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3节 硫的转化(第1课时) 学案

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3节 硫的转化(第1课时) 学案
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3节 硫的转化(第1课时) 学案

第3节 硫的转化

第1课时 自然界中的硫 二氧化硫

[目标导航] 1.了解硫在自然界的存在,认识硫单质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一、硫

1.硫元素的存在 硫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海洋、大气、地壳中。 2.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的硫元素间的转化

3.物理性质

同素异形体

俗名 颜色 状态 溶解性 熔沸点 斜方硫和

单斜硫

硫黄 淡黄色 固体 不溶于水,微溶于 酒精,易溶于CS 2 较低

(2)硫与金属反应规律:

①硫在一定条件下与大多数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硫化物。

②硫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态金属硫化物。

二、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毒性 水溶性 无色

刺激性 气态 比空气大 有毒 易溶于水 2(1)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与水反应: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SO 2,溶液变红色,微热,溶液变紫色。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 2O +SO 2H 2SO 3。 ②与碱反应:二氧化硫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 +SO 2===Na 2SO 3+H 2O(碱过量)或NaOH +SO 2===NaHSO 3(SO 2过量)。

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二氧化硫与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 +SO 2=====△

CaSO 3。

(2)漂白性:

①向品红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振荡后溶液退色,再加热后,溶液颜色恢复红色。

②SO 2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无色物质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可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3)还原性:

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 2+O 2

,催化剂△2SO 3。

(4)氧化性:

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 2+2H 2S===3S↓+2H 2O

【练一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硫的非金属性较强,所以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2)分离黑火药中的硝酸钾、木炭、硫黄要用到二硫化碳、水及过滤操作。

(3)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时均作氧化剂。

(4)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物只是SO 2。

(5)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制得CuS 、CuCl 2、Fe 2S 3、FeCl 2。

(6)用蒸馏水清洗试管内壁残留的硫。

答案 (2)(4)

解析 (1)不正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虽然与化学活泼性有关,但不能把非金属性强弱作为唯一判断依据。如O 、N 、S 非金属性较强,但自然界中有游离态的O 2、N 2、S ;(2)正确,黑火药成分中的硫黄溶于CS 2后过滤,将滤液蒸发得到晶体硫,滤渣再加水溶解过滤,滤渣为炭粉,蒸发滤液,浓缩结晶得到硝酸钾;(3)不正确,S 单质显0价,属中间价态,遇到金属、H 2时作氧化剂,遇到O 2、F 2等强氧化性非金属时作还原剂;(4)硫在空气中与O 2反应只能生成SO 2;(5)不正确,硫的氧化性较弱,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态硫化物。Cl 2的氧化性较强,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高价氯化物,S 与Cu 、Fe 反应分别生成Cu 2S 、FeS ,Cl 2与Fe 、Cu 反应分别生成FeCl 3、CuCl 2;(6)不正确,硫单质易溶于CS 2且可以与热的强碱溶液反应:3S +6NaOH=====△2Na 2S +Na 2SO 3+3H 2O 。所以当试管壁上沾有单质硫时,可用CS 2或热强碱液洗涤。

2.判断下列有关SO 2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3)能使品红溶液退色。

(4)通入BaCl 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5)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再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

(6)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退色,再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7)1 mol二氧化硫与足量水反应生成1 mol亚硫酸。

(8)实验室制备SO2时,多余的SO2可用碱液吸收。

答案(4)(7)

解析(1)正确,SO2+Ca(OH)2===CaSO3↓+H2O;(2)正确,SO2+H2O H2SO3,H2SO3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3)正确,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退色;(4)不正确,由于盐酸酸性强于亚硫酸,不发生复分解反应;(5)正确,SO2+2NaOH===Na2SO3+H2O,Na2SO3+BaCl2===BaSO3+2NaCl,BaSO3+2HCl===BaCl2+H2O+SO2;(6)正确,SO2+Br2+2H2O===H2SO4+2HBr,H2SO4+Ba(NO3)2===BaSO4+2HNO3;(7)不正确,1 mol SO2不能完全反应;(8)正确,2NaOH+SO2===Na2SO3+H2O。

3.下列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定是CO2

②能使品红溶液退色的气体一定是SO2

③将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红色消失,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④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退色,再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通入的气体为SO2

⑤先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再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盐酸,说明通入的气体为SO2

⑥Cl2和SO2通入品红溶液都退色,但退色原理不同

答案④⑥

解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还可能是SO2,①错误;能使品红溶液退色的气体,还可能是Cl2、O3等,②错误;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呈红色是因为溶液呈碱性,通入SO2后,SO2与NaOH反应,使溶液碱性减弱而红色消失,不是因为SO2有漂白性,③错误;通入溴水中使溴水退色,说明气体具有还原性,气体被氧化,加入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气体被氧化为SO2-4,可以说明通入的气体为SO2,④正确;SO2、CO2与碱反应都生成能与BaCl2(或CaCl2)溶液形成白色沉淀的物质,⑤错误;Cl2通入品红溶液退色,是Cl2与H2O反应生成了强氧化性物质HClO,HClO氧化品红为无色,而SO2通入品红溶液退色是SO2与品红化合生成无色物质,原理不同,⑥正确。

4.分析CO2与SO2的性质异同,作出下列选择。

(1)下列实验中能证明某气体为SO2的是________。

①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③使品红溶液退色④通入足量NaOH溶液中,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溶于稀盐酸⑤通入溴水中,能使溴水退色,再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2)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酸性KMnO4溶液

B.BaCl2溶液

C.足量澄清石灰水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A.通过品红溶液

B.通过澄清石灰水

C.先通过溴水,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D.先通过酸性KMnO4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4)SO2通入下列溶液中,溶液退色或变浅,说明SO2具有漂白作用的组合是________(填序号)。

①KMnO4(H+,aq)②溴水③碘水④氯水

⑤Fe3+(aq)

A.①⑤B.②③④

C.全部D.都不是

答案(1)③⑤(2)AD(3)CD(4)D

解析(1)CO2、SO2在反应①、②、④的现象相同。CO2不与溴及Ba(NO3)2反应,而SO2+Br2+2H2O===H2SO4+2HBr,H2SO4+Ba(NO3)2===BaSO4↓+2HNO3。故选⑤。(2)酸性KMnO4溶液氧化SO2得硫酸,2NaHCO3+SO2===Na2CO3+2CO2+H2O,水溶液中BaCl2与SO2不反应,Ca(OH)2与CO2和SO2均反应生成沉淀,故选A、D。(3)SO2、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需先利用SO2的还原性,除去SO2,再检验CO2。(4)SO2能使KMnO4(H +,aq)退色,其原理是KMnO4(H+,aq)将SO2氧化为H2SO4,本身被还原为无色的Mn2+。SO2使卤水退色,其原理是卤水将SO2氧化为H2SO4,本身被还原为无色的HX:SO2+X2+2H2O===H2SO4+2HX。SO2能使棕黄色的Fe3+(aq)颜色变浅,其原理是Fe3+将SO2氧化为H2SO4,本身被还原为浅绿色Fe2+:SO2+2H2O+2Fe3+===2Fe2++4H++SO2-4。SO2的

漂白作用是SO2与有色物质的化合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且被SO2漂白的物质受热后能恢复为原来的颜色,而以上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且反应后溶液受热不能恢复为原来的颜色,故都不是SO2的漂白作用。

一、SO2与CO2的性质比较

1.物理性质

SO2+H2O H2SO3CO2+H2O H2CO3

2SO3

2SO2+O2,催化剂

SO2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Na2O2、

H2O2、HNO3、Fe3+、氯水、溴水、

碘水等氧化剂氧化

X2+SO2+2H2O===H2SO4+2HX

X=Cl、Br、I

22

(1)SO2和CO2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所以当SO2和CO2同时存在时,要想证明CO2的存在,应该先将SO2除去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2)CO2和SO2混合气体鉴别的实验题,品红溶液经常要使用两次,分别用于检验SO2的存在以及证明SO2是否被除尽。

(3)SO2与CO2的最大区别在于SO2具有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而CO2只有氧化性。解决有关问题时,要注意相似性方面的干扰。

△【例1】某同学为了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C+2H2SO4(浓)=====

CO2↑+2SO2↑+2H2O]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选用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

(1)①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中酸性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②中两次用到品红溶液,它们的作用分别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③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反应产生的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CO2、SO2、H2O。检验H2O 用CuSO4、CuSO4(白)+5H2O===CuSO4·5H2O(蓝色晶体),检验CO2用澄清石灰水,根据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检验SO2一般用品红溶液,根据品红溶液是否退色判断。检验的顺序为检验H2O→检验SO2→除SO2→检验SO2除尽→检验CO2。

答案(1)检验H2O

(2)除去CO2中的SO2

(3)检验SO2检验CO2中的SO2是否除尽

(4)溶液变浑浊CO2+Ca2++2OH-===CaCO3↓+H2O

解题反思检验混合气体中含CO2、SO2的一般顺序

检验SO2(品红)―→除SO2(酸性KMnO4溶液)―→检验SO2除尽(品红)―→检验CO2(澄清石灰水)。

注:品红溶液可以检验SO2,不可除去SO2。

变式训练1为了除去CO2气体中的SO2气体,下列仪器和药品组合合理的是() 仪器:①洗气瓶②干燥管

药品:③固态生石灰④苏打溶液⑤小苏打溶液

A.①⑤B.②⑤

C.①③D.①④

答案 A

解析洗气瓶必须与液态试剂对应,干燥管必须与固态试剂对应。SO2既能与NaHCO3溶液反应,又能与Na2CO3溶液反应;CO2只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不能与NaHCO3溶液反应。

解题反思除去CO2气体中的SO2气体的两种思路

(1)转化法,通入饱和NaHCO3溶液:

SO2+2NaHCO3===Na2SO3+2CO2+H2O

不选用饱和Na2CO3溶液的理由是

Na2CO3+H2O+CO2===2NaHCO3。

(2)氧化法:通入酸性KMnO4溶液等氧化性物质的溶液。

二、常见漂白性物质及漂白原理

1.漂白剂的类型及漂白原理

22

(1)

(2)

特别提醒二氧化硫的三种“退色”

(1)二氧化硫能使品红退色体现漂白性;

(2)使溴水、氯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体现还原性;

(3)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退色说明其水溶液呈酸性。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能使品红溶液、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退色,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

B .SO 2、Cl 2都可用于漂白物质,将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时,可增强漂白效果

C .活性炭使有色物质退色是利用了碳单质的还原性

D .SO 2使品红溶液退色后,将退色后的溶液加热,溶液重新变为红色

解析 SO 2能使品红溶液退色,表现SO 2的漂白性,SO 2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 4溶液退色表现SO 2的还原性,A 项不正确;当SO 2、Cl 2等物质的量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时,发生以下反应:Cl 2+SO 2+2H 2O===2HCl +H 2SO 4,失去漂白作用,B 项不正确;活性炭使有机物退色利用了碳的吸附性,C 项不正确;SO 2与品红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后又分解成原来的品红,故D 项正确。

答案 D

解题反思 (1)SO 2和Cl 2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的漂白性分析:

SO 2和Cl 2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时发生反应:SO 2+Cl 2+2H 2O===2HCl +H 2SO 4。 ①n (Cl 2)∶n (SO 2)=1∶1,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无漂白性;

②n (Cl 2)∶n (SO 2)>1∶1,Cl 2过量,过量的Cl 2起漂白作用,此时退色后的物质加热时不恢复原色;

③n (Cl 2)∶n (SO 2)<1∶1,SO 2过量,过量的SO 2起漂白作用,此时退色后的物质加热时能恢复原色。

(2)SO 2虽有漂白性,但并不是所有与SO 2有关的退色都源于SO 2的漂白性。如①SO 2能使滴有酚酞的NaOH 溶液退色是因为SO 2与碱发生反应;②SO 2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 4溶液退色是因为SO 2的还原性。

变式训练2 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退色,且退色原理基本相同的是( )

①活性炭 ②新制氯水 ③二氧化硫 ④臭氧 ⑤过氧化钠 ⑥双氧水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②④⑤⑥

D .③④⑥

答案 C

解析 新制氯水、臭氧、双氧水、过氧化钠都是因为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品红退色;SO 2是因为与品红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活性炭由于具有吸附作用使品红退色。

解题反思 (1)SO 2和Cl 2都能使品红溶液退色,可以用加热法区别它们漂白后的溶液。 (2)Na 2O 2—????

――→,紫色石蕊溶液先变蓝,后退色――→,

酚酞溶液先变红,后退色

(3)Cl2和SO2都可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退色,前者是因为Cl2与H2O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的物质,后者是因为SO2为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反应也能与H2O反应。可以依据向退色后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的现象,证明溶液退色的原因。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于地壳的岩层里含硫及其化合物,因此火山喷出物中含有H2S、SO2等硫的化合物

B.化石燃料直接燃烧会产生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SO2气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3

D.硫是一种黄色晶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

答案 C

解析S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SO2,而不是SO3,如果要使SO2转化为SO3,需在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进行。

2.下列溶液中通入SO2一定不会产生沉淀的是()

A.Ba(OH)2B.Ba(NO3)2

C.Na2S D.BaCl2

答案 D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解析S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BaSO3沉淀;H2SO3属于中强酸,不能与BaCl2溶液反应;H2SO3中S元素呈+4价,因此H2SO3在反应中既表现酸性,又表现还原性与氧化性,SO2与Ba(NO3)2、Na2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3SO2+2H2O+Ba(NO3)2===BaSO4↓+2NO↑+2H2SO4,3SO2+2Na2S===3S↓+2Na2SO3。

3.有关硫的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空气中二氧化硫主要源于硫酸厂的废气

②二氧化硫与飘尘接触,部分氧化为三氧化硫,危害更严重

③酸雨中的含硫化合物只有硫的氧化物和硫酸

④减少大气中SO2污染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减少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 B

解析大气中SO2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产品的燃烧,①错;SO2与O2在飘尘等催化下可生成SO3;SO3溶于水生成强酸H2SO4,危害更大,②正确;酸雨中还有硫酸盐,③错;煤和石油中均含有硫元素,④正确。

4.区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最佳方法是()

A.通入澄清的石灰水B.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C.用品红溶液D.根据有无毒性

答案 C

解析CO2和SO2都是酸性氧化物,与Ca(OH)2生成的CaCO3和CaSO3都难溶于水,通入澄清石灰水时溶液均变浑浊;溶于水时两种水溶液均呈酸性,均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毒性不能作为区别气体的方法;SO2能使品红溶液退色,而CO2不能。

5.某无色气体A中可能含有H2S、SO2、CO2、HCl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

(1)将此气体通入氯水后溶液变得无色透明(已知H2S+Cl2===S+2HCl2H2S+SO2===3S+2H2O)。

(2)将得到的溶液分为两份:

①其中一份取出少量在试管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②另一份取出少量加入用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也得到白色沉淀。

请回答:

(1)气体A中肯定含有的气体是________。

(2)气体A中肯定不存在的气体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A中不一定存在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O2(2)H2S H2S与SO2不共存、H2S能被Cl2氧化成S,使溶液变浑浊(3)CO2、HCl

解析氯水为黄绿色,将气体A通入氯水中得无色透明溶液,说明气体中一定有SO2,因为SO2+Cl2+2H2O===2HCl+H2SO4;一定无H2S,因为2H2S+SO2===3S+2H2O,SO2和H2S不共存;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进一步证明有SO2气体;向另一份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一定有HCl,因为氯水中

存在Cl-,且SO2与Cl2、H2O反应也生成了HCl。

6.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装置B中产生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SO2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溶液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尾气可采用________溶液吸收。

答案(1)蒸馏烧瓶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还原性

(3)品红溶液退色后,关闭分液漏斗旋塞,点燃酒精灯加热,溶液恢复为红色

(4)NaOH

解析此实验题目的明确,主要探究SO2的性质,根据装置图中试剂可知主要探究还原性及漂白性。尾气SO2的处理方法是用NaOH溶液吸收。

分层训练

[基础过关]

题组一硫及其氧化物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CS2的晶体

B.硫的化合物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

C.化石燃料直接燃烧会产生对大气有严重污染的SO2气体

D.硫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2,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SO3

答案 D

解析硫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为SO2,与氧气的量的多少及浓度大小无关。

2.关于S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有的反应中显示氧化性,在有的反应中显示还原性

B.是酸性氧化物,溶于水得稳定的亚硫酸

C.SO2气体通入NaOH溶液一定得到Na2SO3

D.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能生成白色沉淀

答案 A

解析亚硫酸不稳定,易分解,B项错;SO2与NaOH反应还可能生成NaHSO3,C项错;SO2与BaCl2溶液不反应,D项错。

3.如图,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退色

B.品红试纸、蘸有酸性KMnO4溶液的滤纸均退色,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C.湿润淀粉-KI试纸未变蓝说明SO2的氧化性弱于I2

D.NaCl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

答案 C

解析由于SO2溶于水生成H2SO3,只能使指示剂变色,而不能退色,A项错误;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结果,B项错误;除去多余的SO2应用NaOH溶液而非NaCl溶液,D项错误;湿润的淀粉-KI试纸未变蓝,即无I2生成,故SO2的氧化性弱于I2的氧化性。

2SO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4.对于反应2SO2+O2,催化剂

A.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B.化学方程式中“”表示在相同条件下,反应可以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

C.1 mol O2与2 mol SO2混合反应,可生成2 mol SO3

D.在该反应中SO2作还原剂

答案 C

解析根据可逆反应的特点,1 mol O2和2 mol SO2反应,不可能生成2 mol SO3。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SO2具有漂白性,所以它能使品红溶液、溴水、KMnO4(H+)、石蕊试液退色B.能使品红溶液退色的一定是SO2

C.SO2、漂白粉、活性炭、Na2O2都能使红墨水退色,其原理不相同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D.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相遇在溶液中具有漂白能力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答案 C

解析这道题是对有漂白性物质的漂白原理的综合考查。要正确解答本题,必须清楚常见漂白剂的漂白原理:Cl2、Na2O2、H2O2、O3等是因强氧化性而具有漂白性;SO2是能和有机色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活性炭是因吸附有机色质而漂白。A选项中SO2使溴水、KMnO4酸性溶液退色是因为SO2具有还原性,能使品红溶液退色是因为漂白性,SO2不能使指示剂退色,所以A选项错误;B选项不正确,因为能使品红溶液退色的物质很多,不仅仅是SO2;C选项错误,因为这些漂白剂的漂白原理不相同,SO2漂白属于化合型,活性炭属于吸附型,漂白粉、Na2O2属于氧化型;D选项也不正确,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相遇在溶液中反应生成H2SO4和HCl,而失去漂白能力。

6.常温下某淡黄色固体单质A与组成A的元素的气态氢化物B和氧化物C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试回答: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

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1)A 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B 是________,C 是________。 (2)B 的物质的量为x mol ,氧气的物质的量为y mol ,则当B 跟氧气恰好反应完全转化为A 时,x 与y 的关系为________;当B 转化为C 时,若反应后常温下的体系中只有C 一种气体,则x 与y 的关系是________。

答案 (1)S H 2S SO 2

(2)y =0.5x 0.5x <y ≤1.5x

解析 (1)根据“淡黄色固体单质”可推出A 是S ,则B 是H 2S ,C 是SO 2。(2)根据反应2H 2S +O 2=====点燃

2S +2H 2O 可知,y =0.5x 。当B 转化为C 时,若反应后常温下的体系中只有C 一种气体,则先发生反应2H 2S +O 2=====点燃2S +2H 2O ,再发生反应S +O 2=====点燃SO 2。所以x 与y 的关系为0.5x <y ≤1.5x

题组二 SO 2的多重性质探究

7.如图是研究二氧化硫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现用60%硫酸溶液和亚硫酸钠晶体反应制取SO 2气体,实验现象很明显,且不易污染空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 .品红溶液退色

C .氯水黄绿色退去

D .含酚酞的NaOH 溶液红色变浅或退色

答案 A

解析 SO 2的水溶液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A 错误;SO 2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退色,B 正确;SO 2有强还原性,与氯水发生反应:Cl 2+SO 2+2H 2O===H 2SO 4+

2HCl ,使氯水退色,C 正确;SO 2能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 2SO 3,使红色变浅或退色,D 正确。

8.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解析 二氧化硫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但是不能使其退色;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

退色;二氧化硫通入到Ba(NO 3)2溶液中,被氧化成SO 2-4,与Ba 2+反应生成BaSO 4

白色沉淀;通入到NaOH 和BaCl 2的混合溶液中,先生成SO 2-3,而后生成BaSO 3白色沉淀。 9.已知2FeSO 4=====加热

Fe 2O 3+SO 2↑+SO 3↑,把产生的气体通入BaCl 2溶液中,则( )

A .产生BaSO 4和BaSO 3两种沉淀

B .产生BaSO 4沉淀,SO 2从溶液中逸出

C .产生BaSO 4沉淀,无SO 2气体逸出

D .产生沉淀含BaSO 4,并有HCl 气体逸出

答案 B

解析 由于FeSO 4分解产生大量的SO 2和SO 3气体,其中的SO 3气体可以与水反应生成H 2SO 4,其中的氯化钡会与硫酸反应生成BaSO 4沉淀,但是SO 2不会与氯化钡发生反应,会从溶液中逸出。

[能力提升]

10.以下是实验室制SO2并检验SO2某些性质的装置图,已知:2H2S+SO2===3S↓+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⑥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证明SO2的水溶液具有________性。

(3)②中的品红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SO2具有________性。

(4)③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SO2具有________性。

(5)④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SO2具有________性。

(6)⑤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溶液变红酸(3)退色漂白(4)溶液变浑浊氧化(5)溶液退色还原(6)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SO2+2NaOH===Na2SO3+H2O

解析虽然SO2具有漂白性,但SO2与许多物质的反应并不是SO2的漂白性。如:SO2能使溴水、酸性KMnO4溶液退色,是其还原性的体现。

11.为了探究Cl2、SO2同时通入H2O中发生的反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制取Cl2、SO2气体,现采用Na2SO3与70%的硫酸为原料制取SO2,采用MnO2和浓盐酸(12 mol·L-1)为原料制取Cl2。在此实验中,F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_;发生装置B应选择以下三种装置中的________(填序号)。

(2)D装置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通入D装置中的气体是Cl2过量还是SO2过量,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了以下试剂:

①氯化铁溶液②氯化亚铁溶液③硫氰化钾溶液

④品红溶液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若Cl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________(选填一个序号)试剂的试管内,再加入________(选填一个序号)试剂。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SO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________(选填一个序号)试剂的试管内,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防倒吸①

(2)Cl2+SO2+2H2O===4H++SO2-4+2Cl-

(3)②③溶液呈红色④(或⑤)红色(或紫红色)退为无色

解析(1)由实验装置可知,气体发生装置B产生的气体用饱和食盐水进行除杂净化,可知B装置为制取Cl2装置,则A装置为制取SO2的装置,因SO2易溶于水,故F仪器的作用为防倒吸。制取Cl2所用试剂为MnO2和浓盐酸,属于固、液混合加热制取气体,故应选①装置为发生装置B。(2)将Cl2和SO2同时通入水中时,Cl2将SO2氧化生成H2SO4,Cl2被还原为HCl。(3)若Cl2过量,则在D中溶液中除含H2SO4、HCl外,还含有剩余Cl2及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将Fe2+氧化为Fe3+,故可选择②③进行检验;若SO2过量,则在D中溶液中会含有SO2、H2SO3,SO2具有漂白性和还原性,故可选用④或⑤进行检验。

1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常温下某非金属氧化物形成的未知气体的成分,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持续通入发现浑浊又变澄清,由此该小组成员对气体的成分提出猜想。

[提出猜想]

猜想1:该气体为CO2;

猜想2:该气体为SO2;

猜想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猜测,该小组设计实验加以探究:

[实验探究]

该小组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将气体从a端通入,则:

(1)B中应该装下列________试剂(填编号)。

A.NaCl溶液B.酸性KMnO4溶液

C.盐酸D.澄清石灰水

(2)A中品红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该小组同学观察到以下三个实验现象:

①A中品红溶液退色②C中品红溶液不退色

③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

(4)由上述现象该小组同学确认该气体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气体为CO2和SO2的混合气体

(1)B(2)验证未知气体是否含有SO2

(3)验证未知气体中是否含有CO2

(4)CO2和SO2的混合气体

解析回忆学过的能使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又变澄清的气体,只有CO2和SO2,所以提出的猜想是:①气体为CO2;②气体为SO2;③气体为CO2和SO2的混合气体。因为SO2的存在对CO2的验证有干扰,所以要验证气体的成分,必须先验证SO2是否存在,并除尽,再验证CO2气体的存在。

[拓展探究]

13.某小组同学欲研究SO2的性质。

(1)将相关的含硫物质分为如下表所示3组,第2组中物质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组第2组第3组

S(单质) SO2、X、Na2SO3、NaHSO3SO3、H2SO4、Na2SO4、NaHSO4

2

(熔点:SO2-76.1 ℃,SO316.8 ℃;沸点:SO2-10 ℃,SO345 ℃)

①装置Ⅰ模拟工业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同学按Ⅰ、Ⅱ、Ⅲ、Ⅳ的顺序连接装置,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装置Ⅲ中溶液________,体现了二氧化硫具有________的性质。

③乙同学按Ⅰ、Ⅱ、Ⅳ的顺序连接装置,若装置Ⅳ中有40 mL 2.5 mol·L-1 NaOH溶液,反应后增重 4.8 g,则装置Ⅳ中发生反应所得产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H2SO3

2SO3②使SO3凝结成固体与SO2分离退色还原性

(2)①2SO2+O2,催化剂

③Na2SO3、NaHSO3

解析(1)结合第3组可知第2组中四种物质分别为+4价硫的氧化物SO2、酸(H2SO3)、

正盐(Na2SO3)、酸式盐(NaHSO3)。(2)SO2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催化剂

2SO 3。甲同学的方案中,装置Ⅱ的作用是使SO 3凝结成固体与SO 2分离,便于研究SO 2的性质。在装置Ⅲ中酸性KMnO 4溶液退色,是因SO 2将其还原所致,体现了SO 2的强还原性。乙同学的方案中,SO 2通入NaOH 溶液中发生反应,2NaOH +SO 2===Na 2SO 3+H 2O ,Na 2SO 3

+SO 2+H 2O===2NaHSO 3,n (NaOH)=0.04 L×2.5 mol·L -1=0.1 mol ,而n (SO 2)= 4.8 g 64 g·mol -1

=0.075 mol ,1<n (NaOH )n (SO 2)=0.10.075=43

<2,故所得产物是Na 2SO 3和NaHSO 3。

硫的转化宋晓丹

硫的转化--宋晓丹 【开场白】 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硫的转化,我将从教学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教学特色共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教学设计理念】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中学化学就由知识为本转向观念为本,即化学教学必须由传统的传授知识、掌握知识,转变为使用知识、发展观念,从而全面提高科学素养。本节课通过学习实验室中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SO2和H2SO4的主要化学性质,H2SO4的工业生产和用途等具体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从物质类别、核心元素化合价、物质特性三个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元素观、变化观、化学价值观。 【教学分析】 本节课位于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属于硫的转化的第二课时,从知识内容上来看,本节课包括实验室里实现0、+4、+6三种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SO2和H2SO4的主要化学性质,H2SO4的工业生产和用途,从活动栏目上来看,本节课包括三个栏目:栏目一、活动·探究实验室里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深化学生的核心元素观和变化观。栏目二:方法导引以知识描述的形式给出了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转化所需的规律,并介绍了常用的氧化剂与还原剂。栏目三:化学与技术介绍了硫酸的工业生产,让学生明白生产硫酸的原理以及硫酸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突出硫酸的应用价值。从地位与作用上来看,硫的转化对学生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着碳的多样性、氮的循环等知识的学习,加深对物质氧化还原性的认识。又为后续海水中元素、其他类型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此外:硫元素是继碳氮元素之后的又一种重要元素,有利于学生对完整的元素化合物体系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氧化还原反应、钠和氯气的性质以及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对如何学习元素化合物有了系统的认识,学生学习了碳、氮两种元素,基本掌握根据化合价判断物质氧化还原性的规律,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与操作的能力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自然界中硫元素的存在形式以及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但是学生并没有系统认识实验室里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并没有了解硫的重要化合物SO2和H2SO4的主要化学性质,更没有整合从物质类别、核心元素化合价、物质特性三个角度整体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而这些都是要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进一步落实。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订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制订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思路,首先通过如何用硫磺制备硫酸这一问题情境导入新知,接着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一探:实现0、+4、+6三种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二探:基于转化关系探究H2SO4和SO2的主要化学性质,然后,回扣导入部分应用新知解决问题,最终从知识内容、思维方法,观念建构三个方面进行课堂小结,升华新知。

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

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学案新人教版选修5 [学习目标定位] 1.能说出简单有机物的习惯命名。2.能记住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3.能依据系统命名法的原则对烷烃、烯烃、炔烃、苯的简单同系物进行命名。4.能根据名称写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并能判断所给有机物名称的正误。 1.下列有机物中 (1)属于烷烃的是,名称为; (2)属于烯烃的是,炔烃的是; (3)属于芳香烃的是,苯的同系物是; (4)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答案(1)②异丁烷(2)③⑥(3)①④⑤①⑤ (4)①⑤ 2.烷烃习惯命名法 (1)根据烷烃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数目来命名,碳原子数加“烷”字,就是简单的烷烃的命名。 (2)碳原子数在十以内的,从一到十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用汉字数字表示;当碳原子数相同时,在(碳原子数)烷名前面加正、异、新等。 (3)分子式为C5H12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写出它们的名称和结构简式。

①正戊烷CH3CH2CH2CH2CH3; ②异戊烷; ③新戊烷。 (4)含碳原子数较多,结构复杂的烷烃采用系统命名法。 3.烃基 (1)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叫烃基。烃基中的短线表示一个电子,烃基是电中性的,不能独立存在。 (2)甲烷失去一个H,得到—CH3,叫甲基;—CH2CH3叫乙基。像这样由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剩余的原子团叫烷基,烷基的组成通式为—C n H2n+1。 (3)丙烷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的烃基的结构简式是 探究点一烷烃的命名 1.分析下列烷烃的分子结构与其名称的对应关系,并填空: 2.总结烷烃系统命名法的步骤 (1)选主链,称某烷。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中碳原子数目称作“某烷”。 (2)编序号,定支链。选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当两个相同支链离两端主链相同时,从离第三个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等近时按支链最简进行编号。 (3)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先写取代基编号,再写取代基名称。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 N/N(A) 2.物质的量n(mol)= 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鲁科版硫的转化时教学设计

鲁科版-硫的转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郑州十六中赵亚梅 教材分析: 本节《硫的转化》位于教材第三章的第三节。在学习了前面两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如氧化还原反应.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以介绍钠和氯气为例)既有理论知识的 应用又有方法的指导,学生已整体上对如何学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有了初步的认识.本章所在位置恰倒好处,并且学生在学习硫元素以前,已经学习了碳、氮两种元素,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继续学习硫元素。 这部分内容包含两点: (1)“自然界中的硫”——通过火山喷发,介绍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使学生对硫元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点内容要求层次低,只需通过一些资料介绍或学生阅读,使学生能对其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即可。 (2)“认识硫单质”——通过对硫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的研究,重点探究硫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了解硫单质转化为其他含硫化合物的方法。硫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是重点,可以采用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总结——实例应用这样的思路来引导学习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存在以及含硫物质的主要来源; 2.认识硫的物理性质,从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3.能列举出硫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一些重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硫的物理性质,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来探究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预测、实验、分析、归纳、结论等探究过程的经历,体验探究的喜悦,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硫的性质及用途。 教学重点:探究硫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教学难点:从氧化还原的观点理解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教学过程:

化学必修一(鲁科版)课后答案

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 第一章 第一节(8页) 1.C 2.D 第二节(18页) 1.(1)B (2)氧气、水蒸气;煤油。 (3)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先是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后是NaOH与CuSO4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而不发生生成铜的置换 反应。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 2H2O + CuSO4 = Na2SO4 + Cu(OH)2↓ + H2↑。 2. (1)B (2)先变红,后褪色。 第三节(26页) 1`6.02×1020个 2`(1)1×10-6 mol (2)2×10-6 mol 1.204×1018 3` 2×10-3mol/L 500 L 4` 不相等。第二种情况下碳酸钠溶液的浓度为1mol/L。对于第一种情况,所得溶液体积大于1L ,其浓度小于1mol/L。 5`一定条件下: CO + 2H2→CH3OH ① 1个CO + 2个H2→1个CH3OH ② N A个CO + 2N A个H2→N A个CH3OH ③ 1mol CO + 2mol H2→1mol CH3OH ④ 28g CO + 4g H2→

32g CH3OH ⑤在同温同压下,且温度高于甲醇沸点时: 1L CO + 2L H2→1L CH3OH 6`1.204×1023个 本章自我测评(28页) 1` 4Na+O2=2Na2O; Na2O+H2O=2NaOH; 2NaOH+CO2= Na2CO3+H2O 2` (1) H O Cl (2) HCl H2O (3) Cl2 + H2O = HCl + HClO 3`略 4` D 5`(1) 0.050 L; 0.050 L。 (2)知道某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取用一定体积的溶液,就知道了其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进行化学计算十分方便。 (3) ①40g ②abdcfe ③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 第二章 第一节(38页) 1`(1)碱性氧化物 (2) CaO+ H2O = Ca(OH)2

3.2.1 硫的转化 学案【新教材】鲁科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硫的转化 第1课时 自然界中的硫 【学习目标】 1.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含硫元素的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以及含硫物质的主要来源。 2.掌握硫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知识清单】 一、自然界中的硫 1.硫元素的存在。 在自然界中,硫元素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 硫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海洋、大气、地壳及动植物体内。 2.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的硫元素间的转化。 二、认识硫单质 1.存在:硫单质俗称硫黄,常见的硫单质有单斜硫和斜方硫,两者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2.物理性质。 颜色:黄色或淡黄色;状态:固态;溶解性:不溶于水,在酒精中微溶,在二硫化碳(CS 2)中易溶; 熔、沸点:不高。 试管壁残留硫黄,如何清洗? 答案:用少量CS 2溶解或用热的NaOH 溶液洗涤除去。 3.化学性质。 硫单质的化合价是0价,处于中间状态,既可以被氧化又可以被还原。 (1)与非金属的反应。 一定条件下,S 能与O 2等非金属反应,化学方程式为S +O 2=====点燃SO 2,产物中硫的化合价为+4价,体现了硫的 还原性。 (2)与金属的反应。 一定条件下,S 能与Fe 等金属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 +S=====△FeS ,产物中硫的化合价为-2价,体现了硫的氧 化性。

Cl 2和S 的氧化性谁的更强? 答案:2Fe +3Cl 2=====△2FeCl 3,Cu +Cl 2=====△CuCl 2,Fe +S=====△FeS ,2Cu +S=====△Cu 2S ,铁、铜为变价金属, 当与Cl 2反应时,均显示较高价态;而与S 反应时,均显示较低价态,所以可以得出Cl 2的氧化性比S 的强。 4.用途。 主要用于制造硫酸、化肥、火柴及杀虫剂等,还用于制造火药、烟花、爆竹等。 【对点训练】 1.用短线连接Ⅰ和Ⅱ中相关内容。 2.下列反应中,硫表现还原性的是( ) A .硫与氧气 B .硫与氢气 C .硫与铁 D .硫与铜 A 解析:硫与氢气、铁、铜反应,硫元素化合价都是由0价→-2价。表现氧化性。 3.下列关于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硫的非金属性较强,所以只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B .分离黑火药中的硝酸钾、炭、硫要用到二硫化碳、水及过滤操作 C .硫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时均做氧化剂 D .硫的两种单质之间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 B 解析: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虽然与化学活泼性有关,但不能以非金属性强弱作为依据,如O 、N 、S 的非金属性并不弱,但是在自然界中仍然存在游离态的单质O 2、N 2、S ,故A 项错误;分离黑火药中的三种成分可以利用它们的溶解性差异。先用CS 2处理,使硫溶解,过滤后蒸发滤液,得到晶体硫。滤渣再用水处理,溶解硝酸钾,过滤,滤渣为碳粉。滤液蒸发、浓缩、结晶,得到硝酸钾,故B 项正确;硫单质为0价,是中间价态,遇到金属和氢气时,显示氧化性;硫与非金属性比它强的非金属(如O 、F 等)反应时,硫显示还原性,故 C 项错误;硫形成的两种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不同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故 D 项错误。 【课后练习】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硫是一种淡黄色易溶于酒精的固体 B .硫单质俗称黄 C .硫是黑火药的主要成分 D .一些动、植物体内也含有硫元素

中考数学总复习学案:第1课时 实数概念

第1课时 实数概念 一、选择题 1.计算(-2)2-(-2) 3 的结果是( ) A. -4 B. 2 C. 4 D. 12 2.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 A .-(-2)=2 B =.22x +32x =52x D .235()a a = 3.2008年5月27日,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传递活动在古城南京境内举行,火炬传递路线全程约12900m ,将129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 ) A .0.129×105 B .41.2910? C .312.910? D .212910? 4.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33--= B .32 6-=- C .(3)3--= D .0(π2)0-= 5.若23(2)0m n -++=,则2m n +的值为( ) A .4- B .1- C .0 D .4 6.计算2(3)-的结果是( ) A .6- B .6 C .9- D .9 7.方程063=+x 的解的相反数是( ) A .2 B .-2 C .3 D .-3 8.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是( ) B.2π C.13 D.12 9.估计68的立方根的大小在( ) A.2与3之间 B.3与4之间 C.4与5之间 D.5与6之间 10.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两座山峰之间的距离,从一座山峰发出的激光经过5410-?秒到达另一座山峰,已知光速为8310?米/秒,则两座山峰之间的距离用科学记数法...... 表示为( ) A .31.210?米 B .31210?米 C .41.210?米 D .51.210?米 11.纳米是非常小的长度单位,已知1纳米=10-6毫米,某种病毒的直径为100纳米,如将这种 病毒排成1毫米长,则病毒的个数是( ) A.102个 B 104个 C 106个 D 108 个 12.巳知某种型号的纸100张厚度约为lcm ,那么这种型号的纸13亿张厚度约为( )

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三节青春期导学案有答案

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 第一章第三节青春期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青春期的特点,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领悟青春期的卫生常识。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青春期的生理卫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能力,培养学生 自我控制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愫,关注自己和同学的身心变化,共同健康地度 过青春期。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难点:怎样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学习建议】 青春期既是敏感的年龄,又是敏感的话题。教师首先要亲切自然,把自己的位置摆好,学生把老师视为知心朋友,和老师一起倾心交换意见,师生的相互信任是这堂课成功的首要条件。 【预习新知】课前完成 任务一:阅读课本14-17页,完成下列问题: 1.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征是。 2.男女生青春期体型的变化主要与睾丸分泌的和卵巢分泌的有关。 3.青春期的时候,我们的神经系统以及和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4.这个时候的男孩和女孩的都迅速发育,男孩出现,女孩出现。 5.青春期是一生中和的黄金时期。 6.青春期的我们有了强烈的,遇到挫折又,渴望得到和的关怀。 7.性意识开始萌动,从初期与异性到逐渐愿意与接近或对 产生朦胧的依恋。 8.青春期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塑造的关键时期。应该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同学之间,与密切交流。 任务二:完成青春期调查表

【学习过程】 引入:由学生课前完成的青春期调查表开始导入。 活动一: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阅读课本14页资料,通过资料分析完成讨论题。(小组内讨论) 2.阅读课本15-16页并思考:青春期的身体发生哪些变化?(自学后交流) 3.讨论:为什么青春期会出现遗精和月经的现象?(小组内讨论) 【跟踪练习1】 1.是青春期开始的一个显著特点。 2.进入青春期的时间,男孩一般比女孩两年。 3.在青春期中,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孩出现,女孩出现。 4.进入青春期的第一个信号是() A.体重显著增加 B.肺活量显著增加 C.身高迅速增长 D.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强 5.下列哪项不属于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A.身高突增 B.性器官迅速发育 C.身体迅速发胖 D.神经系统的功能明显增强

(完整)高一化学必修一(鲁科版)方程式大全,推荐文档

高一化学必修一(鲁科版)方程式 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反应: 1、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 2 == Na 2O 2 钠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4Na + O 2 == 2Na 2O 2、Na 与H 2O 反应:2Na +2H 2O == 2NaOH +H 2↑ 3、Na 2O 2与H 2O 反应: 2Na 2O 2+2H 2O == 4NaOH +O 2↑ 4、Na 2O 2与CO 2反应: 2Na 2O 2+2CO 2 == 2Na 2CO 3+O 2 氯气的相关反应:1、实验室制Cl 2 : 4HCl(浓)+MnO 2 == Cl 2↑+MnCl 2+2H 2O 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 2 == 2FeCl 3 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 2 == CuCl 2 4、钠与氯气反应:2Na + Cl 2 == 2NaCl 5、氯气与氢气反应:Cl 2 + H 2 == 2HCl 6、氯气与水反应: Cl 2+H 2O == HCl +HClO 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 2 + 2NaOH == NaCl + NaClO + H 2O 8、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 2HCl + O 2↑ 9、工业制漂白粉: 2Cl 2+2Ca(OH)2 == CaCl 2+Ca(ClO)2+2H 2O 10、漂白粉漂白原理: Ca(ClO)2+H 2O + CO 2 == 2HClO +CaCO 3↓ 11、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 2O + CO 2 == CaCO 3↓ + 2HClO 2HClO == 2HCl +O 2↑离子检验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 2++ SO 4 2— == BaSO 4↓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 2+ + CO 32— == CaCO 3↓ 3、银离子的检验: Cl — + Ag + == AgCl ↓铁的相关方程式 1、铁和稀盐酸Fe +2HCl == FeCl 2+H 2↑ 铁和稀硫酸Fe +H 2SO 4 == FeSO 4+H 2↑ 2、铁置换金属铜Fe +CuCl 2 == FeCl 2+Cu 铁置换金属银Fe +2AgNO 3 == Fe(NO 3)2+2Ag 3、铁和非金属反应:3Fe +2O 2 == Fe 3O 4 Fe +S == FeS 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H 2O 氧化亚铁与稀盐酸:FeO +2HCl == FeCl 2+H 2O 磁性氧化铁和稀盐酸:Fe 3O 4+8HCl == FeCl 2+2FeCl 3+4H 2O 5、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 2 + Cl 2 == 2FeCl 3 点燃 光照△△点燃点燃光照点燃点燃加热

2020新品上市高中化学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硫的转化学案 鲁科版必修1

第3节 硫的转化 1.自然界中的硫 (1)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在自然界里,硫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以化合态存在的硫分布很广,主要是硫化物和硫酸盐,如黄铁矿(FeS 2)、石膏(CaSO 4·2H 2O)、芒硝(Na 2SO 4·10H 2O)等。硫的化合物也常存在于火山喷出的气体中和矿泉水里。硫还是某些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人体内平均含有0.2%的硫。 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图 说明:大气中SO 2主要有三个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火山爆发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在自然状态下,大气中的SO 2一部分被绿色植物吸收;一部分则与大气中的水结合,形成H 2SO 4,随降水落入土壤或水体中,以硫酸盐的形式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转变成蛋白质等有机物,进而被各级消费者所利用。动植物的遗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能将硫元素释放到土壤或大气中。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回路。 (2)认识硫单质 ①单质硫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硫单质为黄色或淡黄色固体,俗称硫黄,很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 2。密度比水大,熔点为112.8 ℃,沸点为444.6 ℃。硫有多种同素异形体,常见的有斜方硫和单斜硫。 析规律 硫的分离与洗涤:根据硫单质的溶解性,常用CS 2把硫单质与其他物质分离开来,也可以用CS 2洗去沾在试管内壁上的硫单质。 ②硫单质的化学性质 由于硫单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0,既可以升高到+4或+6价,体现还原性;也可以降低到-2价,体现氧化性。 a .硫单质的氧化性 实验步骤:把研细的硫粉和铁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均匀,放在石棉网上堆成条状。用灼热的玻璃棒触及一端,当混合物呈红热状态时,移开玻璃棒,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当硫粉和铁粉混合物局部红热而移开玻璃棒后,混合物仍保持红热状态继续反应,生成黑色物质。 实验结论:加热后铁跟硫发生化学反应:Fe +S=====△FeS 。 实验分析:硫跟铁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硫是氧化剂,铁是还原剂。硫化亚铁(FeS)为黑色固体,不溶于水。硫跟铁的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它能满足硫和铁继续反应所需要的热量。 硫除了与铁可以反应生成硫化亚铁外,还可以与其他金属反应。 例如:2Na +S=====△Na 2S,2Al +3S=====△Al 2S 3,Hg +S===HgS,2Cu +S=====△Cu 2S(Cu 显+1价 而不是+2价)。 谈重点 硫的弱氧化性

电功率第1课时学案

电功率 学习目标: 1.知道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和单位。 2.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学案导学 知识点一:电功率 观察电能表,常常可以发现:电能表上的铝盘转动的快慢经常是不同的,家里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铝盘转动得越快,而且使用电热水器时比使用一只灯泡时转得快,这是怎么回事呢? 如下图所示,节能灯上的“24 W”是什么意思? 演示:分别拿一只 24 W 和一只 500 W 的电吹风机,接在电路上,比较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 铝盘转动得快慢不同,是由于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即电流做功快慢不一样,我们把电流做功的快慢用电功率表示。 如果用W表示电流通过用电器所做的功,用t代表通电时间,用P表示用电器的电功 率,则: W P t =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率的基本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用W表示,常用的还有千瓦、毫瓦。 1 kW = 103 W 1 W = 103 mW 以下是常见用电器的电功率: 因为W=UIt,所以 W UIt P UI t t === 【典型例题】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 A.电流 B.电压 C.电功 D.电功率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电流是表示电路中电流强弱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路两端的电位差或电势差);电功是表示电流做功多少的物理量;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D选项符合题意,选填D。

【针对训练】手电筒中的电流约为0.4A ,电源为三节干电池,则该手电筒小灯泡的功率最接近: A .0.4W B .0.8W C .2W D .4W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一节干电池电压为1.5v ,3节总计4.5V ,所以 4.50.4 1.8P UI V A W ==?= 所以选C 。 知识点二:千瓦时的来历 因为W P t =,所以W Pt = 如果 P 和 t 的单位分别用 kW 、h ,那么它们相乘之后,就得到电能的另一个单位:千瓦时(度)。 1 千瓦时可以看作功率为 1 kW 的用电器使用 1 h 所消耗的电能。 【典型例题】小刚利用电能表测某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当电路中只有这个用电器工作时,测得在15分钟内,消耗电能0.3千瓦时,这个用电器可能是 ( ) A .空调器 B .电冰箱 C .电视机 D .白炽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已知用电器正常工作在15min 内消耗电能,根据W P t = 求出电功率,由家电的功率知识可判断为哪种用电器.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功率为: W 0.3KW.h P 1.2KW 15t h 60 ===, 以上四种家用电器中功率超1000W 的只有空调机. 故选A . 【针对训练】在下列单位中,哪一个不是电功率的单位( ) A .J/s B.kW ·h/s C.V ·A D.W ·s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 、J 是电功的单位,s 是时间的单位,电功和时间的比值是电功率,所以J/s 是电功率的单位;

第一章第三节种子植物导学案

编码1sw003主备:于春叶主审:张雷利审批:隋安庄 使用时间:2014年月日使用人: 班级姓名 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种子植物 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认识并说出种子主要结构。会比较菜豆种子和玉M 种子的相同点、不同点。 2、能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认识种子的传播方式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提高实验能力和学会简单的观察方法, 2、在比较两类种子结构特点中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形成善于通过分析、归纳而得出结论的习惯。 重难点 重点:菜豆种子和玉M 种子的结构 难点: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知识链接 1、植物的四大类群 2、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征 学法指导 1.实验法、观察法、归纳法; 2.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一】 1、 按照课本的实验方法,4人小组合作实验,观察种子结构。 2、 通过观察和讨论,填写菜豆种子各结构名称 3、思考:菜豆种子的胚有几片子叶? 【学习任务二】 1、阅读实验步骤,注意实验操作必须沿虚线纵切 2、填写玉M 种子各结构名称

3、玉M 种子有几片子叶? 【学习任务三】合作交流,完成下列问题(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种皮有作用,豆类植物的子叶有作用。 2、种子中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 3、将种子的结构与相应器官用线连接起来 胚根 茎和叶 胚芽 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轴 根 4、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玉M 胚乳遇碘变蓝说明。 5、比较菜豆种子和玉M 有什么异同,观察完成下表 6、我们吃的绿豆芽其白嫩部分主要是种子的什么结构发育成的? 1 2 3 4 5 6

(新课改省份专版)202x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4.6 重点专攻 硫的转化、SO2等硫化物学案(含解析)

第6课时 重点专攻——硫的转化、SO 2等硫化物 考点一 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 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备与探究流程 [提醒] 用70%左右的浓硫酸而不用98.3%的浓硫酸或稀硫酸的原因:若用98.3%的浓硫酸,因其含水少,硫酸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H +浓度很小,难以反应。若用稀硫酸,则含水量多,因SO 2易溶于水,不利于SO 2的逸出。 [典例] 已知:2H 2SO 4(浓)+C=====△CO 2↑+2SO 2↑+2H 2O ,下图虚线框中的装置可用 来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填写下列空白: (1)如果将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①③,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①③②,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3)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③①,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解析] 装置①为检验产物H 2O ,只能放在装置②③之前,因为若放在装置②③之后或

装置

②③之间,则气流通过装置②或③溶液后会带出水蒸气,则无法验证使无水CuSO4变蓝的水蒸气是否是反应生成物。装置③和装置②位置也不得变更,因为SO2、C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在用澄清石灰水来验证CO2前一定要排除SO2的干扰。 [答案] (1)SO2、CO2H2O (2)H2O、SO2CO2 (3)SO2、CO2H2O [备考方略] 检验SO2和CO2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 SO2和CO2均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通入的气体过量,沉淀都可以溶解消失。检验SO2、CO2混合气体中存在CO2的一般流程如下: 流程设计 实验装置 所选试剂品红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预期现象褪色褪色不褪色变浑浊 注意事项:有时为了简化装置,可将除去SO2和检验SO2是否除尽合并为一个装置,并使用较浓的酸性KMnO4溶液,现象为酸性KMnO4溶液的颜色变浅。 1.(2017·北京高考)根据SO2通入不同溶液中的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溶液现象结论 A含HCl、BaCl2的Fe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SO2有还原性 B H2S溶液产生黄色沉淀SO2有氧化性 C酸性KMnO4溶液紫色溶液褪色SO2有漂白性 D Na2SiO3溶液产生胶状沉淀 酸性: H2SO3>H2SiO3 解析:选C 产生的白色沉淀为BaSO4,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从+4升高到+6,被Fe3+氧化,体现了SO2的还原性,A项正确;黄色沉淀为硫单质,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从+4降低为0,被H2S还原,体现了SO2的氧化性,B项正确;紫色溶液褪色,是因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O2氧化,自身被还原为无色的Mn2+,体现了SO2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C项错误;胶状沉淀为硅酸,发生的反应为SO2+H2O+SiO2-3==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一章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word学案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学习目标定位] 1.能说出简单有机物的习惯命名。2.能记住系统命名法的几个原则。3.能依据系统命名法的原则对烷烃、烯烃、炔烃、苯的简单同系物进行命名。4.能根据名称写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并能判断所给有机物名称的正误。 1.下列有机物中 (1)属于烷烃的是,名称为; (2)属于烯烃的是,炔烃的是; (3)属于芳香烃的是,苯的同系物是; (4)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答案(1)②异丁烷(2)③⑥(3)①④⑤①⑤ (4)①⑤ 2.烷烃习惯命名法 (1)根据烷烃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数目来命名,碳原子数加“烷”字,就是简单的烷烃的命名。 (2)碳原子数在十以内的,从一到十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示;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用汉字数字表示;当碳原子数相同时,在(碳原子数)烷名前面加正、异、新等。 (3)分子式为C5H12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写出它们的名称和结构简式。 ①正戊烷CH3CH2CH2CH2CH3; ②异戊烷;

③新戊烷。 (4)含碳原子数较多,结构复杂的烷烃采用系统命名法。 3.烃基 (1)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叫烃基。烃基中的短线表示一个电子,烃基是电中性的,不能独立存在。 (2)甲烷失去一个H,得到—CH3,叫甲基;—CH2CH3叫乙基。像这样由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剩余的原子团叫烷基,烷基的组成通式为—C n H2n+1。 (3)丙烷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的烃基的结构简式是 探究点一烷烃的命名 1.分析下列烷烃的分子结构与其名称的对应关系,并填空: 2.总结烷烃系统命名法的步骤 (1)选主链,称某烷。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中碳原子数目称作“某烷”。 (2)编序号,定支链。选主链中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当两个相同支链离两端主链相同时,从离第三个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等近时按支链最简进行编号。 (3)取代基写在前,注位置,短线连。先写取代基编号,再写取代基名称。 (4)不同基团,简单在前、复杂在后、相同合并,最后写主链名称。 例如: 名称为3-甲基-4-乙基己烷 [归纳总结] (1)系统命名法书写顺序的规律 阿拉伯数字(用“,”隔开)-(汉字数字)支链名称、主链名称

鲁科版重点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鲁科版重点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1.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2.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点燃====Na2O2 3.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响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7.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8.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2.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点燃===2FeCl3 3.制取漂白粉(氯气能通入石灰浆)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5.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6.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Ca(ClO)2+CO2+H2O=CaCO3↓+2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1.物质的量n(mol)= N/N(A) 2.物质的量n(mol)= m/M 3.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n(mol)= V/V(m) 4.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n(mol)=cV 五、胶体: 1.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性质: ①丁达尔现象 ②聚沉 ③电泳 ④布朗运动 3.胶体提纯:渗析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2.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硫的转化预习学案第二课时

鲁科版必修1: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三节硫的转化预习学案第2课时 设计人:莱芜四中吕荣海 20009.12.7 学习目标: 1.运用氧化还原反反应规律探究不同价态硫之间的转化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氧化性、 还原性、漂白性) 3.掌握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4.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酸雨的防治 重点难点: 1.不同价态硫的转化 2.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性质 学习过程: 二、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一)、预测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性质 价态性质 -2价的S 0价的S +4价的S +6价的S 用图示的方法表示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相互转化。 (二)、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硫是一种色,味毒的气体,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与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

(2)、氧化性:如与H2S气体反应。化学方程式 (3)、还原性:如与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 (4)、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该性质用来检验气体) (三)、浓硫酸的性质 (1)、吸水性:浓硫酸常用作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等气体。 (2)、脱水性: (3)、强氧化性: 在加热的条件下与铜反应。化学方程式 在加热条件下与C反应。化学方程式 在常温下,使、钝化。可用或来存放浓硫酸。 三、酸雨及其防治 【阅读】:自读课90页,完成下列各题。 1.酸雨的形成原理与二氧化硫有何关系?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2.结合实际谈一下酸雨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3.在防治和减少酸雨形成方面我们应做些什么? 我国目前主要利用的能源是煤。假如你是一位工程师,火力发电厂燃烧废气中有二氧化硫,氧气,一氧化碳等。你将采取什么措施防止二氧化硫排放到大气中? 巩固练习: 1.区别二氧化硫气体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 A、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B、根据有无毒性 C、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D、用品红溶液 2.酸雨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A、森林受到了乱砍滥伐,破坏了生态平衡 B、工业上燃烧了大量含硫的燃料 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D、汽车排放出大量尾气

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学案

宜宾县课改联盟学校九年级数学科导学案 课题课型组别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一元二次方程新课 一、学习目标 1.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 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二、学习重点 重点:由实际问题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难点:准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以及一次项和系数还有常数项。 三、自主预习 小明把一张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的四周各剪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再折合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如果要求长方体的底面积为81cm2,那么剪去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列出的方程是 练习: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1.一个正方形的面积的2倍等于50,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3,且这两个数之积为这个数,求这个数。 3.一块面积是150cm2长方形铁片,它的长比宽多5cm,则铁片的长是多少? 四、合作探究 探究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小结:只含有 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 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2.将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及它们的系数。 (1)8142 =x (2))2(5)1(3+=-x x x 小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其中 二次项, 是一次项, 是常数项, 二次项系数 , 一次项系数。 五、巩固反馈 1.将下列方程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分别指出它们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3x 2-x =2 (2)7x -3=2x 2 (3)(2x -1)-3x (x -2)=0 (4)2x (x -1)=3(x +5)-4 2.要使02)1()1(1=+-+++x k x k k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_______。 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43)2(22=-++-m x x m 有一个解是0,求m 的值。 4.已知关于x 的方程122 2-=--x kx x k )(,问:(1)当k 为何值时,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2)当k 为何值时,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第1课时-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1) 【学习目标】 1.学习离子键及离子化合物。 2.学习电子式的书写。 【重点难点】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电子式的书写。 【预备知识】 思考: 1、为什么一百多种元素可形成一千多万种物质? 2、食盐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食盐晶体不能导电,但在熔融状态或溶于水后能导电,说明了构成食盐的阴、阳离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____的相互作用。 3、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要想使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需要加热到温度高达2000℃,它的分解率仍不到1%,这就说明在氢分子里氢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存在____________的相互作用。 一、离子键 (一)离子键的形成与概念 氯化钠的形成分析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叫做离子键 2、成键条件 ①、成键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成键本质:__________________ ③、成键元素:__________________ (二)离子化合物 1、概念:许多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化合物

2、离子化合物的范围 (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形成离子化合物 (2)强碱、大多数盐以及典型的金属氧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3)离子化合物均为强电解质 说明: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存在离子键,离子键只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下列哪些物质中存在离子键? Na 2O MgCl 2 H 2 SO 4 HCl Na 2 O 2 NaOH NH 4 Cl 二、电子式 1、定义:用·或×简明地表示原子、离子的_______________的式子,叫电子式。说明: (1)金属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其离子符号; (2)阴离子和复杂离子的电子式要标“[ ]”及“电荷数”; (3)化合物的电子式,数目多的离子均匀分布在数目少的周围,不合并。 离子化合物的形成,可用电子式表示,如氯化钠的形成可表示为: 。根据教材中列举的实例,并查阅有关资料,讨论归纳有关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的书写方法及 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 K O K 2 O Ca S CaS NaCl Na 2 O MgCl 2 CaO MgBr 2 【过关检测】 1.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 A.苛性钠 B.碘化氢 C.硫酸 D.醋酸 2.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