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光的特性

可见光的特性

可见光的特性

光是一种能量,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生存都离不了光。根据人的感知来分类,光可以简单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比如阳光,灯光等等;不可见光顾名思义就是人类肉眼看不到的光,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紫外线、红外线、远红外线等。

通过研究发现可见光有自己的特性:

第一、互补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白光。如蓝光和黄光混合得到的是白光。同理,青光和红光混合得到的也是白光;

第二、颜色环上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用其相邻两侧的两种单色光,甚至可以从次近邻的两种单色光混合复制出来。如黄光和红光混合得到橙光。较为典型的是红光和绿光混合成为黄光;

第三、如果在颜色环上选择三种独立的单色光。就可以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成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色调。这三种单色光称为三基色光。光学中的三基色为红、绿、蓝。这里应注意,颜料的三原色为青,品红,黄。但是,三原色的选择完全是任意的。

第四、当太阳光照射某物体时,某波长的光被物体吸取了,则物体显示的颜色(反射光)为该色光的补色。如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若物体吸取了波长为400~435nm的紫光,则物体呈现黄绿色。

更多有意思的知识请大家继续关注。

空间目标轨道分布特性分析实验报告

空间目标轨道分布特性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空间目标轨道分布规律; 2、掌握TLE数据格式分析方法; 3、掌握空间目标高度分布特性分析方法与过程。 二、实验环境 Matlab或C语言 三、实验原理 1、空间目标及其分布 空间目标广义是指离地球表面120公里以外空间的所有目标,包括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本研究报告中的空间目标系指环绕在地球周围数万公里内的人造天体,包括卫星、平台和运载,以及上述目标解体后形成的空间碎片。对这些人造目标进行监视属空间目标监视系统的范畴。 根据有关研究,环绕地球的空间目标数目大约为35,000,000,其中大小在1~10cm的约110,000个,大于10cm的在8000个以上。目前美国空间目标监视系统可对30cm以上的空间目标进行例行的日常观测,对10cm以上的目标可能观测到,但不能保证例行的日常跟踪。上述空间目标中,到2008年8月24日,被美国空间目标监视系统编目过的空间目标数目为33311个,其中21597个已经陨落,11714个仍在轨。 } 空间目标都有一定大小、形状,运行在一定轨道上,使得每一空间目标都有其独特的轨道特性、几何特性和物理特性。这些特性奠定了对空间目标进行定轨和识别的基础,尤其是在用航天器一般都有特定的外形、稳定的轨道、姿态、温度等特性,是空间目标识别的主要技术支撑。 空间目标监视的核心任务是对空间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和识别。获取空间目标的几何特征、物理特征和运动参数等重要目标信息,进而确定目标威胁度、警戒空间碰撞、提供安全告警信息,是实施防御性空间对抗和进攻性空间对抗的基础。其中在空间目标的识别过程中,空间目标的轨道特性是主要依据,而其几何特性和物理特性则是对其轨道特性的进一步补

可见光的光谱及各类光的波长

c 在这里是光速,x 、y 和z 是空间的坐标,t 是时间的坐标,u (x ,y ,z )是描写光的函数,下标表示取偏导数。在空间固定的一点(x 、y 、z 固定),u 就成为时间的一个函数了。通过 傅里叶变换我们可以获得每个波长的振幅。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个光在每个波长的强度。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从波动方程获得一个光谱。 但实际上要描写一组光谱到底会产生什么颜色,我们还的理解视网膜的生理功能才行。 亚里士多德就已经讨论过光和颜色之间的关系,但真正阐明两者关系的是艾萨克·牛顿。约翰·沃尔夫冈·歌德也曾经研究过颜色的成因。托马斯·杨1801年第一次提出三元色的理论,后来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将它完善了。1960年代人们发现了人眼内部感受颜色的色素,从而确定了这个理论的正确性。 人眼中的锥状细胞和棒状细胞都能感受颜色,一般人眼中有三种不同的锥状细胞:第一种主要感受红色,它的最敏感点在565纳米左右;第二种主要感受绿色,它的最敏感点在535纳米左右;第三种主要感受蓝色,其最敏感点在445纳米左右。杆状细胞只有一种,它的最敏感的颜色波长在蓝色和绿色之间。 每种锥状细胞的敏感曲线大致是钟形的。因此进入眼睛的光一般相应这三种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被分为4个不同强度的信号。 因为每种细胞也对其他的波长有反映,因此并非所有的光谱都能被区分。比如绿光不仅可以被绿锥状细胞接受,其他锥状细胞也可以产生一定强度的信号,所有这些信号的组合就是人眼能够区分的颜色的总和。 如我们的眼睛长时间看一种颜色的话,我们把目光转开就会在别的地方看到这种颜色的补色。这被称作颜色的互补原理,简单说来,当某个细胞受到某种颜色的光刺激时,它同时会释放出两种信号:刺激黄色,并同时拟制黄色的补色紫色。 事实上,某个场景的光在视网膜上细胞产生的信号并不是完全被百分之百等于人对这个场景的感受。人的大脑会对这些信号处理,并分析比较周围的信号。例如,一张用绿色滤镜拍的白宫照片——白宫的形象事实上是绿色的。但是因为人大脑对白宫的固有印象,加上周围环境的的绿色色调,人脑的会把绿色的障碍剔除——很多时候依然把白宫感受成白色。这被称作现象在英文中被称作“Retinex”——合成了视网膜(retina )和大脑皮层(cortex )两个单词。梵高就曾使用过这个现象作画。 人眼一共约能区分一千万种颜色,不过这只是一个估计,因为每个人眼的构造不同,每个人看到的颜色也少许不同,因此对颜色的区分是相当主观的。假如一个人的一种或多种锥状细胞不能正常对入射的光反映,那么这个人能够区别的颜色就比较少,这样的人被称为色弱。有 时这也被称为色盲,但实际上这个称呼并不正确,因为真正只能区分黑白的人是非常少的。 杆状细胞。杆状细胞虽然一般被认为只能分辨黑白,但它们对不同的颜色的灵敏度是略微不同的,因此当光暗下来的时候,杆状细胞的感光特性就越来越重要了,它可以改变我们对颜色的感觉。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空间目标特性分析与成像仿真技术研究(精)

空间目标特性分析与成像仿真技术研究 英文题名 Small Target Characteristical Analysis and Imaging Under Space Clutter 关键词运动特性; 温度场; 动能拦截器; 探测距离; 信噪比; 英文关键词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temperature field; EKV; detection distance; signal-to-noise ratio; 中文摘要大气层外动能拦截弹在进行弹道导弹防御以及空间对抗环境中,大量采用了可见光红外等光学成像探测器。分析与研究空间目标在光学探测器上的成像特征,是实现空间目标探测、识别以及系统评估的关键。空间目标特性分析与成像仿真技术是一项综合讨论空间目标所处环境状态、目标材料特征、目标形状特征、目标运动姿态变化特征、热辐射特征、空间辐射传输理论、探测器性能以及目标成像特点的课题,是为进行空间目标检测以及识别而开展的先导性研究。本课题立足于理论建模,对空间目标在探测器中的成像特性进行研究,最后得到包含目标以及诱饵在内的红外图像序列。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提出矢量分解与坐标系映射法,很好的解决了空间非圆对称凸体目标在同时受到自旋运动以及进动影响下的面元法线方向的变化建模难题。 2、提出目标中心坐标系,研究了在此坐标系中各种辐照的实时方向矢量计算方法,详细推算了太阳高度角以及方位角。采用面元分割法,分析了空间凸体目标的表面几何结构。 3、建立了矢量表示的面元热平衡方程,对方程中的多项参数计算进行了优化,大大减少了计算量。 4、研究了温度对于光谱辐射亮度的影响。为得到较高信杂比,提出最优... 英文摘要Many visiable light and infrared detectors have been adopted for Exoatomospheric Kill Vehicle(EKV) usage in Ballistic Missle Defence and Space Countermeasure. Optical characteristics’analyse and study of spacial targets in the view field of EKV is the key technology for target detection, target identification and system efficiency estimation 摘要 9-10 ABSTRACT 10 第一章绪论 11-16 1.1 课题背景 11-1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4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4-15 1.4 本文的篇章结构安排 15-16 第二章空间目标的运动特性分析 16-35 2.1 引言 16 2.2 目标中心坐标系以及面元分割16-19 2.3 空间目标的几何模型分析 19-33 2.3.1 太阳光照模型 20-24 2.3.2 目标运动模型 24- 31 2.3.3 目标辐射成像模型 31-33 2.4 小结 33-35 第三章空间目标的温度特性分析 35-59 3.1 引言 35 3.2 目标面元受热模型 35-41 3.2.1 太阳直接辐照功率 36 3.2.2 地球自身辐照功率 36-38 3.2.3 地球反射太阳光辐射功率 38-39 3.2.4 目标对外能量辐射功率 39 3.2.5 目标升温吸热内能增加 39- 40 3.2.6 目标表面各个面元温度不均引起的传热效应 40- 41 3.2.7 目标自身的内部器械产生的热能 41 3.2.8 热平衡方程 41 3.3 目标温度特性仿真 41-53 3.3.1 球形目标 42-44 3.3.2 锥形目标44-46 3.3.3 碎片目标 46-48 3.3.4 三角棱台目标 48-53 3.4 空间目标辐射成像分析 53- 57 3.4.1 目标波段因素 53-56 3.4.2 探测

江苏城市空间特色体系规划实效评价与对策思考

江苏城市空间特色体系规划实效评价与对策思考 朱东风,何培根 摘要:2011年3月,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发了《关于开展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苏建规[2011]174号),组织全省13个省辖市编制城市空间特色体系规划,希望通过规划“为特色空间地块、廊道等编制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方案提供指导”。2015年春,笔者在对苏州、南通、扬州等地城市空间特色体系规划实施调研的基础上,对城市空间特色体系规划的实效进行了评价,认为本轮规划系统梳理了城市空间特色资源、明确了城市特色定位、构建了空间特色体系框架、总体指导了城市的特色建设。结合对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和问题分析,提出下一阶段城市空间特色体系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空间特色体系规划特色资源梳理空间特色体系结构对策江苏 1 引言 习近平说过,“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建筑和城市规划要“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张高丽在全国城市规划工作座谈会上也强调要“牢牢把握地域、民族和时代三个核心要素,为城市打造靓丽名片,留住城市的人文特色和历史记忆”。可见,城市文化建设与空间特色塑造已备受国家最高决策层重视,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内容。江苏是中国经济和城镇化高度发达的区域,自古就有“人居天堂”之美誉,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特色资源丰富,理应成为弘扬城市文化、引领品质建设的前沿。2011年以来,江苏围绕城乡空间品质提升出台了一系列意见和办法,省建设厅还组织13个省辖市编制了城市空间特色体系规划,目的在于“整合城市各类特色空间资源,协调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提出城市空间特色塑造的目标与规划方案,为特色空间地块、廊道等编制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方案提供指导”。希望通过组织编制空间特色规划,进一步推动相关城市人居环境风貌特色的展现与空间文化品质的提升。时过4年,本轮空间特色体系规划工作实效怎么样,还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都需要总结评价并为新一轮城市空间特色体系规划工作提供参考。为此,笔者对13个城市的空间特色体系规划进行了回顾,并对苏州、南通、扬州等地城市空间特色体系规划的实施进行了实地调研,分析评价了规划的实施成效,梳理了规划实施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与难点,并就下一步城市空间特色体系规划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城市空间特色规划探索——以扬州市为例

城市空间特色规划探索——以扬州市为例 [摘要]城市空间特色规划是应对文化趋同现象的需要。本文基于城市设计的视角,以扬州市为例,深入分析扬州市的空间特色资源要素,将扬州的城市特色凝练为“古、文、水、绿、秀”等五大方面,构建了“一区、一轴、一带”的城市特色空间结构框架,并对重点空间特色区域提出具体的控制与引导要求。 [关键词]城市特色;空间规划;扬州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convergence phenomenon, Characteristic Planning of Urban Space becomes a desirable response to practical need nowadays. B ased on Yangzhou city, this study took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design and then conducted an in-depth analysis on spatial elements of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Furthermore, Yangzhou’s city features were summarized as five main aspects including ancientry, culture, water, green, and elegance, and an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of “one district, one axis, and one stripe”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previous study. In the end, some specific constraints and codes were introduced and illustrated for significant characteristic spatial regions, which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design references for future application. Keywords:Characteristic Planning; Urban Space; Yangzhou 1引言 时下,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经济全球化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文化趋同的现象,地方性的传统文化特质逐渐消失,作为文化物质载体的城市空间越发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越是地方的就越是世界的”,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价值共鸣和反思。挖掘城市特色要素,将空间形态塑造与城市文化内涵相结合的城市空间特色规划在此背景下营运而生。 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三角核心区域北翼,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开邗沟通江淮,并在蜀冈上修筑“邗城”,从此开始了扬州城的历史。漕运之便,惠泽运河两岸,扬州城便是运河城市中最为典型的一个,在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扬州历经汉代兴盛,唐代繁盛,清代鼎盛的三度辉煌,造就了扬州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精致秀美的城市空间气质。然而,经济全球化发展浪起云涌,对

国内空间目标散射建模总结

国内空间目标散射建模总结 2011年,南京理工大学的徐实学在其博士论文《材质表面散射光偏振特性分析用于空间目标探测的研究》中,研究了典型空间目标材料散射光的偏振度等偏振特性,对不同飞行姿态和探测环境的空间目标偏振特性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文中的讨论是基于实验测量的数据进行的,没有应用具体形式的BRDF模型。 2004年,63916部队和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的李淑军等人在《带太阳能帆板的卫星光度特性分析》中,研究了卫星主体和帆板两种基本结构在一定漫反射率情况下的地面照度计算公式,理论计算表明,虽然太阳能帆板的漫反射率要比卫星主体低30倍,但在卫星地面照度的计算和实际观测中仍不应忽略。 2010年,咸阳师范学院的王明军等人在《复杂环境下具有轨道特征目标模型光散射特性研究》中,将BRDF应用于卫星散射特性研究,但是都是测量获得而没有理论模型,文章给出了空间目标模型表面不同反射率材料对可见光散射光谱特性,以及在相同反射率条件下光散射强度随轨道高度分布特性。 2009年,长春光机所的张景旭在《国外地基光电系统空间目标探测的进展》中,介绍了国外先进地基空间监视系统的发展现状,从地基光电系统观测空间目标的角度介绍了美国星火靶场和毛伊岛光学站的情况和设备,提供了国外地基空间目标光学探测的重要参考资料。 2010年,电子工程学院的杨明等人在《基于BRDF条件下卫星可见光散射特性分析》中,将单一波长BRDF测量方法扩展到可见光波段的加权平均测量,利用实验测量的BRDF数值求解出卫星表面材料的BRDF的三维特性。 200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安徽光机所的吴振森、曹运华、魏庆农等人在《基于粗糙样片光BRDF的空间目标可见光散射研究》中,利用遗传算法,结合实验测量的五参量BRDF模型参数,获得了目标样片平均BRDF的参量化统计模型。结果显示因为卫星包覆材料和太阳能电池板都比较光滑,所以整个卫星的可见光散射强度仅在卫星某些面的镜反射方向有较大值,而在其它方向的值都很小。 200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汪洪源等人在《基于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的空间卫星紫外动态特性研究》中,面向天基探测对卫星紫外特性进行建模,BRDF模型选用Davies模型,由于地球大气层吸收紫外光,文章考虑太阳光和月球漫反射光对卫星反射紫外光进行计算,给出了比较完整的目标特性计算流程。空间目标

无线电波的波长频率与波段

无线电波的波长(频率)与波段 电磁波的电场(或磁场)随时间变化,具有周期性。在一个振荡周期中传播的距离叫波长。振荡周期的倒数,即每秒钟振动(变化)的次数称频率。很显然,波长与频率的乘积就是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即波速。令波长为λ,频率为f,速度为V,得: λ=V/f波长入的单位是米(m),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ec),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ertz,Hz)。 整个电磁频谱,包含从电波到宇宙射线的各种波、光、和射线的集合。不同频率段落分别命名为无线电波(3KHz—3000GHz)、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丫射线和宇宙射线。 在19世纪末,意大利人马可尼和俄国人波波夫同在1895年进行了无线电通信试验。在此后的100年间,从3KHz直到3000GHz频谱被认识、开发和逐步利用。根据不同的持播特性,不同的使用业务,对整个无线电频谱进行划分,共分9段:甚低频(VLF)、低频(LF)、中频(MF),高频(HF)、甚高频(VHF)\特高频(uHF)\超高频(sHF)\极高频(EHF)和至高频,对应的波段从甚(超)长波、长波、中波、短波、米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丝米波(后4种统称为微波)。见下表。 无线电频谱和波段划分 段号频段名称 频段范围 (含上限不含下限)波段名称 波长范围(含 上限不含下 限) 1甚低频(VLF)3~30千赫(KHz)甚长波100~10km

2低频(LF)30~300千赫(KHz)长波10~1km 3中频(MF) 300~3000千赫 (KHz) 中波1000~100m 4高频(HF)3~30兆赫(MHz)短波100~10m 5甚高频(VHF)30~300兆赫(MHz)米波10~1m 6特高频(UHF) 300~3000兆赫 (MHz)分米 波 微波 100~10cm 7超高频(SHF)3~30吉赫(GHz) 厘米 波 10~1cm 8极高频(EHF)30~300吉赫(GHz) 毫米 波 10~1mm 9至高频 300~3000吉赫 (GHz)丝米 波 1~0.1mm

可见光的光谱及各种光的波长

各种光的波长 各种光的波长可见光的光谱

一个虹所表现的每个颜色只包含一个波长的光。我们称这样的颜色 为单色的。虹的光谱实际上是连续的,但一般人们将它分为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但每个人的分法总是稍稍不同的。单色光的强度也会影响人对一个波长的光的颜色的感受,比如 暗的橙黄被感受为褐色,而暗的黄绿被感受为橄榄绿,等等。p1Ean qFDPw 显示器无法产生单色的橙色)。出于眼睛的生理原理,我们无法区 分这两种光的颜色。 也有许多颜色是不可能是单色的,因为没有这样的单色的颜色。黑色、灰色和白色比如就是这样的颜色,粉红色或绛紫色也是这样的 颜色。DXDiTa9E3d 波动方程是用来描写光的方程,因此通过解波动方程我们应该可以 得到颜色的信息。在真空中光的波动方程如下: utt = c2(uxx + uyy + uzz> c在这里是光速,x、y和z是空间的坐标,t是时间的坐标,u(x,y, z>是描写光的函数,下标表示取偏导数。在空间固定的一点

但实际上要描写一组光谱到底会产生什么颜色,我们还的理解视网膜的生理功能才行。 亚里士多德就已经讨论过光和颜色之间的关系,但真正阐明两者关系的是艾萨克·牛顿。约翰·沃尔夫冈·歌德也曾经研究过颜色的成因。托马斯·杨1801年第一次提出三元色的理论,后来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将它完善了。1960年代人们发现了人眼内部感受颜色的色素,从而确定了这个理论的正确性。5PCzVD7HxA 人眼中的锥状细胞和棒状细胞都能感受颜色,一般人眼中有三种不同的锥状细胞:第一种主要感受红色,它的最敏感点在565纳M左右;第二种主要感受绿色,它的最敏感点在535纳M左右;第三种主要感受蓝色,其最敏感点在445纳M左右。杆状细胞只有一种,它的最敏感的颜色波长在蓝色和绿色之间。jLBHrnAILg 每种锥状细胞的敏感曲线大致是钟形的。因此进入眼睛的光一般相应这三种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被分为4个不同强度的信号。xHAQX74 J0X 因为每种细胞也对其他的波长有反映,因此并非所有的光谱都能被区分。比如绿光不仅可以被绿锥状细胞接受,其他锥状细胞也可以产生一定强度的信号,所有这些信号的组合就是人眼能够区分的颜色的总和。LDAYtRyKfE

基于城市禀赋分析的空间特色规划研究

基于城市禀赋分析的空间特色规划研究 摘要:一个城市特殊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和功能定位,造就了它今时今日的整体空间格局,我们将这些称为“城市特色禀赋”。城市特色禀赋落影在空间上,造就了“城市空间特色资源”。“城市空间特色”通过这些“城市空间特色资源”表现出来。 关键词:城市空间;空间特色;特色分析; Abstract: a city of special natural conditions, historical origin and function positioning, it created a pattern of today’s overall space today, we call this “the city characteristic endowment”. Characteristics of city endowment shadow in space, created a “city space of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City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represented by the “city space characteristics of resources.”. Keywords: city spac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前言 本研究从城市的自然禀赋、历史禀赋、功能禀赋三个方面提取武汉城市空间特色资源,通过查阅资料及调查分析,总结出以“江、河、湖、田”为主要地形地貌要素的自然禀赋,以“盘龙城、古琴台、黄鹤楼、汉正街、江汉路”等典型历史空间为代表的各时期武汉的历史禀赋,以“工业基地、科教基地、交通枢纽、商贸金融中心”为主导城市功能的功能禀赋,并基于禀赋分析,划定武汉市空间特色意图区,予以针对性的规划管理。 一、多视角的武汉城市空间特色调查研究 1.1 公众认知调查 从认知和社会维度等视角探寻武汉的城市空间特色,集中体现了我们以维度为视角、以认识论为理论基础的研究特点。 因为不同对象对“城市空间特色”有着不同认识和不同需求,所以将调研对象进行划分,主要分为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我们在武汉市主城区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咨询的方法,发放问卷1455份。后期通过“审查资料-统计分析-深入研究”三个阶段,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及解读。 通过公众认知调研,可以了解市民对武汉城市空间特色的直接认识和潜在价值取向。这不仅使我们对公众有关城市空间特色的各方面态度和倾向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为城市规划的具体管理提供了很多参考依据。

光的各个波长区域-nm

光的各个波长区域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区间以几个nm(1nm=10-9m)到1mm左右。这些光并不是都能看得见的,人眼所能看见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便把这部分光称为可见光。在可见光中,波长最短的是紫光,稍长的是蓝光,以后的顺序是青光、绿光、黄光、橙光和红光,其中红光的波长最长,在不可见光中,波长比紫光短的光称为紫外线,比红光长的光叫做红外线。下表列出紫外可见光和红外区的大致的波长范

围。波长小于200nm的光之所以称为真空紫外,是因为这部分光在空气中很快被吸收,因此它只能在真空中传播。 现在常用的光波波长单位是μm,nm和?(埃),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μm=103nm=104?。光除具有波动性之外,还具有粒子性。量子论认为,光是由许多光量子组成的,这些光量子具有的能量为hυ,其中h=×10-34J·S是普朗克常数,υ=c/λ是光的频率,c=3×10-8m/s 是真空中的光速。量子论较好地反映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在光辐射中的一部分是人眼能够看得见的。人眼怎么会感到这部分光的呢原来在人眼的视网膜上面布满了大量的感光细胞。感光细胞有两种:柱状细胞和锥状细胞。前者灵敏度高,能感觉极微弱的光;后者灵敏度较低,但能很好的区别颜色。在柱状细胞和锥状细胞里都会有一种感光物质,当光线照到视网膜上时,感光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刺激神经细胞,最后由神经传到大脑,产生视觉。如同感光片对各种颜色光的灵敏度也不一样,它对绿光的灵敏度最高,可对红光的灵敏度低得多。也就是说,相同能量的绿光和红光,前者在人眼中引起的视觉强度要比后者大得多。实践表明,不同的观察者的眼睛对各种波长的光的灵敏度稍有不同,而且还随着时间、观察者的年龄和健康状况而变。因此,只能以许多人的大量观察结果中取平均。现在大家公认的视觉函数曲线是国际照明委员会(简称CIE)根据平均人眼对各种波长的光的相对灵敏度值画成的曲线。

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长

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长,具有热效应,有极强的穿透能力,不易被大气所吸收。因此,红外线燃气灶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红外线本身携带能量。太阳照在人的身体上才会感觉温暖。由于这种特点,现在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应用红外线的产品,如:红外线保健内衣,红外线家庭取暖器,红外线测体温等。而红外线炉灶是利用红外线的这些特点制造而成的。节能效率可以达到35%以上。由特殊耐火材料制成的红外线辐射板,在火焰燃烧的时候,将火焰转变成红外线,加快物体的受热过程。由于红外线辐射传递,从而使燃气灶的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燃气灶工作原理 燃气灶在工作时,燃气从进气管进入灶内,经过燃气阀的调节(使用者通过旋钮进行调节)进入炉头中,同时混合一部分空气(这部分空气称之为一次空气),这些混合气体从分火器的火孔中喷出同时被点火装置点燃形成火焰(燃烧时所需的空气称之为二次空气),这些火焰被用来加热置于锅支架上的炊具。 红外线燃气灶 红外线燃气灶采用红外线辐射燃烧器。该燃烧器是一种低压引射式完全预混式燃烧器。 自主知识产权 我国最早的红外线燃气灶具是由广州市厨之宝燃气具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该公司已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家用燃气灶的型号编制 家用燃气灶的型号编制燃气灶家用燃气灶可根据使用气源、火眼数、功能以及结构的不同分类。按照 GBl6410—2007《家用燃气灶具》的规定,家用燃气灶的型号编制为:产品名称燃气类别灶的眼数————设计号 1.代号用汉语拼音拼音表示 JZ(灶)、JH(烘烤器)、JK(烤箱)、JKZ(烤箱灶)、JF(饭锅)表示。 2.燃气类别用 GB/T13611 中的类别代号表示。 3.灶的眼数用阿拉伯数字 1、2、3……表示。 4.设计号由厂家自定。 JZ 5R 2 ———— 1998A。 燃气灶分类 1.按使用气种 天燃气灶、人工煤气灶、液化石油气灶电磁灶; 2.按材质分 有铸铁灶、不锈钢灶、搪瓷灶;

空间目标温度的地面测量

空间目标温度的地面测量 WANG Guo-qiang,WU Yuan- hao,WANG Jian-li,ZHAO Jin-yu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angchun 130033, China 摘要:空间目标的多波段红外数据可用于目标识别与空间监视等领域。目标的这些辐射特性可以通过分析相关数据来获得。这些辐射特性包括温度、辐射范围、发射率、吸收率、反射率和时间趋势。空间目标的红外辐射温度是一个重要的特点,从这个特点出发可以判断空间目标在轨道中的运行状态。我们采用测量目标的光谱分布和与普朗克公式对比数据的方法来确定红外辐射温度。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我们有效地优化了中心波长和中心带宽。我们还使用了一个简单的程序来实现温度测量。 关键词:温度;波长;带宽 一、引言 温度是空间目标的一个主要的红外特性,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测量空间目标的温度来判断其性质和运行状态,还可以通过测量空间目标的温度来提供升级和检测其装备使用情况的基站来检测目标。在较低温度(180k—360 K)和距离观测站较远的情况下,由于空间目标的红外辐射信号模糊不清,衡量空间目标的温度显得非常困难。目前,通过测量双波长通量并将数据拟合普朗克公式来确定物体温度的测量方法正成功地运用于高温测量。然而,关于物体的低温测量,尤其是空间目标的低温测量的报告却是少之又少。在本文中,我们尝试利用优化中心波长(测量空间目标温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的方法来完成温度测量。 空间目标的通量辐射需要在两个窄带中测量得来。我们构建了两个窄波段通量的比例,然后将这些数据与普朗克公式相拟合以便计算温度。为了确保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这是测量温度的一个常用方法。该方法的要点是选择合理的中心波长和带宽来提高计算精度。

重庆市特色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导则 试行

重庆市公共空间整治规划设计导则 (试行) 重庆市规划局 发布 2014年12月

前 言 为展现和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地域特色和空间品质,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特编制《重庆市公共空间整治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本导则”)。 本导则依据《重庆市城乡规划条例》、《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2年)以及其它相关规定与标准,在总结重庆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与建设相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与公共空间建设的科学化与规范化,从山体空间、滨水空间和街巷空间等三方面提出控制和引导要求。 本导则的主要内容有:1、范围;2、术语和定义;3、总则;4、山体空间整治;5、滨水空间整治;6、街巷空间整治;7、规划实施机制;以及附录。 本导则由重庆大学编制,在实施过程中各有关单位如有意见或建议请提供给重庆大学(单位地址:沙坪坝区沙坪坝北街83号;邮编:400045),以便修改时参考和吸纳。

目录 1范围 (3) 2术语和定义 (4) 3总则 (6) 4山体空间整治 (7) 4.1山体空间的分类 (7) 4.2背景山体空间 (7) 4.3城区山体空间 (9) 4.4地形起伏山地建设空间 (10) 4.5“四山”地区空间 (13) 5滨水空间整治 (14) 5.1滨水空间的分类 (14) 5.2水体空间 (14) 5.3消落带 (15) 5.4岸线 (16) 5.5滨水建构筑物 (17) 6街巷空间整治 (20) 6.1街巷空间的分类 (20) 6.2车行道路空间 (20) 6.3步行巷(梯)道空间 (23) 6.4街头开放空间 (26) 7规划实施机制 (32) 附录A 条文说明 (33) 附录B 相关参考 (34)

城市公共空间的特色塑造与规划引导

[编者按]城市公共空间是体现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公共性、功能性及所承担的体现城市文化特 色、改善城市环境等职能,决定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多元价值。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涉及政府的政策目标、公共空间规划的价值取 向及市民的公平享用等。本期“规划师论坛”栏目以“城市公共空间研究”为主题,探讨了城市公共空间层级的划分、形态的 建构及特色塑造等问题,其中介绍了诸多国外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成功案例,以期对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有所裨益。 [摘 要]公共空间既是城市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连接城市各功能区的重要纽带。 对比欧洲城市在公共空间的历史文化氛围塑造、系统化建设、空间尺度及人性化设计等方面 所进行的努力,我国城市应重点加强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公共空间历史文化氛围的传承 与塑造、公共空间的合理尺度研究及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公共空间;文化氛围;空间特色;系统化建设 Characteristic Creation and Planning Guidance of Urban Public Space/Li Lunliang [Abstract] Public space is an important functional part of a city as well as a linkage of different urban districts. Compared with the efforts of European cities on historical atmosphere creation,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space scales, and humanistic design, Chinese cities shall make great effort on these aspects. [Key words] Public space; Cultural atmosphere; Space characteristic;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城市公共空间的特色塑造与规划引导 □ 李伦亮 [文章编号]1006-0022(2007)04-0005-05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中面向公众开 放,供公众使用,供公众进行各种活动的 空间。城市形体空间由建筑物、道路、树 木等实体构成,而由这些实体组成的外部 空间即为城市空间。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 括城市街道、广场、绿化带、公园、水景 等城市开放空间、城市干道和其他类型的 公共空间[1]。城市公共空间是构成城市总 体框架、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和城市特 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特色由城市的外 在表现和城市的内涵两部分组成,外在表 社会历史背景却一无所知。因此,我们有 必要以历史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欧洲一些历 史文化名城的公共空间建设,从历史城市 与现代城市的公共空间建设中发现问题, 寻找当今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外在表现与 内涵相统一的途径。 2.1街道空间 欧洲许多历史文化名城都有着十分悠 久的历史。古罗马在公元前七世纪就开始 建设城市,维罗那在公元一世纪开始建设, 很多城市都是在古罗马营寨城的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这些城市经历了古罗马、中世 纪、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个历史文化阶 段,不同时期的城市街道空间在城市发展 中均有所体现,历史建筑的延续也呈现出 不同的特征。罗马的街道空间有由古罗马 时期共和广场和帝国广场围合形成的自由 街道和封闭式广场的遗迹,有中世纪形成 的自由式布局的街巷,也有文艺复兴和巴 洛克时期形成的轴线街道景观;威尼斯城 市则以其中世纪形成的不规则街巷和水街 现是指城市的体型环境特征,而城市内涵 则包括城市的性质、产业结构、经济特点、 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等。借助城市设计的 手段和方法来塑造城市公共空间的特色已 成为当今各城市塑造特色、控制城市开发 和进行引导的重要内容,但就当前我国城 市公共空间的实施效果看,城市空间的外 在表现和内涵并没有真正地统一起来,塑 造城市特色时往往将重点集中在构筑壮丽 的城市轴线图和制定宏伟的经济发展目标 上,典型的“巴洛克式”设计手法已从大 城市渗透到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而人们对 于什么是“巴洛克”及“巴洛克”产生的 规划师论坛 FORUM

塑造魅力城市的规划探索_江苏省城市空间特色规划解析

特集 SPECIAL COLLECTION江苏城乡空间品质提升策略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如何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保持城市的个性和特色,成为提升城市化品质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江苏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使命。 2011年初,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正式推进13个省辖市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有效地开展这项工作,建设厅在规划技术路线和方法的研究上集中力量,在全省统一工作目标和时间进度、统一规划原则和要求、统一规划成果的内容体系和技术深度,并对各市统筹补助规划编制经费。2011年8月,13个城市的空间特色规划全部完成。 1 对江苏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基本认知1.1 江苏城市空间的主要特征 1.1.1 临水而生 城市的产生、发展总是和水有着密切的关系。江苏容纳了几乎所有类型的特色滨水城市,广阔的东海、奔腾的长江、蜿蜒的运河和浩淼的太湖已经深深根植于城市的灵魂,催生了倚山望海的连云港,江城交融的镇江、南通,拥山环湖的苏州、无锡,依河而生的扬州、徐州等各种类型的滨水城市,形成了江苏城市最为显著的空间特色。 1.1.2 历史积淀 悠久的历史、深厚的积淀为江苏城市留下了丰富的空间特色资源,丰富的历史遗存成为塑造城市空间特色的重要本底。南京传承自历朝历代的环套并置、多轴共存的格局,苏州古城路河“双棋盘”格局,扬州的历代城址叠加、淮安的三联城、南通的“一城三镇”等,还有众多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为江苏城市空间特色塑造增添了异彩。1.1.3 文化传承 丰富多彩的文化孕育了江苏城市空间格局的多样性。南京的城市空间展示了帝王文化的雍容大气;苏州描绘了吴文化的精致与灵秀;扬州、淮安、常州、无锡等城市刻画了运河文化绵延千年的历史长卷;南通等城市则述说了中国近代文化的活力与生机。此外,黄河文化、海盐文化等也在江苏城市空间特色塑造上留下了浓重的笔墨。 1.1.4 山城交融 江苏不是一个多奇山秀峰的地方,但充满智慧的先贤将山的元素与造城有机融合,形成了江苏城市独特的山城交融图景。从紫金山畔的南京到锡惠俯揽的无锡;从三山鼎立的镇江到南望狼山的南通;从五省通衢枕云龙的徐州到山迎海上城的连云港,江苏城市将山城交融的韵味进行了绝佳的演绎。 1.1.5 古今辉映 江苏是历史文化大省,江苏的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同样充满朝气和活力。江苏的城市空间充分体现了古老与现代的有机融合。一方面很多历史文化名城充分展现出现代城市与古朴老街的和谐共生;另一方面大批城市新区、中心区、创业园区成为新时期城市空间特色塑造的重要场所,在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城市空间特色。 1.2 城市空间特色规划的基本定位 城市空间特色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的专项规划,其主要目的是围绕城市空间特色的塑造对总体规划进行必要的深化完善。编制城市空间特色规划,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依托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 塑造魅力城市的规划探索—江苏省城市空间特色规划解析 张泉1王学锋1陈翀2 摘要/江苏省明确将城市空间特色塑造作为 提升城市化空间品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本 文基于江苏近期内在全省统一组织开展的城 市空间特色规划编制工作,对本次规划的组 织、规划思路和技术方法、规划主要内容等 进行了解析,并对规划确定的各市空间特色 定位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空间特色 城市 规划 ABSTRACT/ It is clarified that the shaping of urban space features is an important course and means to improve urbanized space quality in Jiangsu province. B ased on the recent work of drawing up urban space features planning organized in Jiangsu province, this paper makes analysis of the planning around its organization, thinking line, technical method and main contents. It further explains the space features of each city assured in planning. KEY WORDS/ spatial feature, city, planning 作者单位:1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南京,210036) 2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210036) 收稿日期:2011-12-12

黄山市城市空间规划特色探讨

黄山市城市空间规划特色探讨 摘要:城市空间的特色是指城市的空间与其它的城市个性与特征不相同,属于城市文化与历史及建设中物化的表现。城市的空间规划是在一个逻辑的框架里把表现城市空间特色的各项内容加以整合,构成城市空间的特色局势。本文对黄山市城市空间规划特色进行简单分析,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黄山市;城市空间;规划;特色 1前言 城市特色是指城市的独特个性和特征及精神的风格,是强调和其它城市的外在和内在不相同的地方。通常城市的特色由于历史文化和社会人文及自然环境等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也由于时代不断发展而发生改变。城市特色空间可以集中反映出城市的地方特色,同样也属于理解与观察城市的关键。在城市的特色空间当中,人们可以体验城市的特色和理解地方的文化及感知城市的精神。所以,城市的特色空间属于和自然环境互相融合并表现地方的特色文化和时代特征公共的空间。 2黄山市城市空间规划的原则 城市的规划决定了城市形态与发展的方向,其外在的表现之一就是城市得空间,黄山市的规划注重以下几原则。 2.1与自然地理相顺应 城市的人居环境前提就是大自然,人生产活动等均离不了自然的背景。黄山市的自然地理属于皖南的山区,市区是沿江河择盆地所设。城市的规划把天然的江、河、与山林丘地严格的划出城市的蓝、绿线,保证城市建于自然当中,于城市和自然间建立和谐的空间。 2.2以人为本 城市唯一的主体就是人,其空间不仅满足交通与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而且还应人生理与心理上的要求。黄山市依托着穿城呈“丫”型的江面新安江,用三江六岸作城市的景观轴,规划出新安江生态滨水的景观区,把山水、街、路有机的融合起来,构建城市亲水型的公共空间。并根据300米服务半径的要求,合理布置公园与绿地及绿化广场等公共的空间,在最大的程度上达到人身心健康的要求,在城市和人间建立和谐的空间。 2.3把握构筑的尺度 随着千百年历史文化的沉积,徽派的建筑和境内“青山绿水”两者互相呼应与映衬,从而形成独特的文化内涵的建筑。其规划秉承着徽派建筑的理念,黄山市城市的形态是徽韵、精巧与雅致及生态,不管是道路和桥梁还是广场和建筑,在尺度的界定与管控方面均科学合理,特别是经城市滨水与节点上的设计,对构筑物的尺度有精确掌握,于城市和建筑物间建立和谐的空间。 2.4注重视觉 人通常是经视觉来感知城市的空间,视觉愉悦是城市空间和谐的基础。黄山市的城市规划首先经沿江合理退让建设用地构造生态滨水的景观,创建具备动态与季节改变的视觉空间。其次,改变城市道路十字纵横的布局,加强自然山水在视觉上的呼应,于城市和视觉间建立和谐的空间。 3黄山市城市空间规划特色分析 3.1黄山城市空间的特色结构 城市整体的特色空间结构是由全局范围构成城市空间特色结构性的要素,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