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到端的业务流程再造与组织变革

端到端的业务流程再造与组织变革
端到端的业务流程再造与组织变革

组织创新与变革(完整版)

组织创新与变革 课前秀——谁动了我的奶酪 迷宫里住着两只小老鼠和两个小矮人,他们在迷宫里历经风险寻找到奶酪,并就在附近安居,建立起他们的生活模式。一天,两只小老鼠突然发现原来他们赖以生存的奶酪不见了,他们立刻想也没有想就穿起他们的跑鞋去迷宫深处寻找新的奶酪,并找到了一些奶酪。两个小矮人却没有这样做,起先,他们以为是谁和他们开玩笑,就在奶酪周围四处寻找,但是没有找到,他们陷入了迷茫,“是谁动了我的奶酪?”其中一个小矮人说,“我们失去的一定会有人给我们补偿的。”但是很多天过去了,他们依然一无所获。另一个小矮人认为,与其这样盲目的找下去还不如到迷宫深处寻找新的奶酪,他克服了自己心理的压力和同伴的劝阻终于找到了新鲜的奶酪,由此,他悟出一个道理:“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 管理启示: 一则看似简单的寓言故事,提示你在今天变革时代笑对变化、取得成功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你就可以获得生命中最想得到的东西,也就是书中的“奶酪”无论它是一份工作、健康、人际关系,还是爱情、金钱……在故事中,你会发现,当面对变化时两只老鼠做的比两个小矮人要好,因为他们总是把事情简单化;而两个小矮人所具有的复杂的脑筋和人类的情感,却总是把事情变得复杂化。这并不是说老鼠比人更聪明,我们都知道人类更具智慧。但换个角度想,人类那些过于复杂的智慧和情感有时又何尝不是前进道路上的阻碍呢? 当你观察故事中四个角色的行为时,你会发现,其实老鼠和小矮人代表我们自身的不同方面—简单的一面和复杂的一面。当事物发生变化时,或许简单行事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便利和益处。 在管理工作中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没有注意到周围环境的变化,还固守着企业原先赖以成功的模式生活着,当有一天,我们发现外面的环境已经完全变化的时候,我们是否手足无措? 变革,而不是稳定,成为当今的准则。以前变革只是渐进而间断发生的,今天的变革则是激进的、持续的。百事可乐公司的前任首席执行官韦恩·卡洛威坚持认为,最坏的管理法则就是“没有损坏,就不要修补”。而现在,他倡导在当今的形势下,“即使东西没有损坏,你也要主动打破它,因为它很快就会落伍”。 马云说:“变革不是一时的,而是时时的。在信息时代,变化才是最好的稳定。”

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教学变革

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教学变革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任何一类信息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都曾对 教育产生过世大的影响,以文字和印刷术的出现为代表的技术进步更 是在教育领域引发了一场巨大的变革。当代信息技术给教育技术体 系各分支带来的影响。要使教育信息化,就必须将新的教育技术引入 到教育领域,这样势必引起教育领域的巨大变革。 一、信息技术发展对教学模式产生的变革 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组织形式和动作规则等主观 形态的技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 对学生的灌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 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 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 中,教师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只是课堂的管理者、组织者、指挥者, 计算机和网络则取而代之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学生不仅是 知识、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二、信息技术发展对教学内容产生的变革 传统的教育教学中,课程的设置、课时的要求以及授课内容都 有严格的规定性,教师按大纲要求备课,按照规定的授课时间授课, 课程与课程之间也缺乏交融,每门课的老师基本上只是讲授本门课 的知识,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往往支离破碎,不能达到学科间的交 叉和融会贯通。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课时与课程的要求相应较为灵活,教师借助教学支持系统和备课系统,可以采集到各学科的大量相关知识信息,用以支持自己的授课内容,这样不仅大大地丰富和

生动了自己授课内容,而且极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学 科知识之间的融合,使学生的知识具有了整体性和连贯性。现代信 息化教材依靠计算机巨大的存储容量,开发功能强大的软件,兼容 了音像教材和纸版教材的功能,不仅能实现真实再现,还能模拟真 实过程,使静态信息转化为动态信息,抽象概念形象化。目前越来 越多的教材实现了多媒体化,它们不但包括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 声音、动画、录像以及三维图像,通过超媒体链接,使得画面、声 音、文字融为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一改过去“活人读死书”的状 况,使书本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三、信息技术发展对教学方法产生的变革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 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大脑中主动地进行建构而形成。信息技术和 与其相伴随的学习环境必然带来教学方法上的革命,信息时代的教 与学的方法将产生根本的变革。 (一)教师的“讲”变为“导”。信息时代教师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角色,但是,教的方法已经有本质上的变革。教师的讲课应该变为向导式的引导,教师在介绍了基本的知识以后,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的作用,达到教学效果的质与量的高水平。 (二)学生的“听”变为“学”。传统的教育方式以课堂教育为主要形式,以教师为教学主导,以文字化的教案为授课内容,进行面对面的正规教学。信息时代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因而具有更大的创造性。信息时代,教科书与教师不是仅有的知识来源,学生除了从课堂上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运用学习的技能,从丰富的学习资

信息化给教学带来的变革(1)

信息化教育给教学带来的变革 单位: 姓名:

摘要: 进入21世纪,社会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明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理念的变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教育变革师生关系转型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了空前提高,从近些年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到教育部推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再到各地蓬勃发展、如火如荼的教育信息化热潮,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因此“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又存在这怎样的关系?教育信息化会对教学带来怎样的变革?……”这些都是我们中国教育者应该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下面我们来依次看看 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业务流程再造(流程管理)

业务流程再造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也译为:业务流程重组、企业流程再造、是9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计算机教授迈克尔·哈默(Michael Hammer)和CSC管理顾问公司董事长钱皮(James Champy)提出的. BPR是近年国外管理界在TQM(全面质量管理)、JIT(准时生产)、WORKFLOW (工作流管理)、WORKTEAM(团队管理)、标杆管理等一系列管理理论与实践全面展开并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纪末,对已运行了100多年的专业分工细化及组织分层制的一次反思及大幅度改进。BPR是对企业僵化、官僚主义的彻底改革。 企业再造理论的产生有深刻的时代背景。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革命使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运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西方国家经济的长期低增长又使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 有些管理专家用3C理论阐述了这种全新的挑战: (1)顾客(Customer)——买卖双方关系中的主导权转到了顾客一方。竞争使顾客对商品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顾客对各种产品和服务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2)竞争(Competition)——技术进步使竞争的方式和手段不断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越出国界,在逐渐走向一体化的全球市场上展开各种形式的竞争,美国企业面临日本、欧洲企业的竞争威胁。 (3)变化(Change)——市场需求日趋多变,产品寿命周期的单位已由“年”趋于“月”,技术进步使企业的生产、服务系统经常变化,这种变化已经成为持续不断的事情。因此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面对这些挑战,企业只有在更高水平上进行一场根本性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在低速增长时代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在这种背景下,结合美国企业为挑战来自日本、欧洲的威胁而展开的实际探索,1993年哈默和钱皮出版了《再造企业》(ReengineeringtheCorpration)一书,书中认为:“20年来,没有一个管理思潮能将美国的竞争力倒转过来,如目标管理、多样化、Z理论、零基预算,价值分析、分权、质量圈、追求卓越、

组织与业务流程再造(1)

《组织设计与流程再造》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Organization Redesign & Process Reengineering 班级:2002级工程硕士(湛江班) 任课教师:王明联系电话:87579107 Email:bmwangm@https://www.360docs.net/doc/b914005426.html, 1.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能掌握组织设计与流程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近百年来管理思想和组织变革的过程和发展趋势,掌握组织和流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要求: ⑴熟悉近百年来管理思想和组织变革的演变过程。 ⑵不同时期的组织结构类型和特点。 ⑶主要的组织结构的控制方式。 ⑷企业流程再造的背景和意义。 ⑸信息技术对组织和流程再造的影响 ⑹掌握产品与服务流程的基本框架 ⑺掌握流程再造的基本方法:全新设计法和系统化改造法。。 2.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多媒体辅助教学(50%);课堂讨论(15%);案例分析(15%);阅读论文(20%)。 3 参考文献与阅读材料 ⑴J. 佩帕德,P. 罗兰著. 业务流程再造精要. 中信出版社. 2003年2月(第2版) ⑵Hammer, M. & Champy, J. 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 London: Nicholas Brealey Publishing, 1993 ⑶CCTA, BPR in the public Sector: An overview of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London: HMSO, 1994 ⑷吴伟浩、吴伯田、许庆瑞.企业组织结构创新的历程和规律.科学管理研究.1999.12 ⑸[英]迈克尔·科伦索/高俊山、贾振全译.组织变革改善策略——组织演进与变革.经济

互联网+ 信息技术对教育过程带来的变革

互联网+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过程带来的变革阎良区康桥初级中学林亚 “互联网+“这个词我们已经不陌生了,不管是生活,学习还是工作,已经无处不在。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学已经逐渐改变着教育的技术方向。 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学,形成了网络教学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视频等诸多全新的概念,由此,不但帮助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手段,大大提升了教学素养,而且,更令人兴奋的是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正是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先学后教为特征的“翻转课堂”才真正成为现实。同时,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不再流于形式,通过互联网,完全突破了课堂上的时空限制。学生几乎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与同伴沟通,与老师交流。在互联网天地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达到了最高限度,教师通过移动终端,能即时地给予学生点拨指导,同时,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灌输知识,更多的是提供资源的链接,实施兴趣的激发,进行思维的引领。由于随时可以通过互联网将教学的触角伸向任何一个领域的任何一个角落,甚至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各行各业的名家能手进行即时视频聊天,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变得更为自如,手段更为丰富。当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得他们想要的知识,能够见到自己仰慕的人物,能够通过形象的画面和声音解开心中的各种疑惑,可以想象他们对于这一学科的喜爱将是无以复加的1.教育信息化带动现代化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多的影响,在信息技术进入课堂的初期,信息技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很不理想,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被动地使用信息技术,当时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设备是有次数要求的,每一位教师在学年之中必须使用一定的时间。但是发展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学校中教师们都是抢着去使用信息技术设备,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设备融入到了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在缺乏信息技术手段支撑的情况下教师们很难上好课。 2.对学习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手段渗透到了日常生活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信息技术工具打交道,我们在使用这些工具的同时,这些工具也在无声无息地颠覆我们延续百年的学习方式。比如,在我们日常学习过程中,当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词时,我们要去翻字典,但是现在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去上网,去网上找相关的解释,同样在探索一些未接触过的事物之前,我们也往往是要首先去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的内容,以对该事物有一个前期的认识,这也就是现在常常提到的一种学习方式“搜索即学习”。 3.对教学交互方式的变革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往往发生在学校中课上或课下面对面的交互,这种交互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时间是恒定的,这就导致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并不能实现人人的有效交互。而现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们与学生的交流很多都是利用诸如QQ、MSN、博客、微博等信息技术工具或手段开展的,在这些工具和手段的帮助住下,教师不但能够实现与学生实时或异步的交互,同时还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对多,多对多的交互,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教学交互的效率。 4.对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现代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已经发生了转变,信息

理解业务流程再造意思

理解业务流程再造的意思 介绍 业务流程再造(BPR)是90年代以来最有影响的管理运动之一,就像80年代的质量运动一样,它使管理的关注点转移到业务流程和运营中。虽然因为企业的注意力已经从“缩减规模”转移到企业成长,业务流程再造看起来已经不再是美国流行商业杂志中的标题或封面,但是再造的概念还是全世界任何公司改进组织的驱动力。 当对业务流程再造的赞美之词逐渐减少的时候,人们很自然地会问到底哪种规则可能会比较持久一点,这些规则是怎样和以前的流程管理知识相联系的。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已经由Michael Hammer和James Champy(以后就简单地称他们为H&C)在他们1993年他们销售量最好的《再造你的公司》中确定了。H&C 提出了两个独立的原则: ●一方面,他们阐明了业务流程设计的原则。在实践中,他们提倡工作的 重新整合,推翻了任务专业化和劳动力分工的趋势,事实上,这些趋势 从早期的工业革命时就已经开始了。 ●另一方面,H&C提倡在实施新流程设计和相关组织结构时的动态改变, 反对递增的或进化论的方法。很多管理者对于“再造”这个词最可能想 到的是有Hammer和Champy提出的改变管理方法的大胆实践。 虽然变革管理是当今动荡的竞争环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但是它预示公司需要知道: i.哪个流程需要改变 ii.这些流程应该怎么改变 iii.任何可行的改变应该如何评价 这篇文章暂时不讨论变革管理,而集中精力讨论从事上面三条所需要的业务流程设计原则。 再造你的公司 在《再造你的公司》一文中H&C详细描述了业务流程再造的四个主题: ●流程的定位 ●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技术 ●雄心和抱负 ●打破惯例 我们重点强调前二个主题,这两个主题主要关注流程的设计。现在先搁置后

以流程再造BPR为中心的组织变革

管理论坛 摘要:本文以流程再造为出发点,拟从流程再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以流程再造为中心的组织变革模式、实施原则、实施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浅析以流程再造为中心的组织变革,并阐述其具体内容。 关键词:流程再造 组织变革 上世纪90年代在西方企业界兴起的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被认为是继全面质量管理之后的又一次企业管理革命(也被称为“毛毛虫变蝴蝶的革命”)。它突破了传统的劳动分工理论,强调以“流程导向”取代原有的“职能导向”,重新构建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 一、流程再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产生的历史背景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日新月异”。企业在“红海”挣扎,竞争日趋激烈;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顾客需求更加个性化和多样性。企业内部传统金字塔式的科层组织已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一切都逐步成为组织变革的强大驱动力,基于流程再造思想的组织变革理论就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2.理论的发展 (1)“业务流程重新设计”概念的提出。最初的流程再造思想以美国著名信息、技术与管理专家托马斯H达文波特的定义为代表,其使用的是“业务流程重新设计(Business Process Redesign,BPR)”这一概念。他认为业务流程重新设计是指对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的工作流和流程进行分析和设计。 (2)价值链管理理论的产生。1990年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强调了“系统思考”、“团队”等要素是流程再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概念,强调在向顾客提供产品的流程中,价值链上基本活动之间的紧密衔接有助于物流和信息流在这些活动之间的顺畅、高效运作。每项活动及活动间的衔接都强调对顾客的增值,价值链的概念可以说是流程概念的雏形。 (3)流程再造思想与理论的提出。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流程再造与流程重组的思想萌发于1984年至198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90年代的治理”所做的调查研究。1990年初,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博士首次正式提出了企业流程再造(BPR)的概念,并于1993年在与詹姆斯?钱皮合著的《再造企业——工商业革命宣言》(Reengineering the Corpora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中对流程再造做了精确的描述:流程再造就是对战略、增值营运流程以及支撑它们的系统政策、组织、结构进行快速、彻底、急剧的重塑,以达到工作流程和生产率的最优化,目的是在产品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方面取得明显改善,使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此后,不少管理学家对企业再造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贡献。企业流程再造理论为现代企业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到以顾客为中心的转变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二、以流程再造为中心的组织变革的模式分析 流程再造理论的发展成熟,直接促进了以流程再造为中心的组织变革的出现。所谓“以流程再造为中心的组织变革”就是指,为了实现组织战略、提升组织价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从流程再造入手的组织变革活动。其主要因素包括流程再造、组织结构变革、运行机制设计、信息化建设和企业文化重塑等(如图1) 。 图1 以流成再造为中心的组织变革图 这些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共同保障以流程再造为中心的企业变革。其中,组织战略是组织的“宪法”,是指导流程再造的“灯塔”;信息化是组织运行的技术基础,是新流程和组织运行的技术平台;流程再造是起点和切入点,依据新流程要求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和变革;企业文化重塑则从深层次上改变员工和组织的行为,支持流程再造的实施,巩固流程再造成果。 同时,在以流程再造为中心进行的组织变革中,流程再造、组织结构变革和运行机制设计是组织变革的核心内容。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变革完成了新组织的框架结构问题,并通过运行机制设计实现了新流程和新结构的有效运转。其具体内容如下: 1.变革前提——组织战略 组织战略是组织愿景和使命的具体化,是在分析企业内 浅析以流程再造(BPR)为中心的组织变革程博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蛟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信息化给教学带来的变革

信息化教育给教学 带来的变革 单位: 姓名: 信息化教育给教学带来的变革 摘要: 进入21世纪,社会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明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教育信息化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理念的变革和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教育变革?师生关系转型 信息化教育给教学带来的变革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了空前提高,从近些年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到教育部推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再到各地蓬勃发展、如火如荼的教育信息化热潮,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因此“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又存在这怎样的关系?教育信息化会对教学带来怎样的变革?……”这些都是我们中国教育者应该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下面我们来依次看看 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superhighway)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的计划。 二、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的关系 教育信息化为我们展示了未来教育的美好前景。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它可以被用于促进教育革新,也可以被用于强化传统教育,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因此,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也得相应变革。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支配的。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所以,对于我国广大教师来说,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

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

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 摘要: 全球化信息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不断深入应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信息时代让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造成了世界经济格局和很多行业的重新大洗牌,也为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由量到质的改善提供了可能。另外一方面,信息时代也迫切要求企业的组织、业务、管理等采用新的模式、新的战略。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产品和生产过程、企业和产业、甚至竞争本身的性质。把信息技术看作是辅助或服务性的工具已经成为过时的观念,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广泛影响和深刻含义,以及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来创造用力而持久的竞争优势。本文将对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进行浅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企业管理;变革;影响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从工业时代阔步迈向信息时代。今天,信息和知识的范围、形式、规模、获取、储存以及传送,都已经或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它使得全球经济活动管理规则在彻底变革,企业对世界的认知图式和价值判断方式在逐步渐变,企业原有的生存和发展模式也正在发生着相当大的变化。 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必须在新的时代特征和背景下来改进甚至重构自己的经营和管理模式,如果我们看不到这样的变化并驾驭之,要么被铺天盖地的信息狂浪席卷得无影无踪,要么只有在守成的井里坐以待毙。 一、信息技术特点及应用 相比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具有以下颠覆性特征: 1、信息传播打破物理空间上的有形界限,变得更加迅速、便捷; 2、各类信息量以几何级数增加,知识爆炸; 3、传统仅靠人脑记忆和纸媒记录的知识积累手段被彻底改变; 4、信息处理与传递的高度现代化,使得用信息化的系统来实施企业管理成为现实; 5、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其决策过程也将越来越复杂; 6、网络应用的商业化倾向正在考验传统企业家的神经。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逐步为企业界所认同,其广泛应用也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因而其已深入到企业的各个阶层。 信息技术应用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类: 1、是自动化的设计、生产系统,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产品市场化的速度;

浅谈企业流程再造与组织变革

浅谈企业流程再造与组织变革(中文题目) [摘要]企业流程再造理论可以有效的提升企业竞争力,它是对企业整个流程进行彻底的变革,不是孤立地进行的,要求同时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应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组织形式上达到能迅速响应环境变化、便于管理层注重整体利益以及员工能人尽其才的要求,本文简单介绍了企业流程再造的产生和概念,企业流程再造的方法,基本原则,主要程序,企业流程再造实施中的误区,提出了企业流程再造的结果:产生了新的组织形式——流程型组织,以及企业流程再造的未来前景。 [关键词]企业流程再造组织变革

Preliminary Discussion the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 [Abstract] The theory of the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competitive power of the corporation, which absolutely reforms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corporation, but not works isolated. It requires reforming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simultaneously, and the change of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customers’ requirements. The reform must make full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respond the change of environment at the aspect of the organizational make-up so as to make the management echelon lay stress on entirety interest and the staff’s request of making the best possible us e of themselves. 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s the production and the concept of the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and the methods, basic principles, main procedures of it. In addition, this article also deals with the misunderstandings in the enforcement of the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and its prospects. [Keyword]Corporation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Organizational Change

组织变革与管理讲解

組織變革與管理 講師:廖年明 ~組織變革是一點切入,全面展開,永續進行~

變革流程圖 ~因地制宜,因時而異~

變革管理課程設計

組織變革一二廖年明 對台灣的金融業而言,這是一個向上提昇或是往下沉淪的關鍵時代,以下就是一家傳統銀行進行企業變革的故事。 這家銀行首先進行策略變革,將過去儲蓄銀行的定位轉為理財銀行,將賺利差的獲利模式轉為賺服務費,或是commission,同時以CRM系統(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進行一對一行銷,依客戶的最終產出價值做分級服務,許多客戶做夢也想不到自己可以到VIP room接受超級的Banking Service. 這家銀行的經營轉變,使它脫離白熱化競爭的亂集團,或許你以為是它的競爭策略驟效了,然而這些策略的發揮卻需要有文化來配合,因此它們開始戮力於塑造「活力」「創新」「獲得客戶敬重」的文化,開始發展活力,創新的文化,是因為他們需要在投資管理,風險管理,現金管理有更多的產品及服務創意,「獲得客戶敬重」讓員工走出「以客為尊」的壓抑心理,我們獲得客戶敬重,是因為我們專業,親切的服務,

超值的服務可以讓我們有條件去選擇客戶,這樣的經營理念,獲得全行員工的熱烈認同,紛紛投入組織再造的行列。 為了落實策略,發展文化,這家公司在結構上也同時展開變革,除了導入CRM系統,同時在績效,昇遷制度上也做了大幅調整,變得更務實導向,同時新任的主管都是能投善打,不僅要達成還要談發展,更要能實踐公司的核心文化。 從這個故事不知各位是否已明瞭組織變革就是上下其手,左右開弓,它是在指揮交響樂,而不是在演奏一項樂器。 組織變革=策略變革+文化變革+結構變革

业务流程再造与组织结构变革_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分行扁平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业务流程再造与组织结构变革 ———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分行扁平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市分行课题组 [摘 要]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变革是构造科学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一环。2005年上半年,作为工 商银行总行进行城市行机构扁平化改革试点的厦门分行,在整合业务流程、优化组织架构、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同年8月对辖属网点全面实施了直通式管理。厦门分行的扁平化改革遵循“以推行集约化经营为目标,整合业务流程,以梳理业务流程为基础,优化组织架构”的总体思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导向、以内控为基础和以人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实行分行-支行两级机构管理模式,合理确定网点支行的管理半径,分专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工商银行厦门分行;业务流程再造;组织结构变革;扁平化改革[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志码]A [课题组简介]课题组组长:方培生;课题组成员:方培生、傅安东、洪瑾瑜;课题执笔人:洪瑾瑜(厦门,361009)。 [文章编号]1009-9190(2006)09-0028-07 工商银行一直将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作为改制工作的重之中重。早在2004年,工商银行便具体制订出加快实施完善公司治理的17个项目,以扎实推进股份制改革的核心工作。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结构变革就是其中的一个项目。厦门分行自2005年3月底开始着手扁平化改革试点的准备工作,在总行各相关部门的多次指导下,制定了扁平化改革方案,以及涉及个人金融业务经营管理、法人金融业务经营管理、会计结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财务集中管理、支行经营绩效评价、内部控制体制、组织架构调整、人力资源管理、支持保障体系和客户经理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改革方案。经总行批准,厦门分行扁平化改革于2005年7月1日正式启动。一年来,扁平化改革进展顺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本文就厦门分行实施扁平化试点中的经验和教训做一个总结,以期对推广城市行的扁平化改革起到借鉴作用。 一、扁平化改革的理论思考 (一)扁平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以信息技术支持的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官僚结构”(bur e a uc r a c y )组织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快速变化 的社会要求。[1] 这种结构的特点是通过职务专门化,制定 非常正规的制度和规则;以职能部门划分工作任务;实行集权式决策,控制跨度狭窄;通过命令链进行经营决策,维持日常的组织运营顺利进行。其主要优势在于能够高效地进行标准化活动操作;不足是工作专门化导致了各个分部门之间的冲突,职能部门的目标有时会凌驾 于组织的整体目标之上,同时对变革的反应速度太慢,压抑了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传统组织的突出特点表现为层级结构。在传统管理模式之下,当组织规模扩大而管理幅度又有其极限时,管理层次就会逐步增加。层级结构的组织形式在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中,是效率较高的一种组织形式。但在目前外部环境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必须快速应变,具备极强的适应性。传统管理层次众多的层级结构所缺少的恰恰是一种对变化的快速感应能力和适应性。 钱德勒的组织结构理论和权变思想认为,当一个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有效地运用它的资源时,就必须改变它的发展策略。而新的策略必然引起内部结构的改革,否则策略将归于无效。 解决层级结构的组织形式在现代环境下所面临难题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扁平化。当企业规模扩大时,原来的有效办法是增加管理层次,而现在的有效办法是增加管理幅度。当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时,金字塔状的组织形式就被“压缩”成扁平状的组织形式。 扁平化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的原因,一是分权管理成为一种普遍趋势。金字塔状的组织结构是与集权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而在分权的管理体制之下,各层级之间的联系相对减少,各基层组织之间相对独立,扁平化的组织形式能够有效运作。二是企业快速适应市场变化

管理流程设计变革与流程再造

管理流程设计与流程再造 第一讲流程变革的意义(上) 中国的企业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有极强的组织意识和组织观念,但往往十分缺乏对流程的认知和足够的重视。于是,企业发展的规模越大,组织就日益庞大和趋于复杂,而企业的组织也就开始“割裂”流程。结果是扯皮、内耗、推诿、帮派等问题日益严重,最终不但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还严重侵蚀了团队精神和人际关系。本课程阐述企业流程优化和再造的理论、方法及作用,从而达到协助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掌握流程优化和再造工作的目的。 一、企业的困惑 当前企业存在的主要困惑有: 企业发展时间越长,规模越大,部门建设就会越来越健全; 部门建设越健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矛盾、内耗、摩擦就越大。 企业存在的问题中,非常突出的一点是“用流程拉通部门,流程的权威大于权力!” 二、什么是“流程” 在一般情况下,流程(PROCESS)的特点应包括: 为达成某一结果所必须的一系列活动; 活动集合了所需的人员、设备、物料; 活动达成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的结果。 从上面的特点可以看到,流程应是“一系列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工作任务”。 形容流程的“关键词”就是:一系列能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工作任务。 什么是“流程”?对于流程的定义,在传统的理解中,流程就是工作的“程序”,也就是说,可以将流程等同于“经脉”来理解。 三、中国企业在管理上的三大“癌症” 1、缺乏战略的导向

2、组织和流程前后顺序颠倒 3、组织老化 四、流程的五大特征(上) 流程具有的5个特征: 可以被准确衡量的投入; 可以被准确衡量的产出; 可以被准确衡量的品质; 可以被准确衡量的成本; 可以被准确重复的过程。 从这些特征可以看出,流程就是“高压线”,不可随意变动! 第二讲流程变革的意义(中) 一、流程的五大特征(下) {案例} I BM公司的流程改造 若干年前有一家公司叫IBM,他们发现公司的营业额在下降,大客户有流失的趋势。中国的企业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中国企业开始降价,然后请客、吃饭、桑拿、红包吃喝嫖赌加降价五招。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营销的五大要素,也是核心竞争力。当IBM发现它的营业额有下降的趋势,并且成本在上升,大客户在流失。它的第一反应就是,我的流程出问题了,我的流程没有我的竞争对手优越了。那怎么办呢?于是在全中国区进行一次管理的变革,那么这次管理的变革的主题是什么呢?主题是大客户管理。这是定位的主题,具体的方法、手段和措施是流程的优化与再造,这就是一个优秀的世界企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当他们发生问题的时候,首先会去考量,它的战略有没有问题;第二就会考量,流程有没有问题;第三才会考量,组织有没有问题;第四才会考量,目标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体系

信息技术引领教学变革

信息技术引领教学变革 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大趋势。作为新的现代化,谁不重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谁就会在人才的激烈竞争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不落伍,要想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决定因素是其民族自身素质的提高,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正是“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的一环。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信息交互的状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因而,对于教师而言,信息技术手段的掌握和应用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这次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网络研修,使我感到很荣幸,故而倍加珍惜这次研修学习的机会。 这次培训,我认真听取了老师的讲课,而且在与同行的相互学习、交流中,我收获颇丰。这次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通过这次短期培训,我深深体会到: 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我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开展教学。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意识。 下面以教学方式为例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培训中“翻转课堂”的教学实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革新了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直接影响学习方式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要实现教学方式的改变,我觉得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 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过去的管理者、控制者、主导者、仲裁者为现在的组织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由施与者转变成引路者,从讲坛走向学生中间,参与学习发生的全过程,体会共同成长的快乐。面对飞速发展的科技知识,在今天教育信息化的平台上,教师的绝对权威已不复存在,因而教师作为终身学习的首当其冲者具有非凡的意义。从前倡导的换位思考、思维平等、理解学生等观念,在今天自然地成为教师的行为。 二是,教学策略的转变,研究适应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设计的改变,构建符合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模式群,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平台,探索长假、短假、平时作业形式的改变,为学生提供实践场、体验场,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学生的作业从昨天的复习知识、巩固加深这一学习的延伸阶段变成产生疑问、探求解答这一贯穿学习全过程的活动。 三是,教学方式的转变,重情景、重民主、重过程、重引导、重体验。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生学得生趣盎然、主动积极,创造力得到了培养。 还课堂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殿堂,这是现在教师们追求的一个境界,即使一个细节也不放过。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感悟、表达:可以用词语描述;可以用动作表演;可以用实物演示等等。这种教学设计,拓展了孩子的思维,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变革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变革 主要内容:管理信息系统引起的组织变革 1.管理的定义 2.管理的职能 3.管理的层次 4.影响信息系统给的重要因素 组织架构和组织文化;管理者的需求;信息技术建设情况;商业竞争环境。 5.基于信息技术的组织结构(虚拟组织、扁平化组织) 虚拟组织:是由若干独立而实在的企业组成的临时性、动态的虚拟企业,主要是通过网络将资源联系在一起。 特点(5个):通过计算机网络与中间商、供应商、合作伙伴保持联络;集中各方优势;很大的灵活性、机动性和反应的灵敏性;组织没有边界;依赖于信息技术。 组织扁平化:简单来说就是减少组织层级,是指通过组织结构调整削减中层管理层数量的工作过程。 信息技术与扁平化:信息系统可以向管理者提供信息使其能够监督更多的员工,这样使得每个管理者的管理范围增大,而管理层次就可以减少。 优点:一线管理人员更多参与决策,提高管理效率。 6.信息系统与组织的相互关系 组织对信息系统过的影响作用: 组织战略目标决定信息系统开发的目标;组织变化促使信息技术发展;组织的约束条件制约着信息系统的变革。 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作用: 信息系统对组织战略的支持;信息技术为组织变革提供支持;信息系统会成为组织的累赘(信息系统设计不合理会影响组织的发展)。 7.信息技术导致的企业变革 自动化:是对生产过程的变革 合理化:过程的合理化,简化标准和不必要的环节,辅助自动化 流程重组: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 立足点转移:调整战略,提升竞争力 8.企业流程再造(BRP) 必要性:信息系统需要强大的整合能力,整合分散的信息;市场需求;实施信息系统的关键。步骤:描述环境,明确目标;规范原流程;整合与再造流程。 举例联想:理清、规范原有流程,找出实现计算机系统管理时缺少的流程,把不规范的流程规范化;对流程加以系统化和集成化;将这些流程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 9.企业资源计划(ERP) 通过信息系统,整合企业的流程来解决问题,消除各个部门的分裂的系统障碍,使得系统能够在制造、会计、人力资源等之间共享,形成整合整个企业的流程。 举例:天津的客户下订单,公司员工在香港收到订单后生产,库存在线查询缺货,安排出货流程,销售和生产等情况自动转给会计,计算出薪金等。

流程再造与组织结构的关系_江和明

96 管理 流程再造 建筑施工企业通过流程再造,建立以市场客户为出发点和导向的流程管理体系,从而构建基于流程的企业组织结构,以提高运营效率,实现企业绩效的持续改善。 流程再造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文 江和明 刘永华 业稳步发展,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模式,更多地参与国内和国际竞 争,已成为施工企业面临的难题。 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投标、项目运作、资金、成本等方面的基础管理薄弱,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盲目压价,迫使施工单位低价中标;项目管理运作模式混乱,企业与项目的职责、权限不清,规章制度 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导致经营监控不到位;成本管理粗放,责任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内部定额、取费标准等基础内容,施工组织、管理方式不当,以包代管,重包轻管,不进行科学测算、成本分解,造成施工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业主的需求日趋苛刻,如何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创造更好的经营效益,是建筑施工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在众多管理方法中,流程化管理是提升企业经营绩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建筑施工企业通过流程再造,建立以市场客户为出发点和导向流程管理体系,从而构建基于流程的企业组织结构,以提高运营效率,实现企业绩效的持续改善。 建筑施工企业流程再造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些影响建筑施工企业长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暴露出来。 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与竞争性不断加剧,这对管理思维和管理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业主的需求日趋苛刻,垫资、压价的幅度越来越大,工期越来越短,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这与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低、行业产能过剩、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还存在经营粗放、管理方式不合理、竞争能力低等现状形成强烈反差。 当前,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但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前期发育不足,“大而全、小而全”现象严重,大的不强,不足以成为国内建筑业的龙头和骨干,更无法与国外施工承包商抗衡;小的不专,没有发挥应有的专业承包优势。如何使这些企2014年1~12月 建筑施工企业流程再造实施经验系列 1月:施工企业流程再造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月:施工企业流程再造与企业战略的关系3月:施工企业流程再造与组织结构的关系4月:施工企业流程再造与信息化的关系5月:施工企业流程再造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理念类实施类 6月:施工企业流程再造体系的诊断7月:施工企业流程再造体系的设计8月:施工企业流程再造体系的实施9月:施工企业流程再造体系的管理 方法类10月:流程再造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常用工具与方法 案例类 11月:案例1:基于流程导向的施工企业内训管理12月:案例2:流程思维保障绩效管理的科学运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