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教育学论文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今的单亲家庭数目正在上升之中。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单亲家庭教育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单亲家庭教育学论文篇1
浅谈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
摘 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今的单亲家庭数目正在上升之中。这种现实状况给一些生活在其中的少年儿童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本文从分析单亲家庭子女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入手,重点谈谈在教育中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方法
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单亲家庭子女。在他们当中,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父母身亡,其主要由他们的爷爷奶奶抚养照顾。目前在校就读的学生中,这个特殊的群体占有一定的比例。在他们当中有不少还是比较优秀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家庭的破裂,使他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变,心灵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从小就饱受家庭动荡所带来的磨难,形成了心理上的残缺。很多单亲家庭学生无法面对现实,无法走出阴影,从而导致各种不良心理的产生,造成心理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卑
自卑是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缺陷之一。它是由自我评价过低而引起的一种消极的、不适当的自我否定的态度。在活动中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是产生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父母离异会影响到子女的学习、认知、社会性等方面。若再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讥笑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他们会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对自己什么都不满意。
2.怯懦
感情脆弱、意志薄弱的离异家庭子女易产生形成怯懦性格。它的核心就是害怕,害怕一切。它的基本特征是胆小怕事,容易屈从他人,无反抗精神等。破裂家庭的夫妻由于感情纠葛,不仅无力顾及孩子,还给孩子带来不能摆脱的情感负担,使孩子心理上的积极因素被抑制。因此,离异家庭子女多表现为抑郁和退缩。
3.粗暴
易冲动而又意志薄弱的孩子易形成暴躁的性格,其核心是冷酷无情。在不和睦的家庭中,家庭成员经常争吵、打闹,极易使孩子产生冷酷、悲戚的心情,并由此导致惊慌、恐惧、心绪不定的情绪,长此下去,就会形成粗暴的性格,离异家庭子女更是如此。
4.孤僻
离异家庭的子女很容易产生性格孤僻,他们自我评价较低,消极的自我情绪体验会使他们形成扭曲的自我形象,既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也不能正确对待别人,以至不能接受自己。他们不能自如地与他人交往,对他人采取冷漠的态度。
5.逆反
单亲家庭的孩子主观上感到

非常痛苦,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社会适应能力差,依赖性较强,对集体冷漠,与师友感情疏远,容易出现对抗情绪,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以及“破罐子破摔”的行为。多数时候会出现父离异前家庭条件不错,也很有文化传统,从父母离异后,沾染了不少社会上的不良习气,与家长的教育背道而弛,厌学,纪律散漫等情况。
那么,怎样才能使单亲家庭的孩子形成积极良好的情绪和健康的人格呢?
1.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从入学起,就应当着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进行深入地了解和跟踪,并详加记载。对他们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上的关照,行为上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及时掌握单亲家庭孩子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家庭的教育方法如何,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就必须先当好孩子、家长的“知音”,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如此。
在教育工作中,我力求做到细心地观察、仔细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了解这些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注意掌握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融洽点、疏忽点,以便架起老师、学生与家长三方面之间沟通的桥梁,达到相互了解,相互信赖的目的。
我班有一名叫魏鑫的同学,她的母亲早就去世了,父亲又成立了新的家庭,她与继母不和,经常闹别扭,有时把不好的情绪带到学校,影响了她的正常学习。我了解了情况后,及时和她进行沟通,父亲总不能单身一辈子,你总是要离开父亲的,要想父亲好好的生活,那必须得有人陪、又人照顾。在我多次的教育下,她能正确处理与继母的关系,我感到很欣慰。
2.使单亲家庭孩子融入班集体生活,消除忧郁心情。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老师,其一,要在课堂上多提问,鼓励他们参加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同学、老师都很重视他们,尽量淡化他们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别,避免他们感到窘迫、难堪和不安。其二,教师自身观念要开放,心态要豁达,尊重单亲家庭孩子的人格和生活方式,不能有歧视、嘲笑、戏弄单亲孩子的做法。其三,要善于发现单亲家庭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重视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引导他们多为集体做好事,帮助他们在班集体中树立起威信和良好形象,使同学们接受他们并乐意亲近他们。其四,要及时从家长那儿获取信息。教师除细心观察外,还应及时与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从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3.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孩子的

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深入了解,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蛮做,便会大碍于孩子的发展。特别是特殊家庭的孩子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要了解他们喜爱什么讨厌什么。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使他们朝气蓬勃地融入到集体中来,乐观地面对并克服困难。比如,在班级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 “手拉手,一帮一”、 “同在一片蓝天下”、 “我们都是一家人”等主题班会,让双亲家庭孩子与单亲家庭孩子团结互助、平等相处,一起欢笑,没有讽刺,没有歧视,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个性和正常的人际关系。同时,避免当面谈论敏感话题,关注其动态,防止结交坏朋友,走上邪路。
4.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和快乐、关心和鼓励。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更需要教师注入无私的爱来抚慰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创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创设一种真诚的氛围,使孩子重新享受失而复得的温暖与快乐。我班有一名叫赵珊的同学,上课时总和老师顶嘴,我了解了情况后和她进行沟通,得知她的父母离异,性格孤僻,在家和父亲也经常吵嘴,因此也离家出走过。得知了这些情况,我耐心的对她进行教育,正确的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同时我也让她担任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让她感到老师对她的信任,使她能重新找回自信,努力学习。现在她的成绩一直是班级最好的,作为老师的我十分欣慰。
单亲家庭的孩子尽管遭遇了很多家庭的不幸,比一般的孩子缺少爱护和幸福感,但是爱是可以弥补的,只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本着”爱心、热心、诚心、耐心”和科学的态度,为他们付出更多的爱,就能医治他们内心的创伤,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相信他们也同样会生活得快乐、幸福。
单亲家庭教育学论文篇2
浅析单亲家庭的学生教育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率的不断升高,或因意外事故的发生,单亲家庭越来越多,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孩子的教育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文章主要阐述了单亲家庭孩子的性格类型以及怎样有效的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的教育,从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关键词 良好氛围 培养自信 培养能力
1 问题的提出
单亲家庭是一个有缺陷的家庭,它对家庭每一个成员都会产生一种残缺感,特别是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更大。不少单亲家庭的子女,受家庭不良影响和学校教育不当及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产生心理异常,形成所谓的“后进生”

。这类学生往往易冲动好幻想,经常逃学, 对生活、学习玩世不恭,给学校带来了较多的问题,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 ,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2 理论基础
《教育法》明确指出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3 分析问题
单亲学生有哪些特殊的心理现象呢?
自卑型。父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骄傲, 父亲是孩子心中的太阳,有妈的孩子像个宝,享受着母爱浇灌和父爱呵护的孩子像小草一样茁壮成长。生活在一个缺少父亲或母亲的家庭里,孩子就像一棵营养不良的小草,脆弱而又敏感,时刻有一种自卑感伴随左右。这类自卑感强的学生表现为寡言少语,敏感多疑,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便认为一定是别人因为他们是没人要的孩子而欺负他。他们不愿在公开场合谈论自己的家庭和双亲。自卑的心理影响了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属不健康的心理现象。
孤独型。一个家庭中,孩子不是男主人或女主人亲生的,没有一种血缘上的联系,自然就缺少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密感。 如果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忽略孩子的这一种感受,忙于生计,或者被表面上的假象所迷惑。如继母在父亲面前对他表现的特别亲热与关心,而在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对他不闻不问甚至百般刁难。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里没有自己的朋友,内心异常孤单,无人可以倾诉,独来独往,让自己生活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
茫然失措型。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自信和远大目标,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孩子能确立生活的远大目标,树立必胜的信心并明白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而去奋斗。然而,有的单亲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没有足够的信心,应去追求什么,选择什么,他们很多会感到茫然不知所错 。
逆反和破罐破摔型。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旦认定:在别人眼中,我是最差的, 他可能就会有破罐破摔心理。这样的孩子性格往往暴躁,有的甚至表现得很残忍,反正你们认为我不学好了,我就这样了。同时过分的严厉和过于溺爱也容易给孩子造成逆反心理。
4 解决问题
那么,针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所出现的这些不正常的心理现象,作为一个教育者,作为孩子所信赖的“老班”,该怎样展开我们的教育活动,给这些绝望的心灵注入希望的甘泉呢?
第一,与家长共同努力,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快乐的生活环境 。作为班主任,有时候还要充当家长的临时协调员,客串红娘等角色。如有时我要把

家长从外地请回来,跟他谈谈他的孩子目前所出现的一些情况,提醒他多跟孩子交流。有时候,孩子的父母离婚了,俩人之间因为种种原因达不成妥协,这时候我们还要跟他们讲明无论发生什么事,抚养教育孩子都是他们的义务。甚至有时,从教育孩子的角度和孩子的成长出发,劝告那些还处于单身状态的家长重归于好。在学校里,在班级里,作为班主任更是把单亲学生当作需要细心呵护的瓷器,在班上开展“手拉手”交朋友活动,让单亲家庭的孩子拥有自己的知心朋友。号召大家都来帮助他们,给他们关心,给他们爱,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快乐健康的生活环境。作为班主任还应该经常与他们谈心,走进他们的心里,成为他们可以信赖和倾诉的朋友。
第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孩子的自信。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老师应在平时多观察他们一言一行,在课堂上多给他们一些体验成功的机会。课后辅导学习,多举办“我能行”的主题班会等活动 ,多样形式帮助单亲家庭的学生。 让孩子尽可能在班级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信,从而确立人生的目标和方向,逐渐养成开朗自信的性格。
第三,增强孩子的耐挫力。在给孩子赞扬的同时,也要有意的让他们接受挫折的锻炼。人的一生并不能永远一帆风顺,单亲孩子可能会比正常家庭里的孩子要遭受更多的磨难。所以,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的正确引导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勇敢面对现实,正确的接受失败,积极的去生活去学习。
第四,培养孩子树立高度责任感。 科学家分析证实:一个人从小接受的东西在潜移默化中会形成思维定势。应该从小就鼓励并指导他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教育他们勇敢的承担他们必须承担的责任。在平常的学校生活中,经常创造机会让单亲家庭的学生完成各种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家庭生活中,鼓励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在孩子尽到自己的力量勇敢完成任务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同时,及时的给他们微笑和鼓励,号召全班向他们学习。从而让他们明白每一个人都必须充当一定的社会的角色并承担一定的责任。只有这样,当他们长大后,才能自觉地担当起对社会和对家庭应负的责任。
第五,号召全社会一起来关注单亲家庭的教育,关注单亲家庭的孩子的成长。现在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更谈不上家庭对他们的严厉要求,在精神上找不到寄托的情况下,把自己的目光瞄向社会。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是学校教育一个钟头赶不上电影录像一个镜头,

在学校里呆上六天不抵在社会上呆上一天。关于这一点,已有很多惨痛的教训, 希望引起全社会的重视,齐抓共管,才能有一定的实效。
5 效果
笔者把自己所总结出来的经验运用到教育教学的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笔者所教的单亲学生中,没有一个走上犯罪道路,绝大部分同学考上了高一级学校,有的甚至考上了重点高中,考上了大学。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笔者深深的感到:单亲学生的学校教育真是太重要了,作为一个教育者,必须重视单亲学生特殊的心理现象并采取合适的教育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6 结束语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亲像艳阳,给他勇气和力量;母亲像皓月,给他温暖和慈爱。不幸的婚姻对夫妻双方可能都是一种万劫不复的痛苦,但离异家庭的孩子所受到的身心创伤,都比离婚父母本身更为严重,而且无法弥补。
可是,孩子同时又是幸运的,因为他遇见了你。请伸出你的温暖的双手,用你火热的心去关爱他们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