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电影作品分析及影片鉴赏

编导电影作品分析及影片鉴赏
编导电影作品分析及影片鉴赏

编导电影作品分析及影片鉴赏

编导电影作品分析及影片鉴赏

编导专业之电影作品分析,电影艺术是一门大众化的艺术,它综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建筑等各种艺术手段,以其生动逼真的视觉效果,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吸引着亿万观众,其影响力、感染力之大是其他艺术无法望其项背的。

然而,能够真正感受到电影作品的艺术匠心,精当的品评其优劣得失并非一件易事。马克思说:“对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对于以视觉形象为主的电影艺术,不仅需要“辨音律的耳朵”,还需要一双善于捕捉美的眼睛和多方面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在艺术规律的引导下,理解作品的内涵,探求艺术的“真谛”。

电影艺术鉴赏是人们在观看电影时所产生的复杂而微妙的精神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电影作品通过真实可感的艺术形式引起观众丰富的内心感受与体验,使观众理解影片的思想内涵,达到心理上的满足、情感上的升华并加深对社会生活面貌及本质的认识,获得真、善、美的艺术熏陶。单纯的娱乐或不假思索的接受并非真正的欣赏。“用思有限者,不能得其神”,欣赏的过程是严肃的,是需要细心品味的。托尔斯泰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感受者和艺术家那样融洽的结合在一起,以至于感受者觉得那个艺术品不是其他什么人所创造的,而是他自己创造的。

真正的艺术作品能够做到这一点,在感觉者的意识中,消除了他和艺术家的区别。”这虽然是对作品达到的境界的一种界定,但也道出了电影艺术欣赏的内在要求:求得观众与艺术家之间一种心灵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艺术家用电影作品来传达他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内心的种种感受,而观众通过欣赏充分地感受并力图走进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加以理解以达于某种程度的同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也就是这个意思。

和其它艺术的欣赏一样,欣赏电影也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一方面艺术形象唤起观众的种种审美感受和情感活动;另一方面欣赏

者又根据其生活阅历、思想认识对电影艺术作品加以理解、丰富甚

至补充。西方谚语中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并

不是说哈姆雷特的性格千变万化,而是指观众根据不同的情感体验

对这一形象的不同理解。同样,对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有人爱,有人厌,也都基于人们对这一形象的不同感受。这些形象已不

再是纯然的作者的创造,而蕴含着观众的再创造的内容。

以上是把电影艺术作为一种无差别的艺术形式进行欣赏时具有的特点。电影艺术引起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又具有不同于其他艺术欣

赏的特殊性。作为一种融会着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性艺术,电影欣

赏具有更大的丰富性。无论是《黄土地》中充满厚重感、表现力得

以极至发挥的画面,《红高粱》中对生命本性的张扬给人们带来的

震撼,还是《城南旧事》中悠扬的“送别曲”渲染出的深远离情,《人到中年》中潘虹的精彩表演唤起的情感起伏,电影中的诸多元

素是观众从光影、声画、导演等多方面得到愉悦。而这多层次全方

位的审美享受是其他形式无可匹及的。作为一种以视觉形象为表现

手段的艺术形式,电影艺术又具有多义性的特点。形象的丰富表现力,穿越了“严不尽意,尽意而旨远”的限制,能够以间接的画面

传达出语言所不能精妙表现的思想深处的旨趣,并为观众提供了丰

富的想象空间,表现出多层含义。如《瑞典女王》结尾面无比表情

的面部特写所蕴含的.丰富信息,任凭观众揣摩,体味。在这里,内

敛的画面胜似千言万语,令人回味无穷。此外,电影作品的时间规

定性,使欣赏也带有时间限制。电影欣赏也被称为:不自由的艺术欣赏。它不像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那样可以反复欣赏品位,因而,也就更注意印象,不自觉、感性的成分也就更多一些。

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所有艺术中,电影于我们是最重要的。”这是针对电影对于观众的审美教育作用而言的。电影艺术强

大的社会影响力对于亿万观众的文化生活乃至思想、信仰都起着不

可低估的作用。由此,电影欣赏的意义首先在于发掘影片的教育作用,使之充分发挥寓教于乐的功能。一部影片在没有发行以前,它

的价值是潜在的,这种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现实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