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整学生心理状态及方法

如何调整学生心理状态及方法
如何调整学生心理状态及方法

如何调整学生心理状态及方法

如何调整学生心理状态及方法如何调整学生心理状态及方法

一、高考前学生心理调整八法

1、客观估计正确定位

很多考生的焦虑都是因为过于坚定的目标和高成就动机引起的。所以考生对自己的能力必须有正确、客观的估计,要认识到自己的实力和差距,确定适当的考试目标和期望值,给自己定一个力所能及的目标,切忌好高骛远和与人攀比。

2、优化情绪增强自信

考生考前会遇到很多压力和挫折,情绪出现波动是正常的,但考生要有意识地加以控制,并及时调整,尽量使自己处于心平气和、情绪饱满的状态。通常的做法是通过积极的自我想象,体验过去的成功经验,以唤起自己的良好情绪,同时要学会放松,在出现紧张情绪时,采取深呼吸的方法慢慢呼气、吸气,放松全身肌肉。持续做3 5分钟的练习,也能缓解紧张情绪。考生可以在临考前,特别是在最后几天,每天默念几遍我一定能考好、条条大路通罗马等具有积极自我暗示作用的话语,来增强自信心。另外,考前几天,为了保持状态,每天还要做适量的练习,但不要再做难题了,做难题有时会挫伤自己的自信心。

3、注重过程淡化结果

引起考生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考不好不能进重点大学、没法向父母交待等担忧,这种担忧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影响了平时的复习和临场的发挥。因此,考生要做到过程和结果的分离,即考生只要注重平时的复习,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就行了,至于考试结果则不要过多地考虑,不断提醒自己只要自己尽力就行。

4、科学用脑注重效率

许多考生考前复习可谓分秒必争,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学习多长时间,大搞时间战、题海战,反而不利于所学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考生在复习时要集中精力,注重效率,讲究方法,在大脑疲劳时要及时休息、及时调整。

5、认真复习合理安排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取得好成绩的保证,也是积累自信的前提。因此,考生要有规律、有计划的学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考前每天都要做一定的练习,但强度不要太大,主要是为了保持状态。习惯于开夜车的同学,应从考前一周开始,调整生物钟,将晚上睡眠时间慢慢提前,以使大脑的兴奋点与高考时间同步,即在上午9 11点,下午3 5点达到最佳的情绪状态。

6、睡眠充足劳逸结合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考生精力充沛、心理平衡的前提。所以休息十分重要,切莫以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这是得不偿失的,但也不要过分注重睡眠的重要性,万一考生晚上失眠,不要着急,顺其自然即可。更不要轻易服用安眠类药物。另外,也可进行其它活动加以调节,

做到劳逸结合。可做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等,但注意不要过于剧烈,以免使体能过度消耗和提前消耗。也可以听听节奏舒缓的轻音乐,这都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

7、饮食清淡营养丰富

考生考前身体消耗比较大,合理的饮食可以及时补充考生的体能消耗,提高大脑的学习效率。但饮食要清淡、鲜美,选用富含维生素和热量的食物。情绪容易焦虑的考生忌饮咖啡、浓茶、可乐等易引起精神兴奋的饮品。另外,考生也不要受广告的误导,盲目饮用补脑药物。

8、不要把高考看得太重

高考只是人生众多挑战的一种,能考上大学(或能上理想的大学)固然不错,但它远远不是生活的全部,你只要有一定的能力,考不上大学,同样能有所作为,社会也是一所大学,一所综合性很强的大学。

二、初三学生如何调整心理状态:

中考,可以说是人生一大分水岭,值得我们的关注。但是,很多学生,一听到考试,特别是重大的考试都会感到紧张焦虑,当考试焦虑的程度过低或者过高时,都会影响到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所以我们极有必要把学生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

学生的焦虑不安来自主要来自于三方面,首先,学生自己。学生是怎么看待考试的,考试的目的是什么,考试后我会怎么样,考得好了会怎样,考得不好了会怎样,想这些想得越多就越焦虑。同时,学生本身信心不足、对自己没底也是另一方面原因。再一个和考试相

关很大的就是知识的准备,知识准备得不够充分,考试时必然会紧张。最后就是身体的状况。有的人一听考试就头疼,一到考试就感冒、发烧,带着不健康的身体参加考试结果肯定不会理想。

其次,学生的压力来自于学校。中考最后阶段,学校对于学习和考试肯定抓紧了,这无疑给学生带来了压力。

再次,就是学生的家庭了。现在大多家庭给孩子的不是动力而是压力。这首先表现在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严、期望过高这点上。家长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其次就是过于严肃的家庭气氛。有的家长在吃饭时还会问孩子学习的事,另外,家长还会过分的着急。高度焦虑的父母会把自己这种高度紧张的情绪传染给孩子,有的孩子就紧张的不得了,甚至紧张的不学了。还有就是负面评价过多。再有就是过于殷勤的生活照顾。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从来没有给过他学习压力,我只照顾他的生活! 有的家长以前特别唠叨,现在忽然变的不说话了,孩子就奇怪了:他们现在怎么不说话了呢? 而且饭也做得好了,天天都是好饭好菜的,那孩子该明白父母的苦心了,他会这样想:我要是考不好了,连这顿饭都对不起!

还有一个引起焦虑的原因就是社会的压力。我们天天说大学生就业有多大的压力,我们的生活有多么的艰难,这样,孩子就容易对社会产生恐惧情绪。而学习、考试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最终进入社会吗?这种结局要是放在您身上的话,您会乐意吗?

说到这里,家长该犯难了:我们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我们家长究竟该怎么办呢?我们该如何调整学生压力呢?

1.我们要正视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压力,不回避。它们本来就是存在的,回避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去面对它,解决它,才能消灭它!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信不是盲目的,盲目的自信就是自负。努力了就应该得到赞扬,努力了就应该成功。我们家长不要只注意结果,我们要注重的是过程,要逐渐从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自信,有一种教育方法叫做赏识教育,我们赏识的是什么,赞扬的是什么呢?是努力。在鼓励孩子时要说:你努力的棒! 你的这件事做得好!

3.创建一个和平的宽松的家庭环境。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和尚让小和尚去打油,给了他一个钵子,并且一再地叮嘱这个小和尚:千万别洒了,千万别洒了! 这个小和尚就非常紧张了,回来的路上紧紧的盯着这个钵子的油,一会儿洒一点,一会儿洒一点,一不小心,被石头绊了一跤,油撒了一半。回到寺里时,那钵油连一半都不到了。后来又有一次,另外一个老和尚对小和尚说:外面山都绿了,路边的花也开了,挺美的,你去看一看吧。顺便呢,帮我捎壶油回来! 这次回来的路上小和尚的心情特别的好,到寺里时,那钵油还是满的!这是一个故事,可是这个故事说明了,我们在做事时需要一个平和宽松的环境。那么本应该温馨的家庭不更需要吗?

4.创立一个有规律的的生活习惯。一个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孩子安全感的培养,有助于孩子秩序感的养成,而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孩子自信心的形成。作为家长,我们要适度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不能随着自己的性子来。

5.同孩子分析学习状况以及得分情况。但是分析时不能用高高

在上的语气,不能用呵斥的方式,说教的口气,我们家长可以这么和孩子商量,说:你告诉我,让我心里有个底! 我们可以将考试卷子收集起来进行整理,然后确定哪方面需要我们注意,哪方面需要我们提高。比如一次模拟考试成绩下来后,我们可以和孩子坐在一起分析。千万别说:你怎么考得这么差呢?这些分怎么都丢了呢? 我们也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幸亏它是模拟考试,而不是中考!

6.积极的和学校老师保持沟通。孩子的成绩是在学校里提高的。我们只有和老师,和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才能更明确我们的教育方向。

7。不埋怨别人,能努力的只有我们自己。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同学,都不要随意的加以评论。因为你的评论会影响到孩子,他们就会根据您的评论来判断身边的人,对他们的学习是没有好处的。所以不管是考好了,还是没考好,我们能控制的,能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

三、10个改变心态的途径:

1、确定奋斗目标

有了明确而积极的目标,不良心态就慢慢抵消了。人之所以为人,区别其他动物的根本之处,就是人是有目标的。人丧失了生活目标,就和动物没有区别了。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是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的。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只有专业人员才知道,那就是:出租车什么时候最容易出事?答案是:在没有乘客的时候。原因很简单,没乘客时他的方向是盲目的,到十字路口左转右转,犹豫不决,当然容易出事。这是丧失目标的危害。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渴望退休享清闲,

却发觉退下来后垮得更快的原因。

清晰的目标,必然产生坚定的信念,也必然产生坚定的力量,整个人生是这样,具体工作也是如此。

有人说:我都七老八十了,快要入土的人还要什么目标?你财富目标、事业目标没有了,还有人格目标、家庭目标和健康目标。即使其他目标都没有了,争取多活一天多看一天世界也就是目标。美国一心理学家曾组织100名80岁以上的老人定长寿计划,有57位的目标是活到100岁以上,结果后来活到100岁的有18位,全是原来计划中的老人。说明一个道理,定了目标的不一定都实现,而没定目标的肯定不能实现。

一个想当元帅的士兵99.99%不能当元帅,但是,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100%当不了元帅。目标不同所激发出的能量相距很远。有目标才能产生远见

2、尝试挑战自我

你越是害怕的事情,你越尝试着去做,定会改变自己。比如你有恐高症,你就有意爬高;你羞于讲话,你偏逼自己在会上发言,逼自己坐到显眼处;你胆小,你逼自己去蹦极;你口齿不灵,偏要与人去辩论。

3、运用暗示激励

心理学家说,有效的积极的心理暗示能提高自我价值的认识,建立充分的自信。包括:①自我言辞暗示,如:誓师大会、宣誓、座右铭等等暗示。有些算命先生就是运用了暗示的力量,使自己好像真

算准了。毛泽东是无神论者,自幼就不信神,但为什么他在关键时刻又要找大师算卦呢?这就是希望用暗示激励扭转局面。②角色假定暗示,如想象自己就是某成功者,假定自己是承担某种特殊使命的人。

③梦想板暗示。梦想板是目标量化的具体形式,就是将目标形象化。就是将你向望的理想,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具体明确的画面,也可以剪贴一张真实的画贴在墙上,经常不断的看,从而促使你的行动。如一款漂亮的轿车,一幢豪华的房子,一顶博士帽,一位意中人等。当你一看到梦想板的时候,你还可以吼一声:我一定要得到他!捏捏拳头。这不是疯子,是用潜意识力量,促使梦想实现。潜意识的力量是十分惊人的,早晚灌输,定能激发出巨大的潜能。运用梦想板有两个方法:一是不断想象,更新自我理想的图片;二是要不断自我暗示、自我确认、自我提醒。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挫折以及满足现状时候。

4、待人宽容忍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包容是一种智慧和美德,也是多少成功者的法宝,林肯说:把敌人变成朋友,既消灭了一个敌人,又多了一个朋友。容忍也是长寿的法宝。忍耐既是待人之法,又是处事之法。忍是一种眼光和度量,也是一种修养和策略,更是一种智慧。在小事上的忍耐,则是为了大事上的成功。小事不能忍的人难成大事。哲学家说:胸怀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

5、做事持之以恒

1948年牛津大学请首相邱吉尔演讲,他说: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是决不放弃;第二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是决不、决不、决

不放弃。我的演讲结束。一个成功人士有很多同路人:走100里路,前十里熙熙攘攘,摩肩接踵;50里时就稀稀朗郎,人声寥落;到后90里竟成孤家寡人了。故哲学家说:世界上没有失败者,只有放弃者和战死者。

6、品味享受生活

做一件事情,你可以高高兴兴的做,也可以痛苦不堪的做,假若我们没法选择不做,就一定要选择高兴的去做。只要你选择快乐,以品味、享受的态度对待事务,任何痛苦都能忍受。比如你坐汽车,觉得很无聊,你若以享受的心态去坐,就会觉得轻松多了;饭菜难吃,你放到嘴里细细的品味,假设那是人间美味,就会觉得别有滋味。生孩子应该是最痛苦的事,但母亲们都能忍受是因为她们在期盼和享受快乐与幸福的到来。要这样想:生活的本来面目就是十有八九是不顺的,我们要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7、真诚奉献爱心

爱心是积极心态的最佳表现。

爱默生说:人类最美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的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这是人际关系的黄金定律。一个不知道关爱别人的人,也自然得不到别人的关爱。他就享受不了人间的快乐,终日像生活在地狱中。奉献爱心,也还要能愉快接受别人的爱心,一个老害怕麻烦别人的人,也常是心态消极的不会奉献爱心者。

8、营造人际网络

任何人的成功,是靠别人,离开别人的帮助,就算你多牛也不行。谁的人际关系网络大,谁的活路就越多,谁的快乐就越多,谁的成就就越大,据研究表明,人的快乐85%是由人际关系决定的。在计划经济时代,一个职工只需要一个能力,就是业务能力,会干活就行,一辈子象螺丝钉一样拧在机器上,一门技术管几十年。可现在知识爆炸更替频繁的时代,除了业务能力(最基本的能力)外,还必须有另外两种能力:交际能力和学习能力。

⑴交际能力(首要能力、现代能力、需要正本清源的能力,也是可以让其它能力倍增的能力。这也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时代人的根本区别。

⑵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现在必须终身学习,永续学习)

怎样建立好自己终生的人际关系网络,我这里重点介绍建立人际关系的六个秘诀:

①要微笑。笑,表示喜欢、接纳、亲和,它是融化冰冷漠然的和煦的春风,它是抵触封闭的万能钥匙,它是成功的契机。世界就像一面镜子,你对他微笑,他必以笑颜回报。相逢一笑泯恩仇。

②要欣赏赞美别人。林肯说:人人爱听恭维的话。恭维别人,不是虚伪。恭维别人,就是肯定对方的价值。增强他的信心和勇气便于顺利交流,这是于人于己都有利的好习惯。他是改良人际关系的催化剂。学会了赞美别人,你看人的角度都发生了变化,再不会把别人看成豆腐渣了。事实上,人人都是有你值得学习和肯定的地方的。

③常怀感恩之心。要善于感谢别人,不要为失去而烦恼,要为

那些哪怕是微小的所得而报以感谢。常怀感激谢恩之心,必能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④要首先顾及别人利益。无论对方在意、计较与否,都要周到的考虑到对方的利益和需要。双赢才能长胜。

⑤热情、幽默待人。任何人都愿意同热情洋溢、精力充沛、幽默风趣的人在一起。拿破伦-希尔说:如果你有热忱,几乎就所向无敌了。一句幽默的话语常能融化坚冰,化解矛盾。

⑥讲诚、讲爱、少讲理。待人以诚才能人待以诚,包括诚实和守信。与人交往,常要有换位意识,多谅解别人,不要动不动就跟别人讲理。有时候,理讲赢了,事却输了,距离远了。在家里更是提倡讲爱、不讲理。越有道理越不能讲。

9、避闪环境杀手

心理学家认为:人生下来的心态都是积极而健康的。就是《三字经》所说:人之初,性本善。导致心态变化的原因除教育以外,最重要一个因素就是环境影响。环境对人的影响和暗示不但深刻而巨大,而且无时无刻,防不胜防。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跟好人学好人,跟端公跳假神,道理其实很简单。消极的环境影响,人们叫他环境杀手,对付他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躲开,避闪,惹不起,还躲不起?

成功大师李践关于避闪环境杀手有三条座右铭:读励志书;交成功人;避消极者。

10、细节决定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汪中求先生编著的的一本书的题目,他在开篇就提醒人们: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到来,每个人一定要注意细节,先把小事做好。(原因:一是高科技精细时代到来;二是人才专业细化所致;三是人才量大了,对人才要求更高,风风火火大而化之的没得儿子癞子也是好的的时代已经过去)很多企业的失败不是在大事上,而是在一些小的细节上疏忽了。例:270亿英镑资产巴林银行因一个88888的帐号在移交给时未消,被28岁小伙子里森钻了空子以之致倒闭;上海二号地铁因设计时比德国人设计的一号地铁少几步台阶而每年损失几千万;四川开县因细节管理疏漏而导致井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事自古就有。很多个人的失败也是失败在细节上。请记住一句名言:天使在想象中,魔鬼在细节里。

如何调整学生心理状态及方法相关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考试心理的调查与分析(第一次) 大儒中心小学林方蓉 一、问题的提出: 1、几则触目惊险的新闻报道:《羊城晚报》1997年12月17日载浙江绍兴某中学初一女生因成绩下降,面对激烈的竞争,先是熬夜奋战,进而身体状况急剧下降,一拿到试卷就浑身大汗,思维混乱,最后竟在期末考试前夕,心律失常,猝死在书桌旁。《姑苏晚报》登载江苏省某市一重点中学初二女生,因最近的一次考试成绩没有名列前茅而在家中开煤气自杀。 2、工作实践中的切身感受:身为小学教育工作第一线的教师,我们感到:当今的小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也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特别是考试心理。社会的激烈竞争已经延伸到了小学阶段,频繁的考试和各种竞赛,给小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对考试的心理准备直接影响到考试成效和身体健康。我们发现许多孩子一到复习考试阶段就容易生病:发烧、感冒、肠胃炎……这

些病大多是心理紧张,过度焦虑引起的,另一些孩子平时学习挺认真,但每逢考试就会出现漏题、看错题,笔误等差错,考试成绩总不理想,心理焦虑更加严重,给考试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如此恶性循环,甚至出现厌学心理。因此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考试心理成为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任。 3、关于转发《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二○○一年六月二十九日苏州市教育委员会向各市教委、各区教育局、各有关学校转发了江苏省教育厅拟定的《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试行)》,把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到实处。 综合上述原因,我们课题组决定在思想品德课中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我从考试心理着手,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态的调查分析。 二、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被试:大儒辅导区三、四、五、六年级全体学生共(689)人。 3

反馈学生的心理状况

七圩小学预防学生心理状况反馈及对策小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小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小学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谈谈对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成因及教师在防治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对策。 一、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 1、敏感: 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 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 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 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

小学生心理特征

各年级段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生心理特征: 1、心理的内部稳定性较差。学过心理学的老师都知道,平常我们的心理状态处于一种平和状态,也就是没有太大的心理情绪波动,而稳定性差,就是说情绪波动比较大,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了。”能把孩子的脸跟六月的天放在一起比较,足以说明孩子的心理稳定性差,也就是情绪波动比较大。 2、好奇、敏感。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反应强烈。 3、好胜,但是韧性差。什么事都想争第一想要赢别人,证明自己厉害,但是容易受挫折,一点小失败就觉得不得了了,天都塌下来了。 4、自控能力不足。其实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在儿童很常见。上上课心就跑到操场上去啦,做做作业,就想着晚上妈妈买什么好吃的啦。稍微严重一点,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一直要动,抓抓头啊,咬咬手指、咬咬铅笔啊等等。 5、自尊心和自主欲强烈。稍微批评两句,他就觉得很委屈,或者一点小矛盾他反应就很强烈。然后认为他自己什么都对的,别人什么都错的,以自己为中心。 6、批评力不足。不懂得自我批评,有时候,会一时分不清对错,做错了事自己都不明白,甚至不知道悔改。 7、人际关系简单化或不知所措。就是说不会与人相处,跟人交涉、特别是跟大人相处时惶恐不安,甚至拒绝参加社交活动。 这些是儿童主要的心理特点,每个学生都会有,而且不是单独存在。(比如一般不会说一个学生他光是情绪变化大,其他都好的,或者就是好胜,其他都好的,这些表现都是存在的但平时不明显,哪一个方面稍微强一点,那一个方面就变成了心理问题) 那么,以上的心理特点一般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比较常见的问题有: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逃学与厌学问题 数据表明,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他没兴趣,学习吃力,导致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可能老师也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习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玩;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严重的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人际交往问题 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中后,在集体中的位置跟原来不一样了,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好像是惟我独尊,不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就像我们刚才说到的不安,甚至拒绝参加社交活动。 过度依赖问题 由于小学生没有自理、自立能力,长期依赖父母,就会形成了过度依赖心理。 首先,表现为对父母的过度依赖。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小公主”、“小王子”,往往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住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实际是溺爱。因此,造成孩子自立能力越来越差。他们遇到困难时,最先想到向父母求助,得到帮助时,他们就生成了依赖感。这样的恶性循环让他们变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

《运动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1章绪论 1. 运动心理学、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侧重点 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运动成绩的影响。 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在运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变化。体育心理学强调研究体育教育教学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作用 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锻炼心理学集中研究体育锻炼对参与者的心理健康的作用 2. 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任务和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p15-17) 运动心理学的性质: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它是阐明体育运动的心理学基础、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的科学。 运动心理学的任务: 1) 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心理过程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2) 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3) 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 4) 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 影响其研究方向的因素: 1) 运动项目的普及程度 2) 运动项目的性质 3) 进行实验控制的难易程度 3. 运动心理学之父:1923年,格里菲斯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 4. 社会促进效应:特里普利特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心理学问题的人,于1897年在《美国心理学杂志》上发表关于社会促进效应的论文。 第2章运动活动的动机 1. 动机的概念和分类 概念: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对人的行为具有始发作用、指向作用好强化作用。 分类:①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②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③缺乏性动机和丰富性动机④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以生物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主观内部的动机 外部动机:指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来源于客观外部的动机 2. 动机的三个理论: 1) 成就需要理论:由默里提出的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指一种内化的、出人头地的愿望,反映了人们在个人目标和工作志向方面的差异。在任何有竞争或有评价、比较的场合,成就需要程度高的人都会尽力争取比别人做的好。 2) 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内部动机以人的能力需要和自我决策需要为基础,任何影响能力感和自我决策感的事件都可以影响人的内部动机。每一件事均有两种功能,即与自我决策感相

运动员竞技心理能力和状态诊断

运动员竞技心理能力和状态诊断 一、我国运动心理实验和测验发展概况 现在世界许多国家对优秀运动员通常利用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并在心理学家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其目的在于对运动员的训练要求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应用心理实验与测验作为对运动员心理现象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的方法,是保证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的重要手段。 运动员竞技心理能力和状态诊断是研究运动员心理现象的测试,是测量运动 员心理状态数量化的手段,即是通过有目的控制或改变运动员心理现象发生的条件,从而引起和改变运动员某种心理活动,以揭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发展规律。 在现代体育运动中,身体与心理能力的有机结合以及合理战术地运用是取得比赛胜利的基础。因此,多学科应用于体育运动是我国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心理实验和测验作为很有实用价值的评定手段,目前,许多国家已在体育运动科研领域广泛采用。运动实践证明,通过心理实验与测验可以选拔优秀运动员,辨别具有哪些心理特点的人从事某运动专项具有较大成功的可能性,这样就提高了人材选拔的效率,减少淘汰率。通过心理实验与测验还可对运动员心理潜在机能发展进行科学的预测,对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心理活动及其特征进行评定,并能够较全面地评价他们心理方面的优缺点,预测参加比赛获得成功的把握程度。运动心理实验和测验有助于及时对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充分发挥他们身心潜能、以取得比赛的胜利。

二、测试指标 “运动员竞技心理能力和状态诊断”系统测试指标共分八大类:个性特征、 竞赛情绪、注意特征、感知觉能力、比赛动机水平、意志品质、自信水平和中枢神经疲劳。 1、个性特征测试指标包括性格倾向性、精神质(适应力)和 情绪稳定性: 2、竞赛情绪包括赛前情绪和竞赛状态焦虑水平: 3、注意特征包括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和 注意转移: 4、感知觉能力包括速度知觉和反应能力: 5、比赛动机水平包括赛前动机水平和动机变化趋势: 6、意志品质包括主动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和自觉性: 7、自信水平包括一般自信、特质自信和状态自信: 8、中枢神经疲劳主要是运动员自我感受的测试。 本系统包括四个功能模块:1、多项心理测试2、速度知觉测试3、赛前动机测试、4心理因素测试 1、多项心理测试可以对运动员的多项心理能力及水平进行测量和诊断。本部分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测试:(1)运动员注意力水平测验:包括注意分配、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性和注意转移等四项注意品质测验。(2)运动员意志品质测验(YZP-1):该测验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和主动性五个维度意志品质进行测验,完成测验

高一年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

乐至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乐至中学鄢兴科 人的心理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其心理过程和个性特点都处于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当中的。从广义上讲,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老年的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研究心理发展的过程的规律与学生心理特征,对老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有重要的作用。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也是一个人开始严肃考虑自己未来生活道路的时期。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促进他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高中生心理发展主要的心理特点: 认识发展的特点: 抽象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急剧转化,辩证思维得到明显发展,发散思维活跃,有新的思维品质,敏捷性和批判性增强,创造能力增强。 情感意志发展特点: 情感发展的特点:其一,情感丰富和高级情感发展。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不仅开始发展了自我情感,如自尊心、自卑感等,而且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高级社会情感体验也迅速发展,这是青年情感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此外,青年的友谊感,对升学就业的情感体验,对异性的情感体验,均比儿童少年时代丰富和深刻。其二,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高中学生常常将情绪情感埋藏于心,不愿让人知道;有时夸张表现其情绪情感。对于高中生的情绪情感,教师应当仔细观察,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才能恰当地进行教育。其三,情绪不稳定。高中学生情绪强烈,但不太稳定,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但高中学生的情绪并不像儿童那样简单易变。高中生情绪强烈,体验深刻,因而无形之中会使其较长时间地沉浸在已经发生的情绪状态之中,加上青年情感丰富深刻,他们可以较长久地回味已经发生的情感体验,形成稳定的心境,从而表现为执拗。其四,情感的倾向基本定型。自我意识的发展,人生观、世界观的逐渐形成,使得高中学生情感倾向基本定型。高中学生的爱与恨受他们的原则所限制。例如,他们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和对贪污腐化现象的深恶痛绝,是与青年的道德评价准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意志的发展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高中学生的意志行动也表现出明显的自觉性和坚持性。他们能够独立地下决心,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并且充满自信,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同时,还能以先进人物为榜样,自觉而积极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但是他们有时也表现出轻率的行为。因此,还应当不断地加强教育,以增强他们的自制能力,使他们在各种情况之下,能够动员自己的经精力和毅力战胜各种困难,创造性地完成各种任务。 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矛盾与教育:高中学生处于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时期,无论是生理上或是心理上,都处于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的阶段。研究和掌握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矛盾,有助于教师正确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1.个人隐蔽封锁与渴望别人理解的矛盾 高中学生由于社会知觉情绪体验增多,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上,从而意识到自己的情感、个性与其他人的区别。正是这种自我意识的增强,一方面使得他们不愿意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向别人显露;另一方面促使他们愿意通过社会交往去寻求别人的了解与同情。特别是他们对于异性的好感是不会轻易地流露,这种心理的闭锁性,年龄越大越明显。这说明高中生能根据客观现实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同时也给教师和家长了解带来了困难。当然高中生并不是对所有人都闭锁,他们往往和同龄的知心朋友或有所敬仰的老师和长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 摘要:随着足球运动的发展足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因素直接关系到比赛成绩,在足球竞赛中也包括中学生足球运动员。运动员之间不仅仅是技战术水平的较量,也是心理因素的抗衡。心理因素对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起着决定作用,所以需要对中学生足球运动员的心理变化因素及心理训练的方法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中学生;足球运动员;心理变化因素;心理训练;心理训练的作用 随着现代运动水平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心理学有关原理与方法理论在足球训练和比赛中得到广泛地运用,心理训练也得到了世界足球训练界的格外重视。提高心理训练地效果,使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充分而高度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技能的掌握与竞技能力的提高,保证竞技水平充分、稳定的发挥。因此,在足球比赛中,要求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良好地对战技术和灵活多变的能力及较高的技、战术水平,而且更要具备最佳的竞技心理状态,从而在比赛中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1.中学生足球运动员心理变化因素 1.1竞赛规模和运动员面临任务

规模越大比赛任务越重,运动员心理情绪就易激动,易产生高度情感即荣誉感、团队责任感。如一支学校足球队的运动员参加本校的比赛时,因队员分布个班级,技战术水平难以发挥,竞争对手较弱,那么运动员的情绪就不兴奋,也就不容易发挥出最佳水平。当参加省、市、区比赛时,竞争对手实力很强,比赛责任重,运动员们就必须全力以赴,在为学校球队争光的情绪感染下,注意力高度集中,兴奋性增强,这样运动员就发挥最佳战术水平。 1.2参加比赛的队伍水平实力对比 实力接近,情绪易于高涨,其实力悬殊较大,情绪就易低落,比赛都可望胜利,但同样也希望遇上势均力敌的对手,如内蒙古自治区中学生比赛时,对手都是各地区优秀队伍,要想取得一场一场比赛的胜利,全队上下必须全力拼搏,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但更为了战胜自己,相对手挑战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只有在强队面前获得胜利才是最后的胜利,要想战胜对方首先要战胜自己。 1.3训练水平与比赛经验 经验丰富,准备充分,球队整体训练水平较高易产生增力情绪,反之,则产生减力情绪。初次参加比赛时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记的水平,是因为赛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心情紧张和动作僵硬,反之和注意力下降,不能发挥出自己的训练的一般水平,可能比平时还要低落,这主要是心理

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我于XX年10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一所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庵上中学进行,共发问卷400份,回收 有效问卷3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我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作了如下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 74 %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 %的学生认为学习 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 %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 % 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 %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 % 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 %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 %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 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 %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 %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 %的学生认为“英

运动员情绪调节与心理训练

运动员情绪调节与心理训练 1、如何调节运动员的紧张情绪? 运动员参加比赛,往往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比赛的规模愈大,给运动员带来的心理压力也会愈重,甚至产生紧张情绪。情绪的过度紧张,可使运动员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反应,诸如:心率过速、呼吸困难、尿频、血压升高、思维受阻、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灵活等。在这种紧张情绪的影响下,运动员比赛时动作僵硬、不协调、多余动作多,不能发挥正常的训练水平,有时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伤病事故。特别是田径项目中有障碍物的比赛,如跨栏跑、撑竿跳高、3000米障碍等。 为此,运动员在赛前必须进行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训练中教练员可根据赛前的技术和战术训练的要求,有意识地妥善安排,以调整运动员的参赛情绪。具体方法如下: 一、自然适应的心理训练法。 教练员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运动员参加各种类型的竞赛,使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参赛经验,从而消除紧张情绪。此种方法效果颇佳,但费时。 二、临场转移法 运动员产生紧张情绪与比赛现场的气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果让运动员暂时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如听音乐、看报纸、聊天等,做些与比赛无关的事情,或者暂离比赛现场,或者让他想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待运动员逐渐把情绪稳定下来,再回到赛场。 三、模拟法 教练员有意识地仿造一些比赛场面,使运动员身临其境而产生一定的紧张情绪,让运动员在模拟的比赛环境中学会自我调控情绪的方法,以适应比赛。四、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法是心理训练中最为有效的方法。自我暗示首先需要编制一些运动员平时所熟悉的习惯言语,用来自我命令,达到自我暗示的目的。自我暗示语是特殊形式的言语,它简略、具体,但语气必须肯定,如:“我一定能取得优异成绩”、“我能发挥正常水平”和“我的竞技状态很好”。不能用否定的言语进行暗示,如:“我千万别紧张”或“我不要碰栏架”等等。跨栏运动员可编这样一套用语:“我今天精神十分饱满”、“我感觉两腿很有力”、“我今天一定会发挥出最好水平”、“我情绪高涨”、“我真想马上参加比赛”、“我精力充沛地在跑道上飞奔”、“我正在参加跨栏跑的比赛”、“我轻松地跑完了全程”。每个暗示语间稍加停顿,用自己所熟悉的语气,缓慢和平静的语调有力地命令自己。然后,再想象着跑完全程2一3次,之后进人比赛状态,准备比赛。赛前要让运动员把精力放在技术上,切莫放在比赛的结果上。 五、放松法 放松法也是一种自我暗示的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神经系统,摆脱紧张情绪。可用于赛前准备活动后,几分钟的时间内进行。但这种方法只应用于那些有一定心理训练基础的运动员。

小学生心理状况测试量表

小学生心理状况测试量表 性别:□男□女年级:___________ 1.早晨起床,你是否感到神清气爽,心情愉悦。 完全不符合 1 2 3 4 5 6 7 非常符合2. 你感到你不能专心,没有毅力,不能继续学习。 完全不符合 1 2 3 4 5 6 7 非常符合3.遇到困难时,你能积极主动地去问老师。 完全不符合 1 2 3 4 5 6 7 非常符合4.在学习时,你会因为思想开小差,而耽误了学习。 完全不符合 1 2 3 4 5 6 7 非常符合5.在学校,你拥有很多好朋友。 完全不符合 1 2 3 4 5 6 7 非常符合6.面对成绩不好的科目,你就头疼。 完全不符合 1 2 3 4 5 6 7 非常符合7.没有大人督促,你也能主动学习。 完全不符合 1 2 3 4 5 6 7 非常符合8.你有时不能遵守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 完全不符合 1 2 3 4 5 6 7 非常符合9.你认为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必须认真拼命地学习。 完全不符合 1 2 3 4 5 6 7 非常符合10.你是否因为看电视或是跟朋友玩耍而挤掉了学习的时间。

完全不符合 1 2 3 4 5 6 7 非常符合11.在家学习时,你能规定好什么时间学习什么功课。 完全不符合 1 2 3 4 5 6 7 非常符合12.你是否因为晚上看电视或是娱乐,而睡眠不足。 完全不符合 1 2 3 4 5 6 7 非常符合13.在上课老师提问时,你能积极地举手发言。 完全不符合 1 2 3 4 5 6 7 非常符合14.在学校学习中,你是否感到困难,不能理解题目。 完全不符合 1 2 3 4 5 6 7 非常符合15.在回答问题时,你能把所想到的一切都完整地说出来。 完全不符合 1 2 3 4 5 6 7 非常符合16.在实践课中,你经常只看着别人做,而自己不动手。 完全不符合 1 2 3 4 5 6 7 非常符合17.当着生人和众人的面,你可以镇定自如。 完全不符合 1 2 3 4 5 6 7 非常符合18. 在上课时,你是否经常小声讲话或是做小动作,而不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内容。 完全不符合 1 2 3 4 5 6 7 非常符合19.你能够融入集体中,与大家一起讨论问题。 完全不符合 1 2 3 4 5 6 7 非常符合20. 如果在教室里可以随便坐座位,你一般不愿意坐到前面。 完全不符合 1 2 3 4 5 6 7 非常符合

运动员赛前的心理调节

运动员赛前的心理调节 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不仅是比技术、战术和体能,更重要的比心理素质。在田径运动竞赛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运动员争取比赛中好成绩的重要保证。运动员往往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在比赛中发挥不了平时的水平,甚至有的好的还低于正常水平。因此,有必要探讨关于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及调整方法的几个问题。 首先,分析和检查影响田径运动员比赛水平发挥的主要心理因素。主要包括运动员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具体表现在: 在主观因素方面表现有四种情况。一是比赛动机过强。运动员往往因个人方面的利益,把比赛成绩看得过重,有成败在此一举的想法.或对领队、教练的期望,或对亲朋好友的嘱托,处理不好,在心里上产生一定的压力,比赛过分保守或动作失调,害怕失败,顾虑重重,反而使比赛失利。二是盲目自信。运动员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只看到自己有利的一面,沾沾自喜,对困难估计不足,当遇到困难时,又感到力不从心,因为事先没有思想和心理上的准备,只好任期发展,稀里糊涂地结束了比赛。三事战术失误,在田径运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合理的分配好体力,能与对手周旋并获得个人最好的成绩,才是最佳战术。比如中长跑项目,需要合理利用体力,分段均速与最后加速的战术,即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四是注意力的分配转移。注意力集中是坚持全神贯注于一个正确目标,不为其它内外刺激的干扰而产生分心的能力,田径运动员在受本身的气氛及场外的干扰是,使得其注意力不能集中而表现为神态紧张,只想到运动成绩而忽视技术动作。因为好的成绩来自于好的技术动作,只有完成好的技术动作,才能创造出友谊成绩。比如100米跑的起跑,运动员必须高度集中听裁判的发令和鸣枪以及自己的起跑动作,才有利于成绩的提高。 客观因素主要是赛场上风向和风速以及场所设备条件等不利因素,例如比赛设备不佳,径赛运动员的钉鞋和不同质量的路面(路面软硬程度不同)等等情况都将在客观上影响田径运动比赛水平的发挥。 那么,面对各种不同心理因素的影响,我们应如何组织田径运动员赛前的心理训练?首先是进行赛前长期刻苦训练,熟练准确的掌握技术动作,增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 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2.结构主义把心理区分为三个心理要素,即感觉,表象和情感。 3.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研究就是确定刺激—反应之间可以预测的关系。 4.美国的格里菲斯博士被认为是现代运动心理学的先驱,他是第一个系统地进行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学者,亦被称为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 5.心理学,体育科学与体育运动实践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被认为是运动心理学的科学方向、学派体系和职业化的基本要素。 6.弗洛伊德最初把人格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7.心理内核是人格的核心部分,也就是真正的自我,而不是自己希望他人认为的自我。 8.德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提出了两个最基本的人格维度,即内外向性和神经质,后来又加入了第三种特质:精神质。 8.阿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归纳为三类:即首要特质,核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10.人格的各种特质都是先天和后天环境与学习相互作用的结果。 11.动机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个体的需要,又可以称作内驱力;二是行为的目标,又可以称作诱因。 12.按动机的来源可以把运动动机分为内部运动动机和外部运动动机。 13.按动机的指向性可以把运动动机分为直接运动动机和间接运动动机。 14.成就动机认为,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们获得了两种与成就有关的动机,一种是获得成功的动机,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14.维纳于1972年提出了归因的二维模式,这两个维度是稳定性和控制点。 15.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它们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是同一注意的两个方向。 16.注意具有选择,维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17.大脑额叶在保证有意识。持久的集中注意中起着重要作用。 18.运动心理学家奈德弗认为注意包括方向和广度两个维度。 19.心理唤醒是个体对自己身心激活状态的一种主观体验和认知评价。 20.Spielberger将焦虑分为状态焦虑和特制焦虑两种。 21.个体在赛前出现的竞赛状态焦虑被称之为赛前状态焦虑。 22.倒U曲线理论是解释唤醒与运动表现关系的最著名的理论假设之一。这一理论假设源自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23.最佳功能区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汉宁提出来的。 24.构成运动技能的两个主要因素是认知要素和运动要素。 25.运动技能学习的理论闭锁回路理论和图式理论。 26.一般把反馈分为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 27.评价学习的效果,应该吧着眼点放在保持测试或者迁移测试。 28.体育运动不仅是身体的运动,而且也是心理活动,是身心统一的运动。 29.根据心理训练开展的时间,可将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临赛心理训练。 30.根据心理训练的目的和任务,可将各种心理训练方法分为心理过程训练和心理状态综合训练。 31.心理技能训练的基本步骤包括三个循序渐进的阶段:学习阶段,练习阶段和应用阶段。 32.一般心理训练是培养和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生心理特点 1、心理的内部稳定性较差。平常我们的心理状态处于一种平和状态,也就是没有太大的心理情绪波动,而稳定性差,就是说情绪波动比较大,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了。”能把孩子的脸跟六月的天放在一起比较,足以说明孩子的心理稳定性差,也就是情绪波动比较大。 2、好奇、敏感。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反应强烈。 3、好胜,但是韧性差。什么事都想争第一想要赢别人,证明自己厉害,但是容易受挫折,一点小失败就觉得不得了了,天都塌下来了。 4、自控能力不足。其实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在小学很常见。上上课心就跑到操场上去啦,做做作业,就想着晚上妈妈买什么好吃的啦。稍微严重一点,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一直要动,抓抓头啊,咬咬手指、咬咬铅笔啊等等。 5、自尊心和自主欲强烈。稍微批评两句,他就觉得很委屈,或者一点小矛盾他反应就很强烈。然后认为他自己什么都对的,别人什么都错的,以自己为中心。 6、批评力不足。不懂得自我批评,有时候,会一时分不清对错,做错了事自己都不明白,甚至不知道悔改。 7、人际关系简单化或不知所措。就是说不会与人相处,跟人交涉、特别是跟大人相处时惶恐不安,甚至拒绝参加社交活动。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逃学与厌学问题 数据表明,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他没兴趣,学习吃力,导致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可能老师也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习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玩;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严重的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二、人际交往问题 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中后,在集体中的位置跟原来不一样了,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好像是惟我独尊,不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就像我们刚才说到的不安,甚至拒绝参加社交活动。 三、过度依赖问题 由于小学生没有自理、自立能力,长期依赖父母,就会形成了过度依赖心理。 首先,表现为对父母的过度依赖。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小公主”、“小王子”,往往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住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实际是溺爱。因此,造成孩子自立能

运动心理学复习题

一、名次解释 1.应激:在出乎意料紧张请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2.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在人脑中的反应。 3.心理健康:即人对内部有安定感和自信心,对外能以社会上工人的形式进行反映。 4.感觉:在事物的直接影响下,脑对于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5.心理技能训练训练:训练运动员为完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心理因素得到稳定地加强和提高,并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以便在训练和比赛中促进身体和技战术水平得到正常或超常地发挥。 6.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的事情形象的反映。 7.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8.动机:使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9.归因:是人们对于已发生事物结果原因解释。 10.自我效能感: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人物所持的信心和期望,以及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认识。 11.应激:在出乎意料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体验。 12.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应。 13.感觉:人脑对客观事物部分属性的反应。 14.心理健康: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和自信心,对外部环境能从社会上公认的形式进行反应,对不正确的能进行积极的反抗。 15.心理技能训练:有生的,有计划地对训练有素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使训练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行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运动行为的过程。 二、填空题 1.构成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体系包括心理、体能、技术、战术。 2.德国心理学家冯特, 1879 年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的心理实验室。 3.传统的四分法把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生理,安全,爱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5.情绪的两极性是指增力性,和减力性。 6.注意是指人的心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7.行为主义学习观代表人物桑代克的核心理论是联结。 1.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2.联结主义学习论的代表人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三个规律:学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3.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4.根据情绪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强弱程度,一般把它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5.思维的两大特征是间接性、概括性。 6.观察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 7.动机产生的条件是:需要、诱因。 8.人的心理实质是脑的机能和客观现实的反映。 9.技能形成的途径是通过练习获得的。 10.人的动力调节系统是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以个人的需要为基础,由动机、兴趣、态度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

浅谈如何掌握学生心理状态

教育论文 题目: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保持班级卫生的好习惯 延风小学 孙萍 2013 12

论文目录 内容提要 (1) 关键词 (1) 一、学生心理的观察 (2) 二、学生心理的分析 (3) 三、学生的心理测量 (5) 结论 (6)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保持班级卫生的好习惯 作者:孙萍 [内容提要]人的心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对人的心理的把握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对学生心理活动和特点的认识,可以采取长期跟踪观察,对其心理现象和各种行为表现,进行重点的记录,如能坚持下来,就会取得有价值的观察资料,找到他们心理活动的前因后果和内在联系。品格有优劣之别,情绪有强弱之差,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活动规律是完全能够认识的。研究人的心理方法很多,如系统法、控制法、个案法等。对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的把握,主要人观察、分析、测量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 心理测量气质类型

浅谈如何掌握学生心理状态 人的心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对人的心理的把握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但是,“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任何事情都有证可寻。学生的智力有高低之分,品格有优劣之别,情绪有强弱之差,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活动规律是完全能够认识的。研究人的心理方法很多,如系统法、控制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个案法等。对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的把握,主要人观察、分析、测量三个方面入手。 学生心理的观察 观察是掌握心理信息、了解心理活动的有效途径。人的心理活动总是要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目光、声音、面部表情和举止姿态,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的心理特征。所以,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最主要的就是观察。教师每天与学生学习、生活在一起,要处处留心,事事注意,从学生的情绪好坏、学习劲头、交往频度等行为表现,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人的心理特点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学生的心理特点,并非任何情况下都以同一模式一成不变地表露出来。有的学生在业余活动中,可能表现出好说好唱,好打闹,但在课堂上,他又可能全神贯注,严格遵守规程。有的学生在熟人面前滔滔不绝,有说不完的话,而在陌生人面前却一声不吭。利用观察方法判断学生心理特征,要全面一些,既要观察情感表现,也要观察行为动作;既要观察在学校的集体活动中的表现,也要观察校外单个行动的表现。不能根据一时一事,就匆忙下结论。观察尽可能仔细一些,对一些细微的表

运动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 名词解释: 1、运动表象:通常是指在人的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表象,它反映动作在一定的时间、空 间和力量的特征。 2、运动知觉:人脑对外界事物和人体自身运动状态的反映,人脑对外界事物运动状态的反 映叫做客体运动知觉,人脑对自身运动状态的反映叫做主体运动知觉。 3、心理训练:就是指训练运动员为完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心理因素得到稳定地加强和提 高,并学会调节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以便在训练和比赛中促进身体和战术水平得到正常或超常的发挥。 4、模拟训练:就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实战的反复练习,为运动员参加 比赛做好适应性准备。 5、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反映。它以记忆、保持、再认、回忆的方式对经验的反 映。 6、战术意识: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按照一定的战术目的正确合理地运用技术和战术的自觉心 理的活动。 7、个性:是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8、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简答 1、常用的战术心理手段有哪些? (1)、知己知彼,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2)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先发制人、 (3)诱使对方麻痹大意,给对方以心理负担 (4)消耗对方的精力,保持我方稳定的情绪 (5)通过暗示给我方队员以鼓舞和信心 2、为了使学生获得清晰准确的动作表象 帮助学生获得清晰准确的动作表象,教师在讲解、示范动作时应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要突出动作要点进行示范 其二、采用整体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的方法 其三、用言语表示方法巩固示范动作的特点 3反应的心理过程的心理因素: 从心理结构上分为三种因素: 其一、感知条件刺激物(反应的感觉因素) 其二、意识条件刺激物(反应的中枢因素) 其三、完成应答动作(反应的运动因素) 4、如何提高练习的效果 明确练习的目的要求;掌握正确的联系方法;练习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练习时间要分配适当;练习的方式要多样;要使学生知道每次练习的结果。 5、心理训练要遵循的原则 自觉积极性原则;循序渐进和与专项训练相结合的原则;个被对待与重复性训练; 6、常用的调节心理的方法 表象重现法;表情调节法;活动调节法;音乐调节法;呼吸调节法;注意调节法;颜色调节法;暗示调节法;鼓励调节法;排尿调节法 7、竞赛的心理特点:

体育运动心理学

体育运动心理学 研究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所涉及的心理特点。在一般的体育运动中,研究各种体育运动所涉及的骨 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特点和器官活动的灵敏度与感受性以及受意识支配的能力,研究运动的技能和技巧形成的一般规律。在运动竞赛中,研究竞赛条件下具备的情绪特征、意志品质和人格特点,竞赛中的动机水平、情绪状态对运动机能发生的影响。在运动员选拔方面,心理选拔和测量方法的制定也是重要的研究领域。 成,以及发展体质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等,都离不开心理学知识。借助心理科学的研究,可以保证体育教学论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坚实性。心理学作为体育教学论的科学基础,突出地表现在利用它对儿童和青少年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的研究成果上。 1923年,被称为美国体育运动心理学之父的格里夫斯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开设了世界上第一门体育运动心理学课程;1925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体育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系统地进行了一系列的体育运动心理学实验,这一事件在体育运动心理学发展历程中起了划时代的作用。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有运动技能学习,运动技能操作以及体育运动中的个性问题。1926年他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体育运动心理学教科书《教练心理学》;1928年,又出版了《运动心理学》。 在20世纪20——30年代。前苏联的体育运动心理学也处于萌芽和初创阶段。莫斯科体育学院和列宁格勒体育学院的心理学教研组研究了训练过程中技能形成的特点,体

育活动对发展知觉,记忆,注意和想象的影响,以及体育对个性形成,智力发展的作用等课题。在20世纪40——50年代,体育运动心理学处于缓慢发展阶段。许多运动技能学习实验室相继建立。在20世纪60——70年代,体育运动心理学处于飞速发展阶段。标志有二:第一,1965年,在罗马召开了第一届运动心理学会议,成立了国际运动心理学会;第二,1970年《国际运动心理学杂志》创刊,沟通了世界各国运动心理学研究信息,推动了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科学研究。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任务 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的个性差异与体 育运动的关系。比如:在体育活动 中存在自信心方面的男女性别差异 吗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参加体育活 动的动机。 2、研究体育运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 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 响。比如:有氧训练对人的焦虑水平有哪些短期效应和长期影响长期的运动训练会,促进或改变运动员的个性吗体育活动,会加强残疾人生活中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吗。3、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比如:如何克服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的高原现象,如何利用迁移规律更快地掌握运动技能哪些影响运动技能掌握,提高的重要心理因素更多地受遗传因素制约。 4、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比如:比赛中的最佳唤醒水平是什么如何在比赛中达到最佳,唤醒水平如何区分和评定运动员的心理负荷,和心理疲劳优秀运动员在比赛的关键时刻,运动操作的注意中心是什么。 体育运动心理学-作用意义

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

班级学生心理状态晴雨表项目具体情况 学习方面 普遍觉得学习压力大,感到学习时间不够却又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学习没有头绪和效率。对考试没有把握,未来很迷茫。部分同学感觉学习比较困难。部分班级已经适应高中生活,学习热情高。 本班同学在学习情况上有明显差异,一部分同学学习认真,好问,上课活跃;有少部分同学上课缺乏气氛。(学习积极性、兴趣、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压力、学习时间管理、考试准备情况) 生活方面 每个同学自理能力较好,各自的事情都能独立完成。但是部分同学每月的月底出现缺钱现象,常有超支,不够节俭。 国庆放假来,不能马上适应紧张的学习,时常想家。一般同学们身体状况良好,有一位同学身体素质较差,常感冒,请假回家。 在运动方面做得不够。(身体健康状况、参与体育锻炼情况、生活自理能力、作息时间、消费、适应情况) 人际方面 趋于寝室化,同学之间合作能力较好,有默契,能够与每个人都和谐相处。部分男女生存在交往过密的情况。(同学关系、宿舍关系、班级活动中的合作情况) 危 机事件有同学休学;另有一位同学出走归来。 有同学课间发生激烈的争吵。(影响正常学习、生活的事件) 综 合 评 价 整体情况较好。

意见建议通过组织班级主题班团活动改善了班级关系。 建议为心理老师为我班做一次关于时间管理的培训。希望心理咨询室多加强对心理委员的培训和指导。建议为心理老师为我班做一次关于学习方法的讲座。 备注:本表由班级心理委员每周一向心理咨询室报送; 每周每班填写一张《班级心理状态晴雨表》,2名心理委员轮流完成。班级:初____()班周次:第____周填表人: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