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

GDP的计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一)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角度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一种方法。从国民经济各部门一定时期内生产和提供的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中,扣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从而得到各部门的增加值,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公式为:

总产出-中间投入=增加值

GDP=各行业增加值之和

1、总产出: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反映一定范围内各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总规模,也叫总产值。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各主要部门总产出的计算方法如下:

农林牧渔业总产出就是农业总产值,按产品法计算,即以核算期农产品产量乘单位产品价格求得,其中农产品产量包括生产者自产自用的农产品产量。

工业总产出采用工厂法计算,即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同一企业内部产品价值不允许重复计算。它包括核算期内生产的成品价值、工业性作业价值和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在实行增值税后,工业总产出等于工业总产值加销项税额。

建筑业总产出就是建筑业总产值,指建筑企业或自营施工企业单位在核算期内自行完成的工程价值。具体包括建筑工程产值、机器设备安装工程产值、房屋、构筑物修理产值、非标准设备制造价值。建筑业总产出一般按完成工程实物量或进度乘预算单价计算。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产出等于其营业收入,是核算期内各种运输邮电业务的总收入。具体包括公路、水路、航空、铁路、管道等运输总收入,电话、电报和传送邮件等邮电业务营业收入。

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等于商业附加费,也就是商品的销售收入净额减去商品销售成本,即通常所说的毛利。为了避免流通过程中的重复计算,保持商品购进价格的一致性,需要扣除对外支付的运输费和装卸搬运费。

住宿和餐饮业总产出等于其营业收入。

银行业总产出等于金融媒介服务活动的虚拟服务收入加实际服务费收入。

保险业总产出等于保费收入与理赔支出之差加其他营业收入。

房地产总产出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总产出、物业管理总产出、房地产中介服务总产出和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总产出。

其他服务业总产出,按营利性单位和非营利性单位两种情况分别计算。营利单位的总产出就是其营业(业务)收入,如社会服务业的营业收入。非营利单位主要是事业、行政单位和社会团体,一般没有经营收入,或有少量的经营收入但抵补不了支出,这些部门的总产出就是核算期内为社会提供服务发生的费用,按经常性业务支出加虚拟固定资产折旧,不计算营业盈余。

2、中间投入:是常住单位一定时期内在生产过程中,消费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如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各种服务的价值。计算中间投入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口径范围保持一致,即计算与总产出相对应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因此,各部门中间投入的计算方法是与其总产出的计算方法相对应的,如工业总产出按工厂法计算,工厂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那么其中间投入就应该按生产中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计算;农业总产出按产品法计算,其中间投入既包括外购的也包括自产自用的中间产品(如种籽、饲料)的价值。二是一般为本期一次性使用的,即本期消耗的不属于固定资产的非耐用品;低值易耗品则按本期摊销的部分计算。

3、增加值:是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是生产单位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价

值超过了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投入价值后的差额部分。反映一定时期内各部门、各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二)收入法

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各生产要素创造收入的角度计算GDP的一种方法。即各常住单位的增加值等于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四项之和。这四项在投入产出中也称最初投入价值。各常住单位增加值的总和就是GDP。计算公式为:GDP(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1、劳动者报酬: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而从生产单位得到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包括劳动者通过各种渠道从生产单位获得的一切货币形式和实物形式的收入和个体劳动者通过劳动而获得的收入。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工资,二是福利,三是从利润或成本中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相当于工资性质的劳动报酬,四是实物性收入,指农民自产并用于个人消费的农副产品的价值,以及劳动者免费或以低于市场价格从单位得到的实物的价值。

2、固定资产折旧:是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生产活动中所消耗固定资产而提取的价值。固定资产折旧并非本期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而是生产中消耗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是属于转移价值。GDP之所以包括这部分转移价值,是由于固定资产折旧是从固定资产中游离出来作为折旧进入成本,记入成本中的折旧也作为折旧基金被提出来用于新的固定资产投资,进入企业的资金循环运动,而不是像其他成本一样消耗完毕,从这个角度讲,它类似于增加值的劳动者报酬和营业盈余。另外,从收入的角度考虑,把折旧计算在增加值中,可以避免由于把折旧计算在中间投入中,因折旧的大小不同而带来营业盈余的大小不一,从而造成增加值的波动。而如果把折旧计算在增加值中就会避免这个问题。因此,如果把折旧计算在增加值中,既可以提高GDP计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也可以增强GDP的可比性。

3、生产税净额:是指各部门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与政府向各部门支付的生产补贴相抵后的差额。生产税是政府向各部门征收的有关生产、销售、购买、使用货物和服务的税金。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销售税金,二是进成本的税,指国家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活动而征收的税金,但有的行业把这部分税统一作销售税金处理。三是各种附加和规费。生产补贴是政府为控制价格又要扶持生产而支付给某些部门的补贴,包括粮食企业的价格补贴和企业政策性亏损补贴。实行增值税后,生产税中还要包括本期应交增值税(产品销项税额与购买货物、服务进项税额之差)。

4、营业盈余:是指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后的剩余部分,它是常住单位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对固定资产进行了补偿,对劳动者进行了分配和上缴国家税金以后所余下的份额。

(三)支出法

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来计算GDP及其使用去向的一种方法。GDP的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

GDP(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1、最终消费: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用于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其中,居民消费是常住单位居民在核算期内满足个人最终消费需求而购买的全部物质产品和服务,包括商品性消费、文化生活服务消费、住房及水电气消费;政府消费是社会公共服务部门为了满足公共的需要而向全社会提供的服务,以及企业为了满足企业职工的公共需要而向他们提供的服务。

2、资本形成总额: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投资支出的合计,分为固定资本形成和库存增加两项。固定资本形成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购置、建造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包括各种有形的固定资产和无形的固定资产。库存增加是指常住单位在核算期末与期初存货变动的价值。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库存增加

库存增加=期末库存额-期初库存额

3、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是指出口总额减去进口总额的差额,如进口总额大于出口则用负数表示。出口是指常住单位向非常住单位出售及无偿提供的货物和服务总值;进口是指常住单位从非常住单位购买及无偿得到的货物和服务总值。地区净出口还包括流入和流出。

净出口=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额-货物和服务进口总额

从理论讲,通过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这三种不同方法计算出的GDP是相等的,即生产法计算的GDP等于收入法计算的GDP,也等于支出法计算的GDP,称为三面等值。也就是社会最终产品的生产及收入分配的结果与最终使用应是相等的,因此必须保持三种方法的计算口径一致。但在实际计算中,由于资料来源不同,计算结果会出现一些差异,称为统计误差,是正常的。三种方法各有特点,相互补充。就我省而言,核算年度GDP时三种方法都采用,核算季度GDP时通常采用生产法和收入法。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总和。通俗地说,即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年内创造的新的物质财富。GDP被誉为“经济的世界语”,于1953年初步形成,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经济核算体系。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引入,90年代正式使用。

计算GDP有3种方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方面来计算的方法,即将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总产品价值(总产出),扣除生产过程中消耗的中间产品价值(中间投入),所得到的差额就是在这一年中新创造的价值(增加值)。把国民经济各部门一年中新创造的价值累加起来,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收入法:即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支出法:即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这是全球目前普遍采取的方式。-------------------------**------------------------------**--------------------------------**------------

可比价格是指在不同时期的价值指标对比时,扣除了价格变动的因素,以确切反映物量的变化。按可比价格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产品产量乘某一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另一种是用价格指数换算,在计算时要考虑到CPI(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因素。

例子:比如说2000年生产香蕉15万单位,每单位1元,衣服5万单位,每单位40元,则2000年的名义GDP为15*1+5*40=215万元2001年生产香蕉20万单位,每单位1.5元,衣服6万单位,每单位50元,则2003年的名义GDP为20*1.5+6*50=330元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就是GDP折算指数,所以实际GDP=名义GDP除以GDP折算指数上面的例子中2001年的实际GDP就是20*1+6*40=260万元

GDP名义上从215万增加到330万,实际只增加到260万,即如果扣除物价变动因素,GDP只增长了20.9%[(260-215)/215=20。9%],而名义上却增长了53.5[(330-215)/215=53.5%]

CPI定义什么是CPI CPI计算公式 CPI参考指标

据世界经济学人报道讯,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

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

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

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

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

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5元的商品或服务。一般说来当

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Inflation,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它称为

Serious Inflation,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

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

为表达形式。在美国构成该指标的主要商品共分七大类,其中包括:食品、酒和饮品住宅;

衣着;交通;医药健康;娱乐;其他商品及服务。在美国,消费物价指数由劳工统计局每月

公布,有两种不同的消费物价指数。一是工人和职员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W。二是城市

消费者的消费物价指数,简称CPI-U。

参考指标

(CPI)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但它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不过,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CPI

的稳定及其重要性并不像发达国家所认为的那样“有一定的权威性,市场的经济活动会根据CPI的

变化来调整”。近几年来欧美国家GDP增长一直在2%左右波动,CPI也同样在0%~3%的范围内变化,

而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首先是国内经济快速增长,近两年来GDP增长都在9%以上,CPI却没有

多少波动,表面看来这可以说得上是“政府对经济运行调控自如,市场行为反映十分理性”。二是

一年之内CPI大起大落,前后相差几个百分点;一般情况下,除非经济生活中有重大的突发事件

(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CPI是不可能大起大落的,所以2004年中国的CPI大幅波

动有些异

常。三是随着CPI大幅波动,国内经济一时间通货膨胀率过高,民众储蓄负利率严重,一时间居民

储蓄又告别负收益,通货紧缩阴影重现。这样一种经济环境令人担忧,因此,如何理解CPI指数便

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计算公式

CPI的计算公式是 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除以(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期

价格计算的价值)乘以100。 CPI告诉人们的是,对普通家庭的支出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

组商品,在今天要比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例如,若1995年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

商品的费用为800元,而2000年购买这一组商品的费用为1000元,那么该国2000年的消费价格指

数为(以1995年为基期)CPI= 1000/800*100=125,也就是说上涨了25%。在日常中我们更关心的

是通货膨胀率,它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公式为T=(P1—P0)/P0,

式子中T为1时期的通货膨胀率,P1和P0分别表示1时期和0时期的价格水平。如果用上面介绍的消

费价格指数来衡量价格水平,则通货膨胀率就是不同时期的消费价格指数变动的百分比。假如一

个经济体的消费价格指数从去年的100增加到今年的112,那么这一时期的通货膨胀率就为

T=(112—100)/100*100%=12%,就是说通货膨胀率为12%,表现为物价上

涨12%。

贴现利息的计算题

票据贴现利息的计算 票据贴现利息的计算分两种情况: (1)票据贴现 贴现利息=票据面值x贴现率x贴现期 不带息票据不需要算到期值他的面值就是到期值带息票据要算到期值 (2)带息票据的贴现 票据到期值=票据面值+票面面值*票面利率*票据期限 票据到期值=票据面值×(1+贴现率×票据期限/12) 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x贴现率x贴现天数/360 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x贴现率x贴现月数/12 贴现实际所得额=票据面值-贴现息 【例】:汇票金额10000元,到期日2006年7月20日,持票人于4月21日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年贴现利率3.6%: 贴现利息=10000x90x3.6%/360=90元,银行在贴现当日付给持票人9910元,扣除的90元就是贴现利息。 一公司于8月15日拿一张银行承兑汇票申请贴现面值1000000贴现率2.62%,签发于上年的12月30日,到期日为10月29日,贴现息如何计算? 16(16-31日)+30(9月)+29(1-29日)=75天 贴现息=1000000x 75x(2.62%/360)=5458.33 〔例〕2004年3月23日,企业销售商品收到一张面值为10000元,票面利率为6%,期限为6个月的商业汇票。5月2日,企业将上述票据到银行贴现,银行贴现率为8%。假定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域,则票据贴现利息计算如下: 票据到期值=10 000 x(1+6×6% /12)=10 300(元) 该应收票据到期日为9月23日,其贴现天数应为144天(30 +30 +31 +31+23-1)

票据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x贴现率x贴现天数/360=103 00 x 8% x 144/360=329.60(元)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一)、三种计算方法:收入法部门法(生产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1、支出法 expenditure approach) 又称最终产品法 final product approach 。 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 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C+I+G+NX(X-M) ?【C】消费 consumption:居民支出,占GDP一半以上。购 买消费品和劳务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 ?(I)投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 加(计算GDP时的投资是指总投资) ●第一类分类:固定投资(既可以长期存在和使用):居民住 房投资和企业固定投资 存货投资是净存货(即年初存货与年底存货的差额)。=企业持有存货的变化,即产量超过销量的存货。 ●第二类分类:重置投资replacement =对磨损的补偿=折旧 净投资=每年新增资本= 投资–折旧(重置投资)= 期末的资本存量 - 期初的资本存量 注意:①、净投资、折旧(重置投资),都是当年的投资支 出,都构成对当年资本品市场的社会需求。 ②、某年转手的旧房交易:房屋价值不应计算在该年 国民生产总值中,但交易中所提供的劳务,即佣金,应计算 在该年国民生产总值 ③、购买股票、债券等不算。 ?【G】政府购买: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不包括政府 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 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 障金

●原因:①以避免重复计算。②因为转移支付仅仅把收入 转移,没有交换的产生。③政府的转移支付给予后,无非是 归入个人消费和投资(主要是消费) ?【X-M】净出口(X是出口,M是进口) ●表示本国的最终产品有多少通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 ●是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和使用的净支出。 ●贸易顺差屡创新高。 ●一方面,顺差过大不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人民币有升值 压力,国际贸易磨擦增大。 ●另一方面,净出口增大使GDP增速居高不下。但外需波动 容易造成经济大起大落。 2、收入法 income approach(供给法,又称要素支付法) 把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起来;W+i+R+E 收入法计算公式 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 企业转移支付(产品最终价值:除要素收入外,还有折旧、间接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等收入) 3块:(1)要素报酬收入(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3)厂商收入 ?生产要素报酬收入: ●工资:所有对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其中包括个人所 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利息:给企业提供的货币资金所得利息,如银行存款利息、 企业债券利息等。不包括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 ●租金: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专利、版权等收入。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主要指自办业务的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商贩的收入,个体 户收入。 ●利用自己的资金,自我雇佣,工资、利息、利润和租金常混 在一起,无法区分。

财务管理学计算公式及例题

财务管理学计算公式与例题 第二章时间价值与收益风险 1.单利终值是指一定量的资本在若干期以后包括本金和单利利息在内的未来价值。 单利终值的计算公式为: F=P+P×n×r=P×(1+n×r) 单利利息的计算公式为: I=P×n×r 式中:P是现值(本金);F是终值(本利和); I是利息;r是利率;n是计算利息的期数。 某人于20x5年1月1日存入中国建设银行10000元人民币,存期5年,存款年利率为5%,到期本息一次性支付。则到期单利终值与利息分别为: 单利终值=10 000×(1+5×5%)=12 500(元) 利息=10 000×5%×5=2 500(元) 2.单利现值是指未来在某一时点取得或付出的一笔款项,按一定折现率计算的现在的价值。 单利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某人3年后将为其子女支付留学费用300 000元人民币,20x5年3月5日他将款项一次性存入中国银行,存款年利率为 4.5%。则此人至少应存款的数额为: 第n期末:F=P×(1+r)n 式中:(1+r)n称为复利终值系数或一元的复利终值, 用符号(F/P,r,n)表示。(可查表) 因此,复利终值也可表示为:F=P×(F/P,r,n) 某人拟购房一套,开发商提出两个付款方案: 方案一,现在一次性付款80万元; 方案二,5年后一次性付款100万元。假如购房所需资金可以从银行贷款取得,若银行贷款利率为7% ,则: 方案一5年后的终值为: F=80×(F/P,7%,5)=80×1.4026=112.208(万元) 由于方案一5年后的付款额终值(112.208万元)大于方案二5年后的付款额(100万元),所以选择方案二对购房者更为有利。

对GDP核算中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的分析与探讨

对GDP核算中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的分析与探讨 国内生产总值(GDP),包含了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工业增加值的核算质量如何,对GDP的核算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我国自1992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正式实施GDP 核算以来,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增加值核算,,都已建立了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工业增加值的统计与核算,由于长期以来建立起的较为完备的统计网络、企业管理和财务核算基础,为工业增加值核算的及时准确,,提供了较好的保证。 但长期以来,上级部门对下级领导的工作业绩考核,往往是以经济总量和速度作为评价的尺度,在没有正式开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以前,这种考核,往往是以产值论“英雄”,由于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在普遍建立起了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以后,这种考核就逐步地从过去的总产值过度到国内生产总值。考核,对各地抓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也造成了一些地方统计数据不实的问题,近几年来普遍存在的下一级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数据的汇总,普遍大于上一级核算数据的不正常现象,在国际、国内产生了较坏的影响。国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对工业增加值的计算。 从1999年1月份起,根据国家和省统计局的统计制度要求,工业增加值及工业发展速度的月度数据计算采用“测算法”,经过一年多的实际运行,我们对此方法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工业增加值计算方法简介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计算方法可以从生产的角度和分配角度分别反映。从生产的角度即“生产法”计算工业增加值,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的余额,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从分配的角度即“分配法”计算工业增加值,是从增加值构成的项目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计算增加值。因此,工业增加值的变化,既受企业生产消耗变化的影响,也受企业经济效益变化的影响。在总产值中,企业生产消耗越大,则经济效益越低;反之,生产消耗越小,则经济效益越高。工业增加值的两种计算方法从不同侧面体现企业进新创造价值的高低。由于工业增加值不包括产品生产的转移价值,只计算生产中新增加的价值,反映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故“生产法”是计算工业增加值的基础。

各种利息计算方法例题

.各种利息计算方法例题 利息计算基本公式: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本金×天数×日利率=本金×月数×月利率 税后利息=利息×80% 天数计算=月×30天+另头天数(如4月24日即为144天) 利率表示法:%代表年利率,‰代表月利率,万分比代表日利率。 1、活期储蓄存单:按实际存期有一天算一天,大小月要调整。现行日利率为每天0.2元。 例:2006年2月18日存入的活期存单一张,金额为1000元,于06年05月08日支取。问应实付多少利息? 解:(158-78-1)天×0.1万×0.2元=1.58元 2、定期存款利息计算: A、提前支取按活期存单的计算方法计算。 B、到期支取的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 C、过期支取的利息=到期息+过期息(到期息参照B,过期息参照A) 实付利息=应付利息×80% 例:※2006年03月16日存入一年期存款一笔,金额为50000元,于2006年9月3日支取,利率为2.25%,问应付给储户本息多少? 解:实付息=(273-106+4)天×5万×0.2元=171元 本息合计=50000+171=50171元 ※2001年6月16日存入五年期存款一笔,金额为20000元,利率为2.88%,于2006年6月16日支取,问应实付多少利息? 解:实付息=20000×2.88%×5年 =2880元. ※2003年01年27日存入三年期存款一笔,金额为12000元,利率2.52%,于2006年6月16日支取,问实付利息为多少? 解:到期息=12000×2.52%×3年=907.2元 过期息=(196-57+1)×1.2万×0.2元=33.60元 实付利息=(到期息+过期息)=(907.2+34.08)=940.08元.

GDP核算方法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s的缩写,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常住单位是指在中国大 陆的经济领土范围内拥有一定的活动场所(厂房或住宅),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持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单位(包括住户),不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以及中国领土台湾省内的单位。GDP核算与GDP不同。GDP表示的仅仅是一个总量指标,而GDP核算则是指在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下围绕GDP这个总量指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核算活动。GDP核算从核算时间上可以分为年度核算和季度核算。从核算使用的价格上可以分为现价核算和不变价核算。 GDP可以通过三种方法计算得到:分别为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衡量所有常住单位在核算期内新创 造的价值,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在核算期内新

创造的价值和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的总和,也即国民经济各行业增加值的总和。用公式表示如下: 增加值= 总产出- 中间消耗。 GDP =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按照这种计算方法,GDP由全国各行业汇总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 GDP = 劳动者报酬 + 生产税净额 + 固定资产折旧 + 营业盈余

支出法也称使用法,顾名思义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衡量核算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去向。按照支出法计算,GDP由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出口减进口后的差额)五项组成。计算公式为: GDP = 居民消费 + 政府消费 +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 存货增加 + 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 从理论上讲,上述三种方法计算得到的GDP 应该是一致的,因为它们是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事物进行核算。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如此,因为资料来源的不同以及基础数据质量上的差异,三种方法计算的GDP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计算误差。我国目前以生产法GDP为准。

银行贷款利息计算题目附答案

1、某客户2011年8月1日贷款10000元,到期日为2012 年6月20日,利率7.2‰,该户于2012年5月31日前来还款,计算贷款利息应收多少? 304*7.2‰*10000/30=729.6(元) 2、2012年7月14日,某客户持一张2012年5月20日签 发、到期日为2012年10月31日、金额1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到我行办理贴现,已知贴现率为4.5‰,我行规定加收邮程为3天,计算票据办理贴现后实际转入该客户账户金额是多少? 答:贴现天数为109天,另加3天邮程共112天 利息收入:100000*112*4.5‰/30=1680 实际转入该客户账户100000-1680=98320 重点在于天数有天算一天,大月31日要加上,另3天邮程要加上 3、张三2012年1月1日在我行贷款5000元,到期日为 2012年10月20日,利率9‰,利随本清,约定逾期按15‰罚息,张三于2012年12月10日还款,他共要支付多少利息? 答:期限内天数293天,293*5000*9‰/30=439.50 逾期51天,51*5000*15‰/30=127.50 439.50+127.50=567元

4、张三2011年1月1日在我行贷款10000元,到期日为 2011年12月31日,利率7.2‰,利随本清,约定逾期按12‰计算罚息,张三于2011年9月1日要求先行归还部分贷款,本金加利息共计5000元,计算本金和利息各是多少? 答:归还时天数为243天, 本金=5000÷(1+7.2‰÷30×243)=4724.47 利息=275.53 5、如上题,张三在2011年9月1日归还部分贷款后,直 到2012年4月10日才来还清贷款,计算他应支付本息共计多少? 答:本金=10000-4724.47=5275.53 期限内天数=364天逾期天数=101天 5275.53×7.2‰÷30×364+5275.53×12‰÷30×101 =460.87+213.13 =674元(利息) 本息合计5275.53+674=5949.53

GDP的三种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计算方法 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1)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不同行业的总产出计算方法不同,大致可分为五类。第一类按产品法计算,表现形式为产值。如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其中由于按工厂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含增值税,而增加值包括增值税,所以计算工业总产出还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销项税;第二类按提供的服务计算,表现形式为毛利(即商业进销差价),如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商业附加费;第三类以营业收入来计算,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社会服务业中的营利性企业;第四类以虚拟服务收入+实际服务费收入来计算,如金融业(主要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第五类以经常性业务支出+虚拟折旧来计算,如非营利的行政事业单位。 (2)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计入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保持一致;二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3)增加值即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收入法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

如何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三种计算方法。你知道中国2000 年和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排名吗? 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按市场价 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 最终成果,是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额。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成果。 一、生产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 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 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增加值计算公式如下: 增加值=总产出一中间投入 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生产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1)总产出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它反映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规模。 不同行业的总产出计算方法不同,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按产品法计算,表现形式为产值。如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其中由于按工厂法计算的工业总产值不含增值税,而增加值包括增值税,所以计算工业总产出还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即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销项税; 第二类按提供的服务计算,表现形式为毛利(即商业进销差价),如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商业附加费; 第三类以营业收入来计算,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社会服务业中的营利性企业; 第四类以虚拟服务收入+实际服务费收入来计算,如金融业(主要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房地产业; 第五类以经常性业务支出+虛拟折旧来计算,如非营利的行政事业单位。 (2)中间投入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也称中间消耗,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 计入中间投入的货物和服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与总产出的计算范围保持一致;二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3)增加值即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内. 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

利息计算方法及例题

各种利息计算方法例题 利息计算基本公式: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本金×天数×日利率=本金×月数×月利率 税后利息=利息×80% 天数计算=月×30天+另头天数(如4月24日即为144天) 利率表示法:%代表年利率,‰代表月利率,万分比代表日利率。 1、活期储蓄存单:按实际存期有一天算一天,大小月要调整。现行日利率为每天元。 例:2006年2月18日存入的活期存单一张,金额为1000元,于06年05月08日支取。问应实付多少利息? 解:(158-78-1)天×万×元×80%=元 2、定期存款利息计算: A、提前支取按活期存单的计算方法计算。 B、到期支取的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 C、过期支取的利息=到期息+过期息(到期息参照B,过期息参照A) 实付利息=应付利息×80% 例:※2006年03月16日存入一年期存款一笔,金额为50000元,于2006年9月3日支取,利率为%,问应付给储户本息多少? 解:实付息=(273-106+4)天×5万×元×80%=元 本息合计=50000+=元 ※2001年6月16日存入五年期存款一笔,金额为20000元,利率为%,于2006年6月16日支取,问应实付多少利息? 解:实付息=20000×%×5年×80%=2304元. ※2003年01年27日存入三年期存款一笔,金额为12000元,利率%,于2006年6月16日支取,问实付利息为多少? 解:到期息=12000×%×3年=元 过期息=(196-57+1)×万×元=元 实付利息=(到期息+过期息)×80%=+×=元. 3、利随本清贷款利息计算:方法与活期存单一样,按头际天数有一天算一天。逾期归还的,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演变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方法的演变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统计方法制度改革不断发展的。它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正式开展于1985年,建立了《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但当时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仍然是MPS体系的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只是一个附属指标,并且在实际中更多地使用国民生产总值(GNP),而不是国内生产总值,其核算方法也不规范,主要是在MPS国民收入核算方法的基础上,补充了物质生产部门中非物质服务消耗、固定资产折旧的处理方法以及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加值的计算方法后形成的。这时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生产核算,没有使用核算。 1985年,首次制定了《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试行)》。 1989年,首次建立了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并基于国民收入使用法开始试算。 1990年1月,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统计主要指标解释》,对原有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增加了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二是规定了大修理基金的处理方法。但它仍是一个以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为基础,辅以有关调整补充的方法。 1992年12月,根据《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的原则要求,制定了《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统计主要指标解释及测算方案》,首次建立起我国独立的、比较系统的国内生产总值测算方案。这时,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国内生产总值从附属地位变成核心地位。 1993年10月,根据我国新的会计制度和基层企业统计一套表要求,制定了《国内生产总值指标解释及测算方案》,这一方案取消了原方案中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并对原方案中有关指标定义、计算方法等进行了修改。如,修改了劳动者报酬、生产税、社会消费等指标的定义;改进了工农业不变价总产出、政府消费、存货增加的计算方法;明确了差旅费、会议费、养路费、排污费等的处理方法以及邮政储蓄业的行业归属等。 1997年5月,根据联合国1993年SNA的原则和方法,结合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中国年度国内生产总值计算方法》,对国内

利率表示方法和利息的计算方法

利息计算方法及例题 各种利息计算方法例题 利息计算基本公式: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本金×天数×日利率=本金×月数×月利率 税后利息=利息×80% 天数计算=月×30天+另头天数(如4月24日即为144天) 利率表示法:%代表年利率,‰代表月利率,万分比代表日利率。 1、活期储蓄存单:按实际存期有一天算一天,大小月要调整。现行日利率为每天0.2元。 例:2006年2月18日存入的活期存单一张,金额为1000元,于06年05月08日支取。问应实付多少利息? 解:(158-78-1)天×0.1万×0.2元×80%=1.26元 2、定期存款利息计算: A、提前支取按活期存单的计算方法计算。 B、到期支取的利息=本金×年利率×年数 C、过期支取的利息=到期息+过期息(到期息参照B,过期息参照A) 实付利息=应付利息×80% 例:※2006年03月16日存入一年期存款一笔,金额为50000元,于2006年9月3日支取,利率为2.2 5%,问应付给储户本息多少? 解:实付息=(273-106+4)天×5万×0.2元×80%=136.80元 本息合计=50000+136.8=50136.80元 ※ 2001年6月16日存入五年期存款一笔,金额为20000元,利率为2.88%,于2006年6月16日支取,问应实付多少利息? 解:实付息=20000×2.88%×5年×80%=2304元. ※ 2003年01年27日存入三年期存款一笔,金额为12000元,利率2.52%,于2006年6月16日支取,问实付利息为多少? 解:到期息=12000×2.52%×3年=907.2元 过期息=(196-57+1)×1.2万×0.2元=33.60元 实付利息=(到期息+过期息)×80%=(907.2+34.08)×0.8=752.64元. 3、利随本清贷款利息计算:方法与活期存单一样,按头际天数有一天算一天。逾期归还的,逾期部分按每天3/万计算。(现行计算方法是按原订利率的50%计算罚息) ※例:某户于2006年2月3日向信用社借款30000元,利率为10.8‰,定于2006年8月10日归还,若贷户于2006年7月3日前来归还贷款时,问应支付多少利息? 解:利息=(213-63+0)天×(10.8‰÷30)×30000元=1620元. ※例:某户于2005年10月11日向信用社借款100000元,利率为9.87‰,定于2006年5月10日到期,贷户于2006年6月15日前来归还贷款,问应支付多少利息? 解:利息=(160+360-311+2)天×100000元×(9.87‰÷30)+(195-160+1)天×100000元×(9.87‰÷30×1.5)=6941.90+1776.60=8718.50元 4、定活两便利息计算:存期不足三个月按活期存款利率计算。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的整个存期按定期三个月的利率打六折计算,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整个存期按定期六个月的利率打六折计算,超过一年的整个存期都按一年期利率打六折算。日期有一天算一天. 例:某存款户于2005年3月1日存入10000元定活两便存款,分别于2005年8月4日、2005年9月1 5日、2006年6月16日支取,问储户支取时分别能得多少利息?(三个月利率为1.71%,半年利率为2.0 7%,一年利率为2.25%) 解:2005年8月4日支取时可得利息=(244-91+3)天×(1.71%÷360)×10000元×60%×80%=35.57元. 2005年9月15日可得利息=(285-91+4)天×(2.07%÷360)×10000元×60%×80%=54.65元.

GDP平减指数计算方法

GDP可以分为现价GDP与不变价GDP,真实GDP等于现价GDP除以GDP平减指数,然而在统计年鉴中,并没有直接给出GDP平减指数以及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对GDP平减指数的计算方法作以简要介绍: GDP平减指数等于现价GDP除以不变价GDP,若1978年的指数为100,1979年的GDP指数为,是指与1978年相比,按可比价计算,GDP增加了%,1978年的GDP为,则按不变价计算,1979年的GDP等于乘以等于,则1979年的平减指数为现价(1979)=,据此计算,则GDP平减指数及真实GDP如下表: 1978=100的 不变价GDP平减指数真实GDP 年份现价GDP 指数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31170 在一些计算中,一些文章喜欢算换成1990年为100的不变价计算真实GDP,此方法其实是假定1990年的指 数为100进行计算,例如,1990年的现价GDP=,1990年的指数为,1996年的指数为,则以1990=100,1996年的价格指数为*100%=,则1996年不变价的GDP为*%=,则1996年平减指数为*100%=,如此计算,可以得到 1990=100的GDP平减指数,其计算结果如下表: 年份现价GDP1978=1001990=100不变价GDP(1990=100)平减指数真实GDP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利息计算试题

职业技能鉴定——利息计算(观摩用) 单位____姓名____考号____分数____ 1、客户2008年10月30日存入1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5000元,于2009年10月31日清户,应付该储户的利息是多少? 2、客户2000年1月2日存入定活两便储蓄存款1000元,于2000年7月2日清户,应付该储户的利息是多少? 3、客户1995年12月2日存入活期储蓄存款10000元,于1996年6月28日清户,应付该储户的利息是多少? 4、客户1996年6月15日存入10000元3年期存本取息定期储蓄,约定每三个月取息一次。求每次支取利息的金额是多少? 5、客户1996年4月30开户,存入1年期整存零取7200元,约定每3个月支取一次,求到期清户时应支付储户多少利息? 6、客户2000年1月2日开户,存入通知存款(1天通知)50000元,于2001年2月2日清户,应付该储户的利息是多少? 7、客户1997年11月开户了零存整取帐户,每月存入100元,1年期,连续存满,存款余额为1200元,到期应付的利息是多少? 8、客户2000年5月21日存入6个月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4000元,2000年11月21日支取,应付该储户的利息是多少? 9、客户2000年1月5日存入定活两便储蓄存款3000元,于2002年4月11日清户,应付该储户的利息是多少? 10、客户2002年4月8日存入活期储蓄存款8500元,于2002年6月29日清户,应付该储户的利息是多少?

职业技能鉴定——利息计算答案(观摩用) 1、5000×1×3.6%=180元 2、1000×7×2.16%÷12×60%=7.56元 1000×7×2.16%÷12×60%×20%=1.51元 7.56-1.51=6.05元 3、10000×2.97%÷360×206=169.95元(无税) 4、10000×3×9.18%÷12=229.50元(无税) 5、支取次数:12月÷3=4次 每期平均支取本金为:7200×4=1800元 到期支付利息:(7200+1800)÷2×4×3×9%÷12=405元 6、50000×370×1.35%÷360=693.75元 7、(1200+100)×12÷2×4.14%÷12=26.91元 8、应付储户利息:4000×6×2.16%÷12=43.20元 应扣利息税:43.2×20%=8.64元 支付储户利息:43.20-8.64=34.56元 9、3000×1.98%×816÷360×60%=80.78元 80.7-80.78×20%=64.62元 10、应付储户利息:8500×0.72%×81÷360=13.77元 应扣利息税: 13.77×20%=2.75元 支付储户利息:13.77-2.75=11.02元

单位GDP能耗计算方法

单位GDP能耗(吨标煤/万元)计算方法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是指企业每万元工业增加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吨标准煤)。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是指企业每万元工业产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吨标准煤)。 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煤)/工业增加值(万元)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煤)/工业产值(万元) 标准煤 标准煤只是一个概念,其实是不存在的。标准煤又叫标准燃料,是计算能源总量和折合各种能源的综合指标。由于不同的能源所含热量不同,故须用一个统一标准加以计算和比较。我国规定每公斤标准煤的含热量为7000 Cal,以此可把其他能源的折合成标准煤计算,如石油每公斤发热量为10000 Cal,天然气每立方米发热量为9312 Cal,则相当标准煤的比率分别为和。 能源的种类很多,所含的热量也各不相同,为了便于相互对比和在总量上进行研究,我国把每公斤含热7000大卡(29306焦耳)的定为标准煤,也称标煤。另外,我国还经常将各种能源折合成标准煤的吨数来表示,如1吨秸秆的能量相当于吨标准煤,1立方米沼气的能量相当于0.7公斤标准煤。 标准煤亦称煤当量,具有统一的热值标准。我国规定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将不同品种、不同含量的能源按各自不同的热值换算成每千克热值为7000千卡的标准煤。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千卡/千克)/7000(千卡/千克) 在各种能源折算标准煤之前,首先直测算各种能源的实际平均热值,再折算标准煤。平均热值也称平均发热量.是指不同种类或品种的能源实测发热量的加权平均值。计算公式为:平均热值(千卡/千克)=[∑(某种能源实测低发热量)×该能源数量]/能源总量(吨) 各类能源折算标准煤的参考系数 能源名称平均低位发热量折标准煤系数 原煤 20934千焦/公斤 0.7143公斤标煤/公斤 洗精煤 26377千焦/公斤 0.9000公斤标煤/公斤 其他洗煤 8374 千焦/公斤 0.2850公斤标煤/公斤 焦炭 28470千焦/公斤 0.9714公斤标煤/公斤 原油 41868千焦/公斤 1.4286公斤标煤/公斤 燃料油 41868千焦/公斤 1.4286公斤标煤/公斤 汽油 43124千焦/公斤 1.4714公斤标煤/公斤 煤油 43124千焦/公斤 1.4714公斤标煤/公斤 柴油 42705千焦/公斤 1.4571公斤标煤/公斤 液化石油气 47472千焦/公斤 1.7143公斤标煤/公斤 炼厂干气 46055千焦/ 公斤 1.5714公斤标煤/公斤 天然气 35588千焦/立方米 12.143吨/万立方米 焦炉煤气 16746千焦/立方米 5. 714吨/万立方米 其他煤气 3.5701吨/万立方米 热力吨/百万千焦 电力3.27吨/万千瓦时

利息计算题练习答案1

姓名准考证号等级:初级支取日期:2005年5月19日 储种序 号 开户日 期 存 期 本金(元)利息计算(列式) 税后利 息 零存整取1 2000年5月 19日 五年980.00 980*1830*2.25%/12*0.8 2690.1 2 2004年5月 19日 一年50.00 50*78*1.71%/12*0.8 4.45 3 2002年5月 19日 三年370.00 370*666*1.89%/12*0.8 310.49 整存整取4 2004年3月 28日 一年5,900.00 5900*1.98%*0.8=93.46 (5900+93)*51*0.72%/360*0.8=4.89 98.35 5 2005年2月 19日 3个 月 5,600.00 5600*3*1.71%/12*0.8 19.15 6 2002年7月 28日 三年600.00 600*1011*0.72%/360*0.8 9.71 7 2003年5月 19日 二年4,300.00 4300*2*2.25%*0.8 154.80 8 2000年1月 15日 五年6,000.00 6000*5*2.88%*0.8=691.20 (6000+691)*124*0.72%/360*0.8=13.27 704.47 定活两便9 2002年3月 25日 5,700.00 5700*1134*2.25%/360*0.8*0.6 193.91 活期存款10 2004年7月 23日 8,500.00 8500*296*0.72%360*0.8 40.26 得分标 准 得 分 15分 签名 参考人监考 实 际 得 考评员组长考核日期

银行存款利息计算方法

https://www.360docs.net/doc/b9345835.html,/q?word=%B4%E6%BF%EE%C0%FB%CF %A2%BC%C6%CB%E3&ct=17&pn=0&tn=ikaslist&rn=10&srs=0&s rsod=6这个链接是百度知道上的关于利息计算的例子 下面的是关于利息计算的方法及例题你先看了下面的在去看链接里的 例子 银行存款利息计算方法 存款利息计算的有关规定 1、存款的计息起点为元,元以下角分不计利息。利息金额算至分位,分以下尾数四舍五入。除活期储蓄在年度结息时并入本金外,各种储蓄存款不论存期多长,一律不计复息。 2、到期支取:按开户日挂牌公告的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3、提前支取: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部分提前支取的,提前支取的部分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其余部分到期时按开户日挂牌公告的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部分提前支取以一次为限。 4、逾期支取:自到期日起按存单的原定存期自动转期。在自动转期后,存单再存满一个存期(按存单的原定存期),到期时按原存单到期日挂牌公告的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如果未再存满一个存期支取存款,此时将按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5、定期储蓄存款在存期内如遇利率调整,仍按存单开户日挂牌公告的相应的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算利息。 6、活期储蓄存款在存入期间遇有利率调整,按结息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算利息。 7、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到期时按开户日挂牌公告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利率计付利息。不办理提前支取,不计逾期息。 具体计算方法 银行存款利息计算方法_银行管理

GDP及其核算方法简析

GDP及其核算方法简析 GDP作为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依据国家统计局现行《地区季度GDP核算方案》及《江西省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方案(2012年修订版)》,结合全市上半年GDP核算,对GDP的内容及核算方法进行了说明和简要分析。 一、GDP及其核算方法 1、什么是GDP?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状况的最佳指标。 2、GDP的表现形态 GDP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三种不同形态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就形成了三种基本的核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GDP及其构成。 GDP=各行业增加值之和 (1)生产法。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生产的货物和服务总产品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2)收入法(也称为分配法)。收入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按照这种计算方法,增加值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计算公式为: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支出法。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GDP最终使用去向的一种方法。最终使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计算公式为: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简单理解,GDP是最终产品和服务,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最终去向是消费、投资和出口,即常说的三驾马车。 上述三种方法核算的GDP,从理论上讲应该是一致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各部门、各行业基础资料不同,不同行业增加值核算方法也不同。 3、GDP的核算 核算GDP其实就是分行业核算增加值,将各个行业的增加值相加就形成GDP。包括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国家统计制度规定,对县级及以上行政区域,一个季度核算一次GDP。从2012年1季度开始,全省各设区市季度GDP核算采用《江西省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方案(2012修订版)》,和以往相比对季度GDP的核算要求和规定进行了制度上的统一和规范。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计算题

第二章国生产总值核算 一、简答题 1.在计算增加值过程中,要将中间投入价值从总产出价值中扣除掉,那么在核算中间投入时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2.从理论上看,净增加值比总增加值更符合增加值的定义,但是,实践中更广泛应用的却是总增加值,为什么? 3.现代管理中常常倡导要提高生产的附加值,或者要投资于有较高附加值的产业,如何在核算中体现这些要求? 二、单项选择题 1.理论上说,下列不属于生产核算围的是______。 A.企业自制设备 B.住户自有住房服务 C.家务活动 D.毒品生产 2.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建立了一家分公司,从事服装生产,根据生产核算的原则,该分公司实现的增加值应计入_______的国生产总值。 A. B. C. 兼 D. 国外 3.在国民经济围,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________。 A. 总是对的 B. 总是错的 C. 对于企业来说是对的 D. 当企业用作当期生产原材料时才能成立 答案:1.C 2.B 3.D 三、多项选择题 1.对生产者进行分类,有利于观察分析经济生产结构,具体体现在_______ 。 A.进行产业分类为产业结构分析提供前提 B.进行产业分类可以衍生出投入产出核算的框架 C.进行机构部门分类可以观察生产的机构部门机构,还可以反映经济组织结构特征 D.机构部门分类为收入分配核算、资产负债核算等提供了起点 E.按参与市场的性质分类有利于观察分析经济生产的市场化程度 2.下列关于总产出表述中正确的有_____。 A.总产出既包括货物产出,也包括服务产出 B.一般不用总产出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是因为中间产品存在重复计算问题。 C.工业总产出的核算一般采用“产品法” D.在我国,对于生长周期较长、跨越几个核算期的农产品,一般在未成熟时不对其进 行产出核算 E.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普通高校普遍采取收费制,大学生交纳的学费在地构成

利息的计算方法

利息的计算方法 3.利息的计算方法 利息的计算方法有单利法和复利法两种。 1)单利法 单利法是指只对本金计息,不对利息计息的方法。因此,每期的利息是固定不变的。其计算公式为: F= P (1 + i ?)(3-1) 式中 F—第n期期末的本利和; P—本金; i —计息期单利利率; n—计息期。 单利法虽然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但仅是对本金而言,即“利不生利”,而没有考虑每期所得利息再进人社会再生产过程从而实现增值的可能性,这是不符合资金运动的实际情况的。因此单利法未能完全反映资金的时间价值,在应用上有局限性,通常仅适用于短期投资及期限不超过一年的借款项目 2).复利法 复利法就是对利息也计息的方法,即由本金加上先前周期中累计利息总额进行计息,也就是利上加利。所“利滚利”就是复利计算的意思。 其计算公式为: F= P (1 + i) n, F,P,i,n的含义同单利计算公式。 从以上的公式可以看出,单利计息贷款与资金占用时间之间是直线形变化关系,利息额与时间按等差级数增值;而复利计息贷款与资金占用时间之间则是指数变化关系,

利息额与时间按等比级数增值。当利率较高、资金占用时间较长时,所需支付的利息额很大。所以,复利计息方法对资金占用的数量和时间有较好的约束力。目前,在工程经济分析中一般都采用复利法,单利法仅在我国银行储蓄存款中采用。 4.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利息通常是按年计算的,但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利息的周期与利率周期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有时计算复利的次数会多于计息期数。这样就出现了“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比如,计算复利时,有时是一年计息一次,有时是半年计息一次,或每季度、每月计息一次。 由于计息周期的不同,同一笔资金在占用的总时间相等的情况下,其计算结果是不同的。 所谓名义利率是指计息周期的实际利率乘以一个利率周期内的计息期数所得的利率周期利率。如月利率为1%时,年利率为1% x12= 12%,该年利率称为“名义利率”。他没有考虑年内计息周期间的复利影响。通常所说的利率周期利率都是名义利率。 所谓实际利率是指利率周期和计息周期一致时对应的利率。如年利率为 12%,按年计息时,年利率=12%称为实际利率”实际利率又叫有效利率。 例题某人在银行存款100元,按月利率1%计算复利,按月计息,则一年后 的本利和为: F= P (1 + i) 12= 10 000 x (1 + 1%) 12= 11 268.25(元) 则其年利率= 12 .68% 12.68%考虑了年内复利影响,是考虑年内计息周期月与月之间的复利影响的年利率,是“实际利率”。 在进行方案的经济比较时,若按复利计息,而各方案在一年中计算利息的次数不同,则就难以比较各方案的经济效益。因此,就需要将各方案的名义利率换算成实际利率,然后再进行比较。在工程经济比较中,一般都以实际利率为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