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所有权的社会化.doc

质疑所有权的社会化.doc
质疑所有权的社会化.doc

质疑“所有权的社会化” -

「摘要」:作为所有权的发展趋势,“所有权的社会化”已为学界所公认,但本文对此观点和提法提出质疑。笔者认为,早在罗马法时期所有权就受到法律诸多限制;况且,“权利乃法律之力”的本质注定了权利不可避免地带有社会属性;另外,认为所有权负有社会义务本身就是对权利义务概念的逻辑混乱;加之社会利益极易被国家利益偷换和我国受长期义务本位影响的国情,我国应积极贯彻权利本位的立法思想,不可轻言权利尤其是私权的社会本位。

「关键词」:所有权的社会化,权利的社会属性,私权的社会本位

“现今社会物权法中的所有权有何发展趋势?”对此问题的回答异口同声:“当然是所有权的社会化!”,若再追问一句“为什么”,四面八方的回音也是不约而同:“原本绝对的所有权在现今受到诸多限制,所有权担负了社会义务!”。对于这类掷地有声的坚定,你似乎只有相信的余地,毕竟大家众口一词,俨然透露着“学界公理”的尊严。我想这其中难免掺有人云亦云的盲从,当追溯所有权的源头及发展并结合权利的本质加以审视时,必然会对“所有权社会化”提法的科学性投以质疑的目光,尽管略显异类,但就此问题却实有澄清之必要。

2、其次,挖掘一下权利(当然包括所有权)具有社会属性的法理基础。社会化中的一个“化”字表明了所有权正在历经一个社会属性、社会义务的外加过程,表明了一个所有权在外力作用下的蜕变过程。当今社会所有权行使的诸多限制不容否认,但这是否就是人们对所有权的绝对排他性进行改造从而给其披上社

会属性的外衣呢?我认为这是对权利概念及本质属性的误读,任何权利自诞生伊始均散发着社会气息,并不存在着社会化的问题。权利的存在和实现都具有社会的属性:作为权利主体——人不是孤立的,而是社会共同体中的一员,正如马克思所言:“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须发生相互关系。”「3」权利就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之中。在人们的活动过程中,“个人总是并且也不可能不是从自己本身出发的”,这就难免出现权利主体在追求一定利益而实施某种行为时影响他人或整个社会利益的可能性,也就完全可能导致权利之间、权利与社会的其他利益之间的相互冲突。

放眼四海,并无任何不受限制的权利。正如孟德斯鸠所说的那样:“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4」“所有权绝对”的观念从来都是相对而言的。罗马法上的“所有权绝对”是指所有人对所有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诸权利,所有权权能的分离是暂时的,所有权具有回复力,可以加在所有物上的负担(如地役权、抵押权等)的种类减到了最低数(但不是零)。物的所有人对物享有支配权,从而在所有权之上形成的他物权,只不过是所有权人行使支配权的结果和表现。但是,所有权仍是要受到法律规定限制的。至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那些接受了罗马法所有权观念的国家,虽然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的这种权利都不得被剥夺,也没有把

所有权作为一项绝对无限制的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那些具有日尔曼法传统的国家,本来就奉行“团体主义”,“所有权相对主义”,更是明确规定了对所有权的种种限制。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揭示了法律对权利限制的理由,即“确认及尊重他人之权利与自由,并谋符合民主社会中道德、公共秩序及一般福利需要之公允条件”。很显然,权利限制是由权利的相对性决定的。权利本身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即从权利的存在的静态上看,它是绝对的,体现了绝对不可侵犯的法律之力,这可称之为权利的“消极权能的绝对性”;根植于此而衍生的结果是,权利在其行使或实现的动态上只能是相对的,是人们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亦即限度,也只有在这一范围和限度内,民事主体方可依自己的意思享有某种利益或实现某种利益,这可称之为权利的“积极权能的相对性”。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所谓“权利不得滥用”其实是一句自我重复的空话,所谓滥用即指超出法律的限制范围,而超出法律涵射力的部分其利益具有不可实现性,并非法律上的权利范围,权利的本质指明权利由法律所定,因此权利的行使具有当然的正当性(受法律保护),并不存在滥用与否的问题。颂扬者们仅因看到当今社会中的所有权诸多限制行使的情况,便武断的称所有权“社会化”了,将权利的普遍性视作所有权的特殊性,这种观点实可谓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不可否认的是,现今社会中法律对所有权的限制远较早期对所有权的限制内容要广,程度要深,并有人引此以说明所有权“社会化”过程独立的存在。但我认为这种现象只是所有权本质属性在现代社会新的外在表征而已。众所周知,同一项内容可以有不同的实现手段及表现形式,实际上所有权的本质属性作为“内容”,在漫漫历史进程中并未发生丝毫的改变,所不停向世人变

换面孔的是所有权的实现手段和外在“形式”。造成不同历史时期下所有权不同实现手段和形式的原动力,乃是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所造成的法律主体(不局限于自然人,还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对物质资源控制力的强化及利用观念的效率化。物权法是专门解决资源有限性与人类需求无限性间的矛盾而引发的人与人之间紧张关系的法律制度,作为构建基础的所有权制度的确立,可以停止人们掠夺性的经营消费活动,并减少财产权之纠纷,从而有助于人们安定地从事生产活动,增加社会之总生产量。由于主体能动性在生产力落后的社会受客观条件所限,这种本质属性无法被充分挖掘,人们满足于对物占有的事实及低层面的使用、收益和处分,并无频繁的权利冲突,因此法律对此限制较少;但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的现代社会,人们对所有权权能的充分、深度挖掘造成权利行使中的强劲外张力(如眺望地役权的产生),权利的冲突接踵而至,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调整器必须予以积极回应,对权利的行使加以调整、限制。权利作为人类的利益追求,并不总是与人类的其他社会利益追求相一致;当二者背离时,限制权利仍然是保障权利的基本需要。因为人类的其他社会利益追求(诸如秩序、安全)本身是实现权利的基础。如果离开了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和安宁,权利就失去了兑现的条件,即它仅仅是应然权利而非实然权利。因为权利是相对的,但同时是平等的。对于“应然权利”而言,为尊重部分主体的休息权就势必要限制(并非剥夺)另外主体喧闹的权利;为尊重部分主体的隐私权就必须限制其他主体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权;这也是法律的无奈选择,否则每个个体的权利均形同虚设。

由此可见,对“应然权利”的保护和限制都是基于同一价值目标——实现和捍卫“实然权利”,限制“应然权利”不过是间接保

护“实然权利”的手段而已,也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所追求的是权利间彼此尊重的秩序井然。“应然权利”乃是理想追求的终极目标,更多体现出理论和指导价值;而我们现实谈论的具体权利是指“实然权利”而言,其具体的权能完全来自于法律的规定,也即法律授权。因此,法律规定就是权利内容四围的篱笆,我们并不能因为篱笆外空间的广袤便大呼自己的权利受到限制或被社会化了,因为当初划定给你行使自由意志的空间,就是这几尺见方的一块地方。因此,即使可以谈及“社会化”,那么它也非所有权发展的趋势表现,而只是所有权借现代社会的生产力和经济关系向世人所展示的原本面孔。

3、认为“权利负有义务”这本身就是法律概念的逻辑混乱。法律上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且二者数量等值,功能互补。「5」权利的核心是“利益”,本质是“自由”;义务的核心是“负担”,本质是“拘束”。应该说,有什么样的权利概念,就有什么样的义务概念,正是这基础的二元构造支撑起了法律关系的庞大体系。而认为“权利本身负有义务”无疑是消弭了二者之间的概念界限,极易将人导入“权利就是义务”“利益就是负担”的思维死循环,法律关系的脉络也就无从梳理了。

更有甚者认为“绝对的”所有权社会化了,这正是物权社会本位乃至私权社会本位的重要表现,我对这种思想不但难以赞同,更隐约感到一种危险的倾向。自德国学者耶林在《法律目的论》中首倡社会的所有权思想后,基尔克基于日尔曼法团体主义的传统精神也力推社会所有权思想,而狄骥的“权利否定说”「6」则是这一社会思潮的极端表现。这种社会的所有权思想,在上述诸学者的提倡之下,从19世纪末起,即逐渐取代个人的所有权思想,而成为社会思潮之主流,并在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

中得到了立法确认。但这种社会的所有权思想不久即与纳粹思想相结合,而转化为法西斯式的绝对全体主义的所有权思想。1933年纳粹取得政权后,即以社会的所有权思想为理论根据,极力排斥所有权之外在制约,而高唱所有权之内在限制,且借公共利益之名,对个人所有权任意无偿征用。结果致使个人之财产权被剥夺殆尽,而本来以匡正个人的所有权之缺失为目的的社会的所有权观念遂因之而变质。「7」

认为所有权本身负有了社会义务,应为社会的目的而行使,目的在于实践公益优先原则,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以维护社会公益,殊不知社会公益有真假之分,何况社会利益极易被国家利益所偷换或异化,德国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不正是借社会公益之名肆意剥夺个人权利的历史之鉴吗?难道任何时候个人利益都要成为彰显所谓“社会利益”的牺牲品吗?诚如梁慧星教授所言,社会乃形形色色个人之集合,故社会观念必自个人观念始,社会利益观念必自个人权利观念始,无个人权利观念之社会观念,不过是奴隶观念之别称!「8」因此对所谓的社会利益,我们应持有一种保守而又警惕的心态。加之我国有长达数千年的义务本位法制传统,个人观念、权利观念十分薄弱,加之从反右斗争至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时期内,片面强调国家和社会利益,否定个人利益和个人权利,近乎彻底的社会本位,使人们深受其害。因此我认为在我国立法中仍应积极的贯彻执行权利本位的立法思想,不可轻言权利尤其是私权的社会本位。这是从“所有权社会化”的观念中引发的一点感想,若非杞人忧天,那就权当是对这种“所有权社会化”观念质疑的一点现实意义吧。

中英语语法反意疑问句归纳总结

中英语语法反意疑问句 反意疑问句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前一部分是对事物的陈述(即陈述句),后一部分是简短的提问(即简短疑问句),中间用逗号隔开。 如果前一部分用肯定句,后一部分就用否定疑问句;如果前一部分用否定句,后一部分就用肯定疑问句。两部分的人称和时态要一致。其回答是用yes或no来表示。 一、含be(is, are, was, were)动词的反意疑问句 其句型是:句型1:主语+ be+其它,isn’t(aren’t, wasn’t, weren’t)+ 主语? 句型2:主语+ be not+其它,is(are, was, were) + 主语? ① You are from America, aren’t you? Yes, I am. No, I’m not. ② It isn’t very cold today, is it? Yes, it is. No, it isn’t. ③ Tom was away yesterday, wasn’t he? Yes, he was. No, he wasn’t. ④ The Green weren’t at home last night, were they? Yes, they were. No, they weren’t. ⑤ Mary is reading English now, isn’t she? Yes, she is. No, she isn’t. ⑥ Your parents aren’t going to have a party this Sunday, are they?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 ⑦ The girls were singing when the teacher came in, weren’t they? Yes, they were. No, they weren’t. 注意:There be句型 ① There is an old picture on the wall, isn’t there? Yes, there is. No, there isn’t. ② There aren’t any children in the room, are there? Yes, there are. No, there aren’t. ③ There wasn’t a telephone call for me, was there? Yes, there was. No, there wasn’t. ④ There were enough people to pick apples, weren’t there? Yes, there were. No there weren’t. 二、行为动词的一般现在时的反意疑问句 其句型是:句型1: 主语+动词原形+其它,don’t I(you, we, they)? 句型2: 主语+ don’t+动词原形+其它,do I(you, we, they)? 句型3: 主语+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其它,doesn’t he(she, it)? 句型4: 主语+ doesn’t+动词原形+其它,does he(she, it)? ① You often watch TV in the evening, don’t you? Yes, I do. No, I don’t. ② The students don’t study hard, do they? Yes, they do. No, they don’t. ③ Mary studies Chinese hard, doesn’t she? Yes, she does. No, she doesn’t. ④ The boy doesn’t often go to school by bike, does he? Yes, he does. No, he doesn’t. ⑤ The first class begins at eight, doesn’t it? Yes, it does. No, it doesn’t. 三、行为动词的一般过去时的反意疑问句 其句型是:句型1: 主语+动词过去式+其它,didn’t+主语? 句型2: 主语+didn’t+动词原形+其它,did +主语? ① You watched TV last night, didn’t you? Yes, I did. No, I didn’t.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西藏是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要求,需要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在现阶段,西藏只有不断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基本条件。 一、民族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西藏的重要基础 民族团结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稳定,就没有经济发展,更无从谈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西藏。 (一)民族团结是和谐西藏建设的本质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西藏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全社会的公平正义。民族团结的基础是平等,团结的前提是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在社会主义新西藏,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发展共同繁荣发展具备根本政治条件,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中央关心和全国支援下,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相互帮助,共同因素会不断增多,但民族特色和民族差异、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求同存异是搞好团结的重要原则。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西藏的过程中,必须切实维护各民族的根本利益,不断增加各民族共同因素,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的大团结。 (二)民族团结是和谐西藏建设的前提条件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西藏,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如果没有民族团结,就不会有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更不会有互助互利的社会风尚。也就是说,没有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

和共同繁荣发展,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西藏。因此,必须增强民族团结意识,以民族团结为前提条件,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与全国一道共同建设小康社会,最终建成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 (三)民族团结是和谐西藏建设的迫切需要 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则兴盛,分裂则衰败。西藏是我国重要的边疆民族地区,长期面临着西方“西化”、“分化”的危险和达赖集团的渗透破坏。构建和谐西藏,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反对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进行的破坏活动,坚决维护社会安定和祖国统一。打铁必须自身硬。防止外部破坏,必须做到内部安定。为此,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四观”、党的民族政策和爱国主义教育,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成为各族人民的行为规范和工作准则,积极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西藏各民族的大团结,维护西藏稳定和国家安全。 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西藏中影响民族团结的主要问题 当前,西藏民族关系总的形势是好的,但由各种因素引起的不同民族之间的磨擦和纠纷时有发生,有的甚至演化为群体性事件,影响了西藏和谐稳定。 (一)经济利益引发的问题 历史上,西藏的许多地方曾因土地、水源、森林、牧场等问题引起不同民族村寨之间的矛盾纠纷,这种利益冲突有时十分激烈,有的演变成械斗。民主改革后,西藏在党的领导下,许多矛

(完整word版)英语反义疑问句的问句与回答归纳

英语反义疑问句用法讲解 一、基本概念及结构: 反义疑问句又叫附加疑问句,是指当提问的人对前面所叙述的事实不敢肯定,而需要向对方加以证实时所提出的问句。其结构为:前一部分是一个陈述句,后一部分是一个简短的问句。 完成后一部分简短问句时,要根据前面陈述句的动词时态和人称来选择适当的助动词进行提问,前后两部分的人称和动词时态要保持一致。 如果前一部分用肯定式,后一部分一般用否定式;反之,前一部分为否定式,后一部分要用肯定式,即“前肯定后否定,前否定后肯定”。 例如: You don’t like rock music, do you? 你不喜欢摇滚乐,对吧? 二、反义疑问句的回答 不管是前否后肯,还是前肯后否形式的反义疑问句,回答都根据事实回答,肯定的答案就用yes+肯定结构,否定的答案就用no+否定结构,答案要和实际情况相符。也叫实事求是 例如:1、--She is good at English, isn't she? --Yes, she is. 是的,她擅长或者No, she isn't.不,她不擅长 2、--There isn't a computer in you r room, is there?“你的房间里没有电脑,对吗? -- Yes, there is.不,有电脑或者 No,there isn't.是的,没有电脑。 三、其他规则: 1、陈述部分用否定词或半否定词 no , nothing, nobody, never, few, seldom, hardly, rarely, little 等否定含义的词时,疑问部分用肯定形式。 例如: He is never late for school, is he?他上学从不迟到,是吗? 2、陈述部分的谓语是used to 时,疑问部分用didn’t +主语或 usedn’t +主语。 例如: He used to take pictures there, didn’t / usedn’t he? 他过去常常在那儿拍照,是吗? You used to sleep with the windows open, usedn’t/ didn’t you? 你过去常常开着窗户睡觉,是吗? 3、陈述部分为祈使句时,祈使句后加附加问句,不表示反意,而表示一种语气。其结构为: 否定祈使句 + will you? 肯定祈使句 + will / won’t you? 例如: Don’t do that again, will you? 不要再那样做了,好吗? Go with me, will you / won’t you? 跟我走,好吗? 注意:

社会学概论作业至作业标准答案

社会学概论 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 1.“老年保险”属于哪种需要()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自尊的需要 2.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心理上的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3.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A.同事一起春游 B.赶时髦 C.抢购 D.球迷闹事 4.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 社会化,称作() A.继续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特殊社会化 D.反社会化 5.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主干家庭 B.联合家庭 C.核心家庭 D.其他家庭 6.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库利 B.林顿 C.托马斯 D.米德 7.文化是指() A.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8.马斯洛认为在不同时期内各种需要对行为的支 配力量是不一样的,支配力量最大的那种需要叫 ()

A.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优势需要 D.归属与爱的需要 9.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 A.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千秋 10.人们通常把围绕着某一社会地位而形成的一 组角色叫做( ) A.角色丛 B.复式角色 C. 先赋角色 D.实际角色 单选题:(共10道试题,每题2分) 1.可以称为社会群体的是() A.交通事故围观的人群 B.火车上的乘客 C.青少年 D.学校 2.提出人文区位学的分析框架是()。 A.芝加哥学派 B.社会进化论学派 C.华盛顿学派 D.哈佛大学学派 3.兄弟姐妹分别结婚后仍在一起生活组成的家庭 是() A.主干家庭 B.联合家庭 C.核心家庭 D.其他家庭 4.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奉献关系 B.索取关系 C.对立关系 D.交换关系

初中英语反义疑问句的用法归纳

反义疑问句 【反义疑问句】 (一)概念:反意疑问句是由陈述句和附在其后的附加疑问句组成。其中附加疑问句是对陈述句所说的事实或观点提出疑问,起证实作用,一般用于证实说话者所说的事实或观点。 (二)要点注意: 1、反意疑问句前后两部分谓语应是:“肯定陈述+否定疑问”或“否定陈述+肯定疑问”。 2、简略问句如果是否定式:not应与be,do,will等系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缩写。 3、简略问句的主语不用名词,应用人称代词。 4、陈述部分含“too...to”时,是否定句。 (三)用法: 1) 陈述部分I am时,疑问部分要用aren't I. I'm as tall as your sister,aren't I?(我和你姐姐一样高,对吗?) 2) 陈述部分用no, nothing, nobody, never, few, little, seldom, hardly等否定含义的词时,疑问部分用肯定含义。如:The old man made no answer, did he? Jim is never late for school, is he? 3) 陈述部分有情态动词 have to +v. (had to + v.),疑问部分常用don't +主语(didn't +主语)。 We have to get there at eight tomorrow, don't we? used to,疑问部分用didn't +主语或usedn't +主语。 He used to take pictures there, didn't he? / usedn't he? had better(最好)+ v. 疑问句部分用hadn't you? You'd better read it by yourself, hadn't you? 4) 陈述部分有would rather(宁可、宁愿)+v.,疑问部分多用wouldn't +主语。 He would rather read it ten times than recite it, wouldn't he? 5 陈述部分有You'd like to +v. 疑问部分用wouldn't +主语。 You'd like to go with me, wouldn't you? 6) 陈述部分主语是指示代词或不定代词everything, that, nothing, this, 疑问部分主语用it。 Everything is ready, isn't it? 陈述部分主语是不定代词everybody, anyone, somebody, nobody, no one等,疑问部分常用复数they,有时也用单数he. Everyone knows the answer, don't they? (doesn’t he?) Nobody knows about it, do they? (does he?) 7) think引导的宾语从句: A.主语是第一人称 I don't think he is bright, is he? We believe she can do it better, can't she? B. 如果主语不是第一人称则疑问部分与主句相对应构成反意疑问句 He thought they were wrong, didn't he? (不能说weren't they?) 8) 省去主语的祈使句的反意疑问句,疑问部分用will you。 Don't do that again, will you? Go with me, will you / won't you?

【自考真题】2017年10月00034社会学概论真题含答案

2017年10月00034社会学概论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题干】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若要生存就必须具备维持系统所必须的一般条件,这些必要功能条件包括了()。 【选项】 A.两个方面B.三个方面C.四个方面D.五个方面 【答案】C 【解析】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若要生存就必须具备维持系统所必须的一般条件,这些必要功能条件包括了四个方面。即适应、达鹄、整合和维模。 【考点】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2.【题干】社会学符号互动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 【选项】 A.吉登斯B.布鲁默C.默顿D.布劳 【答案】B 【解析】吉登斯是当代社会学理论的代表人物。默顿是结构功能论的代表人物,布劳是交换理论的代表人物。 【考点】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3.【题干】费孝通用“五胜六腑”来比喻社会学的建设,其中所谓六腑,是指一个社会学专业至少要有()。 【选项】 A.六门基础课程B.六个学会组织 C.六种出版物D.六种学说 【答案】A 【解析】费孝通用“五胜六腑”来比喻社会学的建设,其中所谓六腑,是指一个社会学专业至少要有六门基础课程。它们是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城乡社

会学、文化人类学、国外社会学说。 【考点】中国社会学百年 4.【题干】社会学研究中实验法的不足之处主要是()。 【选项】 A.实验过程的自然性B.实验对象的重复性 C.实验结果的广泛性D.实验环境的人为性 【答案】D 【解析】实验法的缺点包括实验环境的人为性;实验过程的反应性;实验对象的有限性;实验结果的适应性。 【考点】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5.【题干】社会学研究中文献法的优点之一是()。 【选项】 A.文献资料的客观真实性B.文献法可直接获得第一手资料 C.文献均有标准化的资料D.文献法适于作纵贯分析 【答案】D 【解析】文献法的优点包括文献法的资料信息恒存不变;文献法的费用较低,文献法可以研究其他方法不可及的历史现象;文献法适于作纵贯分析。所以D正确。 【考点】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6.【题干】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是()。 【选项】 A.散进主义理论B.社会批判理论 C.后现代主义理论D.社会有机体理论 【答案】B 【解析】社会批判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所主张的理论道路。 【考点】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

广州英语小升初--一般疑问句-反义疑问句-选择疑问句

龙文教育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 一般疑问句,否定句,句型转换,反义疑问句语法小知识:

1.be动词:am、is、 are、 was、 were;小学阶段,be动词后只接名词,形容词或动词的ing形式。 2.助动词:do、does、did、 have、 had;助动词后的动词用原形。 3.情态动词can、must、will、may、need等;情态动词+动词原形 一、肯定句、否定句定义 1.肯定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即不含有否定词“不”。 例:我是一个学生 I am a student. 他去上学 He goes to school. 2.否定句:表示否定的意思。 例:我不是一个男孩。 I am not a boy 他不去上学 He does not go to school. 二、一般疑问句 (一)、什么是一般疑问句 用Yes或No作答的疑问句叫一般疑问句。一般疑问句还有下列特点: 1、以be动词、助动词或情态动词开头; 例:Is your father a teacher Does Catherine like animals Can Jenny speak French 2、往往读升调; 3、译成汉语,都可以带上“吗”,例如上面三句可分别译为:你父亲是老师吗凯瑟琳喜欢动物吗詹妮会 说法语吗 (二)、如何将陈述句变成一般疑问句 要将陈述句变成一般疑问句,可以遵循下列步骤: 1.看句中有没有be动词(am、is、 are、 was、 were)、助动词(do、does、did、 have、 had)或情 态动词(can、must、will、may等),如果有,将其提到句首,句末打上问号即可。 例:It was rainy yesterday. →Was it rainy yesterday Tom's father can play the piano. →Can Tom's father play the piano I have finished my homework.→Have 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 2.如果句中没有be动词、助动词或情态动词,则根据谓语动词的形式借助do的相应形式放在句首。具 体方法是:如果谓语动词是原形,则借do;如果谓语动词是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则借

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

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从法学角度看,虽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做的事情千头万绪,但其中最关键、最根本的事情,是要切实提升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水平。 为了这个目的,首先需要充分认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提升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水平的地位和意义。 1、保障基本权利就是发展生产力。保障基本权利与发展生产力是统一的。《共产党宣言》有这样一段话:“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为什么是这样的呢?从政治经济学上,马克思、恩格斯把它归结为生产关系的变革,但在法律上,他们却是将其与“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

度”联系起来展开讨论的。换句话说,从法学角度看,那个时代生产力突飞猛进发展的原因在于人的基本权利,其中首先是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随后是政治权利,得到了此前从来没有过的尊重和保障。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解放的核心内容是人的解放——人的人身的解放,人的思想的解放,即人身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事实上,在今天的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就是因为给了人们以较多的人身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和经济生活领域的自由,财产权得到了较大程度的保障,经济才得到了与日俱增的发展。经验的事实表明,基本权利的保障水平与生产力的发展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2、基本权利应该是法治、法制的首要价值;提升基本权利保障水平应该是法治、法制的基础性内容。过去这个问题我们谈得不清楚。确认法治、法制的价值涉及到对它们的使命、任务的认识。我国的主流法意识,过去在这方面的失

社会学概论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2、优势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状态下可能会有多种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种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对人的行为起主导作用,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之为优势需要。 3、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4、心理上的断乳:是心理学家对人的青年期的一种比喻说法,也叫“第二次诞生”。生理上的断乳是指改变婴儿生活习惯,是一次生理危机,而青年走入社会也是重大转变,又一次行成危机,可以认为是心理上的断乳。 二、填空题:1.孔德;2.群学肄言;3.哲学基础;4.普遍的社会现象; 5.社会性; 6.1943; 7.情景主义; 8.情感性; 9.互相发展;10.条件反射学说。 三、选择题:1A 2C 3B 4D 5B 6A 7B 8B 9B 10D 四、简答题: 1、答: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不断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结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2、答: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3、(1)人类离不开交往。(2)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3)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的享用范围,不同世代间的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4)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人们通过交往而形成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社会。人们的共同活动或交往推动着社会发展。 4、答:(1)传授生活技能。包括基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社会交往的技能,即学习语言和其他文化;谋求一定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2)教导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它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们的关系、维持整个社会的秩序。规范先于个人存在,一个人要参与社会生活必须学习这些规范,才能同他人交往共事。(3)指点生活目标。生活目标即人生观。一个人的人生观对于他的一生有重大影响。(4)提供角色人选。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其最终目的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角色人选。 五、论述题: 答: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受以下条件的限制:第一,个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础。先天的遗传,人的身体方面的因素对个性形成是有影响的。第二,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制约,更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在人的个性的形成过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会因素为中介发挥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个人社会化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 1、初级社会群体: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社会群体,是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它反映着人们最简单、最初步的社会关系。 2、科层制:科层制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3、:社区: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4、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叫做社会分层。 二、填空题:1.初级社会群体;2.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四;3.泰罗;4.社会人;5. 人性的角度6. 滕尼斯;7.吴文藻;8.社区分析;9.等级论;10.剥削。 三、选择题:1B 2A 3A 4B 5D 6A 7B 8C 9D 10C。 四、简答题: 1、答(1)初级社会群体形成的条件: 1)保持较小的规模; 2)进行直接地面对面地互动; 3)保持相互持久的互动关系。(2)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 1)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场所。人的社会化的初始是在初级社会群体中进行的,为人进一步社会化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个人的成长影响深远。 2)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人们为了需要结成群体。但不同的群体满足成员需要的程度不同。 3)人们走向社会的桥梁。人们经过初级群体这个桥梁,沟通与社会的联系,并跨越这道桥梁走向社会。4)初级群体有助于实现社会控制,人们对初级社会群体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愿意自我约束,不做有损于本社会群体的事,这就在客观上维持了社会秩序。 2、答:社会组织的特征:(1)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2)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3)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4)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5)成员的可替代性强。 3、答构成社区的要素:(1)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相当数量的具有相互联系的人群是社区的存在的首要条件。(2)一定的有界线的地域。包括土地及地域中所能提供的资源。这是人们活动的场所,是人们进行共同生活的依据。(3)共同的社会生活。这是社区的本质特征。(4)有自己的社区文化。表现为社区风俗和基本相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社区其文化不同。(5)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上述社区要素在不同社区其强弱不同。 4、答: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分工造成了社会的大分化。历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三次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阶级;因而一般说来社会分工引起社会分化,社会分工越精细,社会分化就越复杂;但社会分化并不一定都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因为同一职业的内部也有分化。社会分化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 五、论述题:答: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而出现的。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剩余产品的出现就导致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出现。马克思主义揭示了阶级的本质就是剥削。由于一些集团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它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也不同。由于这些不同,其中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其本质是剥削。阶级必然随着私有制的消灭而消灭。 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 1、制度化优先:是指当社会中有几种社会规范发生冲突时,有一种比较定规的社会规范占优先地位,这种现象称为制度化优先。 2、社会控制:社会控制就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 3、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人文环境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

英语反意疑问句用法归纳总结

英语反意疑问句用法归纳总结 一、反意疑问句的一般情况 1.当陈述部分的主语是:等everyone, everybody, someone, no one, nobody, somebody合成代词时,附加疑问句的主语非正式文体中往往they用。(也可以按语法一致原则用单数。)2.当陈述部分以one不定代词做主语时,附加问句的主语在正式常场用one,非正式场合用he。 3.当陈述部分的主语是不定式、动名词、从句、this或that,附加疑问句的主语用it。(是those, these则用they) 4.当陈述部分的主语是表示物的不定代词everything, anything, nothing等,附加问句的主语用it。 5.陈述部分带有否定词或半否定词,例如:never, hardly, scarcely, seldom, no, none, no one, rarely, nowhere, nothing, nobody, few, little等,附加疑问句的动词要用肯定形式。 6.如果陈述部分中的否定词仅带有否定的前缀或后缀,那么该陈述句应作肯定句处理,附加疑问句应用否定形式。 二、常见句型的反意疑问句 7.当陈述部分是there be 存在句型时,附加疑问句的主语也用there。 8.感叹句的附加疑问句,其谓语要求用否定句。 9.祈使句后面的附加疑问句问题 A) 祈使句是否定形式,附加疑问句只能用will you。 B) 祈使句是肯定形式,附加疑问句用肯定、否定均可。 C) Let开头的祈使句要注意: 1.Let’s 在意义上包含谈话的对方在内,表示提出建议或征求对方意见,其反意疑问句往 往用shall we。 2. Let us 在意义上一般不包含谈话的对方在内,表示请求对方允许做某事的含义,let 有 allow的意思。附加疑问部分用will you。 3. Let me 开头表示请求,附加疑问句用will you,或用may I。 三、复合句的反意疑问句 10.当陈述部分是一个(带that引导宾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时,附加疑问句的主谓要和主句的主谓保持对应关系。但是,当陈述部分的主语是:I suppose, I think, I believe, I imagine, I expect等结构时,附加疑问句的主语和谓语要和从句的主语,谓语保持一致关系。而且要注意到否定的转移问题。 11.当陈述部分是I’m sure that,;we are sure;I’m afraid that;We are sure that;I feel sure that 等后面跟宾语从句时,反意疑问句与后面的宾语从句一致。 12.当陈述部分是并列句时,附加疑问句的主谓语要和离它最近的句子的主谓保持对应关系。 四、关于情态动词的反意疑问句 13.陈述部分中有have一词,且表示“所有”含义时,附加疑问句部分既可用have也可用do。 14.陈述部分中有have to,附加疑问句部分用do。 15.含有ought to 的反意疑问句,陈述部分是肯定的,疑问部分用shouldn't / oughtn't +主语。 He ought to know what to do, oughtn't he? / shouldn't he? 16.陈述部分有used to,附加疑问句部分可用used 也可以用did 。

英语语法总结反义疑问句

英语语法总结反义疑问句 在陈述句之后加上一个意思与之相反的简短问句,这种句子叫做反意疑问句。反意疑问句必须由意思相反的两部分组成,在前一部分(陈述句)之后用逗号,后一部分(简短问句)之后用问号。反意疑问句的否定句必须用缩略形成,同时它的主语必须用人称代词,不能用名词。前一部分用降调,后一部分在表示疑问时用升调,在表示强调某意思时用降调。 反意疑问句分为两类: 1.前一部分为肯定式,后一部分是否定式。 2.前一部分为否定式,后一部分是肯定式。 陈述句(肯定式),+疑问部分(否定式)? 1.be动词和一般动词(实义动词)构成的反意疑问句 be动词句型: 现在→…,isn't(aren't)+主语? 过去→…,wasn't(weren't)+主语? 一般动词句型: 现在→…,don't(doesn't)+主语? 过去→…,didn't +主语? The pen is yours,isn't it?这笔是你的,不是吗? Lucy likes English,doesn't she? 路希喜欢英语,不是吗? Yes,she does.是的,她喜欢。

No,she doesn't.不,她不喜欢。 That was a wonderful night,wasn't it? 那是个奇妙的夜晚,不是吗? Yes,it was.是的,它是。 No,it wasn't.不,它不是。 Your sister helped him,didn't she? 你姐姐协助了他,不是吗? Yes,she did.是的。她协助他。 No,she didn't.不。她没有协助他。 注意 反意疑问句中,前后两部分的动词在人称、数和时态上通常保持一致。另外后一部分的人称代词应和前一部分的主语(名词或代词)保持一致。 Tom is skating,isn't he?(实行时) 汤姆在滑冰,不是吗? Yes,he is.是的。 No,he isn't.不。 She is loved by her parents,isn't she? (被动语态) 她被她父母亲疼爱着,不是吗? Yes,she is.是的。 No,she isn't.不。

自我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自我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艾·青) 人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没有个体的自我和谐,就不会有社会的整体和谐。自我和谐是一种境界、一种情操、一种态度。实现自我和谐的过程,是一个人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加强道德修养的过程。要做到自我和谐,须以“学”为途径,以“知”为根本,不断改造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知“中”。《周易》以“中”为正,以“中”为德。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提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宋代儒学大师朱熹在给《中庸》作注时说:“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看似平常之理,实则精妙至极。”做人做事要讲中庸、中道,即适度。不持守中道,不以礼制节之,崇敬之心就会显得粗野,恭维之行就会显得谄媚,勇敢之举就会显得叛逆。所以,为人做事要把握住一个较为合适的尺度,惟“中”是求,不能“缺度”或“过度”。中庸之道并非“和稀泥”,更不是模棱两可,明哲保身,而是在一个复杂的时空中,在诸多可供选择的可能性中,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遵循客观规律,作出最合适的选择,既把握永恒的原则,又顺应变化的环境,因时、因事、因势、因地、因人制宜,力求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要知“容”。“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宽容是人的道德修养达到较高水平的一种体现,是一个人气度、胸襟、坚强和力量的检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做到知“容”,一要节制欲望。“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二要讲“恕道”,学会宽恕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他人。三要坚持忍让。“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什么事情都要沉得住气,不争一时之短长。尤其是在自己失意之时,更需如此。要懂得委曲反能保全、屈枉反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的道理。四要理解别人。人与人之间要“兼相爱”,互相包容,互敬互爱,互相理解。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他人独特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经验,尊重他人独特的情绪感受。 要知“恩”。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我们需要感恩的人和事太多太多。从根本意义上来说,一个人从细胞的形成那一刻起,到生成、成长、存在的全过程,都是社会、自然和他人恩惠的结果。在这个世界上,谁也离不开社会、自然和他人而独立存在。人常念感恩之心,常怀报恩之志,社会就会形成恩恩相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性互动循环和和谐状态,整个社会就会和谐发展。对父母要感恩,“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常思父母之恩,常尽儿女之情是做人的本分。对朋友也要感恩,朋友总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来到身边,伸出无私援助的手,鼓励我们渡过难关,给我们自信和温暖。对自然和社会更要感恩,大自然和社会给予我们的恩赐太多太多,要感谢它为我们奉献的一切。感恩明月照亮了夜空,感恩朝霞捧出了黎明,感恩春光融化了冰雪,感恩大地抚育了生灵……

英语中的反义疑问句

回答反意疑问句通常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如有人问你You are asleep, aren’t you? 你应回答No, I’m not. 因为既然你能回答,肯定你还没有asleep。但如果别人问你You aren’ t asleep, are you?(你还没有睡着,对吗),你也只能回答No, I’m not.(是的,还没有睡着),而不能回答为 Yes, I’m not. 也不能回答成Yes, I am. “It is a beautiful flowerisn't it?” “It isn't a beautiful flower,is it?” 上述两句句子的回答肯定均为“Yes,it is."否定为“No, it isn't." 由上述例子可知,反义疑问句回答与句子本身所包含的中文肯定与否的含义并无太大关联,只需注意事实,肯定即用yes,否定用no,无需考虑句子原本是前否后肯或是前肯后否。 重点归纳 快速记忆表 陈述部分的谓语疑问部分 I aren't I Wish may +主语 no,nothing,nobody,never, few, seldom, hardly, rarely, little等否定含义的词肯定含义 ought to(肯定的)shouldn't/ oughtn't +主语

have to+v.(had to+v.)don't +主语(didn't +主语) used to didn't +主语或usedn't +主语 had better + v. hadn't you would rather + v. wouldn't +主语 you'd like to + v. wouldn't +主语 must 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感叹句中be +主语,Neither…nor, either…or 连接的根据其实际逻辑意义而定 并列主语指示代词或不定代everything,that, nothing,this 主语用it 并列复合句谓语根据邻近从句的谓语而定 定语从句,宾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根据主句的谓语而定 think,believe,expect,suppose,imagine等引导与宾语从句相对应的从句 everybody,anyone,somebody,nobody,no one 复数they, 单数 he 情态动词dare或need need (dare ) +主语 dare, need为实义动词do+主语 省去主语的祈使句will you? Let's开头的祈使句Shall we? Let us 开头的祈使句Will you? there be相应的谓语动词+there(省略主语代词)

社会化的条件及特点

第二节社会化的条件及特点 一、社会化的条件 从柏拉图起,历代的社会学家们就为人性及人类行为究竟就是由遗传所决定(即本能论),还就是后天教化所决定(即环境论)的问题所困扰,并为此而争论不 休。 (一)个体社会化的遗传基础 1.语言能力 人类的语言能力就是人人社会化的生物基础。语言使人们之间可以通过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传递信息、交流情感、沟通思想。语言就是上代人传递给下代信息的中介,通过上代人的信息下代可以吸收到社会化所需要的元素,文化得以传 承。 2.思维能力 思维与语言有着密切关系,语言系统就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人类能够利用言语与符号进行学习与记忆,并把所获得的经验感受、知识技能用语言的形式加工,从而使人脑有了更高的抽象与概括能力,拓宽了人类在周围世界中发展的范围,逐渐建立了诸如数学、哲学、与各种科学的概念系统,这些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 了人类思维的发展。 3.学习能力 人类的学习能力有着目的性与指向性,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完善自我观念、培养社会角色,主动地把社会文化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从本质上把握事物的特性,理性的指导社会行为。为培养出合适的社会人,社会也提供个人学习的机会与条件,使个体自我完善,反过来推动社会的发展。事实上,人的学习能力不仅包含了先天素质因素,而且还有社会教化与个体后天努力等相互作用的因素,只有当个体与社会相互促进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4.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人的生理机制与心理活动就是人类长期发展的产物。个体出生后,受生理发育的限制,生理上、生活上完全不能自理,必须依赖父母与其她养育者。正就是这种依赖性使一个人生下来就开始了社会化的第一步,而不得不生活在社会中,与她人建立最初的交往关系,潜移默化地接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与生活方式,养成适应其生活环境的生活习惯。由于这一时期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完全依赖于抚养者,对其怀有依恋与敬畏的感情,甚至视其为权威性人物,这种情感可能导致个体对抚养者的完全模仿与绝对服从,在个体社会化中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个体在依赖期的学习被认为就是个人能否取得社会人的资格、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一个重要环节。个体在依赖期的学习首先就是自我认识,认识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以及自己在其中所处的地位,了解与周围之间的社会关系,学习怎样与她人相处。然后学习各种生活技能、知识文化,为承担社会所赋予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人的这种生活依赖期一方面被迫地接受社会化,成为社会的人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另一方面,也为人类传递与创造文化,提高人的素质提供了可能性。 (二)个体社会化的外在条件 社会化除了人的内在因素以外,那些影响与作用于个体的所有的外部社会环境也就是社会化的关键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就是文化、家庭、学校、同辈全体、 工作单位与大众传播媒体等。 1.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