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复习题2

《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A. **品种:是指遗传上相对一致,具有相似或一致的外部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某一种栽培植物个体的总称。
B. ** DUS :品种的三个基本特征:特异性,稳定性,一致性
C. **园林植物的育种目标:在一定的时间通过一定的育种手段所达到的对该种植物改良的具体目标。
D. **种质资源(遗传资源、基因资源):决定生物遗传性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的总体
E.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对花卉品种改良和栽培有利用价值的遗传物质总体,即包含一定的遗传物质,表现一定优良性状,能将其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园林植物资源。
F. **选择育种:简称选种,是利用现有园林植物种类、品种的群体所产生的自然遗传变异,通过选择,分离,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而获得的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的途径。
G. ** 引种:将植物(野生或栽培植物)从原分布地区引入到新的原来没有分布的地区栽培的方法。
H. **有性杂交育种:是指不同基因型进行杂交,再经分离、重组,创造异质的后代群体,从中选择优良个体,并进一步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I. **多倍体育种: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从中培育成优良新品种的过程。
J. **单倍体育种:利用杂种花粉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通过花药或花粉的离体培养,形成各种遗传基础不同的单倍体,从中选育出符合需要的单倍体个体。
1、 同源多倍体 :形成多倍体的染色体组来源于同一个物种。
2、 单交(、)即两个亲本其中一个为母本另一个为父本配成一对杂交,又称成对杂交;以A×B(或A/B,表示第一次杂交)表示
3、 双交:有四个亲本参与杂交,用(A×B)×(C×D),或A/B//C/D。
4、 三交:指有三个亲本参与杂交的杂交方式。以(A×B)×C,或A/B//C,或A//B/C(//表示第二次杂交)表示。
5、 回交:两亲本杂交所得后代F1与原亲本之一进行杂交,以[(A×B)×A]×A,或A/2﹡B,或A/3﹡B(﹡表示回交,2、3表示包括第一次杂交在内的回交次数)表示。
6、 远缘杂交: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之间的杂交。即有生殖隔离的不同物种之间的杂交。
7、 杂交不亲和性:远源杂交时,通常不能结子或结子不正常的现象。
8、 简单引种:引入地区与原产地的自然条件差别不大,或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广,只需采取简单的措施即能适应新环境而正常生长发育,不改变遗传性。
9、 驯化引种:引入地区与原分布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改变其遗传性才能适应新环

境或必须采用相应农业栽培措施,使其产生新的生理适应性。
10、 单株选择法:把从原始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的种子或其他繁殖材料分别收获,分别保存,分别繁殖,根据各株系的表现进行鉴定的选择方法。
11、 综合评分选择法 :根据各性状的相对重要性分别给予一定的比分,总分100分。各评委根据植株各性状的表现进行评分,把各性状测定的分数相加即得该植株的总分,然后汇总评委的评分,求其平均分,根据平均分的高低,择优选拔。
12、 实生选种:是指在对实生繁殖的群体产生的自然变异进行选择,从而改进群体的遗传组成或将优异单株经无性繁殖建立营养系品种的方法。
13、 芽变选种:是指对芽变产生的变异进行选择,并将优良的变异进行分离、培养,从而育成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法。
14、 芽变:是体细胞突变的一种,即突变发生在芽的分生组织或经分裂、发育进入芽的分生组织,当芽萌发长成枝条,在性状上表现与原来类型不同,即为芽变。
15、 核心种质:最小的资源数量最大限度地代表整个种质资源的多样性
16、 遗传多样性:种内个体之间或一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遗传变异总和。
17、 饰变:植物种类或品种对在进化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环境条件,通常都具有较高的适应性的现象。
18、 杂种优势:在异花授粉植物中,本身表现自交衰退的自交系之间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F1),其植株性状的表现比双亲自交前还要优越的现象,或称杂交优势。
19、 超中优势:又称中亲值优势,是以中亲值(某一性状的双亲平均值,以MP表示)作为度量单位,用以衡量F1平均值与中亲值之差的度量法。
20、 超亲优势:又称高亲值优势,是用双亲中较优良的一个亲本的平均值(Ph)作为度量单位,用以衡量F1平均值与高亲平均值之差的方法。
21、 超标优势:以标准品种(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同类优良品种)的平均值(CK)作为度量单位,用以衡量F1与标准品种之差的方法。
22、 离中优势:又称平均显性度,是以双亲平均值之差的一半作为度量单位,用以衡量F1平均值和中亲值之差的方法。
23、 杂交优势育种:简称优势育种,利用植物的杂交优势,选用适合的杂交亲本,通过特定的育种程序和制种技术培育超亲(正向或负向)的品种的育种方法。
24、 配合力:指作为亲本杂交后F1代表现优良与否的能力。
25、 一般配合力:指一个自交系在一系列杂交组合中的平均表现。(gca)
26、 特殊配合力:指某特定组合某性状的观测值与根据双亲的一般配合力所测定的值之差。
27、 雄性不育(细胞质雄性不育、核质互作雄性不育)
28、

自交不亲和(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
29、 植物组织培养 :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材料(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使其再生,形成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生物产品的一种技术。
30、 愈伤组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由外植体形成的一团无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团。
31、 胚状体: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由外植体或愈伤组织产生的,与正常受精卵发育方式类似的胚胎结构体。
32、 原生质体: 植物细胞原生质体是指那些以去除全部细胞壁的细胞。
33、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从一个单株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群体的体细胞变异。
34、 植物基因工程:又称植物遗传工程,是指以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按照人们的意愿,将不同生物的DNA在体外经酶切和连接,构成重组DNA分枝,然后借助一定的方法转入受体植物细胞,是外源目的基因在受体种复制和表达,从而定向改变植物性状的技术方法。
35、 无性系:从一个单株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后代群体称为无性繁殖系或简称无性系。无性系是某一原始母株(无性系原株 ortets)通过无性繁殖所产生的无数分株(无性系分株 ramets)的总称。
36、 无性繁殖:又称为营养繁殖(vegetative propagation),是指植物的组织或器官,在适当的条件下,通过它的分化作用,再生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37、 外植体:由植物体上切下来用于离体培养的离体材料,包括任何植物的任何一部分活的组织,包括细胞、组织和器官。

二、问答题
A. **如何理解品种的三个基本特征?
特异性:一个品种区别于其他品种的特征,无论从外观还是从其他内部代谢,每一个品种都应该有其独特的地方,否则,该品种与其他品种无法却别,也就无从将其作为品种了。
一致性:每一个品种的个体之间应该一致,其代谢指标和外观都应该相对一致,这一特征是反映品种的整齐度的指标,是对其遗传背景的一个要求。
稳定性:同一品种的主要性状不能随着外部环境的差异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它的表现型应该是基因型的体现,而不是环境饰变。
B. **与其它植物相比,园林植物的育种目标有何特点?
育种目标的多样性
预见品种的高效性
供应市场的季节性
重视品种的兼用性
C. **南树北移与北树南移应分别采取何种栽培措施?
南种北移措施
(1)播种期:适当延期播种
(2)栽植密度:适当密植可使植物具有相互保护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物由南向北引种后的越冬性。
(3)肥水管理:适当节制肥水有利于提高越冬性,使

其枝条组织充实,封顶提前。在生长后期减少氮肥使用,适当增加磷肥,可促进组织木质化,提高抗寒性。还可结合摘心工作,控制枝条徒长,增强植物抗旱、抗寒能力。
(4)光照处理:南种北移时,苗期进行8~10h的短日照处理,以促使新梢及时结束伸长生长,提前形成顶芽,增强越冬能力。
(5)土壤pH值的影响:可首先移至山林隙地微酸性土壤环境中,或与其他植物混植,使引种的植物逐步适应当地土壤条件。有些花木可以通过适当浇灌硫酸亚铁等化学物质小范围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6)防寒:设置风障、培土、覆草、使用生长调节物质等防寒保护,可起到提高温度、降低风速等调节小气候的作用,从而使引种植物安全越冬。
?北种南移措施
(1)播种期:可采用适当早播的办法增加植物在长日照下的生长期和生长量。
(2)栽植密度:适当加大株行距利于其生长。
(3)肥水管理:多施氮肥或追肥,可延迟封顶时间,使枝条生长以避免短日照的伤害。增加灌溉次数,对于延迟封顶和减少炎热的危害也有一定的作用。
(4)光照处理:北种南移时,采用长日照处理延长植物的生长期,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