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赤壁怀古 朗诵指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朗诵指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朗诵指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

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加着重号的表示重读,“~~”表示拖长音,“/”表示节奏停顿。)朗读指导:

1、读准字音:纶(guān)巾、樯(qiáng)橹(lǔ)、一尊

(zūn)、还(huán)酹(lèi)

2、感情基调:豪迈、激昂、空旷。

3、具体指导: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因为这三句气势磅礴,雄视古今,所以我们朗读时,要奇峰突起,语音浑厚,情感激昂。“大”要重读,一锤定音,定下全文豪放的基调。“千古风流人物”,要稍微重度,但是注意缓慢,把调子提上去。

②“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三句应读得抒情,平淡,缓慢。

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因为这三句波澜壮阔、雄奇壮丽,要读出节奏感和霸气,语调就要慷慨激昂,情绪饱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几个形容词和动词重读。

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要降调,语调轻柔。

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几句是表现周瑜春风得意、潇洒从容、气定神闲的,要读出那种得意、轻快,“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读平和一点。“雄姿英发”应加重感情,读出你崇拜英雄的感觉。“谈笑间”尾音加重,加点神秘色彩,“灰飞烟灭”读得要快点,情感有一次上升。强调对方的失败,来反衬周瑜指挥战争的游刃有余、胸有成竹。

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要读出词人心中的落寞伤感、惆怅失意以及空旷之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要读出词人的豪放旷达洒脱。

4、配乐朗读背景音乐:可选择古筝乐曲,如《十面埋伏》古筝曲、《高山流水》古筝曲等。

(李世杰指导)

念奴娇赤壁怀古公开课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诵读词作,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鉴赏词作的能力。 2、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4、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 1、诵读词作,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鉴赏词作的能力。 2、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难点: 1、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2、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实力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佛教徒,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二、词的知识 词是隋唐兴起的一种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 一个过程、两种风格、三种类型、四个特点。 三、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宦海沉浮。 四、文题释义 1、念奴娇: 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念奴娇》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湘月》《壶中天》等。上、下阕100字,有平韵、仄韵两体。 2、赤壁怀古: 标题。赤壁,黄州(今湖北黄冈)赤壁(赤鼻矶),并非真正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作团练副史。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他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他于元丰五年写下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堪称其豪放词的代表作。 五、情读 1、古之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曹操观沧海而感起汹涌,写下了“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诗句;孟浩然登岳阳楼而感洞庭之澎湃,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译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译文 导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朝代:宋辽金 作者:苏轼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一作:强掳)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一作:人间;尊通:樽) 译文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大好河山啊,那时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他的姿态多么的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 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注释 ⑴大江:指今天的长江。 ⑵淘:冲洗,冲刷。 ⑶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⑷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⑸雪:比喻浪花。 ⑹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⑺小乔:乔公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 一等奖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品语言、赏意境,体会词人情感,认识豪放词风。 2、鉴赏本词,学会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过程与方法:1、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 2、能够感词人所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在词的艺术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自己的情怀,树立爱国报国的宏大志向。 【教学重点】品味词作豪放雄浑的气势、苍凉悲壮的情调,体会词人所抒发的壮志难酬的沉重感慨。 【教学难点】品味《念奴娇?赤壁怀古》以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的特点。 【教材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作名篇,也是文学史上豪放词的扛鼎之作,地位非常重要。苏轼在人生劫难中登临赤壁矶,奔腾而去的长江水引发了他无限情思,他追忆古人之功成名就,慨叹自己之老来无成,笔墨间尽显苍凉悲壮之气。 【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学过苏轼词作,但多为婉约风格,鉴赏这一首豪放词,可带领学生体会苏轼多变的风格,同时也可学会怀古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一直有“诗庄词媚”之说,词,这种从它诞生起就被人们称为“诗余”的文学形式,虽然以吟咏风花雪月,缠绵悱恻见长,但这种不高的格调,却大大限制了它的发展,在这个时候,中国文坛的巨匠苏东坡走来了,他以其豪迈之气,为中国词坛注入了新鲜活力,并为词的发展“指出了向上一路”,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苏轼,走进他的诗词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板书) 婉约派。)其代表人物是谁?(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学生讨论解决) “我词何如柳七(柳永)?”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 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豪放派与婉约派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呢?(学 生讨论,教师总结归纳) 豪放派——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 苏轼是文学高手,其词作豪放处胸胆开张,婉约处凄切迷离,正如他在一首诗中所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大手笔正是如此,苏轼总会给我们无限期待) (师生齐背苏轼婉约代表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体会其风格。)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又云“山令人古,水令人远”,多情的诗人登山临水,探幽访胜之时,美妙的自然往往能触动诗人的情怀,此时,浩淼的时空,纷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翻译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一、《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二、《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三、《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

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简介

《念奴娇赤壁怀古》知识简介 导读:【作品介绍】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原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⑴ 大江东去⑵,浪淘尽⑶,千古风流人物⑷。故垒西边⑸,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⑺。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⑻,小乔初嫁了⑼,雄姿英发⑽。羽扇纶巾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⑿。故国神游⒀,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⒃。 【注释】 ⑴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⑵大江:指长江。 ⑶淘:冲洗,冲刷。 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⑸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⑹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⑺雪:比喻浪花。 ⑻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⑼小乔初嫁了(liǎo):《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傥风流。 ⑽雄姿英发(fā):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卓绝。英发,谈吐不凡,见识卓越。 ⑾羽扇纶(guān)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⑿樯橹(qiánglǔ):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樯橹”一作“强虏”,又作“樯虏”,又作“狂虏”。《宋集珍本丛刊》之《东坡乐府》,元延v刻本,作“强虏”。延v本原藏杨氏海源阁,历经季振宜、顾广圻、黄丕烈等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朗诵方法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 朗诵方法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 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 梦~~一尊/还酹. ~~江~~月。 ( 加着重号的表示重读,“~~”表示拖长音,“/”表示节奏停顿。) 朗读指导: 1、读准字音:纶(gu ān )巾、樯(qiáng)橹(l ǔ)、一尊 (z ūn )、还(huán)酹(lèi) 2、感情基调:豪迈、激昂、空旷。 3、具体指导: 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因为这三句气势磅礴,雄视古今,所以我们朗读时,要奇峰突起,语音浑厚,情感激昂。 “大”要重读,一锤定音,定下全文豪放的基调。 “千古风流人物”,要稍微重读,但是注意缓慢,把调子提上去。 ②“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三句应读得抒情,平淡,缓慢。

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正因为这三句波澜壮阔、雄奇壮丽,要读出节奏感和霸气,语调就要慷慨激昂,情绪饱满,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几个形容词和动词重读。 ④“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要降调,语调轻柔。 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几句是表现周瑜春风得意、潇洒从容、气定神闲的,要读出那种得意、轻快,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读平和一点。 “雄姿英发”应加重感情,读出你崇拜英雄的感觉。 “谈笑间”尾音加重,加点神秘色彩,“灰飞烟灭”读得要快点,情感有一次上升。强调对方的失败,来反衬周瑜指挥战争的游刃有余、胸有成竹。 ⑥“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要读出词人心中的落寞伤感、惆怅失意以及空旷之感。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要读出词人的豪放旷达洒脱。 4、配乐朗读背景音乐:可选择古筝乐曲,如《十面埋伏》古筝曲、《高山流水》古筝曲等。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翻译: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

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赏析: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 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换头五句写赤壁战争。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教学设想】 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新课程更加重视学生自主、感悟的模式,本设计旨在探讨有效的教学模式,采用诵读感悟式教学,以解带读,以读带解,通过诵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更接近文本,还语文一些“文”味,因为经典的多文章是需要多读的,有时美的文章可意会,不可言传,文字的空白,不确定性更显文章的魅力。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过程与方法:体会和品赏词中豪放的意境美,学习赏析诗词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词人复杂的思想情感,探讨作者的人生态度使学生能以旷达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笑对人生。 【教学重点】 学会赏析诗词的方法:初读、品读、悟读。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词人复杂的心情。(即对“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理解) 【学法指导】 采用诵读感悟式教学。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学生多多诵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一石二鸟。 【教学方法】以读带赏,以赏促读,讨论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板书课题。【幻片1】 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在前奏部分,我们首先听到的是战争前的鼓角争鸣,这样的歌曲我们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是个乱世。但乱世容易产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可以让后来人来品评。苏轼也对自己心目中的三国英雄写到了自己的作品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其翻译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其翻译《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翻译 长江向东流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逝去。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江山象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奋发。(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对照翻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长江向东流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逝去。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江山象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奋发。(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字词翻译 ⑴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⑵大江:指长江。 ⑶淘:冲洗,冲刷。 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朗诵1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男领:我们看到了把酒临风的苏东坡, 女领:我们听到了他穿越历史时空的感叹, 男领:一面是流淌的现实,另一面是逝去的历史。 男领女领合:一幕幕历史画卷从眼前划过,那苍劲的线条都是对锦绣山河的描摹和纵情讴歌;那一声声的叹息都是对历史豪杰的钦佩和报国壮志的抒发。 女领:请欣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音乐声起--《十面埋伏》。) 男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女领: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男: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女: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众合: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女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男领: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女合: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男合: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众合: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附:朗诵指导1 苏轼在此词的前序中交代:“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与弟弟苏辙(即子由)感情至深,却无缘相会。情凝心结,大醉作此篇。 上片望月感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吟诵时,豪迈中见真诚:“明月”二字突出“月”的分量,重且稳,短促却不急促,稍顿之后再一字一字地吟“几∨ 时↗有∨”,再吸气屏住后,深沉地、清楚地一字一顿吟这三个字:把↓酒↓问↓,马上把气息轻轻地送出:青→天→,“青”字延长到足够长。这个“青天”是一个隐喻的信号,“青”与“清”同音,这跟人们称清官为“青天”情感一致。 豪迈瞬间转入柔和:“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情切切地再一问,无限关爱尽在其中。按照“平长仄短、依字 行腔”及“节奏点上字分明、韵字平仄皆回缓”的吟诵规则,吟诵此句时,“宫”“何”要尽可能拉长字音,“年”字要 长而回旋。 苏轼似把自己当做月中人了,“我欲乘风归去”之亲切——真乃一个“归”字情深深啊!急转直下的是“又恐”,矛 盾得很,吟诵时由高昂变低沉。“琼楼玉宇”既是对月宫的赞美,也是“高处不胜寒”的原因,因此顺势而下,赞美现实

《念奴娇赤壁怀古》获奖优秀教案

《念奴娇赤壁怀古》获奖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2、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索,掌握并学习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多角色、多种形式的朗诵这首词,以达到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豪放派宋词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代许多文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柳宗元游西山而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今天,我们就通过品味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来领略东坡居士的人生境界。 二、词 复习有关“词”的文体常识,说说你对古代“词”这一文体的了解。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1、衍生于诗,独立于“词” 2、词,于我国宋代形成颠峰 3、词有“词牌”,就是词调,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和长短 4、词常常分前后两部分,称“前片”“后片”,或者“上阕”“下阕”。 词是隋唐兴起的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 三、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2、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四、朗读 1、听朗读录音,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 2、教师正音,作诵读指导。字词正音: ⑴故垒(lěi)⑵纶巾(guān)⑶樯橹(qiáng lǔ) ⑷早生华发(fà)⑸还酹(huán lèi)

文言文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

文言文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 文言文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原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文言文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翻译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伤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文言文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起笔颇有气势,从长江着笔,巨大的空间;千古风流人物,广阔的历史时空,无数的英雄豪杰;将此二者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极为辽阔悠久的时空背景;浪淘尽,历史长河的冲刷。是

悲哀,也是一种通脱,通古今而观之的气度。 “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如果说前边是一个气势非凡的大场景,那么,此时出现的则是一个细致精确的小场景,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究竟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苏东坡所写之赤壁与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赤壁绝非一处,对此,东坡有自知之明,因此在此处点出“周郎赤壁”在西。此句在文中作用极大,既拍合词题,又为下阙缅怀周公瑾预伏一笔。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集中写出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从不同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的浓墨健笔的生动描写,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读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总束上文,带起下片。前文为我们描绘的精彩画卷不由不使人发出“江山如画”的赞叹;锦绣河山,地杰人灵,如画江山必生光耀千古的英雄豪杰,三国时候正是英雄云涌、奇才辈出的年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 上片立足写景,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 “遥想公瑾当年……灰飞烟灭”:在三国这个历史舞台上,英雄人物风云际会,而最令东坡向往的是周瑜,以“遥想”领起五句集中写青年帅才周公瑾,既然是作者的向往,必然要挑选最能表现人物的素材。史载,建安三年,孙策亲迎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建威中郎将”的官职,并同他一起攻取皖城。周瑜取小乔,

念奴娇.赤壁怀古

xx·赤壁xx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苏轼及其创作成就与风格,体会本文磅礴的气势。 2、过程和方法:理解作品写情与抒情两者间的关系,从而正确认识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渴求建功立业的爱国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对比、归纳、感悟豪放词的风格特点。 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究法、对比阅读法、反复诵读法。 【教学设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同学:喜欢 那好我们就先来猜个谜语。看看谁最先猜出来。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xx,峨嵋共比高。 请问: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是谁?(苏洵、苏轼、苏辙)

好同学们真聪明,今天老师所要讲的内容就是他们其中最伟大的一位词人创作的。 xx·赤壁xx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髪,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先预习自学五分钟: 要求: 1、朗读全词,疏通文字。 2、补充注音:xxjǐn樯qiáng 3、补充注释: 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念奴娇:词牌名。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 乱石:陡峭不平的石壁。群山。《释名》:“山体曰石”。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己有的典故。 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了”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 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质课教学设计

优质课教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词人的情感,品味语言之美。 2.体会景、史、情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教学方法】以读带赏,以赏促读,讨论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中国著名作家林语堂曾评价过一个古人,请大家猜猜他是谁? 【幻片1】 他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朋友。他是一个大文豪,新派的画家,伟大的书法家。他是一个酿酒实验家,水利工程师。 他是一个假道学的反对派,瑜伽术的修炼者,佛教徒。他是一个士大夫,皇帝的秘书,饮酒成瘾者。 他是一个心肠慈悲的法官,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月下的漫步者。 请问,他是谁? ——苏轼。诗文词赋、绘画书法,皆臻化境。工程建筑、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这是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一书中的描述,苏轼可谓中国古代第一全才,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的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板书课题】 我们看一下课题,念奴娇是?(词牌名)赤壁怀古是?(题目)谁和内容有关?(赤壁怀古)从题材上来说属于怀古诗。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幻灯片2】 1.在诵读的基础上,感悟词人的情感,品味语言之美。 2.体会景、史、情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习诗词,重在朗读。 1.学生自由朗读,参照注释,弄懂大意。

在读前,谁给大家说说读诗有哪些要求呢?①读准字音②读出节奏(句读、停顿、诗与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停顿)③读出感情(初步传情达意,把自己的理解通过声音传达出来)2.师播放一段配乐朗诵的视频。 请大家看时结合词的内容想象。你看完之后,有何感受?结合你刚刚读诗的初步理解(豪放)。宋词在风格上有豪放和婉约之分,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这首词是豪放派的发轫之作,整首词如挟天风海雨,横溢斜出,犹如贝多芬的洋溢着英雄气概的交响乐。因此我们读时要铿锵有力。 3.生个别读。 谁来读一读?将这种气势从声音中表现出来。他读得怎么样,谁来评价?评价:读出点气势,朗读时如行云流水。你读得比老师还要棒。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 4.齐读。 要把这种气势读足,我们还需细细的咀嚼。下面,我们就来品一品。 【幻灯片3】 三、合作探究 (一)上阕 1.人说学士之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要唱苏轼的词都要高歌“大江东去”,可见开篇之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已然成了苏轼作品的象征,这是唯有苏轼能驾驭的大开大阖之典型。下面请同学们来品一品,你品味出了什么? 【明确】“大江”空间之广阔,“千古”时间之悠久,人物之众多。 ①字面:难道江浪真的像淘沙一样,淘洗着风流人物,把他们都淘洗净吗? ②面对长江我们会想起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谁的感慨?(孔子)“逝者如斯,而未尝往已”喻指时光的流逝。孔子早就有这样的嗟叹,苏轼登赤壁临长江,也会由这滚滚的江水想起不断流逝的时光,无情的逝水,淹没了古代多少显赫一时的英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里,他们渐渐销声匿迹,不再有当年的光彩。苏轼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并将我们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气势恢宏,笔大如椽,但苏轼挥起这如椽巨笔,只轻轻一句“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2.“三国周郎赤壁”交代了什么时代?(三国)什么地点?(赤壁) 空间之阔大只聚焦于“赤壁”,时间之悠远只聚焦于“三国”,人物之众多只聚焦于“周郎”。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赏析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翻译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苏轼所作,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念奴娇?赤壁怀古①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 ①赤壁:指黄州西赤鼻矶。三国时周瑜败曹的“火烧赤壁”之赤壁传说有五处。但以黄州赤鼻矶为古战场。 ②故垒:古时的军营四周所筑的墙壁。人道是:人们传说是。周郎:周瑜,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州)人。建安三年,自居巢还吴,孙策授其建威中郎将,逾时年二十四岁,吴中皆呼为周郎。穿空:形容峭壁耸立,好像要刺破了天空似的。千堆雪:形容很多白色的浪花。 ③当年:当时,或解作盛壮之年。 ④小乔:周瑜之妻。时在建安三年或四年,周瑜二十四五岁,赤壁之

战在建安十三年,周瑜三十四岁,结婚已十年。言“初嫁”是突出其风流倜傥,少年得志。雄姿英发:周瑜有姿貌。英发:指谈吐不凡,卓有见识。 ⑤羽扇纶巾:魏、晋时儒雅之士的装束。羽扇:白羽做成,可用作督战指挥的标帜。纶(guān)巾:用丝带做的便巾。灰飞烟灭:形容火烧赤壁时曹军的惨败及周瑜的事功。 ⑥故国神游:神游故国。此“故国”指旧地、古战场。 ⑦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的倒装。 ⑧尊:酒器。酹(lèi):把酒浇在地上祭奠。 (8)英发:英俊勃发。 (9)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诸葛亮从容娴雅。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10)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 (11)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 (12)华发:花白的头发。华:《现代汉语词典》这个字读huā(一声),花白义 (13)人生:现有版本作人间。 (14)尊:同“樽”,酒杯。 (15)酹:(古人祭奠)以酒浇在地上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译文

《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诵课教案

小学生朗诵课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让孩子们感受到朗诵的魅力,对朗诵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时间:一课时(两节课) 教学准备:《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诵视频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引 由《三字经》的话题导入,问同学们有没有学过,会不会背诵并请一些同学背诵熟悉的段落。给同学们朗读三字经的前七段,浅要讲解第六七段。(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通过这几句让同学们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最后反复诵读这八句,并鼓励同学们背诵。 二、读通《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自然导入,激情激趣 1.简介苏轼,谈话导入。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2·通读全词疏通生字 三、浅析词义 简单介绍一下这首词的背景和内容,(苏轼被贬黄州以后经常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体味其中的情感(),能够通过介绍感知这首词,进而为朗诵奠定感情基础。 四、朗诵练习 1、引导想象,领略了赤壁景象的雄奇壮美。 我们能否用声音再现苏轼面对这一壮观景象时心中的那份豪情?自由读词。师提示

诵读应注意的问题: 情感:豪迈奔放 语气:雄浑粗重 语速:快中有慢 重读:动词、形容词 1.自由朗读,体会词的魅力 2.听朗诵示例,仔细体会其中情感,重点把握节奏、断句。 3.个别朗诵,此时发现学生们朗诵中的优点以及不足,并加以指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加点表示重读“~~”表示拖长音“/”表示节奏停顿) 整首的基调,自豪,陶醉,敬佩。第一句;有一种感叹,回忆之感。所以要陶醉,《千古风流人物,要稍微重度,但是注意缓慢,把调子提上去。》 第二句:抒情,平淡,缓慢。 第三句:快,有节奏感。把气势读出来。“扬”。“穿”“惊涛”“千堆雪”重读。记住要读出《霸气》 第四句:降调,轻柔。 第五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平和。雄姿英发,加重感情。读出,你崇拜你偶像的感觉。》 第六句:羽扇纶巾谈笑间,轻松点。在《谈笑间的尾音上加重。加点神秘色彩》。樯橹灰飞烟灭,要快点。情感有一次上升。 第七句:是神游之感,有点不知不觉的逝去。要读的空旷些。 最后:缓慢抒情。收尾。 4.再听朗诵示例,然后分小组朗诵,让同学们自己把握形式,然后比比哪个小组读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公开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案例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我们课前预习了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脍炙人口的词被认为苏轼词的代表作。现在请大家集体诵读一遍。 (生齐读) 师:读得相当不错,有节奏,有抑扬,也有气势。个别同学读错了一个字,应是“小乔初嫁了(liǎ o)”。好,下面开始解读词作。请问,哪些内容集中体现了“赤壁怀古”这个题目? 生:从“故垒西边”一直到“樯橹灰飞烟灭”,集中体现了题目。 师:回答正确。具体说:哪是写赤壁,哪是言怀古? 生:“故垒西边”到“卷起千堆雪”,描写赤壁;“遥想公瑾当年”到“樯橹灰飞烟灭”,是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启下,把赤壁与怀古自然衔接起来。 师:是这样。我们先看前三句,这三句气势非同凡响,具体表现在哪儿? 生:表现在有实有虚。实景是滚滚东去、一望无际的长江水;虚景为千古风流人物一个个从词人眼前闪过,被淘得无影无踪。 生:“大江东去”四字让人想到了无限广阔的视觉空间,我们能从中体会到苏轼心理空间的开阔。 生:说苏轼面对长江水心胸开阔恐怕不当。他先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接着的“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两句是说一代代风流人

物都被历史的滔滔江水冲洗尽,这三句融入的是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师:好一个“历史的滔滔江水”。这三句是胸襟开阔还是沧桑喟叹,应该结合下文来看。 生:说千古英雄都随江水流逝,烟消云散,与下文的怀古意思相左。那么,该怎样理解“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呢? (生默然) 师:这两句与《三国演义》的开卷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不同,那两句紧接的是“是非成败转头空”,充盈着历史的空虚。苏轼的这两句意为江水洗尽了“千古风流人物”的形体,再也见不到他们了,而他们的丰功伟绩却留下来,感召着人们,特别是感召着苏轼。所以,作者下文便寻找赤壁战场、追怀英雄豪杰。 (生颔首) 师:我们接着赏析描写赤壁的句子,请注意是“赏析”。 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写得很有气势,让人惊心动魄。 生:这三句炼字准确,有表现力。“穿”字写山峰高耸入云,“惊”字写巨浪汹涌,“拍”字写声响震天。 生:我补充一下。“卷”字写出浪涛的强劲有力,“千堆雪”描绘出巨浪撞击岩石后浪花飞溅的壮美。 师:“壮美”,很富有审美感受的一个词。记得诗评家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刚才三位同学基本是赏景,哪位同学再来析一下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译文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译文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译文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及译文1 念奴娇·赤壁怀古 朝代:宋辽金 作者:苏轼 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一作:强掳)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一作:人间;尊通:樽) 译文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祖国的大好河山啊,那时有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他的姿态多么的雄峻: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 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神游于三国战场,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就像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 注释 ⑴大江:指今天的长江。 ⑵淘:冲洗,冲刷。 ⑶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⑷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精于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安徽庐江有其周瑜墓。) ⑸雪:比喻浪花。 ⑹遥想:形容想得很远;回忆。 ⑺小乔:乔公的小女儿,生的闭月羞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乔为孙策之妻,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之貌。 ⑻英发:英俊勃发。 ⑼羽扇纶巾:手摇动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纶巾:古代配有青丝带的头巾。 ⑽樯橹:强大之敌,指曹军(樯橹: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

《念奴娇_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杭州优质课一等奖)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杭州优质课一等奖 浙江省富阳中学骆文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豪放词,体会豪放词的风格。 能力目标:体会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情感目标:在字斟句酌中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点】 “还原”——通过对字词运用的探讨和想象,还原写景之状。 “体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挖掘和诵读,体悟苏轼之情。 【教学过程】 一、交流热身 二、在朗读中初步感知豪放的特点抽读一生,初步体会豪放词的特点师:这首词历来被认为是豪放词的代表,你觉得“豪放”体现在哪里?学生1 学生2 学生3 三、在字斟句酌中深入领会豪放特色 1.写景气势磅礴 朗读另一版本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说说你想象中“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所描绘的图景。与课文比较后,你觉得哪一种版本更能体现豪放的特点?学生回答 2.战争场面和英雄形象通过词语的本义和上下文的揣摩,领会相关评点,体会英雄豪情。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周公瑾青春年少,意气风发,外有明主知遇,内有娇妻相伴。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参照上述评点,试着描述自己品味下列诗句的过程: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诵读指导: 从两个不同版本的比较中,给我们一点诵读启示,有一些动词,在诵读时需要我们放慢节奏,加重语气来重读强调。比如“淘”、“乱”、“ 穿”、“ 拍”、“ 卷” 等。学生齐读

教师小结:第一次反思—— ①回想一下,初读本词,你注意到了自己在诵读时所涌起的豪放之感是怎样产生的吗? ②你能否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呈现出那气势磅礴的写景画面和指挥若定的周瑜形象? 四、在比较中体会词的豪放内涵 咏赤壁(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 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朗读李白的《咏赤壁》)1.通过比较,体会诗人的情感。 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写周瑜的时候突然把笔锋一,引出词人自己。这也正是咏史和怀古的区别。题是赤壁,心实为己而发。赞美周瑜,实际是为了和诗人自己进行对比。无论是写景,还是英雄形象的塑造,都是为了能更充分地抒发自己的情怀。 2.通过互文性阅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旷达的豪放之情。 资料链接:资料一:对于“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断句和理解,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意见。 ①断句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故国神游”的主语是苏轼,“多情应笑我”是“应笑我多情”的倒装。整句话是指诗人自笑在青春不复的时候,还怀想“风流人物”,太多情了。这体现了苏轼在人生失意时的自我嘲解。 ②断句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故国神游”的主语是周瑜,“多情” 实际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 。周瑜之笑,饱含着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深沉感慨。 资料二: 1.建安三年(公元198 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同年,周瑜迎娶天姿国色的小乔。建安十三年(公元208 年)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 2?《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湖北黄州游赤壁时的怀古之作,这时四十七岁。 3.(在黄州期间他开垦“东坡” ,建造“雪堂”,参禅悟道、研习书法、广交朋友)苏东坡这种解脱自由的生活,引起他精神上的变化,这种变化遂表现在他的写作上。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诙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他现在所过的流浪汉式的生活,我们很难看做是一种惩处,或是官方的监禁。他享受这种生活时,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