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聊斋志异》幻想艺术(一)

试论《聊斋志异》幻想艺术(一)
试论《聊斋志异》幻想艺术(一)

试论《聊斋志异》幻想艺术(一)

摘要]《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创造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这部小说在思想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代表了中国古典短篇小说发展的高峰,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汇集了将近五百篇作品,除了少数篇章是写现实故事以外,大多数写一些幻想的花妖鬼魅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而其中奇异的幻想正是这种浪漫主义色彩的体现。本文就从《聊斋志异》构筑超越现实的幻想世界,奇想迭出笔生风,以幻想逻辑塑造幻想,拓展幻想的自由度等级方面阐释《聊斋志异》浪漫主义幻想艺术特质

关键词]幻想世界颠倒幻想逻辑拓展幻想

正文]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创造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这部小说在思想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代表了中国古典短篇小说发展的高峰,就《聊斋志异》的创造而言,将这部作品称之为浪漫主义的杰作相当普遍,然而也有持相反意见的,说“蒲松龄的艺术方法的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①。“《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有的来自现实生活,有的来自幻异领域,不论他们来自哪里,作者都按照现实生活的逻辑描写他们的性格。”②又说:“作品都以现实主义的细腻笔触、描绘各自的情态,揭示他们的心灵和气质。高超的现实主义艺术手法,使得《聊斋志异》所写的人物千姿百态,人各一面。”③这种说法不免给人削足适履之感。笔者认为《聊斋志异》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而其中奇特幻想正是这种浪漫主义色彩的其中体现。本文从《聊斋志异》的创作实际出发,着重探讨它幻、异、奇,从而把握住《聊斋志异》浪漫主义艺术的重要特色。下面,文章将从《聊斋志异》构筑超越现实的幻想世界,奇想迭出笔下生风,以幻想逻辑塑造幻象,拓展幻想的自由度几个方面阐释《聊斋志异》浪漫主义幻想艺术特质。

一、构筑超越现实的幻想世界

《聊斋志异》全书将近五百篇作品,除了少数是写现实故事以外,多数都是充满奇异幻想的花妖狐魅的故事。但在《聊斋志异》所创造的奇异世界却充满了人间气息,充满了现实生活的血肉;所起出的问题,涉及到重大的社会矛盾,反映了广泛的社会人生,可以说,《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幻想的形式写成的社会问题小说。毋庸讳言,《聊斋志异》却是针对当时的黑暗现实,针对当时的封建官府。但并不满足于对黑暗现实的反映和揭露,它是要借助于构筑超越现实的幻想世界,来表达作者自己特有的感受,特有的见解,特有的孤愤和特有的审美追求。

以《罗刹海市》为例,作者所要表现的是现实生活引起的极端荒谬的感受。他发现当时的社会有许许多多极不合理的颠倒,而且不是一层而是多层的颠倒,因之显得特别荒谬,如“黜佳才而进凡庸”、“陋劣幸进,英雄失志”、“官虎吏狼”、“官兵之害甚于盗贼”等等。怎样表现这种荒谬感,他构想了一个罗刹国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一切都是颠倒的。首先是取才以貌,不考虑德才,这是用人标准的颠倒。其次,取貌又以丑为美,以美为丑,这是美丑的颠倒。再次,人之貌越丑,官位越高,相国面目最丑,得的官位也最高,这是高下的颠倒。还有涂面目如张飞,丑也就变成美,这是以假面目为美,以真面目为丑,美假好坏的大颠倒。由此可见,作者对罗利国的描写,决非一般的反映,而是长期观察思考后的一种表现。这种发现当然来自现实,但已超越了现实。在长期观察现实种种不合理现象的基础上,认识有了飞跃,发现人世间最大的不公平是颠倒。这种颠倒表现在各个方面,美丑、是非、上下、真假等等。最后将这个发现,用奇幻的艺术创作方法,创作成一个奇幻的故事。

这就是罗刹国奇异之处。可以说,《聊斋志异》的巧设幻境、幻真交融以及各种难以意料的奇想,都不只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好奇心,而是作者深入思考、上下求索、追求理想的表现。《聊斋志异》的创作过程,就是把现实社会转化为幻想世界的过程,力图把读者带进一个新的天地,引向一个新的境界。

二、奇想迭出笔生风

奇特的幻想是现实生活激发起来的,但它的表现形态和现实形态却有很大的差异。巩实生活里根本不可能的事,却可以出现在幻想里。“幻想可以超过自然的事变过程,也可以完全跑到任何自然的事变过程始终达不到地方。”④人人皆可幻想,但幻想的路子不大相同。完全出人意料之外的幻想,才可称为奇特的幻想。《聊斋志异》里的许多作品全靠奇特幻想吸引人。可以这么说,没有奇特幻想,就不成其为《聊斋志异》。奇想在《聊斋志异》的艺术构思中起着多方面的作用。

首先,蒲松龄往往以奇想为动力推动情节发展,构成奇幻故事。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许多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的优美形象,而对调戏、玩弄妇女的轻薄行为则给予尖锐的批评。《瞳人语》所写的方栋见到漂亮的女郎就狂追不已,两眼死死盯住,因此遭到女婢撒土迷目之惩。奇妙的是,他被沙土迷了的眼睛竟有个大不及豆的小瞳人,居住其中,转眼之间成了个“睁眼瞎〃。眼里出现小瞳人这一奇想又引发后来的种种奇想:两个小瞳人的种种活动,关于花园珍珠花枯死的对话,深感眼里隧道太弯曲,出入不方便,商议开个便门等。后来方栋决心痛改前非,小瞳人便移居一处,令其复明一目。这样,凭借小瞳人的奇想,构成一个富有奇趣的故事。

奇想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深化了人物性格,塑造出奇幻形象。《席方平》、《张鸿渐》、《红玉》三篇作品都写蒙冤受曲而向官府状,由于幻想不同主人公的命运和结局就不一样。当然,依照现实的描写,也可以表现席方平的刚强不屈。但有了遁赴冥府告状的奇想,便可凭借幻想,进一步刻划席方平的铁汉子性格。他奔赴城隍、都司告状连连受挫,以为告到冥府,当可伸雪。想不到阎王更坏,还未开口申辩,已被打了二十大板。当时席方平还抱有幻想,反问:“小人何罪?”阎王置若罔闻,再下令狠狠地打。这一打,把席方平打清醒了,他忍不住愤怒高喊:“我挨打是应该的,谁叫我没钱呢?”阎王恼羞成怒,令左右打手把他放在红通通的火床上烧烤。烤毕再问:“还敢告吗?”席方平当然不会被酷刑吓倒,斩钉截铁地回答:“大冤没有昭雪,我不会死心。如果说不告了,那是欺骗大王。我一定要上告。”接下来是更残酷的锯刑。锯毕,阎王又问敢不敢再上告,席方平稍作思考,忽然表示再不上诉。这意外的转折,决非表示屈服,而是领教多次酷刑之后,使他看透了冥府的腐败,从中学得一点聪明,决心改变斗争策略,显示出他性格机智的一面。此后还有曲折的斗争。不过,毋须再介绍下去,人们已可清楚了解奇想对深化人物性格的重要作用。

奇想,不但有助于塑造奇幻形象,也大有利于表现独特的情思。《翩翩》写罗子浮被社会上邪恶之徒“诱去作狭邪游”而陷于绝境。照现实生活逻辑,摆在罗子浮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死于街头,二是认错回家。但作为奇幻小说,却为之提供第三种可能:邂逅仙女而获得新的出路。《翩翩》所写的仙境与别处小说不同。那里的仙女们裁蕉叶为衣,取白云作袄。吃饭时剪下山叶,要鸡有鸡,要鱼有鱼,应有尽有,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幻想大概是从清代人民的贫困生活激发起来的,还不算什么特别。这则故事构思的奇妙处在于作者设想:仙女们把罗子浮接到山洞,既不是鄙弃他,也不是把他养好了权当狎客,更不是引导他从丧魂落魄转向富贯之途,而是用溪水治好他的满身毒疮。当他复生邪念,则令其顿觉袍被无温,还原为秋叶,使之惊骇警觉,不敢再生妄想,以此来治好他从污浊社会里染上的恶习。故事表明,看透人世、满怀孤愤的蒲松龄深感世风日下,热切希望人世间应由真诚、友爱和互助去代替虚伪、欺伴和贪婪。依照再现生活的艺术模式,很难真切地表现这些独特的情思。充满奇想,是《聊斋志异》的显著特色。说它迭出,不只是指整部《聊斋志异》奇想层出不穷,更是指在一篇作品之内,常以奇想引发奇想。蒲松龄运笔如风,也和奇想联翩密切相关。

三、以幻想逻辑塑造幻象

作家创作小说,也许很少考虑运用什么逻辑,而是凭直觉、灵感、经验和想象。他最关心的是表现好情思写好人的形象。但任何成功之作都有其特有的内在逻辑。当然这逻辑不像哲学

家那样用概念直接表达,而是隐藏在故事人物的背后。细读《聊斋志异》,可以发现隐约存在这种独特逻辑。《促织》围绕一只小小蟋蟀的得失进退牵动着成名的每根神经。《石清虚》也因一块奇石的得失隐现给邢云飞带来变化不定的喜怒哀乐。决定这蟋蟀的得失进退、奇石的得失隐现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物情绪的起伏变化、人物命运的穷通顺逆的就是作品的内在逻辑。

要使作品成为有生命的艺术整体,不能没有逻辑。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运用什么内在逻辑呢?有些学者断言,《聊斋志异》完全依据现实逻辑,这未免把复杂问题看得过于简单。其实,《聊斋志异》创作除遵循现实逻辑外,还大量运用感情逻辑、心理逻辑、幻想逻辑等。而形成《聊斋志异》主要特色的则是幻想逻辑和现实逻辑的交织,可简称为幻实交融。具体到每篇作品,幻想所占成分各有不同,交融方式更是千差万别。就总体面言,奇特的幻想起着不可忽视的特殊作用。

《聊斋志异》故事表明,封建专制的可怕不只是冤狱遍于国中,更严重的是有了冤案,申诉无门。作者感愤于现实,一再为民呼冤叫屈。现实无法解决的难题,一生进入《聊斋志异》的幻想世界,什么虎官吏狼,什么权势人物,尽管他们可以胡作非为、横行一时,但结果没有一个能逃脱正义力量的惩罚。《续黄梁》里的曾太师,一朝大权在握,立刻大施淫威,夺田搦女,“荼毒人民”,结党营私,“奴隶官府”,横行不可一世。到头来,下场比谁都惨。最令人解恨的是,曾积蓄平生卖爵鬻名,枉法霸产,合共贪得三百二十一万钱,冥王给了这样的判决:“彼既积来,还令饮去!”于是,金钱立刻烧化成溶液,几个鬼差轮流用杓子往他嘴里灌,滚烫的铜水流在脸上,皮肤烧得焦臭爆裂,灌进喉咙,五脏六腑都被烧焦了。作品妙笔生花,在此处适时插进一句:“生时患此物之少,是时患此物之多也。”幻想辩证法就是如此无情。

聊斋志异的爱情模式分析

《聊斋志异》的爱情模式分析 《聊斋志异》中写到女子时有一种有意颂扬和表现其贤淑,善良和温柔智慧的倾向。聊斋中婴宁是个纯洁无暇的少女,婴宁与王子服的爱情传奇似乎是天意注定的缘分,作者虽没有直接揭示出这层涵义,但作者让吴生的一句随意编造的谎话牵线促成了婴宁与王子服的热烈的爱情。吴生的话本是荒诞无稽之谈,但却奇迹般应验了婴宁的住处和王子服与婴宁的亲属关系。这些看似荒诞的伏笔却传达了蒲松龄的因缘观念:真正美满的婚姻是建立在淳朴无私的爱情上的,而且这种爱情婚姻是持久的,这种婚姻某种意义上能不能给双方带来幸福取决于女性愿不愿意。 似乎蒲松龄以为爱情是淳朴贤惠的女子赐给钟情纯情的少年的。这种观念也是从魏晋小说里继承来的,如《搜神记》中董永妻的来由就是仙女下凡来表彰人间的道德高尚的男子(当然也是钟情的)。这在蒲松龄的小说里变化成了狐仙或仙女主动来追求与品行高洁然而家境并非富裕的男子的,而且套用了《搜神记》的模式,即结合一段时间后女子主动离去,男子“辄作”年年“恶”。都是女子来解释离去的原因,如女子是上天谪罚下来赎罪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赎罪就可以重返原来的集体。或是报恩,恩德报答完后就离去。或是无原因的有缘分,缘分结束后就自行离去。这些情况中男子都是不愿意女子离去的,于是就产生了遗憾,这种遗憾在《搜神记》中并没有给予解决,在聊斋中却用以下的方式得到解决:1、女子在缘分结束后离去,后又被男子无意间碰见,重结良姻,如《小翠》 2、女子离去之前做了安排来减少男子对她的思念,如《惠芳》,这种安排或是直接让男方另娶一女,或是事先自己变得容颜像男方后来娶得女子,来减少男方对自己的思念:但这里稍微不同的是后者中男子的感情从前妻转到后妻有点类似于爱屋及乌而非钟情(蒲松龄这个顾不了了)。 这种女子将爱情赐给男子的模式可能是出于蒲松龄的女子情结,他使女子主动追求男子的情况中都是貌美聪慧的女子来嫁给相对笨拙的男子,而男子追求女子的情况中男子则仍然处于相对笨拙的地位,如王子服。这种模式还衍生出另一种情况,就是男子原先有了妻室只是由于妻子不能怀孕,便娶了妾,妾通常就是作为与正妻对比的设置,妻妻虐待妾是为了争夺男子的专爱,如《恒娘》中妻子采取心理学战术成功摧毁妾在丈夫心中的地位,赢得专爱。但有时妻子反而被妾制服了,如《邵女》。这其中寓有道德劝诫,如《邵女》中妻子针刺小妾后得病又让小妾针刺她来抵消自己罪过,这在《骂鸭》中如出一辙。 聊斋中爱情模式中男女结合后相处又往往涉及婆媳关系,这个的解决一般是女子顺应婆婆后使婆婆转变态度,或是女子不顾婆婆训诫,这种情况下女子这么做往往有理,婆婆处于不近人情的理屈位置。总之女子不仅善于赢得男子欢心,还能连带男子的母亲的欢喜。 现在来谈谈《聊斋志异》中女子主动赐予男子爱情的模式有什么特点。女子一般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如貌美如花,谈吐机智,性格外向等。男子一般失去女子就多愁善感,女子的不离不弃使男子获得了爱情的满足,也更加爱女子。蒲松龄强调这种女子不仅仅是貌美如花而且品德高尚,贤惠,是男子向往的女子理想典型。“不羡其得艳妻,羡其得腻友也。观其容可以忘饥,听其声可以解颐,……胜于颠倒衣裳矣”这句可以说是羡慕的是精神上的快乐和交融,由此看来蒲松龄大概不是个性格太开朗的人,——他总是将女子设计成开朗活泼的爱说爱笑的,男子由于爱情太专一,很怕女子离去或不高兴,于是男子就渴望女子高兴这样自己就能高兴,解颐之谓也。——所以他都是将爱情中男子的快乐取决于女子,而女子的快乐则是天然的。蒲松龄说“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大概过分了,其实蒲松龄抒发孤愤的仅仅是反映科举的黑暗和腐败,清兵的残暴的,官僚阶级的无耻的,其爱情的篇章则大多抒发的是离骚中的求女之思。通过对女子的的追求来寄托自己所赞扬的一些理想的人格或人世理想,大概这种理想在现实中多不见,因此也孤愤了。蒲松龄的笔下女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往往大于男子的实际作用,如某篇中写道一个寡妇精通天文星象术,预料自己只能命苦,想

浅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学生姓名杨翠平 学号081111246 指导教师张玉国 年级2008秋 分校/学院保定电大 提交日期2010年10月22日

内容摘要 蒲松龄坎坷的一生和特殊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文学创作有着重大的影响,而科场的失意和生活的贫困,更使他在思想上对科举制度的腐朽、封建政治制度的黑暗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他常常处于愤懑、无聊之中。因此,他借创作来抒情,寻求心理慰藉,其中女性形象恰恰充当了他的理想载体,饱含了他在人生失意后被压抑的某些欲望、动机和理想。他的《聊斋志异》是部一独具特色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颠峰之作。在《聊斋志异》这本书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则不下百人,这些女性形象千姿百态,色彩缤纷,个性鲜明,总体上含概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妇女形象。其中对女性的出路进行了种种的透视和解读,他把女性解放的出路定位在“女人自身的独立”上。从“靠男人”到“反抗”把问题提了出来,而到后来的“靠自己”则提出了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经历了几千年才开始出现这样的萌芽。通观中国蒲松龄之前的文坛,惟独他反映女性自主意识的文章最为血肉丰满。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女性形象

目录 一、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1) 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1) (一)侠女仁妇形象 (2) (二)经济自立的女性形象 (2) (三)追求自由美满的爱情婚姻的女性形象 (4) (四)被侮辱的女性形象 (4) (五)悍妒仁女性形象 (5)

浅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在我国浩瀚的古典文学海洋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可谓不计其数,其中的优秀作品却也屈指可数。然而在封建社会末期出现是这位三家村“不得志”的私塾先生却在刻画女性形象上创造了一个高峰。渴望民主革命,改良民主社会的思想流露在字里行间。 一、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人,他出身于一个久已衰落的世家,其父因科举不显而弃儒从商,却仍不能忘怀于光复门庭。蒲松龄从小随父读书,十九岁时以县、府、道试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生员,得到学使施闰章的称扬。自此文名大振,而自视甚高。但他此后的科场经历却始终困顿不振,一直考到六十多岁,才接受老妻之劝,放弃了仕途幻想。又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得到一个已经无意义的岁贡生名义。在蹭蹬科场的数十年中,他先是做过短期的幕宾,后来长期在官宦人家为私塾教师,以为糊口。大致从中年开始,他一边教书一边写作《聊斋志异》,一直写到晚年。书未脱稿,便在朋辈中传阅,并受到当时诗坛领袖王士禛的常识。除《聊斋志异》外,他还存有相当数量的诗、词、文、俚曲等,今人编为《蒲松龄集》。 《聊斋志异》全书约四百九十余篇,主要讲述花妖狐魅故事,但也有不少直接取材于现实的题材,从思想内容方面来看,全书着力于对黑暗现实的不满、揭露和批判。其中有对于黑暗的官府制度、科举制度的揭露和抨击,有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等等。这其中《聊斋志异》在呼唤女性的人格尊严和展示中国女性强烈的反抗精神,不懈追求自主方面,也有其独到的思想光辉,值得人们去探索和思考。 蒲松龄在落魄孤烦中体验生命的痛苦,深切同情女性,为女性张扬个性,寻找出路,他在《聊斋志异》中对女性的出路进行了种种的透视和解读,他把女性解放的出路定位在“女人自身的独立”上。从“靠男人”到“反抗”把问题提了出来,而到后来的“靠自己”则提出了一条解决问题的出路。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却经历了几千年才开始出现这样的萌芽。通观中国蒲松龄之前的文坛,惟独他反映女性自主意识的文章最为血肉丰满。同时《聊斋志异》是他用几十年时间写成的,他称这是他的“孤愤之书”。 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超前的爱情之思

中 国古代文学研究 odern chinese 2010.01 一个优秀作家的创作,总是会超越他所处的时代。譬如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提出的“至情”理论,曹雪芹通过《红楼梦》表达出的婚恋观、女儿观等。生活在清初的蒲松龄,透过他的《聊斋志异》,我们亦能看到他超越那个时代的爱情观。本文拟结合当今的种种社会现象,探讨蒲松龄与当今时代契合的超前的爱情之思。 一、强调心灵契合、精神平等、配偶专一的爱情《聊斋志异》的爱情描写,突破了传统小说戏曲中才子佳人、郎才女貌一见钟情的爱情模式,而是强调一种建立在心灵契合基础之上的知己之爱,是一种精神平等的爱情观,这是一种崭新的爱情观,如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宝黛之间的爱情。 这种爱情观,正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所追求的,所以她对罗彻斯特说:“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经过坟墓将同样地站在上帝面前。”《聊斋志异》中《连城》和《瑞云》两篇所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爱情理想。 《连城》是一曲知己之恋的颂歌。连城是史孝廉的女儿,“工刺绣,知书”。父亲以女儿的“倦绣图”为女儿征诗求偶。贫士乔生献诗两首:“慵鬟高髻绿婆娑,早向兰窗绣碧荷。刺到鸳鸯魂欲断,暗停针线蹙双蛾”,“绣线挑来似写生,幅中花鸟自天成。当年织锦非长技,幸把回文感圣明。”得到乔生的诗作之后,连城特别欣赏,竟然到了“逢人辄称道”的地步,并且超越当时的伦理观念,主动大胆地向乔生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而饱读诗书的乔生更是叛逆,居然公然宣称“士为知己者死,不以色也”,以致在得到连城的死讯之后,自己也“一恸而绝”。 在这个故事中,乔生和连城,为了爱情,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复生。所以,他们最终战胜了人世和阴间的种种磨难,有情人终成眷属。固然,相貌很容易成就彼此的爱情,但是知己更是难求,因为连城和乔生的爱情是建立在知己基础上的,所以才能够经受阴世阳间的磨难,蒲松龄在这篇小 说中所寄予的,就是自己一贯坚持的灵与肉相统一的平等爱情观。 《瑞云》亦是一曲心灵契合的知己之恋。写杭州名妓瑞云,“色艺无双”,一般富商贵家子弟,以重金也只能求得与她见一面,留一茶,酬一画,接一奕而已。余杭贺生,“家仅中资”,倾尽所有钱财,只求一睹瑞云芳姿,不想瑞云与贺生一见钟情,“款接殊殷”,还写了一首情诗赠给贺生,希望与贺生“能图一宵之乐”。而贺生则说:“穷蹙之士,唯有痴情可献知己。得近芳容,私愿已足;若肌肤之亲,何敢作此梦想。”瑞云选客人选了几个月,都没选中一个,老鸨很生气,想要逼迫她接客。后来,有一个秀才带着礼物来见瑞云,才说了几句话,就站了起来,用一根手指按住瑞云的额头连声说:“可惜,可惜!”瑞云的额上便留下了一点墨黑的指印,越洗越清晰,越洗越大,一年以后,从额头到鼻子到脸颊,全黑了,其丑无比,看到的人都笑话她。由于无法接客,鸨母撵她到厨房干粗活,瑞云“不堪驱使,日益憔悴”。贺生得知后,卖田典衣筹足钱,把瑞云赎出,带回家乡成婚。瑞云感激之余,对贺生说只愿作妾,请贺生另娶妻室,贺生却说“人生所重者知己,卿盛时犹能知我,我岂以衰故忘卿哉”,誓不再娶。周围人都嗤笑贺生痴呆,而贺生与瑞云的感情却越来越深。一年后,贺生在苏州与那位将瑞云额头点黑的秀才相遇,才知道这位秀才当初是为了怜惜瑞云的美貌,故而施以法术,“晦气光而保其璞,留待怜才者之真鉴(遮住她的光茫,好让她能保住清白之身,留给真正懂得欣赏她的人)”,就是说之所以让她变黑变丑,是为了使她找得一个真心爱她而不是只爱她美貌的男子。这时,秀才又用法术将瑞云面部的墨痕洗去,果然“艳丽一如当年”。当初瑞云不以金钱地位取人,爱上贺生,这已是难能可贵;而贺生看重知己,不以色貌取人,这就更超出了当时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庸俗观念。蒲松龄借秀才之口热情称道:“天下唯有真才人为能多情,不以妍媸易念也(天下只有真正有才识的人才能这么深情,不会因为外在的 ○张锡梅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超前的爱情之思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聊斋志异》,探讨生活在17世纪的蒲松龄超前的爱情之思,一是强调心灵契合、精神平等、配偶专一的爱情;二是对精神之恋的向往;三是对同性恋的同情。关键词:蒲松龄 《聊斋志异》 超前 爱情之思

简析《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与婚姻

简析《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与婚姻 目录 摘要、关键词...................................2 序言...........................................2 一:封建礼教下正统婚姻弊端...................2 二:男尊女卑思想下的婚姻制度...................4 三:反抗封建礼教,有情人终成眷属...............5 四、女性地位的提高.............................5 五:结论.......................................7 参考文献.......................................7

摘要:蒲松龄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不仅以现实角度来描写人与人之间的爱情婚姻,而且用大胆地想象将花妖狐媚与人奇异的爱情婚姻写入书中,从而给人们展示了一座奇幻地展示了一座爱情百花园。关键词:聊斋志异;爱情;婚姻; 序言 千百年来,美满的爱情婚姻是人类永恒追求的主题,许多文人墨客都将爱情婚姻作为描写的对象以诗歌、小说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蒲松龄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也不例外,在文中共503 篇中,有156 篇就是描写爱情婚姻的。这其中既有至炽、至洁、至美的真爱婚姻,也有由封建礼教一手促成的悲剧婚姻;既有同大多数文人一样,描写人与人之间的爱情纠葛,也有作者展开丰富地想象将爱情婚姻的主人公转化为奇异的人狐恋(《鸦头》、《连锁》、《葛巾》、《阿英》、《白练秋》)等梦幻般的爱情婚姻,真可算得上是一座奇幻的爱情百花园了。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聊斋志异》这部文学著作,细细品味蒲翁笔下这虚幻与现实相结合的爱情与婚姻。 一、封建礼教下正统婚姻的弊端 在古代中国,由于封建礼教的种种束缚,婚姻关系的成立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种婚姻直接的结果就是:被迫组建的婚姻中不存在任何真挚感情,它不是爱情的产物,所以这种婚姻往往使当事人苦不堪言。下面,就《聊斋志异》篇目中所述情节,将这种封建制度造成的悲剧婚姻分为三类: (一)不满的婚姻

优秀大学论文——浅析《聊斋志异》的写作手法

浅析《聊斋志异》的写作手法 《聊斋志异》是清代作者蒲松龄的作品,小说主要描写魅狐怪异故事,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各种弊端,世俗风情以及人们的精神理想,表现出清朝社会上人们普遍的文化追求和价值取向。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聊斋志异》的艺术手法概括为“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长期以来,许多研究者经常用这八个字来概括《聊斋志异》的创作,但并没有全面概括《聊斋志异》的写作手法。事实上,无论是采用传奇笔法,还是表现志怪题材,蒲松龄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有所超越。 六朝志怪小说并不是现实的志怪故事,而是用虚幻来代替现实,表现荒诞滑稽的内容,但当时的志怪小说题材单一,故事情节简单,表述极为简略,而《聊斋志异》运用相同的方式则采用了丰富多变的写作笔法,反应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对以往的志怪小说有了新的提升。 作为文言文小说的《聊斋志异》,作者首先采用了唐传奇的写作手法表现志怪内容,将六朝时期的短小篇词发展为情节丰富曲折有头有尾的完整故事。文辞华丽,形象生动,叙述婉转,意境突出,描写波澜起伏。《聊斋志异》继承唐传奇,出现了大量突出意境描写的篇章,且写作手法丰富多样,作者意境描写意蕴深厚,具有象征性,寓意性强,在意境描写中,与人的刻画描写紧密结合,塑造了众多典型人物。席方子是孝子典型,珊瑚是孝妇的典型,张成是孝友的典型,

田七郎是侠客的典型,江城是悍妇的典型,郎玉柱是书痴的典型,孙子楚是情痴的典型。《聊斋志异》在人物描写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蒲松龄明确的阐明把刻画人物性格作为艺术构思的核心,不仅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而且刻画出的人物复杂的性格特征,《聊斋志异》中许多人物不仅有相似的性格,却又同中有异,同样是写人物的“痴”,《聊斋志异》中的孙子楚“痴”于爱情,《黄英》中的马子才“痴”于菊花,《合鸟异》中的张幼量”痴”于鸽子,《书痴》中的郎玉柱则“痴”于书本。 《聊斋志异》加强了环境描写,但其并不是简单纯粹的静态景物描写,而是与人物个性紧密地结合起来,用以突出人物的特性。《婴宁》中王子服由于思念婴宁独自信步往西南山寻觅的淡雅淳朴的景物描写——里落、茅舍、花香鸟语、豆棚花架,无不潇洒清新,婉然如画,表现了婴宁纯真无邪、天真可爱的少女情貌和鲜活的性格特征,也是对王子服追求理想女性与爱情的诗化表现。 比起以往的文言小说,《聊斋志异》更加注重细节描写繁长的文字并不是作者铺陈夸张的多余之笔,而是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服务的。《聊斋志异》中细节描写可感可信,新颖别致,情趣盎然。读《聊斋志异》,犹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来往人景无不活灵活现,常常产生美妙的艺术效果。 《聊斋志异》对志怪传统的继承发展和对传奇手法超越的成功运用,使小说突破原有文言小说的禁锢,给人以异彩纷呈、别开生面而又回味无穷的艺术感受。

聊斋志异女性人物形象浅析

聊斋志异女性人物形象浅析 摘要:《聊斋志异》里有近五百篇的故事,塑造了不下百人的人物形象,这在古典小说中是较为少见的。在这一群人物中,又以女性形象占大多数。由她们引发的故事,也是聊斋故事中最感人的部分。这些女性形象,在作者的笔下,她们几乎个个美得令人眩目。除了外表美,最可贵的是她们有着美丽的心灵,她们或温柔或聪慧,或天真或无邪,或行侠仗义。在《聊斋志异》描写女性的篇章中,既体现了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中女性美的一面,同时也展现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才能,这些人物形象丰富了古代小说的人物画廊。本文选取数位耳熟能详的女性人物加以分析。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形象浅析性格特点 追求爱情的女性人物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女性处于被歧视、被压迫的地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把女性打入与“小人”同类的行列,“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奉行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信条,给女性套上了难以解脱的精神枷锁。同时。在《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不再被笼罩在男性的阴影之下,丧失了自身的意义,而是充分显示出了自己的主动性,充满了进取精神,她们在爱情婚姻的追求上表现得大胆热烈,毫不顾及封建礼教的种种束缚,敢于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愿,义无返顾地去追求,忠贞不渝地去爱,直到实现与所爱的人的幸福结合。爱情背景下聊斋女性的代表主要有: (一)敢爱敢恨的狐妇 《武孝廉》中的狐妇在石某病时救了石某,也不嫌弃他的落魄嫁给他,并且帮助他走上仕途,但石某不知恩图报,百般侮辱、谋害狐妇,狐妇在得知石某要杀死自己后决然收回自己赠给石某的丸药,让石某旧病复法而亡。作者让那些负心汉一个个不得好死,一方面表明了作者对这些被侮辱女性的同情,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鞭笞。不难看出,

浅谈《聊斋志异》的重情思想(一)

浅谈《聊斋志异》的重情思想(一) 论文关键词]《聊斋志异》婚姻两性关系情 论文摘要]《聊斋志异》中有近百篇描写婚姻爱情的作品,蒲松龄把“情”抬到了极崇高的地位。这些作品所描写的两性关系,大部分是不合于礼法的,作家把这些虽不合于礼法却出于情的两性结合写得十分优美动人。蒲松龄在婚姻关系中大力推崇情,把情作为评判婚姻关系的重要标准,反映了现代性爱思想的萌芽和初步发展,显示了作者对两性关系的思索。“潘郎人说太情深,事到关情自不禁。”(蒲松龄《读张视旋悼亡诗并传》)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建构了一个看似荒诞不经的狐鬼花妖的世界,他多是有意识地结撰奇异故事,连同其中的神仙、狐、鬼、花妖,都是出自他个人的心灵的创造,个中便蕴含著作者深深的寄托和寓意。《聊斋志异》中有近百篇描写婚姻爱情关系的作品,在这类作品中,情,是一条主线。 一、把情作为男女结合的基础 中国封建社会的婚姻,多出于政治、经济、生育等目的的考虑,而非爱慕。从礼教来说,“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礼记·坊记》),“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六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从法制来说,有“男女不以礼交皆死”(《魏书·刑罚志》)。封建社会讲究“门当户对”,有着森严的门第等级观念,即以男女双方的家世、财产作为婚姻的衡量标准。王昭君,文成公主等历朝历代的和亲之举,就以一种最公开最赤裸的方式集中向我们展现了封建制度下婚姻的政治目的。《红楼梦》中贾府的家长们最终选择薛宝钗作为宝玉的妻子,一是为了薛贾两家“以贵护富和以富补贵”,二是因为宝钗“德言工貌”俱全,可作为宝玉的贤内助,而且身体好,为贾家的子嗣着想,当然不会要体弱多病的黛玉了。 然而,《聊斋志异》中近百篇描写婚姻关系的作品中,大部分是以情为主题的,这些作品所描写的两性关系,又大部分是不合于礼法礼教规定的。作家把这些虽然不合于礼法,但却是出于情的两性结合写得十分优美动人。如《晚霞》中一对痴情少年在龙宫禁苑中私合的场所:“见莲花数十亩,皆生平地上,叶大如席,花大如盖,落瓣堆梗下盈尺。”“遂以石压荷盖令侧,雅可障蔽;又匀铺莲瓣而藉之,忻与狎寝。”从古至今,莲花在中国文化中是洁的象征,“出淤泥而不染”,作家为素来被视为污秽的私通设计了如此清雅高洁的环境,意在以莲之洁来比喻情之洁。 洛阳牡丹甲天下,历来的传说是武则天令天下百花齐,独牡丹忤旨,被谪洛下所致。但在《葛巾》中,蒲松龄却用爱情之说代替了帝王贬谪之说:“后数日,堕儿处生牡丹二株,一夜径尺,当年而花,一紫一白,朵大如盘,较寻常之葛巾、玉版,瓣尤繁碎。数年茂荫成丛,移分他所,更变异种,莫能识其名。白此,牡丹之盛,洛下无双焉。隋种落地而导致花盛洛下:爱情之花的盛开怒放排挤掉了帝王的尊严与权威,更是把情提到了高于封建王权的地位。专门设计这种扶梯愈墙(《葛巾》),挥铲钻穴(《青娥》)的爱情即已是对孟夫子的公开调侃,进而把这种“淫乱”行为描写的充满了浓郁的诗情,使之变成了优美的神话,就不仅仅是对这种行为的一般的承认、认同了,而是对爱情的高度神话化和诗意化了,对情的极致的赞扬与提倡了。 二、赋予男女真情以无限的力量 蒲松龄不仅以最美的构思、意境和语言来歌颂青年男女的爱情,而且赋予爱情以感天地、泣鬼神的力量。小霍桓凭借手中的一把小铲,一夜之间洞穿了数重高墙,而得以接近心爱的姑娘,后来又凿通绝壁悬崖,夺回自己的妻子(《青娥》)。缘于情,孙子楚感动了阎王而被“姑赐再生”(《阿宝》)。秋容,小谢感动道士而得以借尸还魂(《小谢》)。白秋练可以使真君敕命龙王免选(《白秋练》)。黄生可以使“花神感君至情,俾香玉复降宫中。”(《香玉》)至于连琐的白骨再生(《连琐》),秋月香躯复起(《伍秋月》),这一切无不是情的力量所致。在作家笔下,礼退居次位,情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首要力量,重要力量。以致无物不有情:人世

浅析《聊斋志异》之女性与婚姻爱情

专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聊斋志异》之女性与婚姻爱情姓名张慧 学号 201120101427 院系集宁师范学院中文系 专业语文教育 指导教师樊伟峻 2014年6月 教务处制

目录 摘要、关键词 (2) 正文 (2) 一蒲松龄笔下的佳丽 (2) (一)神鬼精灵 (2) (二)狐狸精 (3) (三)女鬼 (3) 二奇幻炫丽的爱情 (3) (一)人鬼恋之《宦娘》 (3) (二)人狐恋之《青凤》 (3) (三)离魂恋之《阿宝》 (4) 三女性的婚姻爱情 (4) (一)不满的婚姻 (4) (二)男尊女卑的思想 (5) (三)有情人终成眷属 (5) 四女性掌握了爱情婚姻的主动权 (5) 五总结 (5)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浅析《聊斋志异》之女性与婚姻爱情 摘要:《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有传奇、志怪、轶事等,诸体兼备,为中国文言小说集大成之作。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魔、花、妖,书中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聊斋志异》塑造了一批精彩迷人的女性,蒲松龄笔下的爱情婚姻被赋予了奇幻的色彩,他在小说里将自己的爱憎表现得最为鲜明。所有的事物被写的奇幻无比,不仅为了创作需要,更是为了揭露现实之丑恶。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人鬼恋人狐恋离魂恋婚姻 爱情故事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寻常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已觉不鲜,人与人相爱,然后有了婚姻。但为什么说爱情奇幻?试想一下,人不再与人产生爱情,而是与花妖狐魅、神鬼精怪,难道不觉得很奇幻吗?人狐、人花、人鸟、人鱼、人神、人鬼之间的爱情不畏天命、不畏人事也不畏鬼神。他们爱的缱绻缠绵,真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一蒲松龄笔下的佳丽 蒲松龄的妙笔下有各种性格的花妖狐魅,她们既可以美丽迷人,也可以肝胆照人,同样可以清纯可人。她们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大自然中的花朵可以成为花妖,小蜜蜂化成绿衣女,甚至乌鸦、老鼠都可以变成美丽的少女。女主人公各代表一类女性:有弱女子如何摆脱不幸婚姻;有女子坚守纯洁的爱情;有寡妇善于理家;有女扮男的巾帼英雄。但她们对于爱的那份执着,却是相同的,成为《聊斋志异》爱情的共鸣。 (一)神鬼精怪 《聊斋志异》驰骋天外的志怪,是沧海桑田的人生,人神交往、人鬼交替,神鬼精灵异化为芸芸众生。《聊斋志异》中的精灵,即由虫、鸟、花、木、鱼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