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祖国统一历程

论祖国统一历程
论祖国统一历程

论祖国统一历程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国土沦丧,从此中国的统一成为我们的努力目标。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宰割、被凌辱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而英勇奋斗的历史。这种状态一天不结束,中华民族所蒙受的创伤就一天不能愈合,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也一天不会结束。

香港回归:1984年12月19日,中国政府总理赵紫阳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北京正式签订《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在香港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与此同时,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在庄严的仪式上宣誓就职。自此,“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在香港正式实施,历经150多年殖民统治的香港进入历史的新纪元。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暨特区政府宣誓就职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七楼隆重举行。江泽民、李鹏、钱其琛等中央代表团成员在主席台就座,钱其琛主持仪式。1997年7月1日l时35分,全部由港人组成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开始宣誓就职。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董建华庄严宣誓:本人就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定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效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尽忠职守,遵守法律,廉洁奉公。

澳门回归:自古就是中国神圣的领土的澳门自被葡萄牙非法侵占以来,澳葡政府时期的澳门盾徽葡萄牙人在澳门一直拥有特权或特殊地位,这使普遍居民大小程度的不满;从1849年8月29日沈志亮刺杀总督亚马留伊始,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命和氹仔学校事件而触发的“一二·三”事件,均显示了民间对于葡萄牙人在澳门的特权一直深感不满。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新政府实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认澳门是被葡萄牙非法侵略的,是当前葡国管治下的一个中国领土,澳门的主权属于中国。

1986年,中葡两国政府于开始为澳门问题展开合共四轮谈判。1987年4月13日,两国总理在北京签订《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及两个附件。联合声明说,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和路环)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国承诺向澳门实行一国两制,保障澳门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权利。

1993年3月31日,全国人大于北京通过《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9年12月20日零时,在中葡两国元首见证下,第127任澳门总督韦奇立和第1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于澳门新口岸交接仪式会场场内交接澳门政权。翌日(12月21日)早上,澳门群众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部队进驻澳门;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每个主权国家的神圣权利,也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和它的成员国不得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联合国《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言》指出:凡以局部或全部破坏国家统一及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为目的之企图,都是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

台湾问题:2005年是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台湾第二次回归祖国(1945年)60周年,也是台湾建立行省(1885年)120周年。今天我们期盼台湾第三次回归祖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我们的国家利益,也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但是,近年来,台湾岛内局势发生了重大、复杂的变化,“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不断加剧,给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台湾当局不断在台湾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进行“台湾正名”、“去中国化”等“渐进式台独”活动,蓄意挑起两岸对立,竭力破坏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现状。事实说明,“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日益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成为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现实威胁,如不予以坚决反对和遏制,势必严重威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断送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危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005年3月14日,十界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这既为遏制“台独”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又为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争取和平统一前景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保障,将对促进国家统一大业、维护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005年4-7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新党主席郁慕明先后访问大陆。胡锦涛总书记分别会见了各访问团全体成员,双方在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基础上,就促进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的问题及交往事宜,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并发表了会谈公报,标志着两岸迈入了通过党际沟通平台进行对话的新里程。

目前海峡两岸的态势比较的稳定,两岸之间的交流达到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好的水平。不仅实现了“小三通”,同时也实现了两岸通航,周末包机正常化,且两岸之间的旅游也步入了快速的发展时期。可以说两岸在经济发展中已经存在了很大的联系,脱离大陆的市场,台湾的经济将会遭受重创。虽然说两岸之间的关系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这并不代表两岸之间就已实现一统。两岸统一的路途还很遥远、曲折。大陆方面希望能够早日实现和平统一,但是台湾方面由于台独势力一直存在,并且还有不断蔓延的可能。即使国民党再次夺回台湾的政权,但是它也并不会直接说去和大陆达成协议,况且因为民进党的阻扰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能够实现统一。现在的局势就是继续加深两岸之间的交流,以期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时机成熟,两岸达成和平统一,但是如果台湾方面出现武力台独的情况,大陆将会不惜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对于中国来说,台湾对于中国的国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台湾对中国大陆的安全举足轻重。台湾岛是中国东南近海的唯一大岛,台湾海峡最窄处只有约90余海浬,与中国大陆十分接近;它是联系中国东部、北部近海与南部近海的战略要冲。如果台湾归并大陆,就能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起到极好的屏障作用,成为大陆“腹地数省之屏蔽”;但一旦台湾被敌对势力所控制,中国华东、华南的沿海地区就将直接暴露在外部势力的威胁之下,而且还会危及中国近海航线的安全。因此,对中国来说,台湾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与生存的一块战略要地。没有台湾,中国的海域就不完整、不连贯;没有台湾,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就缺乏安全屏障。其次,台湾问题的解决更关系到中国在21世纪的前途与命运。台湾问题是由于中国内战形成的。但两岸人民经过数十年的摸索,已走上各具特色的促进社会繁荣的建设道路,如因台湾当局一意孤行而导致两岸战火再起,那就意味着两岸中国人数十年来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努力将被付之东流,中国在21世纪能否进入世界强国之林将成为一个未知数。因此,台湾问题不仅关系

到中国的安全,更关系中国未来的命运。总而言之,台湾对祖国的战略价值至关重要。惟其如此,西方对中国不怀好意者,无不企图阻止中国的统一,无不企图染指台湾。然而,国家不统一,中国现代化的伟大航程必将受制于人,中华真正的腾飞也仅仅是个美梦。两岸分离,其经济代价也是高昂的。祖国大陆每年用于反分裂促统一的费用相当巨大,其所牵制的精力也是很大的。海峡两岸外交攻防及军事对峙的费用,以及一些国家从中谋利、乘机“勒索”和“戒急用忍”的损失,长年累月加起来确实惊人。然而,中国一旦统一,大陆与台、港、澳在“一个中国”大屋架下共同致力现代化,促进中国和亚洲的一体化,届时我们就会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并实现中国的崛起。台湾问题的战略意义即在于此。

香港澳门已经回归,随着中国的不断的发展,在中国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两岸关系将找到归宿,台湾必将投入到一个非常强大的祖国怀抱,并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期待祖国完全统一的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论祖国的完全统一

论祖国的完全统一 ●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 ●秦王扫六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战乱;汉武大帝在前人的 基础上开疆拓土,毕生致力于消灭匈奴;唐宗宋祖时期文化灿烂,唐诗宋词闻名世界;成吉思汗大开大合,横扫欧洲……中国历史上有太多的辉煌,以至于外界的一切都引不起她的兴趣,当英国意大利磨刀霍霍的开始工业革命,她还是在意兴阑珊,最终开始了中国近百年来最为耻辱的“鸦片战争”,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曾经一统的大地终于割地四方……那么,现在,这头苏醒的狮子,她的首要任务便是——完成中国的完全统一。 ●一、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个民族凭什么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分裂的民族最终只会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从古至今不知 道有多少曾经辉煌一时的名族灰飞烟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民族的存亡一样适用,攻陷一座城池可能灭亡一个国家,泯灭一种文化才能消亡一个民族,而民族文化最容易消亡的时候便是民族分裂的时候,所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的河山,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几千年来幅员辽阔的中原大地一直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纽带。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 ●国家统一,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安定的渴望与追求,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各民族之 间的亲密合作和交流。而分裂则常常伴随着连续不断的战争和破坏,伴随着外部势力的入侵和压迫,给人民造成了极大地痛苦;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我国各族人民历来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统一进行了英勇斗争。 ●历史表明,只有在我们国土完整的时候人民生活才能平安富足,国家才能兴盛,无论是威震周边的汉 武盛世,还是名传世界的大唐繁华,无一不是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而战乱纷争的春秋战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五代十国,又给了我们无数关于国家分裂的危害的警示。即使是在如今,我们依然可以找到国家分裂造成人民痛苦的不少铁证。南北朝鲜的分立其实早已预示了今天朝鲜半岛的南北炮口相向。曾经提出国共两党跨江而治的李宗仁在看到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后也不无后怕的说:“如果美国人全力支持我,使得我得以沿长江和毛泽东划江而分裂中国,中国就会陷入像今天的朝鲜、德国、老挝、越南同样悲惨的局面了南部政府靠美国生存,而北部政府只能也只能仰苏联鼻息,除各树一帜,互相残杀外,二者都无法求得真正之独 ●同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 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凝聚整个民族的力量加快国家建设的步伐,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的团结奋进、朝气蓬勃,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此外,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国共产党 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党领导人民同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毛主席曾经指出,台湾等地必须收复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国人名世世代代的任务,不能因为任何困难而放弃 ●港澳回归 ●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 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社会安定团结,政通人和,我国的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党和政府的‘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的。‘一国两制’的高度自治方法,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谐发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促进各民族地区稳定繁荣的重要保障。正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了祖国的振兴和发展,才保证了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人民的安康幸福。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摘要: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上举行的“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习总书记在会上回顾了我国过去五年的艰辛奋斗历程,书写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华章。并在报告上着重强调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充分体现了我党对于实施这一战略决策的决心。 关键字:中华民族统一伟大复兴中国梦 一、引言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是以台湾人民和中华儿女为共同核心的民族复兴,习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上的系列讲话,明确了对台的发展关系和根本目标,强调了解决台湾问题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条件,充分反映了我党和政府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决心。在报告上习总书记总结了过去五年我党取得的成就,明确了我党在未来的基本发展方向,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二、推动两岸关系和谐发展,实现祖国统一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明确指出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项重要进程。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提供一个内外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所以我党要以和平统一的目的来解决台湾问题,努力推进两岸关系和谐发展。以台湾和中华民族的共同的角度,处理好两岸的经济、文化、社会等交流,为两岸关系和谐发展提供正确方向,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稳定的基础条件。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上指出,我党要以提高我国综合国力为基础,贯彻落实以国家统一为目的的方针政策,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完成祖国完全统一这一项艰巨的历史重任。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参考答案)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4.B 5.A 6.A 7.B 8.B 9.C 10.D 11.D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BCD 3. CD 4. ABCD 5. ABCD 6.ABCD 三、辨析题 1.答:正确。和平共处原则原指的是国际关系中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的长期和平相处的问题,但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理论却是用它来解决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社会制度的相处问题。 2.答: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中国党和政府始终保持和平统一的方针,但同时

也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中国政府一旦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分裂祖国的台独势力就可能任其自流,为所欲为,外国势力也可能会为所欲为地染指台湾问题。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绝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台独势力分裂中国或者长期以拖拒统的意图。 四、简答题 1.答:(1)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2)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文攻武备”的总方略;(3)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4)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5)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6)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2.答:(1)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2)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3)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4)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5)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6)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五、论述题 1.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基本内容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具体来说,有十个方面的内容:(1)一个中国;(2)两制并存;(3)高度自治;(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6)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7)积极促进两岸“三通”和各项交流,增进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感情,密切两岸经济、文化关系,为实现和平统一创造条件;(8)坚决反对任何“台湾独立”的言行;(9)坚决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10)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充分尊重历史和现实、照顾各方面利益、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构想。“一国两制”是中

为什么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一 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国家统一 反映了人民对于和平和安定的渴望与追求 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 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亲密合作和交流。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在中国历史上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制造分裂的人 历来被人民所唾弃 各族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同各种分裂势力及其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1)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反映。(2)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第二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 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 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才能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使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把捍卫民族尊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 并带领中国人民为之英勇奋斗。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 符合包括2 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无论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无论国内外敌对势力如何阻挠破坏 都动摇不了党和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1)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2)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一切阻挠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把捍卫民族尊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并带领中国人民为之英勇奋斗。 第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无论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无论国内外敌对势力如何阻挠破坏,都动摇不了党和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为什么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是和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 “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依据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个新思想,是前人未曾说过的,是社会主义学

说和理论的新发展。 一.“一国两制”构想充分体现了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原则性。1986年9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在采访邓小平时问道:“台湾有什么必要同大陆统一?”邓小平说:“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感情问题。凡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总是违背民族意志的。其次,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有着共同的血缘、共同的生活习尚、共同的文化、共同的心理素质,有愿意维系在一起的民族感情,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分割的。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一国两制”构想充分尊重台湾的历史和现实。几十年来,海峡两岸尚未统一的状态,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了很大的创伤。如果再动干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必将带来更多的伤害和不幸。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中国政府是不会轻易使用武力的。由于台湾和大陆分离的时间比较长,台湾同胞对大陆的政治经济制度缺乏了解,他们有久已形成的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所以,邓小平十分强调尊重台湾的现实,尊重台湾同胞的愿望和选择,提出了现行生活方式不变。几十年来,台湾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台湾的政治前途未卜,人心不稳,影响了台湾经济的发展。台湾地狭人密,资源匮乏,市场有限。从这种现实出发,用“一国两制”的构想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统一,对台湾是十分有利的。台湾可以依托大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经济会发展更快,稳定繁荣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三.一国两制”构想考虑到国际范围内的实际情况。台湾问题始

论对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我们大学生应该怎样做

论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大学生应如何做【摘要】: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表明了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是任何反动分子和反动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事实。维护国家荣誉和主权,领土的完整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义务和责任,更是作为社会未来栋梁的大学生的责任。 【关键字】:祖国统一大学生理想集体主义 【正文】: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家庭美满幸福,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我们更不希望她被分割,所以我们政府这些年为祖国统一付出了许多努力,就是希望我们这个大家庭能完整,我们这些孩子们能生活的更加幸福。作为祖国儿女,我们也应该为祖国母亲做出自己的贡献。祖国统一是我们每个人的愿望,我们作为大学生只能靠自己微薄的力量,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国家安定和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其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人们行动持久的精神动力。在复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我们,只有具有远大理想信念和坚定的事业追求,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动力,不被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所击中,不被社会的丑恶现象所迷惑,不被眼前的困难和挫折打倒,才能坚定自己的价值追求,奋发成才,奉献社会。 二、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

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真正体现,当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先公后私,顾全大局。也就是说,集体主义价值观使大学生们懂得自我价值只有在与他人、集体、社会发展的关系中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国家的发展为前进的动力。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观。否则,自我价值的实现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树立这样的价值观,不仅对于我国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且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在我们大学生群体中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我们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首先是继承革命传统的需要。我们当代大学生作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终生受用的战略意义。其次,培养我们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提高跨世纪人才素质的需要。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贯穿其中的红线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是高素质的人才,也可能仅仅是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培养我们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实现理想、立志成才的重要条件。正是因为如此,对我们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迫切。 四、加强组织纪律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