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

《马说》练习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 )或尽粟一石。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 )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 )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一、1.在文中给”食”注音:

2.填空

《马说》选自,作者, (朝代)着名的文学家,世称,有文之称,被列为之首。与

共倡古文运动,合称“韩柳”。

二、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⑴故虽.有名马:⑵只辱于奴隶

..人之手:

⑶骈.死.于槽枥之间:⑷一食或尽.粟一石:

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⑹才美不外见.

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⑻策.之不以其道.:

⑼食之不能尽.其材.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⑾执策而临.之: (12)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2、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意思是

才美不外见同,意思是

食之不能尽其材同,意思是

其真无马邪同,意思是

3、解释下列多义词

(1)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

(2)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

(3)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4)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食之.不能尽其材虽有千里之能执策而临之

(6)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 能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8)尽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9)虽故虽有名马虽有千里之能

4、翻译下列句子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2)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下面品析不准确的一项。()

A.文章共用十一个“不”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食马者”的无知与平庸愚妄。

B.第一、二、三段结尾的三个“也”,分别表达出痛恨、嘲讽的感情。

C.文章为表现主题采用的手法是托物寓意。

D.文章从结构看是先反后正,再层层深入,使文章短而中心突出。

三、按原文填空。

1、表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2、描绘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5、本文的主旨是:

6、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

《马说》中的哪句话:

四、文中“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

五、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六、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

马”

七、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阐述的选

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为什么

八、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

下联:

《马说》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

《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作者是唐朝的文学家,有文起八代之衰之称,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学过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⑴故虽有名马:即使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屈辱,埋没。⑶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⑷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⑹才美不外见通“现”见⑺且(况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一样;等同⑻策之不以(按照)其道: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鞭策、驾驭⑼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懂得⑾执策而临之:面对⑿其(难道)真无马邪:通“耶”,表示疑问语气⒀其真不知马也,恐怕

三、按原文填空。

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本文的主旨是:其真不知马也

7、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8、诵读古文,与先贤对话,和智者交流,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韩愈《马说》中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环境对人才的决定作用。

9、面对不公平的待遇,表现作者愤世嫉俗心情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四、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千里马——人才伯乐——识别人才之人食马者——不识别人才

的封建统治者。

五、课文写了“千里马”的,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

利用他们,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六、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

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修辞:排比作用: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不满。

七、怎样理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因为首先是没有得到正常的喂养,食不饱,本领根本表现不出来,所以和普通的马都无法比,与食马者的无知愚妄浅薄,才造成了这样的原因。

八、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九、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

十一、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的理解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也写出来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如果没有伯乐,我们也要自己储备知识能量,寻找机会,创造机会,为社会做贡献。

十二、本来应该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韩愈却认为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你赞同作者的观点的说说理由。

赞同。因为在封建社会即使有人才,没有伯乐的发现也会被埋没甚至被摧残。

十三、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并愿意在这里工作。

十四、对于人才,有人主张“待遇留人”假如你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者,你将采取什么办法把人才留住并简要说明理由

尊重人才,给他们施展的空间,让他们爱这里并愿意留在这里工作和发展。

十五、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十六、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为什么

不一样。马说是让伯乐发现人才,龚自珍是上层领导到下层去选拔人才

十七、对对联: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

下联:仕途失意作马说

八年级下册语文《马说》对比阅读习题带答案

《马说》对比阅读答案 (一) 参考答案: 6.竹制的马鞭子见同现,显现命令丢掉,白白扔掉 7.A 8.(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氢它当作普通劳动者马来喂养。(2)一匹死马您都愿意用五百金买下,况且是活的马呢? 9.(1)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2)言之有理即可。 (二) 参考答案: 10.B 11.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⑵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 12.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3.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三) 参考答案: 14.(1)显现(表现、展示)出来;(2)通晓它的意思,明白它的心思、想法;(3)鱼鳖一类的水族动物(各种水生动物);(4)(能)走多远。 15.(1)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2)天下的贤能之士,都吓得转回身去(掉过头去),不敢到越国来,越国再没有治国的贤才了。16.答案不外乎“要辩证分析”、“属于”、“不属于”三类,只要明确表态的, 答案示例: 这要辩证分析。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还是识人才的,但后来又逼死逼走两位功臣,说明勾践对两位人才的价值并没有认识到位,没有给千里马类的人才以合适的生存条件,又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这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 属于同一类,勾践只是看到文种和范蠡的某一方面的才干,复国成功就卸磨杀驴,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说明勾践也是一个假伯乐,这完全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 不属于同一类。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识人才而且能重用人才。当大夫子余委婉讽谏之后,勾践以“默然”表示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看来伯乐也是会错误的。 (四) 参考答案: 17.(1)用鞭子打,驱赶(2)担忧,担心 18.B 19.(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到现在也没有发现杰出的人才罢了,后句也可译为“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20.要重视人才,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能够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不要让有识之士、有才之人,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 (五) 参考答案: 25、(1)用脚践踏(或:践踏、脚踏) (2)好处、益处(3)同“现”,表现、显露 (4)鞭打、驱使 26、A 27、(1)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2)喂养它却不能使它竭尽自己的才能。(或:喂养它却不能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28、答案多元,赞成或不赞成都要联系事例说明理由。 (六) 参考答案: 29.①一样②“材”通“才”,才能③连词,以④像 30.C 31.①千里马(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②鞭打马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马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32.①统治者②伯乐对千里马的怜惜,使千里马得遇知音。

2021版最新对比阅读《马说》

2021版最新对比阅读《马说》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7~11题。(12分)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之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7.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一食或尽粟一石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 10.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以“食马者”寓。 (2分)

11.《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2分) (二)【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③正:只。 1. 解释加点的词。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上诘之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安可诬一世之人 2.翻译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3.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4.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三)【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识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①,平原君约其门下食客文武备具②者二十人与之俱,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毛遂自荐于平原君。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③,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耳,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选自《史记》) [注释]:①“赵王”句:赵王指赵孝成王,名丹,在位二十一年。平原君赵胜是赵丹的叔父。当时(前258 年),秦将白起兵围赵国国都邯郸,情势危急,赵王让平原君去向南方大国楚国求救。后来取得楚魏两国的救援,击败了秦军。 ②文武备具:犹言文武全才。③称诵:称颂。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才美不外见见: (2)策之不以其道道:

《马说》对比阅读

《马说》“千金求千里马”对比阅读答案 【甲】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⑴策之不以其道()⑵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⑶买其首五百金()⑷鸣之不能通其意()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分) 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

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3分) 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答案】21.⑴用鞭子打⑵买⑶它(的)⑷助词,没有实在意义。(2分,每小题0.5分) 2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2分) 2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3分,正确一处1分,言之有理即可。) 24.⑴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⑵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4分,除去“呜呼”,其余4个分句每句1分,对“其、也、所、者、安、事、捐”等词语理解或句式不落实的酌情扣分。)《马说》《宋史·岳飞传》对比阅读答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说》“驽骥杂处,饮水食刍”比较阅读及答案理解

马说》“驽骥杂处,饮水食刍”比较阅读及答案理解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0-13 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唯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騕袅与驽骀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 【注释】①骥:良马。后文的“骐”与此同义。②刍:喂牡畜的草。求:寻找,寻求。 ④烦御:烦劳驾驭。⑤顿:整顿,这里指拉。⑥辽:远。⑦骀:劣马。⑧试:试验。 1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 11.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策之不以其道不屡策,不烦御 B.食之不能尽其材其所以饮水食刍 C.而伯乐不常有不舍昼夜而追之 D.其真不知马也在当其所能而已 1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古之君知其如此,故不以为天下无材。 13.比较【甲】【乙】两文,说说两文作者主张的对待人才的态度有什么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 10.只是方法 11.A 12.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古代的君主懂得这个道 理,因此并不认为天下没有人才。 13 .要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

马说对比阅读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训练 【甲】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 【丙】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 1、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乙文中“千里马”的喻意是什么。(2分) 2、《马说》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3分) 3、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马说-对比阅读及答案

马说-对比阅读及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 1.解释加点的词。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上诘.之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安.可诬一世之人 2.翻译句子。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3.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4.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附答案】 1.(1)喂养(2)责问(3)想要(4)怎么 2.(2)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 3.托物寓意;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做法;不仅重视人才,而且主张用人要各取所长。 4.一个人总会有优点缺点,人才也如此,世上不可能有非常完美的人才,因此,要善于看到其优点,并发挥其作用,这才是正确的用人之道。 2

23《马说》对比阅读1

23《马说》对比阅读1 (一)《马说》“千金求千里马”对比阅读。(16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 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⑴且欲与常马等()⑵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⑶买其首五百金()⑷食之不能尽其材() 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分) 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6分)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二)《马说》《宋史·岳飞传》对比阅读答案。(17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 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比行百里始奋迅()(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6分)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19.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3分) 20.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 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阐述,他们都希望(4分) 第 1 页共 1 页

《马说》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6套)

(一)(古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乙)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①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俟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谱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 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 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

——(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御:马夫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è):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编织。 5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骈.死于槽枥之间骈: (2)策.之不以其道策: (3)乡.寡人曰乡: (4)昔者舜工.于使人工: 51.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一项是()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策之不以.其道(《马说》)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孟子·告子上》) 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D.舜不穷其.民其.真无马耶(《马说》)5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 53.两篇文章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甲文借千里马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讽刺,乙文说明了统治者要______________的道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对比阅读合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马说》对比阅读合集 (一)《马说》“千金求千里马”对比阅读。(16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 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⑴且欲与常马等()⑵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⑶买其首五百金()⑷食之不能尽其材() 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分) 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6分) 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二)《马说》《宋史·岳飞传》对比阅读答案。(17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比行百里始奋迅()(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马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郑梁梅中学初三语文复习练习 课题:《马说》课内外对比阅读命题:许礼靖审核:做题: 班级:姓名:得分:用时: (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 (节选自《汉书》)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 4.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3分) 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语段(二)用②的论证方法,强调 ③。 (二)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驽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则唯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

《马说》中考语文典型对比阅读(含答案)

《马说》对比阅读 (一)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④一旦:一天。 2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才美不外见.。见:_________ __ (2)执策而临.之。临: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顾: _______________ 24、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策之不以其道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 臣有骏马欲卖之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 臣请献一朝之贾 25、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26、理解填空。(3分) 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的的心理。27、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3分) (二)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马说》《论马》比较阅读答案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10题。(20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骥①不称②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③,然非精洁宁则饿死不受,介胄④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⑤,犹可二百里;褫⑥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⑦而不苟取,力裕⑧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岳飞《论马》)【注释】①骥(j ì):良马。②称:衡量。③斛(hú):量器名,也是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④介胄:披上战甲。⑤酉:酉时,指傍晚。⑥褫(chǐ):解除,解下。⑦受大:指饮食量大。⑧力裕:力量充沛。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⑴故常奇之( )⑵比行百余里( )⑶安求其能千里也( )⑷一食或尽粟一石( )2.下面各组中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不以千里称也。②骥不称其力。B、①其真无马邪?②称其德也。C、①执策而临之。 ②介胄而驰。 D、①虽有千里之能。②故常奇之。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⑵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4.⑴在甲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⑵在甲乙两文中,都提到了好马在日常生活中异于常马的一个共同特点,根据这个特点请把原文的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共同特点: 甲文句子: 乙文句子:

《马说》对比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问题。 甲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 勾践宴群臣,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臣尝之东海矣,东海之若游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①。见夔②出,鳖延颈而笑,夔曰:‘尔何笑?’鳖曰:‘吾笑尔之跷跃③,而忧尔之踣也。’夔曰:‘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跂④之则伤其足,曳⑤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今王杀大夫种⑥,而走范蠡⑦,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王默然。 (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以班见:按照等级依次拜见。②夔: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似龙,一足。③跷跃:用一只脚跳跃。④跂:踮起脚尖。⑤曳:拖,牵引。⑥大夫种:越国大夫文种,功臣,助勾践灭吴。后勾践听信谗言,令其自杀。⑦走范蠡:逼走范蠡。范蠡,越国大夫,助勾践灭吴,后为避祸而隐居江湖。 1.解释下列短语。 (1)外见:________________ (2)通其意:______________ (3)介鳞之属:____________ (4)所行几许: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讽刺了假伯乐一类的统治者,你觉得勾践属于这一类人吗?请依据选文和补充注释加以辩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显现(表现、展示)出来;(2)通晓它的意思,明白它的心思、想法;(3)鱼鳖一类的水族动物(各种水生动物);(4)(能)走多远。 2.(1)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2)天下的贤能之士,都吓得转回身去(掉过头去),不敢到越国来,越国再没有治国的贤才了。 3.答案不外乎“要辩证分析”、“属于”、“不属于”三类,只要明确表态的, 答案示例: 这要辩证分析。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还是识人才的,但后来又逼死逼走两位功臣,说明勾践对两位人才的价值并没有认识到位,没有给千里马类的人才以合适的生存条件,又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这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

《马说》《卞和泣玉》对比阅读答案

《马说》《卞和泣玉》对比阅读答案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卞和泣玉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③奚:何,为什么。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名马: (2)厉王使玉人相之。相: 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 12.《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何不同?(3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答案】10.(1)名马:指具有日行千里的马。(若解释为有名的马,不给分)(2)相:鉴别1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大意如此即可)12.答:《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13.(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云南省2006年中考语文试题)

历届中考《马说》对比阅读汇总

历届中考《马说》对比阅读汇总 一.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16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注解:①安事:要……何用②捐:弃③之:指死马④期年:满一年 ⑤诚:真心⑥致士:纳贤士⑦见事:被侍奉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⑴且欲与常马等()⑵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⑶买其首五百金()⑷食之不能尽其材() 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分) 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6分) 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二.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17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

(文言文阅读题)《马说》《毛遂自荐》比较阅读答案

《马说》《毛遂自荐》比较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题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721题。(共13分) 【甲】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荐于平原君曰:今少一人,愿君既以遂备员②而行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诵,胜未有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③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④。毛

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选自《毛遂自荐》 ①合从于楚:指拟推楚为盟主,订合纵盟约以联兵抗秦。从,同纵。② 备员:凑数,充数。③废:当作发,发声。④九鼎大吕:极贵重的宝物。 17、解释下列加点字或短语(2分)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2)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4)使遂蚤得处囊中(5)胜不敢复相士。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19、对甲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地位低下的奴隶人由于忌恨千里马,所以在精神上侮辱它,在物质上亏待它。 B、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C、从千里马的受辱与骈死的不幸遭遇及结局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和扼杀。 D、作者认为名马不以千里称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马说 对比阅读

马说对比阅读 第一篇: 【甲】马之千里者……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 勾践宴群臣,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臣尝之东海矣,东海之若游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①。见夔②出,鳖延颈而笑,夔曰:‘尔何笑?’鳖曰:‘吾笑尔之跷跃③,而忧尔之踣也。’夔曰:‘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跂④之则伤其足,曳⑤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今王杀大夫种⑥,而走范蠡⑦,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王默然。 (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以班见:按照等级依次拜见。②夔: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似龙,一足。③跷跃:用一只脚跳跃。④跂:踮起脚尖。⑤曳:拖,牵引。⑥大夫种:越国大夫文种,功臣,助勾践灭吴。后勾践听信谗言,令其自杀。⑦走范蠡:逼走范蠡。范蠡,越国大夫,助勾践灭吴,后为避祸而隐居江湖。 1.解释下列短语。 (1)外见:________________

(2)通其意:______________ (3)介鳞之属:____________ (4)所行几许: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讽刺了假伯乐一类的统治者,你觉得勾践属于这一类人吗?请依据选文和补充注释加以辩证分析。 第二篇: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