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浅谈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摘要:本人针对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做了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并对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发展对策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现代园林;植物配置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modern garden plant with my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to do some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mainly including modern garden plant configuration, and the problems of modern garden plant configuration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the modern garden; plant configuration

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园林植物是城市绿化中有生命的主要题材,是构成良性生态环

境的主导因素。它不仅保护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且具有综合观赏的特性;它不但以其自身的型、色、香形成园林造景的主题,而且还可陪衬其他造园题材产生生机盎然的画面。实践证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这就对现代园林绿化设计提出了要求:园林植物配置必须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

浅谈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原则及方法

浅谈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原则及方法 发表时间:2019-09-10T10:13:15.250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3期作者:马燕 [导读]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惟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 马燕 身份证号:33068119861113xxxx 摘要: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惟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城市园林绿化通过植树、种灌、栽花、培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过程,不仅要提高城市的绿地率,也要充分利用立体多元的绿色植被的生态效应,包括吸音除尘、降解毒物、调节温湿度、有效降低城市污染的程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使城市环境质量达到清洁、舒适、美丽、安全的要求,从而为市民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空间。熟悉自然、尊重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是植物配置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园林功能生态植物配置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绿化不但要求城市绿起来,而且要美观,因而绿化植物的配置就显得十分重要,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要统一,又要体现植物个体与群体的形态美、色彩美和意境美,充分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进行构图,通过植物的季相及生命周期的变化达到预期的景观效果。熟悉自然、尊重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就是植物配置的意义所在。 一、城市园林的功能 城市园林的基本功能作为现代城市建设范畴的城市园林绿化,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落实在有利于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这一目标上。因此,城市园林绿化的根本目的决定了它应充分发挥出两方面的功能: 1.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中惟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方面,具有其他设施不可替代的功效,是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托条件。城市园林绿化通过植树、种灌、栽花、培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过程,不仅要提高城市的绿地率,也要充分利用立体多元的绿色植被的生态效应,包括吸音除尘、降解毒物、调节温湿度、有效降低城市污染的程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使城市环境质量达到清洁、舒适、美丽、安全的要求,从而为市民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空间。因此,城市园林绿化要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为首要功能。 2.美化市容:美化市容,充分烘托城市环境的文化氛围城市园林绿化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生态环境,把大量具有自然气息的花草树木引进城市,按照园林手法加以组合栽植,同时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绿化中,营造出各种不同风格的城市园林绿化景观,从而使城市色彩更丰富,外观更漂亮,并且通过不同园林绿化景观的展现,充分体现出城市的历史文脉和精神风貌,使城市更富文化品味。因此,为了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并达到最佳的生态效益,最大限度地改善人居环境,乔、灌、草的合理配置和有机结合的绿化方式是最优选择模式。美好的市容风貌有利于吸引人才和资金,有利于经济、文化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因此,成功的城市园林绿化在美化市容的同时还应充分体现出城市特有的人文底蕴,这是城市园林绿化重要而独特的功能。 二、树种选择配置 树木是构成森林最基本的组成要素,科学的选择城市森林树种是保证城市森林发挥多种功能的基础,也直接影响城市森林的经营和治理成本。 1.发展各种高大的乔木树种:在我国城市绿化用地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要达到以较少的城市绿化建设用地获得较高生态效益的目的,必须发挥乔木树种占有空间大、寿命长、生态效益高的优势。我国的高大树木物种资源丰富,应该广泛加以利用。同时还要重视一些速生树种的使用,在城市森林还比较落后的现实情况下,通过发展速生树种可以尽快形成森林环境。 2.按照城市的气候特点和环境选择适地适树的树种:乔木树种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为城市居民提供遮荫环境。因此,城市森林建设在夏季能够遮荫降温,在冬季要透光增温。而现在许多城市的城市森林建设并没有这种考虑,偏爱使用常绿树种。一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落叶阔叶树种,不仅能够在夏季旺盛生长而发挥降温增湿、进化空气等生态效益,而且在冬季落叶增加光照,起到增温作用。因此,要根据城市所处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具体城市绿地的环境需求选择常绿与落叶树种。 3.选择本地带野生或栽培的建群种:追求城市绿化的个性与特色是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目标。使用乡土树种更为可靠、廉价、安全,它能够适应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反抗病虫害,环境污染等干扰的能力强,尽快形成相对稳定的森林结构和发挥多种生态功能,有利于减少养护成本。因此,乡土树种和地带性植被应该成为城市园林的主体。 三、园林植物配置原则及方法 1.配置原则: ⑴整体优先原则:城市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规律,利用城区所处的环境、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景观等进行科学建设或改建。把握好它们与城市园林的关系,使城市建设与自然和谐,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使之具有人性化和亲近感。 ⑵生态优先的原则:在植物材料的选择、树种的搭配、草本花卉的点缀,草坪的衬托以及新平装的选择等必须最大限度地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为出发点,也应该尽量多地选择和使用乡土树种,合理配置植物,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 ⑶可持续发展原则: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按照生态学原理,在充分了解各植物种类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合理布局、科学搭配,使各植物种和谐共存,群落稳定发展,达到调节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关系,在城市中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的几种方式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的几种方式 1、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 利用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景相创造"四季景观",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机及其变化。总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即所谓"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苍不萧条"的设计原则。在树木配置中,常绿的比例占1/4~1/3较合适,枝叶茂盛的比枝叶少的效果好,阔叶树比针叶树效果好,乔灌木搭配的比只种乔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多样种植物比纯林效果好。 2、自然式的树木配置方法,多选树形或树体部分美观或奇特的品种,以不规则的株行距配置成各种形式。 (1)孤植。单株树孤立种植,孤植树在园林中,一是作为园林中独立的庇荫树,也作观赏用。二是单纯为了构图艺术上需要。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常用于大片草坪上、花坛中心、小庭院的一角与山石相互成景之处。 (2)丛植。一个树丛由三五株同种或异种树木至八九株树木不等距离的种植在一起成一整体,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求得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能表现树种的个体美。 (3)群植。以一两种乔木为主体,与数种乔木和灌木搭配,组成较大面积的树木群体。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为主,具有"成林"。(4)带植。林带组合原则与树群一样,以带状形式栽种数量很多的

各种乔木、灌木。多应用于街道、公路的两旁。如用作园林景物的背景或隔离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树屏。 3、植物配置应突出地方特色 由于所处的各个城市规模不一样,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差异很大,城市绿化要因地制宜。城市园林设计时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只有把握历史文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地方风格才能提高园林绿化的品位。城市中空气污染、土壤理化性能差等因素不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所以在选择植物时应以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为主,大量的乡土树种不仅能较快地产生生态效益,而且能体现地方特色。 4、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 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秋季变红叶的槭树类、变黄叶的银杏等均很漂亮,与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同时这些观叶树也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常绿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如淡绿色的柳树、草坪,浅绿色的梧桐,深绿色的香樟,暗绿色的油松、云杉等,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效果更好。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原则

园林树木学学习资料 (中远公司李亮)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 一、按树木生长类型分类 1、乔木类 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 为乔木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6-10米)等四级。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 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 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 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 2、灌木类 树体矮小(在6m以下),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 木本植物。 3、丛木类:树体矮小而干茎自地面呈多数生出而无明显的主 干。 4、藤木类: 能攀附它物而向上生长之蔓性树木,多借助于吸盘(如爬山虎

等)、吸附根(如凌霄等)、卷须(如葡萄等)、蔓条(如蔷薇)及干茎本身之缠绕性而攀附它物(如紫藤等)。 5、匍匐类:干、枝均匍地生长。 6、地被类:覆盖地面的植物。多年生,除少量草本之外,大 多一次种植,多年享用;自繁或易繁,成苗率高;青绿期长,在 一年内保持绿色覆盖的时间较长;管理粗放,没有精细的人工养 护地也能良好生长。 二、按生长速度分类速生树(快长树),中速树,缓生树(慢长树)。 三、按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分类 1、风景树(孤赏树):通常作为庭院和局部的中心景物,赏其 树型或姿态,也有赏其花、果、叶色等的。 世界五大公园树种:雪松;金钱松;南洋杉;日本金松;巨杉(世界爷)。 2、庭荫树:栽种在庭院或公园以取其绿荫为主要目的的树种。 一般多为叶大荫浓的落叶乔木,在冬季人们需要阳光时落叶。例 如:梧桐、七叶树、槐、栾树、朴树、榉树、榕树、樟等。 3、行道树:是种在道路两旁给车辆和行人遮荫并构成街景的 树种。落叶或常绿乔木均可作行道树,但必须具有抗逆性强、耐 修剪、主干直、分枝点高等特点。例如:悬铃木、槐、椴、七叶 树、元宝枫、樟、银桦等。 世界五大行道树种:银杏,鹅掌楸,椴树,悬铃木,七叶树。其中悬铃木被称为“行道树之王”。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分析

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分析 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园林绿化设计成为了城市建设的亮点之一,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就目前来说,生态化、科学化、人性化的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绿化的主要目标,本文结合当前我国的社会情况,进一步分析了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 园林绿化中的植物并不是简单为了美化居住环境,满足人们的视觉欣赏。更重要的一点是,植物之间的更替与修复,促进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在循环中得到效益的兼顾。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能够带来最直接的精神享受,在生活、工作、旅游、交通4大生活组成部分中,园林绿化总能不知不觉带给人好心情,在环境破坏如此严重的今天,能够在休憩时间看到一抹绿色,呼吸最新鲜的一丝空气,却成为了上班族的奢求。 1植物配置的原则 在植物的配置中,不同地方的园林设计不一样,自然植物的配置也不一样,公园、小区、城市道路、房屋庭院这些地方随处可见。园林绿化的配置原则应坚持因地制宜,所以,这里不以地区进行原则性的讲解,而是通过一个大方向的整体进行探讨。

1.1颜色 植物的颜色配置要层次分明,由浅入深,在深浅绿色的搭配下,将植物的对比效果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突出植物的艺术美感,带给人们最亮眼的视觉享受。 1.2大小 从专业的角度来讲,颜色被称为色块,有大小、深浅的对比,主次关系的突出主要通过颜色、大小2个方面的配合,将园林中的吸睛植物通过视觉的引导呈现出来。 1.3质地 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姿势各异,所以,设计者在选择植物种类中,可能在上百种甚至上千种类别中挑选出最合适的十几种或几十种植物进行搭配。 1.4形态 一般在公众场合选择的植物都是笔直挺拔的,给人苍劲有力的精神面貌,而在社区植被中就应该选择与社区氛围相适应的树木,与周遭环境相适宜。 2配置过程中需要的注意点 2.1避免因设计的不合理,导致浪费 园林绿化植物是园林绿化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也是设计的重要元素,通过绿化植物的大株、小株的形体对比,达到绿化配置的视觉要求,所以,在施工期间,设计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达到设计的重现,对于植物的种类、形态、大

园林绿地如何配置地被植物

园林绿地如何配置地被植物 园林绿地包括各类公园绿地,街头绿地,风景游览绿地,防护绿地及工厂、医院、居民区等专用绿地。按照其不同的性质,不仅乔灌木配置有所不同,地被植物的配置也应有所区别。 各类公园绿地是布局复杂、造景要求较高的绿地,既有开阔的草坪,又有高大的林带;既有规则的花坛,又有自然的花境,这就要因景制宜,恰当地选用不同的地被植物。 在街心绿地上为考虑交通安全,一般均选用矮生的植物,地被要求矮小,整齐,不遮挡视线,可以以草坪为主,用小刺柏、金叶女贞等组成图案,简捷明快。 风景游览区绿地,地被植物的配置多以自然式为主。 在医院、疗养院、水厂、精密仪器厂等绿地上,应考虑种植较大面积的草坪地被植物,使人感到整洁舒适,心胸开朗,有益健康。 在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工矿内,也应搞好地被植物的配置,如噪音强烈的车间,不仅要选择枝叶密集、较高大的乔、灌木种类,而且地被也应适当高一些,组成较密的树墙,可以降低噪音。如选择较高大的南天竹、火棘、爬墙虎等。在有污染的工矿内,除了考虑地被植物的一般特性外,特别要注意植物对有害气体的抵抗能力。如紫茉莉能抗so2 、hcl,葱兰能抗hf、hcl,石竹、万寿菊能抗so2 ,美人蕉能抗so2 、so3 、hf、hcl等。有些水面覆盖物如凤眼莲等,对净化污水有较好的效果。 在郊区公路旁的林荫道边,绿化条件较差,应选择一些对肥水要求不高,病虫害少,管理省工,适应性强的种类,如黑麦草、羊茅类、白三叶等,既能覆盖黄土,减少冲刷,又能提供少量牧草。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和应用 摘要:园林植物是园林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功能的发挥。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 关键字;配置;园林建设;观花观叶;园林景观;层次;观赏效果;师法自然; 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如果不注意花色、花期、花叶、树型的搭配,随便栽上几株,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景观大为逊色。另一方面,园林花卉植物花色丰富,有的花卉品种在一年中仅一次特别有观赏价值,或者开花期,或者结果期。如银杏,仅在秋季叶子橙黄色时显行十分显眼;紫荆在春季不仅枝条而且连树干在叶芽开放前为紫色花所覆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的种类一年中产生多次观赏效果,如七叶树的春花和秋季的黄色树冠均富有观赏性;忍冬初夏具大量黄色花,秋季有橙红色果;还有实际上具有常年开花效果的云杉、桧柏等常绿针叶树。因此,应从不同园林植物特有的观赏性考虑园林植物配置,以便创造优美、长效的花卉风景。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确立生态园林的概念,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园林“拟自然”探索,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中叶开始生态园林研究,目前已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和经验。因为人类对环境破坏加剧,尝尽自身带来的恶果。于是,保护地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呼声,生态学应运而生,可持续发

园林植物选择配置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原则: 在园林植物树种选择上,首先应遵循适地适树、植物多样性的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市花市树、珍贵树种、古树名木的保护利用。 城市的骨干树种(基调树种)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一般来说,本地原产的乡土植物最能体现地方风格,且群众喜闻乐见,最能抗灾难性气候,种苗易购易成活,加之城市本身立地条件较差,大气污染严重,灰尘大,在这样苛刻的立地条件下,栽植树木并使之健康生长,必须适地适树。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选用经过驯化的外来树种。 长江流域现在常用树种中有许多都是外来经过多年驯化且适应当地立地条件的树种,如夹竹桃,原产印度、伊朗,经过多年的栽植,已成为当地优良的抗烟尘、废气的优良树种;广玉兰原产北美东部,现已成为良好的城市绿化观赏树种之一;悬铃木原产欧洲东南部等地区,曾广泛应用作为行道树。 市花市树是受到大众广泛喜爱的植物品种,也是比较适应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的植物。 它们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已上升为当地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利用市花市树的象征意义与其他植物、园林小品相得益彰的配置,可以赋予城市浓郁的文化气息,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古树名木是指城乡范围内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具有科研、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珍稀树种、列级保护的树木,树形奇特、国内外罕见的树木以及在园林风景区起重要点缀作用的树木。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活的文物,是具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历史遗产,另外还具有科技、科普价值,能间接地体现一个城市的科技、文明程度,应动员全社会保护和管理好。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应充分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 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配置。其配置原则有以下要求: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要点分析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要点分析 1、根据光、影及四季变化情况配置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自然的光影、声音等因子都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时候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因素,从而达到自然和植物的共同利用,也能够展现出一种美态。景观园林中加强色彩搭配,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力,从而营造出不同的景象,令人遐想。叶、花和果的形状方面,目前人们还是比较喜欢观赏开花和结果,它们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因此园林景观中对于四季的影响也要引起重视。 2、根据绿地性质进行植物配置 城市公园绿地在进行植物配置的时候,要多方面进行考虑,不仅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功能需求,同时还要考虑观赏性需求。因此,在进行实际植物配置设计的时候需要配置一些可供观赏的花卉和植物,或者是一些特色植物景观。街头绿色植物配置,主要考虑的是供观赏性以及绿化功效,因此通常情况下是将城市的市花或者市树作为主要的对象,合理配置草、木、花,在进一步提高观赏性的同时也能够体现出一个城市的特色。 3、注意维护生态平衡,保障植物多样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在此种情况下,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了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各大建筑商纷纷将城市高楼建筑与园林景观融合到一起,以期

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城市园林景观基本是由人设计的,这就导致城市园林具有一定的人工性。此外,由于占地面积有限,城市园林面积小、结构单一,因此具有一定的脆弱性。一旦植物遭到破坏,就会对整个园林造成严重影响。在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同时利用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特性来使之彼此制约,使植物之间形成平衡和谐的生长关系。 4、利用自然山体和水体等进行造景 对于有水体的小区,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曲折的轮廓,通常情况下会在山体上配置一些自然杉皮、园林道路等,以有效结合建筑和园林的特点。以某市住宅小区为例,进行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设计的时候,主要使用的方法是点缀,其不仅能够有机配置植物,也能够体现出植物之间的特色。 5、利用其他元素形成互补 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形、水等。整个设计过程需要有效结合植被和各种元素,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美感。在进行这些元素的利用时,需要合理地对整体空间和轮廓线进行设计,以体现出整个过程的空间层次感。如果园林周围有水体,能够考虑到水体中可映射植物的色彩,进行设计时整体考虑色彩,就能有效控制整体色调,更进一步达到一种美感。

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化植物选择配置

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化植物选择配置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首先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街道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蔽荫,在解决蔽荫的同时,也要考虑组织交通和市容美观的问题。综合性公园,从其多种功能出发,要有集体活动的广场或大草坪,有遮阳的乔木,有艳丽的、成片的灌木,有安静休息需要的密林、疏林等。医院庭园则应注重周围环境的卫生防护和噪声隔离,在周围可种植密林,而在病房、诊治处附近的庭园多植花木供休息观赏。工厂绿化的主要功能是防护,而工厂的厂前区、办公室周围应以美化环境为主,远寓车间的休息绿地主要是供休息。烈士陵园要注意纪念意境的创造等。好养护总结了园林景观中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总结: 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 1. 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 规则式园林植物种植多对植、列植,而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充分表现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如一般在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物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则采用自然式种植。 2. 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

人们欣赏植物景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全能的园林植物是极少的,或者说是没有的。如果要发挥每种园林植物的特点,则应根据园林植物本身具有的特点进行设计,如鹅掌楸主要观赏其叶形;桃花、紫荆主要春天赏其色;桂花主要秋天闻其香;成片的松树形成“松涛”是闻其声。有些植物是多功能的,如月季花从春至秋,花开不断,既可观色赏形,又可闻香,但在北方冬天来临时剪去枝条堆土防寒,就谈不上观赏了,若在背后衬以常绿树,则可补冬季之枯燥。 3.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种植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注意开辟透景线。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如大片秋叶;近看才欣赏单株树型,花、果、叶等的姿态,更重要的还是要考虑种植方式,切忌苗圃式的种植。植物种植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植物的个体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形、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枝、叶、花、果等。 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 按照园林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择植物种类。如街道绿化要选择易活,对土、水、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抗烟尘、树干挺拔、枝叶茂密、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种作行道树;山上绿化要选择耐旱植物,并有利于山景的衬托;水边绿化要选择耐水湿的植物,要与水景协调;纪念性公园绿化要选择具象征纪念对象性格的树种和纪念人所喜爱的树种等。 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长一方面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种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上能够得到统一;另一方面就是为植物正常生长创造适合的生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植物成活和正常生长。 要有合理的搭配和种植密度

简述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简述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1、适应绿地功能实际需求 居住区对各种绿地功能有不同的需求,但重要的功能是展现出生态效益,合理改善并保护居住区本身的生态环境。所以,绿地植物配置以绿色为主导,使用各类植物材料形成绿地结构,从而净化城市的空气、美化居住区的环境。园林区对各种绿地功能有不同的需求,但重要的功能是展现出生态效益,改善并保护本城市自身的的生态环境。植物配置以绿色为主,采用各类植物形成独特的景观结构,从而净化城市的空气、美化城市环境的目的。园林植物配置不单要遵循科学性,也要追求艺术性,争取科学合理的进行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促使获取最大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当然,植物配置也要考虑使用者的要求,结合环境心理学、行为学等展开设计,适应人们娱乐、遮阴、观赏和提升环境质量等功能要求。 2、植物配置主次分明 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或以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选择的植物种类、数量、位置都必须强调主体,做到主次分明,展现出园林景观独特的风格。进行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应重视各种植物之间的协调,根据不同的植物形态特征,采用高低、花形花色、姿态对比等办法,衬托出优美的景观效果。可以使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色调逐层过度等配置方法,达到构造独特园林景观色彩的目的,根据不同植物的季相变化,把各个花期的植物进行搭配,促使相同地

点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景观,给人以独特的感官享受。 3、植物配置必须突出地方特色 因各个城市发展规模、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同,自然条件、历史文脉、地域文化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园林绿化也应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布置,将人文环境与地方文化特色相互融合,展现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园林绿化的品位。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理化性质都会影响到园林植物的生长,在选择植物品种时,要以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种植乡土树种不单单能极快产生生态效益,也能形成较稳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展现地方特色。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分析 任玉军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分析任玉军 发表时间:2019-07-23T14:56:18.7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任玉军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城市建设的不断加速,城市自身的环境质量却在不断的下降。 襄阳市襄投智行停车经营有限公司湖北省襄阳市 441000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城市建设的不断加速,城市自身的环境质量却在不断的下降。而为了能够有效改善城市自身的环境问题,必须要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这样不仅能够帮助改善城市环境,还能够提高城市的观赏性。而园林植物的科学配置,是提高园林观赏性的重要方法,所以必须要讲究配置的科学性、适应性等。 关键词:园林植物配置;园林绿化;应用分析 1植物配置工作的主要作用 植物配置工作是园林绿化环节中的核心任务,设计者需要先选出能有效适应环境的植物,充分呈现植物具有的活力。经过合理排布设计植物的工作,可以获取植物景观,这种绿化景观与园林中的其他景观不同,除了美化作用之外,还能发挥出改善小范围生态环境的作用,有效调节园林内部的气候以及涵养园林中的水源。灵活运用植物,形成植物景观之后,园林中的环境也随之变得更加健康,空气净化程度高,园林内部还能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游客可以到园林中放松身心,消除日常工作带来的疲劳感,以更佳的态度应对繁忙的都市生活。植物科学配置之后,可直接形成多样化的景观,还能帮助提升园林的人文性,给园林带来更多具有个性化的景观,提升园林在城市中的辨识度,一些植物景观还可彰显出城市主题文化。总之,植物配置是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的必要工作。 2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2.1因地制宜原则 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首先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因地制宜。根据园林绿化施工当地的气候环境、土壤条件等一些客观的自然条件,提前对植物做好调查,科学合理地选择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种植的各种植物种类。从而避免因为成活率低而浪费社会资源。 2.2建设初期确定主题效果及所具备的功能特性 园林绿化施工中植物的种植与建设工程不同,其具有相应的时效性,为了能够保证植物在种植过程中不会出现死亡,必须要在园林绿化设计上进行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体现园林绿化施工的效果,还能够体现出园林自身的文化内涵,真正地体现出城市发展的精神面貌。 2.3保证园林的经济适用性 在进行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表达城市自身的艺术之美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更应该以经济实用性来约束园林绿化建设,从而避免发生资金与资源的浪费现象。尤其是对于水资源的浪费问题,必须要大力发展节水型的园林景观,通过科学合理的植物配置,减少一些对水资源要求较高的草坪植物种植比例,多选用一些乔木与灌木植物。这样不仅能够体现出生物的多样性发展,还能够更好地保证社会生态效益。 3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的措施 3.1园林植物间的相互协调 对于园林绿化施工中的植物配置要求,必须要讲究植物之间的协调,这样能够降低不同植物种类之间的相互影响,真正地发挥植物自身的生态价值。其中,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设计人员没有掌握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导致将一些不能够共生的植物进行配置,不仅降低了植物的生长能力,还会增加植物遭受病虫害的风险,最终影响了整个园林景观的设计效果。例如,在园林绿化施工中植物配置时很多植物都会抑制另一种植物的生长,如刺柏、桉树、松树等,因此,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植物种类与习性的研究,按照植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原则进行配置,从而更好地提高城市园林的建设效果。 3.2与景区类型及文化主题氛围相适应 对于不同的园林景观,其在植物配置过程中也要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对园林景区内的植物景观进行配置搭配时,必须要根据实际景区的自身类型来选择不同的植物类型。同时从当地的环境氛围出发,这样能够使景观的自身空间结构、色彩搭配关系得到有效的保障。 3.3合理使用本地植物 对于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来说,其所进行园林植物的配置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一些园林植物配置时,往往本地植物会比其他地区的植物生命力更顽强。所以,配置过程中需要合理地选用本地植物,从而提升园林内植物的成活率。对于当下比较热门的园林花境植物配置,需要在植物的配置过程中,能够使景观更加自然、灵活,因此选择的植物种类也需要更加丰富,还要加强对整个景观的层次感与立体感,真正呈现出一种高低错落的感觉。 3.4针对季节条件合理配置植物 结合季节变化选择运用不同的配置方法,可在多个季节使用分层配置的手段,保持植物景观的层次性。园林设计者在配置植物时,必须要把控季节性变化,通过季节性配置工作来维持园林的美观化水平,在不同的季节发挥出不同的植物具有的差异化特点。 很多植物的开花期都在春季,如果在春季展开植物配置工作,必须要以花期为条件合理地配置能够开花的植物,保持春季园林的整体观赏效果,结合开花类植物的特点,设计者可采用分层法来配置植物,保持园林植物的层次性,除了根据植物的开花状态来配置植物,还可以参考植物的叶色进行配置,植物配置工作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主要是受到了配置主体的影响,植物在叶子形状以及花色方面存有显著差异,这也使得分层配置方法更具适用性,在这一季节展开植物配置活动时,应更多地考虑到植物具有的整体效果。 我国很多城市在夏季存在高温条件,园林内部的整体气温相对比较高,一些处于内陆位置的区域甚至还会形成干旱的情况,因此夏季园林绿化工作开展难度比较高,绿色人员配置植物时,需考虑植物的基本实用性,调整植物配置方式,使园林内部保持舒适与清凉的特性,使园林成为可以提供绿化服务的场所,植物也需兼备观赏性,游客在消暑时,能够观赏美好的植物景观,更好地在园林中放松身心。夏季园林配置工作的空间比较大,大部分绿化植物都可以在园林中呈现出最好的生长状态,能够支持各种景观设计需求,针对园林干旱的问题,需要及时给植物展开补水工作,避免植物配置的效果无法呈现。 根据各种园林植物的生长情况来看,秋季搭配园林植物,需要全面分析植物的种类、生长条件等,才能保证园林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命力,是园林绿化实现环保目的的重要保障。因此,尽量选择生态习性比较接近、生存力较强和耐性较好的植物,尤其是本地植物的合理

浅谈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李凤

浅谈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李凤 发表时间:2019-04-03T11:43:01.990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2期作者:李凤 [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并且对风景园林的建设越来越重视。 李凤 广州市尚景生态景观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并且对风景园林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在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风景园林的设计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不仅可以为城市生活注入一丝生机,同时还能够与城市相得益彰,从而充分体现出人文、生态、养生以及休闲于一体的园林化城市建设。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配置与规划;分析研究 引言: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城市的生态化发展离不开风景园林设计,为此,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就需要将花草树木等进行合理的配置与规划,从而使风景园林设计符合生态化城市的发展需求。为此,设计人员就需要根据植物配置与规划的一系列原则,对植物进行合理选择。此外,为了确保风景园林设计的系统性,设计人员还需要考虑其他风景园林的构成元素,比如水、假山等等,将这些元素进行有效连接,从而使风景园林更具活力。本文将对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与规划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使风景园林即能够体现观赏价值,同时还可以表现城市美学。 1、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的原则 1.1 品种搭配的原则 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植物品种的合理搭配对于风景园林的整体呈现效果具有最为直接的影响,这是因为不同的植物品种,其生长时间、呈现色彩都是不同的,因此就使得风景园林景观效果存在差别。为此,在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就需要根据施工环境、区域功能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搭配组合,从而体现出地域特性,为人们带来良好的观赏体验。 1.2 植物习性的原则 为了确保风景园林良好的视觉效果,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植物的配置与规划。一般来讲,通常选择常绿类植物与花灌木进行搭配组合。其中花灌木的配置每组要有1-3 棵高大乔木,其位置应该在人们的视觉焦点1.5-3 米的地方。比如,在商业区通常选择常绿树进行种植,因为该区域为林冠线的高点,常绿树可以遮挡夏季刺眼的阳光,以及阻挡商业街区的嘈杂。为此,常绿树就应该具有一定的吸噪和吸尘作用。 1.3 大小搭配的原则 在风景园林的植物搭配中,大小搭配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方法,通过错落有致的搭配,展现出风景园林设计的特点。此外,植物的大小搭配对于植物的采光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为此,设计人员就应该根据植物的生长高度,对其进行合理的组合,比如,在灌木群应该恰当的放入高大乔木,并将其安置在人们视线焦的位置,从而充分体现大小搭配的原则[1]。 2、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的具体方法 2.1 整体配置方法 整体配置也就是将对植物的规划,放在整个风景园林的规划当中,同时与水景、石头、游船码头等景象进行搭配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布局格式。 (1)树木在各种空间的配置 对于树木的规划是一种极为常见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就实际的配置情况而言,与花草的绿化面积相比,树木的绿化面积相对较大,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在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大都是以树木的配置为中心。在树木的规划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从以下几个点进行考虑:第一点,对树木大小的选择,从而使其显示出树木绿化的层次,实现风景园林建设的整齐划一,凸显植物的绿化美。第二点,对树木品种的选择。品种不同,其树叶形状、树干形态也不相同,为此设计人员就需要根据风景园林建设场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同一种或者是类似的树木,从而使风景园林的设计风格统一,以此来呈现出最佳的观赏效果[2]。 (2)鲜花的空间搭配 鲜花的空间搭配不仅是鲜花的选择与种植,而是将鲜花合理的安置在某一区域,从而使该区域变得生动灵活。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鲜花的空间配置是城市风景装饰的主流,这是因为鲜花具有强烈的色彩,最能够体现城市风景园林的特色,同时也是美化城市的重要工具。与树木或者是绿草的选择相比,鲜花的选择极为复杂,这是因为鲜花的种类繁多,花色、形状、大小各异,因此就为鲜花的搭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同时,选择多也就意味着搭配方式多,为此就可以使城市呈现出绚丽多彩的风景。 (3)绿草的空间搭配 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绿草的空间搭配是最为简单的一个配置,但是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配置,在风景园林的建设过程中,假如没有绿草的衬托,整个风景园林就会显得过于繁杂,没有生机,同时也会使树木和鲜花的搭配无法呈现出最佳效果。为此,设计人员就需要对绿草的空间搭配予以重视,通过绿草的铺设,显现出树木以及鲜花的勃勃生机,同时可以使城市的风景园林建设更加系统、全面。 2.2 层次搭配方法 经过分析研究可知,层次搭配可以从多个方面体现出来,比如植物的大小对比、色彩对比、植物与水景、建筑的对比等等,这些都可以表现出层次搭配的理念,由此可见,层次搭配法在风景园林的建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比如,设计人员可以将不同颜色、不同形态的花木进行有机组合,使花木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利用丰富的色彩,突出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层次感。其次,还可以对不同高度、不同品种的树木进行排列,比如将一米的常青树、五米的红枫树以及十米的银杏树,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利进行排列,从而体现出不同层次、不同色彩的强烈对比[3]。 2.3 美学艺术方法 为了使风景园林更加艺术化,设计人员就需要采用美学艺术方法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为此,设计人员就需要遵循以下步骤:首先,

盐碱地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盐碱地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盐碱地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盐碱地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和配置。目前,盐碱地排盐除碱常用方法是通过渗管排盐与种植土换填、抬高相结合的办法。 标签:盐碱地;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配置 1、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原则 1.1提高生态效益原则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园林绿化,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受土壤条件的制约较大,因此植物配置一定要能够起到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以充分满足生态功能需求。比如,在盐碱含量较高的土壤中种植专性盐生植物,利用它们吸取土壤中的盐分,进而起到降低土壤含盐量的作用。滨海盐碱地可引种栽培多种耐盐植物,用于构建沿海生态林和公园绿地。在满足生态功能需求基础上,实现改善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系统、改善土壤性质、提高景观绿化效果等生态效益。 1.2满足观赏功能原则 所谓的观赏功能,主要是指园林景观植物的外在特征,包括大小、形态和色彩。 大小:大小决定着占地面积,对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空间布局具有重要影响,关系到能否形成多样性的植物群落系统。 形态:形态就是外形轮廓,在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时,要以整体性原则为指导,灵活合理地运用不同形态的植物。不同形态之间既要协调统一,又要富于变化,最好采用渐变式进行配置。 色彩:在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色彩配置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不仅要充分考慮不同植物色彩的季节变化,而且还要考虑如何将不同的叶色、花色、果色进行合理配置,以形成多样性、复杂化色彩配置。色彩配置应该采用补充色或对比色,以实现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色彩效果的最佳化。 1.3强调主题性和层次性 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必须要充分彰显出园林特定主题。主题景观往往需要最少1种乔木、灌木和花卉组成,形成不同类型的景观植物配置,包括观叶、观茎、观花等。此外,在盐碱地景观植物配置过程中,还要坚持乔木为主,以灌木为辅的原则,灵活采用常绿与落叶组合、针叶与阔叶组合、色彩与形态组合等配置方式,形成层次性强、色彩艳丽、生态效益好的园林绿化景观。

园林植物配置方式方法 原则

园林树木学学习资料 (中远公司亮) 第一章园林树木的分类 一、按树木生长类型分类 1、乔木类 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米以上)、大乔(21-30米)、中乔(11-20米)、小乔(6-10米)等四级。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 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 2、灌木类 树体矮小(在6m以下),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3、丛木类:树体矮小而干茎自地面呈多数生出而无明显的主 干。 4、藤木类: 能攀附它物而向上生长之蔓性树木,多借助于吸盘(如爬山虎

等)、吸附根(如凌霄等)、卷须(如葡萄等)、蔓条(如蔷薇)及干茎本身之缠绕性而攀附它物(如紫藤等)。 5、匍匐类:干、枝均匍地生长。 6、地被类:覆盖地面的植物。多年生,除少量草本之外,大 多一次种植,多年享用;自繁或易繁,成苗率高;青绿期长,在一年保持绿色覆盖的时间较长;管理粗放,没有精细的人工养护地也能良好生长。 二、按生长速度分类速生树(快长树),中速树,缓生树(慢长树)。 三、按树木在园林绿化中的用途分类 1、风景树(孤赏树):通常作为庭院和局部的中心景物,赏其 树型或姿态,也有赏其花、果、叶色等的。 世界五大公园树种:雪松;金钱松;南洋杉;日本金松;巨杉(世界爷)。 2、庭荫树:栽种在庭院或公园以取其绿荫为主要目的的树种。 一般多为叶大荫浓的落叶乔木,在冬季人们需要时落叶。例如:梧桐、七叶树、槐、栾树、朴树、榉树、榕树、樟等。 3、行道树:是种在道路两旁给车辆和行人遮荫并构成街景的 树种。落叶或常绿乔木均可作行道树,但必须具有抗逆性强、耐修剪、主干直、分枝点高等特点。例如:悬铃木、槐、椴、七叶树、元宝枫、樟、银桦等。 世界五大行道树种:银杏,鹅掌楸,椴树,悬铃木,七叶树。其中悬铃木被称为“行道树之王”。

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及注意事项分析

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及注意事项分析- 园林绿化【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园林植物在景观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园林植物配置要以合理科学配置为前提,然后再讲究配置上的艺术手法,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将直接影响着园林工程的艺术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及注意事项的从专业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为正确处理园林植物配置提供借鉴。 【关键词】园林植物;配置;艺术手法;注意事项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园林植物配置也要适合时代的需求在配置时要注重视觉效果和生态效益。在园林建筑工程当中,园林植物是重要材料,园林植物配置要以合理科学配置为前提,然后再讲究配置上的艺术手法,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将直接影响着园林工程的艺术效果。还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遵循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及对环境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科学配置使各类植物各得其所。本文首先介绍了园林植物配置的常见艺术手法,然后总结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常见事项,仅供广大园林工作者借鉴、学习。 一、植物配置在具体应用中的艺术手法 1.1 植物配置中线型的处理手法 乔木和灌木的搭配要根据空间的线型来布局,如果中轴线明显,那么植物种植要遵循这种布局。最典型的例子是法国凡尔赛宫的园林,它将成排高大树木种植在林地小路两侧,四周不设围墙,用绿化来划定界限,既能分割空间又与周边田野融成一片。这种种植

方式加强了线性透视的感染力。倘若要减弱直线的力度可以用波浪线及曲线,如在大庭院前种大乔木,有柔化建筑僵硬线条的作用。设计中转折过渡点可以通过竖向强调,如瀑布状灌木或树篱结构变化来实现。如果设计中线条都是波浪状或不规则的,那么放入直线条的植物会令人感到不协调。 1.2 植物配置与面积的比例关系 植物配置要特别注意给其足够的面积。开放空间可以影响植物配置的数量与形态,如果在很小的空间内种植较多的植物,就会令人感到拥挤。在较大的空地上种植少量的树木,就会令人感到空旷,种植数量应与用地面积相平衡。 1.3 植物配置中光与影的关系 阳光与阴影的比例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株的需要。在大范围的种植区群植可增加阴影的效果,开敞空旷的林中空地,可用植物群植的多样性来加大景深。 1.4 植物配置与地形的关系 植物配置还与地形的起伏有关。如果在一块面积较大的地方,地形是多起伏或山地,那么乔木、灌木、地被植物有层次的配置就能看到林冠线此起彼伏。倘若地形比较平缓,可用乔木、灌木、地被的组合配置来丰富空间上的景观。假使想让林冠线比较,那可在地势比较高的地方种上比较矮小的植物,在地势比较低的地方种上比较高的植物。 1.5 植物配置中应用奇特造型的树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