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公交优化方案

309公交优化方案
309公交优化方案

309 路公交线路优化

设计背景: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小汽车逐步进入家庭,城市交通的拥挤现象日益严重,已经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与国内外城市交通建设实践表明,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实现道路资源的高效利用。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必须要进行公交系统的优化,大力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本文就成都市温江区公交线网建立了数学模型,以此进行优化处理,获得优化方案,解决以下四个问题:第一问:建立评价体系对公交路线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价;第二问:在考虑人口密度、交通路况等基础上,建立模型评价现有公交线路,选择可优化方案,对该区域的公交路线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以满足居民在该区域内或区域外工作和生活的需要;第三问:在考虑公交公司运营成本和居民出行方便的基础上,结合第一问的评价体系对公交线路进行评价,重新规划该区域的公交线路;第四问:考虑地铁换乘和未来该区域发展,根据地铁站点的设置和公交站点的设置,对该区域的公交线路进行优化。

问题一是根据所建数学模型进行评价的问题,方向即采用综评价法,选择合理的评价指标,建立一个评价体系,对模型中所涉及的各方案的优劣进行判断,从而找出能最大程度满足各方面要求的满意方案。在查阅资料后决定依据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中所规范的指标,选择公交线路长度、平均站距、非直线系数和公交线网密度作为评价指标。

对于问题二,该问题属于优化问题,根据问题要求,应当以居民出行时间为目标函数来描述公交线路对居民出行需求的满足程度,即出行时间应尽量短。所以这一问以居民出行时间为目标函数。而且要求考虑人口密度和交通路况,则需模拟系数对出行时间进行修正。利用相关方法得到任意两点间最短路径后与现有公交线路进行对比,得出优化方案。

问题三:公交公司运营成本表现在所设置公交线路长度和运营效率上,公交车运营时在首末站点之间停靠次数越多,公交线路越长,相对应运营成本越高。居民出行方便一般首要考虑出行时耗,而出行过程中公交车停靠次数越多花费的时间也就越多。综合考虑道路长度和停靠次数,作为线路合理性的评价标准。停靠次数与线路中站点的设置有关,根据国家标准《规范》,公共交通站距不应小于500m。为了避免某条线路过长,考虑线路长度尽可能接近。思路与问题一一致,将新的指标并入问题一中所建立的指标评价体系,重新调整各指标的权重,构建评价函数,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优化方案。

第四:问涉及地铁站与公交站的关系。地铁站覆盖的公交站点,公交客流量将会减少,地铁分去部分出行人流也降低了公交线路的运营压力。考虑地铁的影响,应尽量使公交站点与地铁站对接,提高地铁站的服务能力,进一步缩短居民出行时间;考虑地区发展,可改变站点或新增站点以满足人们出行要求。

温江公交站- 天府街道办- 成都海峡两岸科技园- 蓉台大道北- 科技园广场-柳台路- 万胜路- 大学城西- 大学城东- 杨柳河- 温江体育馆- 航天路口-温江公园- 光华路口-燎原村- 温江会展中心- 涌泉西- 涌泉东- 建信林匹克

花园- 凤凰村- 康河三组- 光华大道二段- 马厂村- 国际非遗博览园- 光华大道一段西- 光华大道一段西一站- 光华大道一段西二站- 光华大道一段东二站-万家湾- 光华大道一段东- 瑞联路西- 瑞联路中- 瑞联路东- 光华村街西- 光华村街- 光华村街二环路口-杜甫草堂-送仙桥- 青羊宫- 百花中心站(40站)

问题重现:

随着成都市温江区区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居民居住在此。不仅如此,在该区域也区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学校和商业网点。随着该区域的开发,一个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公共交通网络不够完善。现有的公交路线覆盖范围主要涉及主城区,但郊区的公交路线和数量都较少,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

增加的出

行要求。

鉴于此况,我们希望通过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来分析解决以下问题:

1、收集目前相关信息,建立数学模型对公交路线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行评价;

2、在考虑人口密度、交通路况等基础上,对该区域的公交路线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以满足居民在该区域内或区域外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3、在考虑公交公司运营成本和居民出行方便的基础上,重新规划该区域公交线路;

4、以地铁路线为依据,考虑地铁换乘和未来该区域发展,重新对该区域的公交线路进行规划设计。随着人民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和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公共交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充当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公共交通影响居民出行和生产生活,进一步反映在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因此优化城市公交线网系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发展也依托于公共交通的发展状况,合理科学的公共交通线网系统有利于实现道路资源的有效利用。

现存问题:

成都市的309路公交车问题太多了,希望有关部门过问一下。凡是乘坐过309路车的人都知道,要想上车啊太难了。国家提倡“城乡一体化”就连起码交通都跟不上还谈什么“城乡一体化”309的司乘人员都不想多拉乘客。甩站过站和不走规定线路是他们的常事,简直就是一个乡村中巴车一样。态度也极端的差。车上卫生就更不像样了。乘客等车的时间就别说是怎么的难了。我昨天下午在二环路光华路口等车从下午五点五十一直等到六点五十都没有等来一辆309。真是

晕死我了。309路公交车就好像有神经病一样难得好好的跑几天,想跑就跑不想跑就不跑(罢工)。(来自一名网友的抱怨)因此,309公交车应每隔3-8分钟一次,每天112-300次。

问题分析:

问题1:是根据所建数学模型进行评价的问题,方向即采用综合评价法,选择合理的评价指标,建立一个评价体系,对模型中所涉及的各种方案的优劣进行判断,从而找出能最大程度满足各方面要求的满意方案。综合评价法是运用多个指标对多个参评单位进行评价的方法,称为多变量综合评价方法,或简称综合评价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多个指标转化为一个能够反映综合情况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其一般步骤为:第一,选择模型的评价指标。关于公交线路设置的评价指标,在查阅资料后决定依据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中所规范的指标,选择公交线路长度、平均站距、非直线系数和公交线网密度作为评价指标。第二,收集数据,将评价指标量化为数据,并将数据规范化、标准化。第二,确定各评价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所占权重。相对于某种评价目的来说,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是不同的。权重系数确定的合理与否,关系到综合评价结果的可信程度。确定权重系数的一般方法有主观经验法、专家打分法、调查统计法、序列综合法、公式法、数理统计法、层次分析法、复杂度分析法等,考虑到指标数较少和可行性,本文选择主观验法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第三,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从多个视角和层次反映特定评价客体数量规模与数量水平的。它是一个“具体一抽象一具体”的辩证逻辑思维过程,是人们对现象总体数

量特征的认识逐步深化、求精、完善、系统化的过程。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即构造综合评价函数,将处理后的指标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出综合评价指数或综合评价分值,根据评价指数或分值对参评单位进行排序,并由此得出结论。问题2的分析理论研究与国内外城市交通建设实践表明,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通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实现道路资源的高效利用。居民时间观念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对公共交通设施提出了新要求,他们不仅要到达目的地,而且要求更方便更快捷更舒适的到达目的地。而相对应的,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却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降低了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公交线路自身的设置影响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也影响了人们对公共交通优化设计的需要。为了使居民能从公共交通中获取最大的便利,公交线路在设置时需要考虑诸多问题。城市道路是公交线路优化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对于常规公交线路,如果没有道路网,公交线路就没有存在的依托。同时,即便道路网存在,也并非所有的道路都适合公交车辆行驶。城市客运交通需求包括出行数量、出行分布和出行路径的选择,是影响公交线路优化的首要因素。在一定的服务水平要求下,客运需求量大的区域要求布设的公交线路客运能力较大;客运需求量过小的区域,由于布设线路是不经济的,因而不宜开设。

该问题属于优化问题,根据问题要求,应当以居民出行时间为目标函数来描述公交线路对居民出行需求的满足程度,即出行时间应尽量短。所以这一问4以居民出行时间为目标函数。而且要求考虑人口密度和交通路况,则需模拟系数

对出行时间进行修正。利用Floyd算法得到任意两点间最短路径后与现有公交线路进行对比,得出优化方案。问题3的分析公交公司运营成本表现在所设置公交线路长度和运营效率上,公交车运营时在首末站点之间停靠次数越多,公交线路越长,相对应运营成本越高。居民出行方便一般首要考虑出行时耗,而出行过程中公交车停靠次数越多花费的时间也就越多。综合考虑道路长度和停靠次数,作为线路合理性的评价标准。

停靠次数与线路中站点的设置有关,根据国家标准《规范》,公共交通站距不应小于500m。为了避免某条线路过长,考虑线路长度尽可能接近,将标准化之后的表示路线长度的离散程度的指标并入问题1中所建立的指标评价体系,重新调整各个指标的权重,构建评价函数,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优化方案4、问题4的分析地铁站覆盖的公交站点,公交客流量将会减少,地铁分去部分出行人流也降低了公交线路的运营压力。考虑地铁的影响,应尽量使公交站点与地铁对接,进一步缩短居民出行时间;考虑地区发展,可改变站点或新增站点以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

模型设计:

1、假设收集的数据均真实有效。

2、人口平均分布在每条线路中,不考虑乘客步行到点的时间。

3、不考虑红绿灯的影响。

4、假设快速公交线路与其他公交无差别。

5、假设每辆公交车的服务水平是相同的,且速度无差别,车型均为标准车型。

6、不考虑公交线网分层。

7、十字路口四个方向距离较近车站视为同一车站。

模型建立与分解:

根据国家公布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公交线路网络的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公交线路的长度应适中线路过长会导致客流分布不均匀、行车时间难以保证等不良后果,影响线路的运输效率;线路过短会增加公交车辆的调车转向总时间,降低公交车辆使用率,使公交车速下降、居民的换乘次数增加根据《规范》标准,一般取公交线路的线长约束为8 km≤L≤10 km,中小城市线路相对大

城市应更短。

(2)公交线网密度应当符合规范根据《规范》标准,中心市区公交线网密度

应在3~4 km/km2左右,城市边区公交线网密度应在 2.0~2.5 km/km2左右

(3)平均站距应符合要求平均站距是指某条线路统计期内公交停靠站点之

间的平均距离,是影响乘客出行方便的主要因素之一合理的站距对于方便乘

车和缩短旅行时间以及缓解其它交通流的干扰具有重要作用。在公交线路长

度一定的情况下,如果站距过小,则站点会相对较多,从而增加了公交车辆

的停站时间、起动加速和制动减速的时间,使运送速度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

如果站距过大,虽然车辆的运送速度可以提高,但是乘客上下车前后的步行

距离就要增加,方便性就会下降。

利用该模型可以得到各功能层次的各公交线路平均站距的推荐值:

公交干线公交次干线公交支线平均站距大于800m 500m—800m 500m左右

利用该模型可以得到各站点的非直线系数的推荐值:

非直线系数 1.298 1.277 1.250 1.536 1.396 1.354 1.193

平均站距/m 493 691 432 538 370 546 583

站点数16 23 23 25 20 29 19

针对上述模型预测对现有公交线路的评价:

由上面的综合函数值对照表可以看出,当前高新区的公交线网较不合理,主要存在部分线路过长,非直线系数较大及平均站距不适宜等缺点。随着高新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向高新区。现有的公交线网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需要。很多公交车辆的十分拥挤,部分公交线路过于曲折,居民们乘坐公交车总迟到,新区西部的居民们要步行很远才能乘坐公交车,给居民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公交体系的缺陷,将对居民、新区的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不便,虽然目前新增一些的线路对公交网的不合理性有所改善,但是高新区公交线网的不合理性还仍存在

设计方案:模型的建立,方案优化

根据以上成都市温江区309线路存在的一些的问题,我们得出以下关于309线路附近公交站点的安排原则:

1)有利于人们的出行,减少交通压力。

2)地铁站附近公交站需离地铁口不能太远,从而降低居民换乘车的不便。

3)在不同的地铁站出入口附近,安排合理的人流量,尽量减少人流拥堵于同一出入站口,公交车站需服务于地铁站来减少人流。人多的地方,多设公交站18点。

4)以地铁为中心,发散服务于大范围人群,使大家都能实实在在享受地铁,加快城市运转能力,公交车围着地铁站转。

5)建设二环光华村到温江大学城的快速公交线路。

6)加开309A路(万家湾公交站———大学城),319A路(温江城市公园———二环光华村路口)。

方案模型评价:

(一)优点:

1、模型直接明了,将各个影响因素以系数的形式量化,对基本模型进行修

正。

2、对实际站点进行了适当的简化,先取典型路线和站点再丰富。

3、根据问题要求构建更完善的评价体系,模型联系程度高。

(二)缺点:

1、模型所需计算数据不易得到,主观模拟的数据可能不符合实际情况,造

成偏差。

2、采用多种算法得到最短路径运算量大。

设计人员:

张鑫阿洛罗西何陆涛伍文辉何勇贵

海尔智能公共交通系统解决方案(物联网)

海尔智能公共交通系统解决方案 1、系统简介: 海尔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内首创的将公交智能电子站牌、公交GPS调度、车辆安防监控、候车亭电子监控等系统整合而成的一套综合性管理平台。同时在全面剖析国内现有电子站牌项目的运行境况后,引入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整合多方媒体运营资源,避免以往类似项目所出现的资金及后续运营问题。全面兼顾媒体运营商、公交公司、公共交通管理部门的利益。 海尔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旨在打造一套全新的公共信息发布平台。 2、系统组成及相关介绍: 系统由指挥中心、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公交调度系统和智能电子站牌等组成

指挥中心:整个系统的大脑,负责整个系统的指挥调度管理。指挥中心可以收发GPS车台信息(定位信息、报警信息等);接收视频监控信息;管理多媒体发布资料。 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 公交多媒体发布管理系统采用了分布式区域管理方式,提供高质量的多媒体服务。通过智能电子站牌将多媒体信息发布给受众人群。满足多方客户的需求。 视频监控系统: 对各公交车站、公交车及出租车内重点位置进行监视,并可根据需要改变监控的角度和焦距,及时监视现场信息。 公交调度系统: 通过GPS定位技术,管理人员可通过平台的电子地图,实时监控运营车辆的相关信息(轨迹、车速),发现异常时能立即警告提示,及时预防事故发生;同时根据情况对车台实时调度。

电子站牌: 智能电子站牌系统是集GPS定位、无线WIFI、GIS地理信息技术、多媒体信息发布管理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智能电子站牌主要包括LED/LCD显示屏、监控摄像头、报警装置,内置无线WIFI接收模块。可以实时接收来指挥中心发来的各种信息。 3、系统效果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预期达到以下效果 运送速度的提高和及时、方便的换乘,均匀的班次间隔,乘客出行时耗减低。

旅游线路的优化设计

2011年第八届苏北数学建模联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第八届苏北数学建模联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本队以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愿意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 参赛组别(研究生或本科或专科):本科 参赛队员(签名) : 队员1: 队员2: 队员3: 获奖证书邮寄地址:

编号专用页 参赛队伍的参赛号码:(请各个参赛队提前填写好):竞赛统一编号(由竞赛组委会送至评委团前编号): 竞赛评阅编号(由竞赛评委团评阅前进行编号):

题目旅游线路的优化设计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最佳旅游路线的设计问题。在满足相关约束条件的情况下,花最少的钱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基于对此的研究,建立数学模型,设计出最佳的旅游路线。 第一问放松时间约束,要求游客游遍所有的景点,该问题也就成了典型的货郎担(TSP)问题。使用lingo编程得到最佳旅游路线为:徐州—常州—舟山—黄山—庐山—武汉黄鹤楼—龙门石窟—秦兵马俑—祁县乔家大院—八达岭长城—青岛崂山—徐州。 第二问给定时间约束,要求设计合适的旅游路线。我们建立了一个最优规划模型,在给定游览景点个数的情况下以总费用不限,时间最少为目标。再引入0—1变量表示是否游览某个景点,从而推出交通费用和景点花费的函数表达式,给出相应的约束条件,使用lingo编程对模型求解。推荐方案:徐州—恐龙园—舟山—黄山—庐山—黄鹤楼—秦兵马俑—龙门石窟—乔家大院—八达岭长城—青岛崂山—徐州。 第三问放松时间约束,要求游客在总费用低于2000元的约束下游览最多的景点。在第一问的基础上建立模型,并增加总费用低于2000元的约束。使用lingo编程得到最佳旅行路线为:徐州—常州—武汉—洛阳—西安—祁县—北京—青岛—徐州。 第四问给定时间约束,放松对总费用的约束。我们在第二问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最优化模型,以时间最少为目标。再引入0—1变量表示是否游览某个景点,从而推出交通费用和景点花费的函数表达式,给出相应的约束条件,使用lingo编程对模型求解。推荐方案:徐州-常州-九江-武汉-洛阳-西安-祁县-北京-徐州。 第五问给定时间、总费用小于2000的双重约束。我们在第三问、第四问的基础上建立模型,以在规定时间内,规定总费用内,以游览最多景点为目标。使用lingo编程对模型求解。推荐方案:徐州-常州-舟山-黄山-九江-武汉-洛阳-西安-徐州 关键词:最佳路线TCP问题景点个数最小费用

智慧交通云计算解决方案

智慧交通云计算解决方案

目录 1智慧交通云方案 (4) 1.1背景 (4) 1.1.1 交通拥堵带来的技术挑战 (4) 1.1.2 智能交通研究现状 (5) 1.1.3 云计算技术及发展现状 (6) 1.2构想 (7) 1.2.1智能交通云构思 (7) 1.2.2智能交通云的用途 (8) 1.2.2.1 交通信息实时发布 (8) 1.2.2.2 智能公交 (8) 1.2.2.3 智能信号控制 (9) 1.2.2.4 应对突急事件 (9) 1.2.2.5 车辆运营调度 (10) 1.2.3智能交通云与智慧 (10) 1.2.4 建设智能交通云的意义 (11) 1.3总体方案 (12) 1.3.1 总体架构 (12) 1.3.1.1 总体设计 (12) 1.3.1.2系统联网拓扑结构 (13) 1.3.1.3 系统层次图 (14) 1.3.2 感知层 (15) 1.3.2.1 RFID (15) 1.3.2.2交通卡口系统 (17) 1.3.2.3 道路监控视频智能识别 (20) 1.3.2.3.4 车辆跟踪模块 (23) 1.3.3 存储层 (26) 1.3.3.1 云存储概述 (27) 1.3.3.2 分布式云存储构架 (27) 1.3.3.3 智能交通云存储建议 (28) 1.3.4 处理层 (31) 1.3.4.1 数据量激增带来的处理挑战 (31) 1.3.4.2 cProc云处理平台架构 (31) 1.3.4.3 cProc云处理平台优势 (33) 1.3.5 认知层 (34) 1.3.5.1实时视频智能识别 (34) 1.3.5.2行为识别 (37) 1.3.5.3语义分析 (38) 1.3.6 应用层 (41) 1.3.6.1 交通规划 (41)

上海公交线网优化导则

上海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优化导则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2016年2月

目录 1 总则 (1) 2 术语与定义 (2) 3 基本规定 (4) 4 公交线路新辟 (7) 5 公交线路调整 (9) 6 公交线路终止 (12) 7 公交线网评价 (13) 8 线网优化调整管理机制 (15) 9 编制依据 (17) 10 本导则用词说明 (18)

1 总则 1.0.1 为服务上海“十三五”末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全球城市和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为上海市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和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需要进一步落实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统筹平衡公共交通资源配臵、提高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提升公共交通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品质。 1.0.2 随着本市轨道交通大力发展、城市空间布局不断调整,居民出行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量的比例已经超过地面公交。由于地面公交线路优化尤其是调整与终止的难度较大,公交线网与其功能定位仍存在不适应之处,线网功能层次不清晰,市中心部分路段重复严重,市区边缘线网稀疏,换乘衔接不便等。 1.0.3 结合本市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与交通出行特征,公交线路应构建骨干线、区域线、驳运线三级线网结构,形成功能明确、层次清晰、相互协调、分担均衡的公交线网体系,实现便捷、可靠的公交服务。 1.0.4 为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本市公共汽(电)车(以下简称“公交”)线网,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建设世界一流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特制订《上海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优化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0.5 本《导则》适用于本市公共汽(电)车客运线路(以下简称“公交线路”)的新辟、调整和终止。

公交站优化设计意义

公交站优化设计意义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公交站优化设计意义 公交停靠站点相对于城市道路及用地来说,虽然仅仅只是一个点,但由于其在公交系统中必不可缺的重要性,使其广泛的分布在城市各处,公交停靠站的布局、设置和设计不仅关系到公共交通运输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影响道路交通的运行质量和城市环境,牵扯到方方面面的问题。论文通过较为全面的交通调查和深入的理论分析,在总结公交运行、停靠特征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路段和交叉口不同类型公交停靠站点与其他交通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机理,建立了路段及交叉口不同类型公交站点车辆停靠延误模型及公交停靠对其他交通流延误和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模型,在比较分析、综合优化的基础上,研究发展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公交停靠站布局、设置和设计的优化技术和方法。论文首先对公交停靠的最基本特征指标-公交车辆到达分布、加减速时间分布、公交停靠时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分布拟合函数,找出了各种特征分布所遵循的规律。在公交停靠站点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研究方面,论文选取了最常见的三幅路和四幅路沿机非分隔带和沿人行道设置的五种类型的公交站点。通过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分别对各种类型公交站点对路段交通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对交通流运行的影响程度和态势,选取主要影响因素,构建了不同类型公交站点车辆停靠对道路交通流影响的理论模型,进而根据调查数据对所建模型进行回归拟合,确定了各类影响模型的回归参数和拟合效果。在公交停靠站点对信号交叉口交通流的影响研究方面,根据公交车辆停靠对不同类

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工作调研报告

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x市委办[2010]31号《关于开展第三批“组团蹲点到一线、破难开局抓落实”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就“如何推进xx街道辖区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工作”这一课题深入相关村、企进行了蹲点调研。 一、xx街道公交网络现状 xx街道辖37个行政村,2.73万人口。现有城乡公交线路2条,分别途经xx 大道和临尤公路,距离客运线路两侧较近的分布有16个行政村。近几年,随着省级经济开发区xx新区建设的推进、企业的进驻和行政村的规划调整等,群众出行困难日益凸显。另一方面,随着xx新区框架的拉开,园区内四纵三横道路建设基本完工,为xx街道腹地各行政村公交车的开通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蹲点调研主要工作 1、走访相关村、企,了解需求。对未通车的行政村和园区内职工人数较多的企业进行了调查走访,了解了群众上班、购物、就医、就学等方面的出行需求。 2、联系相关部门研究公交网络优化的可行性措施。联系了交通局、临海市运管所、临海市公交公司等相关单位,实地踏勘了汇丰南路、金岭路、义城路和其他通村道路。并召开座谈会对xx街道的公交车走向、班次、停靠站点等情况进行分析,结合群众出行需求和道路等级,初步拟定了新增一条客运班线和职工较多的企业实行上下班包车接送的方案。 3、召开沿线村主要干部座谈会。对拟设站点和终点站所在行政村召开主要干部座谈会,商定公交停靠站点和终点站选址方案。 三、蹲点调研主要成效 1、拟定从上江始发,途经沿岙、塘渡、小溪、外洋、建国、岭脚至三桥,再围绕崇和门和老城区转一圈后原路返还至上江村的客运线路。该线路的开通,覆盖了xx街道一半左右行政村,惠及辖区五分之二以上的人口,能较好地缓解xx新区出行困难问题。 2、联系公交公司对辖区较大企业提供上下班包车运输服务。

物流方案设计线路优化

物流方案设计线路优化 在我国,处于垄断地位的烟草行业正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如何有效的向客户进行卷烟配送,在保证高效优质的客户服务的同时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对于中国烟草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看看下面的物流方案设计线路优化吧! 物流方案设计线路优化低成本物流能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但在现实中怎样降低物流成本却是困扰企业的难题,建立健全完善的烟草销售服务网络和烟草物流配送体系,改进配送模式,已成为我国烟草企业应对挑战、本文以宝鸡烟草商业企业为个案,在研究我国烟草行业及宝鸡烟草行业概况的基础上,围绕着构建宝鸡烟草商业企业现代物流体系的过程中,在物流配送环节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卷烟配送线路最优,整合资源,减少浪费,有效地控制成本,节省物流费用,提高宝鸡烟草的行业竞争力。 伴随社会进步、烟草行业的持续性发展,卷烟营销面临着前所未有机遇和挑战:烟草营销网络的形成、发展和壮大,越来越多的客户成为烟草公司卷烟营销的对象,原有的卷烟营销思路和方法也逐渐与烟草现有的营销现状产生矛盾。按照营销的4C理论,对于买方成本的控制是提升公司营销能力和盈利水平的重要手段。复杂的地貌和相对分散的卷烟零售客户分布,使公司卷烟配送工作不得不面临的客观限制条

件。 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卷烟销售网络的进一步发展、辖区内卷烟零售客户数量的增加,部分线路出现了运力吃紧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与之相关的卷烟销售方面的问题一个个浮出水面,摆在了公司卷烟营销管理部的面前。 从反映的情况来看,公司卷烟营销面对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客户在不同访销日的分配不够合理;配送线路不合理,部分线路过长,部分车辆在部分时段配送工作量太大;销售计划受卷烟配送量的限制,不利于均衡销售;不同拜访日的客户因为销售计划的变化,得到卷烟数量不合理,产生了部分客户对于公司销售不满的现象。 从表面上来看,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上文提到的复杂的地貌和相对分散的卷烟零售客户分布;二是公司发展的零售客户数量的增加和公司营销网络在辖区中的扩展和向山区的延伸。 但是公司现有18辆送货车,按照每辆100万支的额定装载量,每天的送货量在600万支左右。问题的症结不在现有的卷烟配送能力上,而公司在物流流程和资源应用上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往,送货都是县、自然村为单位,进行线路的划分。按线路进行访销。由于各地方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同,新增的卷烟零售客户数量也不同。而客户增长较多的线路,访销、

北京公交线路的优化及其发展

北京公交线路的优化及其发展 作者:丹青论文发表网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如何完善交通环境、提高交通的运营能力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充分的发挥地面公共交通的优势,就能够有效的改善城市交通的现状。文章主要对北京目前公交线路的一些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先详细的介绍了公交的发展目标,后对北京目前公交线路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相应的提出解决的措施,最后揭示了北京公交线路的发展方向,以此加强对北京公交线路的优化,提高公交线路规划的合理性。 【关键词】北京公交线路;优化措施;发展方向 0.引言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各方面的建设在我国都是属于领先的水平,公共交通也不例外。但是,公共交通体系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不能够有效的满足北京市民的出行需求。在北京的公共交通方式中,主要有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两种方式,它们共同的构成了北京公共交通的运行体系。相对于轨道交通而言,地面公共交通具有建设投资少,覆盖面广等方面的优势,能够做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而公交线路的优化设置,对于地面公共交通的发展至关重要,加强对公交线路的设置,有利于地面公共交通的发展。 1.公交的发展目标 (1)地面公交的功能定位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公共交通是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地面公交明确自身在城市中的功能对于公交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功能上的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轨道公交系统尚未形成之前,公共汽车交通是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在这种环境下,公共汽车交通要建立公交快速干线、直线和专用道等三方面的系统,并结合已经通车的地铁线路一起形成快速的公共交通系统。这种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城市结构战略的转移,引导城市的交通结构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最终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1]。这种地面公交系统的定位主要表现在:北京的二环线内,地面公共交通系统要按照比较严格的公共交通需求管理政策,以此保护古都的历史文化产品;北京的四环内城区,地面公共交通应当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以形成可以和私人交通工具相抗衡的运营模式;北京城市的边缘地区,地面公共交通要做好保持与城市中心便捷的交通关系;在卫星城镇,其内部运行的交通仍然以公共交通系统为主,并相应的结合城市公交快速干线和私人交通工具的共同发展。 其次,轨道公交系统逐渐形成时,公共交通系统依然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生力军。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应当与轨道交通共同发展,同时为城市和交通的发展做出贡献。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应当不断的完善,以更好的成为轨道交通系统的支持力量,并朝着人性化和生态化的方向发展[2]。 (2)战略发展目标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主要是:年交通需求和供要实现目标规划上的平衡,并相应的构建合理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方便人们的出行,并提供安全、经济、快捷的公共交通;不断的建设和完善轨道交通系统,提高地面公交的服务水平,并相应的采取科学、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3]。这种战略目标的实施是在充分的考虑了北京目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行确定的,能够有效的指导北京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和不断完善。 (3)实施策略 在具体的实施策略中,要以全面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为目标,不断的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这就要求提高北京城市公交的服务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在不

1、公交线网优化

1、公交线网优化 公交优先项目提出了成都市中心城区公交线网优化方案、骨干线网优化方案,同时对天府新区公交线网进行优化和规划。 成都市常规公交目前已初步形成“环形+放射状”的“快、干、支、微”四级线网体系。 城市公交骨架线路是在公交网络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线路,它衔接区域内公交客流需求较大的枢纽点,主要满足直达客流的需要,以实现乘客快速、便捷的转移。公交骨架线路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网络运行效率。 成都市公交线网概念骨架图 按照城市任何两个公交服务区之间均应提供快速公交服务的理念,构筑抽象的理想快线网络。通过网络拟合,筛选可行网络,考虑对策略发展区快线支持,补充得到近期快线实施网络。以实施网络为基础,对现有线网进行改造,得到近期快线方案,如下图。

成都市近期公交快线网络规划图 线网优化实例图 随着2014年四川天府新区正式成立,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与中心城区形成双核发展;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动天府新区产城融合,突出国际化服务和创新型引领,突出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的国际门户功能和龙泉山现代化

产业基地的集聚优势,把天府新区打造成为新兴增长极核。”因此,将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与中心城区的快捷连通作为公交快线布设的重要因素,同时兼顾天府新区内部各核心组团(天府新城、成都科学城、南部特色优势产业功能区)的连通性,规划布局多条公交干线。 天府新区新增/调整快线布局

天府新区公交干线布局 2、交通集成模型数据库 交通模型数据库项目的开展形成了多个预测模型和各项交通指标数据库,使得成都在机动化快速发展中的交通模式向智慧出行、绿色出行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数据库建设一览表

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设计

公交车调度 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好公交车的调度对于完善城市交通环境、改进市民出行状况、提高公交公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考虑一条公交线路上公交车的调度问题,其数据来自我国一座特大城市某条公交线路的客流调查和运营资料。 该条公交线路上行方向共14站,下行方向共13站,第3-4页给出的是典型的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行方向各站上下车的乘客数量统计。公交公司配给该线路同一型号的大客车,每辆标准载客100 人,据统计客车在该线路上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0公里/小时。运营调度要求,乘客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早高峰时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一般也不要低于50%。 试根据这些资料和要求,为该线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全天(工作日)的公交车调度方案,包括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一共需要多少辆车;这个方案以怎样的程度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的利益;等等。 如何将这个调度问题抽象成一个明确、完整的数学模型,指出求解模型的方法;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如果要设计更好的调度方案,应如何采集运营数据。

公交车调度方案的优化设计 摘要 本文利用某一特大城市某条公交路线上的客流调查运营资料,以乘客的平均抱怨度、公司运营所需的总车辆数、公司每天所发的总车次数以及平均每车次的载客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的分时段等间隔发车的综合优化调度模型。在模型求解过程中,采用了时间步长法、等效法以及二者的结合的等效时间步长法三种求解方法,尤其是第三种求解方法既提高了速度又改善了精度。结合模型的求解结果,我们最终推荐的模型是分时段等间隔发车的优化调度方案。 在建立模型时,我们首先进行了一些必要假设和分析,尤其是针对乘客的抱怨程度这一模糊性的指标,进行了合理的定义。既考虑了乘客抱怨度和等待时间长短的关系,也照顾了不同时间段内抱怨度对等待时间的敏感性不同,即乘客在不同时段等待相同时间抱怨度可能不一样。 主要思想是通过逐步改变发车时间间隔用计算机模拟各个时间段期间的系统运行状态,确定最优的发车时间间隔,但计算量过大,对初值依赖性强。等效法是基于先来先上总候车时间和后来先上的总候车时间相等的原理,通过把问题等价为后来先上的情况,巧妙地利用“滞留人数”的概念,把原来数据大大简化了。很快而且很方便地就可求出给定发车间隔时的平均等待时间,和在给定平均等待时间的情况下的发车间隔,但该方法只能对不同时段分别处理。结合前两种方法的优点提出等效时间步长法,即从全天时段内考虑整体目标,使用等效法为时间步长法提供初值,通过逐步求精,把整个一天联合在一起进行优化。通过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高峰期乘车人数在所有站点都突然大量增加,而车辆调度有滞后效应,从而建议调度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前移一段适当的时间。在模型的进一步讨论和推广中,我们还对采集运营数据方法的优化、公共汽车线路的通行能力以及上下行方向发车的均衡性等进行了讨论。 在求具体发车时刻表时,利用等效时间步长法,较快地根据题中所给出的数据设计了一个较好的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利益的公交车调度方案,给出了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见表二),得出了总共需要49辆车,共发440辆次,早高峰期间等待时间超过5分钟的人数占早高峰期间总人数的0.93%,非早高峰期间等待时间超过10分钟的人数占非早高峰期间总人数的3.12%。引入随机干扰因子,使各单位时间内等车人数发生随机改变。在不同随机干扰水平下,对推荐的调度方案进行仿真计算,发现平均抱怨度对10%的随机干扰水平相对改变只有0.53%,因此该方案对随机变化有很好的适应性,能满足实际调度的需要。

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工作调研报告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4686 (报告范本系列) 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工作调 研报告详细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工作调研报告详 细版 提示语:本报告文件适合使用于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根据x市委办[XX]31号《关于开展第三批“组团蹲点到一线、破难开局抓落实”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就“如何推进xx街道辖区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工作”这一课题深入相关村、企进行了蹲点调研。 一、xx街道公交网络现状 xx街道辖37个行政村,2.73万人口。现有城乡公交线路2条,分别途经xx大道和临尤公路,距离客运线路两侧较近的分布有16个行政村。近几年,随着省级经济开发区xx新区建设的推进、企业的进驻和行政村的规划调整等,群众出行困难日益凸

显。另一方面,随着xx新区框架的拉开,园区内四纵三横道路建设基本完工,为xx街道腹地各行政村公交车的开通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蹲点调研主要工作 1、走访相关村、企,了解需求。对未通车的行政村和园区内职工人数较多的企业进行了调查走访,了解了群众上班、购物、就医、就学等方面的出行需求。 2、联系相关部门研究公交网络优化的可行性措施。联系了交通局、临海市运管所、临海市公交公司等相关单位,实地踏勘了汇丰南路、金岭路、义城路和其他通村道路。并召开座谈会对xx街道的公交车走向、班次、停靠站点等情况进行分析,结合群众出行需求和道路等级,初步拟定了新增一条客运班线和职工较多的企业实行上下班包车接送的方案。

公交线路优化

2010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河南科技大学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许光辉 2. 李贵涛 3. 蔡亚娟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日期: 2010 年 8 月 18 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0河南科技大学数学建模选拔赛 A 题 公交车线路优化设计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公交线路优化设计问题,寻找出一条或多条快速、经济、方便的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最优乘车或换乘方案。 首先,我们依据“公交乘客心理调查结果”,明确影响乘客选择车次、路线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换乘次数、乘车时间和出行费用,确定各自所占的权重。之后登陆“洛阳公交网”全面收集和整理这三个影响因素的具体数据。 对于问题一,已经给出确定的乘车路线,直接找出两目的地的车次依次乘车。结果见论文第4页图1。 对于问题二,我们先用“控制变量法”初次筛选出任意两个目的地之间的最优车次,然后运用排列组合的方法确定遍历四个目的地再回到出发点的可行方案共有4 424A = 种。结果见论文第6页表格4。 对于问题三,我们先利用“控制变量法”对任意两个目的地间的车次情况进行优化,筛选出任意两个目的地之间的最佳乘车方案。然后又在问题一、二的基础上通过对权重的设定和调整,将多目标规划问题转化为单一目标规划问题,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对各条线路进行评价的数学模型,最后用 LINGO 编程求解出最优乘车方案。 问题三的中顺序经过这几个站点的最佳乘车路线是: 火车站33???→路市政府57???→路科大新区???→39-53路 洛阳师院 ???→69路上海市场14??? →路 火车站 遍历经过这几个站点的最佳乘车路线是: 火车站???→←???14路海市场步行街???→←???25路河科大新区57???→←???路洛阳市政府 ???→←???33路洛阳师院52???→←??? 路火车站(正序逆序皆可) 【关键词】线路优化;乘客心理调查;控制变量法;遍历;目标规划;层次分析法; LINGO

公交线路选择优化问题

公交线路选择优化问题 摘要本文针对公交线路选择问题进行了讨论。最佳路线的选择受时间和票价两个因素的影响,将题目已知的公交线路信息转化成线路矩阵处理。 首先,从时间角度分析,所要寻找的路线经过的站点数和转车次数应该尽可能的少,考虑到所选择线路到达终点站所用的时间包括公交经过线路上各站点的时间、转车时间和步行时间,建立以所需时间最少为目标函数的线性优化模型一,从实际出发限制转车次数最多为2次,根据搜索算法利用MATLAB编程,求得问题一中S3359→S1828(其余见正文)之间的最佳路线为:L436下行-S1784-L167下行和L436下行-S1784-L217下行,所用时间为101分钟,总车费为3元;问题二中S3359→S1828之间的最佳路线为:L015 上行-S3068-D08-T1上行-D18-T2-D38-S3262-L041上行,所用时间为73分钟,总车费为5元。 其次,从票价角度分析,寻找的路线应尽可能是单一票价车路线或经过站点数尽可能少的分段计价车路线,考虑到所选择线路需要的总车费包括公汽费用和地铁费用,建立以所需车费最少为目标函数的线性优化模型二,根据搜索算法利用MATLAB编程,求得问题一中S3359→S1828之间存在L436下行-S1784-L167下行等10条最佳路线(其余见正文),所用时间为101分钟,总车费为3元;问题二中S3359→S1828之间的最佳路线为:L015上行-S3068-D08-T1上行-D18-T2-D38-S3262-L041上行,所用时间为73分钟,总车费为5元。 再次,根据乘客的不同需求可以赋予时间和票价两个因素不同的权值,建立以所需时间与所用票价在各自权值下的和最小为目标函数的线性优化模型三,当取权值皆为0.5时得问题一中S3359→S1828之间的最佳路线为:L436下行-S1784-L167下行和L436下行-S1784-L217下行,所用时间为101分钟,总车费为3元;问题二中S3359→S1828之间的最佳路线为:L015上行-S3068-D08-T1上行-D18-T2-D38-S3262-L041上行,所用时间为73分钟,总车费为5元。 最后,对模型进行了评价,并将该模型推广到路径选择问题中。 关键词公交线路选择;线性优化模型;搜索算法

运输线路优化

任务优化物流运输的线路 ●任务描述 面对高油价以及公路计重收费的到来,物流运输企业的成本剧增,如何应对挑战运输公司普遍的做法是:强化经营管理,在降本减耗上下功夫,抵御高物流成本经营风险。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优化运输线路,减少人为加大的运距,节约油耗,避免油资源浪费,提高运输效率。案例就是广西运德物流公司成功地为康鑫全药业集团运输药品的经验。 ■案例放送 【案例】康鑫全药业集团公司有4个药品生产厂:A1(南宁四塘)、A2(巴马)、A3(南丹)和A4(柳州),2008年第二季度生产供应高科技产品——“护肝王”特效药(针剂)分别为+20、+60、+100、+20万盒(供应量记“+”);有5个批发配送中心B1(平果)、B2(合山)、B3(宜州)、B4(河池)、B5(贵州黔南县),负责推销配送“护肝王”分别是-30、-30、-50、-70、-20万盒(需求量或销售量记“-”)。“护肝王”配送的交通线路用图表示,见图。图中○表示生产供应点,□表示配送点,站点旁边的数字表示生产(正数)或配送(负数)“护肝王”数量。线路旁括号内标注的数字表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为了计算方便,未取实际准确数)。 ■案例研讨 优化物流运输线路与运输线路开发有区别,它是在已知货物名称及数量、货源地和目的地的情况下,根据运输合理化原则对运输线路的选择与优化。 物流运输合理化要求以最佳的运输线路、最快的运输速度和最低的运输费用等将物品从原产地运送到目的地,案例中康鑫全集团的4个生产供应点,5个批发配送点,线路图中有成圈的,有不成圈的,属于相对复杂的情况。应该如何安排,才能达到路程最近和时间及费用最省经过本单元以下内容的学习,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公交车调度的方案优化设计

公交公交车调度方案优化设计 摘要 本文利用某一特大城市某条公交路线上的客流调查运营资料,以乘客的平均抱怨度、公司运营所需的总车辆数、公司每天所发的总车次数以及平均每车次的载客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的分时段等间隔发车的综合优化调度模型。在模型求解过程中,采用了时间步长法、等效法以及二者的结合的等效时间步长法三种求解方法,尤其是第三种求解方法既提高了速度又改善了精度。结合模型的求解结果,我们最终推荐的模型是分时段等间隔发车的优化调度方案。 在建立模型时,我们首先进行了一些必要假设和分析,尤其是针对乘客的抱怨程度这一模糊性的指标,进行了合理的定义。既考虑了乘客抱怨度和等待时间长短的关系,也照顾了不同时间段内抱怨度对等待时间的敏感性不同,即乘客在不同时段等待相同时间抱怨度可能不一样。 主要思想是通过逐步改变发车时间间隔用计算机模拟各个时间段期间的系统运行状态,确定最优的发车时间间隔,但计算量过大,对初值依赖性强。等效法是基于先来先上总候车时间和后来先上的总候车时间相等的原理,通过把问题等价为后来先上的情况,巧妙地利用“滞留人数”的概念,把原来数据大大简化了。很快而且很方便地就可求出给定发车间隔时的平均等待时间,和在给定平均等待时间的情况下的发车间隔,但该方法只能对不同时段分别处理。结合前两种方法的优点提出等效时间步长法,即从全天时段内考虑整体目标,使用等效法为时间步长法提供初值,通过逐步求精,把整个一天联合在一起进行优化。通过对模型计算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由于高峰期乘车人数在所有站点都突然大量增加,而车辆调度有滞后效应,从而建议调度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前移一段适当的时间。在模型的进一步讨论和推广中,我们还对采集运营数据方法的优化、公共汽车线路的通行能力以及上下行方向发车的均衡性等进行了讨论。 在求具体发车时刻表时,利用等效时间步长法,较快地根据题中所给出的数据设计了一个较好的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利益的公交车调度方案,给出了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见表二),得出了总共需要49辆车,共发440辆次,早高峰期间等待时间超过5分钟的人数占早高峰期间总人数的0.93%,非早高峰期间等待时间超过10分钟的人数占非早高峰期间总人数的3.12%。引入随机干扰因子,使各单位时间内等车人数发生随机改变。在不同随机干扰水平下,对推荐的调度方案进行仿真计算,发现平均抱怨度对10%的随机干扰水平相对改变只有0.53%,因此该方案对随机变化有很好的适应性,能满足实际调度的需要。 1.问题的提出

公交车调度问题

公交车调度问题 关于公交车的调度问题 摘要:本文主要是研究公交车调度的最优策略问题。我们建立了一个以公交车 的利益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同时保证等车时间超过10 分钟(或者超过 5 分 钟)的乘客人数在总的等车乘客数所占的比重小于一个事先给定的较小值。首先,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各站上(下)车人数的非参数分布函数,求解时 先用一种简单方法估算出最小配车数43 辆。然后依此为参照值,利用Maple 优化工具得到一个整体最优解:最小配车数为48 辆,并给出了在公交车载客量不同条件下的最优车辆调度方案,使得公司的收益得到最大,并且乘客等车的时间不宜过长,最后对整个模型进行了推广和评价,指出了有效改进方向。 关键词:公交车调度;优化模型;最小二乘法 问题的重述: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好公交车的调度对于完 善城市交通环境、改进市民出行状况、提高公交公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考虑一条公交线路上公交车的调度问题,其数据来自我国一座特大城市某条公交线路的客流调查和运营资料。 该条公交线路上行方向共14 站,下行方向共13 站,第3-4 页给出的是典型 的一个工作日两个运行方向各站上下车的乘客数量统计。公交公司配给该线路同一型号的大客车,每辆标准载客100 人,据统计客车在该线路上运行的平均

速度为20 公里/小时。运营调度要求,乘客候车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 分钟,早 高峰时一般不要超过5分钟,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 一般也不要低于50%。 试根据这些资料和要求,为该线路设计一个便于操作的全天(工作日)的公交车调度方案,包括两个起点站的发车时刻表;一共需要多少辆车;这个方案以怎样的程度照顾到了乘客和公交公司双方的利益;等等。 如何将这个调度问题抽象成一个明确、完整的数学模型, 指出求解模型的方 法;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如果要设计更好的调度方案,应如何采集运营数据。 基本假设 1)该公交路线不存在堵塞现象,且公共汽车之间依次行进,不存在超车现象。 2)公共汽车满载后,乘客不能再上,只得等待下一辆车的到来。 3)上行、下行方向的头班车同时从起始站出发。 4)该公交路线上行方向共14站,下行方向共13站。 5)公交车均为同一型号,每辆标准载客100 名,车辆满载率不应超过120%, 一般也不要低于50% 。 6)客车在该路线上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0 公里/小时,不考虑乘客上下车时间。 7)乘客侯车时间一般不超过10 分钟,早高峰时一般不超过 5 分钟。 8)一开始从 A 13出发的车辆,与一开始从A 0出发的车辆不发生交替,两循环 独立。 9)题目所给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做为各种计算的依据。 符号说明 N a:从总站A13 始发出的公交车的总次数(上行方向) N b :从总站 A 0 始发出的公交车的总次数(下行方向) T1 :上行方向早高峰发车间隔时间 T 2 :上行方向平时发车间隔时间 T 3 :上行方向晚高峰发车间隔时间

线路优化方案

第十六期 太原市烟草公司营销中心 二○○七年七月十九日 优化整合 等级管理 全面提升服务营销水平 ——关于客户经理服务线路优化 随着网络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根据市局(公司)07年下半年整体工作部署及工作目标。我中心本着 “高度重视、精研细做、深入促进、狠抓实效”的精神,全面贯彻实施市局(公司)工作思路。以激发客户经理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客户经理“小经理,大市场”的职能作用为切如点。重点从优化客户经理服务线路推进营销工作的全面提升。 7月初期,在中心组织下,对客户经理服务线路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调研与多次论证,总结出客户经理目前服务线路的划分以及客户的配置,已不符合当前工作发展的要求,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服务效率以简 报 ★

及质量的再提升。特别是服务线路不集中的问题,导致单客户经理线路跨度较大。而客户经理之间的线路交叉性又较强,例如在同一条街道的两位客户,往往由两位客户经理提供服务,这种模式对把握不同环境下的市场真实需求,以及准确采集单客户需求,造成一定的制约因素。 为全面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中心组织部门、市场经理以及客户经理精心研究线路优化的每一项步骤与每一个实施的环节,确定了在三个阶段完成优化线路的工作目标。第一阶段——“制定计划、充分准备”:在7月16日前,以区域为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优化线路的详细计划并规划线路图,经中心讨论通过后,在月底前客户经理提前对新调整的线路与客户进行熟悉,掌握基本情况,为8月初调整后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优化、强化磨合”:截止8月3日,完成对客户经理线路以及客户在系统内的调整工作。同时组织客户经理按新的线路开展服务工作。重点关注客户经理服务工作的进展情况,着重收集在“磨合期”所遇到的问题,依据计划细致地做好每一个环节。通过“发现、总结、改进”,强化客户经理顺利度过8月份的磨合期,确保需求采集、终端建设、动销台帐等各项工作的顺畅运行。 第三阶段——“准确定位、等级管理”:在8月底完成对各线路整体经营情况的准确定位,主要包括各线路的月均

智能交通完整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解决方案 第1章概述 1.1 方案背景 1.1.1 物联网产业分析 物联网(无线传感网)是集计算机、通信、网络、智能机算、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微电子等多个领域综合交叉的新兴学科,它将大量多种类传感器组成自治的网络,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动态协同感知,它将成为继计算机及通讯网络之后推动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据国家重大专项专家组对传感器网络的行业应用市场调查,其国内行业市场在数千亿的规模,潜在市场巨大,更具有极大的产业集群带动效应。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考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研发中心并作重要指示:“要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将物联网列为我国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并指示,“我相信一定能够创造出‘感知中国’,在传感世界中拥有中国人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们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全国各地纷纷行动都在积极推进物联网的发展。 2010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对物联网的重视,被认为将对产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有望踏上快车道。 1.1.2 智慧交通行业分析 一、智慧交通系统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目前,物联网民用上除RFID等少数领域,鲜有大规模成熟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运营更是行业空白。智能交通系统产业目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根本特征是技术手段落后、部署规划匮乏、商业模式缺位。

公交线路的优化与改善要点

JIANGSU UNIVERSITY 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仙林大学城公交线路的优化与改善专业名称:工业工程 班级学号:2011级 学生姓名:杨雅琼 指导教师:周富林

仙林大学城公交线路的优化与改善 摘要 城市交通拥挤和由此带来的环境与能源问题已严重制约城市经济的发展,影响到我国城市居民的生活。在这种状况下,研究和发展一种既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又经济合理,且能与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相协调的可持续的城市交通运输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目前我国城市公交线路网的建设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以至于在公交线路网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某些公交路线过长或过短,交叉口附近公交停靠站位置选择不合理,公交线路选择不合理等。使得公交出现一些公交盲点,还有公交的服务水平普遍不够高。 公交作为公共交通系统的子系统,承担着客流集散的功能,对于公共交通服务的方便度与舒适度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公交站点的优化设计不仅关系到公共交通运输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影响道路交通的运行质量和城市环境。除此而外,公交的服务水平也是制约公交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公交线路,公交站点,公交服务水平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 sources city traffic congestion and the resulting has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economy, affects the city residents in our country life. In this situatio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city traffic congestion and reasonable in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city transport mode in coordina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is becoming the focus of attention.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city bus line network and did not receive adequate attention, so that the bus line network construction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such as some bus line too long or too short, near the intersection of bus stop location choice is not reasonable, unreasonable choice of bus lines. The transit bus appeared some blind spots, and the level of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s are generally not high enough The bus as a subsystem of the public transport system, bear the passenger distribution functions, for the convenience of the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 and comfort are greatly affects the. The optimization design of the bus stop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public transport and efficiency, and the impact of road traffic quality and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In addition,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level of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s is also constrained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transport. Keywords: bus lines, bus station public transit ,service leve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