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五形拳之龙形_100

少林五形拳之龙形_100
少林五形拳之龙形_100

少林五形拳之龙形_100

少林五形拳之龙形

[标签:来源]

一、龙之象形取意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传说中,龙有遨游太空、喷云吐雨之能,是神物。少林五形拳中的龙拳,取其神妙莫测、变幻无端之身姿。故龙拳强调的是开功中的身法、步法训练,要将身法、步法练到神龙游空、夭矫不测的境界,方为有成。

龙拳另一个取意,是取龙游太空的神意。神意功夫的修习相对于身姿步法的修习来讲要艰难的多,但这确是龙拳练习中的重点之处。

二、活法龙拳

龙拳以身姿步法的灵活多变、变幻莫测著称。其拳法之活,不同于蛇拳的外形灵活。而是以神意之活带动遍体活泼。因此在练习龙拳时,要神意活而百骸活,进而引动龙形之身法、步法。

三、龙拳练神

龙拳在少林五形拳中属于练神的功夫。龙拳修习的内在的神意功夫要点是:周身无须用力,暗听气,气注于丹田,五心相印,神意活跃,遍体活泼。

四、少林五形拳之龙拳练法

1(昂头独立势:右腿屈膝抬起,体重移于左腿,左腿独立,成独立势,同时双掌位于腰间,两掌心向上,昂首挺胸,目视前方

2(龙形手:右脚向前方落下,身体左转90度,下盘成马步,同时两手十指用力成龙形手,由两腰际向上打出,停于额前交叉,右手在外,左手在里,两手心皆向前方(图 2)。

3(下盘保持马步姿势不变,两掌同时下落于两肩外侧,而后抖肩发力,向两侧立掌推出,高与肩平,目视右方 (图3)。

4(下盘保持马步姿势不变,两掌变虎爪,以柔劲慢收于胸前两侧,高与肩平,掌心向前,目视前方(图4)。

5(运气柔手势:下盘保持马步姿势不变,两手运力于十指尖,向两肩外侧上方运动,双手高与眉齐,掌心仍向前方(图5)。

6(下盘保持马步姿势不变,两手以柔劲慢力收于两肩处,十指之力与肩井穴相对应,掌心向前,双手高与肩齐(图6)。

7(下盘保持马步姿势不变,两手手心向上,由两肩处以柔劲慢力向左右两侧屈肘撑开,双手高与肩齐。注意,撑出之手臂不要伸直,要保持一定的弯度(图7)。

8(下盘保持马步姿势不变,两手以柔劲慢力收于两肩处,十指之力与肩井穴相对应,掌心向前,双手高与肩齐,目视正前方(图8)。

9(下盘保持马步姿势不变,两手变掌,掌心向上,由两肩处以柔劲慢力向左右两侧直臂插出,高与肩平,目视右方(图9)。接着重复第八动、第九动共6次。

10(身体重量移于左腿,两腿同时发蹬劲,左腿屈膝半蹲,右腿伸直成横裆步。上身略右转,同时双肩发力,屈双肘,双手回收于双肩外侧(图10)。

11(身体右转90度,下盘成右弓步,同时双手突然发力向左右两侧推出,高与肩平,身体前倾,头向前领(图 11 ) 。

12(飞龙回头势:身体左转90度,下盘成高马步,两手由两侧向下、向内回收于左胸侧,掌心向右,目视右方 (图12)。

13(龙气横江手:身体右转90度,下盘成右弓步,同时右掌心向上,左掌向右上方穿出;左掌心向下,右掌向左下方穿出,目视前方(图 13)。

14(盘龙手:下盘保持右弓步姿势不变,左手向上、向内再向下划弧收于腰间,右手翻腕,屈右肘收回,经左手上方发寸劲向前打出,掌心向前,目视前方(图14)。

15(下盘保持右弓步姿势不变,同时两手向前抓握,右手屈肘在前,高与口齐,掌心向前;左手置于腹前,手腕翻转,手心向上(图15)。

16(下盘保持右弓步姿势不变,同时左掌变拳向左胸处挑击,右臂屈肘后沉,以柔劲慢力回收,右拳收于右腰间,两拳心向上,目视前方(图16)。

17(双龙通天炮:下盘保持右弓步姿势不变,同时两拳向前上方屈肘冲出,拳心相对,略高于头部(图17)。

18(下盘保持右弓步姿势不变,沉气,双脚十趾抓地,扎稳下盘,同时双拳变虎爪形,由上向下坠落于两腰间 (图18)。

19(左脚收于右脚处,两脚并拢成立正姿势,上盘姿势不变,昂首目视前方(图19)。

吴利民讲形意拳

吴利民讲形意拳 我是怎样教形意拳学的 第一讲 :形意拳的基本概念! 形意拳名的创意: 练形意拳本是门仿生学,它是根据宇宙间日月星辰,万事万物生态环境,人与物的动作形象,以物象演变形式的意式形态为立法之本。五行者:金、木、水、火、土、及劈、崩、钻、炮、横。金:是金属,以斧头为形象,劈木为拳意,谓之劈拳。木:以弓箭为形,射物为拳意,谓之崩拳。水:以柔软而无骨,随形而变化,一但高低落差增大,意之急流漩涡翻浪,谓之钻拳。火:以炮为形,发射爆炸为拳意,谓之炮拳。土:以弹丸为形,滚动旋转自然为拳意,谓之横拳。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基础,采取动物为了生存,以捕抓食物的天性为主导的技击,养身等功能进行学习锻炼。十二形:是龙、虎、鸡、鹰、熊、马、猴、蛇、鼍、骀、鹞、燕,通过模仿野兽猛禽的特技功能,形象思维学习其捕物动作,象其形而取其意,运动于拳法,必须合其拳理,五行取其一势,十二形取其活动一特技,应用与技击艺术,形式简单易学而意义深刻,动作简而不繁,但其中的奥妙变化功用无穷。如十二形之龙形以其传说中的神物,他有鹿角蟒身鸡爪狮尾的形像,腾空

搜骨探瓜之拳意。虎形,取其威武勇猛为形态,凶残扑食之技能立意为拳。鸡是丽禽形美,喜斗、善走、抖翎、啄食技精为意,形意拳特重其技。鹰形像凶残,爪尖目锐,更有抓兔技能。熊形是取其形像壮实力大为形,取意滚膀三节连击法,上打迎面拳,肘击,下撩阴,膀靠,头撞。马形壮性善,有刨蹄狂奔之特长。猴是灵物喜攀爱纵。这就是形意拳名的由来。不但是形意拳学习动物等形象演练,而且中华武术里无论是那一种拳,它都离不了动物等形象的模仿应用,如太极拳里的,野马分鬃,倒辇猴,揽雀尾,等。八卦掌里的白蛇吐信,鹞子穿天,大鹏展翅,狮子抱球等。少林拳也多是雄鹰展翅,金鸡独立,猴子爬杆等等。都有仿生象形取意的用意联系,无不以形态动作的模仿而用运,所以说形意拳是一门高功能仿生学,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与体悟。起势由”无极”势,平心静气,无我无物,无思无念,生而”有极”,有意于采集日月精华,乾坤之灵气,用以强身壮体益寿延年,升之为”太极”包罗万象,太极之两仪万事万物阴阳互易,天人合一化为天.地.人”三才”之道,天之空也虚也须精,地之实也坚也必灵。形意拳及形象思维拳,形是动作体位,意是用法概念,两者高度协调统一而达到应有的效果。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乃是在技击应用方面讲,经过长期的实践磨练,造就高层功法,对于来犯之敌凭触觉应变化,发招不用

形意拳的鼻祖布秉全《精武》

形意拳得鼻祖——布秉全——《精武》 形意拳得鼻祖 布秉全——《精武》素有“金太谷”、“小北京”之称得太谷县,不仅文风淳厚,而且崇尚武术。在民间武风盛行,拳种繁多得武术流派中。尤以形意拳最负盛名。它以其历史悠久、活动普及、论著丰富、名家辈出而影响甚大,闻名于国内外,被誉为“形意拳之乡”。1996年12月4日,国家体委授予太谷县“全国武术之乡”称号,成为当时山西省唯一得武术之乡。太谷县能成为享誉全国得武术之乡,自有其辉煌得历史缘由。据《太谷县志》文献资料统计,仅明清时期,就有文进士47人。武进士20人(其中武状元1人),文举194人。武举195人。可谓人杰地灵,文武称盛。早在元代,“太谷武村人高福,就精武技、有战功,官至龙虎卫上将军”。明代,有武状元安国。清雍正年间。少林拳就已传人太谷,习武之民风,油然兴起,对后来形成与盛传于全国得形意拳影响极大。乾隆间,北郭村人张凌霞、上安村人牛天畀均为武进士,官至总兵、提督职。富甲一方得太谷县,在这样一个具有悠久习武传统得基础上,于咸丰年间,又诞生了一个新得拳种。它就就是被誉为中国四大名拳之一得形意拳。咸丰六年(1856年),由河北深州人李洛能(世称老农)始传于太谷县得形意拳崛起。不数年,形意拳名振武林。作为一个拳艺流派,很快便形成了一个独立得大派拳种,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对于这样一个影响远广得优秀拳种,由来之

说也纷纷纭纭。由于历代文献史料记载极少,创始之说更就是难见一字。所以,我们只能根据流传得拳谱、碑文及形意拳前辈得口传等资料,来进行源流梳理。近年来,笔者查阅了解放前出版得形意拳书及其民间手抄本约二十余本,结合形意拳前辈得口传及有关形意拳资料,又进一步分析了一些形意拳研究者对历史源流得实考之作,以自己粗浅得水平,慎重求证,对形意拳早期沿革之历史,溯本而求源,大体上归纳为“意拳”、“心意六合拳”、“心意拳”、“形意拳”四个发展阶段。在岳飞意拳维型拳法得基础上,经过漫长得发展演变,历代大师得综合提炼,逐渐形成了各自具有独特风格得三个自成体系得拳种流派。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公布了形意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三大拳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然而,考其拳源,此三大拳种均始于民族英雄岳飞。形(心)意拳门尊岳飞为鼻祖,就是有其根深蒂固得历史原因与以其代代相传为依据得。形意拳为岳飞创始之说,民国年间,即有学者因质疑《岳武穆九要论》非岳飞之作,进而提出“形意拳就是否岳飞之传,亦可疑也”得观点。及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研究者又顺着这一“疑古”之风,进一步发挥,基本上对岳飞创拳之说持否定态度,并在形(心)意拳界占有了一定得市场。之后。不再提起岳飞。但就是我认为否定之论据,显然有失偏颇。形(心)意拳门历代尊岳飞为鼻祖,或者说岳飞所练得拳法及思想理论就是形(心)意拳得雏形就是有一定道理

太极拳中形意五行拳的要领

太极拳中形意五行拳的要领 太极拳中形意五行拳的要领 五行拳法具有相生相克的原理,这也体现了太极拳中的相互矛盾、互抵的关系,即阴阳变化,每个招式动作都有体现。 如相生学说,劈拳生钻拳(金生水),钻拳生崩拳(水生木),崩拳生炮拳(木生火),炮拳生横拳(火生土),横拳生劈拳(土生金)。 相克学说,劈拳克崩拳(金克木),崩拳克横拳(木克土),横拳克钻拳(土克水),钻拳克炮拳(水克火),炮拳克劈拳(火克金)。 练习太极拳具有补肾强身的作用,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柔和缓慢,对内脏具有按摩的作用,坚持练习可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另外,人秉五行之气以成形,五脏各有所主,如肾主骨,心主力,肝主筋,肺主气,脾主肉,懂得五行拳的相生与相克学说理论,对养生及技击有莫大之益处。 习练内家拳,如果光实践练习而不明白理论者,是个瘸子;而有理论却不去真实地去实践之人,是个瞎子。只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是完美的修行者。 五行拳“本诸劲力育心理,证之生理与卫生”,先求其规矩,后顺其自然,是求练实战技击内功、劲力的最佳途径与练法,练习的顺序与太极拳的修炼顺序基本相同,由招熟—懂劲---神明,只不过是门派不同、师传不一而提法不同而已。 修炼太极拳要求周身一致,内外双修,太极拳也是一项有氧

运动,可以让加快身体内外物质交换,提高身体免疫能力。 如有的形意拳派提到的五行拳中“身法和步法是修炼的第一阶段,”其实,细分析,身法和步法无非就是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在之架势。练习五行拳外不乖于形劲,内不悖于神气,六合相抱,内外和顺;技击时,“劲”分懂劲和化劲。 我能将对方之来力“听懂”之,知晓其攻防变化之意图,然后将其化解,形成人背我顺之局面,此为“懂劲”,将敌人之攻击化解掉,然后将其打出,是为“发劲”。 形意拳师所说的“心法”其实就是“神明”阶段,虽然心法处处有,但修炼到上乘非神明而不足论矣。以我个人体会,形意拳的发劲在于身法,再进一步细说,发劲就在于人体的枢纽部位——脊柱。 在实战时,充分利用脊柱发力,才能达到“点紧身松”,重创对手。真正想练好“五行拳”,除了重点练习五拳之首---劈拳外,还要将崩拳放在重点上进行练习,因为全部拳法及劲力技能都可以从劈拳、崩拳中演化出来。 同时在横拳中求达五行合一,因为在五行拳里,横拳是最吃功夫的,也是极其特殊的单操拳法,“万物土中生,”横拳是将其他四拳之劲合而为一的特殊拳法,劈拳、钻拳、炮拳和崩拳都可以由横拳化生而出,只是拳势外在的运动轨迹不同而已。 形意拳势合阴阳,形于自然,以之锻炼身体可平肝益气,使人的思想不因宠辱、毁誉而引起情绪上过大的波动,为人坦坦荡荡,内心无欺,喜从心生,“无我相、无他相、无众生相”。 让人活的自自在在、舒舒服服,进而促进气血旺盈,经络畅

少林内功五拳总诀

少林五拳总诀 总诀歌一(通用暗诀) 少林五拳象五形,拳从自然取其意; 融贯旧法创五式,一七三手集大成; 精意释然传千秋,古今师法遵秋月; 拳走一线守家法,崇尚手技入南拳; 动中求静静不止,意气相推生横力; 刚中有柔柔带刚,运柔成刚谓上乘; 实中有虚虚转实,寓虚于实始超脱; 沉心静气明法外,禅拳一体称少林; 右练毕时接习左,左右逢源方成巨; 出手如风迹难觅,一指半足分胜败; 浑身上下皆可拳,指先掌次拳即末; 孤心苦往年如日,神技妙术技乃神。 总诀歌二(有相暗诀) 昂首挺胸气畅然,怒目强项似罗汉; 砸肩敞腋力充沛,立腕沉肘赛金刚; 虚腹实腰承上下,展膝固踝如生根; 腰马一体接天地,三合内外比卯榫; 气贯丹田雕横力,五心相印塑直气; 此中三昧玩自心,精微乃见功自成。 总诀歌三(无相暗诀) 练到骨节通灵处,周身龙虎任横行,掌心力从足心印,一指霹雳万人惊。 总诀歌四(呼吸暗诀) 其一 小开弓马,大开胸腋; 简脚根地,繁手枝天; 徐呼徐吸,尽呼尽吸; 气芽暴滋,遍体得力。 其二 浸形神缸以气染,力由底发奔灵盖,弓马永动把息环,上下相印串一气。 总诀歌五(运使暗诀) 力从气出,气隐力显; 运柔成刚,使虚转实;

意到气随,速于声响; 全力一吐,沉重若山; 力达指尖,不局三停; 气透肤理,不囿三焦; 沉实厚重,活泼虚灵; 刚柔虚实,神变无穷。 总诀歌六(爪掌开拇暗诀) 指散口紧现力蹼,平圆曲直偏不扣;栉风滗气方沉力,点印如花妙蛙作。总诀歌七(拳指扣拇暗诀) 卷勾如亲齐向心,弯而又曲死力扣;穿肉扣骨方传力,挤眼掐心功苦生。总诀歌八(肘法暗决) 腋气井喷膀管送,力达楔尖胜利器,努拐戳动兼阴阳,中平车腰方称活。总诀歌九(眼法暗诀) 镜眼点拳怒视焦,目随拳走神不丢;观外为下观内上,钢拳眼铸全凭神。总诀歌十(听法暗诀) 青龙黑虎赛风影,邃通海底如灯芯;听物为下听我上,龙奔虎跃画风景。总诀歌十一(舌法暗诀) 封井开边续阴阳,津如泉涌化琼浆;细流入海润丹田,化作精气力分发。总诀歌十二(喊法暗诀) 眼忙鼻碌口不闲,抢步吐声助力推;分寸得当方显威,乱哮见笑徒哼哈。总诀歌十三(胆力暗诀) 练达思结神通处,浑身胄甲随纵放,胆向先从心气足,一声咆哮万敌愕。总诀歌十四(快慢暗诀) 独习繁中采,对习简中取, 运气贵乎缓,用气贵乎急, 慢为有形诀,快为无形窍, 快自慢中企,急功须缓图。 总诀歌十五(冷拳暗诀) 对敌忌出灌怒拳,怒不及人反昏心,自动不知当人偶,何送白隙任人乘?

八极拳的主要内容

八极拳的主要内容 ============================= 发布时间:2010-05-27 13:08 八拳发力刚猛,有顶、抱、单、提、胯、缠六种发力方法。八极拳法讲十六大步。除马、弓、虚、盘五种基本步法外,还有闯步、拖拉步、盘提步、跟提步等。腿法有搓提、弹腿、侧蹬、三挣提、蹁踹等。其手型体现云、罗、提、按、刁、扣、缠、粘八大手型之运用。 八极拳法之传人,借纯阳九宫剑之剑规为门规。门规为八要:一要心术正,二要胆气重,三要耳目灵,四要手足捷,五要身法便,六要力量充,七要精神旺,八要儒雅性。 八极拳法之拳械套路主要有:八极架、八极拳、六大开、八大招、春秋刀、飘摇刀、六合大枪、六合花枪、行者棒、八棍头等。拳械套路,可单练,亦可对练。 宋氏形意拳简介日期:2001-6-8 15:42:00 作者:蔡卫东 宋氏形意拳是宋世荣先生所创,后又由其第一代弟子宋虎臣、宋铁麟、任尔琪、贾蕴高等人的继承、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一整套完整、系统、科学的武学体系。 宋氏形意拳的练法是以《内功四经》为指导的,它先从内功经入手练习,再次为纳卦经,然后再练内功十二大力法,又次为神运经,最后以地龙经收全功。宋氏形意拳发劲(力),要求做到上下互撑,左右争衡,前后互为作用,内外相合,全身整体协调,先松后紧,紧而速松,随松随紧的六合浑圆整劲。其劲路讲究通、透、穿、贴、松、悍、合、坚。劲法则讲究惊、弹、抖、炸、寸、绝、滚、颤。伏如横弩,动若发机,能瞬间骤然爆发出鼓荡抖颤的弹性炸力,周身激荡回旋,振荡不已,即所谓\"遇敌好似火烧身,炸力发出无继续\"的连续爆炸力。 宋氏形意拳包括如下内容: 一、三体式桩功:有阴阳两式,任督二脉,上中下三盘,单双重等多种桩功间架练法,是求得六合浑圆整劲的最基本的功法,也是宋氏形意拳最基本的功法。 二、内功盘根:为宋氏形意拳基本功法,也是宋氏形意拳的秘传功法。为宋世荣先生所独创,又名盘根冲空,是指练至功夫精深时,身体可以腾空。其理本于《内功四经》。锻炼原则为:扑采提按劲不散,软硬相济成刚柔,云抱捧捋缓缓做,中定动静慢慢求。以此疏通十二正经,并且锻炼奇经八脉,以达气贯三才,天人合一。经常练习内功盘根可使周身筋膜腾起,劲入骨髓,尤其是大腿两侧到脚趾的筋膜腾起,此功上身后,与人交手,常常是步到人即翻。内功盘根与三体式桩功相辅相成,古谱称:练桩功以固其本,练盘根能动转自如。 三、五行拳:有内外五行拳两套练法,还有多种变化法,包括有横、竖、直、斜、螺旋、滚斗的劲路练习。是宋氏形意拳最基本的拳法。 四、十二形拳:有多种练法,并且将十四处打法融入其中,也是宋氏形意拳用以练就冲空功夫的重要功法。 五、大枪抖绝功:当年形意拳先祖姬龙峰是以枪创拳,所以,大枪抖绝功为宋氏形意拳求取爆炸力的重要基本功,练习宋氏形意拳必练大枪抖绝功夫,以抖大枪之功助拳功之成也。六:单操散手:为宋氏形意拳打法、劲法、实战法的专练。七、基本拳法套路则有:进退连环、四把捶、杂式捶、八字功等。 对练套路则有:十六把、五花炮、安身炮等。 器械套路则有:六合大枪、翼德大枪、三才剑、天罡剑、六合刀、六排刀、六合棍、麟角刀等。此后,又由宋虎臣、宋铁麟等第一代弟子根据实践经验创编了十面埋伏、阴阳把、三节推掌、软球势、五方鸳鸯堂、摸身掌、左右五行连环拳、和战斗枪、战斗剑、内功盘根刀(双刀)、乾坤钹等等拳械单对练套路。还有供初学者练习的六合长拳、十二路弹腿。基本

宋氏形意拳述真)

宋氏形意拳述真 发布: 2008-3-05 23:49 | 作者: 砺剑 | 来源: 武术万维网 车星辰形意拳,曾名心意拳,亦称心意六合拳,由山西永济县尊村“神枪”姬龙峰所创,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与少林拳、太极拳、八卦掌并称为我国四大名拳,百余年来薪火相传,蓬勃发展,已形成多种独具风格的不同流派,备受海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青睐与瞩目。一、宋氏形意拳的源流宋氏形意拳,是传统形意拳流派中一个声名显赫的重要支派,由“神拳”李洛能之早期名徒宋世荣、宋世德昆仲所创立,距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宋世荣(1849~1927年),字约斋,号镜泉;宋世德(1857~1921年),字辅仁,别号云鹤,系宋世荣之胞弟。其祖上明初在金陵(南京)为官,永乐初年,随“燕王”朱棣之改都而北迁京师。定居北京大兴(今北京市)城内火神庙附近。弟兄俩出身于商人家庭,幼负壮志,天资颖悟,聪明好学,于诗词歌赋、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无不广泛涉猎,精研苦读,并通晓《易经》、黄老及天地阴阳五行运化之道,熟知儒道释三教之理。二人不仅博览群书,多才多艺,且酷嗜武功,读书之余,常习家传少林拳及《易经》、《洗髓》二经。因而幼功纯正,根基深厚,诸如空翻、旋子、燕子抄水、狸猫上树等轻身功夫,尤为精绝。宋家原在京城经营钟表业,后闻山西太谷富甲天下,有“小北京”之称,遂由世荣、世德之父永禄公去太谷城开设“永善兴”钟表局。1865年(同治四年),宋世荣随父经商于太谷。时逢武界耆宿“神拳”李洛能应太谷巨商之聘担任保镖护院武师,技冠群雄,闻名遐迩。宋世荣敬慕其名,经人引见,遂拜李洛能先生为师,精习形意拳。稍后,其弟宋世德亦拜李洛能先生为师,与其兄同师学艺,相互切磋,技艺精进各有建树。斗转星移,十易寒暑,二人经李师悉心教授,精功苦练,遂艺业大成,深得李洛能先生之欣赏,成为李师最得意的弟子。宋世荣先生24岁时,又结识了供职于沈阳故宫工部库中的刘晓棠先生,蒙刘先生厚爱,将库中所藏之武学秘典《内功四经》(《内功经》、《纳卦经》、《神运经》、《地龙经》)尽数相赠于宋世荣先生。于是,弟兄俩便冒着生命危险,对《内功四经》反复精研习试,并结合家藏《易经》、《洗髓》二经,在内功方面探赜索隐,苦心钻研,其后又博采众长,吸纳百家,融会贯通太极、八卦诸拳,独创内功精深、发劲独特的宋氏形意拳。同时,他们还经过自身的艰苦实践与体用感悟,创编了“内功盘根”、“十六把对练”及独门兵器“麟角刀”等多种徒手、兵器、单练、对练套路,进而在拳械功法的演练方法与内外兼修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和创新(如三体桩、五行、十二形等皆有多种不同的练法),大大地丰富与充实了形意拳的内容,为宋氏形意拳的崛起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又由宋氏兄弟的著名传人宋虎臣、宋铁麟、任尔琪、贾蕴高(号称“宋门四大金刚”)等人的继承、发展和完善,遂形成了宋氏形意拳完整、系统、科学的武学体系。至此,以内功精深、盘根冲空而享誉武坛的宋氏形意拳便雄秀武林、闻名四海。二、宋氏形意拳的风格特点宋氏形意拳以传统形意拳象形取意、阴阳为母、三节为用、四象为根、五行生克、六合为法等理论为基础,以《内功四经》为准绳,参照《易筋》、《洗髓》二经中易骨、易筋、洗髓及十二大力法的练功方法,先从《内功经》人手习练,次为《纳卦经》,又次为《神运经》,然后再练内功十二大力法,最后以《地龙经》收全功。练习时非常注重内气、内意与外形、外力的协调配合,依次从脉络、格式、气路、劲诀步步深入进行练习。其次,以《纳卦经》中乾坤、巽兑、艮震、坎离八卦依次说明头项、足膝、肩背、裆胯、胸胁、心肾部位与劲节气路的配合及各种动作的协调要领,再从体、式、用、义四个方面深刻领悟《神运经》中“炼形而能坚,炼精而能实,炼气而能壮,炼神而能飞。固形气以为纵横之本,萃精神以为飞腾之基”的神运奥妙。神运之理既明,便可参照《易筋》、《洗髓》二经中的易骨、易筋、洗髓之功练习“内功十二大力法”。最后方可练习底盘功夫,才能使人体下盘各关节与浑身关节均达到“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活学活用阶段。正如《地龙经》所言:“全身练地,强固精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