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望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望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望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望月》创设研究专题为什么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不一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形成研究成果,并迁移运用,发展学生个性。

教学重、难点:

营造研究氛围,以学定教,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迁移运用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望月》。

2.上节课主要研究了什么内容?

(生回答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研究了怎么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二是研究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即舅舅和外甥在江轮上望月、谈月、想月,分别写了舅舅眼中月、诗人眼中月和外甥眼中月。)

3.舅舅、诗人、外甥眼中月一样吗?(不一样)他们眼中的月亮到底怎样又为什么不一样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4.怎么研究?大家可以提出建议。

二、自主探索

选择自己喜欢的眼中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研究。(分组合作研究)喜欢研究舅舅眼中月的同学在喜欢自由组合,展开研究。)

(一)舅舅眼中月组织策略。

1.学生汇报(估计学生会说舅舅眼中月很美,我想试试,试着读一读学生评价:我觉得他把舅舅眼中月亮的美读出来了,我也想像他那样读一读或者我认为他基本上读出来了,但还美中不足,我想给他示范一下既然这么美,也让老师来美一下好吗?(好)生评价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一幅月色美景,你看到了吗?出示课件(边看边读边想)此时,作者会想些什么呢?(主要是出来旅行能看到如此美月心里太高兴了。))

2.月色迷人!还有补充吗?(生:像这样的月之美景还有许许多多,我来读一篇给大家听听指名上台实物投影学生自己实物投影并介绍)

3.真是赏心悦目。建议大家再来读一读。有一句诗叫葡萄美酒夜光杯,美的月为大家配点曲(请一生选择)(美,还它个美!)齐读。

4.过渡:刚才这一小组汇报的舅舅眼中的月亮,其他小组呢?

(二)外甥眼中月组织策略

学生汇报(我们觉得外甥眼中的月亮很天真、可爱,我们也像那一组一样把它给读出来(分角色)注意偷偷地、圆圆地、月亮困了生评价直接读外甥话师评:赵丽宏的小外甥(外甥女)来了!很神奇,他好像看到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阴晴圆缺图看着这变幻而俏皮的月亮,你想到了什么?(生:想到外甥想象真丰富或月亮真是变幻莫测或外甥很天真,月亮也变得可爱了!或想到一句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过渡:妙!说着说着,读也出来了。那么诗人眼中月呢?

(三)诗人眼中月组织策略

1.学生汇报(生读古诗生:我们觉得诗人眼中的月是生:上台借用实物投影谈诗师:能读出来吗?评价师点评《水调歌头》生:除了课文上,我还搜集了演示说解)

(导语:读的时候,假如能把诗人的情感和作者的感受结合起来,那才叫丝丝入扣呢!)

2.分角色体会朗读(教师读旁白,男同学读赵丽宏,女同学读外甥(配乐:春江花月夜))

三、总结成果

1.学生畅谈:同一个月亮在不同的人的眼里是不一样的。此时此刻,你明白了吗?

2.教师小结:了不起!这是一个伟大的发现!清朝大学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里感受是不一样的。关键看人所处的环境,人的心情如何。

3.导语过渡:你们啊,个个都是小小王国维,究竟合格不合格,还得考考大家!(愿意接受考核吗?)

四、拓展延伸

1.想象选择:《望雨》

(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________________;(愁雨)清明时节雨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雨,_____________________;

(霉雨)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雨,________________

2.启发谈话:

选择自己喜欢的做一做,慢慢地,相信同学们都会成为学习的研究者。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案《

【教育资料】颐和园》教学设计之四1.自学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词语。 2.了解按总述、分述、总结的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产生热爱首都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颐和园的景物特点及地位,感受颐和园的宏伟美丽。 教学准备: 1.CAI课件、展板。 2.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颐和园全景图)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二.交流资料,了解颐和园概况。 通过查阅资料,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提出不懂的问题。 2.前后桌四人一组互相交流不懂的问题。 3.通过交流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

如果有,板书问题。 四.自由结组,合作交流: 1.浏览课文,用○画出课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物。 学生板书:仁寿殿佛香阁大戏楼长廊十七孔桥铜牛 课件出示颐和园的地图,闪烁这六个景物,使学生了解其位置。 2.自由结组: 通过读课文、查阅资料,你对哪个景物最感兴趣,根据兴趣重新结组。 要求快、静。然后快速选出你最信任的组长。 3.合作交流: 由组长组织活动。在组内交流查阅的资料,结合课文及资料,准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你们喜欢的景物。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1)请各组进行汇报,同时,课件出示颐和园景物的相应图片,并配以古筝音乐。 (2)小组汇报的同时,其它组认真听,听后谈谈感受,也可向这组进行提问。 (3)教师进行适时评价、点拨。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七自然段,用画出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学生板书:谐趣园买卖街廓如亭知春亭 课件闪烁这四个景物在地图中的位置。 2.课件显示这四个景物的图片,教师加以声情并茂的介绍。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 观潮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一.谈话引入 1.今年农历八月十八,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联合现场直播钱塘江大潮,同学们看了吗?你看到什么潮?感受如何? 2.对于钱塘潮,你还了解些什么? 3.生自由畅说。 4.小结:……那情景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板书) 二.理解课题 1.―观潮‖(看潮) 2.―天下奇观‖(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三.播放录象。(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看出,大潮汹涌的情景,大家记忆犹新,钱塘江大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想不想再看一次?让我们再次听听声音,看看画面,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四.教学―潮来之时‖ 1.录象里潮水的景象,咱们课文也有,在哪呀?(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 3.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4.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 ▲那声音……颤动起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指导朗读)▲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模拟―沸腾‖。―人声鼎沸‖。读出―沸腾‖感觉) ▲那条白线……横贯江面。(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横卧‖。指导朗读) ▲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 句。自由读、个别赛读、齐读) ▲小组赛读。(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 5.小结: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啊!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板书) 五.理清写作顺序。(课件演示) 1.填空理解: (1)自己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 (2)指名填空。(课件演示:由远及近)

小学五年级语文《望月》教案

《望月》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并随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两段。 3、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拧能湖都城送,并能熟读成诵。 3、引导学生搜集、拓展相关的阅读内容,反复欣赏、评析,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欣赏第二自然段描写月光的句子。 教学准备:月下江景图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这堂课陈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望月。 1、(出示课件)现在,夜幕已经降临,看,一轮明月升起来了!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答)

2、2、小结导入:望着同一轮明月,同学们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望月》,(板书:望月)看看文中是说谁在望月?他们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感知大意 1、请大家打开课本,朗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思考:文中是说谁在望月?他们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提示:文中的省略号 2、交流讨论: 3、(1)文中是说谁在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相机解释:小外甥 提问: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同学们初读课文,读懂的真多,大家有没有把生字词读准、课文读通呢?(屏幕出示生字词) 闪烁光斑沐浴瞳仁 比喻云絮封锁呵欠 ①一生领读,其余跟读,及时纠正、鼓励 ②文中哪些句子、段落你觉得较难读,提出来大家一起练练 3、总结:初读课文,同学们真认真,但要真正读懂一篇课文,还要对其中的内容细细地体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味作者眼中的月亮。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一) 1 2 1 古诗词三首 3 课型:古诗词 4 教学目标 5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6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7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8 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9 10 德育目标: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11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12 教学方法: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13 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14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15 16 2、多媒体课件 17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18 19 第一课时 20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21 22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23 24 3.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6 27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28 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9 2.解题。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30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31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32 33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34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交流。 35 36 2.检查自学。 37 ①指读全诗。(正音) 38 ②交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39 (尽:没有了。孤云:孤单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 40 厌:满足。)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 41 42 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43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44 45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 上册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2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3

《黄山奇石》教学案例

以学定教,激发想象 --- 《黄山奇石》教学案例 凤凰镇中心小学陈娜 一、背景 《黄山奇石》是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写景小文,文中重点介绍了“仙桃石” “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种奇石,课文的结尾还列举了“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并说“黄山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岩石,还等着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这个结尾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我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这样的教学。 二、故事的叙述 教学《黄山奇石》这一篇课文时,许多老师都会用到多媒体,通过短片、图片等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黄山石的“奇”。特别是对于课文最后一段出现的几种石头,学生通过看图片,更能想象这些石头的样子。可以说,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课文1-4自然段的教学可以通过作者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语言描写及书上的插图让学生对即陌生又奇特的黄山石头生起喜爱之情。可是,课文的结尾列举的“天狗望月”“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这几种只有名字的石头怎么办呢?难道让学生空想吗?课堂上一个学生的举动给了我灵感。在教学“猴子观海”时,读着读着,我发现一个孩子竟然在位子上学起了猴子,做得还挺像的。是呀,可以让学生用做动作的方法来想像“天狗望月” “狮子抢球” “仙女弹琴”的样子呀!当教学完前面几种描写详细的石头之后,我顺势引导学生:“黄山的奇石实在是太多了,作者都介绍不过来呢。你们看,后面的几块石头只有名字,那这几块石头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同学们,好好读读它们的名字,想象一下他们的样子,谁能表演表演呢?”学生一听要表演,兴趣都来了,有的一个人在位子上就开始手舞足蹈了,有的三个人一组,一看就是在演“狮子抢球”……于是,我又端出课文最后一句话“黄山还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岩石,还等着你去给他们起名字呢。”让一部分学生做动作,另一部分学生来给这些“石头”取名字。学生在做做猜猜中进一步感受到了黄山奇石的“奇”。在学生热情高涨的时候,我趁热打铁:“刚才,你们表演的真像!同学们,能不能把表演的石头的样子学着课文写一写呢?再在旁边配上插图?”“行!”孩子们充满信心地回答,听着这样大声地回答相信 明天肯定会有收获的。 第二天,一大叠彩色的图片交到我手里,我在课堂上把它们展示出来,并请有些作者向大家作了介绍,他们真是津津乐道…… 三、分析

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教学设计 杜郎口镇联合校李琳 一、教材分析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七组中的一篇散文。全文以“望月”为聚焦点,虽形散却神聚。其静谧明雅的月色、清新俊逸的语言、深沉委婉的意境更给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提供了一个自然、质朴的视角。而“小外甥”奇妙的想象,则使文章颇添了几分童话色彩,易于引起学生共鸣,便于启发他们同样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作为本组的主体文章,《望月》还能通过课外拓展的教学形式,获得超越文本的意义建构,使学生在品读、感悟中体会“月亮”所具有的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同学们,上课前我想知道,咱们五年级那个班最优秀?(五几班)好,那就大声告诉在座的所有老师:五三班最棒!老师还想知道,咱班里谁最棒?(记住,最优秀的人是你自己!)好,大声告诉自己:我很棒!我真的很棒!找到自信了没?是啊,自信的人最优秀!开始上课可以吗?好上课! <一> 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望月》,齐读课题。 1、浏览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和大家一起分享,谁先来?

(生可读自然段,也可读句。) (预设评价语:点评从学生回答中提炼出来,自然) 是的,江上的的月色真令人着迷。板书:江上月 是的,诗中的月亮让人喜欢。或:看来你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你爱上了古诗中的情和趣。板书:诗中月 是的,心中月亮多么新奇有趣。板书:心中月 3、(指板书)这就是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就是先写江上月,再写诗中月,最后写想象月。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写作顺序,接下来,我们再细细的品读,去感受望月的乐趣。 <二>品读“江上之月” 1、首先我们和作者一起,走到江轮的甲板上,欣赏迷人的江中月。2、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第二自然段,把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划出来,读好它,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3、交流: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美?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到月亮的美? 4、通过赏读,欣赏、评析重点词句。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品读:抓“安详”悟情思 (1)生读此句,谈体会 师:你真会读书。你抓住了“安详”体会到月亮的 如果学生答不到点子上,就追问—— A、“安详”什么意思?——本是形容人的一种温和、从容不迫的神情。(2)作者把它用在月亮的身上,让我们感觉到月亮怎么样? (3)这一句,谁还有感受? 点评:你读出了月夜的静态美。板书:静态美 (4)指导读句。 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观潮》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 个生字,会写13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三、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 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 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 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或谁的不 好在哪里,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 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 也喜欢上它吗?b ?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 学懂了些什么? 3 .组建合作小组 4 .组内合作学习 5. 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 引导小组感悟。 a .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 .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 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 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 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 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 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 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 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 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教案设计: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授课教师: XXXX实验学校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温馨提示:该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课时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设计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是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本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优质的教案能事教学活动更加系统、周密、细致, 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供大家参考。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 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配上优美音乐的火烧云图片供学生欣赏, 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 点及形成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主动参与 1.师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火烧云的? 2.生:是按照火烧云上来了──烧起来了──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的。 3.师: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火烧云上来时的情景。 4.师:火烧云上来了, 在霞光的照耀下, 大地呈现出绚丽的景象。不过, 更壮观的景象还在后面呢! 5.学生自由快速读第三自然段, 看谁能说出天空中的火烧云都有哪些 颜色。 6.指名说出天空中有哪些颜色。 7.师:除了这些颜色外, 你还能想像出有哪些颜色? 8.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此段并试着背诵。 9.师:火烧云不仅颜色多, 变化快, 而且它的形状也是千变万化, 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拓展阅读:望月(赵丽宏)

望月 赵丽宏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偶然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我们来背诗好吗?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小外甥向我挑战了。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他背:“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我回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你说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我笑着反问道。 “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的比喻使我惊讶。我好奇地问:“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 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天边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觉中聚集起来,一会儿,月光就被云层封锁了。“月亮困

望月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望月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积累更多优秀的古诗文。 2、引导学生走进李白的内心,体会诗人狂放不羁想象,浪漫、豪放的性 格及乐观、旷达的胸怀。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读、诵读、感知,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结合网络资源体会诗歌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感受诗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宇宙观、激发积累古诗的欲望。 教学重点:诵读并积累古诗文,感受人物内心。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狂放不羁想象,浪漫、豪放的性格及乐观、旷达的胸怀。教学流程: 一、了解诗人 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吟诵几首关于月亮的古诗,走近一个人。千百年来文人们都喜欢望月抒怀,王安石望月时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李清照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张若虚写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圣杜甫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仙李白写道:月初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常相随。 师:知道李白吗?你了解李白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字太白,著有《李太白集》 师:传说妈妈生他时做了一个梦,天上的太白金星钻到了她的肚子里。孩子出生后,妈妈就给儿子取名为白,字太白。 生:号青莲居士。 师:他还称自己是谪仙人,“谪仙人”是什么?就是天上的仙人被贬到了人间。 生:诗仙。 师:李白诗写得特别好,所以称他为“诗仙”。李白除了诗仙之外,还有一个“仙”,谁知道? 生:李白性格豪放,特别喜欢喝酒交朋友,他还是浪漫主义诗人。 生:他与杜甫称为大李杜是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小李杜区分。 师:的确,李白性格豪放,喜欢饮酒作诗,难怪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中国历史上真正成为诗仙的,只有李白。李白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一千多首诗歌,其中378首写到了月亮,所以李白又称为“月亮诗人”。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群文阅读。(板书:太白望月) 二、初探眼中月,心中情 1、检查预习情况 师:课前要求大家朗读与预习群文阅读的资料,大家都预习了吗?(出示)—— 生(齐读):《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

十五夜望月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十五夜望月》 10级D班104030213 王晓玲 [案例背景]: 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是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科书第十三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情与景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诗歌的分析,体会作者望月怀人的秋思。 二、能力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学会借景抒情类诗歌的分析方法; 3.学会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三、情感目标 1.通过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2、引导分析法。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点拨;

2、学生通过分析,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对诗歌中生动、鲜明的意象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的情感意蕴。 3、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思维。 [过程实录]: 师:我们中国人普遍都有很浓厚的月亮情结,古人很喜欢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与月亮有关的诗歌了,不知大家能不能回忆起来。 生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生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师:很好,这些必背篇目大家还记得。今天,我们要再学习几首与月亮有关的诗词。请大家翻到课本第十三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现在我们要学习其中的第一首《十五夜望月》。 师:下面,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一下这首诗,朗读时记得把作者和朝代加上,《十五夜望月》王建,唐,起。 生全班朗读。 师:大家的朗读字音准了,也挺流畅的,但是缺乏感情。这没关系,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把这个缺憾补上。 师:在正式进入诗歌学习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讨论另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我要大家画一幅画,这幅画的名字叫温暖,这种温暖是我们触感能感受到的,你会如何设计这幅画?请同学说一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观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 或谁的不好, 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 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 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 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 (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五年级语文:《望月》教学设计(教案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五年级语文:《望月》教学设计 (教案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五年级语文:《望月》教学设计(教案文本)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两段。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的优美语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积累诗句的兴趣。 3、创设研究专题:为什么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不一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写月的诗句。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课文录音、钢琴曲、月下江景图 教学过程: 一、背诗激趣,导入新课。

1、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亮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凝望皎洁的月亮,沐浴着柔和迷人的月色,有多少人为之陶醉,为之思绪万千呀?唐朝大诗人李白,就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写月亮的脍炙人口的诗句。如:〈〈静夜思〉〉(学生背)又如:〈〈古朗月行〉〉(学生背)还有:〈〈月下独酌〉〉师背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把你搜集到的朗诵给大家听听。 3、明月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慷慨的,但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一样的感受。今天,我们就随着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和他的小外甥一同去望月。(生齐读课题) 二、感知大意,体验感情。 1、请大家打开课本,听课文录音。 2、同学们,听了课文录音,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3、总结:作者围绕“望月”这个主题,分别写了自己望月,和小外甥比背关于月亮的古诗,小外甥对月亮的想象这三大部分的内容,老师想再提炼一下,给这三部分起小标题: 望月谈月想月(板书)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与”“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2、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4、分组学习 读熟三首诗,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5、指导朗读。 四、教学反思: 我在黑板上给孩子们抄了一首刘禹锡的《望洞庭》,指导学生朗读并初步理解,然后指导背诵。一节课,不仅学会了教材上的古诗,还积累了课外书上的古诗一首。这样的课堂拓展,教一带一,既充实了教学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课后,我进行了教学反思认为,“课堂拓展,教一带一”的方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又就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学习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等基本理念。 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瞧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就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就是在欣赏作品。 在这堂课上,在一些细节上出现了问题,比如在一个环节上媒体没有同步,比如板书当中的一些失误,以及在随机问答中的不够严密等,都就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或者说就是设想的不够严密,因此渴望完美的我课后充满懊恼,并一次次告诫自己:今后上课务必要认真、再认真,做到百密而无一疏。 2、桂林山水 一、教学要求 1.通过瞧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与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1 《观潮》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同桌对读生字词。 2、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读后提问。 ③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④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 ①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师答疑。 3、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 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引导学生鉴赏。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二) 一.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谈话,板题。

2.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组建合作小组 4.组内合作学习 5.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十五夜望月 优秀教案

十五夜望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一)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情与景之间的关系; (二)通过对诗歌的分析,体会作者望月怀人的秋思。 二、能力目标。 (一)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学会借景抒情类诗歌的分析方法; (三)学会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三、情感目标。 通过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2.引导分析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意境,理解内涵。 【教学难点】 学会鉴赏诗歌。 【教学过程】 师:我们中国人普遍都有很浓厚的月亮情结,古人很喜欢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学过不少与月亮有关的诗歌了,不知大家能不能回忆起来。 生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生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师:很好,这些必背篇目大家还记得。今天,我们要再学习一首与月亮有关的诗词——《十五夜望月》。 师:下面,请全班同学一起朗读一下这首诗。

全班朗读。 师:大家的朗读字音准了,也挺流畅的,但是缺乏感情。这没关系,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把这个缺憾补上。 师:在正式进入诗歌学习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讨论另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我要大家画一幅画,这幅画的名字叫温暖,这种温暖是我们触感能感受到的,你会如何设计这幅画?请同学说一下。 生1:我会画一个炉火,外面天寒地冻,我们烤火感觉很温暖。 生2:我会画一个太阳,因为太阳让我感到温暖。 师:很好,这两位同学的设计都能很好地体现主题。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能画出温暖这种东西吗? 生:不能。 师:但是,你们的构思确实体现出了温暖。这是用实物传达出了一种感觉。(师板书:实物——感觉)诗歌与画画有相似之处,只是它的层次比画多一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类诗歌呢就是通过一些景物构成一幅画面,通过画面渲染一种意境,传达一种情感。(师板书:景物——画面——意境——情感) 师:好,下面,请同学们找出本诗中的景物。 生:庭院、月光、树、乌鸦、露水、桂花。(师板书) 师:很好,找的非常准确。下面请同学为我们描述一下,这些景物在你脑子里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庭院中铺满了月光,像撒了一层霜一样,树上的乌鸦已经休息了,露水悄无声息地打湿了桂花。 师:嗯,很好,描述很到位。我们脑子里差不多都是这样一幅画面。这幅画面渲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呢?请同学们用一些词语概括一下。 生1:安静。 师:大家想想,平时很聒噪的乌鸦此刻都已经安静了,整个庭院没有一点声音。这应该比安静再深一个层次是吧?(生:是)那应该用哪个词语来概括呢? 生:寂静、沉静、寂寥。(师板书) 师:很好,这些词语就很恰当了。关于这个意境,你们觉得还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呢? 生:…… 师:大家想想,十五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霜一样洁白空明,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小学五年级语文《望月》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望月》教案范文三篇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4课,是当代散文家赵丽宏的一篇写月散文,文章以“望月”为聚焦点,角度独特、构思新颖,清新优美——语言美、形象美、意蕴美,作者用生动活泼的文笔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望月》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望月》教案范文一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