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计算

水力计算
水力计算

?例:

?某公园大众餐厅C(二层楼房)设计接待能力为1500人次/日,引水点A处的自由水头为,用水点①位置见图,标高为米,试计算该餐厅①的用水量、引水管管径、水头损失及水压线标高,并复核A点的自由水头是否满足餐厅要求。

?解:

?1、求①点的最高日用水量

? Q d=N·q

?已知N=1500人次/日,查表得q=15L/人次

? Q d=1500*15=22500l/d

?2、求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

? Q h=K h*Q d/24 K h=6

? Q h=22500*6/24=5625l/h

?3、求设计秒流量q0

? q0=Q h/3600=5625/3600=s

?4、求①-A管段管径

?q o=s,查表2-1-4取s作为设计流量,则D g=50mm;v=s(在经济流速范围内),阻力(水头损失)=1000m

?5、求该管段的水头损失

? H4=h y+h j

? h y=i·L=148*1000m=

? H4=h y+h j==

?6、求该点所需总水头

? H=H1+H2+H3+H4

?已知A点地面标高为,1点为

?则H1= H2+H3按规定二层楼房可取12m

? H4=

? H=+12+=

?7、求该点的水压线标高

?①点的水压线标高h=A点的水压线标高减去引水管A-1的水头损失。则? h=配水点①的自由水头等于该点水压线标高与地面高程之差。则?该点的自由水头可以满足餐厅用水的总水头要求,故计算合理。

建筑排水塑料管的简便水力计算

建筑排水塑料管的简便水力计算 近十几年来,在我国硬聚氯乙烯管材和管件的生产技术和施工技术以及配套的防火措施都有了很大发展。其用量日趋增加,特别是《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设计规程》(CJJ29-89)简称“规程”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硬聚氯乙烯塑料管的应用。 由于“规程”的编写距今已有10年,其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下列问题: (1)对塑料排水立管通水能力的确定值,近年来提出不同观点和结论,但仍然停留在理论分析上。只有今后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结合水工试验才能有完善的结论。本文亦不进行该方面的讨论。 (2)在塑料横管的水力计算方面,“规程”中提供的方法是无可非议的,但由于出版过程的疏忽,横管计算图附图2.3和2.4的适用管径颠倒。再加上4幅水力计算图制版印刷较粗糙,造成内插不便。 另外,有些设计人员忽视了硬聚氯乙烯管和排水铸铁管的水力计算的前提条件n值和约束条件i值的差异,直接使用排水铸铁管的水力计算图表,使其结果失真。 鉴于上述情况,本文就硬聚氯乙烯排水横管提出比较精确的计算方法。 1 理论根据 1.1 计算公式 v=1/nR2/3i1/2 (1) Q=vA (2) 式中 Q——流量,m3/s; v——流速,m/s; n——塑料管的粗糙系统,n=0.009; R——水力半径,m; i——水力坡度;

A——水流断面积,m2。 qn=0.12αNp1/2+qmɑx(3) 该式的各项的含义及其公式的适用范围详见“规程”。 1.2 计算公式的约束条件 “规程”中确认的管径、最小坡度和最大计算充满度见表1。 表1 “规程”中确定的管径、最小坡度、最大充满度 管道坡度的一般取值,“规程”推荐为0.026,在该推荐i值情况下,其对应流速见表2。 从表2可见,后两种管径的相应流速都高于有防噪要求的管道的规定范围。这两种较大口径的排水管多用于高层建筑中的管道转折层中或埋地,作为横管使用时存在天然的防噪音条件,又能兼顾到减小转折层的高度及埋深变化较小的客观要求,故一般情况下仍能使用 表2 推荐i值对应的流速 排水铸铁管和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都有最小坡度的限制(约束条件),最小坡度的确定都是根据式(1)计算的流速不得小于排水管的最小允许流速0.6m/s为前提。 由排水铸铁管的通用坡度,根据式(1)不难导出其不同管径、充满度时相应的流速,其值见表3。 表3 不同管径、充满度时铸铁管相应的流速

实验三 管路局部阻力系数测定实验

实验三 管路局部阻力系数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掌握三点法,四点法测量局部阻力系数的技能。 2.通过对圆管突扩局部阻力系数的表达公式和突缩局部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的实验与分析,熟悉用理论分析法和经验法建立函数式的途径。 3.加深对局部阻力损失机理的理解。 二、实验成果及要求 1.记录计算有关常数。 实验装置台号No d 1=D 1= 1.4 cm , d 2=d 3= d 4= D 2=1.9 cm , d 5=d 6=D 3= 1.4 cm , l 1—2=12cm , l 2—3=24cm , l 3—4=12cm , l 4—B =6cm , l B —5=6cm , l 5—6=6cm , 2 2 1) 1(A A e - ='ξ= 0.21 ,) 3 1(5.05A A s - ='ξ= 0.23 。 2.整理记录、计算表。 表1 记录表

表2 计算表 3.将实测ζ值与理论值(突扩)或公认值(突缩)比较。 三、实验分析与讨论 1.结合实验成果,分析比较突扩与突缩在相应条件下的局部损失大小关系: 1)不同R e 的突扩ξe 是否相同? 2)在管径比变化相同的条件下,其突扩ξe 是否一定大于突缩ξs ? 答:由式 g v h j 22 ζ = 及 ()21d d f =ζ 表明影响局部阻力损失的因素是v 和21d d 。由于有 突扩:2 211???? ? ?-=A A e ζ

突缩:???? ? ?-=2115.0A A s ζ 则有 () () 2 12 212115.0115.0A A A A A A K e s -= - -= = ζζ 当 5.021?A A 或 707.021?d d 时,突然扩大的水头损失比相应的突然收缩的要大。在本实验最大流量Q 下,突然扩大损失较突然缩小损失约大一倍,即817.160.3/54.6==js je h h 。 21d d 接近于1时,突然扩大的水流形态接近于逐渐扩大管的流动, 因而阻力损失显著减小。 2.结合流动仪演示的水力现象,分析局部阻力损失机理何在?产生突扩与 突缩局部阻力损失的主要部位在哪里?怎样减小局部阻力损失? 答:流动演示仪1-7型可显示突扩、突缩、渐扩、渐缩、分流、合流、阀道、绕流等三十多种内、外流的流动图谱。据此对于局部阻力损失的机理分析如下: 从显示的图谱可见,凡流道边界突变处,形成大小不一的漩涡区。漩涡是产生损失的主要根源。由于水质点的无规则运动和激烈的紊动,相互磨擦,便消耗了部分水体的自储能量。另外,当这部分低能流体被主流的高能流体带走时,还须克服剪切流的速度梯度,经质点间的动能交换,达到流速的重新组合,这也损耗了部分能量。这样就造成了局部阻力损失。 从流动仪可见,突扩段的漩涡主要发生在突扩断面以后,而且与扩大系数有关,扩大系数越大,漩涡区也越大,损失也越大,所以产生突扩局部阻力损失的主要部位在突扩断面的后部。而突缩段的漩涡在收缩断面均有。突缩前仅在死角区有小漩涡,且强度较小,而突缩的后部产生了紊动度较大的漩涡环区。可见产生突缩水头损失的主要部位是在突缩断面后。 从以上分析可知,为了减小局部阻力损失,在设计变断面管道几何边界形状时应流线型化或昼接近流线形,以避免漩涡的形成,或使漩涡区尽可能小。如欲减小管道的局部阻力,就应减小管径比以降低突扩段的漩涡区域;或把突缩进口的直角改为圆角,以消除突缩断面后的漩涡环带,可使突缩局部阻力系数减小到原来的21~101。突然收缩实验管道使

水力计算案例分析解答

案例一 年调节水库兴利调节计算 要求:根据已给资料推求兴利库容和正常蓄水位。 资料: (1) 设计代表年(P=75%)径流年内分配、综合用水过程及蒸发损失月分配列于下表1,渗漏损失以相应月库容的1%计。 (2) 水库面积曲线和库容曲线如下表2。 (3) V 死 =300万m 3。 表1 水库来、用水及蒸发资料 (P=75%) 表2 水库特性曲线 解:(1)在不考虑损失时,计算各时段的蓄水量 由上表可知为二次运用,)(646031m V 万=,)(188032m V 万=,)(117933m V 万=, )(351234m V 万=,由逆时序法推出)(42133342m V V V V 万兴=-+=。采用早蓄方案,水库月末蓄水量分别为: 32748m 、34213m 、、34213m 、33409m 、32333m 、32533m 、32704m 、33512m 、31960m 、 3714m 、034213m 经检验弃水量=余水-缺水,符合题意,水库蓄水量=水库月末蓄水量+死V ,见统计表。 (2)在考虑水量损失时,用列表法进行调节计算: 121()2V V V =+,即各时段初、末蓄水量平均值,121 ()2A A A =+,即各时段初、末水面积 平均值。查表2 水库特性曲线,由V 查出A 填写于表格,蒸发损失标准等于表一中的蒸发量。 蒸发损失水量:蒸W =蒸发标准?月平均水面面积÷1000 渗漏损失以相应月库容的1%,渗漏损失水量=月平均蓄水量?渗漏标准 损失水量总和=蒸发损失水量+渗漏损失水量 考虑水库水量损失后的用水量:损用W W M +=

多余水量与不足水量,当M W -来为正和为负时分别填入。 (3)求水库的年调节库容,根据不足水量和多余水量可以看出为两次运用且推算出兴利库容)(44623342m V V V V 万兴=-+=,)(476230044623m V 万总=+=。 (4)求各时段水库蓄水以及弃水,其计算方法与不计损失方法相同。 (5)校核:由于表内数字较多,多次运算容易出错,应检查结果是否正确。水库经过充蓄和泄放,到6月末水库兴利库容应放空,即放到死库容330m 万。V '到最后为300,满足条件。另外还需水量平衡方程 0=---∑∑∑∑弃 损 用 来 W W W W ,进行校核 010854431257914862=---,说明计算无误。 (6)计算正常蓄水位,就是总库容所对应的高程。表2 水库特性曲线,即图1-1,1-2。得到Z ~F ,Z ~V 关系。得到水位865.10m ,即为正常蓄水位。表1-3计入损失的年调节计算表见下页。 图1-2 水库Z-V 关系曲线 图1-1 水库Z-F 关系曲线

给水管网水力计算基础

给水管网水力计算基础 为了向更多的用户供水,在给水工程上往往将许多管路组成管网。管网按其形状可分为枝状[图1(a)]和环状[图1(b)]两种。 管网内各管段的管径是根据流量Q 和速度v 来决定的,由于v d Av Q )4/(2 π==所以管径v Q v Q d /13.1/4== π。但是,仅依靠这个公式还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为在流 量Q 一定的条件下,管径还随着流速v 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所选择的流速大,则对应的管径就可以小,工程的造价可以降低;但是,由于管道内的流速大,会导致水头损失增大,使水塔高度以及水泵扬程增大,这就会引起经常性费用的增加。反之,若采用较大的管径,则会使流速减小,降低经常性费用,但反过来,却要求管材增加,使工程造价增大。 图 1管网的形状 (a)枝状管网;(b)环状管网 因此,在确定管径时,应该作综合评价。在选用某个流速时应使得给水工程的总成本(包括铺设水管的建筑费、泵站建筑费、水塔建筑费及经常抽水的运转费之总和)最小,那么,这个流速就称为经济流速。 应该说,影响经济流速的因素很多,而且在不同经济时期其经济流速也有变化。但综合实际的设计经验及技术经济资料,对于一般的中、小直径的管路,其经济流速大致为: ——当直径d =100~400mm ,经济流速v =0.6-1.0m/s ; ——当直径d>400mm ,经济流速v=1.0~1.4m/s 。 一、枝状管网 枝状管网是由多条管段而成的干管和与干管相连的多条支管所组成。它的特点是管网内任一点只能由一个方向供水。若在管网内某一点断流,则该点之后的各管段供水就有问题。因此供水可靠性差是其缺点,而节省管料,降低造价是其优点。 技状管网的水力计算.可分为新建给水系统的设计和扩建原有给水系统的设计两种情况。 1.新建给水系统的设计 对于已知管网沿线的地形资料、各管段长度、管材、各供水点的流量和要求的自由水头(备用水器具要求的最小工作压强水头),要求确定各管段管径和水塔水面高度及水泵扬程的计算,属于新建给水系统的设计。 自由水头由用户提出需要,对于楼房建筑可参阅下表。 这一类的计算,首先应从各管段末端开始,向水塔方向求出各管段的流量,然后选用经

管道内的局部阻力及损失计算

管道内的局部阻力及损失计算 第四节管道内的局部阻力及损失计算 在实际的管路系统中,不但存在上一节所讲的在等截面直管中的沿程损失,而且也存在有各种各样的其它管件,如弯管、流道突然扩大或缩小、阀门、三通等,当流体流过这些管道的局部区域时,流速大小和方向被迫急剧地发生改变,因而出现流体质点的撞击,产生旋涡、二次流以及流动的分离及再附壁现象。此时由于粘性的作用,流体质点间发生剧烈的摩擦和动量交换,从而阻碍着流体的运动。这种在局部障碍物处产生的损失称为局部损失,其阻力称为局部阻力。因此一般的管路系统中,既有沿程损失,又有局部损失。 4.4.1 局部损失的产生的原因及计算 一、产生局部损失的原因 产生局部损失的原因多种多样,而且十分复杂,因此很难概括全面。这里结合几种常见的管道来说明。 , , , , 图4.9 局部损失的原因 对于突然扩张的管道,由于流体从小管道突然进入大管道如图 4.9 , ,所示,而且由于流体惯性的作用,流体质点在突然扩张处不可能马上贴附于壁面,而是在拐角的尖点处离开了壁面,出现了一系列的旋涡。进一步随着流体流动截面面积的不断的扩张,直到 2 截面处流体充满了整个管截面。在拐角处由于流体微团相互之间

的摩擦作用,使得一部分机械能不可逆的转换成热能,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地有微团被主流带走,同时也有微团补充到拐角区,这种流体微团的不断补充和带走,必然产生撞击、摩擦和质量交换,从而消耗一部分机械能。另一方面,进入大管流体的流速必然重新分配,增加了流体的相对运动,并导致流体的进一步的摩擦和撞击。局部损失就发生在旋涡开始到消失的一段距离上。 图4.9,,给出了弯曲管道的流动。由于管道弯曲,流线会发生弯曲,流体在受到向心力的作用下,管壁外侧的压力高于内侧的压力。在管壁的外侧,压强先增加而后减小,同时内侧的压强先减小后增加,这样流体在管内形成螺旋状的交替流动。 综上所述,碰撞和旋涡是产生局部损失的主要原因。当然在 1-2之间也存在沿程损失,一般来说,局部损失比沿程损失要大得多。在测量局部损失的实验中,实际上也包括了沿程损失。 二、局部损失的计算 如前所述,单位重量流体的局部能量损失以表示 式中,—局部损失,阻力,系数,是一个无量纲的系数,它的大小与局部障碍物的结构形式有关,由实验确定。—管中的平均速度,通常指局部损失之后的速度,。 局部压强损失为 式中, —流经局部障碍物前后的压强差,或总压差,。 突然扩张管道的局部损失计算

水力计算案例分析解答

案例一年调节水库兴利调节计算 要求:根据已给资料推求兴利库容和正常蓄水位。 资料: (1)设计代表年(P=75%)径流年内分配、综合用水过程及蒸发损失月分配列于下表1, 渗漏损失以相应月库容的1%计。 (2)水库面积曲线和库容曲线如下表2。 (3) V 死=300 万m3。 表1水库来、用水及蒸发资料(P=75%) 表2水库特性曲线 解:(1)在不考虑损失时,计算各时段的蓄水量 由上表可知为二次运用,M =6460(万m3),V2 =1880(万m3),V^ 1179(万m3),V4 =3512(万m3),由逆时序法推出V兴“2 V4 -V3 =4213(万m3)。采用早蓄方案,水库月 末蓄水量分别为: 2748m3、4213m3、、4213m3、3409m3、2333m3、2533m3、2704m3、3512m3、1960m3、 714m3、0 4213m3 经检验弃水量=余水-缺水,符合题意,水库蓄水量=水库月末蓄水量+V死,见统计表。 (2)在考虑水量损失时,用列表法进行调节计算: — 1 1 . V =_(V1 V2),即各时段初、末蓄水量平均值,A= —(A1 ? A2),即各时段初、末水面积 2 2 平均值。查表2水库特性曲线,由V查出A填写于表格,蒸发损失标准等于表一中的蒸发量。 蒸发损失水量:W蒸=蒸发标准月平均水面面积■ 1000 渗漏损失以相应月库容的1%,渗漏损失水量=月平均蓄水量渗漏标准 损失水量总和=蒸发损失水量+渗漏损失水量

考虑水库水量损失后的用水量: M =W M W b 多余水量与不足水量,当 W 来 -M 为正和为负时分别填入。 (3) 求水库的年调节库容,根据不足水量和多余水量可以看出为两次运用且推算出兴 利库容 V 兴=V 2 V 4 -V 3 = 4462(万m 3),V 总二 4462 300 = 4762(万m 3)。 (4) 求各时段水库蓄水以及弃水,其计算方法与不计损失方法相同。 (5) 校核:由于表内数字较多,多次运算容易出错,应检查结果是否正确。水库经过 充蓄和泄放,到6月末水库兴利库容应放空,即放到死库容 30万m 3。V ?到最后为300,满 足条件。另外还需水量平衡方程W 来-W 用-' W 弃二0,进行校核 (6)计算正常蓄水位,就是总库容所对应的高程。表 2水库特性曲线,即图1-1,1-2。 得到Z ?F ,Z ?V 关系。得到水位865.10m ,即为正常蓄水位。表1-3计入损失的年调节 计算表见下 页。 ISJ 皐■ <# 2) ?年 ¥ M

鸿业暖通-风管水力计算使用说明

目录 目录 目录 (1) 第 1 章风管水力计算使用说明 (2) 1.1 功能简介 (2) 1.2 使用说明 (3) 1.3 注意 (8) 第 2 章分段静压复得法 (9) 2.1 传统分段静压复得法的缺陷 (9) 2.2 分段静压复得法的特点 (10) 2.3 分段静压复得法程序计算步骤 (11) 2.4 分段静压复得法程序计算例题 (11)

鸿业暖通空调软件 第 1 章 风管水力计算使用说明 1.1 功能简介 命令名称: FGJS 功 能: 风管水力计算 命令交互: 单击【单线风管】【水力计算】,弹出【风管水力计算】对话框,如图1-1所示: 图1-1 风管水力计算对话框 如果主管固定高度值大于0,程序会调整风系统中最长环路 的管径的高度为设置值。

第 1 章风管水力计算使用说明 如果支管固定高度值大于0,程序会调整风系统中除开最长 环路管段外的所有管段的管径的高度为设置值。 控制最不利环路的压力损失的最大值,如果程序算出的最不 利环路的阻力损失大于端口余压,程序会提醒用户。 当用户需要从图面上提取数据时,点取搜索分支按钮,根据 程序提示选取单线风管。当成功搜索出图面管道系统后,最 长环路按钮可用,单击可以得到最长的管段组。 计算方法程序提供的三种计算方法,静压复得法、阻力平衡法、假定 流速法,可以改变当前的选项卡,就会改变下一步计算所用 的方法,而且在标题栏上会有相应的提示。 计算结果显示包含搜索分支里面选取的管段的一条回路的各个管段数 据。 1.2使用说明 1.从图面上提取数据 单击按钮 2.从文件中提取数据(如果是从图面上提取数据则这步可以跳过) 单击按钮 从打开文件对话框从选取要计算的文件,确定即可。

第三章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水力计算础

第三章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水力计算基础 本章内容: 1、水头损失计算 2、无压圆管的水力计算 3、水力等效简化 本章难点:无压圆管的水力计算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管道内水流特征 进行水力计算前首先要进行流态的判别。判别流态的标准采用临界雷诺数Re k,临界雷诺数大都稳定在2000左右,当计算出的雷诺数Re小于2000时,一般为层流,当Re大于4000时,一般为紊流,当Re介于2000到4000之间时,水流状态不稳定,属于过渡流态。 对给水排水管道进行水力计算时,管道内流体流态均按紊流考虑 紊流流态又分为三个阻力特征区:紊流光滑区、紊流过渡区及紊流粗糙管区。 二、有压流与无压流 水体沿流程整个周界与固体壁面接触,而无自由液面,这种流动称为有压流或压力流。水体沿流程一部分周界与固体壁面接触,另一部分与空气接触,具有自由液面,这种流动称为无压流或重力流给水管道基本上采用有压流输水方式,而排水管道大都采用无压流输水方式。 从水流断面形式看,在给水排水管道中采用圆管最多 三、恒定流与非恒定流 给水排水管道中水流的运动,由于用水量和排水量的经常性变化,均处于非恒定流状态,但是,非恒定流的水力计算特别复杂,在设计时,一般也只能按恒定流(又称稳定流)计算。 四、均匀流与非均匀流 液体质点流速的大小和方向沿流程不变的流动,称为均匀流;反之,液体质点流速的大小和方向沿流程变化的流动,称为非均匀流。从总体上看,给水排水管道中的水流不但多为非恒定流,且常为非均匀流,即水流参数往往随时间和空间变化。 对于满管流动,如果管道截面在一段距离内不变且不发生转弯,则管内流动为均匀流;而当管道在局部有交汇、转弯与变截面时,管内流动为非均匀流。均匀流的管道对水流的阻力沿程不变,水流的水头损失可以采用沿程水头损失公式进行计算;满管流的非均匀流动距离一般较短,采用局部水头损失公式进行计算。 对于非满管流或明渠流,只要长距离截面不变,也没有转弯或交汇时,也可以近似为均匀流,按沿程水头损失公式进行水力计算,对于短距离或特殊情况下的非均匀流动则运用水力学理论按缓流或急流计算。

各种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

管路水力计算(最新)

一、管路水力计算的基本原理 1、一般管段中水的质量流量G,kg/h,为已知。根据G查询热水采暖系统管道水力计算表,查表确定比摩阻R后,该管段的沿程压力损失P y=Rl就可以确定出来。 局部压力损失按下式计算 (1) Σξ--------表示管段的局部阻力系数之和,查表可知。 可求得各个管段的总压力损失 (2)2、也可利用当量阻力法求总压力损失: 当量阻力法是在实际工程中的一种简化计算方法。基本原理是将管段的沿程损失折合为局部损失来计算,即 (3) (4) 式中ξd ——当量局部阻力系数。 计算管段的总压力损失ΔP可写成 (5) 令ξzh = ξd +Σξ 式中ξzh|——管段的这算阻力系数

(6) 又(7) 则(8) 设 管段的总压力损失 (9) 各种不同管径的A值和λ/d值及ξzh可查表。 根据公式(9)编制水力计算表。 3、当量长度法 当量长度法是将局部损失折算成沿程损失来计算的一种简化计算方法,也就是假设某一管段的局部压力损失恰好等于长度为l d的某段管段的沿程损失,即 (10) 式中l d为管段中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m。 管段的总压力损失ΔP可写成 ΔP = P y+ P j = Rl + Rl d = Rl z h (11) 式中l z h为管段的折算长度,m。 当量长度法一般多用于室外供热管路的水力计算上。

二、热水采暖系统水力计算的方法 1、热水采暖系统水力计算的任务 a、已知各管段的流量和循环作用压力,确定各管段管径。常用于工程设计。 b、已知各管段的流量和管径,确定系统所需的循环作用压力。常用于校核计算。 c、已知各管段管径和该管段的允许压降,确定该管段的流量。常用于校核计算。 2、等温降法水力计算方法 2-1 最不利环路计算 (1)最不利环路的选择确定 采暖系统是由各循环环路所组成的,所谓最不利环路,就是允许平均比摩阻最小的一个环路。可通过分析比较确定,对于机械循环异程式系统,最不利环路一般就是环路总长度最长的一个环路。 (2)根据已知温降,计算各管段流量 式中Q——各计算管段的热负荷,W; t g——系统的设计供水温度,℃; t g——系统的设计回水温度,℃。 (3)根据系统的循环作用压力,确定最不利环路的平均比摩阻R pj

住宅套内给水排水管道水力计算知识交流

住宅套内给水排水管道水力计算 专业--给排水常识2010-05-26 18:06:18 阅读2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1 入户管管径计算 《住宅建筑规范》[1]第5.1.4条规定:“卫生间应设置便器、洗浴器、洗面器等设施或预留位置;……。”这是现阶段住宅内卫生器具配置的最低要求,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中可知普通住宅Ⅱ、Ⅲ类符 合此项要求。 以普通住宅Ⅱ类为计算算例,表1-1为普通住宅Ⅱ类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表1-2为住宅常见卫生器具的给水额定流量、当量和连接管公称管径。表1-3为生活给水管道的水流流速要求值。 普通住宅Ⅱ类常见户型配置情况:所有户型配置均配置一间厨房,一套洗衣设施,以卫生间间数不同,分为一卫户(一间卫生间的户型)、二卫户(二间卫生间的户型)和三卫户(三间卫生间的户型)。表1-4 为常见户型卫生器具不同组合的当量数。 以PP-R管道和PAP管道作为典型管材进行水力计算。三通分水连接方式常用的建筑给水用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道,当冷水管工作压力≤0.6MPa时,常选用S5系列,S5系列计算内径较大;分水器分水连接方式常用的铝塑复合(PAP)管道,铝塑复合(PAP)管道采用对接焊型,计算内径较小。表1-5为住宅常见户型入户管水力计算表。由表1-5可知,普通住宅Ⅱ类常见户型入户管公称管径应为DN25~DN32;如入户管管径采用小一级的,首先流速不满足规范要求,其次同样长度的入户管水头损失比满足流 速要求管径的水头损失大3倍左右。 表1-1 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2]

注:(1)流出水头[7] 是指给水时,为克服配水件内摩阻、冲击及流速变化等阻力而能放出的额定流量的 水头所需的静水压。 (2)最低工作压力[2] 是指在此压力下卫生器具基本上可以满足使用要求,它与额定流量无对应关系。 住宅入户管上水表的水头损失取0.010[2]~0.015MPa[4]。笔者以水表本层出户集中布置方式(水表距楼面1.0m),常见户型厨房、卫生间和阳台用水点为算例,根据管件采用三通分水或分水器分水的连接情况,经过管道、配件沿程和局部水头损失计算后,加上卫生器具的最低工作压力和水表的水头损失不同组合,表前最低工作压力在0.10~0.15MPa。对分水器集中配水连接方式水头损失较小,对应的表前最低工 作压力可采用较小的数值。 现代住宅给水支管设计常常只到水表后(或在室内预留一处接口),表前最低压力值的大小关系到住户将来装修后的正常用水,对于这一点应加以重视。同时必须指出,目前大部分水箱供水方式,水箱设置高度难以满足顶上1~3层表前最低工作压力(卫生器具的最低工作压力)的要求,这一点在设计时应特别注意。 3 排水横支管管径计算 排水横支管设计排水流量(通水能力)是按照重力流(不满流)进行计算,同管径的排水横支管设计排水流量远小于排水立管的设计排水流量。表3-1 为住宅常见卫生器具排水的流量、当量和排水(连接)管的 管径。 以常用的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UPVC)管道(公称外径50~110mm)作为计算算例。表3-2为水力 计算参数、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表3-1卫生器具排水的流量、当量和排水管的管径[2]

各种管道水头损失的简便计算公式

各种管道水头损失的简便计算公式 (879) 摘要:从计算水头损失的最根本公式出发,将各种管道的计算公式加以推导,得出了计算水头损失的简便公式,使得管道工程设计人员从繁琐的计算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水头损失塑料管钢管铸铁管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 在给水工程应用中经常要用到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一般情况下计算水头损失都是从水力摩阻系数λ等基本参数出发,一步一步的代入计算。其实各个公式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有的参数在计算当中可以抵消。如果公式中只剩下流速、流量、管径这些基本参数,那么就会给计算者省去不少的麻烦。在此我们充分利用了各参数之间以及水头损失与水温的关系,将公式整理简化,供大家参考。 1、PVC-U、PE的水头损失计算 根据《埋地硬聚氯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规定,塑料管道沿程水头损失hf应按下式计算: (式1-1) 式中λ—水力摩阻系数; L—管段长度(m); di—管道内径(m);

v—平均流速(m/s); g—重力加速度,9.81m/s2。 因考虑到在通常的流速条件下,常用热塑性塑料给水管PVC-U、PE管一般处于水力光滑区,管壁绝对当量粗糙度对结果的影响非常小或没有影响,故水力摩阻系数λ可按下式计算: (式1-2) 式中Re—雷诺数。 雷诺数Re应按下式计算: (式1-3) 式中γ—水的运动粘滞度(m3/s),在不同温度时可按表1采用。 表1水在不同温度时的γ值(×10-6) 05101520253040 水温℃ 1.78 1.52 1.31 1.14 1.000.890.80 0.66

γ(m3/s) 从前面的计算可知,若要计算水头损失,需将表1中的数据代入,并逐步计算,最少需要3个公式,计算较为繁琐。为将公式和计算简化,以减少工作量,特推导如下: 因具体工程水温的变化较大,水力计算中通常按照基准温度计算,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校正。冷水管的基准温度多选择10℃。 当水温为10℃时的γ=1.31×10-6 m3/s,代入式1-3 得(式1-4) 将式1-4代入式1-2 (式1-5) 再将式1-5代入式1-1 得(式1-6) 取L为单位长度时,hf即等同于单位长度的水头损失i,所以 (式1-7) 又因为(式1-8)

(完整版)管道内的局部阻力及损失计算

第四节管道内的局部阻力及损失计算 在实际的管路系统中,不但存在上一节所讲的在等截面直管中的沿程损失,而且也存在有各种各样的其它管件,如弯管、流道突然扩大或缩小、阀门、三通等,当流体流过这些管道的局部区域时,流速大小和方向被迫急剧地发生改变,因而出现流体质点的撞击,产生旋涡、 二次流以及流动的分离及再附壁现象。此时由于粘性的作用,流体质点间发生剧烈的摩擦和动量交换,从而阻碍着流体的运动。这种在局部 障碍物处产生的损失称为局部损失,其阻力称为局部阻力。因此一般的管路系统中,既有沿程损失,又有局部损失。 4.4.1 局部损失的产生的原因及计算 一、产生局部损失的原因 产生局部损失的原因多种多样,而且十分复杂,因此很难概括全面。这里结合几种常见的管道来说明。 ()() 图4.9 局部损失的原因 对于突然扩张的管道,由于流体从小管道突然进入大管道如图 4.9 ()所示,而且由于流体惯性的作用,流体质点在突然扩张 处不可能马上贴附于壁面,而是在拐角的尖点处离开了壁面,出现了一系列的旋涡。进一步随着流体流动截面面积的不断的扩张,直到 2 截面处流体充满了整个管截面。在拐角处由于流体微团相互之间的摩擦作用,使得一部分机械能不可逆的转换成热能,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地 有微团被主流带走,同时也有微团补充到拐角区,这种流体微团的不断补充和带走,必然产生撞击、摩擦和质量交换,从而消耗一部分机械 能。另一方面,进入大管流体的流速必然重新分配,增加了流体的相对运动,并导致流体的进一步的摩擦和撞击。局部损失就发生在旋涡开 始到消失的一段距离上。 图4.9()给出了弯曲管道的流动。由于管道弯曲,流线会发生弯曲,流体在受到向心力的作用下,管壁外侧的压力高于内侧的 压力。在管壁的外侧,压强先增加而后减小,同时内侧的压强先减小后增加,这样流体在管内形成螺旋状的交替流动。 综上所述,碰撞和旋涡是产生局部损失的主要原因。当然在 1-2之间也存在沿程损失,一般来说,局部损失比沿程损失要大得多。 在测量局部损失的实验中,实际上也包括了沿程损失。 二、局部损失的计算 如前所述,单位重量流体的局部能量损失以表示

截流水力计算

截流水力计算(课程设计资料) 土木水电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二零零六年十二月

截流水力计算 一切将河道水流截断的工程措施,统称截流。截流的方法很多,用的最多的是抛石截流。抛石截流又分为平堵截流和立堵截流。由于立堵截流不需要架桥,施工简单,截流费用低,因此现在国内外绝大部分工程均采用立堵截流。下面仅研究立堵截流水力计算。 抛石截流计算最主要的任务是确定抛投体的尺寸的重量,而抛投块的稳定计算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是兹巴什公式,即 V =(1) 式中 V ——石块极限抗冲流速; d ——石块化引为球形的粒径; s γ、γ——分别为石块和水的容重; K ——综合稳定系数。 由(1)式可知,抛投块体的粒径与抗冲流速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抛投块体的粒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龙口流速,因此研究龙口流速变化规律有重要的意义。下面介绍两种计算龙口流速的方法。 一、图解法计算龙口流速(方法一) 一般情况下,合龙过程中截流设计流量0Q 由四部分组成: d s ac Q Q Q Q Q =+++ (2) 式中 Q ——龙口流量; d Q ——分流量(分流建筑物中通过的流量) ac Q ——上游河槽中的调蓄流量; s Q ——戗堤渗透流量。 当s Q 和ac Q 不计算,则有: 0d Q Q Q =+ (2-1)

龙口流量按宽顶堰公式计算: 3 2 Q m - =(3) 式中B - ——龙口平均过水宽度; H——龙口上游水头(龙口如有护底,应从护底顶部算起); m——流量系数,按下式计算: (1Z m H =- Z H小于0.3 淹没流 0.385 m= Z H大于或等于0.3 非淹没流(3-1)由连续方程可得龙口流速计算公式: Q V Bh - =(4)式中V——龙口计算断面平均流速; h——龙口计算断面水深(从护底顶部算起); 在立堵截流中,常常规定:当出现淹没流时, s h h =, s h为龙口底部(或护底) 以上的下游水深(图一);当出现非淹没流时, c h h =, c h为临界水深。 h的计算按下列四种情况考虑: 1.梯形断面淹没流: s h h = 由于进占过程中龙口底部高程不变, s h为常数。 2. 梯形断面非淹没流: c h h = c h按下式计算: 2 33 () 1 c c aQ B nh g B h - - + =(4-1) 式中n——戗堤端部边坡系数; a——计算断面动能修正系数,常取 1.0 a=计算;

专题二-建筑给排水水力计算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专题二建筑给水工程 2.1 建筑给水系统设计实例 1. 建筑给水系统设计的步骤 (1) 根据给水管网平面布置绘制给水系统图,确定管网中最不利配水点(一般为距引入管起端最远最高,要求的流出压力最大的配水点),再根据最不利配水点,选定最不利管路(通常为最不利配水点至引入管起端间的管路)作为计算管路,并绘制计算简图。 (2) 由最不利点起,按流量变化对计算管段进行节点编号,并标注在计算简图上。 (3) 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及性质,正确地选用设计流量计算公式,并计算出各设计管段的给水设计流量。 (4) 根据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并选定设计流速,查水力计算表确定出各管段的管径和管段单位长度的压力损失,并计算管段的沿程压力损失值。 (5) 计算管段的局部压力损失,以及管路的总压力损失。 (6) 确定建筑物室给水系统所需的总压力。系统中设有水表时,还需选用水表。并计算水表压力损失值。 (7) 将室管网所需的总压力与室外管网提供的压力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按2.3.1节处理。 (8) 设有水箱和水泵的给水系统,还应计算水箱的容积;计算从水箱出口至最不利配点间的压力损失值,以确定水箱的安装高度;计算从引入管起端至水箱进口间所需压力来校核水泵压力等。 2. 建筑给水系统设计实例 图2.1为某办公楼女卫生间平面图。办公楼共2层,层高3.6m,室外地面高差为0.6m。每层盥洗间设有淋浴器2个,洗手盆2个,污水池1个;厕所设有冲洗阀式大便器6套。室外给水管道位置如图2.1所示,管径为100mm,管中心标高为–1.5m(以室一层地面为±0.000m),室外给水管道的供水压力为250kPa,镀锌钢管,排水管道采用塑料管材。 (1)试进行室给水系统设计。 (2)试进行室排水系统设计。

实用堰水力计算公式

1、 游水位较低,水流在流出堰顶时将产生第二次跌落。 2、 4、 100 >H δ时,用明渠流理论解决不能用堰流理论。f h 不可忽略。 同一堰,当堰上水头H 较大时,视为实用堰;当堰上水头较小时,视为宽顶堰。 §8-2 堰流的基本方程 以宽顶堰为例来推求堰流的基本方程 取渐变流断面1-1 C-C (近似假设渐变流) 以堰顶为基准面, 列两断面能量方程: g v g v h g v H c c c 2222 2 000? α α++=+ 02H g v H =+ α作用水头 c h 与H 有关,引入一修正系数k 。则 00 H h k c = 机0kH h co =。修正系数k 取决于堰口的 形状和过流断面的变化。 代入上式,整理得: 21211 gH k gH k v c -=++= ?? α 2 3 0021H g b k k b RH v b h v Q c c c -===? 2 3 02H g mb = 式中:b ——堰宽 ?——流速系数 ?α?+= 1 m ——流量系数,k k m -=1? 适用:堰流无侧向收缩 注:堰流存在侧向收缩或堰下游水位对堰流的出水能力产生影响时,可对此公式进行修正。 §8-3 薄壁堰 一、一、分类: 矩形薄壁堰→较大流量 按堰口形状: 三角形薄壁堰→较小流量 梯形薄壁堰→较大流量 1、 1、 矩形薄壁堰 ① ① 矩形薄壁堰的自由出流;在无侧向收缩的影响时,其流量公式为: 2 3 02H g mb Q = 上式为关于流速的隐式方程,了;两边均含有流速,一 般计算法进行计算,较复杂,于是,为计算简便,将上式改写成: 2 3 02H g b m Q =

谈通风管道局部阻力计算方法

谈通风管道局部阻力计算方法 胡宝林 在通风除尘与气力输送系统中,管道的局部阻力主要在弯头、变径管、三通、阀门等管件与重杂物分离器、供料器、卸料器、除尘器等设备上产生。由于管件形状与设备结构的不确定性以及局部阻力的复杂性,目前许多局部阻力系数还不能用公式进行计算,只能通过大量的实验测试阻力再推算阻力系数,并制成表格供设计者查询。例如在棉花加工生产线上,常规的漏斗形重杂物分离器压损为300a P 左右,离心式籽棉卸料器压损为400a P 左右,这些都就是实测数据,由于规格结构不同差异也会很大,所以仅供参考。只有一些常见的形状或结构比较确定的管件及设备可通过公式计算阻力系数,例如弯头、旋风除尘器等。局部阻力就是管道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4R D = 90°弯头的阻力相当于2、5~6、5m 的直管沿程阻力。由于涉及到局部阻力的管件种类繁多,不便一一列举,因此,本文以弯头等常用管件为例重点讨论在纯空气下与带料运行时的局部阻力系数的变化及局部阻力计算方法。 一、纯空气输送时局部阻力与系数 1、局部阻力 当固体边界的形状、大小或者两者之一沿流程急剧变化,流体的流动速度分布就会发生变化,阻力大大增加,形成输送能量的损失,这种阻力称为局部阻力。在产生局部损失的地方,由于主流与边界分离与漩涡的存在,质点间的摩擦与撞击加剧,因而产生的输送能量损失比同样长的直管道要大得多,局部阻力与物料的密度及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局部阻力计算公式: 2 2 j d H H ρυξξ=?=? 式中:j H —局部阻力,a P ; ξ—局部阻力系数,实验取得或公式计算; d H —动压,a P ; ρ—空气密度,1、2053/kg m (20°℃); υ—空气流速,/m s

简便计算公式与试题

“五大定律与两个性质” 一①加法交换律:a+b=b+a ②加法结合律:(a+b)+c=a+(b+c) ③乘法交换律:a×b=b×a④乘法结合律:(a×b)×c=a×(b×c) ⑤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b+a×c 乘法分配律就是重点中的难点。 ①减法的性质:a-b-c=a-(b+c) ②除法的性质:a÷b÷c=a÷(b×c) 二①结合律:582+456+544+318 8×(30×125)(加法结合律要注意末尾数字的凑整,见到9想1,见到8想2,见到7想3,见到6想4,见到5想5。而乘法结合律要注意两数相乘是整十,整百,整 千的数。比如25×4=100,125×8=1000) ②乘法分配律:25×6+25×48×(30+125) 21×46-19×46101×897-897 32×10598×36(含有拆数) (可以从形式上理解,还可以从乘法的意义上理解。) ③减法的性质:462-83-117 368-(68+55) ④除法的性质:3200÷25÷4360÷(36× 2) ⑤当既可以用结合律又可以用分配律的时候,最简单的还是用结合律。 88×125,可以是8×125×11=1000×11=11000,还可以是 (8+80)×125=8×125+80×125=1000+10000=11000 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 25+75-25+75=100-100=0 25×4÷25×4=100÷100=1(学生为了简便计算,不管运算顺序了。殊不知简算必须依据某一个运算定 律或性质) 125×(8+3)=125×8×3=1000×3=3000 125×8×4×125=125×(8+4)=125×8+125×4=1000+500=1500。 三、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355+260+140+245 645-180-245 382×101-382 102×99 2×125 4×60×50×8 35×8+35×6-4×35 125×32 25×46 101×56 99×26 1022-478-422 987-(287+135) 478-256-144 36+64-36+64

局部阻力损失实验报告

局部阻力损失实验 前言: 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使石油管路、给排水管路、机械液压管路等, 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了使管路的设计比较合理, 能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 管路设计参数的确定显得更为重要。管路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沿程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合理确定阻力系数是使设计达到实际应用要求的关键。但是由于扩张、收缩段的流动十分复杂,根据伯努利方程和动量方程推导出的理论值往往与具体的管道情况有所偏差,一般需要实验测定的局部水头损失进行修正或者得出经验公式用于工业设计。 在管路中, 经常会出现弯头, 阀门, 管道截面突然扩大, 管道截面突然缩小等流动有急剧变化的管段, 由于这些管段的存在, 会使水流的边界发生急剧变化, 水流中各点的流速, 压强都要改变, 有时会引起回流, 旋涡等, 从而造成水流机械能的损失。例如,流体从小直径的管道流往大直径的管道, 由于流体有惯性, 它不可能按照管道的形状突然扩大, 而是离开小直径的管道后逐渐地扩大。因此便在管壁拐角与主流束之间形成漩涡, 漩涡靠主流束带动着旋转, 主流束把能量传递给漩涡、漩涡又把得到的能量消耗在旋转中( 变成热而消散) 。此外, 由于管道截面忽然变化所产生的流体冲击、碰撞等都会带来流体机械能的损失。 摘要: 本实验利用三点法测量扩张段的局部阻力系数,用四点法量测量收缩段的局部阻力系数,然后与圆管突扩局部阻力系数的包达公式和突缩局部阻力系数的经验公式中的经验值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掌握用理论分析法和经验法建立函数式的技能。进而加深对局部阻力损失的理解。 三、实验原理 写出局部阻力前后两断面的能量方程,根据推导条件,扣除沿程水头损失可得: 1.突然扩大 采用三点法计算,下式中12 f h -由 23 f h -按流长比例换算得出。 实测 2 2 1 12 21212[()][()]22je f p p h Z Z h g g αυαυγ γ -=+ + -+ + + 理论 212 (1)e A A ζ'=- 2.突然缩小 采用四点法计算,下式中B 点为突缩点,4f B h -由 34 f h -换算得出, 5 fB h -由 56 f h -换算 得出。 实测 2 2 5 54 44455[()][()]22js f B fB p p h Z h Z h g g αυαυγ γ --=+ +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