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基本不等式》精品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基本不等式》精品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基本不等式》精品教案

课题: 基本不等式:2b

a a

b +≤(第一课时)

教材: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第三章第四节

1 教材分析

本节书介绍了两个不等式定理:(1)、如果R b R a ∈∈,,那么ab b a 222≥+①;(2)、如果0,0>>b a ,那么2

b

a a

b +≤

②。这两个定理是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和实际应用问题的重要的数学方法。本节书教学共需3课时,这是第一课时,主要是了解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熟悉基本不等式的结构,为下节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做准备(以下用①②代替两个定理)。 2 学生分析

有了前面“不等式性质”的学习,学生要理解这两个定理难度并不大。针对学生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在教学中,以思考、探索、讨论为主要方法,适当加以讲解,使学生自己收获结论、总结方法,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增强学习数学的的信心。 3 教学策略

(1)、以“孔融选蛋糕”为例引入,课件辅助,引导学生探究①的证明,并总结证明方法;利用正方形和弦图让学生了解①的几何意义,同时介绍“国际数学家大会”,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利用①式,通过“换元法”练习引入定理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②的证明过程,利用“半径和半弦的关系”让学生了解②的几何意义,并强调①②的联系与区别。

(3)、巩固练习。设置三道习题由浅到深让学生对基本不等式逐渐熟悉,应用它们去比较大小、解决生活常见问题,最后让学生通过替换定理中的字母发现更多②式有趣的变形式,为下一节课铺垫。 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不等式①②的证明过程和方法;

了解不等式①②的几何意义;

初步应用基本不等式比较大小,熟悉其变形式。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结果的汇报以及讨论活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对不等式①②的证明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比较、论证、转化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掌握不等式①②的结构特点和运用不等式①②的适当变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

在教学中,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自然科学,会欣赏“数学美”。

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决心,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5 教学重点

(1)、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基本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其证明过程。

(2)、掌握基本不等式的结构特点,初步应用。

6 教学难点

(1)、不等式①②的代数证明和几何背景的介绍。

(2)、运用不等式①②解决比较大小和生活实际问题。

a

b b

a

课题:基本不等式:2

ab ≤

(第一课时) 教材:数学必修5第三章第4节

教案说明: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人为本,让教学与学生的真实思维擦出火花,让学生拥有更多自由的思考、创造的空间。概括来讲,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 引例生动,一例多用。

【引例】 一块正方形蛋糕沿垂直于边的方向切两刀,有两个选择: ①取两块深色的 ②取两块浅色的,

孔融会选第几个方案?

依托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重新改造加工,由古代的“孔融让梨”变成现代的“孔融让蛋糕”,合理创设了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自然而然的发现不等式“ab b a 222≥+”,这是其一;其二、在教学同时宣扬了中华美德,不知不觉中进行了德育教育;其三、借助几何画板的演示,由“蛋糕”变化出“弦图”,紧扣课本,在介绍不等式的几何意义的同时又抓住时机介绍“国际数学家大会”和“菲尔茨”奖、“丘成桐教授”等数学背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掀起上课的第一次高潮。

二、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中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汽油付费方式的比较”。

巩固练习2:汽油价格随国际油价的变化经常调整,上个月的1号和15号汽油的单价分别是a 元/升和b 元/升。甲乙两人这两天都为汽车加油,甲每次加20升,乙每次加200元,

(1)求甲两次加油平均每升汽油花费多少元?乙两次加油平均每升汽油花费多少元?

(2)两人的付费方式谁更合算?

这道习题目的是让学生利用刚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深化对新知识的认识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学习观察、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提高动手能力,更好地掌握方法要领,并切切实实地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感受。 三、合理衔接,前后呼应,突出数学方法的教学,并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再创造”。

“换

元法”是高中数学常用的解题方法,本节课特意设置阶梯式的“换元法”练习来探究出基本不等式,而最后一道习题:巩固练习3,设置成开放式的变式练习,让学生自己发现更多基本不等式的变形式,这是老师引导下的开放性活动,在逐渐熟悉基本不等式其“和》积”的结构特点时,还可以切实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当了一回“发明家”, 逐步地感受知识的形成、演变过程,获得宝贵的数学体验,最终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并为下节课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做好铺垫。

四、教学过程体现了“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 学生通过自主活动所得到的知识与能力比由旁人硬塞的理解更透彻、更快捷。本节课,老师只是提供外在诱因,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学生。通过观察、提问、讨论、小组汇报、板演等等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探究规律、验证猜想。他们各抒己见、互相提示、互相补充修正,不知不觉中收获了知识。

式吗

,得到更多有趣的不等、”中的时,当你能替换“b a ab b

a b a ≥

+>>2

0,0xy y x 222≥+x

y x 10=

≠时,令当21

2

2≥+

x x 巩固练习3:请模仿

ab

b a 222≥+b

y a x ==,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