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小升初试题

育才小升初试题
育才小升初试题

2009年小学升初中数学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是最大的两位数,小数部分的千分位是4,百分位是最小的质数,十分位是0,这个数是()。用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是()。

2.把1.707、1.07、17.7%、1.7从小到大排列是

()

3.一个两位数,其十位与个位上的数字交换以后,所得的两位数比原来小27,则满足条件的两位数共有()个。

4.6时40分=()时;85000mL=()m3

5.每台原价是a元的电脑降价12%后是()元。

6.任何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个锐角,最多有()外钝角。

7.已知x,y(均不为0)能满足13 x=14 y,那么x,y成()比例,并且x∶y=()∶()

8.甲数是乙数的58 ,甲数比乙数少()%,乙数比甲数多

()%。

9.172元人民币至少由()张纸币组成。

10.甲、乙、丙三人共加工1000个零件。甲、乙两人完成数量的比是7∶5,丙比甲少完成64个零件,乙完成了()个零件。

二、判断:(5分)

1.任何奇数加1后,一定是2的倍数。()

2.因为9的倍数一定是3的倍数,所以3的倍数也一定是9的倍数。()3.圆的直径是一条直线。()

4.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增加5,结果与原数相等。()

5.两个圆半径长度的比是1∶2,则它们的面积比也是1∶2。()三、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

1.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应选择()。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

2.下列图形中,()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A.B.C.

3.三个人在同一段路上赛跑,甲用0.2分,乙用730 ,丙用13秒。()的速度最快。

A.甲B.乙C.丙

4.下列4个四边形的对边关系,()与其他三个不同。A.B.C.D.

5.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之和是48立方分米,圆柱、圆锥体积分别是()。

A.24立方分米,24平方分米B.36立方分米,12平方分米C.12立方分米,36平方分米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每题1分,共6分)

1÷49 =23 +14 =9.3÷0.03=

12×(14 +16 )=13 ÷2÷13 =9-817 -917 =

2.脱式计算,能简便的简便。(每题2分,共8分)

4.2-1.38+

5.8-3.62 0.125×0.25×32

2÷23 -23 ÷2 90.5×99+90.5

3.解方程(比例)。(每题3分,共6分)

4x+3×0.7=6.5 x∶8=34 ∶115

五、实践操作。

你能根据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吗?(3分)

六、解决问题。(1、2、3小题每题4分,其余小题每题6分)

1.服装厂第一季度生产服装2500套,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多生产15 。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多生产多少套服装?

2.大象最快每小时能跑35千米,比猎豹的12 少20千米。猎豹最快每小时能跑多少千米?(用方程解)

3.我市今年计划植树约84万棵,前35天栽了49万棵。照这样计算,完成全部任务要多少天?(用比例解)

4.一个底面半径是6厘米的圆柱形玻璃器皿里装有一部分水,水中浸没着一个高9厘米的圆锥体铅锤。当铅锤从水中取出后,水面下降了0.5厘米。这个圆锥体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已知S△DOC=15平方厘米,BO=23 BD。求梯形的面积。

6.耕一块地,第一天耕的比这块的13 多2亩,第二天耕的比剩下的12 少1亩。这时还剩下38亩没有耕,则这块地有多少亩?

7.甲、乙两条船,在同一条河上相距210千米,若两船相向而行,则2小时相遇;若同向而行,则14小时甲赶上乙,求两条船的速度。

8.水果店运进了桃子和西瓜共96个,卖了桃子的34 与西瓜的58 ,还剩下29个水果,水果店进了多少个桃子?

育才2009小升初奥数考试题

1. 船行于一段长120千米的江河中,逆流而上用10小时,顺流而下用6小时,水速_______千米/小时,船速________千米/小时.

2. 一只船逆流而上,水速2千米,船速32千米,4小时行________千米.(船速,水速按每小时算)

3. 一只船静水中每小时行8千米,逆流行2小时行12千米,水速________千米/小时.

4. 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8千米,水速是每小时2千米,这船从甲地到乙地逆水行驶需15小时,则甲、乙两地相距_______千米.

5. 两个码头相距192千米,一艘汽艇顺水行完全程要8小时,已知水流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逆水行完全程要用________小时.

6. 一只船在河中航行,水速为每小时2千米,它在静水中航行每小时行8千米,顺水航行50千米需用_______小时.

7. 船在河中航行时,顺水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逆水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船速每小时______千米,水速每小时______千米.

8. 一只渔船顺水行25千米,用了5小时,水流的速度是每小时1千米.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__________千米/小时.

9. 一只渔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航行4千米,逆水4小时航行12千米.水流的速度是每小时__________千米.

10. 甲、乙两个港口相距77千米,船速为每小时9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2千米,那么由甲港到乙港顺水航行需_______小时.

2010小升初语文试卷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36分)

1、《字母表》中有常见的韵母_____个,有常见的声母_____个。

“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七个字中,翘舌的声母有____个,后鼻韵母有_____个。(2分)

2、在四线格中注上音节。(3分)

诅咒滋味儿西安憔悴

3、根据音节,填字组词。(3分)

cuì( )弱( )绿憔()纯( ) 鞠躬尽( ) 出类拔( )

4、“请勿自误”中“勿”的意思是____,是这种意思的字还有____、____、_______。(2分)

5、如果一个汉字,既能找到部首,又知道它的读音,最好选择______查字法。“盈”的第二笔的名称是(),“盈余”的盈的意思是()。(1.5分)

6、在下面括号中填上“看”的近义词(不重复)(3分)

仰( ) 俯( ) 远( ) ( )视( )一眼( )目

7、填成语(4分)

①( )然大悟( )然起敬( )然故我( )然无恙

②无( )无( ) 无( )无( ) 无( )无( )

无( )无( ) 无( )无( )

③理直气( ) 完( )归赵风驰电( )

8、用“大方”造三个句子。(3分)

①对财物不计划,不吝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举止自然,不拘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不俗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仿写句子。(2分)

首都北京是我国的心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改写句子。(3分)

①他上课玩东西,这是事实。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明对小红说:“明天,我请你去公园玩。”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据要求写诗句。(2分)

①“日”字在古诗中当“太阳”的意思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日”字在古诗中当“阳光”的意思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日”字在古诗中当“天”的意思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日”字在古诗中当“时候”的意思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12、给下面的句子加不同的标点,使它们表示不同的意思。(13分)

①你同意他不同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同意他不同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你同意他不同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修改下边句子中加横线的部分。(2分)

他的这篇习作立意深刻,严谨的结构,( )语言流畅,在全校作文比赛中把它评为一等奖。( )

14、按课文内容填空。(25分)

原来从南口( )北( )居庸关到入达岭,一路都是( ),( )……( )中国人

是无论如认可也完成不了的。

(二)选择题(9分)(填序号)

1、下列句子中“我”和“自己”用错的有( )

①老师问我(A):“你为什么迟到?”自己(B)毫不在乎地说:“起晚了!”

②有些人有一种毛病,总以为我(C)的意见是对的。

2、A危险!快走开!B、这儿的花真美啊!

C、我已做完了第一题。

D、你弟一题做得怎样?

以上四句,( )是陈述句;( )是祈使句;( )是疑问句;( )是感叹句。

3、以下汉字,按音序排在第五位的是( ),声母翘舌的有( ),音节是整体认读的有( )。

A、施

B、凝

C、临

D、尊

E、罪

F、唇

4、教师对学生正如医生对( ),教师对学校正如医生对( )

A、治病

B、医院

C、病房

D、病人

5、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组是( )

A、喝水吆喝

B、上大夫强大

C、蒙蔽蒙古

D、温度度量

6、“愁眉不展”一词中“展的意思是( )。

A、张开、放开

B、施展

C、放宽

7、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安居乐业盛气凌人兴国安帮

B、喜出望外完美无缺丰攻伟绩

C、坐井观天滥竽充数守株待兔

8、课题《为人民服务》和《一夜的工作》的特点是( )。

A、前一篇点明中心,后一篇没有

B、两篇都点明了中心

C、两篇都是以人物作课题

D、后一篇点明了要写的事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9分)

1、“巨”、“区”、“臣”的部首是“匚”。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的。( )

3、“一张桌子,一位老师,一匹马车”这三个词语中的量词都用得对。( )

4、“玻璃、动弹、桌子”中加点的字应读轻声。( )

5、在“难解难分”、“号称”两个词中,每个字都是多音字。( )

6、博林的祖父、父母都是文艺工作者,所以博林可以称得上是艺术世家。( )

7、“我们要认真克服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是病句。( )

8、书信和请假条的称呼都应写在第一行且顶格。( )

9、“J、K、L、M、N”是按音序排的。( )

二、阅读。(4+12分)

(一)用“||”给下面一段话分层,并写出层意。(4分)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各层层意:

(二)阅读后做题(12分)

人民在他心中

朱伯儒伯伯高高的个子,他那双深沉的眼睛给初次见面的人一种严厉的感觉。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凡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不管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中,他都能热情帮助别人。人民的(疾苦、痛苦、困苦)牵动着他的心,他关心别人胜于关心自己。

朱伯儒伯伯关心别人的事迹多得很。

在河南省内乡县时,他看到这里的群众生活十分(疾苦、痛苦、困苦),就写信给自己的妻子,要她把家里的旧衣服多寄些来,送给群众。

在武汉空军工地上,身为民工队长的朱伯伯,成天和民工一起(艰难、艰苦、艰巨)施工,他流的汗水从不比民工少。民工的家属到工地探亲,他总是把自己的住居让出来,自己和民工挤在一起过夜。民工胡世元是个能干的好青年,可是身体虚弱,家庭生活又(疾苦、艰苦、困难)。他生病以后,一连五年,都是朱伯伯出钱为他治病,接济他全家的生活。

1975年,在火车上,一位素昧平生的老人突然患病,急需输血,朱伯伯毫不犹豫地献了血,又改变了自己的路线,一直把这位老人送到家。

是什么力量促使朱伯伯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好事呢?朱伯伯说:“没有人民的养育,我就活不到新社会,更不能成为一个干部。我对人民有感情,看到别人遇到困难和不幸,就觉得自己有一份责任尽力力去帮助他们。”朱伯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在文中括号内合适的词语下面画“——”。(2分)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写在()里。(1分)

①一向都不相识。()

②沉着持重,思想感情不外露。()

3、第二自然段叫______段,起____________的作用。(1分)

4、用“||”分段,并写出段意。(6分)

5、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2分)

三、作文(30分)

题目:一个令人________ 的时刻

要示:1、在横线上补充一个表心情的词,如忧伤、悲愤、高兴等。

2、文笔流畅,内容生动,情节感人。

3、文中应有必要的景物,场面,人物心理,动作等方面的描写。

4、500字左右。

综合能力测试题

1、随着生产生活中消耗的能源逐渐增加,节约能源已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用什么洗碗既费水又费时间?”,你认为应该是()

A.洗碗布B.丝瓜球C.铁丝球D.普通海绵

答案:D(此题考查学生对身边生活的关注,要做个有心人。)

2、暑假将至,许多同学来到沈阳晚报活动部报名参加暑假夏令营活动,据了解“华东世博线”第一批营员已满。在下面四个选项中不属于“华东世博线”游览景区的是()A.体验世博盛况B.游览长城\十三陵

C.领略苏杭水乡神韵D.赏秦淮河风光

答案:B(第二项在北京,此题考查地理知识,也是说学生要行万里路,增长见识。)

3、下列词语属于并列关系的一组是()

A.肥皂浴室客厅

B.飞禽走兽森林

C.水草小溪山谷

D.奶牛牛奶超市

答案:C

解析:逻辑关系有因果、并列、递进、转折等。此题考查词组的结构,考查对并列词组、动宾词组、偏正词组的语法掌握。说逻辑关系有概念扩大的嫌疑,在作文中或演讲中我们经常说某人说话有逻辑。

4、下列汉字笔画数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地汲场在

B.何务茎阳

C弹既域驽 D.暂曾咸暖

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凭着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克服困难也是一种亨受。

B.这篇文章如行云流水,真是脍炙人口。

C.豪华的渡假村里,每个房间都按装了空调。

D.这首歌热情洋溢的呕歌了中华民族团结奋进、不屈不挠的精神。

答案:B (A 享受C度假村、安装D讴歌)

6、下面句中的“千万”一词,不是用来表数量,而是用来表强调的一项是()

A.战争年代投身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仁人志士何止千万。

B.碧波万顷的大海上,千万只美丽的鸥鸟在自由飞翔。

C.老师经常告诫我们千万要远离那些属于低级趣味类的书籍。

D.即使人世间历经千万年的沧桑,也总会有一种东西可以成为永恒。

答案:C(ABD形容非常多,C项副词,务必。)

7、与“晚风一阵阵袭来”一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满庭的花摇曳着,月光和花的影也一起晃动起来,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B.月光和花的影一起晃动起来,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满庭的花摇曳起来。

C.月光和花的影一起晃动起来,满庭的花也摇曳着,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D.满庭的花也摇曳着,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月光和花的影一起晃动起来。

答案:D(可先排除BC选项,D选项符合事物的先后规律,先分说,后总说。)

8、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这类事件,你们一定要认真吸取教训。

B.墙外那片树林,曾是归鸟栖息的处所。

C.不管天气多么炎热,他也坚持刻苦学习。

D.你要听取大家充分的意见。

答案:B(A项删去“不”,C“不管”改成“无论”“也”改成“都”D“充分”作“听取”的状语,放在“听取”前。)

9、在下面几种情境中,所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A.刘洋要到外地去上大学,他的朋友给他送行时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你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你的朋友给予了你很多帮助,为了表达你的感谢,你对他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近期班级里有很多男同学都犯了错误,你对唯独没有犯过错误的小明说:“你可真是‘出淤泥而不染’哪!”

D.同学们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们发出由衷的赞叹:“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A(B项针对父母,C项指荷花。D项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指白雪。)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