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报告

《社会责任教育》报告

院别: XX

专业: XX

班级:

姓名: XXX

学号: XXXXXXXXX

成绩:

XXXX监制

XX年X月

1.前言

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

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社会责任感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败。探索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有效途径,构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科学机制,对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报告以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现状为出发点,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进

行了相关描述,并由大学生社会教育的内涵映射出自己对于这方面培养的想法。

2.教育目的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指大学生对国家、自我以及其他社会成员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情感体验,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综合展现。大学生极具活力与个性,是国家和民族繁荣发展的希望,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社会责任感是其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基本品质与素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要求大学生能够自觉自发地承担相应的职责、任务与使命,为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

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主流群体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也不容忽视。社会责任感一直都是道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话题,“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切美德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人类理性与良知的集中表现,是社会得以存继的基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受到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更需要时代新人,他表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因此,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

本环节,更是新时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3.教育的内涵及方式

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内涵及缺失原因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国家的强盛与公民素质息息相关,只有公民做到对社会高度负责,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未来相联系,愿意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国家才能强盛与和谐。“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先进文化和科学精神的传播者、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践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等多种角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对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影响必将是深刻和长远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责任,对前人的责任,对后人的责任。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念,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深刻的责任内涵,与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联系紧密,是新时代赋予大学生的新要求,包含着对国家、社会、他人的责任。因此,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新时代的大学生是社会经济的重要参与者,社会经济的超高速发展强化了大学生经济意识和竞争意识,但也因市场经济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得社会利益冲突的尖锐化,加之在全球化进程加剧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国家肆意宣扬“普世价值”“自由享乐”“个人主义”“利己主义”“金钱至上”等功利性多元价值观念,引发了一股奢华、功利之风。大学生价值取向模糊、判断能力较差,容易被这种表面的繁荣所迷惑,导

致责任意识弱化、道德行为失范等。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教育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责任教育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奠定了发展基调。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中,高校为了取得高就业率和升学率,往往只注重专业教育和理论教育,而忽视道德责任教育。高校并没有开展专门的责任教育课程或将责任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使新时代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相对狭隘,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理论基础薄弱,责任意识落后。

新时代网络作为一种社会变革力量,对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网络在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生活和学习的方式的同时,也使他们的交往方式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然而,正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实时性等特点,为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及用网隐患。目前网络的过滤性差、内容参差不齐、网络谣言四起,更有一些低俗色情视频、音频的传播,也为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发表反动言论、进行政权颠覆、扰乱社会秩序等提供了渠道,这些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自我教育就是根据自身的实际和需要对自我进行的一种反思性教育,也是在终身教育理论体系下大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自我价值定位的偏差会导致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目标、追求、理想等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加之心理尚未成熟、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都有待完善,特别是自我教育理论的掌握相对匮乏,整合能力较差,思维情感时常处于发展和变化之中,价值取向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和外来观念的影响,一味寻求自我价值、注重个人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大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的情况进行及时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

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必须要究其缺失的原因。综上,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原因为:新时代社会经济超高速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高校责任教育不足、新时代网络负面影响以及自我教育的缺失。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方式

要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1)创新理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导向,贯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全过程。

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这种分散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既会阻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自发形成,又会导致无法形成教育合力来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因此,建构一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与完善十分有必要。

2)用好课堂主渠道,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知。

认知即知识的获取,是认识世界的逻辑起点,只有丰富的认知才可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知,要让其全面、系统地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知,为大学生社会责任行为的落实奠定思想基础。

3)营造社会好风尚,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情感。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需要社会环境作支撑,因此,营造优秀的精神环境和良好的舆论环境至关重要。良好的社会风尚能够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情感,助推社会责任行为的落实。

4)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永葆社会责任感践行的内在动力。

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才是永葆社会责任感的内生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 “唤起人实现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长效动力,也是大学生自

我完善的重要保证。只有养成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大学生才能有长期的、稳定的社会责任

行为。

4.对大学生社会教育的自我认识

在我看来,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主要还是需要我们自身的实践活动。学能致用,习能致远。学催量变,习促质变。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大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实现社会价值、树立人生目标。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在接触社会中了解社会的需求,在奉献社会中发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在服务社会中明晰自身的人生理想。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我认知和感悟,就能养成自觉自律的行为习惯。

同时,在日常的专业学习中,让我明白了严谨的态度和辩证的思维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实践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在大学生中开展实践活动,应注重

社会生态系统与人的生物系统关系作用。

5.总结与展望

新时代责任教育想要取得发展与进步,就需要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手段、原则和内容等方面进行扬弃。责任教育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一蹴而就。这不仅要求大学生努力提高学业水平的同时,更要注重自身素质的发展,均衡且全面的发展,是成为新时代人才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对高校教育者、家庭和社会同样有新的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除了加强对学生责任教育的重视程度之外,创新优化责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保证大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相应创设一定的活动机会让大学生参与其中,为日后责任践行获得一定的经验积累。通过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四者的积极联动性,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始终将责任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机制保障,责任教育认同机制、责任教育导向机制和责任教育评估机制,将责任教育彻底落实到位,发挥其应有效能。

同时我也相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能够在未来得到很大的提升,这也会促使我们的社会氛围更加健康,有益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