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2016重庆大学城乡规学考研真题总结及答案

1993-2016重庆大学城乡规学考研真题总结及答案
1993-2016重庆大学城乡规学考研真题总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3*10)

Eco-City: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的人类聚居环境。

邺城: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附近,漳河沿岸。东汉末年,曹操为加强其后方根据地所建。城市特征:1、平面呈横长方形,分区明确,前朝后市,统治阶级与一般市民严格分开。一方面继承了古代城郭的形制及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别,另一方面,分工更为明确,不像西汉长安及东汉洛阳,宫城被闾里包围或官民相参,而是严格分开,体现了等级的森严;2、整个城市布局体现了空间对称的艺术手法,道路正对城门,将中轴对称的手法由一般建筑扩大到建筑群,对后来影响很大,如唐长安;3、改正了东都洛阳的东西宫分置的不便,宫殿布局规整,前朝后寝。

精明增长: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人意识到其“郊区化”发展带来的问题:低密度的城市无序蔓延,人口涌向郊区建房。“吃掉”大量农田,城市越跑越远,导致能耗过多,上班路程太长等城市病接踵而来。而欧洲的“紧凑发展”却会许多历史城镇保持了其紧凑而高密度的形态,并被普遍认为是居住区与工作的理想环境,美国人因此取法欧洲,提出“精明增长”的概念。

旧城更新:

Space syntax:于1970年代由英国伦敦大学巴格特建筑学院比尔·希列尔(Bill Hillier)首先提出,如今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成熟的方法论、以及专门的空间分析软件技术。其主要思想:个体空间元素不能完全影响社会经济活动,而整体性的空间元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才是社会经济活动开展的空间因素,才是影响并决定社会经济现象的因素。这种空间分析方法常用于建筑与城市,跨越不同尺度,从单独建筑,到城市一片地区、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区域等。

Compatible city:

存量规划:

社区规划:

慢生活城市:

二、简述题

1、简述有机更新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简述现代城市规划与大数据的关系。

3、简述山地城市规划的方法。

三、论述题

1、论述人居环境科学思想内涵及其对当代城市规划的指导意义。

2、论述海绵城市规划思想对城市防灾的技术联系。

一、名词解释

Smart City:后城市化时代是城市社区规划理念,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基本原则是:强化社区意识,优先确保公共空间;确保地域特色,突出地域建筑的独特风格;减少对汽车的依赖,社区内任何一处距社区中心,均在步行5分钟可达的距离内;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尽可能地保留社区内自生的植物、创造地域的特色。

affordable house :即经济适用住房,是指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由城市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集资建房单位建造,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经济性和适用性的商品住宅。经济性,是指住房的价格相对同期市场价格来说是适中的,适合中等及低收入家庭的负担能力。适用性,是指在房屋的建筑标准上不能削减和降低,要达到一定的使用效果。经济适用房是国家为低收入人群解决住房问题所做出的政策性安排。Peter Hall:彼得霍尔爵士,1932年出生,英国城市地理学家,世界级城市规划大师。霍尔爵士几十年来,专注于大都会城市的规划,而他首先注意到二战以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一些世界大城市在世界经济体制中将担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着重对此类城市进行系统研究并出版了《世界城市》一书。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城市”概念的奠基人,首次对“世界城市”进行了诠释。现为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的规划教授。

后城市化:后城市化时代是城市社区规划理念,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基本原则是:强化社区意识,优先确保公共空间;确保地域特色,突出地域建筑的独特风格;减少对汽车的依赖,社区内任何一处距社区中心,均在步行5分钟可达的距离内;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尽可能地保留社区内自生的植物、创造地域的特色。

卫城:卫城:(Acropolis)氏族制时代希腊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通常位于城内高地或山顶,被视为神圣地段,建有宫殿、贵族住区、仓库、陵墓等,在贵族寡头专政的城邦里,神庙及其他建筑的规划构图,同自然环境不相协调,缺乏生气。至古典时期,随着平等、自由和民主意识的增长及城邦主义观念的增强,最终创造了以自由的、与居住环境和谐协调的圣地建筑群如雅典卫城。

人居环境科学:就是以人类居住的环境科学这二大领域范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是探索研究人类因各类生存活动需求而构筑空间、场所、领域的学问,是一门综合性的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动与以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物圈相联系,加以研究的科学和艺术。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其研究领域是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

广义建筑学:由两院院士、中国著名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泰斗吴良镛教授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建筑观,并成为当今乃至今后整个建筑业界发展的方向,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与作用。广义建筑学有别于传统建筑学,其核心是强调融贯的综合,并在综合的前提下以新的创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走向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融合,其知识结构是典型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是着眼于人居环境建设的建筑学。

精明增长: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人意识到其“郊区化”发展带来的问题:低密度的城市无序蔓延,人口涌向郊区建房。“吃掉”大量农田,城市越跑越远,导致能耗过多,上班路程太长等城市病接踵而来。而欧洲的“紧凑发展”却会许多历史城镇保持了其紧凑而高密度的形态,并被普遍认为是居住区与工作的理想环境,美国人因此取法欧洲,提出“精明增长”的概念。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新城运动:二战后,首先兴起于英国。实施的具体规划最早来自于二战结束前夕阿伯克龙比主持的《大伦敦规划》。从40 年代到70 年代,新城运动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6—1950),即战后重建时期;第二阶段(1950—1964),主要为解决因人口过多而带来的城市问题;第三阶段(1964 至70 年代以后),充分考虑城市活动主体——人的需求,以人的因素作为设计考虑的根本。新城运动对缓解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恶性膨胀带来的压力,改善居住环境,提高住房水平,优化城镇体系布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其后西方国家的郊区化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虽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遭受争议与批评,但新城运动仍不失为世界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史中的成功典范。

二、简答

1、门槛理论的内容与意义

2、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

3、生态城市的物质构成内容

三、论述题

1、《管子乘马》古代规划思想与山地城市规划思想的关系

2、门禁社区的城市规划意义和社会学利弊

2015(专)

一、名词解释

空间管制

产城融合

生态基础设施

雨水花园

生境

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凑城市的形态取决于城市中人口和建筑的密度,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主张人们居住在更靠近工作地点及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方。紧凑城市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功能紧凑、规模紧凑、结构紧凑。

二、简答

1、关于城乡规划是一种公共政策的理解

2、城市集中理论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3、欧斯曼巴黎改造的内容和意义

三、论述

1、试述生态智慧内涵以及在山地城乡规划中的应用

2、试述新型城镇化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意义与作用

2014 (学)

一、名词解释

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凑城市的形态取决于城市中人口和建筑的密度,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主张人们居住在更靠近工作地点及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方。紧凑城市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功能紧凑、规模紧凑、结构紧凑。

有机更新:由吴良镛教授提出,认为从城市到建筑、从整体到局部,如同生物体一样是有机关联、和谐共处的,主张城市建设应按照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肌理,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发展,不断提高规划设计的质量,使得城市改造区的环境与城市整体环境保持一致。

邺城: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附近,漳河沿岸。东汉末年,曹操为加强其后方根据地所建。城市特征:1、平面呈横长方形,分区明确,前朝后市,统治阶级与一般市民严格分开。一方面继承了古代城郭的形制及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别,另一方面,分工更为明确,不像西汉长安及东汉洛阳,宫城被闾里包围或官民相参,而是严格分开,体现了等级的森严;2、整个城市布局体现了空间对称的艺术手法,道路正对城门,将中轴对称的手法由一般建筑扩大到建筑群,对后来影响很大,如唐长安;3、改正了东都洛阳的东西宫分置的不便,宫殿布局规整,前朝后寝。

精明增长:

提姆加德:(Timgad)提姆加德,罗马帝国时期北非城市,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为典型的营寨城市。其布局按照罗马军队严谨的营寨方式建造而成。城市道路为方格网布局,两条相互垂直的大干道呈十字交叉,交点处为城市广场,建有凯旋门,凯旋门前有很长的列柱街,此外,城内还建有浴场、剧场等大型公共建筑。

柯布西耶:L .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运动与城市规划的激进分子与主将,是现代城市运动的狂飙式人物,毫无疑问,他也是影响现代建筑运动、现代城市规划的最重要的巨人,对于西方建筑与城市规划中“机械美学”思想体系和“功能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社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一定数量的人为主体构成和具有认同感的制度和组织完善的社会实体。按建设条件不同可分为新建住区和旧建住区,按住宅层数不同划分为地、多、中高、高层住区及各种层数混合修建的住区。

智能城市:

山地城市形态:

地方建筑学:最早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由芒福德提出,指主张吸收本地区民族的、民俗的风格,并体现出一定地方特色的建筑设计理论。主张建筑学的问题和发展要植根于本国、本区域的土壤,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此为基础,吸取外来文化精华,并加以整合,最终创造一个“和而不同”的人类社会。1999年《北京宪章》对其作了进一步阐述,提倡“现代建筑地区化,地区建筑现代化,殊途同归,推动世界和地区的进步与丰富多彩。”

二、简述题

1、两种中国传统城市规划思想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2、人居环境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3、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建设的异同

三、论述题

1、工业化和后工业化城市发展的特征,请结合我国经济发展谈中国城镇化面对的问题。

2、什么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对后世的城市建设和建筑发展的影响?

2014 (专)

一、名词解释

终身社区:它是一种提倡健康生活是新型社区模式,提供满足社区居民的商业配置,结合周边社区提供鼓励社交互动的场所空间,同时社区倡导安全绿色出行。看起来好像可以容纳从出生到老年的人群。

适应性管理:是由生态学家 C.S. Holling 和Carl J. Walters在20 世纪70 年代提出的。适应性管理通过科学管理、监测和调控管理活动来提高当前数据收集水平,以满足生态系统容量和社会需求方面的变化。它围绕系统管理的不确定性展开一系列设计、规划、监测、管理资源等行动,目的在于实现系统健康及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这种管理方式常被应用在澳大利亚和北美,最初被应用于渔业管理,随后被应用于IIASA。

绿色基础设施:绿色基础设施是指一个相互联系的绿色空间网络,由各种开敞空间和自然区域组成,包括绿道、湿地、雨水花园、森林、乡土植被等,这些要素组成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网络系统。该系统可为野生动物迁徙和生态过程提供起点和终点,系统自身可以自然地管理暴雨,减少洪水的危害,改善水的质量,节约城市管理成本。

碳足迹:它标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越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越多,"碳足迹"就越大;反之,"碳足迹"就越小。指的是由企业机构、活动、产品或个人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的集合。温室气体排放渠道主要有:交通运输、食品生产和消费、能源使用以及各类生产过程。通常所有温室气体排放用二氧化碳当量(CO2e)来表示。

低冲击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末由英国率先提出并开展了相关实践,其主旨是通过规划设计和技术手段收集、过滤雨水,控制雨水地表径流量,减少其对城市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从此使城市幵发区域尽量接近幵发前的自然水文循环状态,这是一种以生态系统为基础,从径流源头幵始的暴雨管理方法。尽管低冲击幵发模式最初提出的领域是城市雨洪管理,但随着其理论的成用与深化,已上升为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祌城市发展模式。

景观都市主义:景观都市主义把建筑和基础设施看成是景观的延续或是地表的隆起,将城市理解成一个生态体系,通过景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将基础设施的功能与城市的社会文化需要结合起来,使当今城市得以建造和延展。该主义是当今城市建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中心是强调景观是所有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的载体。

门禁社区:门禁社区发端于欧美,常见于城郊大型住区,通常是富裕阶层的住区和豪华别墅区。西方的门禁社区通常规模较大,内部提供一系列便民设施。它从诞生伊始就伴随着社会争议,指斥其加剧了社会阶层的隔离,外化贫富差距的矛盾,并且由于自成系统,弱化了住区与城市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降低了城市活力。因此,此类住区并不适宜在城区内大量使用。在我国,出于对安全问题的考量,门禁社区的已广泛应用于城市住区之中,并且历经了单道门禁社区、双道门禁社区和院落门禁社区的发展。

城市意向:作者凯文林奇,西方城市设计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的著作,认为城市美不仅要求构图与形式方面的和谐,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人的生理、心理的切实感受,提出“城市认知地图”概念,强调路径、边界、区域、节点、标志来阻止人们对城市的意象体系;从人的环境心理出发强调城市结构和环境的可识别性,以及可意向性,使城市结构清晰、个性突出,而

且使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人都能接受,不同于传统城市设计的精英意识和傲慢的姿态,这种独特的城市设计思想在于它真正关注人的心理感知,重视人的切实需求,体现人本主义的规划原则。

场所理论:场所是指由特定的人或事所占有的环境特定部分,不仅具有实体空间的形式,而且还有精神上的意义,当空间中的一定社会、文化、历史事件与人的活动所在的地域特定条件发生联系时,也就获得某种文脉意义,空间也成为“场所”。场所具有占有性、非空间性、随机性,与空间这一概念不同在于场所强调物体或人对环境特定部分的占有,以满足人对场所的社会使用要求,而空间是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互相关系形成,具有抽象概念。

慢行交通:指的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来缓解交通拥堵现状,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从而营造舒适、安全、便捷、清洁、宁静的城市环境。“步行+自行车+公交”,不是简单的“复活”,而是细分出行方式、彰显以人为本、兼具生态文明的举措。

二、简述题

1.简述生态城市的内涵及《联合国生物圈计划》中的生态规划原则

2.简述城市精明增长与增长管理主旨在山地城乡规划中的要义

3.简述新城市主义的主要观点

三、论述题

1、山地生态系统特征及其对山地城乡规划的影响

2、论述城乡规划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作为

2013 (学)

一、名词解释

四水贯都:北宋都城开封,城内河道众多,成为城市的重要经济命脉,城墙外各有护城河一道,其中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通过护城河相互沟通,使得河道在城内作为运输通路,便于将东南方粮食和物资运入城内,史称四水贯都。

坊里: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呈正方形或矩形,面积为30—80 公顷不等,夜间实行宵禁,管制严格。坊里内有街巷,四周围以坊墙,坊墙封闭或定时启闭。坊里制于唐代发展至顶峰,至宋坊里制逐渐瓦解,向街巷制转变。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在适应、改造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复合而成。

有机更新:由吴良镛教授提出,认为从城市到建筑、从整体到局部,如同生物体一样是有机关联、和谐共处的,主张城市建设应按照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肌理,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发展,不断提高规划设计的质量,使得城市改造区的环境与城市整体环境保持一致。

城乡统筹:指要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筹划、通盘考虑。要把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解决。既要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发挥工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又要发挥农村对城市、农业对工业的促进作用,形成协调发展、良性互动的新型城乡关系。既不能以忽视“三农”、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的利益为代价发展工业化、城市化,也不能单纯理解为是将经济社会资源从偏向城市转为偏向农村,而是要着眼于在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框架下合理配置城乡资源。统筹城乡发展在客观上要求我们把工业与城市的现代化、农业农村和农

民的现代化整合为同一个历史过程。

中心地理论:1933 年,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提出,是关于一定区域内城市和城镇的职能、大小与空间结构分布的学说,即城市的“级别规模”学说或城市的区位理论。其要点是从行政管理、市场经济、交通运输等三方面对城市的分布、等级规模和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提出理想的正六边形城市体系模式。理论还强调,处于中心地位的城市,主要应搞好自身的市政和社会基础设施,以影响和服务于次级中心与腹地。中心地理论被认为是本世纪人文地理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它是研究城市群和城市化的基础理论之一。

增长极核理论:

邻里单位理论:1929 年,由美国建筑学家佩里提出。旨在解决因大城市人口集聚而导致的房屋拥挤、居住环境恶劣和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佩里将邻里单位作为构成居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细胞,邻里单位以一个不被城市道路分割的小学服务范围作为基本空间尺度,讲求空间宜人景观的营造,强调内聚的居住情感,强调作为居住社区的整体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其规划思想为其后各国新城以及二战后若干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接受和发展。

紧凑城市:

广义建筑学:由两院院士、中国著名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泰斗吴良镛教授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建筑观,并成为当今乃至今后整个建筑业界发展的方向,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与作用。广义建筑学有别于传统建筑学,其核心是强调融贯的综合,并在综合的前提下以新的创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走向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融合,其知识结构是典型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是着眼于人居环境建设的建筑学。

增长极核理论:1955 年,法国经济学家F·佩鲁提出,其主要点是把工业等建设快速地在少数极核(一般指经济上能增长较快的城市)进行,以促使极核本身增长和首先繁荣,并企图以极核的影响来带动其附近地区的发展。其理论依据是模拟力场学说,认为经济活动的空间可看做由一些点(或称极核)所构成的力场空间,每个点都有其影响的范围,同时也是起集聚作用的核,这个点一方面可产生极化作用,吸引其腹地的资金劳力等,以加速集合本身的成长;另一方面,它们又具有波及效果,可以将成长中心的发展波及到腹地。增长极核策略对发展中心城市,争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在50—60 年代曾起过积极作用,至70 年代随着重大策略的转移,转为积极发展小城镇或小的极核,从80 年代开始,各发展中国家相继把重点转向推动次级城市,主张把次级城市的发展规划建立在国土规划的基础上,完善中心地理论,将全国分成若干区域,于区域内选择或布置次级城市作为发展的中心。

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凑城市的形态取决于城市中人口和建筑的密度,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主张人们居住在更靠近工作地点及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方。紧凑城市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功能紧凑、规模紧凑、结构紧凑。

二、简述题

1、简述中世纪欧洲城市的空间组织形式

2、简述《北京宪章》中的建筑科学观

3、简述《雅典宪章》中对城市功能的定义

三、论述题

1、论述《人居环境科学导论》中五个系统的主要内容

2、论述“田园城市”理论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2013 (专)

一、名词解释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TOD 模式:即“公交主导发展模式”,主张以公共交通为导向,是规划居住区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主张通过采用道路网格化、功能混合使用、适宜的开发密度、居住区的步行可达、设施的开放等方式以改变传统的以汽车使用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瓮城:古代城市主要的防御设施之一。是为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瓮城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瓮城城门通常与所保护的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进攻。

城市内部交通:是连接城市各个组成部分的各类交通的总称。城市内部交通主要包括轨道交通、道路交通、和水上交通等,其中道路交通是主体。其主要特点有:构成复杂,交通工具种类多,速度差别大;吸引点多,分布面广,流向复杂;变化大,交通流的规模、路线和时间变动性大,一定的规律性。

新城市主义:指20 世纪90 年代初提出的关于城市规划的新的城市设计运动。基于缓解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城市出现的市郊不断蔓延、社区日趋瓦解等诸多矛盾,1990 年代后,新城市主义提倡“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以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其思想内涵为:提倡创造和重建丰富多样的、适于步行的、紧凑的、混合使用的社区,对建筑环境进行重新整合,形成完善的都市、城镇、乡村及邻里单位。

郊区化:始于19 世纪中叶的欧洲。由于城市中心区地租昂贵、人口稠密、交通拥挤、环境恶劣,形成巨大的推动力,促使城市中心区人口、产业外迁,形成相对中心区而言的城市离心化现象。20 世纪50 年代以来,西方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城市掀起了一次又一次郊区化浪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新现象,郊区化与城市化的进展相适应,是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产物。

城市美化运动: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一般主要指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欧美许多城市中针对日益加速的郊区化倾向,为恢复市中心的良好环境和吸引力而进行的景观改造活动。特别是在美国形成的城市美化运动催生了后来景观建筑学、园林规划和城市绿地规划的兴起与发展。(其中在城市美化运动中作出最重要贡献的是奥姆斯德,他于1959 年在纽约建设了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城市开敞空间——纽约中央公园,改善了城市机能的运行,开创了促进城市中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新纪元。)城市美化运动期望通过一种新的物质空间形象和秩序,以恢复城市中由于工业化的破坏性发展而失去视觉美与和谐生活,创造或改进社会的生存环境。

城市形态:指一个城市的全面实体组成,或实体环境以及各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和形成。广义上可分为有形形态和无形形态两部分。前者主要包括城市区域内城市布点形式,城市用地的外部几何形态,城市内各种功能地域分异格局,以及城市建筑空间组织和面貌等。后者指城市的社会、文化等各无形要素的空间分布形式,狭义上城市形态一般指城市物质环境构成的有形形态,同时也是城市无形形态的表象形式。

雅典宪章:1933 年,CIAM 召开第四次会议,主题为“功能城市”,大会通过由勒·柯布西

耶起草的《雅典宪章》。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当时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其核心是提出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雅典宪章》被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大纲指出现代城市应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应该科学地制定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大纲适应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给城市带来的变化,敢于向陈旧的传统观念提出挑战,因而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大纲的一些基本论点,至今仍有重要影响。邻里单位:1929 年,由美国建筑学家佩里提出。旨在解决因大城市人口集聚而导致的房屋拥挤、居住环境恶劣和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佩里将邻里单位作为构成居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细胞,邻里单位以一个不被城市道路分割的小学服务范围作为基本空间尺度,讲求空间宜人景观的营造,强调内聚的居住情感,强调作为居住社区的整体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其规划思想为其后各国新城以及二战后若干城市的规划建设中接受和发

展。

二、简述题

1、中国古代都城建设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城乡规划体系的构成内容

3、历史街区更新改造的重点内容

三、论述题

1、论述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

2、论述人居环境科学的主要内容

2012

一、名词解释

区域规划: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对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国民经济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城市安全系统:指城市在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文化、人体健康以及资源供给等方面保持的一种动态稳定的状态和对城市灾害的一种抵御能力。是城市政府为保护社会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公共设施的稳定运行,预防和控制各种重大灾害、事故和事件的发生,坚守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稳定社会发展而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具体来讲是城市及其公众、财产、城市生命线、公共设施、金融经济等系统的安全。城市安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安全就不可能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门槛理论:对城镇与工业区发展规模进行经济论证及其基本建设投资进行计量分析的一种理论。20 世纪50 年代产生于波兰,因采用控制论、信息论和电子计算机等先进科学技术,门槛理论应用范围广泛。在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和工业区规划中,多用于分析、认识城镇发展进程,研究铲平“门槛”(化整为零进行投资)或避免跨越“门槛”、控制城镇发展规模对策,以及“门槛”投资与相应规模不同方案比较。

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书中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以及按照封建等级、级别的不同确定不同城市在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级别差异,此外还有关于城外的郊、田、林、牧地的相关关系的论述。周礼·考工记》记述

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有机疏散:1918 年,由芬兰建筑师沙里宁提出,旨在缓解城市机能过于集中所产生的弊病,为西方近代衰退的城市找出一种改造方法,使城市逐步恢复合理的秩序。认为城市作为一个有机体,是和生命有机体的内部秩序一致的,不能任其自然地凝成一大块,而要把城市的人口和工作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的地域上去;重工业不应安排在中心城市的位置,轻工业也应疏散出去,腾出来的大面积用地用以开辟绿地,有机疏散理论对其后特别是二战后欧美各国改善大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问题、尤其是通过卫星城建设来疏散、重组特大城市的功能与空间,以至大城市向城郊疏散扩展的工作均起着重要的影响。

旧城保护:

现代建筑学派:又称现代主义建筑或现代派建筑,指20 世纪初至20 世纪60 年代末,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以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等为代表,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他们明确提出“为大众服务”的概念,希望通过新的建筑设计来改善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建立良好的社会,促进社会正义。其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

《雅典宪章》:1933 年,CIAM 召开第四次会议,主题为“功能城市”,大会通过由勒·柯布西耶起草的《雅典宪章》。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当时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其核心是提出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雅典宪章》被称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大纲指出现代城市应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应该科学地制定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大纲适应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给城市带来的变化,敢于向陈旧的传统观念提出挑战,因而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大纲的一些基本论点,至今仍有重要影响。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交通、给水排水、能源、通信、环境、防灾等综合设施,对于城市的生产、生活和安全的保障,城市的效率与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城市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二、简答题

1、简述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关系

2、简述《北京宪章》的基本内容构成和世界影响

3、简述生态城市的物质构成内容

三、论述题

1、论述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支撑方向及内容

2、论述山地人居环境学“三位一体”关系的空间意义和理论价值

2011

一、名词解释

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书中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以及按照封建等级、级别的不同确定不同城市在用地面积、道路宽度、城门数目、城墙高度等方面的级别差异,此外还有关于城外的郊、田、林、牧地的相关关系的论述。周礼·考工记》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

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城市过境交通:不以本城市为目的,只是通过该城市的交通流。因为这种交通的起讫点不在城市内,故在通过城市时,应尽可能避免穿过该市中心区。通常以环状道路结合交通管制绕行,无法绕行时,有时用地下或者高架道路穿过市中心区。

城市安全:指城市在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文化、人体健康以及资源供给等方面保持的一种动态稳定的状态和对城市灾害的一种抵御能力。是城市政府为保护社会公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公共设施的稳定运行,预防和控制各种重大灾害、事故和事件的发生,坚守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稳定社会发展而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具体来讲是城市及其公众、财产、城市生命线、公共设施、金融经济等系统的安全。城市安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安全就不可能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雅典卫城:遗址位于今雅典城西南,希波战争后历经40 年重建而成,为当时的宗教圣地和公共活动场所,也是雅典全盛时期的纪念碑。卫城建于陡峭的山丘上,现存主要建筑物为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庙、胜利神庙以及卫城山门。卫城发展了民间圣地建筑群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同时照顾山上山下的观赏。建筑物为三向量的实体,建筑布局非简单轴线关系,而是处于空间的关键位置,其视觉观赏均是按照祭祀雅典娜大典的行进过程来设计。

city plan 和city planing:城市规划指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前者强调规划的目的性,后者则强调规划持续、动态的过程。

人居环境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与其生存环境之间构成关系的科学。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其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可观规律,从而能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奥斯曼计划:拿破仑第三时期,由塞纳区行政长官欧斯曼主持巴黎改建,旨在缓解城市迅速发展与其相对滞后的功能结构之间的尖锐矛盾。改建既有功能要求,又有改造市容、装点帝都的艺术要求;此外还有政治目的(即从市中心区迫迁无产阶级,改善巴黎贵族与上层阶级的居住环境,扩宽大道,疏导城市交通,消灭便于革命者进行街垒战斗的狭窄街巷,把便于炮队与马队通行的大道联通各个角落,有利于统治者调动骑兵炮兵,发挥火器的作用,以镇压起义者)。改建重要内容是完成巴黎“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重视绿化建设,修筑大面积公园;提出市中心分区理念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促进城市近代化,如建造完善的地下排水管道系统等。但改建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的要求,如城市贫民窟问题、对因国内和国际铁路网的行程而造成的城市交通障碍等。后世对欧斯曼“外科式手术”的改建思想与手法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其大胆的改革措施和城市美化运动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巴黎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最近代化的城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机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二、简答题

1、简述欧洲中世纪后的城市变化关系?

2、简述中国古代传统城市的格局特征?

3、简述“花园城市”思想中的社会学思想?

三、论述题

1、从“广义建筑学”到“人居环境学”学术思想的新发展?

2、论述《雅典宪章》中城市规划思想的现实意义?

2010

一、名词解释

城镇化:又称都市化、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农业人口不断减少、非农业人口不断增加);产业结构的转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由比较分散的、低密度的居住形式转变为较集中成片的、密度较高的居住形式,从与自然环境接近的空间形态转变以人工环境为主的空间形态)。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通常用城镇化水平来表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都城:指封“邑”之城,大城为“都”,小城为“邑”。古代指国家(含诸侯国)的首都或较大的城市。后人又称国都为都城。多为古代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军事中心,往往也是经济中心之一,大多按规划营建,遵照封建社会的城制及都城规划的传统,规模宏伟,布局严整,有几重城墙,为全国最高一级的政权机构所在地,与州城、府城、县城分别代表着不同级别的封建统治机构

城市热岛: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地区人口、建筑高度集中,基础设施、交通密集分布,大量的人为热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绿地减少等因素,使城市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在气温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热岛”现象。

元大都:元代都城,位于北京小平原,忽必烈命汉人刘秉忠主持规划建设。元大都规模宏大,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大城市。城市形制为三套方城,采用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传统布局手法。元大都的营建以《周礼·考工记》为规划指导思想,是“旁三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充分体现,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都城中最接近周礼城制的都城,其后被明清北京城继承并加以发展,最终奠定了近代北京城的雏形。

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一般包括通行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所需的道路宽度;敷设地下、地上工程管线和城市公用设施所需增加的宽度;种植行道树所需的宽度。

威尼斯宪章:又称《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1964 年5 月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通过,是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文件,是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第一个国际宪章,确定了文物建筑的定义及保护、修复、发掘的宗旨和原则,其指导意义延续至今。

历史文化街区:也称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街区。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历史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是为了在整体上保持和延续名城传统风貌。1933 年《雅典宪章》首次提出“历史街区”的概念。

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FAR),为一定地块范围内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容积率反映一定用地范围内建筑物的总量,是衡量土地使用强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陪都计划:《陪都十年建设计划》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迁回南京,当局针对战后重庆城市衰退、为安抚人心而进行的规划,也是重庆历史上第一次对未来城市建设所作的全面规划,但由于对人口主观臆测、生搬硬套国外的卫星城,邻里单位等理论而缺乏实际意义。

二、简述题

1、简述北京故宫城市轴线空间关系?

2、简述《北京宪章》中所体现的“人居环境科学”思想?

3、简述欧洲工业革命后城市规划所面对的问题?

三、论述题

1、论述西方“花园城市”思想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影响?

2、论述中国城镇化特点及其对世界城市化理论产生的贡献?

2009

一、名词解释

未央宫:西汉长安城宫殿,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利用一处秦代名长安宫扩建为长乐宫,后在其旁建未央宫,由杨城延主持修建,未央宫利用龙首山地形,因地制宜先建造前殿,舍弃以前将大殿建在人工夯筑的工程浩大的土台上的做法。

闾里:中国古代城市的居住区,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里四周有墙,每面有门,里内为排列整齐的住宅院落,里内设“弹室”,专管弹压平民,闾里属于严格管制的居住形式。

宇文恺:隋朝规划专家、建筑工程师,主持规划隋长安,东都洛阳二城,还从事过水利、长城、桥梁等方面的工程,也亲自设计过一些房屋。其主持修建的长安城不仅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城市,也是古代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长安作为我国严整布局的都城的典型,对后世的都城规划有着极其深远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同时也是当时国外一些城市建设效仿的范本。

平江图:为宋代平江(今苏州城)城市地图。系南宋绍定二年(公元1229 年)郡守李寿明主持刻绘。是中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古代碑刻城市地图。(《平江图》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地图的传统画法的基础上并加以创新,采取了平面与立面相结合的形式,兼顾了地图的平面精度和建筑物的立体效果。城市范围。道路河流。桥梁以及重要建筑物的位置相对准确,整个城市以及图内标列的位置,按一定比例绘成,具有很高的测绘水平。)这张宋代城市的实录,正确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是我们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九边重镇: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对长城的防守,在长城内侧修筑大量的军事卫所城市和边防城堡,并划分防区,形成长城沿线的“九边重镇”:辽东、蓟州、宣化、大同、山西、延绥、甘肃、宁夏和固原,是明朝同蒙古残余势力防御作战的重要战线。九边重镇的城市多数为边境地区的中心,除军事防御职能外,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政治、经济职能。

广义建筑学:由两院院士、中国著名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泰斗吴良镛教授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建筑观,并成为当今乃至今后整个建筑业界发展的方向,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与作用。广义建筑学有别于传统建筑学,其核心是强调融贯的综合,并在综合的前提下以新的创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走向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融合,其知识结构是典型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是着眼于人居环境建设的建筑学。

维特鲁威:古罗马建筑师,其著作《建筑十书》是古罗马建设辉煌的历史总结。该书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和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筑经验。在城市建设上,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维特鲁威继承了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和有关城市规划的理论,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对其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增长极核理论:1955 年,法国经济学家F·佩鲁提出,其主要点是把工业等建设快速地在少数极核(一般指经济上能增长较快的城市)进行,以促使极核本身增长和首先繁荣,并企图以极核的影响来带动其附近地区的发展。其理论依据是模拟力场学说,认为经济活动的空间可看做由一些点(或称极核)所构成的力场空间,每个点都有其影响的范围,同时也是起集聚作用的核,这个点一方面可产生极化作用,吸引其腹地的资金劳力等,以加速集合本身

的成长;另一方面,它们又具有波及效果,可以将成长中心的发展波及到腹地。增长极核策略对发展中心城市,争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在50—60 年代曾起过积极作用,至70 年代随着重大策略的转移,转为积极发展小城镇或小的极核,从80 年代开始,各发展中国家相继把重点转向推动次级城市,主张把次级城市的发展规划建立在国土规划的基础上,完善中心地理论,将全国分成若干区域,于区域内选择或布置次级城市作为发展的中心。

奥斯曼计划:拿破仑第三时期,由塞纳区行政长官欧斯曼主持巴黎改建,旨在缓解城市迅速发展与其相对滞后的功能结构之间的尖锐矛盾。改建既有功能要求,又有改造市容、装点帝都的艺术要求;此外还有政治目的(即从市中心区迫迁无产阶级,改善巴黎贵族与上层阶级的居住环境,扩宽大道,疏导城市交通,消灭便于革命者进行街垒战斗的狭窄街巷,把便于炮队与马队通行的大道联通各个角落,有利于统治者调动骑兵炮兵,发挥火器的作用,以镇压起义者)。改建重要内容是完成巴黎“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重视绿化建设,修筑大面积公园;提出市中心分区理念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促进城市近代化,如建造完善的地下排水管道系统等。但改建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的要求,如城市贫民窟问题、对因国内和国际铁路网的行程而造成的城市交通障碍等。后世对欧斯曼“外科式手术”的改建思想与手法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其大胆的改革措施和城市美化运动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巴黎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最近代化的城市。

《马丘比丘宪章》:1977 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在秘鲁马丘比丘召开并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马丘比丘宪章》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后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是继《雅典宪章》后对世界城市规划与设计有着深远意义的又一重要文件,是在新的背景下以新的思想方法体系来指导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马丘比丘宪章》是对前者的补充、发展与提升,它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强调规划的综合考虑与公众参与。

二、简述题

1、明清北京城对元大都的规划布局有何继承与改变?

2、上海近代史上有过哪三次城市规划?各有哪些主要内容?

3、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城市建设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何成就与局限?

4、兰斯塔德具有怎样的基本空间结构形式?它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试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理论与方法阐述你的见解,并各举出中国和外国的一个实

例予以具体评析?

2008

一、名词解释

工业化:通常指工业或第二产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工业化促进城市化,城市化随着工业化的出现而出现。

CBD:即中央商务区,指城市中商业和商务活动集中的主要区域。其概念最早产生于1923 年的美国。其后CBD 的内容不断发展丰富,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枢。CBD 是大城市中金融、贸易、信息高度集中,并附有购物、文娱、服务等配套设施的城市中综合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区。

历史街区:也称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街区。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历史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是为了在整体上保持和延续名城传统风貌。1933 年《雅典宪章》首次提出“历史街区”的概念。

大学园区:由许多大学聚集而成的相对集中和独立的城区,由于高校自身环境的发展及其集聚效应,使高校及周边区域形成一定规模的城镇,也称大学城或高教园区,统称为大学园区。园区一般配置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平江图:为宋代平江(今苏州城)城市地图。系南宋绍定二年(公元1229 年)郡守李寿明主持刻绘。是中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古代碑刻城市地图。(《平江图》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地图的传统画法的基础上并加以创新,采取了平面与立面相结合的形式,兼顾了地图的平面精度和建筑物的立体效果。城市范围。道路河流。桥梁以及重要建筑物的位置相对准确,整个城市以及图内标列的位置,按一定比例绘成,具有很高的测绘水平。)这张宋代城市的实录,正确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是我们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金中都:金国都城,金灭辽后,将都城迁至辽南京,改称中都。金中都参照宋代都城形制进行规划建设。两套方城,每边三门,城内中部偏西为皇城。道路从城门引伸直交,呈井字形。宫城南面中轴线长达 2 公里,沿轴线两旁布置官府寺庙。历代都城中轴线的布置在金中都得到进一步发展。规整的坊市制布局以及长巷式布局两种规划形式共同出现于一座城市之中,成为金中都规划的特点。

马丘比丘:1977 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在秘鲁马丘比丘召开并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马丘比丘宪章》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后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是继《雅典宪章》后对世界城市规划与设计有着深远意义的又一重要文件,是在新的背景下以新的思想方法体系来指导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马丘比丘宪章》是对前者的补充、发展与提升,它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强调规划的综合考虑与公众参与。

奥斯曼计划:拿破仑第三时期,由塞纳区行政长官欧斯曼主持巴黎改建,旨在缓解城市迅速发展与其相对滞后的功能结构之间的尖锐矛盾。改建既有功能要求,又有改造市容、装点帝都的艺术要求;此外还有政治目的(即从市中心区迫迁无产阶级,改善巴黎贵族与上层阶级的居住环境,扩宽大道,疏导城市交通,消灭便于革命者进行街垒战斗的狭窄街巷,把便于炮队与马队通行的大道联通各个角落,有利于统治者调动骑兵炮兵,发挥火器的作用,以镇压起义者)。改建重要内容是完成巴黎“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重视绿化建设,修筑大面积公园;提出市中心分区理念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促进城市近代化,如建造完善的地下排水管道系统等。但改建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的要求,如城市贫民窟问题、对因国内和国际铁路网的行程而造成的城市交通障碍等。后世对欧斯曼“外科式手术”的改建思想与手法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其大胆的改革措施和城市美化运动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巴黎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最近代化的城市。

坊里:中国古代城市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呈正方形或矩形,面积为30—80 公顷不等,夜间实行宵禁,管制严格。坊里内有街巷,四周围以坊墙,坊墙封闭或定时启闭。坊里制于唐代发展至顶峰,至宋坊里制逐渐瓦解,向街巷制转变。

人居环境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与其生存环境之间构成关系的科学。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其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可观规律,从而能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二、简述题

1、简述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

2、简述东西方城市轴线的差异?

3、简述《雅典宪章》对城市基本功能的表达?

三、论述题

1、论述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地区性特征?

2、评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在城市规划理论上的贡献?

2007

一、名词解释

阿房宫:秦代宫殿,遗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郊阿房村一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止叛乱,将各国富户集中在咸阳,在渭水南岸新建阿房宫,阿房宫规模宏大、穷奢极侈。阿房宫与渭水北岸宫殿群及咸阳城有大桥联系,有架空栈道链接各个宫殿,从阿房宫直至南面的终南山均为皇帝专用禁苑,其中尚分布不少离宫。

闾里:中国古代城市的居住区,里是一个封闭的居住单位,闾是里的门,里四周有墙,每面有门,里内为排列整齐的住宅院落,里内设“弹室”,专管弹压平民,闾里属于严格管制的居住形式。

平江图:为宋代平江(今苏州城)城市地图。系南宋绍定二年(公元1229 年)郡守李寿明主持刻绘。是中国最早、最详细准确的古代碑刻城市地图。(《平江图》继承中国古代城市地图的传统画法的基础上并加以创新,采取了平面与立面相结合的形式,兼顾了地图的平面精度和建筑物的立体效果。城市范围。道路河流。桥梁以及重要建筑物的位置相对准确,整个城市以及图内标列的位置,按一定比例绘成,具有很高的测绘水平。)这张宋代城市的实录,正确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的面貌,是我们研究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要依据,更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和建筑历史方面的珍贵资料。

刘秉忠:元代城市规划专家,以《考工记》中关于都城建设的营建思想规划并建设元大都。元大都规模宏大、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大都市,在此之前,曾受命主持规划元上都。九边重镇: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对长城的防守,在长城内侧修筑大量的军事卫所城市和边防城堡,并划分防区,形成长城沿线的“九边重镇”:辽东、蓟州、宣化、大同、山西、延绥、甘肃、宁夏和固原,是明朝同蒙古残余势力防御作战的重要战线。九边重镇的城市多数为边境地区的中心,除军事防御职能外,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政治、经济职能。

铁路附属地:俄国及日本在其管理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两侧取得的附属用地,拥有行政、驻军、警察等诸多种权利,中国在此区域内的主权受到限制。铁路附属地的性质类似租界,但范围远比租界大。

米列都城:古希腊时期按希波丹姆模式建造的城市,三面临海,四周筑以城墙,城市路网采用棋盘式布局,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开敞式空间呈“L”形,有多个广场。市场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附近,将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北街坊面积均较小。城市中心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其中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北、南为商业区,东南为主要公共建筑区。城市用地的选择适合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的要求。

维特鲁威:古罗马建筑师,其著作《建筑十书》是古罗马建设辉煌的历史总结。该书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和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筑经验。在城市建设上,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维特鲁威继承了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和有关城市规划的理论,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对其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奥斯曼计划:拿破仑第三时期,由塞纳区行政长官欧斯曼主持巴黎改建,旨在缓解城市迅速发展与其相对滞后的功能结构之间的尖锐矛盾。改建既有功能要求,又有改造市容、装点帝都的艺术要求;此外还有政治目的(即从市中心区迫迁无产阶级,改善巴黎贵族与上层阶级的居住环境,扩宽大道,疏导城市交通,消灭便于革命者进行街垒战斗的狭窄街巷,把便于炮队与马队通行的大道联通各个角落,有利于统治者调动骑兵炮兵,发挥火器的作用,以镇压起义者)。改建重要内容是完成巴黎“大十字”干道和两个环形路;重视绿化建设,修筑大面积公园;提出市中心分区理念以适应城市结构变化;促进城市近代化,如建造完善的地下排水管道系统等。但改建未能解决城市工业化提出的新的要求,如城市贫民窟问题、对因

国内和国际铁路网的行程而造成的城市交通障碍等。后世对欧斯曼“外科式手术”的改建思想与手法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其大胆的改革措施和城市美化运动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巴黎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最近代化的城市。

马丘比丘宪章:1977 年,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在秘鲁马丘比丘召开并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马丘比丘宪章》以《雅典宪章》为出发点,总结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后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和方法的演变,是继《雅典宪章》后对世界城市规划与设计有着深远意义的又一重要文件,是在新的背景下以新的思想方法体系来指导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马丘比丘宪章》是对前者的补充、发展与提升,它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过程,强调规划的综合考虑与公众参与。

二、问答题

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城市建设理论和实践方面有何成就和局限

2、上海近代史上有过哪三次规划?各有哪些主要内容

3、兰斯塔德具有怎样的基本空间结构形式?它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

4、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当代城市规划有什么现实指导意义

三、评析题

翻页下列短文,并评析其韵函的城市规划思想

上地方八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中地方百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下

地方百二十里,万室之国一,千室之都四;以上地方八十里,与下地方百二十里,通于中地方百里。《管子?乘马》

2006

一、名词解释

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包括流通、服务两大部门,指不生产物质产品、在再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

元大都:元代都城,位于北京小平原,忽必烈命汉人刘秉忠主持规划建设。元大都规模宏大,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大城市。城市形制为三套方城,采用宫城居中、中轴对称的传统布局手法。元大都的营建以《周礼·考工记》为规划指导思想,是“旁三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充分体现,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历代都城中最接近周礼城制的都城,其后被明清北京城继承并加以发展,最终奠定了近代北京城的雏形。

城市病: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人口过度集中而导致诸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供水不足、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秩序混乱以及物质能量流输出输入失衡、需求矛盾加剧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以及由上述问题引发城市人群易患的身心疾病。

住区:城乡居民定居生活的物质空间形态,是关于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居住及其环境的总称。从城乡区域范围来看,可划分为城市住区和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基地的住区及乡村住区。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凑城市的形态取决于城市中人口和建筑的密度,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主张人们居住在更靠近工作地点及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方。紧凑城市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功能紧凑、规模紧凑、结构紧凑。

卫城:卫城:(Acropolis)氏族制时代希腊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通常位于城内高地或山顶,被视为神圣地段,建有宫殿、贵族住区、仓库、陵墓等,在贵族寡头专政的城邦里,神庙及其他建筑的规划构图,同自然环境不相协调,缺乏生气。至古典时期,随着平等、自由和民主意识的增长及城邦主义观念的增强,最终创造了以自由的、与居住环境和谐协调的圣地建筑群如雅典卫城。

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

生态功能单位。

现代主义建筑:新建筑学派:又称现代主义建筑或现代派建筑,指20 世纪初至20 世纪60 年代末,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以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等为代表,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他们明确提出“为大众服务”的概念,希望通过新的建筑设计来改善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建立良好的社会,促进社会正义。其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

梁陈方案:1950 年 2 月,梁思成先生、陈占祥先生共同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设》,史称“梁陈方案”。方案秉持“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原则,为新中国首都作出全面、系统、科学的规划,该方案一方面考虑到旧城规划布局系统相对完整且密度较高,从整体保护的构思出发,建议把中央行政中心放到旧城西郊,做到新旧两全,既体现中华传统民族特征,又创造满足现代需要的时代精神,为北京城的可持续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提出平衡发展城市的原则,增进城市各个部分与就业的统一,防止跨区域交通的发生。主张离开旧城,新建行政中心,但方案最终未能被采纳。

广义建筑学:由两院院士、中国著名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泰斗吴良镛教授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建筑观,并成为当今乃至今后整个建筑业界发展的方向,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与作用。广义建筑学有别于传统建筑学,其核心是强调融贯的综合,并在综合的前提下以新的创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走向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融合,其知识结构是典型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是着眼于人居环境建设的建筑学。

二、简述题

1、简述中世纪时期欧洲城市的特征?

2、简述城市化过程中三个阶段的规律性?

3、简述居住区规划容积率与绿地率矛盾统一的关系?

三、论述题

1、论述中国传统城市平面布局的轴线作用,试举三个不同时代的城市为例分析?

2、评述欧洲工业革命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其利弊作用?

2005

一、名词解释

区划:指因不同的使用目的、使用方式,将城市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表达一定的用途、权属、性质或量值等。城市用地区划一般包括行政区划、用途区划、房地产区划、地价区划等。1916 年,美国成立首部区划法。1990 年代初,我国内地借鉴区划法的思想开始推行控制性详细规划。

绿地系统:是指城市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以各种类型的绿地为组成的,具有生态服务功能的绿色斑块、廊道、和大型绿地构成空间系统。广义的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城市绿地和水系,即城市范围内一切人工的、半自然的以及自然的植被、水体、河湖、湿地。狭义的城市绿地系统指城市建成区或规划范围内,以各类绿地构成的空间系统。城市绿地系统的职能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休闲娱乐要求、组织城市景观,美化环境和防灾避灾等。

过境交通:不以本城市为目的,只是通过该城市的交通流。因为这种交通的起讫点不在城市内,故在通过城市时,应尽可能避免穿过该市中心区。通常以环状道路结合交通管制绕行,无法绕行时,有时用地下或者高架道路穿过市中心区。

威尼斯宪章:又称《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1964 年5 月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通过,是国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文件,是关于保护文物建筑的第一个国际宪章,确定了文物建筑的定义及保护、修复、发掘的宗旨和原则,其指导意义延

续至今。

市政设施:一般指由政府、法人、或公民出资建造的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如城市道路(含桥梁)、城市轨道交通、供水、排水、燃气、热力、园林绿化、环境卫生、道路照明、工业、医疗、生活垃处理设备、场地等设施及附属设施等,广义的市政设施还包括教育、科研、卫生等部门。

米列都城:古希腊时期按希波丹姆模式建造的城市,三面临海,四周筑以城墙,城市路网采用棋盘式布局,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开敞式空间呈“L”形,有多个广场。市场及城市中心位于三个港湾附近,将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北街坊面积均较小。城市中心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其中东北及西南为宗教区,北、南为商业区,东南为主要公共建筑区。城市用地的选择适合港口运输与商业贸易的要求。

现代建筑学派:新建筑学派:又称现代主义建筑或现代派建筑,指20 世纪初至20 世纪60 年代末,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以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等为代表,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他们明确提出“为大众服务”的概念,希望通过新的建筑设计来改善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状况,建立良好的社会,促进社会正义。其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

陪都计划:《陪都十年建设计划》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迁回南京,当局针对战后重庆城市衰退、为安抚人心而进行的规划,也是重庆历史上第一次对未来城市建设所作的全面规划,但由于对人口主观臆测、生搬硬套国外的卫星城,邻里单位等理论而缺乏实际意义。

城市美化运动: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一般主要指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欧美许多城市中针对日益加速的郊区化倾向,为恢复市中心的良好环境和吸引力而进行的景观改造活动。特别是在美国形成的城市美化运动催生了后来景观建筑学、园林规划和城市绿地规划的兴起与发展。(其中在城市美化运动中作出最重要贡献的是奥姆斯德,他于1959 年在纽约建设了第一个现代意义的城市开敞空间——纽约中央公园,改善了城市机能的运行,开创了促进城市中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新纪元。)城市美化运动期望通过一种新的物质空间形象和秩序,以恢复城市中由于工业化的破坏性发展而失去视觉美与和谐生活,创造或改进社会的生存环境。

有机更新:由吴良镛教授提出,认为从城市到建筑、从整体到局部,如同生物体一样是有机关联、和谐共处的,主张城市建设应按照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肌理,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发展,不断提高规划设计的质量,使得城市改造区的环境与城市整体环境保持一致。

二、简述题

1、简述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关系

2、简述《雅典宪章》对世界城市规划的影响

3、简述生态城市的物质构成内容

三、论述题

1、论述《广义建筑学》理论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影响作用

2、从人居环境学观点论述山地城市“三位一体”关系的空间美学意义

2004

一、名词解释

步行空间:城市开放空间之一,是城市中专为行人活动设置的,不受汽车等交通干扰和危害的各类道路、广场用地的总称。步行空间由安全性、空间尺度、便利程度、景观等质量要素构成,反映了以人为主体的城市设计思想,旨在保证步行者的交通安全、便利和舒适。一般

可分为以自然环境为主以休闲活动为目的的步行空间和以人工环境为主以交通、购物、社交、娱乐为目的的步行空间,其具体形式包括步行街、广场、游步道,也包括建筑内部的过道、过廊等。

卫城:卫城:(Acropolis)氏族制时代希腊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通常位于城内高地或山顶,被视为神圣地段,建有宫殿、贵族住区、仓库、陵墓等,在贵族寡头专政的城邦里,神庙及其他建筑的规划构图,同自然环境不相协调,缺乏生气。至古典时期,随着平等、自由和民主意识的增长及城邦主义观念的增强,最终创造了以自由的、与居住环境和谐协调的圣地建筑群如雅典卫城。

有机更新:由吴良镛教授提出,认为从城市到建筑、从整体到局部,如同生物体一样是有机关联、和谐共处的,主张城市建设应按照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顺应城市肌理,采用适当的规模,合理的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发展,不断提高规划设计的质量,使得城市改造区的环境与城市整体环境保持一致。

北京宪章:1999 年 6 月23 日,国际建协第20 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一致通过了由吴良镛教授起草的《北京宪章》。宪章总结了百年来建筑发展的历程,并在剖析和整合20 世纪的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成就与问题以及各种新思路和新观点的基础上,展望了21 世纪建筑学的前进方向。面临新的时代,宪章认为,新世纪的特点和我们的行动纲领是:变化的时代、纷繁的世界、共同的议题、协调的行动。其中主体是关于传统建筑学走向广义建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出以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突破传统建筑局限,通过回归基本理论、寻求整合精神,建立“广义建筑学”的全新建筑学体系,从而为包括居住问题在内的人类21 世纪建筑学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科技与人文同步前进的崭新道路。

广义建筑学:由两院院士、中国著名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泰斗吴良镛教授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建筑观,并成为当今乃至今后整个建筑业界发展的方向,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与作用。广义建筑学有别于传统建筑学,其核心是强调融贯的综合,并在综合的前提下以新的创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走向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融合,其知识结构是典型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是着眼于人居环境建设的建筑学。

紧凑城市:是针对城市无序蔓延发展而提出来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凑城市的形态取决于城市中人口和建筑的密度,强调土地混合使用和密集开发的策略,主张人们居住在更靠近工作地点及日常生活所必须的服务设施的地方。紧凑城市是一种基于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城市精致发展的新思维,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功能紧凑、规模紧凑、结构紧凑。

城市绿化:指城市中栽种植物或利用自然条件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活动场地,美化城市景观的活动。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还原组织,城市绿化使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受到外来干扰和破坏而恢复原状的能力即还原功能。

卧城: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其特点是与母城或中心城市的空间距离较近,且位于通往母城的主要交通干线上,交通便利,多依赖于较高速度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等。其主要职能为居住,此外还拥有起码的生活福利设施,但缺乏产业职能,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极其有限。由于卧城规模小,职能有限,对母城依赖性强,同时增加了与市中心间的交通压力,故难以真正起到分散与控制大城市人口规模的作用。

城市社会学:起源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是社会学中最早的分支学科之一。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城市社会的应用性学科。具体来说,城市社会学是研究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研究城市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行为、社会问题、生活方式、社会心理、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

外语总结

20不用记,就会一万个单词 哈佛名师独创,无需死记硬背让你不知不觉听会单词,一分钟一个https://www.360docs.net/doc/b910349284.html, 英语词汇是英语翻译的基础,翻译一般会考查一词多义,考研的单词有时候不仅要知道第一个词的第一个意思,还要知道第五、第六个意思。应付考研翻译,比较常用的翻译技巧是添减词和词性转换。我们专门总结以下关于翻译时词语运用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 )专用术语与习惯用语 考生在做翻译题时,在理解和表达方面,一般应以意思通顺为主要目标,将要翻译的句子的几层主要意思通过比较通顺的中文表达出来即可,而不要拘泥于句子当中的个别词汇,以免耽搁太长时间,更不要见到生词就慌神,影响对整个句子的理解。遇到动词、形容词这种功能性词汇,可以根据周围语义关系对它的意思进行合理推测。 英译汉试题的文章很多与科技有关,科技术语出现得比较频繁。但考生专业各不相同,因此用十分地道的、专业化的语言将所给英文材料翻译成中文是不现实的。对于专用名词,一个值得推荐的翻译方法就是尽量按照字典意思直译,不要过度联想和发挥。人名、地名的翻译按照音译即可,不需要过多讲究。 一般的习语和惯用语意思固定,不需要看上下文,可以直接翻译。惯用语的掌握依靠平时积累,是词汇量记忆成果的直接体现。 例如:in general 一般来说,总而言之 for the better part of a decade 七八年来 2 )词类转换 词类转换指翻译过程中为了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表述方式、方法和习惯而对原句中的词类、句型和语态等进行转换。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不同,在翻译时有时需要进行词类转换。具体地说,就是在词性方面,把名词转换为代词、形容词、动词;把动词转换成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把形容词转换成副词和短语。 词类可根据词语在上下文中所起的作用进行转换,也可根据汉语表达习惯的要求进行转换,在实际操作中需变通处理、灵活掌握。下面提供词类转换的部分实例,以加强考生对词类转换的理解和应用。 名词转动词 Robots have found application for the exploration of the outer space. (机器人已经被用于探索外空间。) 名词转形容词

自考《外国法制史》历年真题名词解释汇总

外国法制史历年真题名词解释 2001年10月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圣训;是指穆罕默德本人的言行及默示,是伊斯兰法的基本渊源之一。其作用为补充《古兰经》,使之具体化。最权威的圣训汇编是《布哈里圣训实录》(或《穆斯林圣训实录》)等六大圣训集。 37.星宫法院;是公元16—17世纪英国设立的一种旨在惩治不驯服的贵族,镇压农民起义和反封建进步人士的专门法院。它是专制君主行使专制权力的工具,审断案件往往任意枉法,以严刑拷问和秘密审讯为特征。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伊始的1641年,星宫法院被废除。 38.“二重内阁”;是19世纪末日本帝国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即军部权重势大,独立行使军权,成为超内阁的最重要的国家机关。“二重内阁”反映出日本帝国国家制度中的军事性和封建性,对后来日本走上对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有重大影响。 39.法律重述;是经综合整理后由美国法学会编纂出版的判例法汇编。它将那些尚有适用价值和效力的普通法原则和规范加以重新阐明,并以法典形式编纂成册。法律重述的出版使复杂的普通法得到简化和系统化,方便了司法者的运用。 40.魏玛宪法;是1919年德国制定的现代资产阶级的第一部宪法。它以专章规定“经济生活”,以“经济宪法”而著称;同时列举了较多的公民权利并标榜社会主义原则。魏玛宪法对现代资产阶级宪法具有深远的影响。 2002年1月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物权;是指除自由人以外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东西,有时又指对人们有益的、能满足需要的东西。 2.圣训;是先知的言行及默示,是仅次于《古兰经》的伊斯兰法的基本渊源。 3.军部;是指直隶于天皇的参谋本部、海军司令部、内阁中的陆军省和海军省四个机关的总称。 4.统一商法典;是普通法系中一部具有美国特色的商法典,它是在综合过去诸单行商事法规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当时通行的商业判例法而制定出来的,是历史传统和现实需要结合的产物。 2004年10月 36.蛮族法典;是西欧中世纪初期各日耳曼王国编纂的法典的总称,因日耳曼人称为“蛮族”而得名。内容为各日耳曼部族的习惯的记载,是日耳曼法成文化的产物,包括《撒利克法典》、《伊尼法典》等。37.《大宪章》;是英国中世纪最重要的一部制定法,内容广泛,涉及国王同贵族的关系,等级制、不动产法、债务关系、刑法、诉讼法和城市自治等,使国王权利受到许多限制。由于《太宪章》宣布,未经“全国公意”不得征税,非经合法裁判不得逮捕、监禁、放逐及没收财产等等,以后曾被资产阶级利用来作为反封建斗争的武器,并被确认为英国最重要的宪法性文件之一。 38.私犯;包括对物和对人两种。对物私犯指非法损害或破坏他人的财产,如杀害他人的奴隶、牲畜以及毁损其它物件,加害者要赔偿受害者的损失。对人私犯指加害他人的身体或用语言、文字侮辱他人名誉的行为。 39.美国《邦联条例》;是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文件,于l777年颁布。规定美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邦联,各州保留主权,国会(邦联的最高权力机关)的权力主要是处理对外事务和洲际事务。l787年被美国联邦宪法所取代。

自考马概真题及答案

自考马概真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JINGBIAN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元论B?二元论 C.唯物论D.唯心论 3?列宇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D A?生命物质的共性B?自然物质的共性 C.有形物质的共性D?一切物质的共性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D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C A?逻辑分析法B.阶级分析法C?矛盾分析法D?精神分析法 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B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D.对立统一的原理 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B.相互依存的关系 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8?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B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归纳、综合 D.识记、联想、假说 9?真理的发展是一个D 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B 亠一切从实际出发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B 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 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 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 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 A?经济关系B?政治关系C?思想关系D?血缘关系 1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C A?艺术B?宗教 C?政治D?哲学 14?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D

2019-2019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试题共10页word资料

1990中外建筑史 一、解释名词(15分) 1、 CIAM——现代建筑师国际会议,现代主义建筑师自发成立的以反折衷主义推广现代建筑理念的国际性民间组织。1928年成立于瑞士拉萨尔查兹,1959年解散,1933年提出雅典宪章,提出城市四大功能:居住、游憩、交通、工作。 2、哥特式——12世纪形成于法国,使用了尖券、尖拱、骨架券、飞扶壁、束柱、花窗 棂等,典型实例是巴黎圣母院。 3、风格派——1917年形成于荷兰,先出现于绘画,后影响建筑,或称新造型派,或新要素派,强调体形分解、线条、板面与色彩,强调构图韵律。 4、有机建筑——赖特把自己的建筑称做有机的建筑,有机建筑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建筑,它的目标是整体性,强调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在布局、材料、造型上与环境有机结合,在结构与材料上要表现自然本色充分利用质感。 5、隐喻主义建筑——体现象征主义,强调艺术造型和象征含义的建筑,产生于50年代。 二、试绘图说明西方古典柱式的特征、比例及对后来建筑设计有何影响?(15分)

三、试简要说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20分) 四、试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变化与特征,并举出其不同典型实例。(20分)答:中国古代城市的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手工业和商业、居民区。城市形态随三者的发展不断变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各种要素的分布还处于散漫而无序的状态,中间并有大片空白地段相隔,说明此时的城市还处于初始阶段。典型实例为河南偃师二里头的宫殿遗址。 第二个阶段是里坊制的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城市总体布局还比较自由,形式较为多样,有的是大城包小城,如曲阜鲁故都及苏州吴王阖闾故城,有的是二城东西并列,如易县燕下都故城。 第三个阶段是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三国时的曹魏都城——邺开创了一种布局规则严整,功能分区的里坊制城市格局,平面呈长方形,宫殿位于城北居中,全城作棋盘式分割,居民市场纳入这些棋盘格中组成“里”,这是前一阶段较自由的里坊制城市布局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的结果,这样,不仅各种功能要素区划明确,城内交通方便,而且城市面貌也更为壮观,唐长安城堪称是这类城市的典范。 第四阶段是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里坊制的城市模式宣告消亡,代之而起的是开放式的城市布局,典型实例为汴梁。 五、独乐寺观音阁在建筑和结构上有何特点,请予以介绍。(10分)

华侨大学 历年真题汇总+答案

中外建筑史 一名称解释: 四阿顶:(04) 即四面坡的庑殿顶,宋代称四阿顶,或称五脊殿。 举折: (04) 为取得凹曲屋面,需要相应地确定步架的高度。这种方法,宋《营造法式》中称为“举折” 步架: (04) 檩与檩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步架,宋代梁以步架数命名。 草架: (04) 收分:(04) 院落: (06) 模数: (06) 补间铺作: (07)宋代建筑位于两柱之间阑额上的外檐斗栱称补间铺作,即清代的平身科。补间铺作的数量,通常当心间用2朵。其他次、稍各间用1朵。各补间铺作的分布尽量使之间隔大体匀称。 藻井: (07) 是平棊向上凹入的部分,通常位于天花板的核心位置。常见的是八角形的“斗八藻井”,也有圆藻井,藻井的设置起到了烘托空间和强化空间重点的作用。减柱造: (07) 叠涩: (08) 以砖石层层向外出跳之法,用于砖石建筑的出檐,或须弥座束腰上下枋的出跳。 普拍枋: (08)宋代建筑阑额与柱顶上四周交圈的一种木构件,犹如一道腰箍梁介于柱子与斗拱之间,既起拉结木构架作用,又可与阑额共同承载补间铺作,明清称为平板枋。

移住造: (08) 柱式: (04) 古希腊柱式源于木结构,建筑的改进集中于柱子、檐部与基座以及各 个构件本身的处理,逐渐形成了稳定成套的做法,后被古罗马人称为“柱式”,所谓 柱式即决定古希腊建筑形式的柱子格式,是古希腊崇尚人体美的美学观点在建筑上的 典型反映。 帕拉提奥母题: (04)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帕拉帝奥大胆创造的一种券柱式。具体 做法是在每间中央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券脚落在两个独立的小柱子上,上面架着额 枋,小额枋之上开一个圆洞,每开间里有3个小间。构图特点:虚实互生、有无相成; 方的、圆的对比丰富;小柱子与大柱子也形成了尺度的对比,映照着立面的雄伟。后 常常被引用,不过适应性较小。代表:圣马可图书馆二楼立面、巴齐礼拜堂内部侧墙。 帆拱: (04) 拜占庭时期为解决在平面上盖穹顶的几何形状承接过渡问题的做法。其做法是在在4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4边(发券),在4个券之间砌筑以方形平面(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4 个券的顶点之上作水平切口,水平切口和4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4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圣索菲亚大教堂使用了帆拱。 成就:1.把顶的重量传递给四角,摆脱承重墙,空间不封闭,平面灵活多变。 2.方形平面做圆形穹顶 3.在穹顶的统帅下完成了集中式构图。 巴西里卡: (04) 水晶宫: (04) 博览会展览馆,1850年建于伦敦海德公园,外形为梯形长方体,征集方案要 求一年内完成,因博览会结束时能搬走,园艺师J·帕克斯顿采用“植物温室”构造 方式,完全采用铁和玻璃建造,不到半年装配完成,博览会后拆掉。

2016年广州大学建筑学考研真题

一、说出下列建筑的设计者 1、日本东京代代木体育馆:丹下健三 2、德国斯图加特新美术馆:詹姆斯·斯特林 3、香港汇丰银行新楼:诺曼·福斯特 4、美国纽约环球航空公司航空站:沙里宁 5、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伍重 6、美国纽约古根汉姆博物馆:赖特 7、美国纽约西格拉姆大厦:密斯凡德罗 8、美国洛杉矶格蒂中心:迈耶 9、中国南京中山陵:吕彦直 10、中国北京香山饭店:贝聿铭 二、填空 1、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是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2、古希腊石造的大型庙宇的典型形制是围廊式,因此,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决定了庙宇的面貌 3、作为意大利中世纪最重要的建筑群之一的比萨主教堂,属于罗曼风格。由比萨主教堂、钟塔和洗礼堂组成。 4、威尼斯总督府是欧洲中世纪最美丽的建筑物之一,其主要成就在于南立面和西立面的构图,其墙面处理显然受到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影响 5、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是罗马的坦比哀多,设计者是伯拉孟特。这是一座集中式的圆形建筑物,周围有一圈多立克式的柱廊。 6、15到16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建筑成就最高,在西欧占据了主导地位,16世纪后半逐渐衰落,转向一个天主教反改革运动的时期,产生了巴洛克建筑。法国的宫廷文化也于此时形成,为军权服务的古典主义建筑成为欧洲新教国家的正宗,严谨的古典柱式重新成为控制建筑布局和构图的基本因素。 7、柯布西耶所说的居住的机器,其追求的并非机器般的功能与效率,而是机器般的造型,这种艺术趋向被称为机器美学。 8、中国最早使用榫卯结构的实例可以追溯到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9、陵邑制出现在我国的汉代。 10、周礼考工记中的营国制度对都城的要求是: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11、清代宫廷工匠中专门制作模型的家族被称为:样式雷 12、明十三陵最大陵是永乐帝长陵 13、用四个字概括中国古代造园选石之法:瘦、透、漏、皱。 14、我国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是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三、绘图题 1.宋式单勾栏立面 2.穿斗式木构架 3.天坛祈年殿 4.六分拱顶(仰视) 5.帕拉迪奥母题 6.朗香教堂平面

外总历年真题总结

外科学总论历年试题 (这么多考试,我总感觉越到后面越没有人在98发回忆题……) (所有课程中,一年不落的回忆题只有局……) ——by 大师兄一、13级试题 1)选择题,都是中文的,大部分题库里都有,没有的大概是(低渗性缺水时细胞内外液的丧失情况、低钾性代碱时钾浓度和代碱的关系以及钾在胞内胞外的移动方向,显微外科最新流行的用来吻合血管的方式,显微外科中用来夹持组织和缝线打结的器械) 2)填空题,均中文,大部分题库里有,没有的是腰麻后头痛是———性头痛。 3)名解,英文题目,回答无要求,考了肿瘤、疖(号称JJJJ的我竟然没有想到!不服!)、创伤、休克肿瘤:机体细胞在各种始动和促进因素作用下产生增生和异常分化所形成的新生物。 疖furuncle: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创伤:机械力作用于人体导致组织连续性被破坏和功能障碍 休克shock:循环血量减少和组织灌注不足导致的细胞缺氧和功能损伤的综合征。 痈carbuncle:多个相邻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急性蜂窝织炎acute phlegmon/cellulitis: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脓肿abscess:急性感染后,组织或器官内病变组织坏死、液化,形成局部脓液积聚,并有一完整脓壁时,称为脓肿。 4)简答,四题,题库中都有,今年的是局麻药毒性反应的解救,休克的综合治疗,等渗性缺水的原因和治疗原则,不利于损伤修复的因素 二、12级试题 无 三、11级试题 无 四、10级试题 选择是坑,说多了都是泪 填空题库都有 名解:创伤择期手术 SIRS 水中毒 大题:treatment of shock;整形外科的应用(①断肢(指)再植②吻合血管的组织移植③吻合血管的足趾移植再造指或手指④吻合血管的移植重建食⑤周围神经显微修复⑥显微淋巴管外科⑦小管道显微外科⑧吻合血管的小器官移植);principle treatment of tetanus(清理伤口;中和游离破伤风外毒素;使用抗生素(青霉素);控制和解除肌痉挛;保持气道通畅;支持治疗;加强护理(单人单间);cause of toxicity under local 麻醉 ... (当然了,名解,大题都是英文出题中文作答) 五、09级试题 1)选择题选择题小坑不断11个英文有题库中的英文题,有题库中翻译来的,更多的是没见过的……29个中文很多题库的maximum dosage of procaine? 尼玛波哥只知道lidocaine的好不好 external sternal defibrillation... 100/ 200/ 300 /400/ 500 ws 记的时候记成200-300ws 翻了下书答案是200ws。。。 破伤风气管切开的指征 procaine的最大用量 CVP低,BP低,说明? 电击除颤200ws 吻合小血管内膜?外膜?(想不起了)

大学毛概考试简答 论述题重点汇总(2020年九月整理).doc

简答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答:a、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c、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2、为什么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A、性质相同。都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B、作用、职能相同。都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C、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3、为什么必须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原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变。历史和现实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有助于把国家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

依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而采取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我国之所以采取这一制度,既是由我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和民族特点所决定的,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说和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和贡献。 4、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地位: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有巨大促进作用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和条件 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意义: ①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③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外操培训试题总结

汇东石化外操考试复习题 反应部分加热炉 加热炉是由烟筒、对流段、辐射室组成。 加热炉的三门一板指的是风门、油门、气门,一板指的是烟道当板。烟道当板的作用是调节炉子负压的。 防爆门的作用:当炉膛、烟道系统因各种原因引起爆炸时,自动打开,降低炉膛、烟道系统的压力,以避免或减轻炉膛、烟道系统的损坏。 (1)点炉前准备工作:(1)打开人孔进炉内仔细检查炉管,炉壁,火盆是否完好。(2)炉膛内杂物清理干净。(3)烟道当板开关(2)灵活,只是正确,防爆门,开火孔开关灵活。 (3)燃烧系统、进料系统检查: (4)燃料油、气是否引到炉前。(2)吹扫蒸汽是否引到炉前。 (3)炉子进料系统,阀门开度,法兰状况等。 (5)仪表检查: (6)炉体热电偶是否配齐,流量计,压力表是否安装好。(7)在室内手动操作DCS面板,检查调节阀开度情况,是否灵活好用。 (8)4、安全检查:

(1)引燃料气时,多有入炉手阀是否关严。 (2)消防器材和消防蒸汽是否配齐。(3)炉区内清扫干净,消防道路畅通。(4)防爆门灵活好用。 加热炉开工点火步骤: (1)检查炉子附属设备及仪表是否完好。(2)炉管试压,经验收合格方可使用。(3)检查火嘴是否畅通,阀门是否泄露。(4)清除易燃物准备好消防用具(5)启动燃料油泵,建立燃料油循环。(6)调节好烟道挡板开度。(7)准备好点火工具。(8)对流段炉管通蒸汽放空,辐射段炉管通氮气,对催化剂进行干燥提温。(9)引蒸汽脱水,炉膛用蒸汽吹扫。(10)引燃料气至燃料气缓冲罐,脱液加温至正常,燃料气引至炉前,先点长明灯,待长明灯燃烧正常后,开少量雾化蒸汽,适量开燃料油,如果点燃料气,则稍开燃料气阀门。 (11)调节风门、烟道挡板开度以及雾化蒸汽量,使火焰高度和颜色正常。(12)如果点火失败,应关闭燃料油,燃料气阀门,用蒸汽吹扫至烟囱冒蒸汽5分钟后,重新点火。 .加热炉气火变油火的准备工作 排凝:打开蒸汽进加热炉阀组处最低端放空阀,排净阀组阀组管线中的内漏凝结水;开雾化蒸汽管线在加热炉底部的排凝阀,放净管线内的积存水;开蒸汽吹扫管线并带走残余水(必须排净凝结水,否则点火雾化蒸汽带水,可使炉膛温度不稳定,烟囱冒黑烟)。 暖枪.排尽冷凝水后,开少量雾化蒸汽使燃料油火枪升温,防止温度过低使重质量油凝结堵塞(暖枪时,最好将火枪从加热炉底部抽出,防

2018毛概考试题目和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的是( ) 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刘少奇 2、明确提出“关于主观主义”的问题的文献是( ) A《古田会议决议》B《井冈山的斗争》C《反对本本主义》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毛泽东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的文章是(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井冈山的斗争》 C《反对本本主义》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4、毛泽东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系统哲学论证的著作主要有( ) A《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B《矛盾论》和《实践论》 C《论联合政府》和《反对本本主义》D《改造我们的学习》和《反对本本主义》 5、最早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阐述坚持实事求是重要性的是( )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 6、最早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进行马克思主义界定的文章是( ) A《反对本本主义》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改造我们的学习》D《新民主主义论》 7、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的标志是( ) A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遵义会议和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 C长征胜利结束和三大红军会师D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 8、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 ) A理论与实践的统一B政策和策略的统一 C民主和集中的统一D军事和政治的统一 9、党的思想路线得到重新确立的标志的会议是党的( )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一届六中全会C十二大D十二届三中全会

10、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特别强调了( ) 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与时俱进的重要性D求真务实的重要性 1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 12、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 ) A坚持纯洁性和增强战斗力的决定性因素B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C坚持民族性和增强凝聚力的决定性因素D坚持民主性和增强向心力的决定性因素 13、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14、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 ) A中国已经是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B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中国在国际上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D中国已经是一个全面的小康社会的国家 15、毛泽东一贯倡导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思想,他把这种“相联系”比喻成( ) A实事求是B有的放矢C洋为中用D实践出真知 16、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实践,实践的主体是( ) A人民群众B英雄人物C社会精英D劳苦大众 1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密切联系群众 1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密切联系群众 1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D密切联系群众

对外经贸历年考研真题总结

国际贸易 单选 99.1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称为() A净贸易条件B收入贸易条件C单项因素贸易条件D购买力平价 99.2WTO将服务分为()大类 A9B10C11 D12 99.3Leontief paradox是在验证()理论时提出的。 A绝对优势理论B比较优势理论C竞争优势理论D要素贸易理论 00.4李斯特提出的保护对象是() A农业B能与外国产品竞争的产业C不能与外国产品竞争的幼稚产业D传统工业 00.5世贸组织于()年建立并运行。 A1947B1993C1994D1995 00.6洛美协定是欧盟与()签署的特殊贸易优惠协定。 A非洲发展中国家B加勒比地区发展中国家C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发展中国家D南太平洋发展中国家 01.7既考虑到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变化,又考虑到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变化的贸易条件是()。 A收入贸易条件B单项因素贸易条件C净贸易条件D双项因素贸易条件 01.8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的关税是()。 A最惠国税B普惠税C特惠税D差价税 01.9普遍优惠制的三个基本原则是() A普遍的,非歧视的,互惠的B普遍的,附加条件的,对等的C普遍的,非歧视的,非互惠的D有选择的,附加条件的,对等的。 01.10欧盟对农畜产品征收差价税,按照()的差额征收。 A指标价格与进口价格B门槛价格与进口价格C指标价格与门槛价格D干预价格与进口价格02.11有效关税率代表着催()部分的有效保护。 A产品增殖B最终产品C原材料D中间产品 02.12政府机构在采购国务时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政策,属于() A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B进口押金制C进出口国家垄断D特许经营 03.13原产地规则指() A某一国家或地区为确定货物生产过程的最后生产地点而实施的普遍适用的法律 B某一国家或地区为确定货物的“国籍“而实施的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行政决定 C某一国家或地区为确定货物的原材料产地而实施的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行政决定 D某一国家或地区为确定货物的技术来源地而实施的普遍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行政决定03.14下列有关独家代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委托人在代理区域内,还可指定其他的一般代理人 B委托人要维护代理人的独家专营权,否则要承担违约责任 C委托人直接与代理区域内的客户订立合同时,代理人不能享受佣金 D独家代理只能用于商品买卖中,一般代理可用于其他业务。 多选 99.1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的《补贴与反补贴》中,将补贴分为() A禁止使用补贴B不禁止使用补贴C可申诉的补贴D不可申诉的补贴 00.2保护贸易的主要利益有() A增加国内就业B形成相互有利的国际分工C促进竞争,组织垄断D有利于贸易条件的改善

自考马概真题及答案教学教材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 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A. 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 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2.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 一元论 B.二元论 C.唯物论 D.唯心论 3. 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D A. 生命物质的共性 B.自然物质的共性 C.有形物质的共性 D. —切物质的共性 4.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D A.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5. 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C A.逻辑分析法 B.阶级分析法 C.矛盾分析法 D.精神分析法 6.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B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D.对立统一的原理 7. 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B.相互依存的关系 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8. 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B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归纳、综合 D.识记、联想、假说 9. 真理的发展是一个D 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10.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B A. —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B 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 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 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 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 12. 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 A.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 C.思想关系 D.血缘关系 13. 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C A. 艺术 B. 宗教

东南大学建筑学考研试题(DOC)

一、解释名词(15分) 1、CIAM——现代建筑师国际会议,现代主义建筑师自发成立的以反折衷主义推广现代建筑理念的国际性民间组织。1928年成立于瑞士拉萨尔查兹,1959年解散,1933年提出雅典宪章,提出城市四大功能:居住、游憩、交通、工作。 2、哥特式——12世纪形成于法国,使用了尖券、尖拱、骨架券、飞扶壁、束柱、花窗 棂等,典型实例是巴黎圣母院。 3、风格派——1917年形成于荷兰,先出现于绘画,后影响建筑,或称新造型派,或新要素派,强调体形分解、线条、板面与色彩,强调构图韵律。 4、有机建筑——赖特把自己的建筑称做有机的建筑,有机建筑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建筑,它的目标是整体性,强调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在布局、材料、造型上与环境有机结合,在结构与材料上要表现自然本色充分利用质感。 5、隐喻主义建筑——体现象征主义,强调艺术造型和象征含义的建筑,产生于50年代。 二、试绘图说明西方古典柱式的特征、比例及对后来建筑设计有何影响?(15分) 三、试简要说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20分) 四、试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变化与特征,并举出其不同典型实例。(20分) 答:中国古代城市的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手工业和商业、居民区。 城市形态随三者的发展不断变化,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各种要素的分布还处于散漫而无序的状态,中间并有大片空白地段相隔,说明此时的城市还处于初始阶段。典型实例为河南偃师二里头的宫殿遗址。 第二个阶段是里坊制的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城市总体布局还比较自由,形式较为多样,有的是大城包小城,如曲阜鲁故都及苏州吴王阖闾故城,有的是二城东西并列,如易县燕下都故城。 第三个阶段是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三国时的曹魏都城——邺开创了一种布局规则严整,功能分区的里坊制城市格局,平面呈长方形,宫殿位于城北居中,全城作棋盘式分割,居民市场纳入这些棋盘格中组成“里”,这是前一阶段较自由的里坊制城市布局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的结果,这样,不仅各种功能要素区划明确,城内交通方便,而且城市面貌也更为壮观,唐长安城堪称是这类城市的典范。 第四阶段是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里坊制的城市模式宣告消亡,代之而起的是开放式的城市布局,典型实例为汴梁。 五、独乐寺观音阁在建筑和结构上有何特点,请予以介绍。(10分) 答:①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八椽,外观两层,有腰檐、平坐,内部三层,屋顶用九脊殿式样。 ②台基为石建,低矮且前附月台,平面仍为“金厢斗底槽”式样。

从历年真题中提炼总结出来的大学英语六级翻译题重点词汇盘点

从历年真题中提炼总结出来的大学英语六级翻译题重点词汇盘点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关于从历年真题中提炼总结出来的大学英语六级翻译题重点词汇吧,要认真地备考才会过的哦,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sentence n. 句子,意见,宣判,刑罚,命题 vt. 宣判,判决,使遭受 general n. 一般,将军,大体 adj. 一般的,普遍的 v. 指挥,作...将军 consequence n. 结果,后果 precede vt. &vi. 在...之前,优于,较...优先 predecessor n. 前辈, 前任, 原有事物 conference n. 会议 electrical adj. 电的,电气科学的 prescription n. 药方, 对策, 开处方 vehicle n. 传播媒介, 工具, 手段, 交通工具, 车辆; consistent adj. 始终如一的, 一致的, 坚持的 constant adj. 经常的, 不变的 n. 常数, 恒量 prestige n. 威望,声望 convention n.会议; 全体与会者; 国际公约; 惯例,习俗,规矩 migration n. 移民,移往,移动 contest n. 竞赛,比赛 vt. 竞赛,争取 vi. 奋斗 concede vt. 承认,给予 vi. 让步 contrast n.对比,对照; 差异; 对照物,对立面; [摄]反差 emphasize v. 强调,着重 vt. 强调 severe adj. 剧烈的, 严重的, 严峻的, 严厉的, 严格的 historian n. 历史学家,编史者 promote vt. 促进, 提升, 升迁; 发起; 促销 convince vt. 说服, 使...相信

马概真题分章练习第二章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分章练习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2013.4.7.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相比较,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缺陷,一个是缺乏辩证法的观点,另一个是()P102 A.缺乏实践的观点 B.缺乏反映论的观点 C.缺乏一元论的观点 D.缺乏可知论的观点 2013.4.8.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直接性,另一个是()A.客观性 B.能动性 C.抽象性 D.形象性 2013.4.9.真理具有客观性,被称为客观真理,是因为()P114 A.真理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B.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C.真理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D.真理是大多数人承认的客观事实 2013.4.1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P119 A.普遍性 B.特殊性 C.不确定性 D.绝对性 2012.10.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P104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C.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 2012.10.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P110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认识—实践—认识D.实践—认识—实践 2012.10.9.作为真理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与时俱进的,这是因为真理具有()P116 A.相对性 B.能动性 C.绝对性 D.普遍性

东南大学2001-2010建筑学考研试题解读

2001年中外建筑史考研试卷 一、填空 1.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可分为抬梁、穿斗、井干三种类型 2.招工过的窑洞民居按其建造方法可分为靠崖窑、地坑院、锢窑三种3.汉传佛教的四大名山是普陀山、九华山、五台山、峨嵋山 4.排云殿在颐和园,八音涧在寄畅园,静心斋在北海,冠云峰在留园,雪香云蔚亭在拙政园,文津阁在避暑山庄 5.近代中国建筑史上传统复兴的三种形式是宫殿式、混合式、现代式6.杨廷宝的现代主义作品有、等。 二、画图 1.盝顶井亭2.鸱尾3.悬鱼4.清官式须弥座5.南京梁萧景墓墓表 三、画出北京北海平面简图,标出主要景点名称分析其造园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四、乡村民居的建成是完全不同于城市建筑的建成方式的,倘若要你承担我 国西南山区民居的更新的设计任务,降低木材使用量请叙述你如何从民居建造方法中获取借鉴,工作的切入点何在? 五、绘图并说明其特点 1.罗马五种古典柱式的柱头及柱子的柱径与柱高的比例 2.雅典卫城平面3.朗香教堂平面及外观4.帆拱透视图5.罗马泰塔斯凯旋门 六、试评述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成就及其代表性作品 七、试对赖特的建筑思想与代表性作品作一评述

2002年中外建筑史考研试卷 一、选择 1.纽约世贸中心设计者 2.密斯的设计思想哲学依据功能主义 3.悉尼歌剧院设计者 4.21届建协大会在北京召开,其主题是21世纪建筑学 5. 二、绘图 1.罗马四分拱顶2.巴黎圣母院立面3.罗马万神庙平立面4.圣马可广场5.巴塞罗那德国馆平面及外观 三、什么叫西方古典主义建筑?试举例说明希腊古典主义建筑的特点。其说出罗马五柱式比例 四、试分析阿尔瓦.阿尔托的设计思想及代表作品 五、绘图 1.起始皇陵平面2.高颐墓阙西阙立面3.赵州桥立面4.正觉寺金刚宝座塔立面 5.天坛总平面6.清式歇山收山7.佛光寺大殿立面 六、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近代城市规划建设有什么差异?试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七、中国古代有许多与自然结合的很好的建筑,试举一例分析。从中我们可 以得到哪些对今天的建筑创作的可借鉴之处

材料分析历年真题总结(非简答题)

材料分析方法 一、选择题 1. 影响X射线衍射强度的因数,除了试样体积外,还有()。 A.结构因数 B.洛伦兹因数 C.多重性因数 D.以上因数 2. 特征X射线谱的波长取决于X射线管的()。 A.管电压 B.管电流 C.靶材原子序数 D.以上因素 3. 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时,粉末粒度大小会引起衍射峰() A.位移B宽化C强度降低D以上效应 4.当入射X射线与物质中()作用时,可能发生相干散射。 A.原子核 B.受核束缚较紧的电子C自由电子D以上情况 5. 被样品中原子反弹到样品表面以外的一部分入射电子是() A吸收电子B二次电子C背散射电子D以上三者 6. 电磁透镜的像差是指() A球差B像散C色差D以上三者 7.分析钢中碳化物的化学成分时,应选用()方法 A能谱仪B波谱仪C电子衍射D以上三种方法 8.透射电镜中第二相粒子的衬度来源主要有() A应变场衬度B取向衬度C结构因子衬度D以上三种衬度 9.分析界面附近的元素扩散,应选用电子探针的()方法 A点分析B线分析C面分析D以上三种方法 10.透射电镜从成像操作转换为衍射操作方式时,应改变()的激磁电流 A物镜B中间镜C投影镜D以上三者 11.随着X射线管()增大,连续X射线谱强度增大。 A 管电压 B 管电流C阳极靶原子序数 D 以上三者 12.结构因子反映了单胞中()对于(hkl)晶面衍射方向上衍射强度的影响 A 原子种类B原子数C原子位置D以上三者 13、X射线衍射仪工作时,样品与计数管的转动角速度比为() A 1:1 B 1:2 C 2:1 D任意比 14.X射线衍射仪物相定量分析的依据是() A 衍射线位置B衍射线数目C衍射线强度 D 以上三者 15. 分析材料中第二相晶体结构,应选用的分析方法() A 能谱仪 B 衍衬成像 C 电子衍射D以上三种方法 16. 消光距离是指在偏离参量s()时,衍射束强度在样品深度方向上变化的周期距离。 A 等于0 B 小于0 C 大于0 D 以上三种情况 17. 利用扫描电镜进行断口形貌分析时,应选用()信号成像 A 二次电子 B 背散射电子 C 吸收电子 D 以上三种信号 18. 连续X射线谱短波限的波长取决于X射线管的() A 管电压 B 管电流 C 阳极靶原子序数 D 以上三者 19. X射线穿过物质后要引起强度衰减,其主要原因是() A 光电效应 B 热效应 C 散射 D 以上三者 20. 与光学玻璃透镜相比,电磁透镜的特点是() A 变焦距 B 焦距恒正 C 景深和焦长大 D 以上三者

2014年4月自考马概真题加答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O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作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 A.唯物论和辩证法学说 B.唯物论和劳动价值学说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 2.承认世界的统一性的哲学都属于 A.一元论 B.二元论 C.唯物论 D.唯心论 3.列宁的物质定义表明,客观实在性是D A.生命物质的共性 B.自然物质的共性 C.有形物质的共性 D.一切物质的共性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D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5.唯物辩证法提供的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C A.逻辑分析法 B.阶级分析法 C.矛盾分析法 D.精神分析法 6.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态度依据的是B 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辩证否定的原理 C.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 D.对立统一的原理 7.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A 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B.相互依存的关系 C.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D.相互作用的关系 8.作为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B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归纳、综合 D.识记、联想、假说 9.真理的发展是一个D A.从主观真理走向客观真理的过程 B.从局部真理走向全面真理的过程 C.从具体真理走向抽象真理的过程 D.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 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B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通过B A.对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实现 B.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实现 C.对个体生理结构的影响实现 D.对民族气质的影响实现 12.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A A.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 C.思想关系 D.血缘关系 13.在上层建筑的各种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C A.艺术 B.宗教 C.政治 D.哲学 14.唯物史观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D A.人的价值追求 B.人的政治立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