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试题四及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试题四及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试题四及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试题四及答案

一、填空、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刀具前角是指(),用符号()表示。

2.当工件材料硬度提高时,切削力(增加,减少);当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变形()(增加、减少)。

3.制造复杂刀具宜选用()(高速钢、硬质合金);粗车钢时,应选用()(YT5、YG6、YT30)。

4.为改善切削加工性,对高碳钢采取()(淬火,退火)处理;对不锈钢()(淬火,调质)处理。

5.粗加工时应选择()(水溶液、切削油),粗磨时,应选择()(软、硬)砂轮。

6.精基准的选择原则是()。

7.进给量越大,表面粗糙度()(愈高,愈低);精加工孔时,应选择()(拉刀、麻花钻)刀具。

8.机床的运动按其功用可分为()与()两大类。

9.滚斜齿与滚直齿的区别在于多了一条()(范成运动、附加运动)传动链。滚齿时,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称()(成形运动、辅助运动)。10.在CA6140车床上加工公制螺纹时,所用挂轮是()(63/100×100/75, 100/100×100/100)。

11.夹紧力作用点应()(靠近,远离)工件的加工表面;工件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基准不重合、基准位置)误差。

12.完全互换法适用于()(大量,单件)生产,所有零件公差之和应()(大于,小于)装配公差。

13.工艺系统刚度等于()(Fy/y,Fz/y),工艺系统刚度大,误差复映()(大,小)。

14.一个支承钉可以消除()(0、1、2)个自由度,消除六个自由度的定位称()(完全定位、过定位)。

15.生产类型通常分为()、()、()三种。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经济加工精度

2.基准

3.工序尺寸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请写出下列机床型号的含义。

MGB1432

CM6132

2.试分析下图的定位方案,指出属于哪种定位方式,不合理请改正。

3.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安排加工顺序的原则是什么?

四、计算题(10分)

加工下述零件,以B面定位,加工表面A,保证尺寸

2.0

10 mm

,试画出尺寸

链并求出工序尺寸L及公差。

五、CA6140车床主传动系统如下所示,试列出切削公制螺纹的运动方程式,并写出CA6140车床进给箱中基本变速组的八种传动比。(15分)

试题四答案

一、填空、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前刀面与基面的夹角,ro

2.增加,减少

3.高速钢,YT5

4.退火,调质

5.水溶液,软

6.基准重合、统一、自为、互为、可靠原则

7.愈高,拉刀

8.成型运动,辅助运动

9.附加运动,成型运动

10.63/100×100/75

11.靠近,基准位置

12.大量,小于

13.Fy/y, 小

14.1,完全定位

15.单件,成批,大量生产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经济加工精度:是指在正常的工作条件下(包括完好机床设备、必要的工艺装备,标准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的耗用时间和生产费用)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

2.基准:在零件图上或实际的零件上,用来确定一些点、线、面位置时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称为基准。

3.工序尺寸:在工序图上标注被加工表面尺寸。是加工过程中各个工序应保证的加工尺寸。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请写出下列机床型号的含义。

MGB1432:M —类别代号(磨床);G —通用特性(高精度);B —通用特性(半自动);1—组别代号(外圆磨床组);4—系别代号(万能外圆磨床系);32—主参数(最大磨削直径320mm )(5分)

CM6132:C--类别代号(车床);M--通用特性(精密);6--组别代号(落地及卧式车床组);1--系别代号(卧式车床系);32--主参数(最大车削直径320mm )(5分)

2.试分析下图的定位方案,指出属于哪种定位方式,不合理请改正。

答:(1)大端面限制:z y x 、、;长销限制:z z x x 、、、;重复限制的两个自由

度:z x ,;(5分)

(2)所以属于过定位。(1分)

(3)采取措施:(4分)

方法一 :长销小平面组合 方法二:短销大端平面组合

3.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安排加工顺序的原则是什么?

答:(1)保证各主要加工表面达到较高的精度和较低的粗糙度值。(2分)

(2)先粗加工后精加工;先基准面加工后其它面加工;先主要表面加工后次要表面加工;先平面加工后孔加工。(8分)

四、计算题(10分)

解:1.尺寸2.0010+是封闭环。(1分)画封闭尺寸链(2分)

2.尺寸L 和尺寸05.0030+是增环,尺寸05.050±是减环。(2分)

3.根据公式:503010-+=L ;可得30=L (2分)

)05.0(05.02.0--+=ES ;可得1.0=ES (1分)

05.000-+=EI ;可得05.0=EI (1分)

4.结论:工序尺寸:mm L 1.00

5.030+

+=(1分)

五、CA6140车床主传动系统如下所示,试列出切削公制螺纹的运动方程式,并写出CA6140车床进给箱中基本变速组的八种传动比。(15分)

1.切削公制螺纹的运动方程式

12mm u 36

25u 3625751001006333335858)(1?????????=倍基主轴L (7分)

2.基本变速组的八种传动比(每个1分)

U 基1=

75.62826= U 基2=772828= U 基3=782832= U 基4=792836=

U 基5=

75.91419= U 基6=7102820= U 基7=7112133= U 基8=7122136=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docx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1.1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答案: 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艺文件,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称工艺规程。 1.3结合具体实例,说明什么是基准、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 答案: 基准是指用以确定生产对象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点、线、面。 设计基准是指在零件图上标注设计尺寸所采用的基准。 工艺基准是指在零件的工艺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 在工序图中,用以确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 在加工时,用以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正确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在加工中或加工后,用以测量工件形状、位置和尺寸误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测量基准。 在装配时,用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上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称为装

感谢你的观看配基准。 1.6什么是六点定位原理?什么是完全定位与不完全定位?什么是欠定位与过定位?各举例说明。 答案: 六点定位原理:在夹具中采用合理布置的6个定位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就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完全定位:工件的6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唯一位置,称为完全定位。 不完全定位:没有全部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但也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 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达到全部限制的定位,称为欠定位。 过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称为过定位。 (举例在课本page12、13)。 1.10何谓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何谓套装、组装、部装、总装和装配? 答案: 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它是由整块金属或其它材料构成的。 套件是在一个零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构成的。它是最小的装配单元。 组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套件而构成的。 部件是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组件、套件和零件构成的。部件在机感谢你的观看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试题.doc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试题 试卷一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10分) 1.劳动生产率是指用于制造单件合格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 ) 2.在尺寸链中必须有增环。 ( ) 3.成批生产轴类零件时。机械加工第一道工序一般安排为铣两端面、钻中心孔。 ( ) 4.箱体零件多采用锻造毛坯。 ( ) 5.采用试切法加工一批工件,其尺寸分布一般不符合正态分布。 ( ) 6.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低,疲劳强度越高。 ( ) 7.在机械加工中,一个工件在同一时刻只能占据一个工位。 ( ) 8.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 ) 9.用六个支承点就可使工件实现完全定位。 ( ) 10.成组技术的主要依据是相似性原理。 (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基准是( )。 A .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关系的点、线、面 B .在工件上特意设计的测量点 C .工件上与机床接触的点 D .工件的运动中心 2.ES i 表示增环的上偏差,EI i 表示增环的下偏差,ES j 表示减环的上偏差,EI j 表示减环的下偏差,M 为增环的数目,N 为减环的数目,那么,封闭环的上偏差为( )。 A .∑∑==+N j j M i i ES ES 11 B .∑∑==-N j j M i i ES ES 11 C .∑∑==+N j j M i i EI ES 11 D .∑∑==-N j j M i i EI ES 11 3.精加工淬硬丝杠时,常采用( )。 A .精密螺纹车床车削螺纹 B .螺纹磨床磨削螺纹 C .旋风铣螺纹 D .普通车床车螺纹 4.磨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传给了(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

1.刀具后角是指后刀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 3.精车铸铁时应选用(YG3);粗车钢时,应选用(YT5)。 4.当进给量增加时,切削力(增加),切削温度(增加)。 8.机床型号由字母与数字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其中符号C代表(车床)。 11.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一致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不重合)误差,工件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基准位置)误差。 12.机床制造误差是属于(系统)误差,一般工艺能力系数C p应不低于(二级)。 15.工艺过程是指用机械加工方法直接改变原材料或毛坯的形状、尺寸和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过程。 一、简述切削变形的变化规律,积屑瘤对变形有什么影响?(8分) 变形规律:ro↑,Λh↓;Vc↑,Λh↓;f↑, Λh↓; HB↑, Λh↓ 积屑瘤高度Hb↑,引起刀具前角增加,使Λh↓ 六、加工下述零件,以B面定位,加工表面A,保证尺寸10+0.2mm,试画出尺寸链并求出工序尺寸L及公差。(8分) L=mm 2201.0- 九、在六角自动车床上加工一批18 03 .0 08 .0 φ+-mm滚子,用抽样检验并计算得到全部工件的平均尺寸为Φ17.979mm,均方根偏差为0.04mm,求尺寸分散围与废品率。 尺寸分散围:17.859-18.099mm 废品率: 17.3% 1.工序是指一个工人在一台机床上对一个(或多个)零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剪切角增大,表明切削变形(减少);当切削速度提高时,切削变形(减少)。 3.当高速切削时,宜选用(硬质合金)刀具;粗车钢时,应选用(YT5)。 4.CA6140车床可加工公制,英制,模数和径节等四种螺纹。 5.不经修配与调整即能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称为(互换法)。 6.当主偏角增大时,刀具耐用度(减少),当切削温度提高时,耐用度(减少)。 11.定位基准面和定位元件制造误差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位置)误差,工件以平面定位时,可以不考虑(基准位置)误差。 12.测量误差是属于(随机)误差,对误差影响最大的方向称误差敏感方向。 13.夹紧力的方向应与切削力方向(相同),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该(靠近)工件加工表面。 一、金属切削过程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减少金属切削变形?(8分)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答案(四套全)

一、是非题(10分) 1. 建立尺寸链的“最短原则”是要求组成环的数目最少。 ( √) 2. 圆偏心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与其偏心距同直径的比值有关。 ( √) 3. 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 √) 4. 装配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有关而与装配方法无关。 ( ×) 5. 细长轴加工后呈纺锤形,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的刚度。( √) 6. 由工件内应力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 7. 采用高速切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 ( √) 8. 冷塑性变形使工件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 ( ×) 9. 精基准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 √) 10.分析工件定位被限制的不定度时,必须考虑各种外力对定位的影响。( √) 二、填空(30分) 1.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2.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金相组织变化),(残余应力)。 4.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5.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

(展成法)。 6.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8.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的正确加工位置。 9.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和R的波动反映的是(变值性误差的变化)和(随机性误差)的分散程度 。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 工件是否连续完成)。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 0 分) 1 .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或同时对 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尺寸链:相互联系,按一定顺序首尾相接和尺寸封闭图形。 3.基准: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4.过定位:几个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 5.形状精度:加工后零件各表面的实际形状与表面理想形状之间的附和精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 小题,每空1 分,共 2 0 分) 6.牛头刨床的主运动是(刨刀)的直线往复移动,进给运动是(工件)的 间歇移动。 7.工时定额是完成某一(零件)或(工序)所规定的时间。 8 .刨削和插削都是(间断)切削,刀具易受到(冲击),因此(切削速度)不宜太高。 9.电火花加工是在一定的(介质)中,通过(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之间的(脉冲放电)的电蚀作用,对工作进行加工的方法。

I 0 .切削用量是在切削加工过程中(V )(F )和(ap )的总称。 II .装夹是工件在加工前,使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获得(正确而固定位置) 的过程,它包括(定位)和(夹紧)两部分内容。 12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三个方面。 三、不定项选择(本大题共 1 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 0 分) 1 3 . 车床主轴的纯轴向窜动对(B 、C )加工有影响。 A 、车销内外圆 B 、车销端面 C 车销螺纹 1 4 . 制定零件工艺过程时,首先研究和确定的基准是(C ) A 、设计基准 B 、工序基准 C 、定位基准 D 、测量基准 1 5 .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基准叫做( B 、D ) A 、设计基准 B 、工艺基准 C 、装配基准 D 、定位基准 E 、测量基准 16 .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常采用( B )来保证 A 、基准重合 B 、互为基准 C 、自为基础 D 、基准统一 17 .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能使之变成所需零件 的过程为( C ) A 、生产过程 B 、工艺过程C、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训报告

百度文库 机械制造工艺学实训报告传动轴加工工艺规程制定

实训任务:制定以下零件小批量试制的加工工艺规程 材料:45#钢热处理:调质处理 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由实训题目可知,该轴是减速器的一个传动轴。传动轴与机构中的其他零件通过间隙配合相结合,具有传递力矩,转矩和扭矩等作用。从零件图上看,该零件是典型的轴类零件,结构比较简单,结构呈阶梯状,属于阶梯轴,尺寸精度,形位精度要求均较高。其主要加工的面有Φ45mm、Φ56mm、Φ67mm、Φ55mm、Φ44mm和Φ35mm的外圆柱面及2个键槽。 (二)零件技术要求分析 ①两个Φ45r6的圆柱面μm; Φ55k7的圆柱面和Φ35h7的圆柱面Ra均为μm且Φ55k7外圆轴线和Φ35h7外圆轴线均与基准轴线同轴 ②Φ56左端面、Φ67右端面、Φ55右端面和Φ44右端面的Ra均为μm ;其中

Φ56左端面和Φ55右端面均对Φ55k7和Φ55k7的轴线端面圆跳动公差为。Φ67右端面和Φ44右端面均对Φ55k7和Φ55k7的轴线端面圆跳动公差为。 ③键槽16和10:IT9;侧面μ m ; ④材料40钢,热处理:调质处理。 毛坯的选择 轴类零件最常用的毛坯是棒料和锻件,只有某些大型或结构复杂的轴(如曲轴),在质量允许下采用锻件。由于毛坯经过加热,锻造后能使金属内部的纤维组织表面均与分布,可获得较高的抗拉,抗弯及抗扭强度,所以除光轴外直径相差不大的阶梯轴可使用热轧棒料或冷轧棒料,一般比较重要的轴大部分都采用锻件,这样既可以改善力学性能,又能节约材料,减少机械加工量。根据生产规模的大小,毛坯的锻造方式有自由锻和模锻。自由锻多用于中小批量生产。模锻适用于大批量生产,而且毛坯制造精度高,加工余量小,生产效率高,可以锻造形状复杂的毛坯。 故综合考虑本设计实际情况,选用冷轧圆钢作为毛坯。 (一)毛坯形状及尺寸的确定 分析零件图可知,轴为阶梯轴,没有斜度,传动轴的外圆直径相差不大(最小端为35mm, 最大端为67mm),故选用棒料。从生产类型来看为小批量试制生产,因此综合考虑选用Φ75mm 的,长度为307mm的冷轧圆钢作为毛坯。 (二)定位基准的选择 ①粗基准的选择:按照粗基准的选择原则,应选择次要加工表面为粗基准。又考虑到台阶轴的工艺特点,所以选择外圆端面为粗基准面。 ②精基准的选择:按照基准重合原则及加工要求,以Φ55k7外圆轴线和Φ35h7外圆轴线为基准,加工内孔时的定位基准为Φ35h7外圆中心。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当零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时,往往不可能用一道工序来满足要求,而要用几道工序逐 步达到所要求的加工质量和合理地使用设备、人力。 零件的加工过程通常按工序性质不同,可以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三个阶段。 ③加工阶段:其任务是切除毛坯上大部分余量,使毛坯在形状和尺寸上接近零件成品,主要目标是提高生产率,去除内孔,端面以及外圆表面的大部分余量,并为后续工序提供精基准。此零件即加工Φ45mm、Φ56mm、Φ67mm、Φ55mm、Φ44mm和Φ35mm的外圆柱面。 ④半精加工阶段:其任务是使主要表面达到一定的精加工余量,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好准备。此零件即加工Φ45mm、Φ56mm、Φ67mm、Φ55mm、Φ44mm和Φ35mm的外圆柱面、孔等。 ⑤精加工阶段:其任务就是保证各主要表面达到规定的尺寸精度,留一定的精加工余量,为主要表面的精加工做好准备,并可完成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如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主要目标是全面保证加工质量。 基面先行原则 该零件进行加工时,要将右端面先加工,再以右端面、外圆柱面为基准来加工,因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30道试题,共90分。 1.钻孔有两种基本方式,其一是钻头不转,工件转,这种加工方式容易产生(B )误差。 A.轴线歪斜 B.锥度 C.轴线歪斜和锥度 D.轴线歪斜和腰鼓形 2.(C )时,前角应选大些。 A.加工脆性材料 B.工件材料硬度高; C.加工塑性材料 D.脆性或塑性材料 3.主要影响切屑流出方向的刀具角度为(C ) A.前角 B.后角 C.刃倾角 D.主偏角 4.减小主偏角,(A )。 A.使刀具寿命得到提高 B.使刀具寿命降低 C.利于避免工件产生变形和振动 D.对切削加工没影响 5.下列刀具材料中,适宜制作形状复杂机动刀具的材料是

(B) A.合金工具钢 B.高速钢 C.硬质合金钢 D.人造聚晶金刚石 6.成批加工车床导轨面时,宜采用的半精加工方法是(A) A.精刨 B.精铣 C.精磨 D.精拉 7.(B )时,选用软的砂轮。 A.磨削软材料 B.磨削硬材料 C.磨削断续表面 D.精磨 8.机床主轴齿轮(B )要求高些。 A.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B.传动的平稳性 C.载荷分布的 均匀性D.侧隙 9.精加工时,应选用( C )进行冷却。 A.水溶液 B.乳化液 C.切削油 D.温度较高的水溶液 10.加工? 100勺孔,常采用的加工方法是(C ) A.钻孔 B.扩孔 C.镗孔 D.铰孔 11.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角度有(D ) A.前角 B.后角 C.主偏角 D.刃倾角 12.车床刀架的横向运动方向与车床回转轴线不垂直,车出的工件将呈现出(D )。 A.腰鼓形和锥度。 B.腰鼓形 C.锥度 D.端面中凸形 13.数控机床主要适用的场合是(B ) A.定型产品的大批量生产 B.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C.中等精度的定型产品 D.修配加工 14.主运动是由工件执行的机床有( A )

机械制造工艺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 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高精度的零件的工艺过程较长(工序多),一般要 划分几个加工阶段。是哪几个阶段? 2、何为精基准?怎样选择精基准? 3、什么是加工精度(加工误差)的敏感方向?举例说明。 4、加工钢件时,如何选择硬质合金刀具材料? 5、有色金属工件的精加工,为什么不能采用磨削的方法来完成? 6、车削细长轴工件时,车刀的主偏角一定要选择90°,即Kr ≥90°,为什么? 二、分析题 1.在车床上加工一批光轴外圆,经检测若发现整批工件有下列几种形状误差。试 分析产生这几种误差的原因。(15分) 2. 图示板型工件,最后工序是加工O 1和O 2孔。要求21οο与A 面平行。请设计保证 尺寸 a 和b 的定位方案。(要求:将定位方案用定位符号Λ标注在工件图上)(10分) 三、车削铸铁工的外圆柱面,若进给量f =0.04mm/r ,车刀刀尖圆弧半径e γ=3mm 。试

估算加工后表面粗糙度值。(10分) 四、在卧式铣床上铣键槽。经测量,工件两端的键槽深度大于中间,且都比调整的深度尺寸小。试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15分) 五、下图所示为圆轴上铣键槽。要求保证0 14.054-mm 及对称度。试计算二种定位方案的 定位误差,并比较优劣。(10分) b 0.03A 540 -0.14φ600 -0.10 φ30+0.03 90° a)b)c) 六、如图所示。已知工件的相关尺寸025.0050.0170--=L ,0025.0260-=L ,15.00 320+=L ,3L 不便 测量。试重新给出可以测量的尺寸,并标注该测量尺寸及偏差。(10分)

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而欠定位则不允许。(√) 机床的热变形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毛坯误差造成的工件加工误差属于变值系统性误差。(×) 磨削淬火钢时,影响工件金相组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磨削热。(×) 加工长轴外圆时,因刀具磨损产生的工件形状误差属于常值系统性误差。(×) 采用合适的切削液是消除积屑瘤、鳞刺和减小表面粗糙度值的有效方法。(√) 喷丸加工,工件表面产生拉应力。 ( ×) 所有金属表面的精加工均可采用磨削加工方法得到。(×) 误差复映系数ε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加工次数的多少。(×) 常值系统性误差不会影响工件加工后的分布曲线形状,只会影响它的位置。(√) 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的定位称为(完全定位) 定位元件所限制的自由度预期(大小)(长短)(数量)(组合)有关 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机械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 工艺系统是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构成的完整系统。 加工原理误差是指采用了(近似的成型运动)或(近似的切削刃轮廓)的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 机床主轴回转轴线的运动误差分解(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倾角摆动)。 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是有(直接生产过程)和(辅助生产过程)所组成 产品的装配精度,一般包括(相互位置精度)(相对运动精度)(相互配合精度) 在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能使之变成所需零件的过程称为(D)。 A生产过程;B工艺过程;C工艺规程;D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生产计划和进行成本核算最基本的单元是(C)。 A工步;B工位;C工序;D安装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基准叫做(B) A设计基准;B工艺基准;C装配基准;D定位测量基准 零件的生产纲领是指( C )。 A.一批投入生产的零件数量B.生产一个零件所花费的劳动时间C.零件的全年计划生产量D.一个零件从投料到产出所花费的时间 在生产中批量愈大,准备与终结时间摊到每个工件上的时间就愈( A ) A、少; B、多; C、无关 在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夹持套筒外圆镗孔时,若三爪卡盘与机床主轴回转中心有偏心则镗孔时影响:( D) A、孔的尺寸变大 B、孔的尺寸变小 C、孔的不圆度误差 D、孔与外圆的不同轴度误差工艺系统刚度等于工艺系统各组成环节刚度( D ) A.之和 B.之和的倒数 C.倒数之和 D.倒数之和的倒数 机床部件的实际刚度( D )按实体所估算的刚度。 A 大于B等于 C 小于 D 远小于 误差复映系数与工艺系统刚度成( B ) A正比B反比C指数关系D对数关系

机械制造工艺学总结

机 械 制 造 工 艺 学 学 习 报 告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13机械本2 姓名:黄宇 学号:20130130815

机械制造过程是机械产品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之间各相互关联的劳动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毛坯制造、零件机械加工、热处理、机器的装配、检验、测试和油漆包装等主要生产过程,也包括专用夹具和专用量具制造、加工设备维修、动力供应(电力供应、压缩空气、液压动力以及蒸汽压力的供给等)。 工艺过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相互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机械产品生产工艺过程又可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机械加工、热处理、装配、涂装等。其中与原材料变为成品直接有关的过程,称为直接生产过程,是生产过程的主要部分。而与原材料变为产品间接有关的过程,如生产准备、运输、保管、机床与工艺装备的维修等,称为辅助生产过程。 主要包括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订、机床夹具设计原理、机械加工精度、加工表面质量、典型零件加工工艺、机器装配工艺基础、机械设计工艺基础、现代制造技术及数控加工工艺等部分。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是机械产品的制造工艺,包括零件加工和装配两方面,其指思想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达到高生产率、经济型。课程的研究重点是工艺过程,同样也包括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和装配工艺过程。工艺是使各种原料、半成品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 各种机械的制造方法和过程的总称为机械制造工艺 工艺系统:在机械加工时,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研究加工精度的方法:单因素分析法、统计分析法 加工表面质量:加工表面的几何形貌和表面层材料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质 几何形貌: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纹理方向表面缺陷。表面材料力学的物理化学性能:表面层金属的冷作硬化、表面层金属金相组织变化。冷作硬化:机械加工中因切削力产生的塑性变形使表层金属硬度和强度提高的现象。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 1根据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进行生产准备(包括技术准备)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生产计划、调度,工人的操作、质量检查等的依据 3.新建或扩建车间,其原始依据也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 (1)可靠地保证零件图样上所有技术要求的实现 (2)必须能满足生产纲领要求 (3)在满足技术要求和生产纲领要求前提下,一般要求工艺成本 最低 (4)尽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障生产安全。 通过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学习我对我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知道了工件的装夹与夹具的基础、机械工艺规程的制定典型模具与机械零件加工工艺、装配工艺、还有刀具的相关知识。使我受益匪浅。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及答案范文

非 机械类A 卷)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砂型铸造常用的手工造型方法有 、 、 等。 2、电焊条由 、 、两部分组成。 3、自由锻的基本工序有镦粗、 、 、 等。 4、某机床型号为C6132A 其中C 是 、32的含义是 、A 是 、61是 。 5、钳工加工外螺纹的方法称为 、钳工套扣加工外螺纹使用的工具是 。 6、常用的铣床一般有 铣床和 铣床,其两者的主要区别为 。 7、根据热处理目的要求和工艺方法的不同,可分为 、 、 三类。 8、线切割加工时,加入特制冷却液的主要目的是提供 。 9、数控铣床是在 个坐标轴里编程,数控车床在编程时其X 轴一般取 值。 10、车削加工中的主运动是 ,刨削加工中的进给运动是 。 11、切削三要素是 、 和切深。 12、锻压加工时坯料加热的目的是 。 13、毛坯的制造方法一般有 、锻压、 、焊接四种。 二、填图题(每空1分,共10分) 1、结合实习所学,在下图括号内填写出焊接接头的正确名称。

2、结合实习所学,在下图括号内填写出刀具各部分名称。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砂型铸造中型砂应具备那些性能要求?

2、特种加工与传统加工方法有哪些区别和特点? 3、试边写下图所示工件的数控铣加工程序。 4、简述数控机床工作原理? 5、钳工划线的作用有哪些?

四、综合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结合实习,试写出六角螺母的加工过程。 2、试从所用机床、所用刀具、加工范围及加工精度四个方面,列表比较铣削加工、锉削加 工、刨削加工与车削加工的不同。

3、通过实习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现代加工的认识(可与传统加工作比较) (非机械类B卷)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题库

现代制造工艺学 一.名词解释 1.生产纲领:计划期,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在的产量称为生产纲领。2.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3.加工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设计尺寸之差称为加工总余量。 4.六点定位原理: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固定点称为定位支承点。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法则称为六点定位原理(六点定则)。 5.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对机械产品中的零件采用各种加工方法,直接用于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以及力学物理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劳动过程。 6.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过定位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的定位。 不完全定位:允许少于六点(1-5点)的定位。 欠定位:工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的定位。 过定位:工件一个自由度被两个或以上支承点重复限制的定位。 7.加工精度、加工误差: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加工误差: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8.误差复映:当车削具有圆度误差的毛坯时,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变化而使工件产生相应的圆度误差,这种现象叫做误差复映。 9.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轮廓是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轮廓,其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小于50. 10.冷作硬化: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统称为冷作硬化(或称为强化)。 11.工艺系统刚度:工艺系统抵抗变形的能力。 12.工序能力:工序处于稳定状态时,加工误差正常波动的幅度。 。 13.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14.安装: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样卷

浙江科技大学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 A 卷 考试科目 机械制造工艺学 考试方式 闭 完成时限 120分钟 拟题人 吴瑞明 审核人 批准人 2020年 1月 5 日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019 年级 机制、材料成型 专业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加分人 复核人 得分 签名 命题: 一、单选题。正确答案填入表格,填表格外无效。(15×2分,共3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D C D D C A C 序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D B A 1.装夹工件时应考虑 。 A 专用夹具 B 组合夹具 C 夹紧力靠近支撑点 D 夹紧力不变 2.基准是 。 A 在工件上特意设计的测量点 B 工件上与机床接触的点 C 又称为机床原点 D 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关系的点,线,面 3.在下面孔的加工方法中,加工精度最高的方法是 。 A 钻孔 B 铰孔 C 扩孔 D 锪钻 得分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4.在下面几种车床导轨误差中,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小的是。 A 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误差 B 导轨在水平面内的误差 C 两导轨之间的平行度误差 D 主轴回转精度 5.对于相互位置精度要求高的大孔孔系的精加工(例如车床主轴箱箱体孔系的精加工),应该采用加工工艺。 A. 扩孔 B. 钻孔 C. 镗孔 D. 铰孔 6.分组装配法适用于的机器结构。 A 大量生产,装配精度要求高,组成环多 B 小批生产,装配精度要求高,组成环多 C 大量生产,装配精度要求不高,组成环少 D. 大量生产,装配精度要求高,组成环少 7.在下列夹具元件中,不限制自由度的是。 A 可调支承 B 自位支承 C 辅助支承D气动支承 8. 磨削薄板时,由于工件的热变形,工件的,加工误差就越大。 A 材料热膨胀系数小 B 长度和厚度小 C 长度大并且厚度小 D 长度和厚度都大 9. 工件装夹时,决不允许的情况发生。 A 欠定位 B 过定位 C 产生夹紧变形D不完全定位 10.减少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主要措施。 A 减少误差复映和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B 消除残余应力和工艺系统热变形 C提高系统刚度,减少载荷及其变化

机械制造试题与答案.doc

机械制造工艺学 一、填空题: 1. 对那些精度要求很高的零件,其加工阶段可以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 2. 根据工序的定义,只要、、工作对象(工件)之一发生变化或对工件加工不是连续 完成,则应成为另一个工序。 3. 采用转位夹具或转位工作台,可以实现在加工的同时装卸工件,使时间与 时间重叠,从而提高生产率。 4. 尺寸链的特征是关联性和。 5. 拉孔,推孔,珩磨孔,等都是自为基准加工的典型例子。 6. 根据工厂生产专业化程度的不同,生产类型划分为、和单件生产三类。 7. 某轴尺寸为50 00..043018mm,该尺寸按“入体原则”标注为mm 。 8. 工艺基准分为、、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9.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组成,每个工序又依次分为安装、、和走刀。 10. 传统的流水线、自动线生产多采用的组织形式,可以实现高生产率生产。 11. 选择粗基准时一般应遵循、、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和便 于工件装夹原则。 12. 如图 1 所示一批工件,钻4—φ 15 孔时,若先钻 1 个孔,然后使工件回转 90 度钻下一个孔,如此循 环操作,直至把 4 个孔钻完。则该工序中有个工步,个工位。 图 1 工件 13. 全年工艺成本中,与年产量同步增长的费用称为,如材料费、通用机床折旧费等。 14. 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5. 为了改善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调质等,应安排在切削加工之前。 16. 自位支承在定位过程中限制个自由度。 17. 工件装夹中由于基准和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18. 在简单夹紧机构中,夹紧机构实现工件定位作用的同时,并将工件夹紧; 夹紧机构动作迅速,操作简便。 19.锥度心轴限制个自由度,小锥度心轴限制个自由度。 20. 回转式钻模的结构特点是夹具具有;盖板式钻模的结构特点是没有。 21. 常用夹紧机构中的是手动夹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夹紧机构。 22. 工件以外圆表面定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定位,一种是定位。 23. 夹紧力的作用方向应有利于工件的准确定位,一般要求主要夹紧力应垂直指向。 24. 铣床夹具的对刀装置主要由和组成。 25.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尺寸精度、和。 26. 在车床上车削轴,采用双顶针定位,如果轴产生腰鼓形误差,说明工艺系统中的刚度不足; 如果轴产生鞍形误差,则说明工艺系统中的刚度不足。 27. 工艺上的 6σ原则是指有%的工件尺寸落在了范围内。 28. 卧式车床的误差敏感方向为;刨床的误差敏感方向为。 29. 镗床主轴采用滑动轴承时,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30. 按照在一批工件中误差出现的规律,加工误差可分为和两大类。 31. 主轴回转误差可以分解为径向圆跳动、和三种基本形式。 32. 车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传给。 33. 为减小传动元件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应采用传动。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与答案(四套全)

一、是非题(10 分) 1. 建立尺寸链的“最短原则”是要求组成环的数目最少。 ( √) 2. 圆偏心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与其偏心距同直径的比值有关。 ( √) 3. 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 √) 4. 装配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有关而与装配方法无关。 ( ×) 5. 细长轴加工后呈纺锤形,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的刚度。 ( √) 6. 由工件内应力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 7. 采用高速切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 ( √) 8. 冷塑性变形使工件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 ( ×) 9. 精基准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 ( √) 10.分析工件定位被限制的不定度时,必须考虑各种外力对定位的影响。 ( √) 二、填空(30 分) 1.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2.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金相组织变化),(残余应力)。 4.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5.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

(展成法)。 6.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6.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的正确加工位置。 7.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 和R 的波动反映的是(变值性误差的变化)和(随机性误差)的分散程度 。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 工件是否连续完成)。

华农2010年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试卷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2009学年第二学期考试科目:机械制造工艺学 考试类型:(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号姓名年级专业07机制()班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评阅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下面表格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在每一工序中确定加工表面的尺寸、形状和位置所依据的基准,称为() A.设计基准B.装配基准C.定位基准D.测量基准 2、工件材料的塑性越大,冷作硬化倾向(),冷作硬化程度() A.越小,越轻微B.越小,越严重C.越大,越轻微D.越大,越严重 3、分组选配法是将组成环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通过分组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 的一种装配方法,因此它适用于组成环不多,而装配精度要求高的()场合。 A.单件生产B.小批生产C.中批生产D.大批大量生产 4、下列孔加工方法中,属于定尺寸刀具法的是()。 A.钻孔B.车孔C.镗孔D.磨孔 5、基准是()。 A.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关系的点、线、面 B.在工件上特意设计的测量点 C.工件上与机床接触的点 D.工件的运动中心

6、零件配合性质的稳定性与()的关系较大。 A.零件材料B.加工表面质量C.载荷大小D.接触刚度 7、大批量生产强度要求较高的形状复杂的轴,其毛坯一般选用()。 A.砂型铸造的毛坯B.自由锻的毛坯 C.模锻的毛坯D.轧制棒料 8、如果使扁形镗杆能够产生消振作用,需要()。 A.选择合适的削扁值和刀头相对削扁方向的位置B.选择合适的镗杆长度 C.选择合适的削扁值D.选择合适的刀头相对削扁方向的位置 9、冷态下塑性变形经常在表层产生()。 A.拉应力B.不定C.压应力D.金相组织变化 10、机床夹具中需要考虑静平衡要求的是哪一类夹具()。 A.车床夹具B.钻床夹具C.镗床夹具D.铣床夹具 11、常用的夹紧机构中,自锁性能最可靠的是()。 A.斜楔B.螺旋C.偏心D.铰链 12、工件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一次装夹车削外圆及端面,加工后检验发现端面与外圆不垂直,其 可能原因是()。 A.车床主轴径向跳动B.车床主轴回转轴线与纵导轨不平行 C.车床主轴轴向窜动D.三爪卡盘装夹面与车削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13、薄壁套筒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以外圆定位车内孔,加工后发现孔有较大圆度误差, 其主要原因是()。 A.刀具受力变形B.刀具热变形C.工件热变形D.工件夹紧变形14、车削细长轴时,由于工件刚度不足造成在工件轴向截面上的形状是()。 A.矩形B.鼓形C.梯形D.鞍形 15、机械加工时,工件表面产生波纹的原因有()。 A.塑性变形B.切削过程中的振动C.残余应力D.工件表面有裂纹16、在切削加工时,下列哪个因素对表面粗糙度没有影响?() A.刀具几何形状B.切削用量C.工件材料D.检测方法 17、装配尺寸链的封闭环是()。 A.要保证的装配精度B.精度要求最高的环 C.尺寸最小的环D.基本尺寸为零的环

机械制造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车削时切削热传出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2.生产规模分为()、()、()三种类型。3.夹紧力三要素是()、()、()。4.切削用量对刀具耐用度影响最大的是( )。5.工件在长V块上定位时.其限制自由度的个数为( )。6.多联齿轮小齿圈齿形加工方法一般选用()。 7.布置在同一平面上的两个支承板相当于的支承点数是()。 8.在立式钻床上钻孔,其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完成。9.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为()。10.轴类零件一般采用()作定位基准。 11.在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削运动可分为()和()。其中()消耗功率最大、速度最高。12.切削用量三要素是(),(),()。 1. 零件加工时,粗基准面一般为: ( )。 ①工件的毛坯面;②工件的已加工表面;③工件的待加工表面。 2. 不能加工圆孔的方法:()。 ①刨削;②拉削;③车削;④镗削 3. 切削塑性材料产生的是: ( )。 ①节状切屑;②崩碎切屑;③带状切屑;④单元切屑。 4. 适用于磨削钢件的磨料是: ( )。 ①;②刚玉类;③人造金刚石;④。 5. 退火一般安排在: ( )。 ①毛坯制造之后;②粗加工之后;③半精加工之后;④精加工之后。 6.在车床上安装工件时,能自动定心并夹紧工件的夹具是()。 ①三爪卡盘;②四爪卡盘;③拔盘;④中心架7.下列哪个角度是在基面内测量的角度()。

①前角;②后角;③主偏角;④刃倾角 8. 为消除一般机床主轴箱体铸件的内应力,应采用()。 ①正火;②调质;③时效;④表面热处理 9. 在一平板上铣通槽,除沿槽长方向的一个自由度未被限制外,其余自由度均被限制。此定位方式属于() ①完全定位;②部分定位;③欠定位;④过定位 10. 尺寸链的其它组成环不变,某一减环的增大,使封闭环() ①增大;②减小;③保持不变;④可大可小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磨钝标准确定后,刀具寿命也就确定了。() 2. 切削速度对刀具的寿命的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背吃刀量的影响最小。() 3. 机床的进给运动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主运动也可以有多个。() 4. 金刚石刀具不易加工钢铁件。() 5.车床主轴径和锥孔要求同轴度精度高,常采用互为基准的原则来加工。() 6. 粗基准只在第一道工序中使用,一般不允许重复使用。() 7. 精加工时使用的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8. 划分加工阶段不是绝对的。() 9. 6140型普通车床的最大回转直径为40。() 10在外圆磨床上用顶尖磨衬套类零件,容易出现腰鼓形圆柱度误差。() 单项选择题 3. 车削时切削热传出途径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D ) A、刀具 B、工件 C、周围介质 D、切屑 5. 工件在夹具中安装时,绝对不允许采用(D )。 A、完全定位 B、不完全定位 C、过定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题与复习题

一、判断题 (10分) 1. 建立尺寸链的“最短原则”是要求组成环的数目最少。 ( √ ) 2. 圆偏心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与其偏心距同直径的比值有关。 ( √ ) 3. 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 √ ) 4. 装配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有关而与装配方法无关。 ( × ) 5. 细长轴加工后呈纺锤形,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的刚度。 ( √ ) 6. 由工件内应力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 ) 7. 采用高速切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 ( √ ) 8. 冷塑性变形使工件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 ( × ) 9. 精基准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 ( √ ) 10.分析工件定位被限制的不定度时,必须考虑各种外力对定位的影响。 ( √ ) 二、填空 题(30分) 1.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提高毛坯制造精度 ),(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 多次加工 )。 2.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 互换法 ),( 调整法 ),( 修配法 )。 3.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 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 ),( 金相组织变化 ),( 残余应力 )。 4.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 轴向跳动 ),( 径向跳动 ),( 角度摆动 )。 5.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 轨迹法 ),( 成型法 ),( 展成法 )。 6.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 法线 )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 切线 )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7. 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分别是( 重合基准 ),( 统一基准 ),( 自为基准 ),( 互为基准 )。 8.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 刀具 )对( 工件 )的正确加工位置。 9.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 和R 的波动反映的是( 变值性误差的变化 )和( 随机性误差 )的分散程度。 10.工艺系统是由( 机床 ),( 夹具 ),( 刀具 ),( 工件 )构成的完整系统。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 工件是否连续完成 )。 三、解释概念 (10分) 1.工步 刀具、加工面不变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工艺系统刚度 垂直加工面的切削力F y 与刀刃相对加工面在法线方向上的相对变形位移y 之比为工艺系统刚度K 即K =y F y 3.精基准 已加工面为定位基准面的定位基准。 4.定位误差 一批工件定位时,工序基准相对起始(调刀)基准在加工要求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复习指导(含答案解析)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有_轨迹法_、成形法、_展成法_。 2.主轴回转作纯径向跳动及漂移时,所镗出的孔是_椭圆__形。 3.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_加工精度_和_加工表面质量__。 4.表面残余_拉_(拉或压)应力会加剧疲劳裂纹的扩展。 5.车削加工时,进给量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_变大_。 6.切削液的作用有冷却、_润滑__、清洗及防锈等作用。 7.在受迫振动中,当外激励频率近似等于系统频率时,会发生_共振_现象 8.刀具静止参考系的建立是以切削运动为依据,其假定的工作条件包括假定运动条件和假定安装条件。 9.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_刻划_、__滑擦(摩擦抛光)和切削三种作用的综合过程。 10.产品装配工艺中对“三化”程度要求是指结构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11.尺寸链的特征是_关联性和_封闭性_。 12.零件光整加工的通常方法有_珩磨_、研磨、超精加工及_抛光_等方法。 1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实际上就是指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_工艺文件 14.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及性质的过程。 15.零件的几何精度、表面质量、物理机械性能是评定机器零件质量的主要指标。 16. 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 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17.轴类零件加工中常用两端中心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 18.零件的加工误差指越小(大),加工精度就越高(低)。 19.粗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高的生产率。 20.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包括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床几何误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的制造误差、工件的安装误差。 21.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规定的质量要求。 22机械产品的质量可以概括为__实用性____、可靠性和__经济性____三个方面。 23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_定尺寸刀具法__、__调整法_____、自动获得尺寸法。 24工艺上的6σ原则是指有__99.73%_____的工件尺寸落在了 3σ范围内 25零件的材料大致可以确定毛坯的种类,例如铸铁和青铜件多用_铸造____毛坯 26表面残余拉应力会_加剧_ (加剧或减缓)疲劳裂纹的扩展。 27车削加工时,主偏角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_变大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