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的研究及评点第1期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的研究及评点第1期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的研究及评点第1期

摘要:“叙事学”的出现十分重要,因为它为古代小说研究的相对单一思路带来革命性的创新。20世纪从事小说叙事研究的大部分人由于思想意识的局限,在艺术分析上普遍以人物为主要中心,但是“叙事学”却不是如此,叙事学是以故事情节为中心,因此它拓宽了古代小说研究上的视野,在不断发展中,在古代小说叙事研究中的表现也不一样。但是随着“叙事学”被广泛应用在古代小说中,其弊端也慢慢出现,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在研究古代小说的时候会形成一种套式,对价值缺少判断能力,在研究时比较浅层,难以达到一定的深度,特别是不能够与其他古代小说研究方法和谐共处。所以研究古代小说时“叙事学”的突破创新很重要,在创新过程中还不能忽视小说的艺术上的评价,让叙事学具备从前没有的价值判断。因此不断进行叙事学在古代小说中的作用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关键词:叙事学;评点;古代小说

一、叙述起源

“叙事学”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是在1969年,是法国托多罗夫首次正名,自此之后,对叙事学的研究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不断地从低潮到高潮再到低潮,研究过程高低不断交替。一直到我国的改革开放后,叙事学才正式进入到我国的研究领域中,并且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带来巨大作用与帮助,取得了卓越成果。

“叙事学”和其他外来理论有着相似的经历,都在西方经历历史性的演变过程,并且在中国十分特别的时期进入到其中。简单来说就是叙事学和其他理论进入中国研究领域的过程是十分相似的,从外国进入到本土必然受到本土叙事研究本身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对“叙事学”原本概念的重新整合以及利用文化角度来对单本小说进行研究,并将其融入其中。

在“叙事学”进入到中国前,国内针对小说叙事也有很多理论著作,但是这些理论大多是在20世纪90年以后才出现,主要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批评方法为主的叙事理论内容,还有一种是在批评理论内容上的基础理论著作。比较著名的著作有小说叙事学、叙事学导论、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等等,这些著作分别都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不管从哪一种角度来看这些理论著作的出现都为以后“叙事学”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研究奠定基础。而这些著作在写作时都是从各自领域和视角来看待叙事理论,并且对其进行有条理的整合,正是这些著作的发表,让叙事学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概念,而是逐渐发展到具备较强创作性的文学理论重建,不过我们也要了解,任何理论都不是完美的,叙事学理论也是如此,它还可以在一些研究方面不断地改善与深化,不同的研究角度与派系所研究出来的理论也是有所区别,甚至是一些十分基础性的概念内容都会被不同研究派系重新定义,各有各的见解,各有各的说法。但是不管如何,正是因为有这些不同派系的不同角度的研究,

才能够促进“叙事学”理论的不断繁荣与发展,让小说理论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在学术上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与上述一种类型相比,另外一种类型的理论著作则更多地是以西方叙事学为依据,以中国的古代小说为基础,从一个不一样的角度来对其进行研究。它和一般的传统文论不同,它不会对其进行片面的研究和分析,重点也不单是版本、作者的经历以及人物形象等这些原本的角度上,而是利用叙事方式、手段和结构来构建一个全新的研究模式,在这种理论基础下研究出的作品有:《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国叙事学》《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等等,著作年份分别是1988年、1996年和2001年,与上述理论相比,著作年份跨越比较大。但是该类型有一个十分明显的不同就是在中国文化内,对原本的理论重新构建框架,简单来说就是去除自我证明的一部分内容,利用中国古代小说为基础,用自己独特的模式来进行研究,创新出新的体系,因此该理论具备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是中国叙事学领域内获得的重要成果。所有著作中《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对叙事学研究是最早的,因此为研究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叙事学提供了基础,为未来叙事学研究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二、探寻中国古代小说中“叙事学”命题的可能性

不管哪一种研究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叙事学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研究同样如此,虽然出现一些问题,但相信依旧是有方法解决的。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叙事学还比较年轻,在实践方面主要还是以西方理论为主,这就造成中国文学领域研究的空泛。因此如果我们从中国古代小说中来对叙事学进行研究,可能会出现一个新的发展空间。事实证明,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这种可能性已被证实,并且在一些研究中显示出了其重要性。

首先是对小说情节类型的研究。这种研究有利于在以后的研究分析中提供一个比较可靠的参照,不过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我们发现情节类型具有很强的民族文化特征,纵观我国的古代小说不难发现,很多小说在内容上都有很独特的情节,比如《万里寻亲》《水贼占妻女》和《掘藏》等等,这些特别的小说情节必然是要以叙事的方式来进行,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对叙事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分析,可以总结出几点:第一,情节类型是一种总结,是人们对自己人生经验的总结,以及社会中普遍现象的总结,叙事逻辑十分固定,因此可以了解小说艺术性的其中一个视角;第二,小说叙事的主体部分就是情节类型,它与小说中的其他艺术要素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对情节类型进行研究的时候不能只重视表面的研究,对人物、语言、结构也要进行分析,特别是在一些特别的情节类型中更要注意三者有什么特别;第三,情节类型是一种已经被设定好的情节套路,该套路是在小说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可以超越小说家自身一面,小说家在选择了一种与以往不一样的情节类型时就要遵循其来构建人物与基本情节,因此,情节类型是以作者不同的角度来构建呢?还是以原本的故事模式来构建呢?这是来自于作者自身的选择。第四,中国古代小说从语体上划分有白话与文言两种,但是情节类型是一个特别的例子,它不局限在白话文小说还是文言文小说中,而是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的共性,对其的研究能够给古代文体研究带来不可忽视的帮助与意义;第五,情节类型的发展离不开小说,而小说的创作发展同样离不开情节类型,

因此情节类型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的形成对小说历史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第六,情节类型可以不局限在一种文体中,可以在戏曲中,也可以在古代小说中,所以情节类型是超越传统文体界限,不同的文体中可能具有相类似的情节类型。

摘要:随着交流电动机被广泛运用在各式各样的领域中,交流电动机的控制技术就受到大家的重视。作为一种非线性的系统,交流电动机具有高阶、强耦合、参数时变等特点,属于复杂系统,交流电动机自适应扰动抑制方法与其无源性控制相结合,使得电动机的实际仿真效果、外部扰动环境下稳定等性能都较高,因此,交流电动机的无源性控制与扰动抑制技术作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本文就交流电动机的无缘性控制原理、扰动抑制原理展开分析,就其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交流电动机扰动抑制技术自适应控制无源性控制

交流电动机主要是将交流电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一种机器,而基于交流电动机的电气传动系统被广泛运用在各行各业中,这也给交流电动机自适应性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随着交流电动机被运用在多种多样的领域中,其具有的高阶、多变量以及强耦合、参数时变等非线性系统特征表现得非常明显。基于电机端口的受控研究,下文针对目前国内外对交流电动机的无源性控制和扰动抑制技术现状进行分析,就其原理展开研究。

一、国内外对交流电动机控制技术的相关研究现状

1.1 交流电动机速度控制主电路与控制电路

事实上,交流电动机的速度控制主要以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为主,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电动机控制理论被广泛使用,这也给交流电机拖动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基础。目前,控制电路主要还是以DSP和单片机为主,电子控制器的数字化控制发展使得设备的性能大大提升,控制算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复杂控制也逐渐被应用起来。作为电机调速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功率模板成为了新一代的主控电路,通过将功率开关期间和驱动电路进行集成,内设过电压、过电流等故障检测电路,将检测信号传输到CPU中。它由高速低功耗的管芯与优化门极驱动电路、快速保护电路等部件构成,能够在发生负载事故或者使用不恰当时,也能保证智能功率模块安全稳定运行。

1.2 交流电动机的控制策略

早前的交流传动属于不可调传动,而随着电子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交流可调传动也逐

渐开始广泛起来。常用的稳态模型控制方案主要由开环恒V/F比控制、闭环转差频率控制等。且前者是一种开环的控制方式,与变压变频控制不同,其不对速度进行反馈控制,而闭环转差属于直接转矩控制,因其实现了对电动机转矩的控制,从而拥有较强的动态性能,系统稳态误差也较小。基于交流电动机动态模型的控制方法分为矢量控制和直接转矩控制两种,矢量控制实现了磁链与转矩的解耦,可以进行独立控制,而直接转矩控制的计算量小、静态和动态性能优良。

1.3 交流电动机非线性控制方法

前面说到,交流电动机是一种非线性的对象,而无论是矢量控制还是直接转矩控制,都不能很好的对其动态过程进行描述。所以自适应控制、反馈线性化控制以及滑膜变结构控制等都为电动机的非线性控制提供了方式。自适应控制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包括描述被控对象、环境数学模型的不确定性,以及一些未知因素和随机因素。这些不确定性有时是在系统内部,而有时却在系统外部发生。从内部来讲,描述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起结构与参数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这种基于数学模型的控制方法在电动机自适应控制中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反馈线性化控制的整体较为精确,适合系统的整个分析域。滑膜变结构控制能偶使系统结构随时变化的开关特征,但当系统再不同滑膜轨迹中时,频率切换可能伴随着高频的抖动。

二、交流电动机的无源性控制原理分析

2.1 系统无源性

无论是哪种机械系统,如果没有外界能量加以支持,其动能与势能之和总是趋近于零的,且其系统速度、位移也是趋向于零的。简单了说,系统稳定时,如果缺少外界能量注入,系统指挥消耗能量,而这种能量不可能放大,而只要停止向外界或者内容注入能量,系统的能量之和必将趋近于零,以此来达到稳定的状态。对于非线性系统来说,公式中,u、y分别表示尾数相同的系统输入与输出,其中f(0)=0,h(0)=0.

另外,系统的无源性还是反应电机在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特征。对于一般的能量供给量来说,考虑s(u,y)为单位时间内以外不注入能量为输出输入信号函数,那么耗散的计算方法则为:

v(x(T))-v(x(0))≤

2.2 能量成形与无源性

因考虑到电机系统的能量成形与无源性,通过成对的变量uRm、yRm与外界相连,其结果满足能量平衡方程。

H[x(t)] H[x(0)] =

该方程表示系统存储的能量与外界供给能量和系统耗散的能量差相等。而公式中的H(x)表示讷讷过量存储函数,xRn表示状态向量,d(x(t),t)表示具有耗散效应的非负函数。满足能量平衡方程式的系统属于无源性控制系统,且H(x)≥c,此时的c就表示能量函数的下界,y则表示无源输出。具体如图1所示。

2.3 感应电动机的无源性控制原理

感应电动机是交流电动机非线性、多变量以及强耦合特点表现明显的一个典型,近年来,随着非线性控制理论深入广泛的研究,使得感应电机控制成为主导潮流。为了克服反馈线性化、无源性控制等需要考虑奇异点的问题,无源性控制利用输出反馈使得电机闭环系统表现为无源映射,从上面所提到的电机能量方程入手,采用不影响其稳定性的无功力简化控制器设计。此时,坐标的变化并不影响系统的无源性,所以,选择不同的输出函数与能量函数,设计出多种无源性控制,来实现对系统的全局稳定性控制。

三、交流电动机的自适应L2扰动抑制控制技术

进行交流电动机调速时,常常会遇到因负载转矩存在扰动或者电机参数时变等因速度影响电动机的调速。此时,如果仅仅适应状态误差PCH控制方法,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采用无源性控制与自适应L2扰动抑制技术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控制效果,达到所需性能要求。在电动机负载扰动但参数无变化的情况下,利用L2增益扰动抑制和状态误差PCH控制结合可以推算出速度控制器;而当发生负载转矩存在扰动或者电机参数时变是,就要通过自适应L2扰动抑制和状态PCH相结合的颁发来求得速度控制器。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教育是面向企业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高级管理人员的硕士层次的管理教育;所以EMBA学位论文是实用型论文,论文选题可以结合工商管理实践,提倡问题导向,包括专题分析、调研报告、企业诊断等综合研究报告,还可以是案例研究。因此,论文选题要求紧密结合我国改革与建设的实际,行业、企业经济管理的特点和需要拟定。下面为学员介绍EMBA论文选题的五大类型,如下:

【专题研究】

针对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宏观、微观管理中的某些或某种问题,运用管理学与经济学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得出创新性的见解或观点。

1、经与指导教师商议,选定要研究的领域,搜集和阅读资料。明确要研究的题目;

2、确定的题目应属于当前改革与发展中的管理问题,注意要有现实意义,而选题范围不宜过大;

3、设计研究框架和方法,制定可行的工作计划;

【企业诊断】

运用管理理论及方法,在对企业或行业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所诊断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具体的改方案例

1、确定所诊断的企业,诊断内容应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2、掌握企业诊断理论和技法,对所诊断的企业的概况有所了解;

3、根据诊断内容设计工作程序和诊断方法;

4、填写论文工作计划表。

【调查研究】

运用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和统计方法,对企业或行业值得总结的经验或教训进行调查研究,然后进行分析,提出有意义的见解,写成调查研究报告,供人阅读受益。

1、明确调研课题,调研目的应具有现实或理论意义;

2、确定调研对象;初步拟定调研大纲,选择调查方法(如重点调查、个案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等)和调查工具(如表格、问卷等);

3、综述收集到的文献资料;

4、制定工作计划,填写论文计划表。

【案例研究】

根据所了解的企业经营情况,围绕一定的管理问题对某一真实的管理情景所做的客观描述,并进行案例分析。注意不能就事论事,要加以分析和总结,得出能够启发别人的结论。

1、明确调研对象,了解其具有编写成案例的价值;

2、掌握案例编写方法和程序(原始构思、寻找研究对象、企业初访、拟定编写计划、企业再访、初稿撰写与修订、撰写案例和使用说明、定稿);

3、填写论文计划表。

【可行性研究】

对项目的建设方案或技术方案或生产经营方案的实施可能性、技术先进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计算和评价。

1、以企业的经营、技术或工程项目为背景。

2、要反映出作者在方案比较分析中的思路及选择过程,不能照搬某项目最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3、论文应覆盖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项目背景说明,备选方案说明,方案比较分析及选择,投资及其他指标估算。

4、在上述各项分析中应用到所学的管理专业知识。

《水浒传》叙事结构的文化阐释叙事结

《水浒传》叙事结构的文化阐释 【内容提要】 “散点透视”是中国古代艺术审美的主要视角,由此形成的审美民族性在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结构中具有普遍性。这一结构也是中国古典小说叙事结构的重要类型之一。从具有民族特色的“散点透视”来观照《水將传》的叙事结构,发现《水讲传》叙事结构是血脉贯通、浑然一体的。 【关键词】《水將传》叙事结构散点透视文化阐释 关于《水浒传》的叙事结构,古今中外的研究者都有不同的看法:从李开先、胡应麟、金圣叹等人的赞叹,到现当代一些学者的反思;从中国学者的争辩,到国外汉学家的指责;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看法,不仅体现着文艺批评标准的历史变迁,同时也是文学审美民族性的反映。 本文试图在中国古代艺术生成的大文化背景中,结合审美的民族性特点,从“散点透视”的民族审美视角对《水讲传》的叙事结构进行阐释。 一、《水讲传》叙事结构评价述略关于《水將传》的叙事结构,可谓众说纷 纭、歧见迭出。简而言之,不外两种:一是“缀段式”的讥评;一是对结构松散的反驳。 (一)西方汉学家的机评蒲安迪在《中国叙事学》里曾归纳了西方对中国小 说叙事结构的看法,即“总而言之,中国明清长篇章回小说在…外形?上的致命 缺点,在于它的…缀段性?(episodic), —段一段的故事,形如散沙,缺乏西方novel那种…头、身、尾?一以贯之的有机结构,因而也就欠缺所谓的整体感”。蒲安迪进而分析了这种看法的原因在于“中国的一般叙事文学并不具备明朗的 时间化…统一性?结构,今天的读者容易觉得它在根本上缺乏结构的层次”。 《水讲传》的叙事结构,自然也是如此。蒲安迪说:“我们初读时的印象,会感到 《水讲传》是由一些出自民间的故事素材杂乱拼接在一起的杂烩。”罗溥洛在其主编的《美国学者论中国文化》中也说过:“108位英雄好汉在一系列乱糟糟的互不相干的故事情节中上了梁山。” 韩南在《中国白话小说史》中断言,中国小说“实际上只是把许多单个情节组合起来,这种组合显然低于高层结构的水平”。但是,韩南又对“缀段式”结构作了深入分析,认为“缀合情节”虽属线性,但并不是随意的组合,而是有一个“上层结构”在统辖着它们。他以《水將传》中的武松故事为例解释说:“尽管描写武松的章节自成一个缀合情节体系,但这些章节尚与其他体系相串连,如有关宋江者。两个体系间存在着一个总链,这就是偶遇后终成挚友的常见母题。因 此,在《水將传》和其他一些小说里,有高于上述链节的组织在焉,它便是上层结构(如这部小说的英雄之聚义、反叛之始末),它在控制着不同的缀合情节体系。”库恩在翻译《水讲传》的时候,把它当作惊险小说来处理,取名《梁山泊的

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论文

北宋山水画的辉煌与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宋朝前后延续了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山水画发展到宋代,出现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达到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顶峰水平。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从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都更加的多样化,出现了一批有杰出成就的画家,他们以古人为师,以自然为师,以吾心为师,创作了具有丰富审美特色,面貌各异的山水画杰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典范,在美术史上树立了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北宋山水画坛在五代的基础上人才辈出,风格技法多彩纷呈,成就突出,这一时期宫廷美术全盛,画院规模齐备,名家层出不穷,佳作硕果累累。画坛上山水画最为突出,水墨格法空前发展,出现了讲究笔墨韵味的皴、擦、点、染等技法程式,山水画造景重造化、重理性,审美特色由政教、宗教精神逐渐转向人文精神,这一时期美学著述独到、艺术思潮活跃、绘画作品精湛,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发展源头。下面就两幅名画作说明。 《情恋萧寺图》是流传在国外一幅影响较大的传为李成的作品。此图作为高山峻岭,深沟巨壑,前景突兀巨石,以边平缓,一边峭拔,产生一种体积感和重量感。岩石的轮廓线,用笔坚实有力,所组成的表面结构具有质感。中景山涧瀑布飞流直下前景深潭,与远景处一悬瀑形成互相呼应之势。途中造型曲尽变化的“蟹爪树”,树干枝杈笔法稳健有力,树态展枝摇曳,显得生动活泼。亭台楼阁的飞檐很有特色,是李成山水画的特点。纵观全图,笔法娴熟老健,用墨层次分明,浑

厚苍劲。构图呈自然开合状,节奏明快,气势雄逸,使观者犹如身临其境。 《溪山春晓图》作者惠崇 此图画江南平远山水景色。画面前后始终以重山叠岭为背景在这山溪河流中间,岗峦起伏,平渚相牵,其上林木葱郁,花开烂漫,竹林深幽,垂柳依依。画中布局取平远之势,但崇山叠岭,云气蒸腾,亦显境界深幽,而萦绕于山间的河流、湖水与云气融为一片,又使其境空灵渺远。画中笔法温和平淡,近山、林木等勾皴外,山石多以染法,随形变化,浓淡相宜。其敷色简淡,醒目异常,增强了画面春日融融的明丽气氛。在这些平凡的景物里,画家感受到万物复苏的欢欣。苏轼咏惠崇《春江晓景》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在欣赏诸多山水画名作时,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有不少的经典之作都是以寒林、雪景为题材,而这种情景较集中地出现在北宋时期,在其他时期则比较少见。只有北宋时期稳定的文化氛围才能使得一种绘画题材稳定化、持久化。毫无疑问,北宋山水画的艺术水平及成就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顶峰。南宋山水的“一角半边”似乎是当时残山剩水的真实写照,作品的完整性无法与之比拟。元代由于汉族文人士大夫没有进入仕途的机会,所以并没有太多展示他们艺术才华的机会,他们的艺术也只是“在野”的。明清时期更是趋向于笔墨技巧自身而渐渐忽略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技法和艺术内涵本末倒置是无法使他们的作品达到最高水平的。只有在北宋时期,统治者崇文抑武,使得文化和

中国古代小说技法论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技法论研究 【摘要】:古代小说技法论着重是指古代小说批评者对小说艺术技法所作的相关评述,就形态而言,它主要存在于小说评点以及小说序跋等批评形式之中。对古代小说技法论作专题研究,在探究古代小说叙事特征、总结古代小说艺术原理等方面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体部分由上编、下编两部分构成。上编侧重探讨了小说技法论的渊源、流变及其价值等内容。小说技法论有着较为复杂的渊源背景,它对其它门类的文学与艺术批评理论均有不同程度的借鉴与转化。本文主要分析了书画理论、堪舆理论、兵学理论以及文章学在小说技法论中的影响形态及其生成原因,前三者成为小说技法论之“远源”,而文章学则是“近源”。它们的出现,使得小说技法的描述更为妥帖生动,更为细密精准。藉此分析,可以发现小说技法论与传统的文学艺术理论有着紧密关联,在实际意涵上既有承袭更有合乎小说文体特征的新变。小说技法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而言,它自从晚明兴起之后直至清末,大体上形成了四个发展阶段,其中明末清初的小说技法论最为繁盛,此前或此后的技法论或为之蕴育、或对此延承而已,在道光年间之后小说技法论逐步走向了形式上的消亡。本文对各个阶段小说技法论的总体特征作有概貌审视,也对各阶段技法论实绩较为独到的评点家作有专题探讨。藉此分析,可以发现金圣叹等评点家对小说技法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少评点家已意识到特定的小说技法与特定的小说类型有着一定关联;另外也可以看出文章学思想贯穿小说技法论发

展之始终,不过愈至后期其弊端愈为明显,从而成为小说技法论受人诟病的原因之一;而使得小说技法论最终消亡的更重要因素还在于技法论在批评面貌上陈陈相因以及“新小说”的兴起。小说技法论的总体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阐释价值,即是说小说技法论对于古代文学批评有着一定的建构意义、小说技法论对于古代小说美学品格之发现有着一定的功能性意义;其二,传播价值,即是说小说技法论不仅有助于促进小说文本的传播,客观上也有益于促进传统文章技艺思想的传播。总体来说,小说技法论是古代小说批评中一个有意义的“存在”。论文下编主要对“草蛇灰线”、“横云断山”等十一个小说技法术语进行了逐一考释。这些技法术语在小说批评中有着较为丰富的意蕴,也反映了古代小说在特定艺术环节上的叙事特征;同时限于结构安排,在上编部分不便深入论述,因而有必要加以专题考释。藉此有助于纠正已有的偏失,而古代小说的总体叙事面貌亦可窥见一斑。【关键词】:古代小说技法论渊源流变批评价值叙事特征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7.41 【目录】:内容摘要6-7ABSTRACT7-11绪论11-25一、研究对象之界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期末复习试题2015.8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期末复习题 填空题 1、蒋防的《___________》是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名人胡应麟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之传,故传诵弗衰”。 2、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以及受说话体式影响而衍生的其他故事文本等,后世统称为“___________”。 3、《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___________》。 4、关于《金瓶梅》的作者现在还是一个谜,《___________》卷首欣欣子所作的序称此书为兰陵笑笑生所作。 5、《___________》一书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6、纪昀批评《___________》“一书而兼二本”并作《阅微草堂笔记》以与之抗衡 7、清中叶的小说中李汝珍《___________》的成就最高。 8、在小说界革命浪潮中最具影响的小说被鲁迅称为谴责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孽海花》。 9、小说起源:1) ___________2) ___________3) ___________ 。 10、___________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成熟阶段。 11、魏晋南北朝小说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志怪小说的代表是干宝的《___________》;志人小说的代表是刘义庆《___________》。 12、唐传奇发展经历三个时期:1)初盛唐时代为发轫时期代表王度,《___________》2)中唐时代是兴盛时期代表白行简《___________》3)传奇在中唐的繁荣陈玄祐《___________》是传奇步入兴盛期标志作品。 13、三位传奇大家的作品:白行简《李娃传》元稹《___________》蒋防《___________》. 14、宋代说话分四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明代三大传奇李开先的《_________》梁辰鱼《_________》王世贞的《鸣凤记》。 16、《___________》是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二,单选题 1,"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是谁的论述( ) A,班固B,桓谭C,刘歆D,庄子 2,"小说者,能讲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捏合".这里的"小说"是指什么( ) A,说话的一家B,话本的一种C,短篇小说D,笔记 3,下面属于上古创世神话的是( ) A,女娲补天B,盘古开天地C,大禹治水D,精卫填海 4,下面不是后人著录的两汉小说的是:( ) A,《说苑》B,《燕丹子》C,《飞燕外传》D,《东方朔别传》 5,下面是六朝志怪小说的是( ) A,《搜神记》B,《西京杂记》C,《笑林》D,《世说新语》 6,下面是六朝志人小说的是( ) A,《搜神记》B,《列异传》C,《幽明录》D,《世说新语》 7,唐传奇文《长恨歌传》的作者是( ) A,元稹B,陈鸿C,白行简D,李公佐 8,用"谴责小说"一词概括清末批判时政的小说的学者是( ) A,王国维B,梁启超C,鲁迅D,郭沫若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论文

西南大学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古代小说杂谈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年级: 2011 学号: 222011321081058 姓名:伍贤龙 教师:郭川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中国古代小说杂谈 摘要: 小说以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鲜活可感的人物形象、身临其境的典型环境、物我一体的文本接受以及通俗易懂的大众传播等特性而成为各种文学样式中最普及、最流行的体裁。中国古代小说情况自然也是如此。可以说,成熟晚于诗歌散文而略早于戏曲的中国古代小说,虽然为封建正统文人所鄙视,但它仍以其顽强的生命力茁壮生长、成熟并繁荣起来,并拥有了最多的读者,且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情操作用也最大。直到今天我们仍受着中国古代优秀小说的滋育。 关键字:中国古代小说特征发展唐传奇鉴赏 一: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征 第一,中国古代小说叙事追求情节的完整性和曲折性。叙事从头到尾,过程不可或缺,而且情节总是讲究张弛相间,曲折有致,如《西游记》即特别典型。这和中华民族认知世界的整体性和曲折性判断取向有关。而西方小说往往是截取生活中的某一个点、某一个面来叙写开掘,情节不求曲折,较多采用陡转手法,如“欧?亨利式结尾”。这与西方人求深刻的认知习惯有关。 第二,第二,中国古代小说刻写人物多动态描写少静态刻画。所以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往往是写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外在的矛盾冲突,借此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基本上不静态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古代小说根植于客观叙述的历史和以故事情节吸引听众的说唱艺术。西方小说多注重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时是相对静态的心理描写,有时是对人物潜意识活动的动态挖掘。这可能与西方重人的个体性的观念有关。 第三,第三,中国古代小说描写环境时是写意式的,很少有精描细绘的长篇幅刻画,但却极讲究表情传神。如历来为人们所激赏的《水浒传》中“那雪正下得紧”便是神来之笔。这一点与中华民族认识外界重神略貌的传统有关。西方小说对环境描写是写真式的,对人物活动的场景往往作全方位的详尽描写,如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在其《日瓦戈医生》中对雪景的描写便如泼浓墨。这与西方人对外界重理性观察的传统有关。 第四,最后,中国古代小说结局往往是大团圆式的。即便是《红楼梦》,最后的“兰桂齐芳”,究其实质,也是大团圆。大团圆式的结局有利有弊。利是它反应了人们向往美好、追求幸福的乐观精神,弊是往往违背事理逻辑和历史真实,从而削弱了作品的批判性思想价值。这一点,主要是中华民族务实乐观的审美心理造成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甚至是现当代作品少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原因也正在于此。当然,这不是说我国古代小说就都是“大团圆”结局,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便遵循历史和事物发展规律,跳脱了大团圆的窠臼。西方小说则不追求结尾的“团圆”与“光明”,是怎样就怎样,如《安娜?卡列尼娜》中女主人公安娜的卧轨自杀和《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包法利夫人喝药自杀,便体现了这一点。这说明,西方人有着较浓厚的悲剧意识。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比较只是

中国古代小说专题-汉语言文学测试题

第一阶段基础测验 本卷共分为1大题10小题,总分100 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 1[单选题,10分] 《西游记》的故事流变中孙悟空形象最早出现在:( ) A.《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B.《清平山堂话本》 C.《儒林外史》 D.《镜花缘》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暂无 2[单选题,10分] 结构上“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作品是:( ) A.《惊梦》 B.《儒林外史》 C.《聊斋志异》 D.《宝剑记》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暂无 3[单选题,10分] 水浒续书中最著名的当属陈忱所著的:( ) A.《清平山堂话本》 B.《儒林外史》 C.《水浒后传》 D.《辽海丹忠录》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暂无 4[单选题,10分] 《西京杂记》是古代汉族历史笔记小说集,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 )。 A.洛阳 B.长安 C.西安 D.北京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暂无

5[单选题,10分] 哪部说是以义士的故事为题材的作品( ) A.《三侠五义》 B.《惊梦》 C.《儒林外史》 D.《聊斋志异》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暂无 6[单选题,10分] 《官场现形记》的作者( ) A.吴硏人 B.李伯元 C.刘鹗 D.曾朴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暂无 7[单选题,10分] (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 A.《水浒后传》 B.《三国演义》 C.《惊梦》 D.《儒林外史》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暂无 8[单选题,10分] 李开先的( )写的是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A.《宝剑记》 B.《水浒后传》 C.《三国演义》 D.《惊梦》 收藏本题 收起解析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暂无 9[单选题,10分] 志怪小说,古小说的一种。志怪,记述神鬼怪异之事。盛行( )朝。 A.宋元 B.东汉 C.西汉

06160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第一章导言 一、中国古代小说的特殊性 二、古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动因 三、古代小说艺术史的构架:第二章走向自觉:古代小说的发展道路 第一节早期形成 第二节形态独立 第三节文体完成 第四节语体变革 第五节主体自觉 第六节走向新变 第三章古代小说人物艺术的发展 第一节基本特点及其形成 第二节特征化人物艺术的成就 第三节特征化向个性化的进步 第四节个性化艺术典型的创造 第四章小说幻想艺术的高峰奇幻相生的超人世界:西游记、封神演义的神魔幻想艺术真幻交织的艺术天地:聊斋志异的灵怪幻想艺术 虚幻荒诞的理念显现《西游补》《镜花缘》的讽谕幻想艺术 第五章古代小说传奇艺术的发展 第二节特立和对峙传奇基本类型的确立 一、特立型传奇 二、对峙型传奇 三、传奇类型的完成和融合:三国演义、水浒传 第六章古代小说讽刺艺术的发展 第三节:写实型讽刺艺术的高峰〈儒林外史〉 第七章古代小说叙事艺术的发展 叙事美学形态的发展和创新第八章古代小说语言艺术的发展 第一节语体类型和功能特征第二节:文言小说语言艺术的发展 第三节:白话小说语言艺术的发展 第四节:白话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 第九章古代小说艺术的高峰红楼梦 第一节红楼梦的整体悲剧创造和古代小说的美学突破 第二节红楼梦的形象体系和古代小说的形象群 第三节红楼梦的艺术结构和古代小说结构艺术的发展 第四节红楼梦的表意系统和古代小说的表意艺术第五节红楼梦的艺术意境和 古代文学艺术传统的融合创 新 第一章导言 一、中国古代小说的特殊性 ★中国古代小说的特殊性:两 种小说观念(史家小说和文学 小说)、两种小说文体(文章 类别文化典籍和叙事性文学 体裁)、两种小说语体(文言 小说和通俗小说)先后出现和 长期并存。 ★中国古代小说特殊性形成 的原因:文学小说观和史家小 说观是对立的,它反映了对小 说文学性质认识的差异。从某 种意义上说,这种差异又反映 了封建统治阶级和新兴市民 阶层文化和文学观念的对立、 以诗文为正宗的雅文化和以 小说戏剧为代表的俗文化的 对立。它造成了古代小说两种 文体和语体递代和并存的特 殊现象。 ★小说:用散文写成的具有某 种长度的虚构故事,但在中国 古代,小说最早是作为内容 (话语)而非形式(文体)。 ★“小说”之名最早见于《庄 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 其于大达亦远矣。鲁迅认为 “案其实际,乃谓琐屑之言, 非道术所在” ★《荀子·正名》又有“小家 珍说”一语:故知者论道而已 矣,小家珍说之所愿皆衰矣。 ★东汉桓谭、班固先后提出 “小说家”的概念,表明“小 说”已经成为一种言语形式— —文体。 ★“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 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 有可观之辞。”——桓谭。 ★班固正式将小说家列入诸 子十家:小说家者流,盖出于 稗官居。街谈巷语、道听途说 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 说,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 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 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 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 亦刍荛狂夫之议也。——汉 书·艺文志。 ★汉志中首次著录了小说家 十五家三百八十篇。 ★秦汉时期小说的基本特征: 形式上为残丛小语集合而成 的短书,内容上记述街谈巷语 道听途说,价值上具备某种认 知教化功能但仍属于小道。 ★在唐传奇文出现以前,所有 小说都是成集而非单篇。 ★明胡应麟说:汉《艺文志》 所谓小说,盖亦杂家者流,稍 错以事耳。分“小说”为六类: 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 订、箴规。 ★鲁迅指班固所著十五家:诸 书大抵或托古人,或记古事, 托人者似子而浅薄,记事者近 史而悠缪者也。 ★凡杂说短记,不本经典者, 概比小道,谓之小说。 ★唐代小说文体成熟。 ★北宋初李(日方)等编宋以 前小说总集《太平广记》,把 《李娃传》等优秀唐传奇列为 “杂传记”。 ★《新唐书·艺文志》“小说 家”类仅收唐传奇文3篇。 ★北宋赵令(田寺)、南宋初 洪迈始称唐传奇为“小说”。 ★清代纪昀《四库全书总目》 将小说划为三类:其一叙述杂 事(西京杂记、世说新语等), 其二记录异闻(山海经、搜神 记等),其三缀辑琐语(博物 志、述异记)。 ★视小说为闾里小知的小道 观,和视小说为补史之阙的裨 史观,是史家小说观的主要内 容。其杂文体观认为小说只是 一种包含文学因素的文章类 别而非文学体制。 ★文言小说文体,主要是在史 家小说观念影响下发展的,它 包括具有文学因素的早期形 态(杂史、杂记,后发展为笔 记体),和具备文学性质的成 熟形态(由杂传体发展的传奇 体),但不应包括虽列入历代 史籍小说类的非叙事性文体。 ★文学小说观念是在产生于 说话技艺的通俗语体小说基 础上形成的。 ★三国时“俳优小说”、唐代 “市人小说”、“人间小说” 都是讲短故事的技艺。 ★北宋时,“小说”正式成为 “说话”的主要门类之一。 ★“小说者,能讲一朝一代故 事,顷刻间捏合”,之后小说 即指小说话本,到明中后期, 成为包括通俗语体、文言语体 在内的散文叙事文学体裁的 通称,如谢肇淛《五杂俎》、 绿天馆主人《古今小说序》、 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等。 二、古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动因 ★文言小说起于史,通俗小说 起于话。由于话在一定程度上 与史的叙事传统相衔接,因此 可以说全部中国小说都是通 过史的中介与其本根神话传 说连接起来的。 ★从神话演进,故事渐近于人 性,出现的大抵是半神……这 些口传今人为传说。由此再演 进,则正事归为史,逸史即变 为小说了。这条演进道路不但 使中国古代小说获得了早期 形成的条件,而且给小说艺术 发展打下了深刻的史的烙印。 ★从《金瓶梅》和拟话本起, 小说功能从讲述向阅读转变, 小说结构从单纯故事形态(故 事中心体)向叙事散文(人物 中心体、人物传记体)形态转 变,体现了小说发展话的传统 对史的传统的进一步吸收。 ★吴敬梓“仿唐人小说”作《儒 林外史》,说明他有意识地融 史入话。 ★曹雪芹以“假语村言”写家 庭盛衰和“为闺阁昭传”两大 主题,完美地体现了古代小说 史、话两大艺术传统的汇合, 而且几乎吸收了古代中国所 有文学艺术形式,博采了从诗 词、戏曲到绘画、建筑等各种 传统的艺术精华,成为一部融 诗史艺哲于一体,即叙事抒情 两大文学传统和其它文化传 统高度融合统一的巨著。 ★古代小说艺术的发展动因: 小说艺术的发展,归根结底, 是小说艺术内部矛盾运动的 结果。这些矛盾所形成的动 因,主要包括1、渊源与传统: 文言小说起于史,通俗小说起 于话。话继承史的传统而又突 破史的传统是小说艺术发展 的强大动力;2、观念与实践: 文言小说的艺术发展是突破 史家小说观念局限的结果,是 叙事想象力在历史之外寻求 自我实现和突破的结果,包括 文学小说观念与史家小说观 念的对立斗争,小说创作对史 家小说观念的突破和文学小 说观念对小说创作的推动影 响;3、创作与接受:;4、 继承与创新:小说史上的每一 次艺术突破,每一个艺术高 峰,都是在继承基础上创新的 结果。而小说艺术的衰退停 滞,都是模仿因袭甚至以传统 反革新的产物。四组动因分别 体现了艺术的继承性、自觉 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其发展 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包含 着艺术与民族、时代、群众和 生活等基本问题,也包含着中 国古代小说发展过程的特殊 矛盾,而作为创作主体的小说 家对这些矛盾的正确认识和 解决,则是决定小说艺术成败 和一个时代小说艺术进步的 关键。 1/ 30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0690383.html,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选题参考 1、观乎天文: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滥觞 2、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写作的思考 3、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 4、中国古代文学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 5、《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 6、谈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系 7、略论中国古代文学的传播目的与方式 8、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探索 9、江山之助——中国古代文学地域风格论初探 10、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与反经典 11、论“情”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原创意义 12、略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媒介 13、民族融合与中国古代文学 14、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反思 15、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刍议 16、游侠、豪侠、官侠——中国古代文学侠特征的异变及原因 17、论中国古代文学中杨柳题材创作繁盛的原因与意义 18、中国古代文学在对外汉语中的跨文化教学 19、孔子的文学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 20、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0690383.html, 二、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名篇今译 2、立足社会发展需要打通文史哲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3、孔子的文学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学 4、双重文化视阈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 5、《周易》对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影响 6、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学 7、从"观乎天文"到"观乎人文"——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视角转换 8、论佛教对中国古代文学体裁的影响 9、"文学数理批评"论纲--以"中国古代文学数理批评"为中心的思考 10、经典阅读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兼论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对大众文化的积极引导 11、论中国古代文学的桑意象 12、重本抑末写批判商贾──中国古代文学商人形象研究之一 1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中的新收获——评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14、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鹤意象 15、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 小说卷 16、中国古代文学传播发展脉络及其基本特征 17、论古代汉语的“诗性”与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学性”——以《关雎》“今译”为例 18、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方式及其影响略论 19、中国古代文学婚爱理想模式的嬗变与终结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 由山东大学王平副教授主持的项目“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其最终成果是《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该项目研究的目的是要运用叙述学的理论全面分析、探讨、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小说在叙事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及其理论渊源。在第一章“绪论”中,首先对叙述学理论的研究对象、理论主张和理论层面做了简单的辨析。其次简述了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最后论述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叙述者”按照叙述者在古代小说中的演变分为四节。第一节“史官式叙述者”,认为早期志怪和志人小说的叙述者以“史官”的标准限定自己,遵循着历史的叙述法则,具体表现为三个特征。第二节“传奇式叙述者”,首先论述了六朝之后文言小说作者、叙述者与小说中人物关系的两种类型。其次分析了作者所讲述的内容多于叙述者的情形,最后分析了作者、叙述者与读者的关系。第三节“说话式叙述者”,按照白话小说发展的进程分别论述了宋元话本、拟话本和明代四大奇书叙述者的特征。第四节“《红楼梦》的叙述者”,认为《醒世姻缘传》、《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叙述者与四大奇书有着明显的不同,并通过分析《红楼梦》叙述者的特点,说明了这一类型叙述者的普遍特征。 第三章“叙事角度”根据叙事学的理论和中国古代小说的实际,将叙事角度分为六种类型。第一节“中立型全知视角”,

认为魏晋六朝时期的小说基本上属于这种类型,这种叙事视角与当时的小说观念密切相关。第二节“第一人称叙事视角”,指出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的部分篇章以及《痴婆子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第三节“戏剧式叙事视角”,论述了话本小说中的某些公案类作品在运用这种叙事视角时的特点。第四节“编辑型全知视角”,指出这是古代白话小说最为常见的叙事视角之一,这种叙事视角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中的表现略有不同。第五节“多重选择全知视角”,是指叙述者虽然仍运用全知视角,但却采取不断改变的内在角度,同时叙述者的介入也大大减少,最典型的作品便是《儒林外史》。第六节“选择全知视角”,是指叙述者外在于故事,相对固定地以某一人物的视点作为叙事角度来进行讲述,最典型的作品是《老残游记》。 第四章“叙事时间”依据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在“时距”、“时序”及“频率”等方面的区别分为五节。第一节“时距”,分别探讨了省略、概述、场景和停顿在中国古代小说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表现。第二节“时序之一——插叙和倒叙”,指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倒叙较少,插叙在唐传奇中较为常见,话本小说中的公案类作品为设置悬念而经常使用插叙或倒叙。长篇章回小说中局部的插叙较为多见。第三节“时序之二——预叙”,指出这种时间倒错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结课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怡园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关键词:园林苏州怡园藕香榭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深厚,开始于商周时代的帝王苑囿,秦汉时已初具模仿自然的造园风格,魏晋南北朝时寄情山水的园林大盛,唐宋时又将诗、书、画等艺术引入园林的造景中。经过长期的造园实践,到明清时终于达到了最辉煌时期,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发展出各具特色的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可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可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又可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为北方类型、江南类型、岭南类型、以及除三大主题风格外,还有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 我生活在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的苏州,说起苏州,苏州园林又是一大亮点。苏州园林以它秀丽,幽雅,做工精巧而闻名于世。下面我就谈谈苏州园林——怡园。 怡园为苏州著名园林之一。怡园建于清代晚期同治、光绪年间。原为顾文彬私家花园,是由花园、住宅、义庄、祠堂组合而成的完整的、典型的江南绅宦私人宅园。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旧宅遗址上营造九年,耗银20万两建成,取《论语》“兄弟怡怡”句意,名曰怡园。怡园在苏州各园林中建造时间最晚,它吸收了苏州诸园的优点,形成了集锦式园林的艺术特色。 怡园总平面东西狭长,面积约0.6公倾。园景因地制宜分为东西两部,中以复廊相隔,廊壁花窗,沟通东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东以庭院建筑为主,曲廊环绕亭院,缀以花木石峰,从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蕴丰富的国画。廊西为全园主景区,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

小说作文之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与中国古代文学明清段专业课内容整

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与中国古代文学明清段专业课内容整合的探讨摘要:本文根据明清文学专业基础课与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的 具体内容以及两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探讨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避免 专业课与专题课内容的重合,以达到重新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 关键词:明清文学;明清小说;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263-02 一 “明清小说研究”是赤峰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第六学 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之一,中国古代文学是赤峰学院文学院汉语言 文学专业学生专业必修课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方向 所有专题课,均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高年级学生所开设的选 修课程。选修这类课程的学生,都要求在之前修过中国文学专业课,且对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基本轮廓以及重要的文学现象、重要的作 家作品等都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在专业课程开设之后进一步开设与原有专业基础课程不同、带有专题研究性质的提高课程,是按照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脉络和 主要体式进行的,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明清文学史专业课与明清小说研究专题课与其他中国古代文学 专题课又不同,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明清文学史的基本格局与研 究现状基本上是非主流文体的小说和戏曲,占据了中心位置;而主 流文体的诗文词,则居于边缘地带。以目前高校通用教材、袁行霈 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为例:第七编《明代文学》凡十二章, 其中小说戏曲占八章(小说五章,戏曲三章),诗文占三章,散曲 与民歌合占一章。第八编《清代文学》凡八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六 章(小说占四章半,戏曲占一章半),诗文占二章。以赤峰学院文 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所用郭兴良、周建忠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为例:第七编《明代文学》凡九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八章(小 说六章,戏曲两章),诗文词曲一章;第八编《清代文学》凡七章,其中小说戏曲占六章(小说四章,戏曲两章),诗文词曲一章。可见,明清文学史叙述已经完全背离了明清时期的文学真实,但从学 术研究和文学演进的角度,又具有一定合理性。名家名着的评析乃 小说戏曲章节之主要内容,然精英文学史观与学术研究资源分布不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论文

暨南大学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以文喻史,以旨达志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中文(编辑与出版)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学生姓名:方磊 学号:2014055627 指导教师:罗立群 2016 年6月20日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以文喻史,以旨达志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的小说,通过描述或刻画故事情节和环境,以人物为中心展开叙述,进而来反应社会现象和作者或写作者的心中所感。 通过本学期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小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而那时还只是一个简答的幼雏时期,历经朝代的变迁,更迭,和人类思想的进步,婴儿时期的小说体裁也在逐步完善并愈发成熟。而在我看来,小说与其它文学体裁的基本不同之处分别体现在,首先,它的语言较诗歌,散文来讲,更加平实,普通,浅显易懂,但是较话剧而言,又更加普通容易接受。另外,小说与诗歌相比较起来,描述的更加具体,而且一定会有核心事件,同时,它描述的东西也更加全面,完整,而与形散意不散的散文相比,小说又更加充实,完全。总之一句话,小说这样的文学体裁极其大众化,可接受化。不需要过多的文学功底或文化素养,适合社会各阶人群去阅读,同时,还会给人以发人深思的思考。 本学期,我们这门课重点学习了古代不同阶段,不同朝代,各个时期所具备代表性的小说。在从先秦时期的小说开始读起,到明清甚至是近代小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说的发展过程,实则也是历史的推移脚步,不同时期的文章,它的语言特点,描写手法,往往会折射出同时期的社会的风气,人们的心理感受,而其中作者所期待的所希望读者读到的情感,往往也折射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和基层人民的生活情况。 这次,我打算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小说的发展过程,来研究小说的发展所折射的历史变迁

“三言”对中国古代小说叙事意象功能的开拓

摘要:本文试图以“三言”中的“帕子”为例,从叙事意象角度出发, 具体探讨“帕子”在小说中“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具有的诗化隐喻和“奇巧为文”、常中出奇的线索性叙事的审美功能。 关键词:“三言”“帕子”叙事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7-0030-02 在明代中后期,通俗小说的创作取得了极大的发展,这一种小说的形式和特征,就决定了他对叙事过程中的意象描写颇为侧重,这就为叙事意象的设立提供了很好的叙述平台。其中冯梦龙的“三言”就其中杰出代表,叙事意象在其中的运用不胜枚举,成就了中国叙事文学的艺术高峰。 一、中国古代小说运用叙事意象的界定和传统 意象理论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长期以来,“意象”一直属于中国诗学的研究范畴。《文心雕龙?神思》中讲到:“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数,谋篇之大端。”[1]《神思篇》属于创作论,“窥意象而运斤”并不仅仅局限于抒情文学,也就是诗学,它也同样适用于中国的叙事文学。 魏晋时代,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文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感受和“有意识为文”。 《世说新语》是这一时代叙事文学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记人叙事讲究意向的选择和运用,是‘世说体’的以大特征”[2]。《世说新语》中有记述陈遗为母留焦饭的故事:“母喜食焦饭”、“遗敛聚焦饭”、“以焦饭得活” ,“焦饭”已经成为了一个中心的叙事意象,我们从中不难看出意象已经开始作为线索性的事物出现了。可以说这已经不是一种初级阶段的叙事意象的运用,说明了文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意象在叙事中线索的作用和审美功能。 但是真正有意识的去设立叙事意象作为叙事手段,应该是在唐人小说传奇阶段。 《古镜记》即是一例,篇中“古镜”有降妖除病的神异功能,但是作者的乱世悲凉之感已使古镜这一意象成为一种象征,篇末指出失镜之日就是隋王朝走向灭亡之日,象征了一种黍离之悲和故国之思,以镜代言之。除却此义,也有传统的“破镜重圆”之义,这里的“镜”就代表了男女情爱婚姻。 由唐传奇到宋元话本拟话本,中国的小说发展完成了一次由文言到白话的飞跃,二者从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有很大的差异。唐传奇宋元话本相比,语言从优雅细腻发展到市井气息的平易晓畅,篇章从短小精悍发展到分章婉转的敷衍铺陈,但是差异之外,关于叙事意象理论及应用又有很大发展,宋元话本开始熟练贴切地将故事情节的发展完全凝结在叙事意象上,以叙事意象推动故事的发展。 杨义先生曾经指出“研究中国叙事文学,必须把意象以及意象叙事的方式作为基本命题之一,进行正面而深入地剖析,才能贴切地发现中国文学有别于其他民族文学的神采之所在、重要特征之所在。”[3]在中国,“意象”参与叙事性文字历史久远,意象叙事是普遍采用的叙事方式,叙事意象也就是叙事作品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意象介入叙事作品成为叙事意象,往往是“借助于某个独特的表象蕴含着独到的意义,成为形象叙事过程中的闪光的质点。但她对意义的表达,又不是借助议论,而是借助有意味的表象的选择,在暗示和联想中把意义蕴涵于其间。”[4]叙事意象都具有鲜明的特征,是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的关键性的事物,具有线索性的功能和意义。 二、“帕子”作为叙事意象及其审美功能

小说鉴赏论文

摘要:金庸小说是当代最为畅销的汉语文学作品。其作品均借助古代社会作为背景展开,所以充满了历 史意识。本文对金庸的历史意识和社会演进观念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从“讲史演义”开始,将金庸小说分 为三类,继而渐次论及其历史演进观念中的革除暴政、反侵略思想和宗教、民族融合思想。 关键词:金庸小说历史意识现代意识 前言 读金庸的许多作品,我们都有一种相同的经验:拿起来就放不下,总想一口气看完,有时简直到了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欲罢不能的地步。他的小说没有看了头就知道尾的毛病。情节曲折,波澜迭起,层层递进,变幻莫测,犹如精神的磁石,艺术的迷宫,具有吸引读者的强大魅力。金庸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他创作的15部小说,就情节设计而言,没有多少雷同的地方。这同样非常难能可贵。 一、武侠演史 今之论说金庸者,多谈其继承侠义小说传统的一面,而很少有人谈到他同时也继承了中国讲史演义的深厚传统。这是一个研究视野上的阙失。作为民间话语的侠义小说,一向重视演“义”,即使以包公案为核心的《三侠五义》也如是。但因武侠“快意恩仇”的思维方式和“自我了断”的社会行为,已与现代社会的法治观念格格不入,难以表现现实社会的种种恩怨是非,必然会借助古代社会作为背景展开,这也决定了金庸小说里充满了历史意识。 曾有好事者罗列过金庸长篇小说题材的历史年代,其中最早的是《天龙八部》,取材于北宋,“射雕三部曲”为南宋,《倚天屠龙记》为元末,《碧血剑》为明末清初,《鹿鼎记》为康熙朝,《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飞狐外传》为乾隆朝,《连城诀》为清末。所述虽多“查无实据”,但毕竟“事出有因”。亦可见他确有表现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的意图。从讲史演义的角度大体而言,金庸的小说作品可以分为这样三类: 第一类是依史敷衍,即按照历史走向和人物关系作为大框架,虚构主要人物故事穿插其间,如早期《书剑恩仇录》、《碧血剑》和晚期《鹿鼎记》描述明清时代的作品。 第二类是以史点染,即以虚构人物故事为主,而以历史的大框架作为背景,如中期《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这一类描述宋辽金元时代的作品,其中郭靖等人守襄阳,是贯穿于《神雕侠侣》和《射雕英雄传》的重大事件。 第三类则是着意虚化历史背景的,如我个人喜欢的《笑傲江湖》,以及《侠客行》等作品。即使这类作品,一样有作家的强烈的历史关怀在焉。 作为当代最畅销的汉语文学作品,金庸小说虽然不以“历史小说”的面目出现,但是它的历史意识和社会演进观念,仍然会对读者或大或小地产生影响。因此金庸封笔以来专注于修订当初连载发表的作品,已经补苴罅漏,作了大量更改,尤其着重对史实和史观采取了更为慎重而非放纵的方式。 二、革除暴政与反抗侵略 “侠义小说”源于反抗暴政。这是金庸小说第一期创作的基本色调。将明清易代的历史演为传奇,本是清末民初武侠小说取材的一大特色,也是金庸小说历史叙事的逻辑开始。 明清易代的外侮内乱,曾是横亘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挥斥不去的历史情结。海宁查家更是身历国难,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载记和口头传说,特别在经历过抗日战争,民族危亡感最为强烈的一代人中,故金庸更容易切入这个主题。《书剑恩仇录》(1955)、《碧血剑》(1956)、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2)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元代剧作家_________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2.明代剧作家________创作的传奇《宝剑记》写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具中的《夜奔》一场至今仍在曲场经常上演。 3.《大雅堂乐府》是明代_______创作的杂剧,剧中写四个古代的风流遗事,表现了文人的雅兴和情调。 4.明代作家_______的剧作很注意对诙谐的追求,他的《博笑记》就是一部演“可喜、可怪之事”,“俱可绝倒”的作品。 5.孟称舜的《_______》描写了崔护和叶茶儿的爱情故事,体现了他关于婉丽风格的理论。6.延寿马和王十朋分别是南戏《_______》和《_______》中的人物。 7.明代剧作家_______《邯郸记》和《南柯记》都是借梦表现现实的黑暗的作品。 8.明代剧作家_______的“渔阳三弄”,借张建封、杨慎、杜默三人的遭遇,表现了对个性和自我的追求。 9.明代剧作家王衡的杂剧《_______》写唐代大诗人王维科举考试的经历,表现了对 科举制度的批判和反思。 二、简答 1.简述《梧桐雨》一剧的艺术成就。 2.简述梁辰鱼《烷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 3.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有什么样的基本特点? 4.《儒林外史》中的真儒形象有什么特点和局限? 5.举例谈谈《西游记》充满谐趣的艺术风格。 三、论述题(1,2题必选一题回答,3,4题必选一题回答,若二题都答,则只给前者判分。每题20分.共40分) 1.试析《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形象。 2.以剧本为例,分析关汉卿杂剧的文人色彩。 3.《水浒传》在思想上取得的独特成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举例分析《红楼梦》人物描写的特色。 答案: 一、填空 1.纪君祥 2.李开先 3.汪道昆 4.沈璟 5.桃源三访 6.宦门子弟错立身荆钗记 7.汤显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