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习惯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自

动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习惯一旦形成要想

改变很不容易,正如古语所言:“习惯成自然”。人一旦有了某种习惯,有时不必要求,甚至

遇到困难也能克服,主动干好事情。好的学习习惯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和平时有目的、有

计划的培养训练密切相关。现在,有一种较普遍的现象,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困难学生人数

会大幅增加,这是困扰学校的一个难题,事实上,大约有70%到80%的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

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对习

惯有过极好的比喻,他说;“良好的习惯乃是基于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

不断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学习当然要掌握知识,但是更重要的是

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有人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用到的知识,大约只有20%--30%是他在学校里学过的。当今信息社会,知识和信息传播、获取已经大大地突破了领域、地域、

书本知识的限制。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比获得新知识显得重要,而获取信息的习惯甚至比获取

信息的方式尤为重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是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应

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青少年成才的必要条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应是学

校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重中之重。

现在是学生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

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从小忽视良好习惯的

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形成恶习,将贻误终生。错过了最佳时期,再想改掉恶习,更是十分

艰难。

现在学生普遍在下面有了进步:

1、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自主学习”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发展和完善,不是对以往教育的全盘否定,而是最大限度的扬弃。“自主学习”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核心,以训练为主线,全面优化课堂教

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自主学习是成功的前提。没有“学”就谈不上“教”;使“教”为“学”而存在;使“教”的过程变为“导”的过程,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使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和结

果由“学”体现出来。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有效性在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为归宿。

2、主动预习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是主动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

真正主体,是学习活动中的“主角”。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预习、解决。

预习习惯。请老师们把讲的时间让出一部分,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预

习预习。如果,不让学生自己学,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这样难以培养出好学生。

让学生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所以请各位老师一定要

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

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和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

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主动认真听课的好习惯

课堂教学不但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

命经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

当前和以后素质的育成和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命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

的质量直接反映了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亦是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职业上

最直接的体现。

所以,“教”与“学”是个“同步与和谐”的统一“进行曲和交响曲”。上课时,教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

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

4、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好习惯

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

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

音宏亮,表述清楚。

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也会深深地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我们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做到心有灵犀一点就通。

学生方面,通常我们的误区是,一些学生在多次的考试和回答中的错误导致了自信心的缺

失。由于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怎么好,心理就产生了一种自卑心理,害怕自己的答案出错,会遭

到老师、同学的批评和嘲笑。这就更需要我们教师要和学生做朋友。告诉学生,上课主动回答

问题的好习惯,是一个中学生积极应对人生的一种“经世”体验和美好追求。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好习惯,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是一种艰苦而幸福的过程。只有深入其中而又积极、主

动思考的人,才是成功的“宠儿”,幸福之人。试想一想,一个连基础知识问题都不敢或不能够回

答或面对的人,又怎能够面对五光十色的繁杂世界呢?

5、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好习惯

我们知道,学习时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形成体系。“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要虚心向教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而且还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

问题,有所创造,敢于合理质疑已有的结论、说法,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敢于挑战权威,要

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敢于质疑,是敢于向一切比自己优秀的人的“比肩”的过程。学习中还要养成与他人积极切磋琢磨的好习惯。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

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由于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所以,让学生在学的

过程中不断产生疑问,培养他们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当代信息社会人才的基本素质。

6、上课记笔记的好习惯

俗语讲:好记性不如一个短笔头。中国有句古话: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一些教师反复提示、提醒的知识要点、解题思路等,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

适当做一些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有实验表明:上课光听不记,仅能掌握当堂内容的30%,一字不落的记也只能掌握50%,而上课时在书上勾画重要内容,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下再去

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

记笔记还要养成事后整理和复习的良好习惯。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整

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一举多得。

7、及时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

长。有的学生做作业的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采取“拖、抄、代……等等”,会做的马马虎虎,不会做的就不动笔;有的学生好高骛远,简单的是会而不对,复杂的对而不全,这些不良习惯

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效果。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在做习题时要认真思考,总结概念、原理

的运用方法、解题思路、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

做作业的过程就是一个再学习、再认识、再反思的过程,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总结、再提

高的过程。人们说“学习本质上是一个人道主义的事业”,会反思的学生就是深深领悟学习本义的人,并把学习这一活动转化为一种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一种责任感,一种发自内心的学习热

情,一种对学习、对自我人生、对未来精益求精的态度。

8、坚持堂清,“当日事当日毕”。

泰戈尔说:“当你为错过太阳而流泪时,你也将错过月亮和星星。”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可是毕竟人性本身是散漫的,表现就是对目标的坚持、时间的控制等做得不到位,事情不能按

时完成,很多人都在有意或无意地将本该当天完成的事拖到第二天。可能在日常的工作中会有

很多的小事、杂事,但是这不能冲淡我们的主体工作。用巧妙的借口和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原谅

自己的拖沓与不求上进,只能使自己在这种坏习惯中愈陷愈深。因此,对于学生甚至对于教师

来说,养成“当日事当日毕”的习惯,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