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安全风险分级报告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及安全风险分级报告

一、企业概况

XXXXXXS商砼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1日,位于XXXX市XXXX区,注册资本8000万元。

公司设有两条M3生产线,生产设备全部采用意大利SICOMA 双卧轨强制式搅拌机,全自动电脑控制系统,年产混凝土100万立方。公司可生产C15-C60强度等级的商品混凝土,能满足市场不同客户的需求。搅拌车均安装GPS 车辆监控调度系统,原材料料仓与主机楼中控均配备对讲机,构成快捷方便的通信联络系统。

公司获得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以及“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证书。2018年度,公司工荣获市“先进企业”称号。公司2018年全年营业额为15000万元,缴纳税金2180万元,被授予“2018年度明星企业”荣誉称号,截止至目前,公司现有职工355人。公司管理规范,注重质量及服务,视品牌及信誉为企业生命。

公司现已通过三级安标、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及各项安全资格证等证照,各类证照齐全有效。法定代表人何友栋,营业执照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XXXXXXXXX ,有效期自20XX年XX 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二、背景来源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

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等文件精神,公司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按照国务院和各级文件要求,结合企业安全条件和生产系统现状,全面、系统对公司所属区域各类危险源、隐蔽致灾因素、生产作业中的关键环节等方面进行安全风险普查、辨识、评估、分级,建立了安全风险数据库,积极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工作,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识别辨识与分析

根据企业安全管理及工作环境、生产过程的特点,并结合搅拌站最常见的事故类型、伤害方式、事故概率统计等相关资料,本次验收评价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辨识原则,采用生产企业常见事故类型进行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辨识。

混凝土搅拌站存在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有: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等八项,由于搅拌站生产自身的特点,其危险和有害因素具有普遍性,故本次验收评价认为,该露天煤矿在生产过程中也存在8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

危险和有害因素是指那些破坏环境并危及人类生活和生存的不利因素。危险、危害因素分析是安全评价的基础。现将该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产生原因、事故后果分析如下。

(一)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也是生产中最常见的危害之一。主要包括机械设备

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机械伤害是企业生产系统中最常见的伤害之一。企业内的各种机械设备都可能造成机械伤害。容易发生事故的机械设备包括:运输机械、装载机械、采掘机械和空气压缩机等。

1、机械伤害后果

机械伤害主要表现在操作机器设备、移动设备、机械运输、在机械周围工作时,由于工作场所狭窄、操作不慎和违章违规操作等,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其后果如下:

(1)工人肢体与运动部件接触而被擦伤;

(2)肢体绊卷到机器轮子而造成人员伤亡;

(3)由于机械设备设计和制造上的缺陷(如强度不够、刚度不够、制动器及控制缺陷等)而发生机械设备失控、部件脱落而造成人员伤亡,严重时会损坏供电等系统,从而造成其它事故发生;

(4)采、装、运等机械设备运转部位夹人、擦伤、卷伤等,可造成人员伤亡及损坏设备的损失。

2、机械伤害的产生原因

生产过程造成的机械伤害事故,主要是由于人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造成的。常见的原因有:

(1)违章操作,没有穿戴或穿戴不符合安全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操作;

(2)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损坏、被拆除等,导致事故发生;

(3)操作人员违章作业或疏忽大意,身体进入机械危险部位;

(4)在检修和正常停运时,机器突然被别人随意启动,导致事故发生;

(5)在不安全的机械上停留、休息,导致事故发生;

(6)安全管理上存在不足。

3、机械伤害的危险性分析

据有关资料统计分析,在操作机器、移动设备以及在机械周围工作时,发生的事故占伤亡事故的第三位。虽然生产机械设备自身通常不会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但对个体会造成伤亡,必须通过合理设计和安装、严格管理等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

机械设备是生产的主要承载体,机械对其操作者和周围人员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很大;现场运转设备防护罩(栏)部分不完善,机械设备操作维护与检修及开停车顺序不合理,缺少操作标志牌,容易引起较为严重的机械伤害事故,因此对作业人员进行操作规程培训,使他们获得必要的自我防范及防护能力,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自觉遵守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技术检查和维护,以确保任何外漏的转动部件都得到妥善的防护,机械的安全防护设施完好无缺陷,也是预防该类事故发生的必要手段。

(二)车辆伤害

企业拥有搅拌车30部,工地及所经运输道路条件复杂,故极易发生汽车运输事故。

1、车辆伤害的后果

(1)运输车辆损失、人员伤亡;

(2)车辆相互碰撞,影响正常生产。

2、车辆伤害的产生原因

(1)车辆伤害产生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2)运输车辆自身故障,未及时修理,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事故(如重载车辆下坡刹车失灵等);

(3)司机违章操作,不遵守交规造成运输事故;

(4)运输车辆超载、超重;

(5)运输道路路况差,道路曲率半径<10倍轴距,盘山道路坡度过大,造成失控事故;

(6)在扬尘、沙尘暴天气未能开启防雾灯,在暴雨、暴风雪天气未在车辆轮胎上装防滑链;

(7)无视单、双面装车作业,装矿汽车未按挖掘机司机指令进入作业区,或在装车时,驾驶员擅离驾驶室检查、维修车辆;

(8)选用无前后双制动的汽车型号,或虽为双制动车辆,但由于车辆陈旧或带病运转,特别是车辆进入采场前未进行严格检查;

(9)装车时,驾驶员将头和手臂伸出驾驶室;?在道路急转弯和大下坡处未设置明显标志;急转弯和下坡路段快速行驶等。

3、车辆伤害的危险性分析

企业运砼和材料运输均采用汽车运输,混凝土运输量大,运输车辆载重量大,部分运输道路路况差,坡度大,运输道路条件差,故如果运输车辆的保养不及时,在雨雾天行驶,由于视线受阻,会车时极易发生碰撞、翻车等事故,车辆伤害也是该矿主要的危害之一。

(三)压力容器爆炸

企业使用压力容器的场所主要有空气压缩机,如果不能安全使用,往往会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失。

1、压力容器爆炸的后果

(1)造成人员伤亡;

(2)损坏设备及地面建筑;

(3)造成矿山工作面停工停产。

2、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

(1)压力容器运行时安全阀的阀杆关死,安全阀排气孔堵塞,释放压力整定不合适,安全阀失效等,造成压力容器在高压下运行,可能引起爆炸事故;

(2)压力容器受到机械损伤,在高压下发生爆炸事故;

(3)压力容器遇到突然撞击或遇到高温而发生爆炸;

(4)未制订安全操作规程或操作人员违章操作,引起超温、超压;

(5)压力容器未经过压力检测检验合格就投入使用或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检验;

(6)管理不善或操作人员不具备特种作业资格而进行操作。

3、压力容器的危险性分析

企业配备有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的储气罐额定压力为0.8Mpa ,具有较大压力,如果管理不善,则可能造成爆炸事故。所以,压力容器爆炸危险是企业另一危险、危害因素。

(四)加油站火灾爆炸危害

1、发生加油站火灾爆炸危害的原因

加油站是搅拌车燃料供应的主要设施,由于柴油属易燃、易爆品,也是企业重点危险源,其主要事故因素如下:

(1)加油站所配备的消防器材、设施不符合防火、防爆和阻燃要求;

(2)加油站设备设施漏油,遇到明火引燃油料;

(3)加油时遇到明火;

(4)加油站附近使用乙炔和氧气(电)焊接时,未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5)加油站及设备设施未安装接地装置或失效。

2、加油站火灾爆炸危害危险性分析

企业设置有加油站,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油品使用量大,如

果加油站接地设施、消防设施不完善,遇到火源,有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可能。故加油站火灾爆炸危害也是企业的危险、危害因素之一。

(五)火灾

企业火灾主要是加油站及场区其他可燃物、电气设备等受到外来热源(如照明、明火等)的作用而形成的火灾。可能发生火灾的地点为:加油站、变压器、配电室及生活办公区等。

1、火灾的后果

(1)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2)火灾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窒息中毒。

2、火灾发生的原因

(1)加油站油料泄漏,消防设施配备不足等,遇到明火引起的火灾;

(2)存在明火。冬天工作人员在禁止烟火处使用煤炉、电炉、灯泡取暖等违章作业,或电焊、氧焊使用不当引起火灾;

(3)机械磨擦及物体碰撞产生火花引燃可燃物,引起火灾;

(4)雷电引起的火灾;

(5)电气设备引起的火灾。

3、火灾的危险性分析

该企业配电室有发生火灾的危险,如果配电室安全消防设施不到位、管理不尚或处理不当,则有可能造成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火灾。如果作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防火常识,部分岗位缺失、

安全管理水平低、措施不完善,所以,有发生火灾的危险,造成人员烫伤、烧伤和中毒窒息事故。故火灾危害是该企业又一危险因素。

(六)高处坠落

公司人员在检维修作业时,存在发生高处坠落;作业人员在工作面清理结块,如果防护设施不全,极易造成高处坠落而引起人员伤残或伤亡事故。

1、高处坠落的主要原因

(1)没有按要求使用安全带、安全帽或二人同时使用一条安全带;

(2)没有按要求穿防滑性能良好的软底鞋;

(3)高处作业时使用的安全保护装置不完善或在缺乏保护装置情况下违章进行作业;

(4)工作责任心不强,主观判断失误;

(5)工作人员疏忽大意,疲劳作业;

(6)高处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

(7)照明不良,工作环境恶劣;

(8)违章操作;

(9)在坠落危险地点没有醒目的警告或喷漆标志等。

2、高处坠落的危险性分析

企业存在落差较大的设备和平台,局部有高处坠落危险的地方没有安装防护栏、没有醒目的安全标志,设备的安全操作、维

护和管理措施也不到位,标志不明显。再加之生产场地部分设备距地面较高,在巡视或维修设备的过程中容易造成人员滑落。有发生高处坠落的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和人员的伤亡。所以,高处坠落也是该企业的危险之一。

物体打击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砸伤危险性,这些危险主要包括:在搅拌车清理结块过程中水泥结块掉落砸伤人员和设备;铲装过程中大块石头砸伤人员和设备;主机楼检维修工具、坠落物的砸伤等。

(七)电伤害

1、电伤害的后果

(1)人员电弧灼伤、触电死亡;

(2)电气设备如果长期过负荷运行,会产生大量热量,引发火灾事故;

(3)电气设备内部绝缘损坏,保护监测装置失效,将会造成火灾;

(4)雷电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等。

2、电伤害的产生原因

电伤害的产生的主要原因,除了环境恶劣的客观原因及设备缺陷、设计不周等技术因素外,大部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引起的,常见的有:

(1)使用绝缘不合格的电工工具;

(2)没有定期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使线路磨损、压破

绝缘层造成电气设备外壳带电,设备缺少漏电和接地保护等防护装置;

(3)带电进行检修、维护,绝缘胶鞋破损,操作者身体或工具碰到带电线路上;

(4)缺少标志或标志不明显,电气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漏洞;

(5)工作人员擅自扩大工作范围或非电工进行电器操作;

(6)在特殊工作场所不使用安全电压照明;

(7)电气作业裸露的带电体没有防护,在潮湿地区工作不穿绝缘鞋,无绝缘垫,无监护人;

(8)雷电保护设施没有或有缺陷;

(9)没有设置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如漏电保护、安全电压等)或安全措施失效;

(10)没有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和工作票制度。

3、电伤害的危险性分析

企业用电主要是搅拌机、机修、办公和生活照明等,防止生产生活用电造成的人员触电及其它用电事故的危险,将是企业的重点。

(八)粉尘危害

1、粉尘危害的后果

操作人员长期吸入含尘空气,就会造成肺部组织纤维化、硬化,丧失呼吸功能,导致尘肺病。粉尘还会引起刺激性疾病、急

性中毒或癌症。

2、粉尘危害的产生原因

粉尘危害主要是运输、装卸、搅拌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生产性粉尘。

3、粉尘危害的危险性分析

在高粉尘环境下作业,会造成操作失误,造成其他伤害事故。故粉尘危害是企业又一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

(九)其它危险和有害因素识别辨识与分析

1、噪声危害

噪声危害主要是露天采区在清理结块、铲装、运输过程中的噪声,噪声是生产过程中的一种职业危害。噪音危害的后果是操作人员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可能引起职业性噪声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等,同时也会使操作人员的失误率上升,降低劳动生产率,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严重的会导致事故发生。故噪音危害是企业的另一危险、危害因素。

2、.雷电

企业地理位置在夏季雷雨季节,较高建筑物、通讯设施等部位若避雷设施缺乏、失效以及不足等,可能发生雷电伤害事故,损坏建筑,伤害工作人员。

3、人的行为性危险

据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统计表明,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90%以上。美国工程师海因里希经过大

量的研究,认为存在着“88:10:2”规律,即在100起事故中,有88起纯属人为引起的,有10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只有2起是人难以预防的,即所谓“天灾”。同样,生产型行业80%以上的事故都是出于现场管理和职工违章造成的。

4、管理者素质及对安全的重视程度

公司生产技术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虽有从事安全生产的经验,但仍存在管理经验不足,故领导安全生产和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较弱。因此,管理者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也是引起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5、人的生理原因

主要是指职工的反应速度,手脚灵敏程度以及视力、体力等能否适应工作的需要。其中还有因长时间工作过度疲劳或者睡眠不足,身体欠佳等,在操作时表现为力不从心,失去配合,操作失误而造成事故。

6、人的素质原因

作业人员技术素质不高,操作技能差,缺乏安全意识,再加之工人为了自身经济利益而违章作业,给安全生产、改善安全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从而导致安全工作的恶性循环。

7、安全管理缺陷

如果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建立不全,人员配备不齐,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建立不全,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

位,安全管理人员经验不足,领导安全生产和处理露天矿事故的能力不强,管理者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违章指挥,安全防护设施、应急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缺陷等,都是引起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以上几危险,危险和有害因素在企业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虽然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一般不会造成重大事故,但却不能麻痹疏忽,而应防患于未然,积极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予以预防和控制。

四、重大危险源识别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其中生产场所是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而贮存区是指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本次评价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对该项目柴油进行辨识,结果如下:

该建设项目机动车辆使用的燃油大部分为柴油,但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其柴油不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申报的范围内。

由上可知,公司区域内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五、安全风险分级

结合相关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意见与企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企业无重大危险源,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无冲击地压威胁,无重大安全隐患,近3年来未发生伤亡事故,可认为安全风险为C 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