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一)

春日(宋)晃冲之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① 阴阴:草木阴阴。② 趁:追逐。

1.这首诗通过描绘 _______、细雨翻萍、_________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2 分)

2.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南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梦令(6分)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泛吴淞江 [宋] 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①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①鹭鸶:白鹭,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1.诗中(1)______一词写出了天色已晚,

(2)______一词则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2分)

2.“惟有鹭鸶知我意”中的“我意”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上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 ________ 时的景物,

欧阳修写的是__________时的景物。(2分)

2.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

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修辞手法:拟人、_________(1分)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新柳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1.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①耐可:哪可,怎么能够。②赊:赊欠。

1.“耐可乘流直上天”此问句反映出李白什么性格和艺术风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迷人的月色,用之不竭,取之无禁,相信你也享受过,作者曾说“清风明月不

用一钱买”(《襄阳歌》),但是诗中第三句诗人却用一个“赊”字,运用的是什

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劝学(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结合选文划线部分,联系文意,参考链接内容,谈谈作为当代青年学生的你应当

怎样面对自己的学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华西都市报》6月1日报道,邛崃市实验中学15岁的初三学生邹林颖几天前获得了第19届世界超级模特大赛全球总决赛冠军。该生班主任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她学习一直勤奋,尤擅文科,学业训练兼顾,为人谦逊低调。

新凉徐玑①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①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②田畴:田地,田野。

15、本诗描绘了黄莺在初秋微凉的天气中自由翻飞、的景象。(2分)

16、“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间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 )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21世纪教育网15.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2分)

----------------------------------------------------------

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诗中_____一词写出了杨柳的枝繁叶茂,____一词写出了梦境的一再出现

2.这首诗的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钟山①即事②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①钟山:山名。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③相对:对着山。

1.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村晚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ī):水岸。②漪:水波纹。③:腔:曲调。

1.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共2分,各1分)小溪阴阴鹅鸭戏水(意思对即可)

2.(2分)通过描写小溪中鹅鸭逐春的情景,流露了作者爱春(或惜春)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1.宁静幽美(或:曲径通幽、自然惬意)

2.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参考答案.

1.雨量之大,雨势之猛。(2分。意思符合即可)

2.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3分。白诗分析1分,曾诗分析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参考答案:

1. (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2. (3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2分)。(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参考答案:

1.(1)斜阳(2)半日(2分,每空1分)

2.“我意”指的是诗人孤寂、苦闷的心境。(2分,意对即可)

参考答案:

1.“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互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2.出了游人愉快的心情。参考答案:

1.早春(或“初春”),暮春(或“晚春”“季春”)

2.修辞手法:夸张。表达效果: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充满生机等;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参考答案

1.答案:颜色浅黄,形态纤长、轻柔。(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答案:“引”字照应了“百尺”一词,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倒影相连的画面,优美而有动感。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

1.意近即可性格:天真超脱艺术风格:想象奇特

2.拟人手法(1分)视月色为无价之宝,格外珍惜自然美景,尊重自然,与自然作心灵交流。参考答案

略(抓住勤奋、惜时、静心、戒躁等方面阐述即可)

温州的没有答案

15.绿树、山鸟、晴风、落花;明媚

16.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1.阴阴;又

2.思乡参考答案:

1.“无声”(或“涧水无声”)、“不鸣”(或“一鸟不鸣”)(2分,写出一点给1分)

2.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2分,“悠闲平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各给1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参考答案:

1.“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等)。

评分标准:2分。意对即可。若两字均赏析,按前一个评改。

2.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评分标准:2分。言之成理,意对即可。

.(2011·义乌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 “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蜻蛉与绿螳螂这两种可爱的小生物营造在一个相依相伴、和美融洽的氛围里。 (2)热爱农村自然风光,追求自由、闲适、和谐的田园生活。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淳朴、自由、优美的农村田园风光。其诗清新可爱,含蓄隽永。

译文:一群村童跑进了村子,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田野里遍地是豆荚和姜芽,村子里的炊烟带来一阵阵煮肉的香味。田里的稻子高高举起了稻花,不知它们的主人是谁呢。看,那里有几只红蜻蜓在飞舞,草枝上竟然还有一只支淘气的绿螳螂。

字词赏析题的命题形式是:①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③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读要求: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步骤: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③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④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阔”字更好。原因:①“阔”是空阔、开阔之意;②“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③“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④“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失”字更好。原因:①“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②“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2.(2011·湖州市)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

淮上渔者 (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⑴.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⑵.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答案】(1)逐移(2)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

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意思对即可)

【解析】这是一首描写淮河渔民生活的七绝诗歌,短短七言二十八个字便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垂钓风情画。诗句近乎俗语,但情理兼备,意境高雅,读来如饮醇酒,满口生香,使人仿佛正在欣赏一幅自然和谐、闲适安逸的垂钓图。

译文:江中白浪里有一位白发老渔翁,江岸风声阵阵,老渔翁船行到哪个地方,家就安在哪里。刚才他钓了一条一尺长的鲈鱼,儿孙们就忙着捡柴准备在荻花中生火准备煮鱼吃。

3.(2011·金华)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⑴.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答案】⑴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⑵符合题意。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烘托手法,通过对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的描写,让读者想象到友人别墅的幽雅和友人的风采。

【解析】此诗是唐代诗人雍陶所做的七言绝句。这首随笔式的小诗,写的是春郊访友的感受,诗人从日常的题材中,挖掘出不平常的情致;用新鲜的构思,表现了村园春色特有的美。作品本身就像诗中写到的枳树花,色彩淡素而又清香袭人,是一篇别具风姿的佳作。

4.(2011·温州市)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⑴.补充点评。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之情的自然流露。

⑵.完成随感。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

【答案】(1)依恋(不舍、挽留)(2)示例1:诗人久住湖上亭,与这里的一草一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示例2:诗人移情于花鸟,借花鸟抒发自己的不舍之情。示例3: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相通的地步,故能心心相印。

《移家别湖上亭》,唐代诗人戎昱于搬家时所作。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全诗如童话般的意境。抒写了诗人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

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愁牵恨惹,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2011·玉溪)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①离情。

黄莺久住浑②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系:jì,牵连。②浑:简直。

①诗中描写诗人搬家时的心情。

②请从写法上说说最后一句诗的妙处。

【答案】①依依不舍(或留恋)

②这句诗用拟人(或衬托)的写法,形象有趣地写出黄莺连连向我挽留啼叫,使

“离情”的表达更加深刻。

5.(2011·嘉兴)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书院二小松

唐·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⑴. 诗中“”、“”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

⑵.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⑴数粒、二尺。(写“粒”、“细”或“细韵”也可。)⑵抒发了作者对二小松的爱怜、赞美之情。(流露了作者对有小松的清雅脱俗的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李群玉的这首诗,却别开生面,第一句是运用绝句中“明起”的手法,从题目的本意说起,不旁逸斜出而直入本题。句中的“一双”,点明题目中的“二小松”。以“出凡尘”极言它们的风神超迈,不同凡俗。第二句就是工笔,是实写。“数粒秋烟”,以“秋烟”比况小松初生的稚嫩而翠绿的针叶,这种比喻是十分新颖而传神的;而以“粒”这样的量词来状写秋烟,新奇别致。在诗人们的笔下,松树有远离尘俗的天籁,

6.(2011·杭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答案】(1)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三个要点,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解析】唐代诗人于良史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律诗,风格清淡闲雅,极富神韵。这首诗描写春天山中夜景的美丽迷人,抒发了热爱山水的情怀。诗开篇两句提纲挈领、统率全篇,既写出了“多胜事”是“赏玩忘归”之因,又巧妙地交代了全篇诗情产生的由头,可谓一箭双雕。接下来的六句则是对“胜事”与“赏玩忘归”的具体描述。

7.(2011·兰州市)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敷浅原①见桃花

刘次庄

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

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②西。

注释①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②画梁:彩绘屋梁。

⑴.有人评价本诗“避俗避熟”、自出心裁,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⑵.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答案】⑴示例一,立意新颖,跳出借落花写惜春或伤春之情的窠臼,通过写飞花的活泼灵动和美好际遇来抒写情志,不落俗套。示例二,构思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将桃花飘落与燕子衔花联系起来,写飞花的经历曲折有致。示例三,发现独到,捕捉飞燕衔花的细小情景,并从中发现其审美价值,独具慧眼。(意思对即可)⑵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执着追求。(情感、志趣,意思对即可。)

【解析】刘次庄,宋代诗人,这首景色如绘的七绝小诗,构思奇巧,诗笔明丽,情韵恬适,充分体现出诗人追求美的执着和拥抱生活的热情。

8.(2011·肇庆市)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注】韩琮,字成封,长庆进士。初为陈许节度判官,后历中书舍人、湖南观察使等职。

⑴.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

⑵.请简要回答,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⑴落日、绮霞、远山、青草⑵.通过描写晚春江上明丽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思念友人的感情。

【解析】这首小诗(五言绝句)主要写景,而情隐景中,驱遣景物形象,传达了怀乡、思友的感情。在暮春三月的晴江之上,诗人仰视,有落日与绮霞;遥望,有远山如眉黛;俯察,有青青的芳草。这些物态,高低远近,错落有致。韩琮此诗从“晚日”、“远山”写到“春草”,导入“望乡”,情与景协调一致,显得很自然。

9(2011·济宁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是,表达了诗人的。

【答案】以写景为主、情景交融怀乡、思友

10(2011·江西省)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⑴.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

⑵.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

【答案】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惊恐平昔颜。

⑵.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发作者久客异地的乡思。(大意相同即可)

【解析】马戴:唐代诗人。字虞臣,曲阳(今江苏东海西南)人。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诗歌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力。

11.(2011·兰州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①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⑴.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

⑵.“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

【答案】(1)镜中看(2)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

【解析】《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zhào)歌,渔民的船歌。这首诗,仿拟民歌的韵致,以清新灵妙的笔触,诗歌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景色和渔民捕鱼的心态。写出了兰溪一带的山水之美,渔家的欢快之情,宛如一支妙曲,一幅佳画。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

译文:一弯新月挂在种着柳树的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好看极了。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溪水暴涨,鱼群在夜深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12(2011·台州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田园乐

(唐)王维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①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②。

【注】①落落:松高貌,稀疏或零落的样子。②衣冠:士大夫的穿戴。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⑴.你是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夏寒”一词的

⑵.三、四两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生活

【答案】⑴这里的“夏寒”应该理解成松树葱郁、茂盛,给人以阴凉之意。(意对即可)

⑵描绘了一种闲适、平和、质朴的田园生活。(点出“恬淡、悠然、平和、闲适”等其中一个,指出质朴或“淳朴”等).

【解析】《田园乐》是王维的一组六言绝句。该组诗为作者退隐辋川时所作,故一题作“辋川六言”。本诗以清新淳朴的笔调,描写了田园的景象和农村的风光,表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全诗声色并貌,动静结合,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王维之诗,诗中有画。

译文:茂盛的春草,在秋天还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高大挺直的松树,夏季的树荫凉爽。牛羊无需人们去驱赶,自己会回到村里的小巷子。孩子们天真烂漫,不认识达官显贵。

13(2011·泸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

襄邑道中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⑴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⑵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答案】(1)①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②表现了船行的轻快,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意对即可)(2)①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②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意对即可)

【解析】陈与义这首七绝,写他在从开封到襄邑(现在河南睢suī县)去的一次旅行。通观全诗,这是一首记游诗,既写了船行河道中时所看到景象,也通过描写,抒发了自己在航行时欢快的感受。诗人静卧船舱,仰看蓝天白云。咦,满天云朵怎么定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呢转瞬之间诗人就恍然大悟了:原来白云正默默随我同行,和我一道向东飞去呢!

译文: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14. (2011·宿迁市)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2) “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梅子、芭蕉、柳花(2)“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

【解析】此诗写作者闲适、慵倦情绪。他想看书,可是刚刚翻开又兴致索然,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这儿以诗人的闲散无聊与儿童的天真烂漫相比较,一个“戏”字,一个“误”字起到相互映衬的作用,而情景宛然,含有无穷乐趣。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瞬间的形象和自己偶然触发的兴会,在这两句中也得到生动的显示。此诗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译文: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15.(2011·菏泽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⑴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⑵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答案】⑴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意思对即可)⑵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意思对即可)

【解析】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故:故意。诗人久盼春天的烦恼,顿时被穿树飞花的春雪化成一片欣喜。全诗构思精巧,于常景中翻出新意,工巧奇警,别开生面。

译文: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16.(2011·佛山市)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古离别韦庄

晴烟漠漠柳毵毵,不那离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

【注释】(1)漠漠,弥漫,毵毵,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2)不那,同“不奈”,即无奈。

⑴.首句写景,请合理运用想象,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这一画面。

⑵.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答案】⑴淡淡的烟岚弥漫晴空,垂柳柔条迎风轻拂,多么骀荡的春光,多么融和的初日。

⑵作者通过描述在春意盎然的景色中设宴置酒与友人分别的情景,表达一种淡淡的惜别之情。

【解析】这首诗色调鲜明,音节谐美,浅而不露,淡而有韵,予人以一种清新的美感。淡淡的晴烟,青青的杨柳,衬托着道旁的离筵别酒,仿佛一幅诗意盎然的设色山水。诗中人临别时扬鞭指点的动作,又使这幅画图显得栩栩如生。

17.(2011·南京)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

(唐)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①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②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①吴姬:卖酒的女子。②欲行不行:欲行,想离开的人;不行,送行的人。

(1)诗歌首句中的“香”字既指柳花香,又指香,诗人借此渲染了“金陵子弟”相送

时热烈温馨的气氛。

(2)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请把这首诗歌中的诗句“,”题写在同窗的留言册上,以表达你的深厚情谊。

【答案】(1)酒(2)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解析】这是李白离金陵东游扬州时留赠友人的一首话别诗,是古体诗,虽然短,却情意深长。全诗热情洋溢,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及其豪放性格。全诗流畅明快,自然天成。语虽明浅,却清新俊逸,情韵悠长。尤其结尾两句,兼用拟人、比喻、对比、反问等手法,构思新颖奇特,借滔滔不绝的大江流水来倾吐自己的真挚感情,亲切而且深情,有强烈的感染力。

这首小诗描绘了在春光春色中江南水乡的一家酒肆,诗人满怀别绪酌饮,“当垆姑娘劝酒,金陵少年相送”的一幅令人陶醉的画图。

【译文】风吹柳絮满店都是香味,吴地的女子压好了酒请客人品尝。

金陵的年轻朋友们都来为我送行,送与被送的人都频频举杯尽觞。

请你们问问这东流的水,离情别意与它相比究竟谁短谁长

18.(2011·泰州市)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

山,在今四川北部。

⑴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有:,。

⑵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⑶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或“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2)“佯狂”“飘零”等表现了李白的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独怜才”“诗千首”等表现了他的才华横溢。(答到“怀才不遇”或“疏狂自放”得1分;答到“才华横溢”得1分;结合具体词句解答得1分)

(3)①对好友的挂念;②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③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解析】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诗用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对挚友的深情。

19.(2011·陕西省)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西归绝句①

[唐]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释】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春元稹从被贬地奉召还京途中。②书:信。这里指元稹的好友李复言和白居易的书信。

⑴.诗歌前两句都是通过叙事来抒情,其中第一句对第二句起到了作用。

⑵.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

【答案】⑴.反衬或衬托⑵(诗人临水读罢友人书信)猛一抬头,忽见岸上嫣红一片。放眼远眺,只见商山开满桃花,春色妍丽,喜悦之情更为浓郁。

【解析】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元稹自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奉召返京途中。诗题下原注:“得复言、乐天书。”诗中抒发的便是归途收到友人书信的兴奋欣悦之情。

这首诗以叙事抒情,以写景结情,别有一种独特的风致和情韵。临水读,见桃花,是诗人这次春江舟行中实有之事,并非故意造境设色。然而,诗人摄取这两个特写镜头,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特定场合下的特有心情。诗句清而不淡,秀而不媚,柔和隽永,色调和谐,成功地显示了这首绝句所特有的一种清丽之美。

20.(2011·成都)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释]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⑴.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⑵.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1)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想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再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计分,否则酌情扣分)

(2)示例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

示例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

【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咏菊,通篇不着一菊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菊,从菊的貌不惊人,写到人们爱菊,进而写菊花的高尚品格,点出他咏菊的主旨。这首咏菊诗是诗人托物言志的,用征手法写出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

译文:公子王孙啊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重阳节人们采撷枝枝菊花插戴于鬓上。秋晨菊花饱含露水湿润晶莹,缕缕幽香飘满池岸,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从不羡慕虽踞高位却毫无用处的瓦松。

21.(2011·无锡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社日①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村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社日:古时祭土地神、五谷神的日。

⑴开头两句描写了村外村内怎样的景象反映了农家怎样的生活情景

⑵末句“扶得醉人归”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⑴村外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内猪满圈,鸡栖埘。反映了农家是一片富庶的景象,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⑵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正因为心里高兴,才不觉贪杯,而这种高兴又是与丰收的喜悦分不开的。

【解析】所谓“社日”,是古时候人们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民俗中有春秋两祭,

称为春社和秋社。从诗的内容上看,我们不难发现,王驾的《社日》显然写的是春社。诗人未有一字正面写社日,却通过一些极富有农村生活情调的画面勾勒,诸如“稻粱肥”、“醉人归”和“豚栅”、“鸡栖”,烘托出山村节日的欢乐,反映的却是农人辛勤劳动带来的富裕生活。

22(2011·大连市))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⑴.结合三四句中景物的特点,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竹深”“树密”“虫鸣”给诗人带来微凉的感觉(写出了环境的幽深静谧),表达了诗人惬意(舒适、宁静)的心情。

【解析】此诗写夏夜纳凉,并无新奇的景色和美妙的意象,而读来颇耐咀嚼。其精神全在最后一句的最后三个字上。陈衍《宋诗精华录》中评这首诗说:“若将末三字掩了,必猜是说什么风矣,岂知其不是哉!”结束处能翻出新意,使人耳目一新,正是杨万里匠心独运之处。

译文:夏天的中午,天气炎热,想不到夜晚还是那么热。打开门,到月光下去站一会儿吧。这时,远处的竹林和树丛里,传来一声声虫子的鸣叫;一阵阵清凉的感觉也迎面飘来。可是,这并不是风,或许就是大自然宁静的凉意吧

23.(2011·遵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⑴.“当年万里觅封侯”一句中的“觅封侯”用得好,试简析其妙处。

⑵.“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采用什么了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初中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

初中课外古诗词阅读专 题练习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 一、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舟夜书所见 [清]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①一点萤。 微微风簇②浪,散作满河星。 【注释】①孤光:孤零零的灯光。②簇:拥起。 1.本诗把“渔灯”比作“”,突出了环境的“”。(用诗中词句作答) 2.有人评价这首诗“静动相间,用字传神”,请分别概括“静”和“动”在诗中的具体体现。 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甲】江村即事 [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乙】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i):池塘的岸。②寒漪(yī):水上波纹。③腔:曲调。 1.请指出这两首诗描写的内容在地点、时间上的相似之处。 2.两首诗分别通过哪些不同的人物行为,刻画出怎样一种共同的人物形象? 三、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田上 [唐]崔道融 雨足①高田②白,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东方殊③未明。 【注释】①雨足:雨十分大,充足。②高田:山上的旱田。③殊:尤,还,简直。 1.诗中农民的辛苦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2.这首诗的主旨和下面哪篇作品最接近( ) A.《十五从军征》(古乐府) B.《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C.《过零丁洋》(文天祥) D.《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四、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金陵晚望 [唐]高蟾 曾伴浮云归晚翠①,犹陪落日泛秋声②。 世间无限丹青手③,一片伤心画不成。 【注释】①晚翠:日暮时苍翠的景色。②秋声:秋天自然界的声音,如鸟虫叫声,风声。③丹青手:指画师。 1.这是一篇题画之作。诗人借对六朝古都金陵的感慨,抒发对晚唐现实的忧虑。诗中“”“”和“”等词,既是对金陵的描写,也是对晚唐的隐喻。(用诗中词句作答) 2.本诗第四句的“伤心”,有哪两层含义? 五、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偶成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1.“一寸光阴不可轻”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第二个是“”。本诗后两句与第一个原因相对应。(用诗中词句作答) 2.这首诗包含作者对“少年”怎样的建议? 六、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甲】少年行(其三) [唐]王维 一身能擘①两雕弧②,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③,纷纷射杀五单于。 【乙】蚕谷行 [唐]杜甫 天下郡国向④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牛尽耕,蚕亦成。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注释】①擘:张,分开。②雕弧:饰有雕画的良弓。③白羽:指箭,尾部饰有白色羽翎。④向:差不多。 1.两首诗都包含作者的想象,《少年行》想象出少年的英姿和“”的丰功伟绩,《蚕谷行》则构想了“”这一理想的和乐画面。(用诗中词句作答) 2.同样描写战争,两首诗的主旨有何区别?

2019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

古诗词赏析试题汇编 1.(2018中考·江苏省连云港)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5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2分) 答: (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2.(2018中考·江苏省泰州)阅读苏轼的《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一词,完成第(1) (2)题。(6分)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蕈①已知秋,更听寒蛩②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③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④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注】①簟(dian):竹席。②蛩(qiong):蟋蟀。③江亭:江边的亭子。④君:指其弟子由。此时,兄弟二人天各一方。 (1)上阕通过和两个细节点明“秋”之时令。(2分) (2)赏析划线句。(4分) 答: 3.(2018中考·江苏省无锡)阅读与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答: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答: 4.(2018中考·江苏省盐城))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题。(6分) 宿牛群头① 胡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②供晚厨。 (选自《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注】①牛群头:地名。②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拙”“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8中考·江苏省扬州)阅读诗歌,完成第10题。(5分)

中考古诗词赏析50首

中考古诗词赏析50首练习 一、《雁门太守行》 1.这首诗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的英勇气概,也表达诗人誓死报国的决心。 2.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的“压”“开”二字。 用“黑云”作比喻写敌人来势凶猛。“压”形象的写出敌人人马众多来势之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的情态。“开”写出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渲染战争紧张的气氛和危机形势。 3.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争的残酷。4.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运用典故,“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人才”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5.这首诗借助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来抒发情感,具体分析。 这首诗几乎句句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他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借此来书写守边将士浴血奋战的英勇气概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二、《望月有感》 1.这首诗抒发了战乱时期,兄弟离散的骨肉相思之苦。 2.赏析“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诗人以“千里雁”“九秋蓬”作比,像“千里雁”一样吊影自怜;像“九秋蓬”一样飘转无定,形象生动的写出兄弟手足离散,天各一方,飘转无定,孤苦凄惶,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3.尾联“垂泪”蕴含的丰富情感。 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既是因为兄弟离散、家庭不幸,也是因为整个时代的灾难和痛苦。高度概括而有深刻的揭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4.尾联运用“明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尾联运用明月这一意象,描绘了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画面,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情感。 三、《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1.本诗表达诗人无罪遭贬的怨愤和前途迷茫的愁思以及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2.首联赏析“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运用对比,“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罪遭贬的怨愤、悲痛之情。3.颔联表达的思想情感“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 残年” 表达诗人年老又遭贬的逆境中,仍念念不忘为国效力的 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4.颈联赏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横”“拥”两字分别从广度和高度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自 己贬谪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形,同时委婉 的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深感前途迷茫的愁思。借景抒情, 虚实结合,抒发诗人恋家恋国,不忍离去,同时又深感 前途迷茫的愁思。 四、《登楼》 1.这是一首即景抒怀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 忧,以及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和报国无门的伤 感。 2.首联抒写哪几种情怀? A作者客居他乡对自己遭遇的伤感;b看到国家多灾多 难而对国家的忧虑, 3.描绘颔联的画面,并说说所蕴含的感情。 登楼远望,锦江两岸蓬勃的春色,铺天盖地而来;玉垒 山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表达对祖 国山河的赞美以及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4.赏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来”来临之意。指锦江两岸蓬勃春色铺天盖地而来, 烘托锦江春色逐人的气势浩大,令人有荡胸扑面的感受, 表现是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变”变化之意,指古今世 事如浮云飘忽起灭,一字双关,使人浮想联翩。表现诗 人对民族历史的追怀,也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思。 5.颈联“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议登楼所 想,说说表达的内涵 表明对大唐圣朝气运久远的自信和美好祝愿以及对“寇 盗”的蔑视。 6.赏析尾联“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咏古讽今,运用典故,运用后主的典故表达自己对国家 统治者重用宦官而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局面的担忧, 运用诸葛亮的典故,抒写诗人空怀济世之心而苦无献身 之路的伤感。 五、《望江南》 1.赏析“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独”字传神,准确地表现了女子独自一人等待丈夫归 来的孤独寂寞之情。 2.赏析“斜晖脉脉水悠悠,” 这句描绘了夕阳的余晖淡淡的洒在江面上,连绵不尽的 水静静地向东流去。既写景又写情。“脉脉”用拟人写出 夕阳被感动地深情望着水面。“水悠悠”以水喻情,表现 了主人公的孤独、寂寞、惆怅之情。 3.“过尽千帆皆不是”表现主人公怎样的心境? 满怀希望和憧憬的主人公在等待的过程中极度失望、落 寞之情。 六《渔家傲秋思》 1.上片写景,描写塞下的秋景;下片抒情,抒发边塞征 人热爱国家,思念家乡,壮志难酬的感慨。 2.赏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运用典故“燕然未勒”,表现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但更渴 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3.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互文,表明将军士兵引因功业难成,有家难归而哀伤流 泪,含蓄的表达了对朝廷腐弱,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4.词的意境悲凉壮阔。 七《江城子密州出猎》 1.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作者踌躇满怀的英雄气 概;下阕抒情,表现词人壮心未已、渴望报效国家杀敌 立功的英雄本色。 2.赏析“千骑卷平冈” “千骑”指人数众多,“卷”极言走之快,写出猎者情绪 高昂,精神抖擞的状态。 3.赏析“亲射虎,看孙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亲射虎,看孙郎”运用典故,突出词人年纪虽不小, 仍有少年的狂气。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以魏尚自喻,希 望朝廷象重用魏尚一样重用自己,表达渴望为国御敌立 功的壮志。表达含蓄,委婉。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典故,表达 自己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八《武陵春》 1.上片写词人所见所闻,借“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 流”抒发思念丈夫的无限哀伤之情。下片采用夸张的比 喻,抒发内心深重的愁情。 2.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运用夸张比喻,化实为虚,化抽象为具体,语言新奇, 曲折生动而又巧妙自然,把“愁思”夸张到连船都承载 不动,渲染哀愁之深重。 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 本词基调雄壮高昂,上阕描写军旅生活,表达建功立 业,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下阕写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抒 写壮志难酬的悲愤。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战场生活。 营造了一种奏乐吃肉的豪迈热烈的生活氛围。 3.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运用比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生动形象的描写出惊险 激烈的战斗场面,刻画了一个杀敌报国冲锋陷阵的英雄 形象。 4.赏析“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这是词人最高理想,抒发词人一生的事业和抱负,表达 自己率师北伐统一南北的爱国激情。 5。赏析“可怜白发生” ,由雄壮到悲壮,抒发无尽的感慨。表达渴望报国的雄 心壮志和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揭示理想与 现实的尖锐对立,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 十《商山早行》 1.全诗紧扣一个“早”字,抒写早行之情,寄托羁旅奔 波之苦,黯然思乡之情。 2.赏析“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运用“列锦法”,仅用十个字却连缀了六种景物,抓住有 特征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形神兼备的渲染 了商山凌晨荒寂、萧索的情景;借景抒情,写出无限的 旅愁羁苦。意境苍凉,情感寂寞凄苦。 3.赏析“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照”,照亮之意。既暗示了在早晨“枳花”颜色的亮白, 又富有动感的传达出黑暗的“驿墙”也被照亮了,衬托 拂晓前的暗,突出出行之早。 4.“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点明思乡的主旨。 十一《卜算子咏梅》 1.上片写梅花的遭遇,下阕托梅寄志,表达坚贞自守的 傲岸节操。 2上片点明梅的怎样的生存环境?体现怎样的品格? 3.从艺术手法上赏析本词。 托物言志,以梅自喻,在梅花那种虽凋犹香的神韵中寄 托生则高洁死亦留芳的人生追求。 4.赏析“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表现词人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 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荒僻、残破、苍凉、冷清、凄凉的生存环境,渲染其不 幸遭遇,烘托其顽强,高洁的品格。 十二《醉花阴》 1.上片写秋凉情景,寄情于景,表现词人孤寂无聊,思 念无边的愁绪。下片写重九感怀,集中些黄昏后的愁绪。 2.赏析“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直抒胸臆,“消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暗 含凄冷之意。以“瘦黄花”自比,写出主人公憔悴的面 容和愁苦的神情。,表达自己的离别之恨,相思之苦。 十三《己亥杂诗》

中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品味炼字类 [题目形式](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 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二、名句赏析类 [题目形式](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 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三、主旨情感类 [题目形式](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应对策略] 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题型示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 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的样子,“竦峙”是写的形象。“丛生”、“丰茂”给人以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字统领全篇的写景。写景的十句中,前句是实写,后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 4、这首诗的主旨是 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乡书何处达,。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 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正向着青山之外的绿水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 3、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三、《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谁家新燕啄春泥。乱 花渐欲迷人眼,。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4、试着从某一个角度对本诗写作上的特点作一点分析。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的情景。 四、《天静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 ..的一项是()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五、《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等修辞手法。 2、试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和“圆”的表达作用。 六、《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1、“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3、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4、“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之情。 5、“阴阳割昏晓”中的“割”字使用精当,请简要赏析。 七、《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一个“深”字,表现了。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4、结合全诗内容,体会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5、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中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题型及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2013届九年级中考古诗词鉴赏题型及解析 第一课时 一、主要题型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在古诗词中,很多意象身上都含有固定的情感内涵 大雁———(1)因鸿雁传书之说而渴望获得某种信息,且多是喜讯;(2)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 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 梅、兰、竹、菊、松——高洁坚贞之志 鸦、猿、杜鹃——凄苦哀伤之情 鸿鹄、雄鹰——远大的理想追求 鸿雁——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杨柳——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燕——(1)表现春光之美,表惜春之情。元张可久《暮春即事》:“乌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2)爱情的象征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宋晏殊《破阵子》:“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3)表现世道沧桑,抒发昔盛今衰、国破家亡的感慨和悲愤。唐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古诗词赏析

2008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 古诗文赏析 【指点迷津】 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内容之一,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成为中考常见的一种题型。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侧重于七言绝句的送别诗、咏物咏史诗;二是考查的内容较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就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作一些理解分析;三是题型以选择题居多,中考中不少地区已由客观题开始转向了主观题,多了一些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复习时应加强有效训练。 一、复习指要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及答案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附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及答案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附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附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1.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2)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2.浪淘沙?怀旧(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2)“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3.梅花绝句(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4.雪中偶题(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 5.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欲”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8.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

中考古诗词赏析题集锦

1、《过零丁洋》中考试题集萃1、诗中第二联 , 运用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雨打萍”比喻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3“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 是。 儒家经典 4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5、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的悲哀; 借和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2分) 国破家亡惶恐滩零丁洋 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分)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7、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饮酒》中考试题集萃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悠闲地在篱

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真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2、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 了 的心境。 悠然,闲适,恬淡,自然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见”字表现出悠闲不经意,体现出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望”字是有意的向远处看,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4、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中考古诗词赏析

中考古诗词赏析 导读:一、“诗眼”型 【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 (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题目解读】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回答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题型示例】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 答:“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 答:“失”字更好。原因: (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 (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二、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3)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解读】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 【答题要点】 1.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2.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

武汉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后面题目。 过故友旧居 [唐]许浑 往年公子宅,夜宴乐难忘。 高竹动疏翠,早莲飘暗香。 珠盘凝宝瑟,练席递华觞。 今日皆何处,闭门春草长。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公子宅”即题中的“故友旧居",点明了往年宴会举行的地点。 B.从“夜宴"“疏翠”“早莲”等词语可以看出,宴会举行于初夏的夜晚。 C.本诗领联描绘了夜宴环境的优雅,颈联则突出了夜宴陈设的华贵。 D.往年夜宴快乐难忘,今日春草生机勃勃,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参考答案 D(“往年”“今日”为时过境迁,繁华不再之感。由“闭门”可知,“春草长”体现的是冷清萧条。) 课外古诗词阅读过关方法 认真阅读古诗词,读懂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练习 一.晚春江晴寄友人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落日、绮霞、远山、青草等景物。 B.通过描写晚春江上明丽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思念友人的感情。 C.诗人在诗中说"不是望乡时",说明诗人在本诗中并未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思念友人的感情。 D.从“晚日”、“远山”写到“春草”,导入“望乡”,情与景协调一致,显得很自然。 二.落日怅望 唐·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 B.全诗以乡愁为主题,曲折地表现了诗人的坎坷不遇。 C.“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力。 D.“千里”与“片时”强烈比照,点明云、鸟的自由和飞行之速,进而引发作者对飞鸟的热爱之情。 三.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释】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的意思是: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也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B.诗的三、四句的意思是: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C.这是一首记游诗,既写了船行河道中时所看到景象,也通过描写,抒发了诗人在航行时焦急的感受。 D.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既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又表现了船行的轻快,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 四.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意思是: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 B.诗的三、四句意思是: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C.“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 D.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景物表现了秋天特点。 五.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意思是:新年已经来到,然而却还没有看到芬芳的鲜花,直到二月里,才惊喜地发现草儿萌发了绿芽。 B.诗的三、四句意思是:白雪似乎耐不住这春天的姗姗来迟,竟纷纷扬扬,在庭前的树木间洒下一片飞花。 C.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019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中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1-2题.(5分) 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意谓消息隔绝.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分) 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 【答案】 1.(3分)B 2.(2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 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甘肃省天水市】 落梅 宋代: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②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miù) 【注释】①莓苔:苔藓植物.②谬:( 1.从诗歌体裁来看,本事是一首七言_____押_____韵 2.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只有3.“乱点莓苔多莫数,衣袖久留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他们的“同工”之处. 【答案】 1.律诗、ang 2.示例一: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②生动描绘 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坠落的凄美景象,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傲岸.示例二:①颔联用典.“飘如 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暗指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旧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赴湘”,暗用屈原放逐湘水,投汨罗江而死之典故.②借此表达对落梅高洁品格的赞美,对命途坎坷却坚 守节操的志士的赞颂. 3.两句诗表面上都写了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与莓苔为伍.赞美梅花 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实际上托物言志,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虽然遭迁谪放逐但仍 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 一、专题提要 中考考纲关于古诗词鉴赏有两大考试内容: 根据中考考纲的要求,初中古诗词鉴赏有五个考点:(1)鉴赏形象(2)鉴赏语言(3)鉴赏表达技巧(4)点评思想内容(5)点评作者的观点态度 因此,古诗词的鉴赏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题目,读懂题眼 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渡荆门送别》,其题眼为“送别”,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离愁别绪之情。 2、把握关键,了解诗意 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把握这些关键句(联),也就是把握了诗歌最关键的内容。 3、体味炼字,理解情意 古诗词最讲究炼字,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如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前两句描摹了夜静更深、斜月映照、天宇寥廓、寒气袭人的月夜之景。后两句中的“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捕捉到微弱的春之气息的惊喜;“暖”字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间顿时掠过一丝温暖;“新”字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初听春之声那种新鲜、欢愉之感。 4、熟知意象,丰富联想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意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乡思怀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寓哀怨悲凄之情……积累和熟知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加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 5、积累典故,随诗释义 如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如果不了解“遣冯唐”、“射天狼”这两个典故的意思,就无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

初中古诗词赏析20首试题与标准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降职或贬官。 2、“杨花”在古诗中常常象征飘零离散,诗的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了离别、伤感的气氛。 3、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的深厚同情和慰藉。 4、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的时间,又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离别的忧伤等。 5、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出龙标被贬之地的偏远? 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6、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和牵挂关心之情。 7、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愁的心情。8、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诗开头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这样的景来写? 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时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9、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月亮”的妙用。 答: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不仅表明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处不在,而且大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意味,感情真挚,脍炙人口。 10、对本诗后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本诗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诗句想象丰富、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11、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C)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的地方。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到古代夜郎国,以见其僻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的想像,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C)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点明送别之地和朋友将去之地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应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建安诗人曹植《赠白马王彪》写到:“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初唐四杰”王勃就是受到曹植此诗句的启发,写出了更具气势,情调也更积极乐观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