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付费方式综述

医疗服务付费方式综述
医疗服务付费方式综述

医疗服务付费方式综述

医疗服务付费方式是指货币由个人、政府、保险公司或其他资金持有者手中流入到医疗服务提供者手中的方式。医疗服务付费方式的设计是整个医疗制度中比较关键的环节。国内外很多医疗保险实践已经证明,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是控制医疗费用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支付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医疗服务提供方的行为,影响着医疗体系的运行效率,合理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对医疗服务提供方的激励将达到最佳程度。常见的医疗服务付费方式包括以下五种:按服务项目付费、总额预算付费、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混合付费[1] 1国外医疗服务付费情况

1.1按服务项目付费

是指医生和医务人员根据提供给患者的服务类型和数量的不同获得不同的补偿。在这种付费方式中,医务人员按照事先确定的价目表或当时通行的价格收取服务费用。其优点是医生有强烈的动机增加医疗服务的数量和提高质量,那些需要更多的或更复杂的治疗方案的病人,不大可能拒之门外。通常,无须自掏腰包或只承担很小份额医疗费的消费者对此制度满意。缺点是:可能导致医疗服务的过度供给,增加医疗支出负担。此外,按服务项目付费导致较高的管理成本。

按服务项目付费是最传统,也是运用最广泛的一种费用偿付方式。目前,该付费方式仍被普遍应用,即使在推行按病种付费多年的国家,部分服务项目仍采用按服务项目付费的方式。

1.2总额预算付费

它是政府部门或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协商确定的年度医疗费用预算总额,预算总额一旦确定,医疗机构收入就不能随服务量的增长而增长,一旦出现亏损,亏损部分山医疗机构承担。其优点是政府或保险机构可有效控制医疗总费用的支出,管理相对简单,减小费用风险。缺点是预算标准难以准确制订,预算过高,会导致医疗服务供给不合理增长;预算偏低,可能会导致医疗服务提供方减少医疗服务供给,抑制合理的医疗服务需求,影响医疗服务提供方的积极性,降低医疗服务质量,最终影响医疗服务提供者、消费者的利益。目前,最典型的实行总额预算制的国家是英国,其对公立医院的住院费用补偿方式采取总额预算的方式。

1.3按人头付费

它是指政府或保险机构根据医疗机构一定时期(年或月)内为多少人提供医疗服务,医疗机构的收入与服务人数成正比,服务的人数越多则医疗机构收入越多,反之则愈少。这种付费方式对医疗机构的服务和费用均有高度控制,可促使医院开展疾病预防工作,降低发病率,减轻将来的工作量和疾病成本。缺点是可能出现医疗服务提供方为节省费用而减少必要的医疗服务提供或降低服务质量、标准,甚至拒绝危重患者的现象。如美国的健康维持组织(HMO)、英国持有基金的通科医生(GP)均采取这种支付方式。

1.4按病种付费

按病种付费是以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标准(ICD-10)将疾病按诊断、年龄、性别等分为若干组,每组又根据病种病情轻重程度及有无并发症、合并症,是否手术等确定疾病诊断相关分类标准,即所谓的DRGs。在这种付费方式下,医疗机构获得的费用补偿是按所服务的每位患者所属疾病诊断组来计算的。其优越性在于:①通过制定疾病预付标准,约束医疗服务提供者分担经济风险。②客观上促使医院主动规范医务人员行为,增强成本意识,寻求最合理的治疗流程,提高服务效率。缺点是对医疗信息系统要求较高,管理运行成本较大。此外,还可能医疗机构选择性地治疗病人,降低服务质量。该付费方式起源于美国,经过30多年的应用,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推广,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此基础上借鉴发展了DRGs-PPS系

统。目前,己建立按疾病分类支付制度的国家包括美国、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比利时、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法国、瑞士、西班牙、丹麦、挪威和荷兰等国家[4]。

1.5混合付费

即包含了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付费方式。如泰国医疗服务付费方式采用按人头和按病种付费相结合。英国以总额预算为主,同时实行按人头、按服务项目、按病种付费。

2我国目前的医疗付费制度

我国是典型的实行混合付费制度的国家,从二十世纪50年代建立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到目前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998年建立)、城市居民医疗保险(2007年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3年建立)、医疗救助等制度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医疗付费方式[3]。

2.1按总额预算付费

我国于上世纪50年代建立起了公费医疗制度,采取总额预算的方式付费。由于总额预算下的公费医疗制度覆盖面小,人口老龄化加剧,而且浪费现象突出,出现了“一人办证(—公费医疗证),全家享受(公费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入不敷出的局面。2004年广东省直单位公费医疗预算为5844万元,实际发生公费医疗费用40711.4万元,超支600%[2]。经历多年的发展变化,公费医疗的范围逐渐萎缩,取而代之的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目前多数地区的公费医疗采用“总额控制,超额分摊”的办法。

2.2按人头付费

二十世纪80~90年代改革了公费医疗制度,将公费医疗经费按人头拨付给定点医院,由定点医院直接管理预算经费,结余部分按比例奖励给医院,超额部分医院按比例分摊。

随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国内许多地区开始实行另一种人头付费方式,即对住院病服务按人头定额乘以治疗人数的办法由保险经办机构与医院结算。但对自费项目仍然是以按服务项目付费的方式,由患者与医院结算。按人头定额付费方式,管理相对简单,管理成本较低,但定额标准的制定,难以做到科学、合理,医疗机构倾向选择病情较轻的患者或治疗成本较低的病种,出现拒绝疑难病例的情况。

2.3按服务项目付费

我国目前仍以服务项目计费为主,国内多数医院自费结算或商业保险结算均按服务项目收费,即使是公费医疗,患者自费部分也是按服务项目费用的一定比例付费。在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及价格是政府以制定的,具有行政法规效力,不可随意更改;在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可自行制定。该付费方式的优点是医疗服务提供者为患者提供了哪些医疗服务一目了然,国家卫生部推行的一日清单制度就是基于此。

2.4按病种付费

当前,国内尚未建立起真正意义的按病种付费DRGs,还处于理论研究和试点阶段。黄惠英等进行诊断相关分类法在北京地区医院可行性研究[5]。他们引入美国DRGS最新版本AP-DRGs-Ⅷ,对北京地区有代表性的10所医院的近10万份病例进行DRGs分组,研究结果表明,对出院病例进行病例组合是可行的。实施病例组合对科学评估医院管理效益较病种管理更全面、合理和实用,但有部分DRGs组内同质性不好,组间异质性不强,即同一DRGs 组内的费用和住院天数变异太大,而有些组间的费用和住院天数无显著性差异。由于我国尚未完全推广使用国际疾病编码(ICD-10),医院信息化建设也参差不齐,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推广使用DRGS还存在诸多困难,单病种费用结算可作为推广使用DRGS的过渡措施。

陶红兵等通过选取5家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费用控制的医院,进行了“临床路径费用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6]。

从2006年9月1日开始,根据江苏省卫生厅和物价局要求,江苏省内二级以上(含二级)公立医院原则上都要开展单病种限价管理工作,三级综合医院开展单病种限价管理不少于

10种,二级综合医院和三级专科医院原则上不少于5种。但由于此次单病种限价的价格测算并不科学,有关部门只是将某一医院在一年内对某一病种手术费用综合简单除以一年内该种手术总数,便得出限价的最高价。因此,未能得到很好地推广。

广州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从2006年起对部分医疗机构的服务单元如肿瘤病区、心血管病区及病种如肾移植术、骨科内固定术等按病种结算的方式。

3对我国医疗付费方式发展的展望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不大可能用一种付费方式来面对各种复杂的医疗卫生服务,在解决不同的卫生问题和医疗需求方面,不同的付费方式有其独特的优点。因此,我国仍将坚持混合付费方式[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疗卫生政策,但随着企业医院的转制,劳保医疗的终结,在医疗服务付费方面未能体现防治结合的理念,有必要建立起类似美国的健康维持组织(HMO)或健康管理组织(MCO)[8],通过向医疗机构支付人头费,由医疗机构和社区医生的密切合作,将社区卫生的防治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社区的健康管理,减轻疾病经济负担。

在门诊医疗服务付费方面,由于门诊服务的差异性较大,频次较高,按服务项目付费可能仍是最好的选择。

在住院服务方面,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预付费制度(DRGs-PPS)作为目前较为先进的付费方式已被许多国家或地区采用,实践证明,DRGs-PPS可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我国可根据不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建立区域DRGS研究中心,借鉴国外DRGS的有关资料,以相对统一的临床路径为基础,确定本地区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预付费系统,即区域性DRGs-PPS。

在区域性DRGs-PPS建立之前,单病种费用付费是一种有益的过渡性尝试和探索,可以为DRGs-PPS建立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颖.关于合理选择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分析与思考.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8,31(2):128-31.

[2]甘树炯.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关于广东省直单位公费医疗改革的探讨[J].2005,(17):4-6

[3]新型农村合作课题研究报告汇编(2006-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2008.

[4]韩启德等主编.《21世纪中国与全球健康:《柳叶刀》专辑中文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70-9.

[5]黄慧英.诊断相关分类法在北京地区医院管理中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4,10(3):131.

[6]陶红兵,陈璞,方鹏赛等.临床路径费用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05,28(7)16-8.

[7]郑大喜.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的比较及其选择.中国初级卫生保健[J],2006,19(6):6-9.

[8]Zhao Y,Ash A,Ellis RP,etal.Disease Burden Profiles: An Emerging Tool for Managing Managed Care.Health Care Management Science[J].2002,5(3)211-9.

改善医疗服务基本要求66条

改善医疗服务基本要求66条 一、医院各诊疗区域改善服务共同要求 1.院容院貌整洁,房屋建筑布局合理,道路平整,载有患者的推车经过不会颠簸。 2.医院指示标牌齐全,清晰明了,易于寻找。 3.院门口道路交通通畅,院内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有序。 4.诊疗区域有防滑、防摔倒设施和安全警示。 5.工作人员(包括医务人员、窗口工作人员、行政后勤人员、保安、保洁等,下同)尊重患者、态度亲和、耐心友爱、用语文明,无“生、冷、硬、顶”现象。 6.工作人员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 7.工作人员着装整洁,佩戴胸卡(牌)。 8.实行首问和首诊负责制,对患者属于本科室职责范围内的事宜,立即给予答复或处置;非本科室职责范围内的事宜,协调相关科室解决。 9.医生对患者或家属病情沟通充分,问诊耐心细致,检查、用药、耗材、医保(农合)目录内项目交代清楚。 10.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对特殊检查和使用贵重药品要向患者或家属说明并签字确认,保障患者知情权。 11.诊疗科室布局科学、诊疗流程合理。 12.院内严格禁烟。 13.有患者投诉(医患沟通)办公室,有专人负责接待,对患者投诉能耐心解释、认真调查、及时反馈。

14.有改善医疗服务教育培训计划。 15.院内醒目位置公布有服务投诉电话。 16.有措施保障急诊用电梯24小时畅通。 17. 尊重患者的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 18.切实落实“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 二、门诊改善医疗服务基本要求 (一)挂号缴费 19.医生和出诊信息能通过网络、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提前公示。 20.能提供3种以上形式的预约挂号服务;能做到分时预约。 21.有预约号过时后的处理措施。 22.有线上线下多种缴费方式。 (二)导诊分诊 23.危急重症患者优先就诊。 24.残疾人、现役军人等优先就诊,70岁以上患者视情况优先就诊,80岁以上患者从绿色通道就诊。 25.医生排班合理有弹性,高峰时段能增加机动诊室接诊。 26.有突发事件的识别系统和应急预案。 (三)门诊环境 27.诊区布局合理,环境整洁、安静、安全、温馨。

(完整word版)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一、目前制约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主要问题: 1、卫生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卫生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成为制约乡镇卫生院发展的“瓶颈”。医疗技术人员的培养有其自身行业的特点,从培养到使用其周期比较长。而我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的情况呈现出职称低、学历低、分布不平衡,一身多职,难于考核。由于人才方面的问题,导致一是部分卫生院难于排班;二是“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服务难以有骨干支撑;三是大量医疗设备闲置,无人操作;四是派员到上级医院进修无法安排;五是专业技术人员后续难继,面临断层;六是形成医生留不住,患者不愿来的恶性循环局面。 2、药品种类少,难以保障群众的基本医疗。 自2010年实施“药品三统一”以来,各乡镇卫生院的药品常常出现短缺,原因是供货商配送不及时和供货商货源不足,一些很常用、很普通的药品、品牌药品不在“三统一”招标范围之内,更有一些中标产品出现弃标、废标的产品,所以经常导致卫生院无药,住院病人常常外出购药的现象,外出购药也给临床用药带来了安全隐患,外购的药合疗又不能报销,由此住院病人常常要求转院或者自动出院而去大医院就医的局面,使卫生院的病员流失严重,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这无形中加大了患者的负担。药品配送企业只有一家,品种单一,无法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儿童用药、妇科用药、感冒用药以及乡村医疗机构常用的药品如安乃近、去痛片、阿莫西林胶囊等均未进入中标目录,医疗机构又不敢贸然从其他渠道购进,对日常诊疗有极大影响。药物的短缺致使老百姓常常不满,怨声载道,骂话连篇,使医患关系更加

紧张。 3、卫生经费严重不足。 缺医少药、病员流失,使卫生院的收入严重下降,虽然人员的工资由财政全额支付,但卫生院的正常运转却十分困难,很多卫生院由于人员少雇佣临时工偏多,临时工的工资又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偏高不下。再加上近两年来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视,各项费用开资都较大。这也是制约卫生院正常运转的一项重要原因。 4、乡医队伍不稳定。 近年来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乡医的收入待遇低下,满足不了一家人的需求。医改的不断深入,由于医疗收费标准降低、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乡村医生还承担着大量的公共卫生服务,与原来单独在家里相比工作量大,收入低。乡村医生一直工作在最基层,可以说是半农半医,有的已经为此奋斗了一生,为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至今仍无养老保障,老无所依等等原因。更使得乡医无积极性,甚至有些乡医不想干村卫生室的想法。工作上也是消极对待,应付差事,给医院的管理也带来不便。另外,有些乡医年龄偏大,年轻人又不愿意从事,村卫生室也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 二、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1、逐步加大财政对卫生事业投入力度,适当向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倾斜。 医改的不断深入,确实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虽然人员的工资由财政全额支付,紧靠医院的收入很难用于建设、培训、管理、奖励的等费用的支付,何况有些乡镇卫生院因为基础设施建设尚存留一些债务问题。

医疗服务概述培训讲学

医疗服务概述

医疗服务 一、什么是医疗服务 关于医疗服务的定义存在不同的解释,不同部门根据其自身的出发点和利益对医疗服务进行了定义,如财政部、税务局《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2000)第42号文件中指出:“医疗服务是指医疗服务机构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康复和提供预防保健、接生、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服务,以及与这些服务有关的提供药品、医用材料器具、救护车、病房住宿和伙食的业务。” 人民卫生出版社《医院管理词典》中关于医疗的定义如下:“医疗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医疗技术人员运用医学科学技术与人类疾病作斗争的过程,这个定义只局限于诊疗的范围。广义的医疗是指卫生技术人员运用医学科学技术及社会科学知识为防病治病增进人类健康而斗争的过程,包括预防、康复、保健、健康医疗咨询和狭义的医疗。现代的医疗服务,已从医院内扩大到医院外,形成了综合医疗的概念,医疗内容也日益广泛,包括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和灾害、健康咨询、健康检查、急救处理、消灭和控制疾病、临床诊疗、康复医疗等。医疗服务是指医院或医疗技术人员向人群提供的一种健康服务。” 从营销角度看,医疗服务是指医疗机构或医疗技术人员以实物和非实物形式满足民众健康需要的一系列行为。它是医疗和服务的有机融合,是医疗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外在形式,即向民众提供的一种健康服务。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医疗服务的基本含义是:医疗属于服务行业,医疗服务就是医疗机构以病人和一定社会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医学技术为基本服务手

段,向社会提供能满足人们医疗保健需要,为人们带来实际利益的医疗产出和非物质形态的服务。医疗产出主要包括医疗及其质量,它们能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使用价值的需要;非物质形态的服务主要包括服务态度、承诺、医疗机构形象、公共声誉等,可以给病人带来附加利益和心理上的满足及信任感,具有象征价值,能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1] 二、医疗服务的层次[2] 第一个层次是核心医疗服务。它是医疗服务的最基本层次,消费者到医疗服务机构就医是为尽快解除病痛,获得康复,是医疗消费者购买医疗服务的核心。第二个层次是形式医疗服务。指医疗服务的形式体现,是医疗消费者购买的医疗服务的实体或外在质量。如医疗服务的项目、技术水平、设备新旧、治疗效果。 第三个层次是附加医疗服务。它是医疗服务各种附加利益的总和,也是医疗消费者购买的医疗服务延伸部分与更广泛、宽延的医疗服务,如在得到第一、二层医疗服务的同时,得到医学知识的介绍、病情咨询、服务承诺、特色环境、个性化生活及保障服务等。它能给医疗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利益和更高层次的满足。 所以说,医疗服务的含义及实质是一个整体系统的概念,它不仅为医疗消费者提供有效的医疗功能,还要为其提供满意的服务功能。 三、医疗服务的特点[1] 医疗服务具有所有服务的共性,同时它又有其非常独特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对医疗服务的开展有不利的一面,但是也有有利的一面。扬长避短、发

演讲稿“创新医疗服务,改善就医体验”

创新医疗服务,改善就医体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 非常感谢院领导给我一个展示自已的机会。首先给大家作一下自我介绍:我叫XX ,现为X科室医生,X 年X 月起在儿科工作至今。在此期间承蒙领导的关怀,我多次到县内外医院进行专业进修,使自己儿科专业水平有了更进一步提升。大家都清楚由于儿科医疗对象的特殊性,医疗工作繁琐心理压力大,刚到儿科时我也想过换岗位,但是看着一个个自己精心治疗下康复的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我打心底热爱起自己的儿科事业,更坚定了自己从事儿科工作的信念。 近年来,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日趋剧烈,医疗服务创新已成为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科学而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我时常从医疗服务创新的现实性与必要性进行浅析,并根据医疗服务的现况查找创新服务理念的突破口,就服务的贴近性、创新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凝练了自己的观点,以供大家商榷: 一、坚持以服务为本,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1.加强医务人员的思想教育,转变服务观念,改善服务态度,开展多层次的职业道德思想教育,让大家认识到,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病人对医院和医生的选择自由度将越来越大,病人可以没有你这一家医院,但我们却不能没有病人,从中增强大家的危机感和竞争意识,转变观念,变“病人求我服务”为“我主动为病人服务”。使大家树立起服务至上,病人第一的思想。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2.提高法律意识,规范职业行为。随着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投诉也日益增多,医务人员面临严峻的医疗形势的考验。因此,必须教育医务人员增强法律意识,严守职业道德,做到一切医疗行为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减少医疗纠纷发生。 3.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和约束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实行医德监督,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起表率作用,严格落实医院的规章制度,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位。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医德监督到位。把医德医风纳入科室综合目标管理,作为考核评选,评聘职称的硬指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质优则评选,从正面激励医务人员的自觉性。 二、加强重点学科培树,创技术一流科室。 1.坚持科技创新提升学科整体技术水平,多年来,我院儿科一直为综合普通儿内科,缺乏专科特色,使我院儿科专科诊疗水平较发达地区明显落后,在以后学科建设中,要积极培养一批具有专科诊疗水平的医疗梯队,引进先进专科技术,把专业做大做强。 2.开辟新领域,填补不足之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科技水平的提高,儿童疾病谱已经发生了显着的变化,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等的发生率显着下降,而先天畸形,小儿心理,行为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而我县受地理,经济,人文文化的影响,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受到限制,结合我院产科每年有大批新生儿出生,却因保健工作的缺乏而可能导致病员流失,同时也可能因保健知识的缺乏,使一些疾病不能早期发现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把保健工作开展起来,不但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连续完整的就医途径及病历档案,也可以对一些相关疾病早诊断,早治疗,尽量减少致残率,从而提高我县儿童的生存质量。 虽然我知道自己在儿科诊疗经验上还远远不足,但我还是鼓足勇气走上台来,与在座各位分享我的见解,无论今天的结果如何,我都将一如既往地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争取以更高的素质,更强的工作能力来担负起自己的职责!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浅析医疗服务生产效率的界定

浅析医疗服务生产效率的界定 [摘要]医疗服务及其生产过程的特点决定了以往生产效率的概念已经不适用于医疗服务业,以至于不能完全、准确地描述医疗服务机构的生产效率。鉴于此,本文对比分析了不同经济体系下生产效率、医疗服务生产效率与制造业生产效率,在此基础上,对医疗服务生产效率的概念进行重新界定。 [关键词]医疗服务;生产效率;经济体系 1 不同经济体系下的生产效率对比 “生产效率”的理论研究是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然而,不同经济体系关于生产效率研究的视角具有较大的差异,高宇(2008)认为,各种经济理论必然会因其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经济学家构建该理论体系时研究的侧重点等因素不同而不同,被包含其中的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也必然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他对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和X—效率理论中生产效率的理论背景、决定因素和生产效率状况等进行了比较见表1。 高宇进一步指出,以往经济理论在研究或者分析决定企业内部生产效率的因素时,研究的视角都着眼于企业内部,沿着分工—技术进步—组织—生产要素的主线发展而来。这些理论研究与其经济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理论都或明确、或隐含着市场能够出现这一假设,而这一假设只有在产品短缺的时代,并且还需要若干其他的假设,比如,产出的同质性、交易无摩擦、信息完全等,才有可能实现。 2 医疗服务业的特性分析 医疗服务业是为全社会提供医疗服务产品的要素、活动和关系的总和,其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功能是医治和预防疾病、保障全民身体健康、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医疗服务业具有福利性、公益性和效益性等特点,同时医疗服务产品具有同步性、无形性、易逝性、异质性和顾客参与性等特点。正是医疗服务业及其产品的特殊性使得其不具备上述经典经济理论的诸多条件和假设。 首先,医疗服务产出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同一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其效果差异很大,甚至是同一患者由同一医院的不同医生为其诊疗,其效果也会存在较大差异。显然,医疗服务的这一特点有悖于上述经典经济理论。 其次,医疗服务业具有较为严格的准入条件,例如,有注册资本、床位数、医师资格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这使得医疗卫生机构间的竞争性不够,从而形成了目前我国医疗服务业寡头垄断的现状。很显然,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状态也不符合上述经典理论。

XX医院关于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计划方案

××××医院 关于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医发〔2015〕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三好一满意”活动取得的实际成果,制定本方案。具体如下: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为出发点,围绕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反映比较突出的医疗服务问题,大力推进深化医改和改善服务;通过改善环境、优化流程、提升质量、保障安全、促进沟通、建立机制、科技支撑等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成效。 二、工作目标 自20xx年起,利用3年的时间,加强医疗管理,改善服务流程,创新方便群众就医措施,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

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主要容 (一)优化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 1.优化诊室布局。根据门急诊患者病种排序及其常规诊查流程,合理分布各专业诊室,分楼层设置缴费窗口,安装自主挂号缴费机,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原则上≤10分钟。同时医院逐步在挂号室、出入院办理、取药和检查检验等人流聚集区域设立转诊服务窗口、提供流动导医服务。 2.保持环境整洁。做好就诊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卫生间等基础环境管理,保持干净、整洁、安全、舒适。严格落实公共场所禁烟要求。 3.设置醒目标识。就诊区域设置建筑平面图、科室分布图,指示标识清晰、明了;为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和放射源等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 4.提供便民设施。在门诊大厅、检查检验等人流密集区域为患者提供饮水、应急、轮椅、座椅、纸笔等便民设施,诊疗区域要设置舒适的候诊区,同时逐步完善自助预约、挂号、查询等服务;完善无障碍设施,放射检查时为患者提供更衣条件和符合规的放射防护。继续开设周末无假日门诊、午间门诊、夜间普通门

医疗服务能力发展规划

医疗服务能力发展规划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医疗服务能力中长期发展规划 为实施医院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完善重大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卫生工作部署,实现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县卫生局工作要点,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医务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0年)。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围绕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努力优化服务环境,着力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发展和突出医院特色,努力拓宽服务领域和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促进卫生事业的更大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总体目标 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医疗服务质量、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医院科学管理为重点,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力争5年完成五项工作,即人才建设、文化建设、基础建设、专科建设、质量建设;打造二个队伍,即:专家技术队伍,经营管理队伍;从而实现一个目标,即:把我院建设成

一所医疗技术精湛、医疗设备先进、医院管理规范、医德医风良好的二级甲等医院的远期目标。 三、工作任务 (一)加强基础设施及硬件建设,努力改善办院条件 努力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完善住院部配套设施建设,在2年内争取搬进新的住院部大楼,开放床位230张,满足医院发展需要,同时积极加大先进医疗设备的投入,完善医院管理系统,利用5年时间逐渐淘汰落后的医疗设备,使医院的检测仪器能达到同级医院先进水平。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环境,争取在2017年建立“先诊疗、后结算”管理系统,方便患者就医,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院的科学发展。 (二)学习现代管理理念,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完善院科两级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搞活用人机制,通过目标责任书,加强对科室的管理,以达到激励科室、促进医院发展的目标;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以病案质量管理为中心,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完善质控组织和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全员全程全面质量管理;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强化经营理念、市场意识,坚持质中取胜、量中增收的原则。推行全成本核算,进行成本量化管理,切实降低医疗成本。加强医保费用新农合费用管理,积极试行单病种费用控制办法,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降低病人负担。 (三)人才培养 人才是科技兴院的第一资源,要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激活优秀人才、培训未来人才”的原则。一是稳定现有人

英国国民医疗服务(NHS)介绍

一、英国国民医疗服务概况 英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实行免费医疗制度的国家之一,其国民医疗服务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基金医疗服务。NHS的所有经费来源于国家税收,其运营由英国卫生部监管。国民医疗服务NHS为居住在英国的人提供由生到死的全面的医疗服务。不论个人收入多少,是否为纳税人,只要在英国有居留权,就可以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六十年前,英国国民医疗服务设立之初的原则就是为每一个人服务;在每一个环节上免费;根据医疗的需要而不是医疗的费用。时至今日,这个机构不断发展和完善,强调以社区为基础的基层保健的重要,并且很好的把各个等级的医疗服务与各种社会资源结合起来。除了公共的NHS服务,英国也有一些人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从而获得更多的医疗选择。 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是世界上第三大政府机构,其雇用人员达170万人。在英国,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的四个NHS是独立存在并自主管理的,这其中英格兰NHS不论从员工数量或者服务人数都占全英国NHS的80%以上。除此之外,2008/2009年国家数据显示,英国国民人均医疗预算已达1,980磅。对于政府来说,由于NHS的经费每年都以超过通货膨胀率的速度增长,预算超支与更多的医疗需求无法满足已经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并且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 英国NHS体系采用分级制,分为基层护理信托PCT(Primary Care Trust)和中层护理信托(Secondary Care Trust)。 基层护理信托PCT是以地区为单位的医疗组织,它负责一个固定区域的居民的医疗服务。基层护理信托不仅仅满足居民基础医疗的需要,同时它还与政府及其他相关组织合作,为该地区提供全方位的社会福利和保健护理。在英国,人们可以就近在社区的诊所注册并有一位自己的家庭医生。这个“诊所”就是基层护理信托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整个国家医疗服务的中心。当人们的健康出现问题时,首先会联系自己的家庭医生接受基层护理信托提供的服务。除此之外,基层护理信托还包括牙科诊所,眼科诊所,药房等的服务,同时,它还有NHS非预约医疗中心和NHS直线为居民提供快速诊治的建议和保健常识以及一些当地的医疗监管机构。基层护理信托是国民医疗服务中最重要的基础,约占其总资金预算的80%。由于基层护理信托是以地区为基础的组织,他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该地区居民的医疗需要,因此他们可以有效地提供社会福利和保健护理。 中层护理信托(Secondary Care Trust)不仅仅为地区内人口提供更高阶的或专项健康医疗服务,同时它也起到对全英医疗资源进行统筹调配的功能等。它包括国民保健信托(常规或专科医院),精神健康医院,紧急救护系统等。如果居民的健康问题无法在基层护理信托服务下解决,居民都会由家庭医生安排转到中层护理信托接受更好的医疗服务。当然,所有的预约和治疗也都是免费的。在中层护理信托体系中,国民保健信托(Acute Trusts)负责运营公立医院,确保医院提供有效和高质量的服务并监管医疗资金的流转情况。这些信托规模庞大,一些是地方或者全国性的专科医院,另一些是与大学医学学院合作运营。另外,这些信托可能也提供社区医疗服务。

医疗机构全力提高效率

改革要做实做细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医疗机构全力提高效率 中国医疗卫生行业当前面临的基本挑战在三个方面:医疗卫生服务费用高,可及性差;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医疗服务质量欠佳。 目前,患者、政府和医疗服务机构都希望推动医疗卫生系统变革。变革已具备3个前提:政府将在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上发挥核心作用;支付者将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成本施加更大影响,支付方式的改变也将加速改革进程;医院将通过创新提高效率,改进质量,不断发展新的技能。 要实现改革的整体设想,政府和医疗机构应分三个阶段走。 从政府方面来看,在阶段一,要解决现有挑战:涉及执行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全国卫生信息网络,重建以转诊制度为基础的医疗管理和服务系统;在阶段二,要提高病人看护的质量;在阶段三,要发展中国医疗事业,满足国际卫生标准。 从医疗机构看,第一阶段建立基础,提高管理技术,优化经营流程;第二阶段设定发展目标,降低运作成本,加强信息网络建设;第三阶段实现高水平医疗服务,通过医疗水平持续改进,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护理环境,不断提高医疗效率。到2010年,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会有很大提高,医疗机构会集中精力提高临床效率和疗效,政府会向弱势群体提供资助,从而保证服务公平。 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苏元福:院长须集中精力搞管理 去年是医院管理年,应该说,从政府部门到医院都非常重视。但一些医院院长和管理者并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管理上。否则,医院就不至于出现“天价医疗费”这样的事情。当然,医疗卫生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医院能完全承担的,也不是卫生系统一家能做得到的,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管理系教授周子君:重视医院标准化体系建设 标准是管理所离不开的,可在医院管理中却有很多缺失。比如没有统一的医院收费标准、质量标准和医疗安全标准。很多医生是老师怎么教的、科主任怎么要求的,就怎么做,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所以,在管理现代化医院中就遇到很大问题,如医院到底要遵循什么?靠什么来监督和运行?很多院长讲,病人都看不过来,我怎么管理呢?

医疗服务概述

医疗服务概述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医疗服务一、什么是医疗服务 关于医疗服务的定义存在不同的解释,不同部门根据其自身的出发点和利益对医疗服务进行了定义,如财政部、税务局《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2000)第42号文件中指出:“医疗服务是指医疗服务机构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康复和提供预防保健、接生、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服务,以及与这些服务有关的提供药品、医用材料器具、救护车、病房住宿和伙食的业务。” 人民卫生出版社《医院管理词典》中关于医疗的定义如下:“医疗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医疗技术人员运用医学科学技术与人类疾病作斗争的过程,这个定义只局限于诊疗的范围。广义的医疗是指卫生技术人员运用医学科学技术及社会科学知识为防病治病增进人类健康而斗争的过程,包括预防、康复、保健、健康医疗咨询和狭义的医疗。现代的医疗服务,已从医院内扩大到医院外,形成了综合医疗的概念,医疗内容也日益广泛,包括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和灾害、健康咨询、健康检查、急救处理、消灭和控制疾病、临床诊疗、康复医疗等。医疗服务是指医院或医疗技术人员向人群提供的一种健康服务。” 从营销角度看,医疗服务是指医疗机构或医疗技术人员以实物和非实物形式满足民众健康需要的一系列行为。它是医疗和服务的有机融合,是医疗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外在形式,即向民众提供的一种健康服务。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医疗服务的基本含义是:医疗属于服务行业,医疗服务就是医疗机构以病人和一定社会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医学技术为基本服务手段,向社会提供能满足人们医疗保健需要,为人们带来实际利益的医疗产出和非物质形态的服务。医疗产出主要包括医疗及其质量,它们能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使用价值的需要;非物质形态的

国外医疗机构及医疗服务体系比较研究doc资料

国外医疗机构及医疗服务体系比较研究 system | 2008-02-29 一、宏观层次上的三种管理制度 随着医药费用的日益上涨和政府财力的相对不足,各国政府都试图通过体制和机制上的改革,改善医疗机构的运行绩效。从资源配置体制的选择上分析,世界医疗服务体系类型可以分为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体制、市场主导的资源配置体制和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资源配置体制。 1、市场主导型。以美国为代表。美国是典型的自由市场经济国家,以私有制为基础,以经济决策高度分散为特征,完全实行自由经济、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它是实行私营机构筹资,私营机构提供服务的完全市场型体制的国家,其国家医疗资金的筹集和医疗服务的提供都以自由市场为准则,在医疗保险市场中私立保险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根据社会不同需求产生不同险种开展业务,遵循自愿入保原则,供求关系由市场调节。医院大多属于私立,医生也大多服务于私立医院和诊所。医院服务的价格由医疗市场上的同行在竞争中形成,由病人直接支付或由私立保险机构按市场价格进行支付。医院的运营完全受市场调节,政府很少干预,医院和医生的积极性高,能比较好的满足病人的多层次需求。由于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双方之间一般处于不对等的地位,供方可以利用技术优势诱导需求、刺激消费,因而存在严重的市场失灵,导致医疗消费的膨胀。在医疗这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市场主导型的结果是医疗服务越来越好,但医疗价格也会越来越高,单靠市场力量无法实现效率、公平和健康结果的改善。

2、政府主导型。以英国为代表。英国是社会保障齐全的福利国家,政府既负责筹资又负责提供医疗服务,卫生服务的全过程主要是政府行为。这种计划型卫生体制的优点在于可按政府的意愿有力地调节卫生服务供需 状况,调整卫生资源的配置方向,使资源覆盖全体国民,消除供方的不良经济刺激,提高卫生服务公平性,有效地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这种体制同时也存在公有制和计划调节所造成的效率低下,计划难以及时反映居民需求的变化,医院、医生服务积极性不高,居民就医需长时间排队,供需之间存在矛盾等。1992年开始,英国引入了市场取向的改革,采取内部市场的改革。 3、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型。以加拿大为代表。加拿大的全民健康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险筹资、地方政府管理基金、各类医院共同提供服务、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这种卫生管理体制的典型代表。这种体制类型在筹资方式、资源配置、宏观管理等方面实行计划调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制定卫生发展规划,并按规划配置卫生资源,医疗费用主要来自政府税收。在卫生机构内部,其机构性质、人员编制、服务数量、类型和方式、经营策略等全部由机构根据市场行情自主决定。医疗服务供给体系以私立机构为主,卫生技术人员多不属于国家公职人员。国家在宏观上通过经济补偿手段控制医院业务量,规定医院的发展速度和方向,以保障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及控制卫生费用的过度上涨;在微观上实行放开,给卫生服务机构经营自主权,以提高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服务供给的效率。通过计划和市场二种调节手段相结合,取长补短,互相补充。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国医疗服务制度改革中,市场主导型的国家加强了政府对医疗市场的干预,而政府主导型的国家则注重发挥市场机制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进一步改进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为扎实改进我院医疗服务,我院根据《舒兰市进一步改进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制定了进一步改进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具体如下: 一、总体要求 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行业精神,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经过改进环境、优化流程、提升质量、保障安全、促进沟通、建立机制、科技支撑等措施,改进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反映比较突出的医疗服务问题,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要求,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 自一年,用 3 年时间,努力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进,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三、实施范围 全院各科室基本辖区卫生机构。 四、工作内容 (一)加强核心制度落实,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1 .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发挥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质量控制与管理作用,促进医疗质量管理和评价的规范化和同质

化。至年,建设院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立健全医院、职能部门、科室三级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履行考一核、检查、监督、评价和指导的职责。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至少每季度督导评价一次,职能部门每周至少深入科室查房二次,科室质控小组每月对科室医疗质量督导评价一次。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的重点病种病例信息登记比例不低于95 %。 2 .落实医疗核心制度。认真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分级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危重病人抢救、会诊、手术分级管理、术前讨论、查对、病例书写规范与管理、交接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等医疗质量和安全核心制度。 (二)深化十项措施执行,改进患者就医体验. 3 .优化诊室布局流程。根据门急诊病种排序及其常规诊查流程,合理布局各专业诊室和医技检查室。分楼层设置挂号、缴费、医保、新农合、分级诊疗转诊窗口,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在挂号、出入院办理、取药和检查检验等人流集中院域,设立转诊服务窗口,完善导医制度,做到人员导医与标示告示导医的有机结合,优化服务流程,提高窗口服务效率。到年底,各医院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10 分钟,大型设备检查项目出具检查结果时间不超过48 小时,常规检查项目出具结果不超过30 分钟,急诊检查随到随查随出结果。 4 .美化医院就医环境。做好候诊、就诊院域及各楼层环境卫生保洁,加强卫生间等基础环境管理,严格落实公共场所禁烟要求,进一步

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 近年来,XX县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积极深化基层医改。XX年,XX县基层医改正式启动,试点阶段重点抓好五个方面改革:一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二是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因事设岗、全员聘用的用人机制;三是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公开,体现绩效的考核分配机制;四是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取消“以药补医”,实行零差率销售;五是推进保障制度改革,确保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正常运转。XX年,基层医改进入巩固完善阶段,主要开展五项工作:一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机制;二是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激励约束机制;三是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管理;四是规范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和回款程序;五是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XX年以来,医改进入攻坚阶段,实施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破解医改难题。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为重点,组建县域医共体,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进财政定项补助,取消了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实了政府投入责任。 回顾XX县基层医改历程,取得的成效不容置疑。但是,与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政策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相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

比较薄弱,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短缺、设备落后等问题突出,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基层卫生人才招录和培养力度。通过基层在岗医师转岗培训、全科医生定向培养、提升基层在岗医师学历层次等方式,多渠道培养全科医生,逐步向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过渡。实施医疗卫生单位招聘计划单列,可在乡镇卫生院编制内拿出一定比例的编制,通过公开招聘方式择优聘用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的人员,纳入事业编制管理。加强基层卫生管理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卫生管理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探索县乡村医疗机构纵向合作新机制。以县域医共体为依托,探索建立上下联动、资源整合、利益共享的纵向合作机制,营造县级医疗机构的人才、技术、设备、管理等优质资源向乡镇卫生院流动的良好氛围。县级医疗机构可选派一定比例业务骨干到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职;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骨干可上挂县级医疗机构。积极探索县乡卫生人才一体化管理。 三、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继续完善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实行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等方面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提高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管理水平。乡镇卫生院受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委托负责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

医疗服务概述(材料相关)

医疗服务 一、什么是医疗服务 关于医疗服务的定义存在不同的解释,不同部门根据其自身的出发点和利益对医疗服务进行了定义,如财政部、税务局《关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2000)第42号文件中指出:“医疗服务是指医疗服务机构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康复和提供预防保健、接生、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服务,以及与这些服务有关的提供药品、医用材料器具、救护车、病房住宿和伙食的业务。” 人民卫生出版社《医院管理词典》中关于医疗的定义如下:“医疗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医疗技术人员运用医学科学技术与人类疾病作斗争的过程,这个定义只局限于诊疗的范围。广义的医疗是指卫生技术人员运用医学科学技术及社会科学知识为防病治病增进人类健康而斗争的过程,包括预防、康复、保健、健康医疗咨询和狭义的医疗。现代的医疗服务,已从医院内扩大到医院外,形成了综合医疗的概念,医疗内容也日益广泛,包括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和灾害、健康咨询、健康检查、急救处理、消灭和控制疾病、临床诊疗、康复医疗等。医疗服务是指医院或医疗技术人员向人群提供的一种健康服务。”从营销角度看,医疗服务是指医疗机构或医疗技术人员以实物和非实物形式满足民众健康需要的一系列行为。它是医疗和服务的有机融合,是医疗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外在形式,即向民众提供的一种健康服务。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医疗服务的基本含义是:医疗属于服务行业,医疗服务就是医疗机构以病人和一定社会人群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医学技术为基本服务手段,向社会提供能满足人们医疗保健需要,为人们带来实际利益的医疗产出和非物质形态的服务。医疗产出主要包括医疗及其质量,它们能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使用价值的需要;非物质形态的服务主要包括服务态度、承诺、医疗机构形象、公共声誉等,可以给病人带来附加利益和心理上的满足及信任感,具有象征价值,能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1] 二、医疗服务的层次[2] 第一个层次是核心医疗服务。它是医疗服务的最基本层次,消费者到医疗服务机构就医是为尽快解除病痛,获得康复,是医疗消费者购买医疗服务的核心。 第二个层次是形式医疗服务。指医疗服务的形式体现,是医疗消费者购买的医疗服务的实体或外在质量。如医疗服务的项目、技术水平、设备新旧、治疗效果。 第三个层次是附加医疗服务。它是医疗服务各种附加利益的总和,也是医疗消费者购买的医疗服务延伸部分与更广泛、宽延的医疗服务,如在得到第一、二层医疗服务的同时,得到医学知识的介绍、病情咨询、服务承诺、特色环境、个性化生活及保障服务等。它能给医疗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利益和更高层次的满足。 所以说,医疗服务的含义及实质是一个整体系统的概念,它不仅为医疗消费者提供有效的医疗功能,还要为其提供满意的服务功能。 三、医疗服务的特点[1] 医疗服务具有所有服务的共性,同时它又有其非常独特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对医疗服务的开展有不利的一面,但是也有有利的一面。扬长避短、发挥医疗服务的这些特点是我们医疗服务品牌营销管理的重要内容。医疗服务具有以下10个特点。 (一)无形性 无形性是医疗服务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人们也以此来界定服务。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层次来理解。首先,服务的很多元素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尝不着、无形无质。其次,顾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障安全,提升质量,改善服务,提高效率为主题”优质医院创建工作方案

附件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障安全, 提升质量,改善服务,提高效率为主题” 优质医院创建工作方案 为贯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落实公立医院改革各项工作任务,结合卫生系统自身特点扎实开展“创先争优”和“三好一满意”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保障安全,提升质量,改善服务,提高效率为主题”的优质医院创建工作。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紧密围绕公立医院改革各项工作任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创建工作,以点带面,推广经验,引导医院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运行绩效,做到“安全上更有保障,质量上更加提升,成本上更为合理,效率上更加提高,服务上更为改善”,充分发挥医院公益性,提高患者满意度,逐步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从本方案发布至2012年12月,在全国范围内创建100所“国家级优质医院”、300所“区域优质医院”和500所“优质县医院”。 三、范围及主题 范围:全国各级各类非营利性医院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全部参加创建工作。 主题:以病人为中心,保障安全,提升质量,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四、工作依据 (一)卫生部发布的各级各类医院的评审标准。 (二)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相关改革评价指标。 五、工作原则 (一)创建工作要与“创先争优”活动相融合。 各地要结合卫生系统自身特点,把创建工作与创先争优活动密切结合,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质量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医院服务内涵,切实做好医疗安全工作,全面提升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切实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力求以高尚的医德、务实的作风、优良的服务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赖,推进医院科学和谐发展。 (二)创建工作要紧密围绕公立医院改革中心工作。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方案

蒲城县中医医院 关于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 实施方案 医疗服务是医疗业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就医感受,事关医患关系的和谐,事关卫生行业的形象,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事关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效。随着医改逐步深化,为进一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进医疗服务流程,方便看病就医,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根据新形势下医疗服务需求变化,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医发[2015]2号)及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三好一满意”活动取得的实际成果,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小组 组长:赵育鹏 副组长:李全信蔡红杰孙国锋秦东平党艳艳 苏格芳赵艳莉 成员:于功宁周晓艳常瑜张力博袁建平 种应征王玉芳王建勋弓志珍张新蒲 陈启锋杨华曹丹梁雪丽申莉侠 及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 二、行动目标 自2015起至2017年底,我院利用3年时间,努力让人民群众便

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三、落实行动计划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从病人的需求出发,认真梳理、分析、解决本单位在医疗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努力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使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二)坚持因地制宜。立足本地区和本单位实际,针对我院医疗服务布局、流程、设施、制度等方面存在的不合理、不科学、不方便的问题,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在自我排查的基础上,细化并落实改进举措。注重实效,力戒形式,让患者实实在在感受得到改善医疗服务的成效。 (三)坚持改革创新。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思维推动行动计划深入落实。大胆改革传统的服务体系、服务流程、资源配置、服务模式等。敢于创新管理方式、服务举措,注重信息化、网络化手段的运用,使医疗服务管理更加先进、流程更加科学、就医更加便捷。 (四)坚持质量优先。在改善医疗服务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放在首位,遵循医学科学和规律,切实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核心制度和基本规范,确保患者安全。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实施方案

大名县民医院 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实施方案 根据市、县安排部署要求,结合我院管理年开展情况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经研究,在全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为保证该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使全院医疗服务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改进服务作风,降低医药费用,倡导医院文化,努力实现为全县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优质、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促进全县和谐社会建设。 二、活动内容 开展“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活动,要以创建质量第一、服务至上为目标,重在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以查促建、纠建并举,与县委“全面提升年”相结合,采取强化培训、对照要求自查、增强服务意识、确保服务质量和舆论宣传引导等措施,促进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改善医疗环境和医患关系。 (一)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强化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 1、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质量、规范服务、文明服务和相关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2、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这一活动主题,突出管理、突出质量、突出安全、突出服务,宣传“全面提升”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绩及管理规范、质量可靠、服务优质、群众满意的先进典型,推行好经验、好做法,营造有利于促进“全面提升”的舆论氛围。 4、组织开展医护人员技能竞赛和技术“大比武”活动,强化护士的护理基础规范和护士礼仪及文明服务培训,切实转变“重专业、轻基础,重技术、轻服务”观念,突出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理念,倡导医务人员以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服务于患者的医院文化,全面提高社会及群众对医院的满意度。 (二)以贯彻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文件为重点,通过开展医疗质量、病历质量评比活动,确保向广大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促进医疗事故防范工作的开展。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3月) 召开有关工作会议制定方案,做好动员和组织发动工作,对“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活动进行部署。各医院要制定本单位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重点、组织分工、活动安排,落实各项活动内容。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5月-11月) 按照统一部署,全面开展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活动。结合实施“医疗质量示范工程”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无事故年,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创建一批名科,评选一批岗位明星。 通过不断加强管理,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医患沟通和文明规范化服务等管理体系,并对照有关标准,认真做好自查,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不足要立即整改,确保将工作落到实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