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诗意生命的追寻者_论三毛的散文_詹明欧

一个诗意生命的追寻者_论三毛的散文_詹明欧
一个诗意生命的追寻者_论三毛的散文_詹明欧

一个诗意生命的追寻者

———论三毛的散文

詹明欧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黄岩318020)

摘要:三毛诗意生命的张扬是从撒哈拉沙漠开始的。这是一块激发她诗意生命激情并供她思想自由驰骋的疆地。三毛的生活,是艺术化了的生活,写作对于三毛来说是贯穿在她生命始终的一根红线。三毛的散文有一种散文诗的意趣,还有神秘的人事和许多奇特的感觉。散文中传递了老庄境界、仁慈之心及悲天悯人的情怀。

关键词:三毛散文;诗意生命;悲天悯人情怀

中图分类号:I207.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60(2009)03-0039-04

1989年4月24日,我有幸在舟山华侨饭店二楼拜见了三毛,并跟她作了近一个小时的交谈。这次见面与谈话,更坚定了我原先对三毛散文的看法:三毛通过她的散文,表达她对诗意生命的追求。

这里所说的诗意,不是现代汉语词典里所说的表达事物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而是指诗性诗情,像维特根斯坦所说的是在世俗和肉体之上飞翔的精神世界,它存在于生命的呼吸和血液之中,栖居于人的永生的灵魂之中。这样的诗意生命有着爱心及人类的同情心,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率真性情,无为无欲而求,去享受精神生命带给他(她)无限的乐趣。生命中诗意的力量,可以使我们看到日常平凡生活的表面所掩藏着的迷人的光芒,也可以使卑微的生命获得神性和灵性的力量。越是深切地感知生命的一次性和短暂性,就越能明白自己的活着,是宇宙中美丽瞬间的存在,这也足以让我们更好地热爱人生,追求诗意的生命。人要是没有诗意的精神世界,生命的格局将会显得何等低下和可怜。

一、诗意生命的基地:撒哈拉沙漠和艺术化生活

三毛诗意生命的张扬是从撒哈拉沙漠开始的。三毛说自己从一本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中翻阅到撒哈拉沙漠,便情不自禁的不能解释的,好比属于前生回忆似的乡愁般思念着那一片陌生的大地,并且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身心交给了它。撒哈拉沙漠那原始古朴、空旷寂寞的境地培养了她那清朗如天的心情,激发了她诗意生命的激情,任凭思想在这里自由的驰骋。关于撒哈拉沙漠,三毛在“浪迹天涯话买卖”中有过论述:“几年前我去撒哈拉沙漠,那一番渺茫的天地又给了我无边的启示,物质的欲望越来越淡,心境的清明却是一日亮似一日。”[1]27三毛还多次在作品中写到沙漠的美。“早晨的沙漠,像被水洗过似的干净,天空是碧蓝的,没有一丝云彩,温柔的沙丘不断的铺展到视线所能及的极限”(《搭车客》)。[1]193“如梦如幻又如鬼魅似的海市蜃楼,连绵平滑温柔得如同女人胴体的沙丘……这一切的景象使我意乱神迷,目不暇接”(《收魂记》)。[1]164由此可见,撒哈拉沙漠对三毛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沙漠好比一座奇异巨大熔炉,把她的目光和心思冶炼成一颗金子,诗意闪光的金子。三毛在撒哈拉沙漠,像一只聪颍的精灵,任性恣情,全然不顾艺术上的章法与套路,妙趣横生地抒写独特的生活。三毛那一支笔呼风唤雨,赋予一切草木众生以艺术的灵气、生命的诗意,使一大批男女从现代生活的困扰中解放出来,着迷地走进她随意编织的迷幻世界,乐而忘返。

三毛到撒哈拉沙漠去,既不是她的一些朋友所说的是看破红尘,自我放逐;也不是如她母亲所说的主要是婚姻的挫折使她流浪。我们综观三毛的作品和言论,不难发现,唯有看透了事理,看透了生死喜怒的人,才能如此无为无求地透视人生。三毛其实是在寂寞的环境中通透了生死之理,要诗意地栖息在这块大地上才作出要到撒哈拉沙漠去的。看破红尘、婚姻的挫折至多仅仅是个诱因,但决不是一收稿日期:2009-04-01

作者简介:詹明欧(1957-),男,浙江椒江人,浙江台州科技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现当代及外国文学研究。

第11卷第3期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Vol.11No.32009年6月JOURNAL OF NINGBO INSTITUTE OF EDUCATION Jun.2009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个根本的原因。因为三毛觉得自己的存在是超现实的、拔俗的,她向来觉得自己不是这芸芸众生的一分子。她喜欢跑出生活的轨道,做一些别人不太理解有时候连自己也难以理解的事情。她好像觉得自己是来自于别的国度,灵魂整天在太空里飞,这一切,都是缘于三毛生命本质中的流浪意识。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流浪-流浪-流浪远方。“但是,惟有这样的人方可还乡,他早已而且许久以来一直在他乡流浪,备受漫游的艰辛,现在又归根返本。因为他在异乡异地已经领悟到求索之物的本性,因而还乡时得以有足够丰富的阅历……”[2]撒哈拉沙漠既是三毛浪迹天涯海角的一处迷人的大本营,又是她走向更为广阔世界的出发点。

三毛说自己本来想横穿整个撒哈拉沙漠,当这一愿望面对现实的时候才感到十分的天真;沙漠里落后的生活方式,白天火一样的热风,都曾使她的心情一度非常苦闷。三毛是从一个封闭孤寂的小岛里冲杀出来,来到了大沙漠,本以为可以展开更广阔的天地,结果却陷入了更封闭的世界,那种苦闷可想而知。写作常常是内心苦闷的象征,是一种积郁情绪最佳的宣泄方式。于是,三毛拿起了笔,写下沙漠里的第一个故事“沙漠中的饭店”。在“沙漠中的饭店”里,三毛把普通日常的“吃”写得如此惹人喜爱,特别是她与荷西那打情骂俏式的逗弄,顽皮又机智,十分有趣。在沙漠里,三毛没有接触过诗画与文学,她用自己一颗诗意的心超越了文化,成为另一种独特的文化。这就是三毛到了撒哈拉沙漠以后所写的作品跟《雨季不再来》里的各篇大相径庭的原因。三毛前期所写的散文大多迷惘忧郁,而撒哈拉沙漠以后的故事则明朗豁达,而且个性极其张扬率真,这是撒哈拉沙漠给予她诗意的灵性。

三毛一生漫游世界,浪迹天涯,其实,那怕她踏遍千山万水,她也不会像芸芸众生一样生活。她的一系列的生活,都是艺术化了的在文字中的生活,写作对于三毛来说是一种极度快乐的生活方式。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投身于文章里,它是如何地快乐,连悲哀的事儿,写到情极处,都是快乐的感觉。”虽然三毛曾对我说过:生活是一块圆的蛋糕,而写作只是其中一小块,不能切得太多。我总觉得三毛的散文写作好比是一根线,那些富有诗意的生活仅仅是闪光的珠子,她通过创作把那些珠子串起来成为迷人项圈。如果没有诗意的写作生活,她那些经历的事只能掉在土里,埋进沙里,无声无息。

三毛从小生长在孤岛台湾,是梦幻喂养她长大的,很少有生活的现实感,正是这种非现实感,让她的散文写作呈现空灵的诗意生命。写作对于别人也许可能是人生的点缀,是某个年龄阶段的过程,但对三毛来说,却是整个心血的奉献,是贯穿在她生命始终的一根红线。别以为三毛嘴上说得那么轻巧,写作只是一小块蛋糕,爱得深沉才说不爱。三毛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现代散文家,但她是一个生命意义上极度现代的散文家,她的艺术化的生活构成她诗意生命的另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诗意生命的叙述:诗意笔法、神秘事物、感觉性

三毛的散文有一种散文诗的意趣,她的散文无可争辩地在确认三毛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散文家,倒像一个彻头彻尾的散文诗作家。三毛曾告诉我,她写了六十多首诗歌全留在台湾没有发表,其中一首叫“晓梦蝴蝶”流传出去影响还挺大。进入三毛的散文,仿佛进入诗意弥漫的境界,我们似乎回到了人类童年那纯朴天真的年代,可以浪漫地放飞梦想,飞向那一片牧场,飞向林中蓝灰色的湖泊。总而言之,三毛的散文是属于散文诗的世界,适合于那些纯情又富有浪漫气质人群阅读。

三毛常常采用诗意的笔法去讲述故事,表面看来是信手拈来,散而又散,但在朴素自然中却追求着不加雕饰、返朴归真、天然浑成的艺术境界。事实上,三毛在散漫中有一个发射中心,在向外发射电波,荡漾着诱惑性的波澜。她那轻松洒脱的文字仿佛是自然天成,给人以毫无苦心经营的错觉,其实她在叙述上是用尽了苦心。三毛在“一生的战役”给父亲的一封信里,谈到自己如何苦守孤灯,在发表的九十万字以外曾撕掉三四百万字。三毛的散文在随随便便讲述故事时把握着叙事的技巧,掌握着事物细部的描写。只有诗意生命的人才能对事物进行如此细致入微地描写,像诗歌一样峰回路转,美丽地跳跃,让人耳目一新。“能凭清醒而可靠的感觉分辨和抓住种种细微层次和关系的人,是生而有才的人。”[3]三毛就是这样一个生而有才的人。她的作品中好多的细节是对现实的凸现和强化,由外观的真实深入本质的真实和灵魂的真实,非常富有诗意。三毛的散文如果没有这么多引人入胜的细节,也许,故事便不会有如此地生动。

读三毛的散文,我们可以不断地发现她的作品中到处都有一些神秘的人和事。三毛对那些走出生活常规的神秘事物有着天趣般的好奇,她在《拾荒梦》中说:“如果有一日,整个的家庭要依靠别人丢弃的东西一草一木重组起来,会是怎样美妙的滋味。”[1]20三毛一生爱马痴狂,很想大大方方地送给世界上每一个人一匹马,这种想法怪异又有趣。当然,这马是养在心里、梦里、幻想里的那种马。但是,三毛在现实中日日看见驮着装满苹果的白马走过时,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欢喜与感动。马天天来、天天去,在常人看来是极其平常的,可三毛强烈感觉到这里面蕴藏着不平常的东西,三毛认为马的形体交织着雄壮神秘又同时清朗的生命之极。三毛曾不止一次地对荷西说,我要把马写出来,因为马代表许多深远的意义和境界,但它又不是能轻易地拥有。从三毛一生痴狂爱马中,可发现她对于那些神秘的事物有着特别的爱好,并能带给她久远的激动。因为,三毛深悉这些事物背后所隐藏的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对她的灵魂有着感召作用。

三毛喜欢神秘的事物,但决不是巫术般的玄虚与怪异。她对于那些带有明显破绽的神秘事物从来不屑一顾。关于这一点,我们读她的“巫人记”,就知道她对巫师的揶揄和嘲弄是不留情面的。

三毛散文中有许许多多奇特的感觉,那种感觉实在轻盈,极其生动和具有灵性。这种感觉只有当人的思维进入深邃的境地才能突现灵光,给人以孩子般发现世界的惊喜。三毛的感觉不是一些现代派作品里摆脱理性的钳制纯粹从梦幻出发、融幻觉错觉意识流于一身的感觉,而是极有理性同时又非常形象的感觉,是理性思维与形象思维同时汇合迸射而出的一束火花,一束美丽的感觉性火花。我们知道,文学作品中难以精准表达的事物莫过于那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确实存在的感觉了。当作家的思维以感觉思维方式进行时,她的艺术才能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并构成对现实生活和自身经验的一种超越。比如,在《一定去海边》中,三毛写她读“红楼梦”时的感觉,“那本书,拿在手中,是活的,灵魂附进去的活,老觉得它在手里动来动去,鬼魅一般美,刀片轻轻割肤的微痛,很轻。”[1]444而在《巫人记》里,当三毛面对女巫时,感觉到“在她的目光逼迫下,一种催眠似的无助感会慢慢地浮升上来。”[1]494类似这样真切生动的感觉性文字在三毛散文里俯拾皆是。有感觉的人,是有诗情画意的人,是内心空灵的人。

三、诗意生命的灵魂:老庄境界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三毛曾对我说,她的作品里有一种庄子道家的境界,天马行空,如秋水之舟,无迹可求。我觉得三毛的散文一方面与老庄有相似之处,另一方面也不尽然,因为三毛的散文除了老庄的成分外,还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三毛通过她的散文,既表达她孜孜以求人的和谐,也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的敬意。和谐默契有两种基本形态:一是与实实在在的人们和谐相处,爱他们,感受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二是从意念上彻底抛开人群,好像这人世不存在着他人,只有自身存在,你永远是一个人,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当你面对着无言的大自然时,你才有许多的思绪和灵感。三毛散文中的人与人的和谐是全面的,既食人间烟火,又不食人间烟火;她与自然的和谐也是圆满的,既空灵又具生命的实在感。三毛不像庄子,当老婆死了,敲个瓦盆歌之,祝她回到大自然中去。荷西的死对三毛来说绝对是一次生命的摧残,是一次昏死过去的感觉。但三毛又是超然的,她能战胜自己得以超脱。

很少有评论家发现,三毛散文中有着仁慈之心,悲天悯人的情怀。三毛自称自己是基督徒,很感谢天地的主宰的神,使她的生活变得多彩多姿。因为一个诗意生命对神的敬畏,所以三毛对老弱病死者都投以极大的关注并致以深切的同情。她这一生为不少人解救危难,但从不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她的一个朋友的妻子死了,三毛每隔两星期就开车带朋友去他妻子的墓地献花。朋友是个残病人,三毛把他的轮椅推上石阶,让他静静地望着墓碑上他妻子的名字。“基督教不仅仅是一种包含在人的智慧这一易逝形式中的精神体系,而是一种永恒的精神的力量,它在精神的世界中广泛地起着作用。”[4]三毛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自己的信念。

在三毛的观念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一个总统与一个百姓作为人同样高贵;只有平等,才能谈得上真正的理解和同情。三毛经常说自己是一位平凡的人,与渔民同舱为友,努力把自己与大众融为一体。三毛在同情别人的苦难中清除了自身内心的杂念,升华了人的品质,变得更加超度

詹明欧:一个诗意生命的追寻者———论三毛的散文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与从容,让自身的生命在更为广阔的背景下显出诗意之美。三毛深知,悲天悯人的情怀,既能普渡众生,又能拯救自己的灵魂,这样的思想,在《一个陌生人的死》里,甚至在全部撒哈拉沙漠的故事里面,无处不在。作品中除了诗意的叙述外,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最使人动情与着迷。“如果一部文学作品是具有肯定价值的艺术品,那么它的每一个层次都具有特殊性质。它们是两种价值性质:具有艺术价值的性质和具有审美价值的性质。后者在艺术作品中以一种潜在的状态呈现出来。”[5]悲天悯人的本质是爱,是快乐。三毛是一个对世界“恨”不起来的人,她只有爱着这个世界,心才会轻盈起来,血脉才会舒张开来,灵感与激情,才情与魅力才会汹涌而出。当我们掌握了这一点,就能很好地理解三毛为什么看见可爱的儿童就亲切地叫一声“乖”,在公共汽车里看见漂亮的小女孩就俯身亲一下。三毛在做这一切的时候全然不顾别人异样的眼光,她用自身的言行在表达她对人类的爱。三毛的天性是快乐的,她曾谈到快乐的天性是一个人很高的一个境界,人类极致的境地一定是个快乐诙谐的世界。而悲天悯人的前提是自己不怨天尤人,自己的心态要放松快乐。当三毛看到欧洲人踏着音乐节拍在大庭广众面前旋舞,当看到沙漠里人们在夜晚仰望沙漠星空时那份热爱,她都能感到他们快乐又安天乐命的天性。“然而,极尽尘世所有的享乐,将其熔铸为一,整个投到一个人身上,这一切与我

—诗所指的愉悦仍有天壤之别。”[6]那么,三毛的真正快乐的本质是什么?那是直达生命的最高境界——意生命:努力保持从容淡泊的心境,使自己做到无名无利无功,犹如天地之间飞翔的一只快乐的大鹏。

四、结语

在中国现代作家群中,像三毛那样率性而为,不附庸尘世,不趋名逐利,勇于将自己生命的六分之一时光,消磨在远离现代文明的撒哈拉沙漠,并且梦想在此过一种诗意生活的作家,是不多见的。她对自己树立的信念亲自去实践,并用诗意的叙述把诗意生命的梦想描述出来,她的实践丰富了她作为人的梦想。在她那雪爪飞鸿般一百六十多万字的散文里,我们受到了感动,这是三毛作品的价值,也体现了她作为一个诗意生命作家曾经存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三毛.三毛经典作品集[M].成都:成都出版社,1995.

[2](法)罗兰·巴特.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M].汪耀进,武佩荣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法)H·丹纳.艺术哲学[M].张伟,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4]恰达耶夫.箴言集[M].刘文飞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5](波兰)英加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M].陈燕谷,等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1988.

[6]建钢,宋喜,金一伟,编译.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获奖演说全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A Person in Pursuit of A Poetic life——

—on Sanmao’s Prose

ZHAN Ming-ou

(Tai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ngyan318020,China)Abstract:Sanmao’s publicity of her poetic life starts from the Sahara desert.This is a piece of Frontier-lands which inspires her passion of a poetic life and enables her imaginations to soar freely.San Mao’s life is an artistic one,and writing for Sanmao is one of the highlighted lines which runs through her life.Sanmao’s proses bear the interest and charm of the prose poem which have mysterious affairs,and abundent peculiar feelings.His prose transmits the Taoist stature of Chuang-tzu,kindness and apocalyptic feelings.

Key words:Sanmao’s proses,poetic life,artistic life,Zhuangzi’s stature,apocalyptic feelings

(责任编辑戴亦明)

朱自清散文艺术特点

目录 写作提纲: 一、朱自清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朱自清散文的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特点 三、朱自清的散文如诗写出了情致 四、朱自清散文的总体风格特点 五、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题目: ____谈朱自清散文的特点___________ 内容提要 朱自清先生散文语言优美流畅,朴素简洁,清新隽永。细腻委婉的景致观察和描写,精雕细刻的语言锤炼,多种多样的艺术手法,新颖别致的布局构思,融情于景,创造了一种情趣之美、景趣之美、希望之美,为新文学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白话散文的发展。重点表现在开创了新时期语化散文的先河为后期白话文及现代文学的创作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他是继冰心之后出现的另一位美文家,他的散文写作,细致华美,具有诗歌之美。朱自清散文中的语言艺术对后来的创作具有深远影响。 关键字:朱自清,缜密构思,语言艺术,文学地位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一、朱自清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朱自清先生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成为一个进步的教授;由一个旧社会的狷者,成为一个民主的斗士。他走过了自己曲折的道路,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号召我们“写朱自清颂”。朱自清先生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有数的散文大师。先生精美的散文作品,已成为至今值得珍视的一份文化遗产。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以“五四”时期的成就为最高,影响最大,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创作,又是这一时期实绩最大,成就最高的。 朱自清先生从小深受私塾教育熏染,家教严格,养成其温和规矩的性格。他好读书不好交际,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师范和中学教书,过的是平静清平而又师道尊严的生活,即使在成了大学教授之后也脱不了“土气”(叶圣陶、陈竹隐皆提到这点)。先生的生活缺少大波大澜,缺少激烈地情感撞击,缺少灵魂撕咬的痛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日常生活的中和主义”,是“中性人生观”,这跟中国古代的“温良恭俭让”、“发乎情,止乎礼”很近似。山水校园、诗酒唱和、教书着文,是朱自清先生一生典型的生活方式。先生的诗太过平凡与他的生活与性情太过平实相关,其成就在散文,实因五四新文学诸文体中惟散文与旧文学冲突最小,与他性情较为相融。朱自清先生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着作26种,约二百多万言。遗着编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诗文选集》等。 二、朱自清散文的清幽细密的语言艺术特点 从语言上说周作人的散文语言是朴实——朴实得近乎平淡。欣赏周作人的散文就像听一个老人在那里絮语但不是絮叨其中渗透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世态炎凉。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是高度提纯的相当隽永有一种清新、自然、典雅的美特别是他的写的散文可以说通篇都是诗——形式是散文的意境是诗的。 1、独到的修辞手法的运用朱自清的散文注意修辞语言优美用字遣词功夫颇深。如《荷塘月色》中用“泻”形容如流水一般自上而下普

朱自清散文的抒情特色_朱自清散文集

朱自清散文的抒情特色_朱自清散文集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杰出散文家,尤其是早期的写景抒情散文艺术成就极高,被誉为"白话美术的模范"。 朱自清散文的抒情特色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和教授,也是激进的民主斗士。作为学者和教授,他在古典文学、语文教学、语言学、文艺学和美学等学科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和建树;作为民主斗士,从青年时代起,他就一直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呐喊歌吟,上下求索,即使穷困潦倒、病魔缠身,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出大义凛然、不徇私利的民族气节。 郁达夫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里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了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朱自清的散文确实有着超乎寻常的美的感染力,他丰富的艺术经验需要我们认真地总结。大体说来,朱自清散文的抒情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融抒情于叙事之中,追求一种"真挚美"; 在散文的创作中,朱自清常用的是"写实主义";的方法,注意抒写自己的真切感受。在偏重于叙写"身边琐事";、儿女情长的散文中,如《给亡妇》、《儿女》等,他都善于通过娓娓动人的叙事将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情意化";,质朴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此获得另一番抒情的"声色";。 《背影》是朱自清誉满文坛的代表作,叙写的是一些朴实而生动的感情细节,在叙事中融进了真挚的情感。在通常的情况下,要表现人物的感情,往往要写这个人的正面,写他的表情、眼神等,唯恐给人印象不直接。但在这篇作品里,作者却不写父亲正面的形象而写了父亲的背影,切合人物特定的关系和场合。孩子大了,尤其是男人,他虽然很爱自己的父亲,但这种爱比较含蓄,不那么外露。在离别的时候,明知父亲很哀伤,他也不会特地从正面细致观察父亲的表情,只会在父亲转过身去时,表面装着毫不在意,而实际上是很注意从侧面或背后看父亲,而且只有这时才好意思看仔细。所以,作者以背影为中心来写,正是他抒情真实的地方。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设计 15散文二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2.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的过程中,理清文章结构,感悟作者的情感。2.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在老师的点拨下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文章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点理解文章的内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难点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朗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多媒体音频朗读《永久的生命》(视频导入)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一条小溪从雪山发源,流入大海。导言:上面两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进程,感受生命的蓬勃。生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辟的语言来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儿这样阐释生命的意义:“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永久的生命》,来感知作者是如何理解生命的。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听音频朗读,然后学生自由朗读。思考回答:1.文题是“永久的生命”,读罢课文,你觉得作者在文中对生命持怎样的情感态度?赞美2.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第一部分(第1段)谈生命易逝。第二部分(第2~3段)谈生命神奇不朽。第三部分(第4~5段)赞美生命。3.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先抑后扬。作者从时间过去永不再回来谈起,谈到个体的生命容易逝去,人力不可挽回,让人无奈,这是“抑”;接着写种族的生命是神奇的,伟大的,充满活力的,“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这是“扬”,最后抒发对生命的赞美之情。层层铺垫,将对生命的礼赞之情抒发到极致,凸显文章主旨。1.第一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2.怎样理解“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作者在第二段中以“小草”“小牛犊”为喻,阐释了“生命自身的神奇”。小草卑微而柔弱,然而“春风吹又生”,永不休止的繁殖着,蔓延着,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3.如何理解“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凋谢”的是一个个个体,一朵朵花朵。“永存”的是生命永不休止的繁殖着,蔓延着,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永远充满生机。1.条理清晰,层层深入。作者从时间过去永不再回来谈起,谈到个体的生命容易逝去,人力不可挽回,让人无奈;接着写种族的生命是神奇的,伟大的,充满活力的,“随处显示它的快乐和威势”,层层铺垫,层层蓄势,水到渠成地抒发对生命的赞美之情。将对生命的礼赞之情抒发到极致,凸显文章主旨。2.欲扬先抑,凸显主旨。分析见前面“整体感知3”。永久的生命生命易逝豁达生命神奇乐观赞美生命积极《我为什么而活着》“我为什么而活着?”古往今来,人们何止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太简单又太复杂。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玄机。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今天我们来看看罗素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1.听读。听音频朗读,认识生字。遏(è)制飓(jù)风濒(bīn)临俯瞰(kàn)2.指点学生朗读。说说作者一生为什么而活着?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苦难。3.大声朗读课文,说说文章的结构特点。第一部分(第1段):总说。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征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征 导读:篇【1】: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构思缜密,布局精巧。 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构思方面。朱自清的散文在构思上是十分讲究的。缜密而严谨,新奇而精巧,营构合理。“设眼有致”。 散文具有“文眼”,这是我国古代散文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唯有“眼”题旨才会有隐显意境,才会有虚实,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 朱自清的散文是十分注重“眼”的安设的。并且充分地使之成为构思的“焦点”。也成为将作品的思想与艺术辩证统一起来的“凝光点”。 ②、抒情与描写相结合,追求一种“绘画美”。 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偏重于借景抒情的作品占较大的比重。在这些作品中,他善于用重彩工笔描绘各种风景画、风俗画,他重视以形传神,尤重形似,主张“以形为本”,“不求形似就无所谓逼真”,孜孜以求的是一种绘画的美。他的写景作品确实也做到了“融情入景”。秦淮歌月,荷塘月色,梅雨瀑布(《绿》),悠悠春风,潇潇春雨,青青春草,艳艳春花(《春》)------经过作者感情的融注,都带上了“个人”的色彩,现出一种绘画美,使感情的抒发也愈具真切、细致。《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写景散文的代表作品,作于一九二七年

七月。当时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中国陷入空前的黑暗之中。在现实面前,作者彷徨了,他明白“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两条路他都不愿走,于是走中间道路,以求暂时逃避现实。这篇作品借谈月色掩映下的荷塘景色,来反映作者自己体味的“独处的妙处”,摆脱现实烦恼,追求刹那间的宁静以求超脱。 3、清新、自然、悠美、典雅的艺术语言。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基调是朴素的,有一种清新、自然、悠美、典雅的美。 篇【2】:朱自清散文《春》赏析 朱自清散文《春》赏析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三毛生平简介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女,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 作家三毛的名字来源于张乐平的漫画《三毛流浪记》,上面有三毛为漫画写的序,你可以看一下就知道了。是这样说的:“三毛是一个很有个性、意志坚强、富有正义感,经历了很多折磨却坚持人生光明信念的孤儿。我们经由这本漫画书,得到的体验,何止是娱乐而已。” 等到有一日,我也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我只有一个坚持,那就是:在我的笔下,我所观察、我所记录的人生面相,即使平凡,如我的,但那人性的光辉与高尚,在沉默的大众里,要给这些同类一个肯定、欣赏、认同和了解,甚而理所当然的在生活中继续实践我们的真诚。于是,在我决定笔名的时候,我选择了‘三毛’。” 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幼年时期的三毛就喜欢读书,五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基础。并跟随顾福生、韩湘宁、彭万墀三位画家习画。三毛在她的散文《我的三位老师》中记录了这三位绘画老师。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国,受张其昀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因未婚夫猝逝,再到西班牙。与分开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了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开始结集出书。 1976年5月,出版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 1979年9月30日,丈夫荷西因潜水中意外事件丧生,三毛在父母的扶持下回到台湾。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同年1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年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程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却夙愿。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宫内膜肥厚,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3日开刀完成手术。4日清晨,医院清洁女工进入7楼妇产科单人特等病房,打扫浴室的时候,看见坐厕旁点滴架的吊钩上,悬挂着三毛被尼龙丝袜吊颈的身体。她身着白底红花睡衣,现场没有任何遗书。法医推断三毛死亡的时间是凌晨2时。 初识荷西时,三毛在马德里上大学三年级,而荷西只不过她学校附近就读的一名高中生,但一次偶然的机会,圣诞节晚上,头上一顶法国帽的荷西却在她所居住的公寓楼下等她送她节日礼物与祝福!那时三毛根本就未对比自己小几岁的荷西怀任何想法。 而荷西却照样逃课来看她,直到有一天,荷西一脸认真地说,ECHO,你等我结婚好吗?六年!四年大学,二年服兵役!好不好。

朱自清散文《春》原文及赏析

朱自清散文《春》原文及赏析 朱自清散文《春》原文及赏析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是一篇满贮诗意的散文。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绿草如茵,花木争荣,春风拂煦,细雨连绵,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擞,辛勤劳作,充满希望。《春》是一幅春光秀丽的画卷,《春》是一曲赞美青春的颂歌。 作品起始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两个“盼望着”的词语重叠,强化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看:“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作者先从总的方面描绘春境,勾画出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 接着,作者推出五个特写镜头,细致入微地描绘春天的动人景象。 第一个特写镜头是春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朱自清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他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散文集有《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他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从思想内容上看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战斗性较强的,以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二是描述个人家庭生活,抒发自我感情以及描绘大自然景致的散文,如《背影》、《绿》、《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朱自清散文真挚、自然、朴实,在结构上注重“文眼”的安设,并且充分地使之成为构思的“焦点”。也成为将作品的思想与艺术辩证统一起来的“凝光点”。体现了漂亮缜密的特点;在抒情上善于创造情境交融、以形传神的艺术境界。因作品的立意和题材的不同,而显示出浓郁的抒情色彩;在语言上对口语进行大胆的艺术锤炼,读起来明白如话,通俗平易,又形象生动,浓缩隽永。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缜密真意情致文美清秀)特色朱自清原是一位诗人,所写散文自然不失其诗人本色,郁达夫曾经在《中国文学大系·散文集·导言》里说到:“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了冰心女士之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①。朱自清的散文确实有着超乎寻常的美的感染力,大体说来,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构思缜密,布局精巧 散文的艺术魅力,集中地体现在艺术构思上,十分注重“文眼”的安设。 所谓“文眼”,是散文艺术构思的“焦点”,它是作者经过艺术的概括与集中,把作品的思想与形象辩证地统一起来的“凝光点”。围绕这个“焦点”,或者说是“文眼”,把零散的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或者把纷繁的内容集中到某一点上,使作品所表达的思想高度凝聚。清人刘熙载云:“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②,惟有“文眼”,主旨才会鲜明突出,意境才会有虚实;惟有“文眼”,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严整。

朱自清散文艺术的意境美

朱自清散文艺术的意境美 导语:是我国五四新和现代的开拓者,对我国的文学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现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大师级人物。拜读其散文,情感丰富用词考究,让人回味无穷。 一、散文中寓情于景的意境美 意境是我国古典美学的灵魂,主要是指采用艺术意象在结合现实意境的基础上把受众带入超时空的想象国度和富含感情的幻境中。对于散文意境来说,境是为意而服务,关键之处还是在于意蕴。朱自清的散文向来重视对意境的铺陈,富含个人情感,不管哪种写作方法中都蕴含着浓厚的情趣。朱自清也是一个诗人,所以散文中也包含了诗的柔美。朱自清有很多借景抒情的散文,给读者展现出一幅幅风景各异的如诗画卷:秦淮河上的喧嚣热闹、荷塘月色中的淡泊宁静、梅雨潭边杨柳依依、威尼斯的水上风情、扬州城的古朴威严、微微的春风、柔和的春雨、羞怯的春花等等经过作者的刻画都染上了独特的色彩,呈现出非同一般的美感。朱自清的笔下的各种自然景物都如同一首乐章,通过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精妙比喻赋予他们生命,山仿佛能动,水也会唱歌,万物都灵气十足遥相呼应。巧妙的寓情于景让读者如若身临其境。在《荷塘月色》中就有很多情景结合的描写,勾勒了一幅动人的画卷。月光下的荷塘静悄悄的,各种景物好像都沉睡着,形态各异但作者却抓住了一个切入点――柔和的月光,薄薄的青雾,像牛乳中洗过的叶子和花,隐隐约约的远山,斑驳稀疏的树影,微风不时送来阵阵清香。开篇作者表明内心“颇不宁静”,可是沿着幽静的小煤屑路走向宁静的荷塘:“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利用景物的描写来突出“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深远意境。月色下的池塘风轻云淡,如家般宁静温馨,给作者提供了一个静心独处的安宁环境,宁静致远的情怀切合了作者的内心追求,给作者短暂的欢愉,但仍然可以读出字里行间那丝淡淡的哀愁,种种都构成了该篇交织纠缠朦胧意境之美。 二、散文中自然朴实的意境美 大自然的美是不加雕琢的纯粹之美,朴素平淡之间又藏着巧夺天工的秀丽。从平淡中挖掘出瑰宝是众多文学大师所向往追求的,因为往往真实平淡反而最能打动人心。古人有云:“文章不难于巧,而难于拙;不难于曲,而难于直;不难于细,而难于粗;不难于华,而难于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朱自清的散文并未追求华丽而是刻画简朴之美,这也是和作者自身性格的'映照。杨振声曾点评国朱自清的散文:“我觉得朱先生的性情造就了他散文的风格,他文如其人,风华是从朴素出来,幽默是从忠厚出来,腴厚是从平淡出来。”分析朱自清散文中平淡朴实的自然美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真情流露的情怀 正所谓感人心者发乎于情,纵观朱自清描写家庭生活类的散文,由日常出发描写温馨幽默或伤感悲痛的人之常情,无不引发读者的共鸣。朱自清从尚真实自然,没有般的激烈,却又以真实的情感给散文渲染了丰富的色彩。如同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知识点

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知识点 永久的生命 一、作者简介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故事背景 《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三、理解词义 1.洗涤:冲荡;清洗。 2.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3.炫耀:照耀;夸耀。 4.混为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5.凋谢:(草木花叶)脱落。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从时光一去不复返入手,谈生命的易逝。 第二部分(2-3):写生命的永久。 第三部分(4-5):歌颂生命的奇迹。 五、问题归纳 1.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好处? 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些细琐的事情入手,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变化表现出生命的易逝。这样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更有利于读者感知生命的易逝,通俗易懂。 2.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都非常可怜”?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一步赞美生命蓄势。 3.“它充满了希望,……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生命生生不息,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失去的只是暂时的,希望永远就在前方。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命。

三毛散文集

【作家简介】:三毛(1943~1991):原名陈懋平,又名陈平,台湾著名女作家。发表作品23部,约500万字。三毛祖居系其祖父陈宗绪先生于民国年间建造,位于定海区小沙镇陈家。五间正房现已修复成为三毛作品陈列室,以充满传奇的一生、风靡世界的三毛作品、万水千山走遍、亲情、爱情、友情、乡情、想念你,三毛等为主题,分别陈列三毛的遗物、作品、照片。三毛祖居被定海区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本名陈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海县人,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一九八四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三毛部分作品: 1、赴欧旅途见闻录 >>>>>[阅读全文] 2、三毛致贾平凹的信 >>>>>[阅读全文] 3、我的写作生活 >>>>>[阅读全文] 4、高原的百合花玻利维亚记行 >>>>>[阅读全文] 5、背影 >>>>>[阅读全文] 6、拾荒梦 >>>>>[阅读全文] 7、石头记 >>>>>[阅读全文] 8、梦里花落知多少 >>>>>[阅读全文] 9、惊梦三十年 >>>>>[阅读全文] 10、沙漠中的饭店 >>>>>[阅读全文] 11、故乡人 >>>>>[阅读全文] 12、哑奴 >>>>>[阅读全文] 13、遗爱 >>>>>[阅读全文] 14、雨季不再来 >>>>>[阅读全文] 15、秋恋 >>>>>[阅读全文] 16、三毛经典语录 >>>>>[阅读全文] 17、一生的爱 >>>>>[阅读全文] 三毛散文世界读解: 三毛是一个用生命去写作的作家,她的散文世界就是她散文化的生命世界,读解三毛散文世界即是读解三毛,散文形式对于三毛来说就是一种生命存在的形式,在这个意义上,三毛的这种三毛体的散文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个世界是一个随意而非刻意的世界,它们是游记而非游记体,是叙事而非小说体,是抒情而非诗歌体,是随感而非日记体,三毛用她

简析朱自清散文《春》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

简析朱自清散文《春》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 一、结构美 严谨整饬如天裁———结构美《春》共十段,第一段内容写盼春,第二段至第七段从整体上集中笔墨绘春,第八段至第十段赞春。其中第三段从整体上描绘春天的景色,三至七段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春草勃发图、春花争妍图、春风和煦图、春雨润泽图、春早人勤图。文章结构严谨而整饬,首段如凤头,开篇点题,中间部分如猪肚,丰满圆润,结尾如豹尾,简洁有力,升华主题。其严谨整饬如天裁,无丝无缝,美轮美奂。具体如下: 首段写东风,扣住一个“盼”字,“来了”、“近了”,形象地展现了大寒过后,立春将临的情景,使盼春之状现于章首。二段总写“一切”,立春过后,万象更新。作者又把握住一个“起”字,写“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绘出立春、谷雨之间的景色,迎春之意跃然纸上。三段赞春草。这是谷雨惊蛰时令刚萌发的鲜嫩小草,作者工笔描摹,在细字上下功夫,先正面描写,后借助游春踏青者的动作侧面描写,写出小草的纤细、柔软、温厚的品质,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的脉脉深情,游春之悦溢于言表。四段咏春花。循着时序,惊蛰过后,百花已由萌发、含苞到盛开怒放,作者紧扣一个“闹”字,以动写静,闹春之乐力透纸背。五段赋春风。先从人的触觉起笔,“吹面不寒”、“像母亲的手”,然后攫住一个“系”字,巧妙地把风放在泥土、空气、花草、群鸟、流水以及牧童的笛声等事物的相互联系中精心抒写,真切地写出清明前后的感受。七段颂春雨、惜春时。时序翻过谷雨,雨则“像牛毛”,似“薄烟”,小草、树叶也都变得“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作者又扣住一个“惜”字,极写农民珍惜春光,不误农时。接着写天上的风筝渐多,十分典型地写出谷雨至立夏间的暮春景象。结句“一年之计在于春”,使惜春之情,洋溢于卷间。末段由实而虚,扣准一个“寄”字,把人类的憧憬寄托在象征春的“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身上,展示春天无限光明的前景,使颂春之情升于峰巅。 二.语言美 1、大量运用叠音字 刘勰极力提倡用叠音字,他说:“‘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风雪之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文心雕龙-物色》)叠音自然,能增加音乐美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清脆悦耳,记起来轻松自如,朱自清先生在散文中大量运用叠音词,令人目不暇接,各有其丰富的表现力。“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偷偷”一词写出了小草不知不觉地出现,不知不觉地生长,活泼可爱。“嫩嫩”、“绿绿”从质感、色彩两方面准确地写出了初春的小草的特点。“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春》)让人体味无穷,让人享受不尽。 2、选用精当的动词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

15散文两篇《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案

15散文两篇教案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生成问题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自我研读生成新知 生字难字 臼齿(jiù) 茸毛(r?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 俯瞰(kàn) 遏制(a) 多音辨析 口号(hào) 颤栗(zhàn) 号颤 呼号(háo) 颤抖(chàn) 形似辨析 点缀(zhuì) 濒临(bīn) 啜泣(chu?) 频率(pín) 作者介绍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中共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论述层次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第二层(第二至四自然段)通过小草和牛犊具体表现生命永久不朽的意义。 第三层(第五自然段)了解生命的真实意义,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再读课文,理解情感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会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 生命是永久的、不朽的,它能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世界以芬芳。 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自己探索,自由发言。 ①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软的,但整个人类的生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④我们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⑤珍惜时间,珍爱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当堂评价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 A.写意(xiě) 倘若(tǎn) B.飓风(jiù) 遏制(a) C.松懈(xia) 俯瞰(kàn) D.频临(pīn) 震颤(chà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 ) A.学校定期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B.谈论西青旅游及其影响力,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乐观。 C.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于游戏,他的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D.如果学生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随着京剧表演及脸谱制作等活动引入课堂,让更多学生受到了收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B.中国体育健儿正在积极备战2020奥运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C.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平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中国成语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C ) 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时,不妨静下心来,;当你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心来,;当你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心来,。 ①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②想想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③想想自己的初衷是什么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摘要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很重要的作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以长诗《毁灭》奠定了他新诗人的地位,以小说《笑的历史》显示他文学创作的才华。在他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尤以散文被人熟知,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都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散文名篇,被人们广为推崇。他的散文朴实,细腻,清新,在深厚的古典文学的基础上融合中西方文化,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散文体制与风格。 本文主要从漂亮的构思,缜密的结构上,情景交融,与描写结合,与与议论交错的抒情描写上以及清新、自然、悠美、典雅的艺术语言上浅析了朱自清散文的细腻清秀,情致盎然的散文艺术特点。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结构艺术抒情艺术语言艺术

目录 一、结构的艺术 (4) (一)漂亮的构思 (5) (二)缜密的结构 (7) 二、抒情的艺术 (8) (一)融抒情于叙事之中 (9) (二)抒情与描写相结合 (10) (三)抒情与议论相交错 (11) 三、语言的艺术 (11) 四、参考文献 (12)

散文同一切形式的文学作品一样,是一定的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但一个成熟的作家,其艺术风格会从他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描述中体现出来,会从作品的结构,语言,抒情上表现出来。而朱自清先生便是这一方面的典范,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文风。叙事的细腻,描写的具体生动,令人称快。语言优美流畅,朴素简洁,清新隽永。在文章的结构上更是一绝。他对景物观察细致,描写入微,而且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将情感和景物交织糅合在一起,使读者身临其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同样地,他的许多记人记事的作品中,大多写亲友的交往,家庭的琐事,但这些平凡无奇的小事在朱自清朴实无华的笔下无不显得真实感人,催人泪下。 一、结构的艺术 散文,朱自清先生把它称之为“随笔”,是一种侧重于抒发内心感情和表达内心体验的文学样式。散文在形式上要散些,在内容上表现更自由,但是,散文所表现的主题不应该是散的,而应该是首尾一致。散文的结构也应该是“散”与“不散”辩证统一,即“形散神聚”。朱自清在《背影》这个集子的自序中,说他喜欢写散文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自由”与“随便”。的确,朱自清的散文,表面看来东一语,西一笔,时而叙事写景,时而议论抒情,随笔点染,信笔勾勒,“自由”与“随便”得很。他的散文作品能放能收,放收有序,使作品紧凑集中,切合主题。即便是作品的部分与整体之间,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安排得十分自然,衔接得十分巧妙。亚里斯多德说过,“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的分别在于,在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一体”朱自清散文的结构可谓天衣无缝,严谨缜密到了极点 (一)漂亮的构思 1、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构思,十分注重“文眼”的安设。 所谓“文眼”,是散文艺术构思的“焦点”,它是作者经过艺术的概括与集中,把作品的思想与形象辩证地统一起来的“凝光点”。围绕这个“焦点”,或者说是“文眼”,把零散的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或者把纷繁的内容集中到某一点上,使作品所表达的思想高度凝聚。清人刘熙载云:“揭全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 摘要:朱自清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有数的散文大师。他精美的散文作品,已成为至今值得珍视的一份文化遗产。本文着重论述了朱自清散文在结构上,抒情上、语言方面的艺术风格,以及他散文体现的丰富文化意蕴,探求了朱自清散文在中西文化撞击下所走的民族化的道路。朱自清的散文主要分为:1、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题的;2、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3、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作品。本文着重论述了朱自清散文在结构上,抒情上、语言方面的艺术风格,以及他散文体现的丰富文化意蕴,探求了朱自清散文在中西文化撞击下所走的民族化的道路。 关键词: 朱自清散文结构艺术语言艺术文化艺术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东海人。朱自清是我国现代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最重要的散文作家,对现代散文的发展、成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先后写出了《背影》、《春》、《温州的踪迹。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儿女》、《给亡妇》等散文名作,这些作品以其高超的艺术成就蜚声文坛,从而奠定了其一代散文大师的地位。 纵观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构的艺术 散文的结构也应该是“散”与“不散”辩证统一,即“形散神聚”。朱自清在《背影》这个集子的自序中,说他喜欢写散文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自由”与“随便”。的确,朱自清的散文,表面看来东一语,西一笔,时而叙事写景,时而议论抒情,随笔点染,信笔勾勒,“自由”与“随便”得很。他的散文作品能放能收,放收有序,使作品紧凑集中,切合主题。即便是作品的部分与整体之间,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安排得十分自然,衔接得十分巧妙。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一体”朱自清散文的结构可谓天衣无缝,严谨缜密到了极点。 (一)漂亮的构思 优美的散文,必须讲究艺术构思。 1、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构思,十分注重“文眼”的安设。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朱自清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有数的散文大师。他精美的散文作品,已成为至今值得珍视的一份文化遗产。 散文,朱自清先生把它称之为“随笔”,是一种侧重于抒发内心感情和表达内心体验的文学样式。散文在形式上要散些,在内容上表现更自由,但是,散文所表现的主题不应该是散的,而应该是首尾一致。散文的结构也应该是“散”与“不散”辩证统一,即“形散神聚”。朱自清在《背影》这个集子的自序中,说他喜欢写散文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自由”与“随便”。的确,朱自清的散文,表面看来东一语,西一笔,时而叙事写景,时而议论抒情,随笔点染,信笔勾勒,“自由”与“随便”得很。他的散文作品能放能收,放收有序,使作品紧凑集中,切合主题。即便是作品的部分与整体之间,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安排得十分自然,衔接得十分巧妙。亚里斯多德说过,“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的分别在于,在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一体”朱自清散文的结构可谓天衣无缝,严谨缜密到了极点。朱自清的散文“形散神聚”,严谨缜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漂亮的艺术构思和缜密的结构上。 优美的散文,必须讲究艺术构思。高尔基曾经指出:除了观察,研究、了解,还必须构思、创造。创作这把许多细节联成一个或大或小的有完整形式的整体……没有‘构思’艺术性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存在。”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构思,集中地体现在“文眼”的安设,线索的贯穿上。 1、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构思,十分注重“文眼”的安设。所谓“文眼”,是散文艺术构思的“焦点”,它是作者经过艺术的概括与集中,把作品的思想与形象辩证地统一起来的“凝光点”。围绕这个“焦点”,或者说是“文眼”,把零散的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或者把纷繁的内容集中到某一点上,使作品所表达的思想高度凝聚。清人刘熙载云:“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惟有“文眼”,主旨才会鲜明突出,意境才会有虚实;惟有“文眼”,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疏密严整。 2.散文的艺术构思,还表现在线索的贯穿上。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都有一条将许多生活片断串通起来并为主题服务的线索,从而

三毛的50句经典美文素材

三毛的50句经典美文素材 1、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2、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3、如果你给我的,和你给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 4、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5、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 6、或许,我们终究会有那么一天:牵着别人的手,遗忘曾经的他。 7、有时候,我多么希望能有一双睿智的眼睛能够看穿我,能够明白了解我的一切,包括所有的斑斓和荒芜。那双眼眸能够穿透我的最为本质的灵魂,直抵我心灵深处那个真实的自己,她的话语能解决我所有的迷惑,或是对我的所作所为能有一针见血的评价。 8、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9、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10、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梦想,可以天花乱坠,理想,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坎坷道路。 11、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12、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如果有来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为永恒。 13、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14、从容不迫的举止,比起咄咄逼人的态度,更能令人心折。 15、走得突然,我们来不及告别。这样也好,因为我们永远不告别。 16、人情冷暖正如花开花谢,不如将这种现象,想成一种必然的季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