以利用的

世界遗产委员会从来也没有反对利用遗产,而是主张发挥遗产在科研、教育、文化、

旅游中的作用,支持合理地、科学地利用世界遗产,并带动遗产地及其附近地区的社会、

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也就是说,不能封闭性的保护遗产,不能要求遗产地的居民饿着肚子为全人类保护遗产;如果一项遗产不能被人类利用,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世界遗产的价值体现在它

拥有突出普遍的科学与文它才被给予高规格的保护,而这些科学与文化价值,

化价值,在很好的保护下,能够被人类永续地利用,才是设立世界遗产的宗旨和目的。也就是说,保护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在利用中给予更好的保护,这是保护与利用的辩证统一。

前面提到,世界遗产的利用要适度,而这个“度”的把握是一个难题。因此,把握“度”需要规划师、设计师、决策者和实施者的智慧。笔者认为遗产

冯捷蕴孙业红张世满

世界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发展彭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广州510272)

众所周知,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但现实中如果处理不好,就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社会上一些官员和企业往往倾向于开发利用,学术界一些学者强调保护,因此一直存在着的开发与保护的激烈争论,似乎具有不可调和性。但就是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大部分人还是倾向于折中,

如何把握,却一直困扰度利用。而这个适度的“度”

着人们。一旦偏向于开发论,将可能放大开发连带,形成无序开发,甚至不可控制;如果过于偏向于保护论,将可能限制了遗产地的正常发展。如何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成为遗产研究、遗产地规划与决策的难题。1

遗产保护永远是第一性的

应该说,世界遗产是由属地代为管理的全人类意味着遗产的共同财产。一个项目列入世界遗产,

地向世界承诺,要为全人类保护好这个遗产。遗产保护的目标是遗产的性状不被改变并有利于遗产地在遗产地规划、遗产保护与环境的良性发展。因此,

遗产的保护是必须放在第一位的。利用决策中,

不改变遗产的性状,即遗产的属性和状态不能被随意改变。如自然遗产,是能够保证其山石、水体、生物与生态系统等自然属性和状态不被改变(比如不能开山炸石,不能破坏水体,不能把天然林并且能够使遗产地的地理环境按照改为人工林),

·3·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第27卷2019年第4期

利用有一个底线,是衡量这个度的宏观标尺,那就是前面讲的遗产保护的目标:所有的利用结果不会改变遗产的性状并有利于遗产地环境的良性发展。在这个底线之上,人们的利用应该是被允许的,追求社经济和环境效益最大化并没有错。会、

但是,必须注意,我们所说的底线,不是仅仅给遗产地内部设定的,还包括可能影响

遗产地、发生在都应该评估对缓冲区及周边地区的各种开发行为,

如外围的工业项目和城镇建设的影遗产地的影响,

响、气体排放项目的空气质量影响、汇水区范围内的水质影响、设施建设对景观环境

的影响。

此外,笔者不主张使用“遗产开发”的术语,因为就世界遗产本身来说,它不能被开

发而是有限制的利用。尽管这看起来是文字的差异,但反映了不同的理念。利用是在不改

变性状并有利于保护的前而开发则意味着对资源进行加工改造。提下的利用,3

保护与利用规划案例

中国丹霞系列遗产整体的规划及每个遗产地规划,都坚持了保护第一的原则,划出了

比重非常大的作为永久保护和研究的区域;在遗产禁止开发范围,

地和缓冲区内禁止建设大型服务设施,主要是扶持乡村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服务等。

例如在丹霞山遗产地管理规划中,设定了几个遗产保护层:根据遗产地资源环境评价

和人类干扰在遗产地168平方千米范围内,划分为特级的程度,

保护区(禁止活动区,除科考外禁止一般人类活动),一级保护区(禁止建设区,可

组织步行观光与科教旅游线,禁止服务设施项目建设),二级保护区(限制建设区,可发

展步行观光与水上活动,允许建设补给性服务点、停车场和码头),遗产地内部几个村落

及附近地段属于三级保护区(生态修复与限制建设区),允许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服务点。

遗产地之外的124平方千米的缓冲区大部分属于三级保护区(生态修复与适度利用区),可结合乡村改造发展乡村服务点,允许建设停车场、游船码头及小型服务设施等。

针对外围可以大开发的思想和占地盘的行为,再进行了规划控制。在环绕缓冲带之外

增设总面积约300平方千米的景观环境保护带,服务基地依托南部的韶关市和北部的仁化

县城,外围地带规划约1/5的面积划为禁止开发区,作为遗产地和外围的生态廊道;约

3/5的面积划为限制开发区,可以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乡土化、聚落型的休闲度假

设施。这样既可实现保护遗产地并利用遗产地品牌,

·4·

带动周边城镇和乡村发展的目标,又保证遗产地不。被建设项目封闭,防止遗产地被“孤岛化”

(作者系该院教授;收稿日期:2019-02-01)

世界遗产旅游: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冯捷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