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教科版科学四上《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练习

2019最新教科版科学四上《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练习
2019最新教科版科学四上《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练习

2019最新教科版科学四上《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练习

一、选择题:

1、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说明()。

A、下雨

B、晴天

C、阴天

二、判断题。

1、对天气观察记录中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从“日期——气温”柱状图中,我们无法计算出这段时间的平均气温。()

3、利用降水量变化柱状图,我们可以了解一段时间的降水情况。()

4、从我的观察记录看,这个月的晴天天数要比雨天天数多。( )

5、从我的观察记录看,这个月的降水形式主要以雷阵雨为主。( )

6、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都不敏感。()

7、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8、某些植物和动物的行为为我们察觉天气的变化提供了信息。()

9、当松果的鳞片打开时,表示即将下雨。()

10、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都不敏感。( )

11、有些动物和植物对天气的细微变化非常敏感。()

12、生物能准确地预报天气,有了他们,我们就可以不听天气预报了。

13、下雨前,燕子会低飞,蚂蚁会爬向高处。

三、简答题

1、天气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有经验的人不用听,看气象预报,观察一下天象,就能知道天气的变化,流传在民间的一些谚语是许多人经验的积累.请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如:松果的鳞片紧闭,说明将要下雨;蜻蜓飞得很低说明要下雨:鱼儿经常浮出水面,说明可能要下雨。

2、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

(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

(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

(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3、人们永远无法改变天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人工降雨就是人类利用科学的力量改变了天气。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改变天气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

四、小明记下了某天的天气情况,请根据小明提供的信息,在方框中打“√”。

早上:白茫茫的,看不清50米外的物体;穿上厚厚的外套,戴好手套,在书包里塞了把伞。

中午:操场上到处都是水,大树被吹得直摇摆;只好呆在教室里看书。

傍晚:天空依然阴沉沉的;炊烟快速地往东飘去;路灯也比平常亮得早。

天气情况:()晴天()多云()阴天()雨天

早上情况:()有雾()有霜()有冰()有露

气温情况:()炎热()温暖()凉爽()寒冷

云的情况:()积云()层云()卷云

风的情况:()东风()南风()西风()北风

风速情况:()无风()微风()大风

五、分析题

根据小明提供的一天的天气信息,认真分析,在下面表格中相应的栏目打上“√”

早上上学时---汽车亮着灯,缓慢的行驶;人们都穿着棉衣;许多人带着雨伞。中午时----大树直摇晃;打开窗户,雨水打了进来。

傍晚放学时---天空布满了灰色的云层;炊烟向西南飘去。

天气情况()晴天()多云()阴天转雨

早上天气特点()有雾()有霜冻()有露

气温特点()温暖()凉爽()寒冷

云的类型()积云()层云()卷云

风向()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

风速()无风()微风()大风

六、分析与思考。

1、根据小明提供的一天的天气信息,请同学们认真分析,在下面表格中对应的栏目后打“√”。

早上上学时——汽车亮着雾灯,缓慢地行驶;人们都穿着棉衣;许多人带着雨伞。

中午时分——大树直摇晃;打开窗户,雨水打了进来。

傍晚放学时——天空布满了灰色的云层;炊烟向西南方向飘去。

1.阴有雨(√)

2.有雾(√)

3.寒冷(√)

4.大风(√)

5.层云(√)

6.东北风(√)

七、根据小明提供的某一天的天气信息,在下表的相应位置打“√”。

上学时——能见度1O米;需要穿毛衣;许多人外出时都带了雨伞。

中午时——汽车开过时,许多地方都溅起水花;大树被吹得直摇摆。

八、根据老师提供的一天的天气信息,认真分析,说出这天的天气情况、早上天气特点、气温特点、云的类型、风向和风速。(画“√”)

早上上学时,汽车亮着灯,缓慢地行驶;人们都穿着棉衣;许多人撑着雨伞。

中午时,大树直摇晃;打开窗户,雨水打了进来。

傍晚放学时,天空布满了灰色的云层;炊烟向西南飘去。

九、小方明天一大早要去秋游,晚上听到的天气预报是:明天晴转多云,最低气温18摄氏度,最高气温28摄氏度。

请问:(1)小方明天需要带伞吗?为什么?

(2)小芳明天最适合穿的衣服是()。

A.棉衣 B、衬衫加外套 C、衬衫

十、下表是小明所作某月的降水量记录,请你帮助他完成降水量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某月的降水量记录(单位:毫米) 记录人:陈小明

我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1) 本月中,下雨天共( )天,其中小雨( )天,中雨( )天,大雨( )天,暴雨( )天,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天。

(2)本月中,每周的降水量统计如下:

十一、我能操作:

1、根据一月的降水量记录情况,完成降水量的数据整理和分析:

(1)在本月中,下雨共(16 )天,其中小雨( 2 )天,中雨(8 )天,大雨( 3 )天;暴雨( 2 )天,大暴雨以上( 1 )天。

(25毫升的降水量,我把它归为中雨里面了)

(2)在本月中,每周的降水量统计如下:

2、根据一天的气温记录,绘制气温变化柱状图。

十二、我能预报。

请你根据这张天气预报图,说一说、西安、乌鲁木齐的天气情况。(包括天气、气温、风、云、雨等内容)

的天气情

况:晴,21°C~~33°C

拉萨的天气情况:小雪转

阴,12°C~~22°C。

乌鲁木齐的天气情况:多云转

阴,15°C~~25°C。

2、我知道的关于动植物预告天气变化的情况有:

蚂蚁挡道,大雨即到。蚂蚁搬家,大雨要下。

蜘蛛结网晴,收网阴。

长虫过道,下雨之兆。蛤蟆哇哇叫,大雨就要到。(长虫,就是指蛇)

女贞叶落尽,当秋必主淋。

如果被触动的含羞草叶子很快合拢、下垂,之后,需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原态,则说明天气将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反之,叶子受触后收缩缓慢、下垂迟缓,或叶子稍一闭后即张开,则预示着风雨即将来临。

根据紫茉莉花凋萎的时间,可对当天的天气作出判断:若天刚放亮花就立刻凋萎,预示着当日天晴;若花凋萎的时间较晚,则预兆着当日为阴雨天气。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6、做一个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 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 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二、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4、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三、制作生态瓶: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7、改变生态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教科版科学三上知识点

《水》单元知识点 一、水到哪里去了 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干了、湿的手干了是由于水蒸发了。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等等。 2.杯子装水后,加上盖子和不加上盖子相比,加盖子的蒸发慢,不加盖子的蒸发快;放在通风处比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慢;放在阳光下比放在阴凉处蒸发得快。 3.水蒸气是气体,它是水的一种形态,它也是水。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水蒸气存在我们身边周围的空气中,不管温度高还是温度低,水都在不停地蒸发。4我们洗澡之后,看到卫生间玻璃上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5.一杯热开水放在桌上,看到上面冒着的“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我们可以用加热、加快空气流动的方法让水蒸发得更快。 6 我们可以像海水晒盐一样增加水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方法来加快水的蒸发。 7.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湿度越大:水蒸气越少,湿度越小。不同的天气状况,空气中的水 二、水沸腾了 1.不停地给水加热,水会沸腾。.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 2.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烟" ,这不是水蒸气。.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是,足以烫伤我们的,一定要注意安全。 3.水沸腾和蒸发的现象是不一样的:水沸腾的时候也在蒸发,水蒸发的时候不一定沸腾。 4.温度计100摄氏度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5.高山的山顶和山脚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一样的。 5.用温度计测量水沸腾前、沸腾时的温度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8.加热后的石棉网和三脚架是很烫的,不能用手触摸;要等它们降温之后再收拾和整理。 9.水沸腾时水面上的水蒸气温度很高,不能把手放在上面,容易把手烫伤。 10.让水沸腾后,人们可以用来蒸、煮食物、给自来水杀菌消毒、泡茶、泡方便面等、获取更多水蒸气。 三、水结冰了 1.常温下的水在结冰过程中,温度会-一直下降,当降低到0摄氏度时开始结冰。 2.水结冰时体积会变大,要占据更大的空间。.水在结冰的过程中,为了比较结冰前液面高度和结冰后冰柱的高度,我们需要做好标记。 3.水结冰后,冰块会浮在水面上。冰是无色、透明的固体。冰的温度低,如果长时间一直接触皮肤,容易被冻伤。 4.在做水结冰的实验时,装水试管外面的容器盛满碎冰并加入食盐是为了得到更低的温度。 5.冰是固体,不会流动,有固定的形状;冰是固态的水。 让水结冰,我们可以制造冰冻食品,如:冰淇淋、冰沙、冰棍。水结成冰之后,我们可以用冰块制作冰雕和其他艺术品。

最新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题共四套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期末测试卷1 一、填空:(10分) 1、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 2、食物链通常从()开始,到()终止。 3、在“草——兔——鹰”的食物链中,()是生产者,()是消费者。 4、光是沿()传播的。 6、奥运会圣火火种是用()取得的。 7、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核三部分。 二、判断:(10分) 1、狼冬天换毛是适应环境的表现。() 2、一天中,同一物体的影子自东向西移动。() 3、太阳能热水器的表面用黑色只是为了美观。() 4、越往河流上游走,会发现鹅卵石越光滑。() 5、任何物体都能产生弹力。() 三、选择:(10分) 1、种子发芽不需要() A.温度 B.水分 C.空气 D.土壤 2、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A.电灯 B.月亮 C.萤火虫 D.日光灯 3、5牛约等于()的力。 A.500千克 B.50克 C.500克 4、物体滚动时比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 A.大 B.小 C.一样 5、下列地方中属于盆地的是()。 A.内蒙古 B.x藏 C.吐鲁番 D.北京 四、名词解释:(10分) 食物网 光的反射 五、简答:(10分) 1、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2、光的强弱和温度有什么关系?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2 一、填空:(20分)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3.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它碰到物体后会发生(反射)。 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早晨和傍晚)最长,(中午)最短。 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滚动)和(滑动)两种方式。 6.地球表面有(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7.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8.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改变)。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 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如:一 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 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 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 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 挖空成船或碗形。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四造一艘小船 1、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 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五浮力 1、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 的(浮力)。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下沉的物体在水 中也受到(浮力)的作用,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 (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4、测量泡沫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用测力计拉住绳子通过底部滑轮让泡沫沉入水底,浮力=拉力

(完整word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教科版)

(完整word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教科版) 亲爱的读者: 本文内容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收集整理后编辑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详细的校对,但难免会有错误的地方,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请您评论区留言,我们予以纠正,如果本文档对您有帮助,请您下载收藏以便随时调用。下面是本文详细内容。 最后最您生活愉快 ~O(∩_∩)O ~

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 一、填空:(20分)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地球内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3.光是沿________传播的,当它碰到物体后会发生________。 4.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___________最长,______最短。 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方式。 6.地球表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7.地震和火山是地球___________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__________的运动有关。 8.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_________,从而使地形,地貌发生__________。 二、判断:(10分) 1.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可以减少土地的侵蚀。() 2.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3.摩擦力的大小只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及物体的轻重有关。() 4.用滑动代替滚动可以较大地减少摩擦力。() 5.在地球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1、拿一个带塞的玻璃瓶,塞紧塞子,放入水中,瓶子不会沉入水中,下列方法不可能使瓶子下沉的是( ) A 、在瓶子中装满水 B 、在瓶子中装满沙 C 、在瓶子中塞满棉花 D 、把瓶塞拿掉 2.( )能使橡皮泥在水中不下沉。 A将橡皮泥捏成球体 B将橡皮泥捏成正方体 C将橡皮泥捏成空心船形 D将橡皮泥捏成椭圆球体 3.小明在水中和地上搬同一块石头时,( ) A. 在水中用的力比在地面上用的力要大一些。 B. 在水中用的力比在地面上用的力要大一些。 C. 在水中用的力比在地面上用的力要大一些。 4.石头沉在水底时,它受到的浮力( )它受到的重力。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5.大多数的金属会热胀冷缩,可是有两种金属是热缩冷胀,它们是( )。 A 、锑和铁 B 、铋和金 C 、锑和金 D 、锑和铋 6.热传递主要是通过( )三种方式实现的。 一、我能选择正确答案(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20分)

A 、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 B 、热传导、对流和热交换 C 、热传导、热交换和热辐射 D 、热交换、对流和热辐射 7.根据单摆的( )人们制成了摆钟。 A 、摆幅 B 、次数 C 、等时性 D 、摆钟的长 8.一个摆每分钟摆动80次,为了减少成每分钟60次,应该( )。 A 、减少摆锤的重量 B 、增加摆锤的重量 C 、减少摆绳的长度 D 、增加摆绳的长度 9.日心说和地心说的共同特点是( ) A 、太阳不动,其它围绕着太阳转 B 、地球不动,其它围着地球转 C 、地球是球体 10.我国处于夏季时,太阳光直射( )。 A 、东半球 B 、西半球 C 、南半球 D 、北半球 1.地轴是倾斜的,倾斜的角度是23度。 ( ) 2.四季的成因与地轴的倾斜有关。 ( ) 3.人们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能观察到地球确实在公转。 4.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间的精确度。( )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 6.长跑、锻炼身体能使我们的身体产生热量。( ) 7.下沉的物体有的受到水的浮力,有的没受到水的浮力。( ) 8.船身的重量越小,船内的空间越大,则船载的货物就越多。( ) 9.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它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变化。( ) 二、我会正确判断(下列说法,你认为对的打“√”,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20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又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过程与方法: 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够辩证地看待摩擦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重量的关系。 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与要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

学生:装有笔等的文具袋、测力计、毛巾。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表。 教师:自制玩具小人;大米、玻璃杯、一支筷子; 自制演示实验材料两组: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组合装置一套;上下用木块,两侧各用海绵连接围成的矩形框子、条形木板、大理石块等组合装置一套。 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学生有的教师也有一份) 四教学过程 (一)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感知摩擦力 1 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这个小人在这根绳子上可以随便移动,而且特别听老师的话,老师叫它停它就会停在哪里,想知道这里面的秘密吗?老师再给大家做一个小实验:筷子提米。为什么筷子能把大米提起来呢? 这与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摩擦力的秘密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的秘密》。(板书课题) 同学们都有这样一个生活经验:鞋子穿久了,鞋底的花纹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呢?如果穿着花纹磨平的旧鞋子走在结冰的地面上容易怎样?怎样做才能不滑倒呢? (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始以俩实验创设愉快有趣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新奇感,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苏格拉底说:“教育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整册教案.doc

第一单元 课题一: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忖标:1、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2、经历设计种了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3、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 教学重难点:目标2 教学准备:设计实验用的表格 教学过程:一、引入 师:科学研究通常通过实验进行,首先要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现在我们先来研究哪些条件影响绿豆种了发芽 二、讨论绿豆种了发芽需要的条件 让学生说一说:绿豆怎样才能发芽 师进行小结学生说的绿豆发芽的条件 师:如果我们改变其屮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学生讨论 三、讨论怎样用实验证明 选择需要改变的一个条件,引导学生明确设计实验需要考虑的五个方面 选择需要改变的另一个条件,请学生按五个方加一说明 四、确定研究的问题,写出实验计划 学生讨论准备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 调整学生选择的课题, 学生阅读资料,着手写实验计划

课题二: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全面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2,让学生亲身经历种了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要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按照实验计划持续观察实验对象,记录实验全过程和时间的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I 教学准备:种了发芽实验盒,标号纸,绿豆种了,纸巾 教学过程:一、交流实验计划 请一个学生向大家报告他的实验计划 师简要记录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依次报告其他两项实验的计划 大家发言,补充完善 二、配备实验装置 对照教材,了解方法,然后动手做。 让生明确实验组和对照组 三、猜测实验结果 让学生猜猜绿豆播种以示到发芽,可能发生哪些变化,发生变化可能要多长时间, 几天后可以看到绿豆长出叶 讨论:种子膨大的时间怎样算,怎样即时发现变化 四、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 水水蒸气 凝结(放出热量)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凝固(放出热量) 水 冰 融化(吸收热量) 9、冰、水、水蒸三者是同一种物质,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 一般情况,50ml 水能溶解食盐18g ,小苏打5g 。 11、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涂色等; 14、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等;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我的填空(每格1分,共20分) 1.古埃及人最早把一天分为()小时,其中夜晚 ()小时,白昼()小时。 2.物体在水中会受到()的作用,方向是 (),和重力的方向相反。 3.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4.古代的人们利用流水来计时,通常水钟有()和()两类。 5.()是一种能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 6.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的部分传向温度 ()的部分,直到(),这种传热方法叫()。 7.不同物体的传热()不一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 (),一般是()材料制成的。比如 ().()等,不容易传热的材料叫(),有()等。 二、我的判断(每题2分,共20分) 1.水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一定能浮起来。() 2.毛衣产生的热量比衬衫产生的热量 多。() 3.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顺时针旋 转。 ( ) 4.将铁块放入水中时,因为铁块没有受到水的浮力,所以沉在水底。 () 5.潜水艇是靠改变自己的体积来自由沉浮 的。() 6.通过对水和油的热胀冷缩现象的观察,我们得出了所有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乌鲁木齐比北京先迎来黎明。() 8.在水中搬石头比在陆地上搬同样大小的石头要省 力。() 9.“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在自 转。() 10.橡皮在水中是沉的,把橡皮切成四分之一大小放入水中就是浮的。() 三.我的选择(每题2,共28分) 1.塑料在()中会沉。 A.清水 B.盐水 C.食用油 2.自行车爆胎多发生在什么时间?() A.春天 B.夏天 C.冬天 3.原来浮起来的马铃薯,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沉下去。() A.加糖水 B.加盐水 C.加清水 4.下面那种情况物体排开的水量最大() 图1 图2 图3 A.图1 B.图3 C.图2和图3 5.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为50克,浸没在水中时的重量为35克,那么这 个物体放在水中会()。 A.下沉 B.上浮 C.停在水中任何深度 的地方 6.石头沉在水底时,它受到的浮力()它受到的重力。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7.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A.24小时 B.一个月 C.一年8.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得速度比较()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极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对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态系统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科学概念有:1、植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空间等。2、动物对环境有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空间和食物等。3、植物和动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环境进行选择。不同的生物对环境都有着自己所特有的需求。如光照强度、水分多少、食物种类等。4、植物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如食物关系等。5、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6、在一定范围内的生物必须和平共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本单元科学发展的具体目标。它包括:1观察,2提出问题,3预测,4制定计划,5实验操作。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包括:对比实验(1、2、3课),制作生态瓶(第6课) 对比实验的处理:确定一个研究条件。在实验中确保只有这个条件有变化而其他条件没有变化。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注意收集实验证据,用事实来说话。制作生态瓶的处理:重视建造生态瓶的准备工作。讨论建造方案要详细,为操作做准备。严格按照制定的方案进行操作。注意持续的观察活动,收集实验证据。 第二单元《光》,本单元首先引领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本单元的科学探究包括:1、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观察影子、光源、物体的之间的关系,寻找影子变化规律。2、观察记录一天中午体影子的变化,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作出有依据的推测或解释。3、理解课文中有关观察、实验操作的目的和方法,能按要求进行操作。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光的强弱、材料属性、物体与阳光的角度和物体升温快慢的关系。4、能准确地记录实验、观察中的数据,并根据要求绘制出柱状图或折线图。5、运用本单元的科学原理,设计、制作潜望镜、太阳能热水器。 本单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包括:1、自然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为生产、生活、科研服务。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2、事物都有利有弊,科学技术也一样。人们应该在利用事物有利的一面的同时尽力避免不利的一面。

2019教科版科学三上期末试卷

实验小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 三年级科学学科期末考核试卷 (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等第:_____ 一、我会填空(20分,每空2分) 1、因为空气可以被___________(“压缩”或“拉伸”),所以我们能往篮球里打很多空气。 2、风向是指风___________的方向。我们一般用___________个方位来描述。 3、在自然界,水是以三种状态存在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水的三态变化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 4、______________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单位是____________。 5、热空气会___________,冷空气会_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二、我会选择(10分,每题2分) 1、下面的天气符号中,()表示阴天。A.B.C. 2、水结成冰后,体积会()。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3、鱼儿能在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溶解了一些( )。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4、下列三个数据中,表示温度最低的是( )。 A.3℃ B.17℃ C.-8℃ 5、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常叫作( )。 A.天气表 B.气温表 C.天气日历 三、我会判断(10分,每题2分) 1、水蒸气的微粒很小,用肉眼无法看见。() 2、降水量的单位是毫升。() 3、在进行天气记录时,遇到周末和假期,应停止观察() 4、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沸腾。() 5、测量水温时,为了看得清楚,应该把温度计拿出水面。() 四、我会连线(8分,每题1分) 测量气温雨量器湿手变干加快溶解 测量风速气温计勺子搅拌水的蒸发 测量风向风杯式风速表空气流动空气占据空间 测量降水量风向标纸团没湿风的成因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共5套

第1页,共42页 第2页,共42页 密 线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在“种子发芽实验”中,我们要对“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进行研究时,需要改变的条件是( )。 A.水分 B.阳光 C.土壤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现象的是( )。 A.温带地区的许多植物冬季出现落叶现象 B.热带雨林地区降水量充沛 C.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叶变为刺状 3.下列各组物体中,都属于光源的是( )。 A.镜子、打火机 B.太阳、火柴 C.萤火虫、恒星 4.把土壤放到盛水的杯子里搅拌后,微粒按颗粒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黏土——粉沙——沙——砂砾 B.砂砾——粉沙——黏土——沙 C.粉沙——沙——砂砾——黏土 5.看图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A.蚯蚓会向背阴的地方爬行 B.蚯蚓会向向阳的地方爬行 C.蚯蚓会在中间不动 6.小明想把太阳光聚集起来,利用( )可以最快获得高温来加热。 A.凹透镜和凸透镜 B.凹透镜和凸面镜 C.凹面镜和凸透镜 7.清晨,小明测得旗杆影子的长度为6.5米,两个小时后,旗杆的影子长度可能为( )。 A.8米 B.5米 C.6.5米 8.水土流失不会引起( )。 A.破坏土壤肥力 B.阻塞河道 C.形成高山 9.小车在4秒走了10厘米,如果想让小车6秒走10厘米,可以( )。 A.加大拉力 B.减小拉力 C.减小摩擦力 10.深圳市市花勒杜鹃随处可见,红艳艳,火红一片,我们看到的勒杜鹃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 )。 A.勒杜鹃花瓣能发出红光 B.勒杜鹃花瓣能反射阳光中的红光 C.勒杜鹃花瓣能吸收光的红光 11.小明把一个苹果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指针所指刻度如图所示。此苹果的拉力为( )。

教科版五上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五上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一、种子发芽实验(一)(二) 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2.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3.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要能够控制实验的条件,例如:要看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温度、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保持干燥);要看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温度、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另一组种子不受到光照,放在黑暗的地方);要看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下,另一组种子放在低温下)。 4.种子发芽阶段需要的养料由(子叶)提供,不需要施肥。 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1.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香蕉树、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的

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香蕉树生活在热带,长着宽叶,可以更多的蒸发水来适应炎热。松树生活在高山上少水,叶子是针状叶,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缺水,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地方,叶子是刺状叶,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 三、蚯蚓的选择 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要。 3.动植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生存环境)进行选择。 4.请你说出企鹅、青蛙这两种动物各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它们混身长满了厚厚的毛,身上有厚厚的脂肪,这样可以适应寒冷的气候。青蛙,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到了秋天,它就会钻到泥土里冬眠,这样它就可以安全的过冬了,来年春天它就会回到地面上来。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 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2.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3.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4.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教科版三上科学知识点

班级:姓名: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4、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5、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8、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9、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0、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1、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3、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4、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5、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6、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7、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8、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5、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6、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7、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有六只(足)都长在胸上。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8、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9、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0、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1、草→兔→鹰 2、草→兔→蛇→鹰 3、草→蝗虫→鹰 4、草→蝗虫→蛇→鹰 5、草→鸟→蛇 6、草→鸟—→蛇→鹰 第二单元 1.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日晷)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 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9. 光以直线的形式传播,速度约每秒30万千米。挡光的物体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是直线传播造成的。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潜望镜。 12.人眼睛中的瞳孔可以控制入射光线。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3. 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在发热。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4. 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用凹面镜、凸透镜。 15. 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16.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 17.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18.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时升温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课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课知识点 (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答:有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或轻重)的大小.在水中的沉浮不会发生改变。 【练习】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关系。 2.将一段铁丝没入水中.其沉浮情况是_________;将一块木块放入水中.其沉浮情况是 ________. 3.橡皮块在水中是沉的.把它切成原来的八分之一甚至更小.它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时() A.浮 B. 沉 C. 半浮半沉 D. 悬浮 4、把橡皮和萝卜切成大小不同的块.做在水中的沉浮试验.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由不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2.为什么潜艇能够在水里自由浮沉? 答:潜艇有压载舱.当其中充满水时.潜艇就会下沉;当潜艇将其中的水排出时.潜艇就会上浮。所有潜艇时靠改变自身的重量大小改变浮沉的。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练习】 1.有的物体在水中会下沉.有的物体在水中会上浮。体积大小相同的物体.________的容易上浮.________的容易下沉.轻重一样的物体.体积大的容易_______,体积小的容易_______.(填“轻”或“重”.“下沉”或“上浮”) 2.潜水艇的沉浮原理:潜艇是靠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来改变沉浮的。 3.要使沉在海里的潜水艇上浮.正确的方法是() A.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注水.以增加潜水艇的重量。 B.往潜水艇的压载舱排水.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C.抛弃潜水艇的压载舱.以减轻潜水艇的重量。 4、在水中沉的物体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水中浮的物体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17.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回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第四单元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2、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3、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